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2024-05-10

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步柘宽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发展思路,了解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情况,XXX组织开展“农村田园综合体”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查看XXX、XXX两个田园综合体现场、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了XX区“农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针对项目存在的用地受限、人才缺乏、建设配套、资金短缺等问题,搭建与政府部门、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桥梁,探索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径,激发田园综合体发展活力。

一、基本情况

XXX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面积1.15万亩,其中核心区4500亩,涉及XXX、XXX、XXX3个行政村,规划投资XXX万元,由山XXX和XXX共同实施,实施期2年。经过近几年的精心经营和科学论证,尤其是紧紧围绕让北方茶人喝上当地产的茶叶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唱响茶品牌、挖掘茶文化和拉长产业链等积极推动下,加强茶产业与文旅业的融合,于XXXX北麓建立茶基地、打造XXXX万亩生态茶园。XXX逐步进入面积扩大、产量增长、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的发展新时期,迎来发展的春天,开启茶产业新时代。目前公司已研制开发40多个品种、90多个系列的XXXX产品。产品先后荣获“XX老字号”“XX省旅游商品”“XX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XXXX”田园综合体省级试点项目,位于XXXX,涉及XXXX等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14万亩,人口6000人,其中核心区4500亩,规划投资46900万元。根据2018年7月省财政厅下发的规划文件批复,“XXX”田园综合体涉及财政投资的产业化项目共有7个,共投资793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840万元,自筹资金4095万元。这7个项目分别是XXXX……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夯实基础,完善农业生态体系。一是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生产基础条件。XXX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占地4500亩,完成投资7049万元,对农田进行改造治理。XXX项目投资56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2000亩。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实施新建园区道路及配套工程。XXX田园综合体路基、路面已全部完成施工,其他农业配套设施基本完成。XXXX项目新修道路3条1210米,拓宽1条726米,新建交通桥2座、拦河坝1座,过路管涵6座,进地管涵26座,提升园区内的通达条件。水电等基础保障得到升级改造,生产配套条件明显提升。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XXXX项目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小红星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2、突出特色,打造农业产业体系。XXXX田园综合体是在山XXX持续健康发展基础上规划建设,围绕加快“塑形”和“铸魂”协同发展,其基本功能打造愈加彰显,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加快推进。XXX项目突出XXX制品主导产业,三产融合,依托旅游大道及两侧丰富的文化遗迹、遗址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事体验”、文化教育、创意民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3、培育扶持,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一是扶强扶优农业龙头企业。在创业扶持、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XXX公司流转土地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形式,600元/亩流转费给农户,100元/亩给村委会,即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公司还将公司利润的10%按照村集体土地流转规模比例进行返还,增加村集体收入,将5%的利润返还农户,让农户在流转费之外还可获益。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XXX有限公司集山楂种植、深加工、特色电商与现代旅游业于一体,2012年制定了全国首家企业标准,每年鲜果用量2万吨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出口到美国、日本、印尼等国家,与北京同仁堂、九州通、神威药业、香港楼上集团等大型公司长期合作,并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公司的成立带动周围35家XXX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形成全国最重要的XXX集散地之一,累计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就业,发放工资过亿元。

4、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乡村。XXX项目对项目区的XXX、XXX、XXX、XXX等四个村推进农村改厕,农村垃圾集中治理,饮水安全,增强通信、供电,公共照明保障能力,带来了新变化。XXX田园综合体涉及XXX、XXX、XXX3个行政村,项目加大绿化美化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花海项目200亩,种植薰衣草20万株,规划建设林果园项目400亩,建设XX主题乐园、X主题民宿等,努力实现局部景观与整体绿化美化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文明与文化渲染相结合,坚持种绿惠民,还绿于民,充分体现乡村绿化的生态效果和景观作用。

三、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1、项目建设用地还存在制约因素。两个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工作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建设项目得不到土地指标影响建设进程。如XXX产业园及XXX项目原有50亩建设用地,项目区内20余家经营主体计划抱团发展,亟需重新规划200余亩建设用地,由于缺少用地指标,导致项目无法落地。XXX田园综合体项目,由XXX公司实施的加工车间、X科普馆,由于土地指标解决不了,无法实施,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最近调整建设内容。

2、项目投资大,自筹及整合资金筹措困难。XXX项目规划三年总投资469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840万元,自筹及整合资金高达40100万元,整合资金涉及部门多,贷款难度大,周期长。

3、项目非粮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具体到这两个综合体,一个发展XXX,一个突出XXX种植加工。据了解其他各类田园综合体也大都是林果、中草药、花海等项目,很少有粮食种植项目。从一个区县看,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无可厚非,但从更大范围看,一些田园综合体过于追求规模,强调特色、不种粮食的问题需引起警示。

四、几点建议

1、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红色活力”。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乡村振兴战略要靠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要以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为契机,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知识层次高、年轻化程度高、带富能力强的村级组织带头人。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与现代农业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握“为农、融合、生态、创新、持续”理念,让田园综合体姓农、为农,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既要建设农民安居的美好家园,也要打造农民创业增收的理想乐园,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2、坚持产业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致富引擎”。要把握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区委具体要求,立足XX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根据我区现有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定位,精心策划、科学论证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设计和建立具有竞争吸引力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库,全面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要抓住济莱融合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策划吸引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利用XXX等大型节会,大力宣传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将更多XXX农产品纳入XXXX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3、坚持人才优先,注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坚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与锻炼干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吸引集聚人才共襄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人才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互相赋能。通过“内育”与“外引”相结合,补足农村的人才短板。以“内育”培养人才,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新时代的乡土人才,使其成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领头雁”;以“外引”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整合组织、人社、农口各部门、商务、科技、文旅和社会组织承担的一些培训内容和项目,用活乡村振兴项目、资源、资金,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培养一批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4、坚持把握重点,凝聚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强化政策支持,聚合各方要素,在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新的政策支持。在宅基地整合、土地流转等方面做好探索,为产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条件。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突出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把财政资金放在鼓励、补助的角色,更好地让市场优化资金配置,吸纳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增加有效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有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量大、投入多、涉及面广,必须实施抱团发展,共同规避市场风险,进而实现市场投入主体双方共赢。发挥龙头企业“领头雁”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在田园综合体内搭建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系统,向传统农业注入“智慧血液”,提高生产效益和水平。

篇2: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在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传统的农业、农村条块发展思维已经无法奏效;单纯的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今年一号文件里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加上年中18个省份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申报的刺激,成为地产界、旅游界、农业界争相宣传追捧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培训机构,就像抓住了一根万能的药方,包治百病……诚然,三农发展,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但是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还需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才是其试点创新的初心。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一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内涵及意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三区、三园和一体”建设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并集聚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提出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背景,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开展,对第一、二产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质”的方面要求,农业在此大环境下既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又承担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功能。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技带动能力及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过程中条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明显出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综合发展的期望较强经过十余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策的引导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生产供给端各环节的改革需求也日趋紧迫,社会工商资本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工商资本进入该领域,也期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二产加工业、三产服务业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史上最严土地政策”影响下,土地管理的强度越来越大,寻求综合方式解决发展问题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综上所述,现阶段,传统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二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 继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多方都对此进行了解读。

从其内涵和外延上来看,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从业态上来看,是“农业 文创 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几类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而纵观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并非凭空产生,是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客观需求而提出的,有其现实背景。纵观农业园区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并非“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至于叫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还是农业经济综合体,只是角度不同,本质内涵是一样的。

三农业综合体农业综合体最早是由陈剑平院士在2012年11月3日农民日报上发表的《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首次提出的。它是在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农业多功能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并逐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综合体的基本内涵是以农业为主导,以科技支撑和文化创意为两翼,融合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科普会展、教育培训、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多个相关产业,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它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长期以来农业园区实践的不断总结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概念,既脱胎于农业园区,又高于农业园区,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升级版”。四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农业综合体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田园综合体更多的是从地域空间开发和农村发展角度提出的对乡村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是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农业和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等三个以上产业的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从农业规划和科技推广工作者视角看,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集农业全产业链目标的整合、农业科技体系的支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优化、多种类型农业园区的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六次产业”创新理念的一种新体现。

五区别与联系从与农业综合体的区别及联系上看,田园综合体是基于乡村地域空间的概念,农业综合体是基于产业思维的概念,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体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多产业、多功能、多业态并存,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随着产业融合深入发展,关系层面加强,经济交融,跟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动性;这是经济综合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一个概念。

从三农角度来说,农业、农村、农民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视角不同,分量和侧重点有所差异而已,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农业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等,就是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美丽村镇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田园综合体的新模式、新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 文创 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具有功能复合性、开发园区化和主体多元化三个特征。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六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功能复合性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地产的土地开发模式升级。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田园综合体。而现代农业无疑是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开发园区化田园综合体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在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收入持续增收的同时,还要保证外来客群源源不断的输入,既要有相对完善的内外部交通条件,又要有充裕的开发空间和有吸引力的田园景观和文化等。田园综合体做成的方式、选址方式、产业之间关联度、项目内容如何共存、要有并行;运营模式、物质循环、产品关联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虑。主体多元化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促进产业加速变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一方面强调跟原住民的合作,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农民合作社利用其与农民天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现代农业产业效益、资产收益的增长等。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情正盛,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更多体现的是农业 园区的发展思路,是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未来还会将发展进一步拓宽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维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农业 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会大放异彩。七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 文创 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其重要意义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田园综合体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器”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整合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创新土地开发模式田园综合体保障增量、激活存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创新融资模式田园综合体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和社区建设中的钱从哪儿来和怎么来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都要有经济目标,工商资本需要盈利、农民需要增收、财政需要税收、GDP需要提高,多主体利益诉求决定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同时又需要考虑各路资金的介入方式与占比,比如政府做撬动资金,企业做投资主体,银行给贷款融资,第三方融资担保,农民土地产权入股等等,这样就形成田园综合体开发的“资本复合体”。田园综合体需要整合社会资本,激活市场活力,但要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防止外来资本对农村资产的侵占。增强科技支撑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还是品质田园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全面渗透、支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方方面面。为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秉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技手段增强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构建农居循环社区,在确保产业发展、农业增收的条件下,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观光游憩环境。在田园综合体里面,科技要素的关键作用已经由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力提升的促进剂,转变为产业融合的粘合剂,这是科技地位本质性改变的地方。传统的科技是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现代的科技是能够促进业态效率提升和业态融合,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能促进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的出发点和要素作用已经发生了改变。

篇3: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三年多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人们对现有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 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居然缺乏金融危机预警的信息, 企业无法完整地披露其运营全景, 尤其是使诸如风险、机遇等关键性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的整合, 因此, 改进企业报告体系已成刻不容缓之事 (蔡海静, 2012) 。

在这种背景下, 2010年8月, 一个专门致力于发展“综合报告”框架及编制标准的国际机构———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mmittee, IIRC) 成立。2011年9月, IIRC发布了一份关于综合报告的讨论稿“综合报告进程:21世纪的价值传递” (Towards Integrated Reporting:Communicating Value in the 21st Century) , 征求意见截止2011年12月14日。该讨论稿倡导出台国际综合报告框架, 并首次提出了构建综合报告制度的若干设想和原则, 编制发布企业综合报告被提到有助于企业价值和持续的价值经营的高度。2011年10月, IIRC正式宣布了包括中国香港中电控股在内的, 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行业的40余家企业进入综合报告试点项目的名单。2012年12月底, 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编撰“综合报告框架原型”问世, 并称其1.0版本将于一年内发布。2013年4月16日, IIRC发布了其建议的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截止2013年7月15日。这是IIRC和国际会计行业专家致力于推动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成果, 同时, 也意味着新的企业报告框架即将落地 (Deloitte, 2013) 。

目前关于企业综合报告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都尚属于初始阶段, 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更是几乎空白。考虑到《框架》对我国积极参与综合报告准则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现介绍如下。

2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介绍评析

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认为, 公司报告需要不断地发展以至于能对组织的战略、管理、绩效和前景如何在其外部环境的背景下带来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提供简明的沟通。提出国际综合报告 () 框架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 并为未来提供基础。因此, 综合报告框架初稿建议将综合报告定义为:有关某个组织的策略、治理、业绩和前景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情况进行的简明沟通。综合报告框架的要求是以原则为基础且并不注重计量或披露个别事项或特定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 的衡量规则。

2.1 三个基本概念

首先是资本。资本是指某个组织为取得成功所仰赖的作为对其业务模式之投入的价值储备, 且此类价值因该组织的活动和产出而增加、减少或发生转变。此类定义将当前对财务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关注拓宽至将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和关系资本 (此类资本均与人类活动相联系) 和自然资本 (该资本为其他资本提供了相关环境) 纳入关注范围 (见图1) 。

第二个基本概念是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是指某个主体如何通过选定的投入 (资源) 、经营活动、产出 (产品和服务) 及结果 (正面和负面的内部结果和外部结果) 系统创造价值。该组织的核心是它的业务模式, 吸引各种资本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作为投入, 通过其商业活动, 将其转化为产出 (产品, 服务, 副产品和废弃物) 。该组织的活动和产出所产生的结果受到资本的影响。一些资本属于组织, 而其他则属于利益相关者或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

第三个基本概念是创造价值 (图2) 。综合报告中的“价值”概念比价值的传统含义 (即, 着重关注财务业绩) 更为宽泛, 且包含通过增加、减少或转变资本而创造出的其他价值形式 (各种价值形式均可能最终对财务收益产生影响) 。因此, 该价值的概念基础较为宽泛, 涵盖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不同时间范围, 并要求关注所有相关的资本。

2.2 指导原则

第一, 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一份综合报告应该能够洞察组织战略, 和组织战略与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与资本使用且受影响之间的关系。

第二, 信息的连接。综合报告应该表明,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价值创造, 各部分之间的组合、相关性和依赖性对于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 利益相关者的反应。一份综合报告应提供组织与其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组织了解、考虑和回应其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要求、兴趣和期望。

第四, 重要性和简洁性。其中重要性的概念是一项事项是否重要是指如果从高级管理层和治理层角度看, 这样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是否能够实质性地影响主要预期报告使用者评估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简洁性的概念是综合报告包括简洁的信息, 在提供了充足信息的情况下, 避免了冗余信息。组织需在简洁和其他指导原则之间寻求平衡, 特别是完整性和可比性。

第五, 可靠性和完整性。一份综合报告应包括所有的重要事项, 包括正面和负面的事项, 且该报告没有重大错误。可靠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是受重大错误的平衡和自由的影响。可靠性是由机制, 比如强大的内部报告系统来增强, 适当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以及独立的、外部保障。

第六, 一致性和可比性。综合报告的信息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 而且要能在影响组织自身的价值创造重要性上与其他组织进行比较。

2.3 内容要素

一份综合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并回答了针对每一个内容提出的问题: (1) 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 (2) 治理; (3) 机会和风险; (4) 策略和资源分配; (5) 业务模式等。

第一, 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从事什么业务?该组织在何种环境下经营?

综合报告确定组织的使命和愿景, 并通过识别以下内容来提供基本的背景资料:

组织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所有权和经营结构;主要业务、市场、产品和服务;竞争格局和市场定位 (考虑譬如新的竞争威胁和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 客户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强度等因素) 等。

第二, 治理。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组织的治理结构如何为其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能力提供支持?

综合报告通过提供以下内容来回答问题:

该组织的领导结构, 包括治理层人员和相应技能的多样性。

通过特定过程作出战略决策, 建立和监测组织的文化, 包括“高层基调”和对风险的态度等。

第三, 机会和风险。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对该组织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能力产生影响的特定机会和风险有哪些?该组织如何处理这些机会和风险?

综合报告应注意以下问题:

机遇与风险的特殊来源可能是来自内部, 外部或通常是两者的混合。外部来源, 包括那些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 (参考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 。内部来源, 包括那些来自组织的业务活动 (参考基本概念之业务模式) 。

组织评估机遇与风险实现机会的大小以及产生影响的大小等。

第四, 策略和资源分配。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该组织打算如何实现该目标?

综合报告应注意以下问题:

该组织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

该策略已到位, 或者打算实施来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等。

第五, 业务模式。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采用何种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的稳健性如何?

综合报告描述了组织的业务模型, 并着重研究了其稳健性。这包括:

关键投入以及它们如何与资本相关且是由资本派生出的 (是该组织所依赖的或提供的组织分化的来源) 。

2.4 准备与列报

该部分旨在指导和帮助组织实施已讨论过的指导原则和内容要素,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告频率; (2) 实质性测定法; (3) 重大事项的披露; (4) 治理层的参与; (5) 可信性; (6) 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时间框架; (7) 报告边界 (图3) ; (8) 聚合与解聚; (9) 使用科技。

3 对我国综合报告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综合报告的编制和发展, 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 也与相关部门呼吁企业提交可持续发展报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不谋而合。综合报告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界、会计界以及金融界等经济各领域而言都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等环节尚未成熟, 远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因此, 我国应密切跟踪综合报告领域最新国际动态, 参与国际综合报告相关问题的研究, 做好有关标准、制度建设准备工作, 从而推动我国企业报告体系的建设, 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强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的背景下, 仅仅披露财务信息的传统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涉及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信息的综合报告已成为企业报告未来的发展趋势。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在2013年4月16日发布了最新的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 考虑到《框架》对我国积极参与综合报告准则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对综合报告当前的国际发展动态进行了概述且对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评析。这对我国综合报告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综合报告,框架,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1]蔡海静.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谈“整合报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J].财务与金融, 2012, (12) :81-85.

[2]徐欣, 卢瑞杰.综合报告框架的构建及其面临的挑战[J].财会探析, 2012, (11) :164-165.

[3]杨敏, 刘光忠, 陆建桥, 等.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 2012, (9) :3-8.

[4]IIRC Press Release.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mmittee (IIRC) [EB/OL].http://www.theiirc.org/.

篇4: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引言

中国乡村景观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从韩国、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理论和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自己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旅游等八个方面。十六大以来城乡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一体化进程似乎仍旧以城市为主导。乡村劳动力输出越来越大,在这些劳动力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同时关于城乡发展,乡村建设上的许多问题接踵而来,空心村、留守儿童、土地荒废无人耕种等等。单方面的号召城乡一体化显得毫无意义,如何留住“乡愁”同时又能让人们富起来?

通过对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对其整体规划设计的方法、新思路,从而为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前期提供理论参考。经过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将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将原有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多样化,丰富当地居民的收入结构,为农民增收。让城市居民回归乡村、体验民俗、感受乡愁。

乡村田园综合体概念

从早期的观光农业,到现在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农业旅游综合体再到田园综合体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在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探索一种可能。它是在“生态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恢复乡村独有的美丽与活力,成为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田园综合体特征

1.以一定的田园景观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是在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农俗文化、农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综合体形式,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质。

2.以观光休闲功能为核心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旅游、娱乐等休闲活动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成为人们的重点选择旅游度假目标。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动农业从单一第一产业往二三产业延伸。

3.以综合开发为主要手段

(1)乡村农业景观与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开发。运用农林牧渔资源结合自然生态资源,营造优美独特的田园景观、山水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进行合理结合,打造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需求。

(2)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产业。将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向泛休闲农业产业化转变,其中包括旅游、休闲度假、地产、会展等在内的休闲产业的中和发展架构。

(3)将农业生产区开发升级将目标进行综合打造。将农业生产区产业升级,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从而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区”、“农业休闲示范区”等综合目标构架。

模式升级 带动乡村发展

1.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

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到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展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体验将结合的开发模式,例如①营造农作物大地景观(例如油菜花),依托成片花海营造景观与婚纱摄影等娱乐项目相结合;②种植果蔬,将农俗体验与其相结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胡萝卜、花生,池塘边垂钓,将采摘果蔬学习制作农家食品等等农业休闲方式;③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如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星空庄园”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庄园,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

2.产品模式升级

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例如①生态水产养殖度假区,利用自然水体发展养殖业,让体验者体验垂钓、观鱼的乐趣;②葡萄酒庄园度假区,利用种植葡萄发展葡萄采摘区,将成熟的葡萄进行酿造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酿造葡萄的全过程体验其中的乐趣;③农俗体验度假区,以家庭为单位,闲暇时光居住在此,从事一些种花、种菜、修剪果树、采摘水果、蔬菜等乡间劳作,以此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④生态养生度假区,依靠山体种植茶树,通过体验摘茶,品茶感悟茶道,从中感悟禅意。

3.土地开发模式升级

从传统住宅到休闲综合地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村现状,由此,对于地产的开发形式分如下两种:①前期田园体验度假村运营地产。利用空余出来的部分房产在进行装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给游客,既为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游客更为深入的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大自然。②远期集养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休闲地产。

小结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优势。以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地产综合开发模式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知识流、经济流真正的反哺乡村。在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田园综合体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蓝图,满足了时代的生态诉求与人内心的最初梦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篇5: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的,主要用于企业立项,投资,批地,环评等。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是在制定生产、基建、科研计划前期,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作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人们对健康饮食、科学饮食等越发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需求绿色,有机农产品,自然引起整个农业的产业升级。伴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诉求和休闲度假需求,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田园综合体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人开始投资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项目。

作为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该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销售、规模、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

武汉博文佳编制的《XX市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占地面积554.4亩,总投资2500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该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充分依托XX省重点建设100个特色小镇的规划,紧扣环保、健康、旅游极大产业发展方向,利用当地原有的生态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一、三产业结合,重视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代综合生态农业。

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立足生态农业开发,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休闲化为宗旨,走观光、休闲度假、拓展培训之路。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园区规划有采摘园、儿童乐园、设施农业农作物迷宫、田园观光区、生态养殖、野营烧烤、越野体验区,亲子活动中心等项目。该生态农业园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的理想休闲度假场所,也是参与者进行“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理想之地。

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无公害的有机蔬菜、瓜果,丰富了农产品的供应市场。项目发展农业旅游将新建大量服务设施,并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人员,能显著改善周边的环境,创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区,乡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武汉博文佳编制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以下三方面:

一、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要。

篇6:田园综合体项目情况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财政部分别出台政策措施,在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推行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工作。

坡头镇位于济源市南部,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项目所在地,处于洛阳、济源交接地带,是郑汴洛、豫晋陕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节点。镇区位于全镇东部黄河河谷,北接丘陵山地,南临碧波万顷的西霞湖,是黄河中下游为数不多的滨河城镇,整个城镇呈现“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水城风情。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二广、连霍、济阳、济运高速分列四周,交通便捷。

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济源市城市副中心”、小浪底北岸新区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是济源市“十三五”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围绕“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新镇”目标,坡头镇规划了“一轴一带三河三区 ”农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即: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小浪底专用线黄河北岸黄金旅游带,横贯东西;天女河生态文化游、大沟河观光农业游、大柴河文化湿地游,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区、小浪底风景名胜区、连地旅游度假区,构建大旅游大开发格局。

坡头镇田园综合体项目选址在: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北端,涵盖狄沟、郝山、栗树沟三村。该区域距离济源市区8公里,是有名的蔬菜制种基地,山水沟壑,条件优越,是建设踏青赏花、休闲采摘、静心垂钓、水上娱乐、文化娱乐、农家餐饮、乡村农活体验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良好区域。

狄沟村位于坡头镇最北端,小浪底专用线从北向南进入坡头镇的第一村,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6个居民组,125户535人,耕地800余亩。

郝山村位于狄沟村西侧,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共有4个居民组。正在施工建设的“郝山印象” 现代观光农业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对寺河水库及周边区域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内容涵盖仿古街风景区、花海区、爱国主义教育景区、历史人文风景区、郝山庄风景区、玉带湖风景区、梯田风景区、生态农业风景区等8大风景名胜景区,着力打造自然风光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截止目前,完成道路绿化硬化8公里,栽植苗木2.3万余株,发展制种产业300余亩,观赏及油用牡丹200亩,护坡护岸及停车场建设完成,芍药牡丹园、全面健身步道建成投用,并成功举办“济源市全民健身郝山健步走”等大型休闲娱乐活动,民俗村改造与窑洞宾馆建设正在推进。

栗树沟位于坡头镇北部浅山区,全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10个居民组,180户688人,全村蔬菜制种600余亩。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投资2.6亿元实施的大型农文旅项目栗香农庄项目,立足“仰韶文化”挖掘与白狄古城开发,围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有机采摘、水上旅游四大主题,主要发展孔雀观赏、户外拓展、水上游乐、果蔬采摘、特色餐饮和仰韶文化体验等,旨在建设人文底蕴与现代气息并重的复合型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孔雀园,有孔雀3000多只,火鸡与珍珠鸡各上百只;有全省落差最大的滑草滑道4条滑道;水上娱乐区有游船10条;卡丁车赛场有赛车10余辆;休闲观光园、垂钓水库、户外拓展基地、果蔬采摘园、特色餐饮、真人CS基地、儿童游乐场、窑洞宾馆、民俗村改造等项目正在建设。

可享受的政策:

1、田园综合体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按照“3+1+X”的品牌培育体系,在面上继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在点上继续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要继续加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等品牌创建。

2、为支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财政部、农业部、农发行联合下发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政策性金融支持通知》。

3、坡头镇是国家重点镇和济源市“一区一轴二核二带”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也是河南省旅游局首个批复的旅游度假区--小浪底北岸新区的核心区域,在项目融资、基础设施申报等具有优势,坡头镇将优先为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设施配套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下一篇:散文-剪诗为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