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2024-07-26

《孙权劝学》 文言文习题含答案(通用12篇)

篇1:《孙权劝学》 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5 《孙权劝学》)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习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蒙曰:“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在原文把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孰若孤()当涂().....

3、本文的作者是。他是家、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体通史。

4、文中“治经”中的“经”指的是《》、《、《、《》《春秋》等书。

5、依据提示默写本册中要求课外背诵的古诗词。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②,凭君传语报平安。③春潮带雨晚来急。④,闲敲棋子落灯花。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及鲁肃过寻阳()....

(4)即更刮目相待()(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6)士别三日()...

(7)但当涉猎()(8)但当涉猎()(9)蒙乃始就学()....

(10)权谓吕蒙曰()(11)蒙辞以军中多务()(12)肃遂拜蒙母()...

7、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古代文言文中的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14、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5、本文题目是“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16、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你认为这一要求对我们适用吗?请说明理由。

17、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完成习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蒙屯下:(2)遂往诣蒙:(3)肃于是越席就之:...

(4)权悉以兵并蒙:(5)或说肃曰:(6)君宜顾之: ...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所以开始“肃意尚轻蒙”,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吕蒙“结友”?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5 《孙权劝学》)参考答案

一、1、略

2、shèyéqīngshútú

3、司马光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

4、《易》 《书》 《礼》 《诗》

5、略

6、(1)执政(2)推托(3)到(4)重新(5)通“耶”,语气词(6)分别(7)只(8)粗略地阅读(9)于是,就(10)告诉(11)事务(12)于是

7、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8、(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

9、比喻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10、C11、C(A 动词,掌握,执政,能愿动词。/ 应当; 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12、B13、D14、①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②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15、不是,是吕蒙,因为主要写他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6、孙权要求吕蒙读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读书,多了解历史);第二问言之有理则可。

17、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二、1、(1)经过,(2)拜访,(3)走近,(4)全、都(5)有人(6)拜访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5.答题要点:(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识军计。(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篇2:《孙权劝学》 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班级:

姓名:

老师寄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3、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自主预习

1、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卿()邪()涉()猎()孰()遂()

2、重点词语归纳。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⑤及鲁肃过寻阳()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重点语句翻译。

【学法链接】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字,陕州夏县人,(朝代)家 家。

二、合作探究:

1、概括文章情节: 请用“/”把本文分为三层,并填上一个字补充概括层意: 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

2、本文主要是通过 描写来表现人物

3.吕蒙通过学习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这属于什么描写?

三、品读课文,请写出下列语句中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何种语气,并分析人物形象: 孙权:()

1、“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何启发?

五.知识拓展,1.比较阅读:你认为本文与《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内容上: 写法上:

2.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请写出三句?

3.“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 0.7 本,与韩国的人均 8本,日本的 40 本,以色列的 6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看了老师的材料所显示的国人阅读水平的现状,你作何回应?

师生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参考材料: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被选入语文教材。《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因宋神宗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评价而得名。五经,特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作品。称谓文化,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文中出现的三种称谓表达了三种感情,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爱称;孤,王侯的谦称;大兄,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孙权劝学》答案:

一.2.①当道,当权②推托③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粗略地阅读;了解⑤到⑥重新⑦认清

4.司马光,编年体通史,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1、孙权 劝学;吕蒙 就 学;鲁肃 赞 学

2、对话,侧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5、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学习要趁早。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当别人有进步时,我们要乐于欣赏、赞美。

三、1、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②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需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四、1、①迟、晚 ②怎么

2、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②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篇3: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 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三个成语及它们的意思分别是A

B

C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涉猎()孰()

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涉猎

5、见往事耳 见:。

6、蒙乃使就学 乃: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 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涉猎(shè)孰(shú)

遂(suì)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

(应当)

{门当户对(相当)B.{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多多益善(更加)C.{见往事耳

(历史)

{往事不堪回首(过去的事)D.{卿今者才略(您){卿今当涂掌事(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C)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C)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

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

篇4:《孙权劝学》 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伤 仲 永(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2分)

泯然( )众人矣 卿今者才略( )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 即书诗四句 孤常读书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蒙辞以军中多务

3.翻译句子:(4分)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

翻译: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伤仲永》运用 表现手法;而《孙权劝学》用 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两篇文章同样说明了 。(10个字内)(4分)

1.消失 才能谋略 2.A

3. (他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士别三日(读书人、有志向的.人分别三天、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篇5:《孙权劝学》 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⑵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⑷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作动词。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⑵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二)名词作状语。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⑴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⑵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四)意动用法。

⑴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⑵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⑶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三、明确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

⑴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⑵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四、辨析下列各句中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而

⑴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小学而大遗。

⑵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⑶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二)焉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⑵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⑶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⑴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⑵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⑻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⑼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⑽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⑾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⑵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⑷而耻学于师。(向)

⑸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⑹其皆出于此乎?(从)

⑺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五)乎

⑴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⑵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六)其

⑴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⑷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⑸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⑷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一词多义的词语。

㈠师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⑶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⑷吾师道也。(学习)

㈡传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⑶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㈢则

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⑵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㈣惑

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⑵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㈤行

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⑵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㈥复

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㈦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⑵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㈧道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明确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一)判断句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⑸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省略句

⑴輮以(之)为轮。

⑵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⑷吾从(之)而师之。

(三)状语后置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⑶善假于物也。

⑷而耻学于师。

⑸师不必贤于弟子。

⑹学于余。

(四)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五)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六)被动句

⑴不拘于时。

七、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8.吾师道业,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

①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造太学受业 受:同“授”,传授。.B.以父丧不行 以:认为,以为。.C.因自赞曰 赞:夸耀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之徒:这些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乃西入关 ②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③乃召见于楼上 ④十余年乃归乡里 ..⑤绍乃举玄茂才 ⑥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④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玄少为乡啬夫 ②不乐为吏 ..③进为设几杖 ④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 ..⑤公车征为大司农 ⑥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A.①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

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②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6.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3分)

(2)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3分)

(3)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4分)参考答案:1.D(A项为“接受”;B项为“因”;C项为“引荐”。)

2.B(①③⑤均为连词,于是,就;②为副词,只,仅仅;④为副词,才;⑥为连词,却。)3.B(①②④⑤均为动词,担任,做;③为介词,替;⑥为动词,成为)

4.B(A项,①②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项,①是说因郑玄才高而被袁绍请到上座,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①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5.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6.(1)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3分。以:以为,认为,翻译成“因为”也可;无足:不值得;西:往西,向西。每处1分)

(2)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3分。质:询问,请教;疑义:疑难问题;辞:告别。每处1分)

(3)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4分。辩对:答辩应对;出:超出;表:外,这里指比问题本身更深广的内容;嗟服:慨叹佩服。每处1分)【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元先为师,开始掌握《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这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等到党锢之祸发生,他就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

汉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何进为他准备了几案和手杖,礼遇十分优厚。郑玄没有接受朝服,只穿戴普通人服饰来拜见何进。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急急忙忙到他家拜访。

篇6:文言文《孙权劝学》扩写

孙权有一天召见吕蒙受,吕蒙已知又要说学习的事,就用军队内部事务多来推辞。不料,孙权竟亲自跑到吕蒙营内来。

孙很严肃地说:“吕蒙啊,你现在执掌军中事务,不能不学啊!你如果不学习,就有可能不会读懂兵书;你不懂兵书,就不能灵活运用阵法;你不能灵活运用阵法,就不可能让军队取胜;军队无法取胜,那就会有很多的伤亡;有很多的伤亡,国家就没有更多的青壮年来参战;没有他们的`参战,国家就有沦陷亡国的危险,那老百姓就会遭殃,无家可归,死的死,跑的跑。那样,国家无复兴之日,而你也无家再归,……(以下省略2万字)”吕蒙听得心烦意乱的,心想:这吴王的唠叨病又犯了!

正想打断,但吴王还是一个劲地说,别人丝毫无法插嘴。只听他说:“再说了,我并没有想让你成为研究专业人才,只是希望你平时多加阅读,了解历史,提高素质罢了。要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有……(以下省略5万字)好多的事务啊,但是我依然坚持读书,而且认为读书大有益处。”吕蒙这时真的受不了了,心想:吴王啊,你的病什么时候才能好啊?你简直要我的命!于是他就大声说:“我学,我学,我学,行了吧?”

几个月后,鲁肃来到浔阳,看见吕蒙满屋子的书,感到很惊奇。吕蒙在旁边则大声炫耀:“孔子说得好啊,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我要学习,并且不断地学习,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老鲁,你说是吗?……”鲁肃心想:怎么回事,吕蒙也唠叨起来了。只懂武功的吕蒙变得文绉绉,真是受不了。不过,这样总比喝酒骂人甩膀子来得好啊!

老鲁顺口便说:“老吕啊,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好万害呀!你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只懂得打架的阿蒙了!哈哈哈……”

而吕蒙骄傲异常地说:“哥哥啊,你消息怎么这么不灵通呢,连敌国都知晓我现在的厉害了,哈哈哈……”

后来,老鲁提议两人结为兄弟。

篇7:《孙权劝学》同步练习题

【积累·感知】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探究】

五、课内语段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拓展】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略。

二、辨析古今异义

略。

三、解释下列成语

略。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课内语段阅读

1、①告诉 ②像 ③好处 ④于是

2、略。

3、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乃始就学‖及鲁肃…… 孙权劝学,吕蒙赞学。

6、对话(语言)描写。

7、略。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①背着 ②写 ③更换 ④去世,死

2、C

3、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②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4、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5、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篇8:《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主谓取独。

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掌管)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

古义:粗略的阅读

今义:捕捉猎物

(见往事耳)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就:

古义:从事。

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篇9:文言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

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

2.作品、作者介绍

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希望同学们通过孙权劝学这个小故事,也能有所收获。

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出示课件,生齐读明确。

1、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懂文意;

2、通过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体验、感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出示多层次朗读要求,讲读明确。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下面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如果碰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在下面后面的`合作朗读中与大家讨论解决。(教师口述)

2.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先交流自己画出的字词,互相质疑答疑,再小组集体朗读课文。(师提出要求,生起立朗读)

3.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两个小组)

4.出示全文,教师强调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和停顿不当之处。

5.全班齐读课文

(二)读懂文意,理解内容

1.小组合作,通译全文。(起立)

2.二人小组合作,读译全文。

3.学法点拨

通过我们对文意的疏通,我们知道,我们依然用到了以前翻译文言文常用的五字法,就是,让生说(留替调补删)并出示。明确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翻译课文最基本的方法。

(三)读出语气,品味语言

1.要点归纳

通过读译课文,相信大家对本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出文章的内容或写法吗?(先小组讨论,后自主发言)

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并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正所谓开卷有益。(板书:孙权劝吕蒙学鲁肃赞开卷有益)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中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品析)

⑴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示出吕蒙对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听录音

2.分角色朗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呢?一位同学朗读作者话,另三位上台分别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学作点评。

3.谈感悟

刚才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想一想孙权三劝的魅力、吕蒙乃始就学后的变化,鲁肃的爱才、敬才,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呢?下面我们先小组讨论,再自由发言。(起立)

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来看待别人,人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变化与吕蒙的变化有何不同,对你有什么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读书,开卷有益。)

2.隔空对话

假如仲永和吕蒙穿越时空相遇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哪两位同学能既兴表演一下。

3.现场劝学

篇10: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篇11: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了解,知道 (2)重新

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篇12:《孙权劝学》答案参考

10、《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政治家 家、史学 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 它是我国的第一部 编年 体通史。(2分)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涂: 当权、当道 (2)孰若: 哪里比得上

(3)才略: 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4)刮目:擦擦眼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上一篇:中级商务英语口语考试的问题解答下一篇:上班族如何保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