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2024-07-10

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共6篇)

篇1: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恒谦教育研究院

湖南省衡阳市2014年中考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是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骄柔献媚的夜莺向它颂赞。夜莺的颂歌唱得温存似的软和,醉心融骨似的热烈,最含羞的花包就此开放,多情芳草和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明媚()薄雾()

②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改为改为

2.古诗文默写。(8分)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

⑤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佳句是。

⑥李老师在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4.阅读下面《巨人三传》中的两个片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共5分)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①《巨人三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上面两个片段描写的分别是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德国音乐家。(2分)

②读过《巨人三传》后,你一定被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联系上面的相关片段,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50字以内)(3分)5.综合性学习。(6分)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①请根据习主席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②习主席号召广大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可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也帮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还用得着我们去辛辛苦苦地追求梦想吗?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他(她)?(30字左右,注意语气委婉得体)(3分)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6-7题。(4分)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1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6.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2分)7.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岳阳楼记》(节选),解答8-11题。(11分)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去国怀乡()②把酒临风()..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殚其地之出 .. 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9分)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12.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3.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4.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15.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②氧化碳=>二氧化碳→③→④硝酸+雨水=>氮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9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2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3)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4)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5)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6)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7)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8.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2分)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19.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有什么优点,你怎样让它成为一种习惯。(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0分)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1)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

(2)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3)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4)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5)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3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6)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7)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8)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9)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怎么还差6毛钱呢?”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 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老者在他身后犹 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10)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 奔跑起来。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11)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 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 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12)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 一块块水晶吗?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20.概括文章的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2分)

①小时候“我”经常到小书店看书,想买一套《安徒生童话》。

③“水晶石”原来是不值钱的石英,但最后老者还是收下3元钱和石英,把书卖给了“我”。

21.第(10)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2.请说说文中的老者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23.老者的呵护成就了一位作家。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

①相信你的才思,抒写你的真性情,生花的妙笔就在你手中。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4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5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6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7页

篇2: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霍邱县中考语文阅卷指导组

(执笔:刘圣德、姜敏、涂志伟、张茁、王厚军 统稿:屠志成)

一、试题分析

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总体特点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查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平实中略见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全部出自教材,主要考查考生的课内古诗词记诵、默写能力。题型分两类:一类是依所给诗句,补出上下句;另一类是默写整首古诗的题型(二选一)。

2.语段综合训练题

选文具有现代气息,贴近现实生活,题目设计灵活、新颖。能够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对常见字词的理解能力。

3.名著阅读

注重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看考生是否真正仔细地阅读过,通过对名著细节的考查来反映考生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能够杜绝考生泛泛而读的方法而投机的心理现象。

4.语言表达与运用

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演讲的选票和快的语言简明与得体等知识点。

(二)阅读

1.阅读[一]

阅读[一]为议论文阅读,分值为17分,考生一般能得9分。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这一方面试题第5、6小题涉及到。第7小题从篇章结构上设题,第8小题考查标点符号中的引号在文中的作用。第9小题要求考生分析画线句子在文的表达作用。命题人从形式到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及品质。

2.阅读[二]

阅读[二]的阅读材料是散文《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散文阅读一直是主观性强,考生理解差异较大,表述答案五花八门,阅读老师觉得难把准标准尺度的题目。本人抽样了不同阅读小组的420份试卷,对这篇阅读题作了简略分析。总观起来,这一大题考生平均得分11.51分,难度系数0.50,是三道阅读题中考生得分最低的一题。

3.阅读[三]

第15小题

考查的4个小题重点是常见实词的含义。

第16小题

考查对文中的两个句子的翻译。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4分,平均得分2分。

第17小题

考查概括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4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1.5分。

第18小题

考查初步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3分,平均得分2.7分。

(三)写作

本次考试,作文题是材料加半命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体不限,内容可写自己的经历、见闻,也可写感悟、认识,不少于500字。

从材料看,内容是变中有不变;从文题看,“不会变的是_________”,要补充的词或短语,一定要紧扣“不会变的”这一关键,否则不符合要求。例如“亲情”“友情”“父母之爱”“真理”“爱国情怀”“坚定的信念”等,都是符合要求的。若补上的是“知识”“岁月”“日子”等,就不符合要求了。从内容要求年地,要么写亲身经历,要么写所见所闻,要么写感悟或认识,不管写什么,议论中心或叙述主题既要明确,还要符合补充完整后的文题的意思,否则是不切题的。

总体来说,作文题目简单,且提示清楚,考生容易把握,内容要求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考生思考空间大,容易审题和写作,是一次成功的命题。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古诗文默写情况

(1)错字、漏字(句)现象严重,添字情况较少。

如:凌(临)绝顶 渐(溅)欲迷人眼 蜡(腊)炬(烛)成灰泪始(使)干 生(身)前身(生)后名 夕阳西(夕)下 月如钩(钓)锁(琐)清(春)秋 天涯(崖)

还有将“是离愁”一句忘了的。

(2)不注重审题

补写名句题为八选六,有的考生不知道选择,前六题中有的拿不准的也写了,八句都写出了,可是前六题错了两个,丢了分实在可惜。

2.语段综合训练题

(1)考生不(会)使用字典

“荟萃”的“萃”字注音,“联mèi”的“mèi”对应的汉字,考生不查字典,随意就写。

(2)关键处错误

将“萃”的注意为“ciù”或“chuì”,将“对仗”写成“对丈”,将“举世瞩目”中的“举”意思解释丢了。

3.名著阅读

所考的是《水浒》和《童年》,考点细化,如果没有真正读过原文的考生很难答对。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张冠李戴或一知半解而随意答题。如:及时雨、聚义堂、黑旋风、梁山泊、水泊梁山等。

4.语言表达与运用

学生不能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语段。尤其是第(1)小题的仿写,有的考生连最基本的句子形式都写不出来,有的写出的内容却风马牛不相及。如“您不是小鸟,却给我们飞翔的双翼”,“您不是画家,却描画出我们生活的色彩”。

第(2)小题考生抓不住材料与主题(论据与观点)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能选对,却说不出充分(或准确)的理由,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3)小题,学生对简明与得体抓得不实可能源于平时理解不清、学得不实有关。

总之,本大题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和语文能力,够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一大部分。

(二)阅读

1.阅读[一]

第5小题

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值4分),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找出。答错的学生往往不能站在全文的高度思考,只看某一段,从而导致丢分。

第6小题

让学生概括事例论证的内容(分值4分),大约有1/4的考生能得满分,很多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准确,帮不能得满分。

第7小题

从结构上设题(分值4分),大约有1/3的考生得满分。学生丢分主要表现在不理解这两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随便回答。另外,关键词书写出现错别字(如“承上启下”中的“承”写成“呈”,“启”写成“起”;“过渡”中的“渡”写成“度”)也要适当扣分。

第8小题

考查引号的作用(分值为2分)。引号主要有四种作用:一为引用,二为突出强调,三为讽刺否定,四为特定称谓。不少考生不能把标点符号的作用放在文中来理解,以致失分。

第9小题

让考生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分值为3分)。主要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赋分点三点,一点一分。考生答得不全,很难得满分。

由以上分析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分析一篇文章,要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质。

2.阅读[二]

第10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时得分为1.83分,难度0.45。

答题举例:考生答“接着写”一问时,基本上都能抓住关键词“大白马”或“烈性马”,答题情况较理想。答“最后写”一问时,部分考生抓不住“与白马”“作别”两个关键词,造成丢分。也有少数考生由于表述语言偏误,造成一些丢分。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的能力。为降低难度,命题者将全文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提供给了考生,这实际是将段落的起止和段意归纳给考生提供了暗示和示范,该题十分精巧,也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第11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2.98分,难度系数0.75。

答题举例:学生语言表述五花八门,答案要点缺少条理和层次,大约只有四成考生分条答题,语言表述不完整。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但由于本题设问宽泛,文中相关大白马的种种外在、内在表现,均可视为正确回答,故本题得分较高。该题暴露出平时教师对学生规范答题不够的问题。

第12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0.99分,难度系数0.25。

答题举例:该题两问,一问用意,二问分析。很多考生回答将两问混在一起,回答笼统、空泛。在回答“分析”一问时,也未能将“围栏狭窄”和“草原死寂”的答题点分开来作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理解。此类“炼字”题对初中考生具有一定难度。许多考生仅凭对文本全文感觉作答,而不能将这些词语返回文本,并结合上下文意深入思考,故多数考生的答案都较宽泛和空洞。加之平时缺乏应有的答题规范指导,答题时不能一问一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第13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3.05分,难度系数0.76。

答题举例:有一半以上的考生直接从文本中摘取语句作答,答案明确,得分较高;少数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作答,千百万得分要点一部分疏漏掉了;极少数考生因未能理解文意而错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答题区域明确,答题要点集中,考生只要能准确找到答题区域(段落),基本上就是找到了答案,所以该题难度最小。

第14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2.68分,难度系数0.67。

答题举例: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明白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说不清具体的理由。只有少部分考生知道在回答“为什么”一问时,从艺术手法和作用两个层次组织答案。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语言(包含修辞和句式)的理解。多数考生从语感出发,能够发现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不能从修辞和句式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说明初中阶段学生对语法常识的陌生,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了。

3.阅读[三]

第15小题

就词性来看,“暝”是形容词,“芳”是名词,“一”是副词,“把”是动词。就得分情况看,对“长烟一空”中“一”的解释错误较多。

本题4分,平均分为2.5分。

第16小题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4分,平均得分2分。

第17小题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4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1.5分。

第18小题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3分,平均得分2.7分。

(三)写作

从得分情况看,一类卷占1%,二类卷占25%,三类卷占53%,四类卷占12%,五类卷占1%。从内容看,多数考生审题准确,文章切题,中心较明确或基本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或比较具体;从表达方式看,多数考生不论是议论、抒情,还是记叙,运用得都较好,作文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语言通顺。

篇3: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在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 都有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这样的板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在学业评价上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一大亮点。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合二为一, 变成分值为13分的一个小板块———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一、试题的设计朴质中饱含深意

第7题:公共汽车上, 手拎一个大提包的你, 想要向里面走走, 你会对过道上的其他乘客说些什么?

本题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 不就是个日常的对话嘛!其实, 从知识与技能上来说, 本题要求的是口语交际时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则是考查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得体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南京, 有一个年轻人因没给老人让座而与老人及周围乘客发生争执, 有人拍下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上,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这个案例来看, 无论是在知识上, 还是在情感态度上, 日常乘车这样的小事并不是真正简单的小事。

第8题:在车上, 你遇见了小学同学兰兰。她的妈妈是你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 你怎样跟兰兰打招呼, 并委托她转达对王老师的问候?

本题在第7题的基础上, 增加了难度, 除了文明得体地打招呼外, 还要委托同学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中转述能力的考查。与此同时, 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个命题设计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2009年10月1日, 我们将迎来伟大祖国六十华诞。这无疑是今年中考的一大热点。在综合探究部分中, 试题的设计以爱国主义为情感取向, 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向群众推荐百首爱国歌曲为切入点, 第9题的“感慨今昔”环节是围绕今昔对比来设计采访问题,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题目背景材料下, 恰当地拟定采访话题。本题要求的是设计采访问题, 而不是“采访一位老人时你会说什么”, 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习与采访实践活动的结合, 又把该题与“口语交际”作了明确的区分。题干中的“鸡西市文化广场”是鸡西市区广大群众所熟知的, 也是逐渐为鸡西其他市县所了解的, 充分体现出了试题的乡土特色。同时, 题干中的“爱国歌曲大家唱”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中2009年“激情广场大家唱”栏目的又一个新主题。这些巧妙的设计都自然地拉近了试题与考生的距离, 使考生对试题具有极强的亲切感。

第10题的“品味歌词”环节, 选取了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和香港歌手刘德华的《中国人》这样两首经典的爱国歌曲。“任选一首, 就内容或形式等方面来赏析歌词”的试题要求不仅体现了综合探究活动中的语文学科特点, 也为考生提供了非常人文化的自由选择度。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看, 本题的设计也为学生欣赏流行歌曲作了正面积极的导向———欣赏流行歌曲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曲调的热衷, 对歌星形象的崇拜, 更要学会品味深情隽永的歌词。

第11题以爱国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的歌词来引出题目要求, 清新而自然, 同时也将本板块试题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借助歌词中的“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引出一个示例, 三个仿写题, 在内容上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 在形式上也将以前的单纯的仿写题巧妙地与综合探究题结合起来。

整个第二板块的五道题目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每一道题的设计都蕴涵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立意。

二、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评价与导向的功能

毋庸置疑,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评价与选拔功能是最直接、最敏感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试题也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 对于“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面的知识性原则外, 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性练习。在第7题的答题中, 有的考生这样来作答:“各位朋友, 我要到车后面去, 请大家让一下, 不然我的提包会碰到你们的。”不知他是在演讲还是在威胁他人!第8题的回答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兰兰,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请你代我向你妈妈问好。”很显然, 这样的回答既不符合“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形, 也缺少必要的文明礼貌。在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中,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不仅“口语交际”知识不足, 而且还缺少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中我们也能体悟出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绝不能因感觉其浅显而忽略, 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大量习题的操练上, 应当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和体验的契机, 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

在综合探究部分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如:在第11题的回答中, 有的考生这样写:“祝福您:如春天的小草, 生机勃勃。”这里以“小草”来比喻“祖国母亲”, 很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他能像“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 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在平时多参加几次文学活动和班会活动的话, 肯定能轻松自如、流畅恰当地来作答。这依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真的为学生创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的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不仅仅能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评价, 对日常教学策略进行折射与对照, 同时,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命题思路、命题方向等在很大程度上对非毕业学年的教与学都会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从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第二板块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几个导向:一是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取向, 二是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三是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小板块给我们带来的大思考

思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纲领, 其中的精髓必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提倡”……这些重要的纲领性论述不应仅仅用在教师培训的理论学习中, 更应很好地贯彻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语文的实践性无处不在, 语文的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母语, 语文无疑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 也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册 (人教版) 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单元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 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这样的学习内容, 很显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篇章句段的分析和练习上。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积极面对生活。在这样的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 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口语交际、交流沟通、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思想和心理的交流与沟通。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往往被忽视掉, 把省下的时间留给所谓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恰恰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思考之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生动的、多元的。

那种只注重知识性操练, 关注考试分数的题海战术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 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教学, 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是单调的、僵化的、机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它不应当只停留在纸质的书本和练习册上, 电影、电视、网络、音乐、美术等, 都是语文教学难得的素材。语文教学应是生动的:学生富于个性的诵读、写作、表演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学应是多元的:师生的互动、校内外的联系、生活与实践的结合等, 都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多元化切入点。例如《雷电颂》的教学, 除了话剧常识、艺术手法、主题理解等知识的学习外,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排练小话剧的形式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直观地感受作品中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再如教学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简介作者及背景、疏通字词、朗读作品、分析内容和写法这一过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话, 这个作品将平面化地被动地存留于学生的记忆中。而换一种生动的方式:学唱著名歌手王菲的通俗歌曲《明月几时有》, 甚至再加点即兴的表演, 恐怕一个有血有肉、浪漫多情的苏轼, 一首有声有色、脍炙人口的宋词便会永久地存留于学生美好的记忆之中。

思考之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在夯实专业素养基础的同时, 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不断开阔教育教学视野, 多方面地汲取专业营养。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有教科书”的语文教师, 很显然无法适应当前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的发展潮流。只有我们充实了, 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只有这样, 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评价与引导。中外名著、时文佳作、文史常识等方面的储备, 是语文教师看家的基本功;而时事新闻、书法绘画、体育音乐、影视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滋补品”。如果我们对NBA有所了解, 那么教学迈克尔·乔丹的《最出色的球员》时, 我们会游刃有余;如果我们对中国画的特点有所耳闻, 那么引导学生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诗中有画”将会水到渠成;如果我们了解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 那么郦道元的《三峡》便不会再枯涩难懂……

篇4: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小博士)

一、将下面的汉字进行适当的组合,重新成为六个新字。(不能重复用)

虫、帛、京、周、台、朱、月、禾、肉、府、木、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词语。

式样——样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奶——奶牛(意思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骏马 虚弱 纯熟 悲惨 连绵不断

B.惩罚 耻辱 书籍 军阀 兴国安邦

C.洋溢 安详 失魂落魄远见卓识

D.示威 沾污 才思敏杰万马齐喑

2.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熟(shú)练安抚(fǔ) 畸(jī)形

B.不菲(fěi) 酣(hàn)畅 要挟(xié)

C.缝隙(xì)浸(jìn)满魁梧(wú)

D.渲(xuān)染 应允(yǔn)砾(lì)石

3.下面各组词语中,有搭配不恰当词语的一组是( )

A.排除困难抵御敌人充满希望

B.和谐音符开展活动挪动身体

C.发生变化挖掘力量探索奥秘

4.“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三个词虽然都有高兴的意思,但其中第( )组中的两个词意思更为接近。

A.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B.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C.喜不自胜欣喜若狂

四、用“严”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爸爸对我的要求一向很( )。有一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内容主要是:李大钊在革命形势非常( )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他被捕后,敌人对他( )拷打。最后,被敌人害死。读了文章后,爸爸要我讲给他听。我笑嘻嘻地讲着,一点儿也不( )。爸爸用眼睛瞟了我一眼,我却没认识到问题的( )性,还是笑嘻嘻地讲着。爸爸用( )的语气说:“别讲了。李大钊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仍( )党的秘密,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你还嘻嘻哈哈的,真是太不应该了!”听了爸爸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请你帮助某书店选择一句格言作为条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几个事物中,选两个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它们。

A.庐山B.小草C.春雨D.梅花E.柳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小女孩儿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2)小女孩儿不敢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照要求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2.漓江的水真绿。(改为比喻句)

3.兴安岭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为拟人句)

七、按照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段落,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六十九次的失败就是证明。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蚂蚁在尝试第七十次的时候终于把玉米推过了墙头。将军被感动了。

( )一只蚂蚁恰好也在马槽里忙着自己的事。它在努力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一堵垂直的“墙”——马槽的壁,将军的目光却被它吸引了。

( )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队伍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躺在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搜捕。

( )将军凝视着蚂蚁。两次、三次、四次……将军默默数到第六十九次,每次玉米都被蚂蚁顶上去,最后都掉下来。

( )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体重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被顶起,很快又掉下来。蚂蚁连一丝的犹豫都没有,接着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

( )从蚂蚁身上,将军找回了信心。后来,他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的帝国版图不断扩大。他,就是14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

1.把重新排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先填空,再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将军为什么能“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亲 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停下):“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担心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儿发懵。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字词,用直线画出来。

2.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王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而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4.你是怎么理解“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这句话的?

九、从下面的习作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1.从小到大,我们每一天的成长,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长辈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同学伙伴的关心,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要感谢的人。想一想你要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要感谢他(她)?想好了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把事件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仔细观察右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1)观察画面,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写下来。(2)联系生活实际,把想到的写出来。(3)想象要合理。

篇5: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4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生活是一首歌,yín(1)唱着人生的节奏和xuán(2)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清chún(4)与忧愁;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chōng(3)憬和梦想。

【答案】:(1)吟(2)旋(3)醇(4)憧

2.下面是一则新闻的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用常人眼光来看,《水浒传》中的地理都是有问题的,而从头到尾,错得毫无商量余地的彻底——和宋公明那种打打再商量招安的半推半就策略截然不同。

如:史进离开华阴县的少华山,“取路投关西五路,望延安府路上来”。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半个月后,史进却来到渭州。要知道,渭州,就是今天的甘肃平凉,在延安西南,渭州到延安直线距离280公里.就是说,渭州根本不在史进行程路线之内!„„

我们的《水浒传》作者由于历史的局限,当然无法使小说和历史现实完全隔绝,也没有将其中的地理和现实划出明确的界限。①但在小说有着明确规定性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再将之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水浒传》中的地理学是真的(true),但不是实的(not real),它和现实没有对应关系,只在《水浒传》设定的领域内具有有效性与正确性。一出界,它就失效了。如果一定要拿它做别的用途,那也是各人的自由,《水浒传》的作者对此并不负有什么责任。就好比阿司匹林本来是退烧的处方药,后来却作为非处方药,拿去降血压。但拿《水浒传》中的地理学去到现实中用,是否会产生阿司匹林那么幸运的效果□可就难说了。②还是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吧!(摘自《光明日报》2013年9月30日)

(1)结合材料语境,看□内应填写的标点符号应该是什么。(1分)【答案】逗号(或,)。

(2)请用合适的成语替代第①句中加点的文字。(2分)【答案】混为一谈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②句的言外之意。(2分)

【答案】《水浒传》中的地理学只在小说设定的领域内具有有效性与

正确性,不能拿《水浒传》中的地理学去到现实中用。(或“小说中的地理学要和现实划出明确的界限,不能混为一谈。”)

3.古诗文名句默写。(前四题必做,后两题选做一题)(6分)

(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5)我们都应遵循曾子的教导“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做有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的有为青年。

(6)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4.人生漫漫,阅读常相伴。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甲)2013年3月,《亲爱的安德烈》新版上市,这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书中的35封家书,包含了母子亲情、家国天下、代沟和中西文化差异。

其实,像他们一样以书信方式维系父母与孩子感情的有很多,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类似的文学作品,你能举出一例吗?(要求写出作家和作品,2分)

【答案】作家: 傅雷作品:《傅雷家书》

或 作家: 苏霍姆林斯基作品:《致女儿的信》

(乙)薜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懊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的骂了半夜。” B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材料中B是谁?根据材料及你对B的了解,试评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材料中的B是: 林冲

他是一个武艺高超、有勇有谋,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的人。

5. 综合性学习。(6分)

(1)(3分)阿姨家的小孩(7岁左右)到我家里来玩,信手翻看了我的语文书。她大字不识几个,看到书上的插图却缠着我,让我讲讲图里的故事。阿姨见了,微笑着说:“你就给她讲讲吧,说几句就行。”(请选择其中一幅插图来讲,要求:150字左右,要给孩子小小启示。)

(甲)(乙)于是,我说:

【答案】甲图示例:古时候想当官就要考试,这个孔老爷爷就是参加考试的,结果失败了。大家就嘲笑他:“你当真认识字?„„不然,怎么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呢?”孔爷爷不屑与嘲笑他的人辩解,但又想证明自己认识字,就边喝酒,边吃茴香豆,边开始教小孩字们认字。结果呢,小孩子也看不起他,觉得他是讨饭一样的人,不配教自己。可见,一个人要让人看得起,就一定得自己争气,有出息。

乙图示例: 有一个警官叫奥楚蔑洛夫,听说一只狗咬了人家的手指。当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他就说这狗是疯狗,是畜生,是下贱胚子,还说弄死算了,而当得知这狗可能是将军家的狗或将军哥哥的狗时,他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说狗是名贵的狗,怪伶俐的狗,还说要帮忙送回去。这样很可笑吧。可见,人人平等,我们可不能像这位警官一样,让人笑话,记住,凡事对事不对人,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2)(3分)阿姨家的小孩走了以后,我忽然发现课本上的插图有的还蛮有意思,就翻看了各册的语文书,当翻到何其芳的《秋天》时,感觉插图特别有诗意。也想就这幅插图露一手,写一首小诗。(课文诗歌是没有捕到鱼的情景,创作的新诗要求描述捕到鱼的情景,要求运用叠词,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有诗意)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

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何其芳《秋天》

【答案】示例:向悠悠的江面撒下圆圆的网,沉沉的网兜里跳动着快乐的音符。芦篷上白霜褪尽,天空如画板,朝霞涂抹美丽心情。秋天

荡漾在归泊的江心。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向一只羊说声对不起(11分)文 / 李晓

整整27年了,那只山羊偶尔还跑进我的梦里来,他双眸含泪,满是 无辜的柔弱样子,让我从梦中痛醒。

1986年7月,那是我暴躁、苦闷、落寞、彷徨的青春岁月。

那年高考,我落榜了。我的堂伯特地去乡场铁匠铺,炉火熊熊中,堂伯捂着胸口,边咳嗽边大声吩咐高铁匠:“老伙计,你把锄头打硬实一点,土硬啊,我那不争气的侄儿,要回来种庄稼了。”

堂伯扛着锄头,提上镰刀,从乡场上一路叹气回来,来到我家。我靠在门前,接过堂伯递过来的锄头、镰刀。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黄昏,夕阳的最后光芒被远山吞尽。堂伯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颤动,他开口了:“侄儿啊,你没有那个命,就只有当农民,要当农民,就好好当,别去想那花花世界了,种地,也饿不死你!”

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走了。我真担心,一阵大风把堂伯给刮走了。

他一辈子是怎么在土里站稳的,居然还养活了一家人。我开始扛着锄头上坡,跟我妈学种地,松土、刨行、挖窝、播种、施肥。

我满身疲惫地回到家,倒在床上,呼呼睡去。一个男人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是我爸。我突然暴怒起来,大吼一声:“我们断绝父子关系!”我推了爸一掌,爸趔趔趄趄,歪到土墙上。他望着我,可怜地问:“你真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那还有假?说到做到!”我丢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和眼前这个男人,心里是有隔膜的。别把我当作一个家族的希望,我是我,我要去闯荡世界,哪怕头破血流。

我冲向山梁,想同这个山村作最后的道别。17岁了,我还不能真正从心里接纳自己,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瘠的山梁上,我总是想,我应该生活在别的地方,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山梁上,一只白色的羊正在树下吃草,它仰起头,朝天空发出咩咩的欢叫声。我对这只羊嫉妒起来,你可活得好好的呀。

看到羊的样子,我心里无名的火别点燃了。我一下冲上前去,踢了它一脚。羊后退着,似乎不与我计较,埋下身子继续吃草。我气愤地跺跺脚,它再次后退。我哈哈哈哈发出怪叫,它仰起头,一双温顺的眸子望着我。在它清亮的眸子里,一定是我面带凶相的样子。

我再次向它跺着脚,在我逼迫下,羊后退到了一棵树下,它手无寸铁,满眸委屈。它再次仰头,咩咩咩地叫,乞求的样子。我突然失去理智,疯了一般扑上去,对一只羊拳打脚踢。羊倒在了地,它是不是哭了,我没看见。我冲下山坡,回到家,和跑来迎接我的妈妈抱头痛哭。妈说:“娃啊,妈求你,别和你爸断绝父子关系了,要不是你堂伯,你爸差点去喝了农药„„”

这么多年过去了,羊啊,我在城里讨得衣食,活出了人样。但那年,我那变态的行为成为我生命中的悔,我竟向一只温顺的羊撒气、泄愤。羊啊,你虽然不在了人世,但我今天向你道歉,说一声:对不起!羊啊,请你不要再躲闪。(《读者》2013年第20期)

6、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欣赏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妙用。(3分)

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

【答案】大词小用,渲染出凝重的氛围,反衬出我高考落榜,不得已要当农民时内心的苦闷、落寞。

7、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细细比较揣摩,看原文与修改文两种表述,哪种好?为什么?(3分)

原文:一个男人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是我爸。

修改文:我爸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还想种地养活自己?”

【答案】原文好。符合我是从疲倦的睡梦中被拖起的情境(先被拖起,听到声音,才意识到是爸爸);称“我爸”为“一个男人”,说明我和爸爸当时内心有隔膜;“是我爸”,放在句末强调,为下文“我暴怒并大吼断绝父子关系”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8、文章末段“我那变态的行为成为我生命中的悔”中的 “我那变态的行为”具体指什么行为?说那是“变态的行为”,说明什么?(2分)

【答案】表面上是指我向一只温顺的羊撒气、泄愤,实际上暗指我向父亲撒气、泄愤,说那是“变态的行为”,流露出我多年以后懊悔、内疚与自责的心情。

9、文中堂伯并不是主人公,作者却有如下精彩而详细的描述。联系上

下文,结合语境,说说这一描述的作用。(3分)

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走了。我真担心,一阵大风把堂伯给刮走了。他一辈子是怎么在土里站稳的,居然还养活了一家人。

【答案】夸张,反问,写出堂伯身躯瘦小,暗示堂伯一辈子当农民的辛劳与不易,为下文我暴怒,不想当农民,要闯荡世界做铺垫。

(二)荔枝的保鲜(13分)

荔枝是岭南名果,苏东坡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荔枝从树上采摘下来之后非常容易变质。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描述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成熟的季节,当地的天气通常

又热又潮,这就使得荔枝的保鲜更难了。所以在过去,只有 产地的人们才能吃到新鲜美味的荔枝。

但是现在,即使在北方城市,也经常能买到比较新鲜的荔枝了。其他水果就更多了,在农贸市场或超市的水果柜台,我们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从国外进口的各种瓜果,琳琅满目。这其中,水果保鲜技术功不可没。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的水果都是如何保鲜的吧。荔枝原产于我国南部,它的最早的保鲜方法当然也出自我国。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尽量缩短从采摘到食用的时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的就是唐玄宗用快马接力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的故事。即便马不停蹄,荔枝也不可能在一日之内从岭南运到长安,所以还需要有其他的保鲜措施。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是将荔枝密封在竹筒中运送的,而这其实就是最早的气调保鲜方法。密封在竹筒中的荔枝由于呼吸作用会消耗竹筒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上竹筒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界的高温,在里面就自然形成了一个阴凉的、氧气浓度低的气调小环境,从而对荔枝起到保鲜作用。因此,有国外专家据此认为气调方法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

现在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荔枝属于亚热带水果,耐低温的能力比热带水果如香蕉等还是要强一些。它虽然不像温带的苹果、梨、桃等那样可以耐受0℃左右的温度,但在3~5℃左右以及合适的气调条件下,还是可以保存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控制荔枝的色变,则可以通过调节表皮的酸碱性(pH值)来实现。用酸性物质(如柠檬酸)处理荔枝,使其表皮的pH值在3~5之间,这样就可以使表皮中的花青素保持为红色。如果pH值升高,荔枝皮就会很快变为褐色。虽然果皮颜色刚开始出现少量深色斑点时,果肉的味道还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要剥开后果肉表面干燥,晶莹剔透,没有流汁,就还是比较新鲜的),但红色的荔枝毕竟更能让人垂涎欲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不是用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柠檬酸,而是把稀硫酸溶液喷洒到荔枝上,使表皮保持红色,这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文本阅读】阅读上文,回答下面问题:

10、第一段,引用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的描述,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真切地说明荔枝从树上摘下来后容易变质的事实,引出荔枝的保鲜的话题,更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11、“有国外专家据此认为气调方法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加点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这里,“据此”的“此”是指什么?(4分)【答案】不能删。“据此”说明“气调方法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说法是有根有据的,连国外专家都认可的,更客观。更具权威性。隐约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据此”的“此”是指唐玄宗时为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将荔枝密

封在竹筒中运送的故事。

【小试牛刀】读完上文,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2、这是来自于网络的一篇文章,假如刚看完文章,妈妈就叫你一起上街买水果,其中就包括荔枝,请你帮妈妈挑选一下哪种荔枝好?(2分)

【答案】只要剥开后果肉表面干燥,晶莹剔透,没有流汁,就还是比较新鲜的.13、回到家,荔枝一时没有吃完,妈妈叫你保存起来。为了荔枝能更长时间保鲜,你会怎么做?(2分)

【答案】将荔枝放在用柠檬酸里浸一下,取出用保鲜袋密封起来,再放到冰箱里3~5℃左右冷藏即可。

14、针对文中不法商贩的行为,你有什么好建议吗?(至少写出两点)(2分)

【答案】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加大打击处罚力度;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如在买荔枝时,没有必要一定要选择鲜红的,有少量深色斑点,有可以。

(三)(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又何间焉(参与)彼竭我盈(士气旺盛)

16.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A、乃入见。乃入据陈B、再而衰,三而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肉食者谋之,为人谋而不忠乎 D、虽有千里之能,虽千里不敢易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2分)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答案】小信用没有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18.结合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鲁庄公的问题“何以战”?(2分)【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这样就能得民心,而凭借民心所向的有利条件就可以作战了。

(四)(9分)

越工善为舟,越王用之良,命禀人给上食,越之造舟者宗之。岁余,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隽李之役,风于五湖,溺焉。越人皆怜之。

郁离子闻之曰:“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人无问智愚,惟知止则功完而不毁。”

注解:隽李: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七十里。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越之造舟者宗之(以„„为宗师)越人皆怜之(怜惜,可怜)

20.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是(C)(3分)

A、越王用之良B、越之造舟者宗之 C、辍耕之垄上D、越人皆怜之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2分)王信之,隽李之役,风于五湖,溺焉。

【答案】越王相信了他,在隽李战役中,太湖刮大风,他被淹死在那里。

22、这则小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否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作文(50分)

篇6: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语文

一、选择题(1——6每题2分,共12分)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膝盖(xī)草丛(cōng)胆怯(qiè)解剖(pōu)

B脑髓(suǐ)蓦地(mò)强迫(qiǎng)订正(dìng)

C瞥见(piē)处决(chù)执拗(niù)分泌(mì)

D一幅(fú)翘首(qiáo)魁梧(wú)瓦楞(lèng)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论学习哪种知识,都应该辩伪去妄,掌握事物的真谛。

B模拟体育加试,同学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应再接再励,攀登高峰。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D工匠们就地取材,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拱石桥——赵州桥。

3.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A他一闲下来,便感觉到无聊。无聊: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B杜甫的诗深受后人推崇。推崇:崇敬

C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得错落有致。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很有秩序。

D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枪口大声疾呼:民主、自由。大声疾呼:大声呼喊,提醒人们注意。

4.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2)农民兄弟要做好准备,防止害虫

(3)由于长城外的风沙 榆林城也受到袭击。

(4)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A侵袭 侵害 侵入 侵占 B侵入 侵害 侵袭 侵占 C侵占 侵入 侵袭 侵害D侵害 侵占 侵入 侵袭

5、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6、“风儿梳理着柳树姑娘的长发,等着燕子妹妹的到来。”下列句子中和这句修辞手法一样的一句是()

A、雨,落叶儿般轻,针尖儿样细。

B、灿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发就是你的笑容。

C、白杨树哗哗地响,在杨科头上不断地号叫。

D、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味精的发现

我们做饭时,会放味精。大多数人都知道味精的作用,对于味精是谁发现的,却不一定知道。

大约一百多年前,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傍晚回到家里,看见妻子端来的汤,苦笑着说:“又是土豆大酱汤,不吃了。”说完,径直走向卧室。他妻子怕他不吃东西会伤身体,催促他赶快吃。于是,他极不情愿的喝了一口汤。你猜发生了什么?他喝汤后,觉得汤异常鲜美,便问妻子在里面放了什么,他妻子很奇怪,说没放什么呀,还笑他是太饿了,所以才尝的好吃。池田不死心,便仔细观察汤,发现汤里只是多了几丝海带,他凭直觉认为问题就出现在这几丝海带里,于是他把海带拿到试验室研究,终于发现了海带中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于是池田把发现的物质命名为“味之素”。

其先“味之素”的提炼十分复杂,500克“味之素”就需要20吨海带。成本高的吓人,别说平民百姓了,就是百万富翁也不舍得买。那时候送一点“味之素”估计

现在就相当送一个钻石版L7。

过了几年,池田和铃木之郎合作,发明了以小麦为原料提取的“味之素”;尔后又发明了用脱之大豆发明的“味之素”。终于把“味之素”的价格降到了大多数平民百姓能接受的程度。

1923年,上海天厨味精厂的厂长引进了“味之素”的生产技术。并将“味之素”改名为味精

味精虽然会增加食物的鲜美程度,但也是有害处的。一般每人每日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过多可使血液中谷氨酸钠含量增高,引起短时的头痛、心跳加快、恶心、口干等症状;由于味精在155℃时可生成焦谷氨酸钠而失去鲜味,并产生毒性,所以味精不宜与食物一起长时间烹调,也不宜在煎、炸和烘烤食品中使用。大家不要违反了上面两条原则,就可以享受味精带来的鲜美滋味了。

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A味精的发现B谷氨酸钠C味精D味精的危害

8、下列人物中发明味精的是()

A田菊苗B田菊苗的妻子C池田和铃木D上海天厨味精厂的厂长

9、下列说明方法有误的是()

A一般每人每日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列数字)

B海带中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于是池田把发现的物质命名为“味之素”。(下定义)

C味精不宜与食物一起长时间烹调,也不宜在煎、炸和烘烤食品中使用。(举例子)

D由于味精在155℃时可生成焦谷氨酸钠而失去鲜味,并产生毒性(列数字)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百万富翁也不舍得买味精

B1923年,上海天厨味精厂的厂长引进了“味之素”的生产技术。并将“味精”改名为味之素 C味精在155℃时可生成焦谷氨酸钠产生毒性,所以味精不宜与食物一起长时间烹调。

D一般每人每日摄入量以不超过16克为宜,过多可使血液中谷氨酸钠含量增高

三、阅读《江雪》,完成11——15题(11——13每小题2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本诗的作者是()

A柳宗元B韩愈C李白D辛弃疾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江面上是雪,身旁也是雪,而且“万山”、“千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B本诗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C本诗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律诗

D本诗语言优美,是作者在被前的作品,全诗是令人高兴愉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B.诗中写“孤舟”和“独钓”,目的是衬托雪之大,环境之静。

C.诗中的“蓑笠翁”可以说是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孤独而不屈的精神面貌的写照。

D.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起,是这首诗的显著特色。

非选择题(90分)

14请翻译上题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分)请描绘一下本诗优美的画面。(3分)

四、课内默写与课外阅读。(每空1分,共14分)

16诗文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两岸青山相对出,(2)可怜九月初三夜,(3)停车坐爱枫林晚,(4)举头望明月,(5),二月春风似剪刀。(6)桃花潭水深千尺,(7)朝辞白帝彩云间,(8)欲把西湖比西子,(9)夕阳无限好,10)夜来风雨声,17课外阅读(4分)

(1)兔子尾巴——(歇后语)

(2)人老心不老,(3)愿做桂林人,作者是。

五、大阅读题。(共21分)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8、本诗的方位词很多,试分析其作用。(2分)

19乐府诗能流传下来就是人们的智慧,诗中多次反复,是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试分析其作用。(3分)

现代文阅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20、请在答题卷中依次写出文章中括号内正确的字(2分)

2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3分)

22、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2分)

23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3分)

24赏析文中划线句子(3分)

2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六、作文(50分)

26、请以“妈妈的叮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桂林市小学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BDDAAB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AABC

三、阅读《江雪》,完成11——15题(11——13每小题2分)

ABB14、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0.5分)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0.5分)整句话表达清楚,通顺(1分)

15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考生应适当发挥,否则将只得1.5——2分)

四、课内默写与课外阅读。(每空1分,共14分)

1孤帆一片日边来2露似珍珠月似弓3霜叶红于二月花4低头思故乡5不知细叶谁裁出

6不及汪伦送我情7千里江陵一日还8淡妆浓抹总相宜9只是近黄昏10花落知多少

17长不了2人穷志未穷3不愿做神仙陈毅

五、大阅读题。(共21分)18方位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鱼的游行之广,(1分)表现出女孩们采莲的活泼高兴之情。(1分)19后四句采用了《诗经》的“重叠”的形式来描写。(1分)在同样的句子中,只改变了“东西南北”四个字,反复咏唱,描写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着莲叶到处游动的动人画面。(1分)因为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即一人唱众人和,所以,这四句就是众人和的歌辞,而对鱼儿欢

乐嬉戏的反复咏唱,正表现出采莲时的热闹情景,使人感觉到姑娘们的愉快情怀(1分)提示:考生可从其他角度回答同样得分。20博耐毫荧(每个0.5分)

21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1分)、乏味(1分)、寂寞(1分)的事了。

22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1分)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1分)23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分)走进书里去。(1分)

24作者把阅读比喻为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便捷的快餐。(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阅读的乐趣之多,(1分)表现了作者对阅读的喜爱之情。(1分)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下一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总复习之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