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辩论赛小学作文

2024-07-20

第一次辩论赛小学作文(精选8篇)

篇1:第一次辩论赛小学作文

这次辩论赛,是我参加的第一次辩论赛。

这次辩论赛的主题是:开卷有益还是未必有益。真理的天平和力量的天平似乎倾向于“开卷未必有益”,因为老师在分座位时,“开卷有益”那边空无一人。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刚有一人鼓起勇气走向正方座位,许多犹豫不决的同学就陆陆续续地走向正方。现在,两方的人数就差不多了,而这些人给我们反方带来了压力。

虽然从角度和理论上算正方赢了,但他们没把握住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准备好,而我们反方又是怎么赢的呢?

我个人认为,反方是正确的。因为“开卷未必有益”中,既包括读书可能有益,也包括开卷可能无益这两点。而反方就是因为死死地抓住了这一点,并围绕它进行辩论,才能获得胜利。而且,反方的准备充分,让正方只能防守,无法进攻,从而构造了一个事实:最后的胜利属于反方。而正方只能用几句苍白无力、只能防守无法进攻的话来保护他们最后的城墙——读漫画有益。

原本反方可以彻底地攻破这座最后的“城墙”,但是因为下课铃响了,所以辩论赛结束了。不过万幸的是,老师判反方胜利了!

篇2:第一次辩论赛小学作文

从哪里传来激烈的辩论声?原来是我们小蜜蜂中队举行了一场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开卷是不是有益。我、叶程、陈舒维和郭申赟是正方。刘佳豪等同学是反方。

我们八位辩手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一一发表了自己对书的看法并反驳别人的发言。叶程首先拿着材料向前迈一步,对着反方说:我方认为开卷有益……反方的刘佳豪立马迈出一步,跟着叶程说的反问我们。我方陈舒维见势马上站出来,一句话说的反方鸦雀无声、哑口无言,沉寂了一会儿,反方二辩马上又把局势扳回了激烈的辩论……

台上的你一言我一语,把辩论赛慢慢推向高潮,从原来对话式的反驳变成大声的反驳对方,甚至是呵斥,把原来的.“一”字形的队伍变成了“V”字形,好像在看看对方有什么实力把我们打倒。慢慢的到了最高潮,下面原本安静的“听众”也沸腾起来。

最高潮过了,上面的八位辩手又开始了唇枪舌战。当正方说得很好的时候,支持正方的同学就鼓起掌来,而其他同学就不高兴了。有时,下面的“听众”也会举手发言,就像肖雨鑫,他在老师的鼓励下,站起来帮助正方。

篇3:第一次辩论赛小学作文

下面我以《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谈一谈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次性用品弊大还是利大”辩论会的有效指导。

一、恰到好处“引”辩论———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 尽可能地把选题的难度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必须让学生感兴趣, 乐于参与, 使其特长能在研究性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主题生成源于学生话题。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属于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第二章探究活动的内容,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重在加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对一次性用品的认识和科学的使用, 提高学生的调查、考察、思辨的能力, 同时也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保出一份力, 做一点贡献, 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开课题时, 当我把学生搜集来的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展示在讲台上时, 引导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的思考时, 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次性用品有哪些污染?对人体有没有伤害?可不可以重复使用?回收后使用价值是否下降?学生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既一方面认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又担心一次性用品对人类的伤害。于是我顺势利导, 引导学生进行一场一次性用品利大还是弊大的大讨论。课堂上, 学生们针锋相对, 各执一词, 但终因证据的缺乏而慢慢静默了下来。鉴于这样的一种争辩意愿, 我认为这时引导孩子们进行一场辩论会将会是非常符合时宜的, 于是, 我们把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侧重点放在了辩论会上。

2.利弊分组尊重学生的意愿。

辩题确定后, 我充分尊重学生内心意愿, 允许他们自主选择辩题, 组成各自的方阵, 推选各自的辩手和辩论材料准备成员。同时我引导他们要注意合理分工, 懂得相互协调, 当碰到问题时要及时取得家长、老师的帮助。当然, 我也允许有“第三种声音”的出现, 不强行让他们归入哪一方, 而是在正反方辩论伊始让“第三种声音”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让争辩双方听听旁观者的声音, 以促使争辩双方在材料准备过程中进行更为多方位的思辨。

二、角色转换“伴”辩论———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让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 去体验人生, 了解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做”, 而不是教师“教”。教师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 完成什么任务, 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辩题。

拿到辩题以后, 学生们忙碌地开始准备材料。这时教师的介入及其重要, 因为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研究确立一个有利于本方论证的总论点非常重要。和学生的多次讨论, 我们达成共识:总论点不能纠缠于一次性用品点滴的利弊, 而是应该转向利大和弊大的思辨。利大, 大在何处?弊大, 又大在何处?各方的总论点不仅要求观点正确, 旗帜鲜明, 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的任何立论, 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只有辩题分析到位, 目标指向明确, 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指导学生精心准备材料。

学生准备材料的初始阶段, 我并没有介入其中, 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当学生们信心满满, 拿着一叠资料自以为能“击倒”对方时, 我让他们组内成员相互争辩, 在争辩的过程中, 学生才发现他们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 还发生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事情。此时, 教师的介入指导显得适时而且非常有必要。因为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 指导对他们才是有意义的。我引导他们材料的准备必须做到充分和有力, 必须让数据说话, 让现实说话。可搜集一系列实例在辩论会现场展示。学生有了内心的需要, 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 加快了学生材料准备的准度和广泛度, 为下一步的辩论做好铺垫。

3.辅导辩手注重模拟演练。

为确保辩论赛的正常、有序进行, 在比赛之前, 我让参赛选手与班内其他同学进行模拟辩论。这样,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弥补材料准备不足和发言方式不妥的地方。同时在“舌战群儒”的过程中, 当有人提出难以反驳的问题, 就引导学生马上现场讨论, 寻求最佳反驳方式。同时, 我引导他们必须牢记在论证过程中一定要严密, 不能出现明显的逻辑问题, 决不能出现“如果……”“要是……就……”这样的词语, 因为假设的情况是证明不了什么的。同时在进入自由辩论阶段, 引导辩手不要忘记本方论点, 被对方牵着鼻子跑, 辩题的总论点不能忘;辩论时还要善于发问, 抓住主动权。对方如果回避不回答, 就反复发问, 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而对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不要纠缠, 要及时转移话题;如果对方论证不严密, 一定要揪出漏洞、一批到底。在模拟辩论环节中教师必须带着一双灵敏的耳朵, 牢记辩论双方的辩题的总论点, 尽可能地抓准学生的困惑点、生长点, 让每一位辩手能最大限度地进入角色, 掌握辩论技巧, 积累实战经验, 提高应变能力, 增强必胜信心, 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辩论需求。

三、有的放矢“促”辩论———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展示成果

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 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质量。为有效提高辩论会现场成果的展示的参与度, 教师还“权”于学生, 让学生自己掌控辩论会现场, 积极参与过程, 体验收获, 并在展示活动后有深入的思考和自我体会。

1.让学生自己掌控辩论会现场调控权。

基于“我的辩论我做主”的原则, 在辩论过程中, 我把辩论会的掌控权全权教给学生自己。主持人是学生, 进行辩论会的总体调控。记时员是学生, 对争辩双方进行现场及时亮“灯”。摄像、拍照是学生, 对辩论现场进行实施录像和拍照记录。当然争辩双方的拉拉队还是他们, 他们根据自己所支持方制作标语、彩旗, 在辩论现场进行喝彩加油。于此总总, 目标只有一个, 就是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做到“人人有事做, 人人要做事”, 让全员动员起来, 加入到辩论会中去, 每个人都有动脑、动手、发表自己想法、观点的时机, 确保活动的参与面, 激发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

2.辩论会后续思考指导的跟进。

辩论的目的, 不是争个你胜我负, 不是分个上下高低, 况且, 我们的辩论会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展开, 用大量实例和现场演示进行“辩论”。当辩论双方各执一词, 纠缠于你得我失时, 教师的指导又有了用武之地。我们通过辩论会现场录像回放、对辩论会进行及时的总结, 发现论证过程中的纰漏问题, 以备进行论据的再一次搜集和完善。辩论结束后, 引导学生撰写一次性用品科学使用的体会文章, 积极推广科学的使用方法和废品回收利用妙计, 积极有效地推动本次活动成果的多样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本次活动都有收获和思考, 都有话想说, 有话能说, 并有不同的展示内容、展示方式, 从中体味到综合实践活动之魅力。

正如国家培训咨询专家陈向明说的一样, 学是不能被教的, 而只能被辅助。就像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孩子在对方肚子里, 她必须自己把孩子生出来;而我只是帮她更顺利地生产而已。当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主题后, 在他们自己主动参与, 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学习时, 教师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总过程, 及时了解情况, 提供帮助, 适时指引、陪伴、评促、激发, 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和体验, 搜集和整理数据, 加快他们解决问题的进程, 让他们在“做中学”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当然这种“辅助”不可能消除前进道路上的困惑和矛盾, 但陪伴他们一起前行, 帮助他们成长的同时, 我们必定也能获得成长, 为下一次“辅助”助力加油。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以《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浅谈了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指导。

篇4:记一次辩论赛

在胡老师讲完辩论赛规则之后,正方一辫施若星闪亮登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小可以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因此我坚持认为开卷有益。”施若星开宗明义,滔滔不绝,说得正方辩友一个劲地为自己的“大姐大”鼓掌。

施若星话音刚落,反方一辩李小当即站起来反驳:“诚然,随着人类的知识日益增长,书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书中也少不了不良的东西。如今同学们都不爱看名著和历史书,而是钟爱武侠、言情小说书刊,且终日沉湎于内不能自拔,不但毒害了我们尚未成熟的心灵,而且还浪费了同学们的宝贵时间……所以,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顿时,支持乙方的掌声雷动,声音大得让正方辩手“咬牙切齿”。

再瞧瞧我方战营,可谓“杀气冲天”,一个个激情澎湃的“将士们”跃跃欲试抢着发言,有备而来的“名嘴”金欣颖气得跳了起来:“我认为反方辩友不必如此苛刻。俗话说‘瑕不掩瑜’,再完美的东西都难免会有一点点小瑕疵,如果大家都按反方辩友那样较真挑刺、求全责备的话,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物能称得上好,并值得充分肯定呢?”

反方同样“有备而来”,名嘴庄嘉诚“寸步不让,步步紧逼”:“我们也承认事物都有两面性,但是你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小小瑕疵”的危害,有多少少年儿童在看了一些不健康的黄色书刊后,中毒沦落,一步步走上了犯罪道路。汉代刘向曾把书当作药来看待,只要是药总会有毒,就可能置人于死地。我们应该防微杜渐才行!”

此时,情绪万分激动的我再也忍不住了,‘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我认为反方辩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药三分毒,这话不假,但如果有药物中毒事件发生,是该怪药本身有‘毒副作用’,还是该怪吃药的人选择不当?答案无疑是后者。同理,如果有人在看了不良的书之后走上犯罪的道路,那只能怪那个人自己的心态不端正,而不能嫁祸于书。其次,你们反方没必要‘一根筋’到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我们就因为朋友有缺点就不再和他交往了,因为家长有错误就一辈子不愿回家了,那你的身边还会有关心你的同伴,呵护你的父母吗?”我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让反方辩友“鸦雀无声”。

我方辩友陈施可舒又“乘胜追击”,把书的种种好处从头到尾说了一通。直到陈施可舒‘讲话完毕”,反方辩友这才回过神来“反扑”。于是,正反方又开始新一轮的辩论,教室里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篇5:小学四年级记一次辩论作文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在陈老师的一声宣布:“辩论会开始!”时,我们全班像炸开了油似的,兴奋的欢呼着。作为开卷有益正方首辩的我,心中不免会有些紧张的心情,因为反方那边有很多略强的`对手,而且他们的表情沾沾自喜。当然,我们正方也是有准备的,但是,看了看情景,胜利的棋子好像偏了一点到反方去了。

首先,反方的周烨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还有害……因此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话音刚落,反方队伍立刻响起了掌声。

之后,作为首辩的我大声地反驳道,说:“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那么多知识呢?”我方为我问的问题而欢呼。

然后,反方的周烨首辩又反驳道:“我们的题目是“开卷未必有益”,是未必,而不是我们完全不看书呀!”说到这时,正方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转移话题。

这时对方提出了新的问题……辩论双方提出的观点越来越尖锐,辩论会也越来越激烈。一些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屏息凝神地注视着双方辩手,空气似乎凝固了。我方不断抓住反方破绽进行攻击,反方也不断抓住我方漏洞进行反驳。

最有趣的是,我方的说法有一点偏向了反方,反方的人直哈哈笑。

“停”陈老师说:“辩论会到此结束,反方胜利,请双方首辩做总结。”

反方立刻欢呼起来,而我们正方却输得心服口服。

篇6:小学五年级作文:记一次辩论会

只见讲台上摆了两张桌子,老师请甲方白天晴和她的助手上台,台下一片欢呼声。接着,老师请刘津江和他的助手上台,台下又是一片欢呼声。白天晴先发制人,她首先亮明甲方观点说:“书是知识的源泉,看书会使你的作文水平提高、知识更丰富,多看书还能让你的言行等有所改变,更加文明礼貌。开卷有益,这是人人皆知,无可置疑的道理!”白天晴不愧为我们的大班长,说的话句句在理,台下一片掌声。

这时,乙方代表刘津江也不甘示弱,他推了推眼镜,针锋相对地说:“看问题要全面啊!有些不健康的书,看了不但无益,反倒有害思想健康。比如说,一些低级趣味的漫画书、武侠言情小说让人痴迷,学习下降,视力下降,真是百害无益!”刘津江像一头言之有理的小狮子,他的言辞对甲方白天晴构成极大攻势,她顿时哑口无言,这时还是白天晴的助手帮她解了围,说:“是少数人读那种不健康的书,大多数人会读好书。”这时台下议论声声:开卷有益是针对全世界所有人的,不管人多人少啊!

最后,是李老师精彩点评才收了场,她说:“这次打了个平局,我要声明一点,开卷确实有益,乙方没赢,甲方也没输,辩论会开得很成功!”台下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篇7:记一次辩论会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

从局势上来讲,我们正方的人数是反方的六倍,但谁输谁赢就未必了。辩论会正式开始。双方先表明了各自的观点。正方主辩论手说:“我方认为“开卷有益”。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如果缺少了知识也就像饿肚子,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提高写作水平。所以“开卷有益”。反方主辩手听了,迫不及待的发言:“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因为现在有些同学爱看武侠小说、武打小说、言情小说,都看入迷了,上课也看,走路也看,还模仿书中的情景。所以看书也要看好书,那些乱七八糟的书不能看。”正方的人又急了:“虽然乱七八糟的书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但你总可以学到一点字啊,词啊,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优点,就算是武打小说也会知道一点历史故事。”“而且,如果是看乱七八糟书的人,他肯定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如果看书的人心态好的话就不会去看那些书,所以看书的人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去看书是很重要的。”正方又一个人反驳道。反方不服,又辩解:“比如说我们班的苏颖和林巧媛,看言情小说入迷了,排路队也看。”我想:糟了,正方被抓住把柄了。林巧媛和苏颖可不服气了,就因为这个,双方辩论的更激烈了,你一言我一语,各各都像斗红了眼的小公鸡不分高低,相互搏斗。

半小时后,辩论会结束了。老师引导我们开始总结:我们双方都认为有一点是相同的,要读书,就要读好书。所以,此次辩论会正反双方打成了平局!

篇8:开展洋务运动辩论会的一次尝试

一、确定辩题

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得与失存在着不同见解, 适宜展开辩论

正方:对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

反方:对洋务运动应基本肯定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尝试, 探索辩论式探究学习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

2.通过本次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和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历史环境中评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写作、辩论等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能力。

三、准备过程

1. 分组分工, 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 每组设1名大组长。各大组分材料收集小组、辩词撰写小组、辩论表达小组, 各小组设小组长1名。正式展开辩论时再由双方各抽出4名同学和任课老师组成评论组。

2. 教师进行资料搜集与辩论方法的指导, 要求辩论时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反驳时要有理有力, 切中要害。

3. 各组制订计划及完成时限, 按计划进行探究。教师随时调度各组完成情况, 随时给予指导。

四、辩论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经过, 引出辩题。

正反双方展开辩论。

正方一辩:我方认为对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第一, 从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看,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 其阶级属性是封建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清朝的统治, 并没有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第二, 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真正发端。所谓近代化, 在欧美各国就是资产阶级通过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 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而洋务运动恰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大潮的冲击下, 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作出的垂死挣扎。它的性质是封建的, 客观上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迹象, 也只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前身。第三、从结果来看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最终以失败告终。“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及其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达到强化封建制度, 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布新不除旧决定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反方一辩:我方观点认为应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第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科学技术, 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大机器生产, 为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第二、正方同学以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为由否定它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这是不公允的。列宁说:“评价历史的功绩, 不是根据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 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洋务运动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而此前的中国社会, 从未出现过近代化运动的实践活动。第三、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实已是一革命性的态度”。他们以这种思维模式将西学内容合法化, 等于承认中学有所不足, 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因此, 洋务思想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正方二辩:我方一辩已从理论层面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 我再加以补充强调。首先,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 也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列强表面支持清政府搞洋务, 并不是要清政府真正发展资本主义, 而是隐藏着险恶的用心, 是要把清朝改造为与西方资本主义相协调的半殖民地政权。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 用曾国藩的话说是“剿发捻, 勤远略”, 可见镇压农民起义是第一要务, 勤远略只能退居其次。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也必然否定了“御外侮”。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 自信能取胜, 遇到外国进攻, “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 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 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 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 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李鸿章死后留下四千多万两白银的遗产, 致使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其次, 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其生产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企业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 为封建性质的企业。而民用企业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但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们都山洋务官僚创办和操纵, 产品往往服从清政府的调配, 首先满足官方或军事工业的需要。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 这些民用企业往往好景不长, 有的瘫痪停办, 有的被帝国主义侵吞, 更不足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反方二辩:正方同学一再申明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 可事实恰恰相反。首先, 洋务运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创造了条件。这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的幼苗, 它引进了西方大机器生产, 使用雇佣劳动力;使一批官僚、地主开始投资近代工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 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1879年据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估计, 轮船招商局开办六七年来, 收入运费约两千万两, 将中国航运业的利权收回了约3/5, 1877年还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 于1879年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 产量逐年激增, 至1889年已达247000吨, 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汉阳铁厂所生产的铁除了供应本国外, 还出口到美闩等国。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 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其次, 洋务运动为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成长。据统计, 到1894年, 中国的产业工人约有近10万 (码头工人除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 洋务派虽“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但客观上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再次, 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派大量购买、制造新式枪炮, 组建新式军队, 实行洋式练操, 筹建海防, 建立新式海军, 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最后, 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 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 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洋务派建立的新教育体制, 如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以及考试、升级等制度, 一直沿用至今。

正方三辩:请反方同学注意, 轮船招商局在外国轮船公司的排挤下, 海外航运屡受挫折, 1873-1879年驶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的船只被迫终止, 正是由于除客运业务外, 还包揽清政府的漕运和其他官物运输, 才得以幸存呀。洋务派买船造炮, 建厂办矿, 鼓捣的煞是热闹, 是不是真的取得了成效呢?首先看买来的枪炮船舰, 多数是西方已过时的货色, 有的甚至是涂饰改装的破烂;引进的机器设备要么落后, 要么残缺不全;聘请的教习、技师, 有的是被西方剔除的蹩脚货, 有的是招摇撞骗的骗子。

再从筹划海军的结果来看, 中法战争前, 清政府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水师三支海军, 可在1883-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就短命而亡, 南洋水师损失惨重, 只有北洋水师置身战外, 不肯援救, 得以保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又全军覆没, 曾被李鸿章吹嘘为“深故不摇”的渤海门户, 让人惊呼原来是纸糊的。这纸糊的门户一捅烂, 全部“自强新政”的玩意就一齐破了产。

再看当时设立的学堂, 每所学堂以及每次派遣留学生都强调“以义理为体, 以格致为用”, “仍兼讲中学”“汉文经学, 原当始终不已”, 不还是以传统文化为重吗?

反方三辩:洋务运动硕果累累, 对此后中国近代化运动长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派在各地先后创办了大约20个现代军用企业, 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没有洋务运动, 就不会有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 收复新疆:就不会有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就不会有甲午黄海海战中重创日军的战绩。甲午战争可能要提前十年发生呢。

自7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派还创办了40个现代民用工矿企业。洋务派还修筑了津沽铁路、关东铁路、台湾铁路等共计477公里, 架设了沟通全国主要省份的电线数十条, 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的电讯网。至1896年为止, 开办的洋务学堂有34所, 有200多人被派遣出洋留学。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就是这些留学生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大批新型知识分子也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 如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同时, 在洋务派所办军事、, 民用企业的近4万名工人中, 还锻炼出一大批掌握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 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早期的技术力量。毫无疑问, 上述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 为现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正方四辩:用鲁迅的论述来剖析洋务活动是最恰当不过了。一则是说, “凡是人主, 也容易变成奴隶, 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 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 所以威力一坠, 就死心塌地, 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另一则说的是, 做了奴隶, 若还有些不平, 倒也没什么说的。“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 赞叹, 抚摩, 陶醉, 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种生活”。19世纪中叶, 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 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 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战败的清政府甘心拜倒在列强的石榴裙下, 为镇压农民起义, 勾结洋人, 中外和好, 打着自强求富的幌子师夷长技, 实则维护摇摇欲坠的清廷, 适应列强侵略需要而已。整个洋务运动, 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仅凭地方上几个私欲难填、钩心斗角的总督、巡抚难成大业。加上列强“朋友”的假惺惺、恶狠狠, 顽固派的阻挠迫坏, 洋务运动步履维艰。“中体西用”, 企图单纯依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曾被洋务派吹的天花乱坠, 实际却败絮其中。这种洋务运动, 不但没有把中国引向独立富强的道路, 反而招致日益严重的危机, 使国家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苦难境地。因此, 洋务运动根本不是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没有推动历史的前进。

反方四辩: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 就是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 也应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今天我们抨击洋务派没有进行社会改造而只是引进西方技术与生产方式, 但当时的情况下, 没有别的选择。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 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 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 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 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 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 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 还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又由于洋务派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 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 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综上所述, 洋务运动不仅顺应了世界近代化运动的历史潮流, 成为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因率先掀起了中国近代化的改革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自由辩论 (略)

评论组评论 (略)

五、反思

上一篇:XXX国税局2010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及存在问题明年打算下一篇:地理选修课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