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2024-07-07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通用6篇)

篇1: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珙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珙县政府副县长郝辽钢

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持续的,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往往互扰互限,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与重复建设等问题很难避免。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两化’互动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如果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由于缺乏相应的城市配套设施,就会出现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房价暴涨等问题。反之,如果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就必然会出现城市“空心化”、大量平民窟和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践证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加快“两化”发展核心在工业,依托在城镇,关键在互动。

一、“两化”互动发展对于珙县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珙县是一个资源大县,有丰富的煤矿资源、石英砂资源、陶瓷矿资源等能源矿产资源。十一五期间,珙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引进了中国华电集团、拉法基水泥集团、欧冠陶瓷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县内投资建厂,推动了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经济工作先进县。然而,与此并不适应的是,珙县8平方公里的狭小城区居住着15万左右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远高于成都的一些区县,人口居住拥挤,房价高企,宾馆酒店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了珙县发展当前面临着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这一严峻现实。要缓解这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确保珙县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为抓手,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同步发展。因此,对于珙县这样一个以工业立县的县域经济社会而言,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对于实现全县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珙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策思考

(一)依托工业园区实现主导产业集群化,促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这个地区有没有具有影响力的产业,而评价产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有没有具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企业。珙县工业园区分为余箐园区和孝儿园区两部分。余箐园区特色产业定位是建材产业,以拉法基水泥公司、五粮液环球集团浮法玻璃公司、欧冠陶瓷集团等已入驻企业为代表。孝儿园区特色产业定位是能源产业,以中国华电集团珙县电厂为代表。吸引这些国内外著名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了珙县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有助于珙县实现由矿产资源输出到产品输出的转变,提升产业附加值,逐渐掌控产业链的高端,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按照联动推进两化互动的要求,珙县工业园区建设目前仍然需要关注如下三方面问题和举措。首先,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园区有清楚的特色产业定位,这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然而,围绕特色产业定位,完整的产业链还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也没有充分发挥。例如,余箐园区尚缺乏布局建材商贸企业、建材物流企业等,孝儿园区如果能够将一些新能源企业吸引入驻将有助于扩大园区在能源产业的聚集度和社会影响力。其次,产城一体化是工业园区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如何围绕工业园区周边区域实现就地城镇化仍然需要进一步详细的规划。最后,为了解决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导致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将农民重塑为市民,同时也为了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廉价丰富的有技能的劳动力,可以考虑在园区布局一个职业培训学校,例如将职高布局在园区内或园区周边,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从业人员所需基本技能进行培训。

(二)瞄准工业需求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促进非农就业比重持续提升。在推进两化互动中,新型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根据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布局城市新区,通过城市新区建设服务产业园区发展,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

和“产城一体”要求,围绕工业发展需求提升优化完善城镇功能,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对于县城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珙县还有大量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这些乡镇应当如何推进“两化联动发展”?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仍然可以是这些地方发展的抓手。围绕特定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并协同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服务业。一些较大的乡镇,可以发展成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鼓励该乡镇及周边乡镇的农户以参加专业合作社形式发展养殖业或种植业。一些条件适宜的乡镇,可以依托气候、地理与资源优势发展蚕桑养殖或茶叶种植,成为本县龙头企业(例如智溢茧丝绸公司、鹿鸣茶业等)的原材料基地,并通过合适的规划建设成生态示范园,带动集镇建设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完善中心城区服务设施配套与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大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这需要首先对城市功能进行定位,而其中的首要工作就是把“宜居”放在首位,把宜居、宜业、宜商三者统一起来,然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并突出城市特色。珙县在县城所在地巡场镇投入了大量资金改造生态绿化,尤其是对巡场河的整治和景观工程,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住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宜居城市建设。然而,在宾馆酒店业、出租车业等影响城市功能和宜居城市建设等生活服务业方面仍然差强人意,例如缺少准四星以上的酒店,大型会议接待能力受限,出租车不在城区内运营等。一些棚户区脏乱差,亟待改造与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的短缺与水质问题也长期困扰着珙县的城镇发展。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以上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并最终影响到对优质人才、优质企业、优质产业在珙县的生存和发展。

(四)规划城市新区立足高起点,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城镇化是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和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珙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约束就在于,作为一个山区县,全县的城镇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城镇化发展需要在空间上拓展。目前,县委县政府已确定在金河组团开发建设新的城区。在推进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仍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是城市新区规划要立足高起点,注重各部分的功能布局要协调。其次是要实现产城一体化,要围绕一个主导产业规划建设新区,例如,如果将金河组团建设成为全县乃至整个区域内商贸中心,那么就有必要在商业设施建设、宾馆酒店业及配套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规划、重点布局。最后是结合宜宾建设“智慧城市”契机,提升城市新区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新区宜居、宜业、宜商的能力,力争打造为城市新区建设示范基地。

(五)强化配套政策制订与目标任务分解,瞄准两化互动狠抓落实。在决定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方面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高效执行。首先是需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其次是需要引导新的政绩观,可以考虑将推进两化互动建设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部门的一个重要绩效指标,纳入对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最后是要规划好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将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下达,并落实专人负责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专人负责对时间进度进行监控,实现责任到人。这中间比较关键的是配套政策的制订和出台,这需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例如,如何解决工业园区规划用地指标受限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各项障碍?针对企业入驻园区,是否应当依据该企业所从事行业与园区主导产业的相关性确定如何享受配套政策优惠?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得到顺利解决,也将直接影响到推进两化互动工作的成效。

篇2: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势在必行

“十一五

”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全市上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氛围浓厚,工业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全市gdp达到137.8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5.54:29.79:44.67,以工业为主的二产成为拉动增长的中坚。经过三年的努力,到,全市生产总值(gdp)达274.9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9:34.6:41.5。二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了4.8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工业占gdp比重仅为22.6%,分别低于国家、省上17.7个、21.3个百分点,说明安康仍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工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工业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当前,国家工业化水平已达到中后期,我市尚处于初期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在全省所占份额不足2%,在陕南三市中工业占生产总值比例最低。

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展中,我市面临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应注意把握本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放开视野,登高望远,加强战略思考和谋划,积极应对新挑战,牢牢把握新机遇,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出一条具有安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选择

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抓好工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突出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全力以赴抓好新型工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2:45:43左右,每年工业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汉江干流旬阳、白河水电站建设进度,完成岚河、任河、旬河、南江河等汉江支流小水电开发。力促石泉、旬阳火电项目尽早开工。密切与中广核集团的合作,坚持做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原料基地建设力度,适时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积极筹划高纯硅、单晶硅、多晶硅项目,启动光伏产业。逐步形成水火并举、核电、生物质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兼具的陕西新兴能源基地。

——打造新型材料基地。以实施《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为带动,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发展有色金属材料、钢铁、硅材料、钡化工、新型建材等矿石采选及其新型材料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体系,使之成为安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陕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壮大富硒食品集群。依托富硒资源,加快肉类、矿泉水、魔芋、茶叶、蔬菜等资源开发,引进战略投资,打造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富硒产品的加工、销售,重点发展五条产业链。一是富硒茶生产、销售的链条,二是富硒水果、干果的品牌化包装、果脯生产以及核桃粉等固体饮料的开发、生产链条,三是富硒菌类的烘焙、包装、销售链条,四是魔芋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链条,五是富硒肉制品的加工以及相配套的种猪培育、饲料加工、包装材料、物流运输以及相应的服务业链条。

——扩张生物医药规模。围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扩张规模、提高效益”的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对现有医药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要素整合,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激素类原料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配方颗粒和各种剂型成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建设3-5个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提升安康丝绸水平。高度重视茧丝绸产业对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和创新制种、收烘、蚕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研发和引进优质桑蚕种,广泛应用鲜茧收烘新工艺,提高蚕桑比较效益。加快捻丝、丝绸、服装、旅游产品开发,延伸茧丝绸产业链。加强蚕桑副产品开发利用,提高丝绸产业综合效益。

——扶持装备制造发展。以引进龙头企业作为主要发展手段,利用近年来世界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契机,寻求与世界级企业合作的机会。利用金融危机后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引进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以价值链分工主导的先进产业集群形式。同时,利用与周边城市十堰、、重庆等汽车制造中心距离较近的优势,寻求与这些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的机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产业。

——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莲山 课件>业作为“第四产业”,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望成为安康的主导产业。利用支柱产业之一的新型材料产业培育的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三个产品系列:一是微电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二是各种信息材料产业;三是信息服务业,包括信息数据、检索、查询、商务咨询,形成信息的收集、生产、处理、传递、储存和经营的产业链。

三、我市新型工业

化的路径

(一)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引领安康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一是抓招商。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狠抓招商,敢于做出一定的牺牲,出让一定的利益,集中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要立足矿产、中草药等优势资源,瞄准省内外的有色、医药、保健品等大集团、大企业,实行叩门招商、以企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企业集团,借力整合资源,聚集资本,形成工业经济大发展格局。二是抓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的包装、衔接、汇报、洽谈、争取工作,做到储备项目多方争取,意向项目广泛接触,在谈项目紧盯不放,签约项目狠抓落实,在建项目加快进度。三是抓培育。下硬茬、出实招,力促企业做大规模,每年滚动培育一批企业成为年产销过亿元的企业。抓大不放小,实施小企业成长工程,每年滚动培育一批企业进入规模企业统计“盘子”。四是抓落实。要切实做好西洽会签约项目的服务和跟踪落实工作,努力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推动签约项目尽早落户、尽快开工。

(二)放手发展非公经济,扩张安康工业经济总量。安康工业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量太小,规模太小,企业太少,发展工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总量做大。一是要在发展理念上实现突破。要继续解放思想,在发展理念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要在做大总量上实现突破。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对内发动千家万户,对外引进重点大户,内外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有特色、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的企业集群,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努力在做大总量上实现新突破。三是要在提升层次上实现突破。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要把那些有实力、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和产品引进来,实现高位嫁接,借梯爬高,借力发展,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四是在发展模式上实现突破。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加大改革、改制、改组的力度,加快改变家族式、作坊式的落后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要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走集约发展道路。五是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实现突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大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要关注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张旗鼓地树立和宣传一批业绩突出、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有针对性地培训民营企业家,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传授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引导民营企业家大胆创业,谋求更大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三)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化开放的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大力帮助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境内外的培训,开拓视野,不断提升他们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二是推进产业创新。采取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大胆地推动产业创新,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投资发展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扩展产业领域,提升产业层次。三是推进市场创新。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行清洁化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五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张扬个性,创造特色。鼓励企业开展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创建,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四)扎实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我市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从以来,我市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随着我市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明析,交通等一系列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以及一批大项目的引进,安康突破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安康发展的根本是要能形成强大的企业集群,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的承载功能,使之成为我市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集约的重要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引导新建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一是高起点规划。切实抓好省上已批的1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各县区要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编制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二是高标准建设。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工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迅、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工程建设,通盘考虑工业园区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打造低成本经营的洼地,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入园。三是高水平管理。组建高效的园区管理机构,选派精干的工作人员,为园内企业提供全天侯、无障碍的优质服务,使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四是要在突显特色上下功夫。目前在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上,产业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全国新一轮的工业园区建设上,彰显特色成为各类园区建设的焦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博弈已不再是优惠政策的比拼,而是园区特色的选择。所以各县园区一定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以特色占优取胜。五是要建设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体系。加强市县区联动,加强县域间合作,在招商引资上既要竞争,更要互补。只要项目能够在安康境内落户,都要做到地域不分南北,园区不分东西,同心协力,促进项目落地。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使我市十个县域工业园区都成为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县域工业和产业的发展。

篇3: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一、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 增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工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从根本上讲, 就是要始终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 以工业的大发展促进经济的大繁荣。

一要增强工业实力。“十二五”时期, 要围绕“实现天然气两大净化厂产值100亿元, 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和八座水电站清洁能源转化利用产值100亿元, 武当、紫云两大工业园农林产品加工、电子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产值100亿元, 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目标。要主动融入全省、全市产业总体部局体系, 主动承接国际国内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建设三大产业, 打造三大基地。改造提升农林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 做大做强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产业, 打造全省有机鲜果出口基地和川北农产品加工基地。突破发展清洁能源利用业。主动服务天然气净化厂建设, 打造四川清洁能源转化利用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工业。到“十二五”末, 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以上。二要集聚壮大园区。集群发展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模式, 促进设施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 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 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达到5平方公里, 市县共建天然气工业园达到10平方公里, 建成2个各占地1000亩以上的天然气净化厂园区。突出“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 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加快推进岐坪、元坝等规模工业园建设。三要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充分发挥我县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天然气等资源优势更加凸显的有利条件, 把最好的服务用在招商上, 把最优的资源配置在最具潜力的项目上, 打造一批产业旗舰。

二、高品位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经济发展承载环境

城市是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要着眼破解“城市带动力弱、城镇化率低”的问题, 坚持走“宜居宜业”的路子, 实行新建拓展、改造提升并举, 高品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承载发展的能力。一要着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 推进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 探索构建以县城为“核心轴”、重点场镇为“带动轴”的“两轴发力”模式, 把县城定位为广元副中心城市, 场镇定位为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集聚区。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和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二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骨架。围绕五年基本建成县级市的奋斗目标, 坚持“东拓、西跨、南跃、北延”的思路, 加速拓展“一江两区三湖四桥”城市发展主骨架, 到“十二五”末, 县城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以上, 逐步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0万的中等城市。三要着力打造田园城市特色。要突出山区县城“山水相依、田园相联”的地理风貌,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 有规划的融入体现苍溪特色产业、人文精神的符号, 打造“一城居中、四园拱卫”的“花朵型”城市地理景观, 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

三、创新推进机制, 促进“两化”持续快速发展

篇4: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关键词:新疆哈密 新型工业化 思考

近年来,新疆哈密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哈密在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本文就哈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推进方式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一、分类指导,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

对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传统能源原材料行业,一要着力推进规模化、清洁化和循环化,在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上下功夫,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要在延伸产业链,推进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做精、做强,优化产品结构;三要在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进一体化、集团化、基地化、集群化和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功夫,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在新材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着力扩大规模,着眼于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在形成技术领先、产业化领先和促进潜力优势产品的规模化上下功夫;在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上下功夫;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品牌和竞争优势。通过项目支撑和资源整合,在能源原料产业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重点促进高起点、集团化、规模化。二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具有规模、营销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关联和带动着千家万户和众多中小企业。要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竞争,共同培育形成龙头企业。在下游深加工领域,则应发挥民营资本和中小企业的活力,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企业集聚,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形成重点产业的带动力。在国家高新区建设方面,要控制项目准入门槛,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研究制定产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围绕已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从创新能力(包括R&D经费比重、研发人员比例、新产品占比等指标)、高效发展(包括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出、容积率等指标)、节能环保(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指标)方面,有针对性地设定项目准入门槛,在招商和建设过程中,做好产业项目准入管理。

二、培育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竞争力

适应当今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过去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产业群之间的竞争的要求,这就要求哈密通过培育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和挖掘整个价值链,来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着眼整个产业链的培育:注重产业的上、下游关系、旁向、侧向联系和产业关联,从原料—加工制造—配套全过程统筹考虑,如依托煤炭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矿产原料基地等的建设,提高加工制造业水平,构建煤电、煤化工、特色金属材料用户的战略关系,形成协作配套网络,改善新材料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二是从整个价值链中挖掘、提升产品的价值,改变单纯重视加工制造一个环节,转向统筹市场调研、研究开发、加工制造、经营管理、产业组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品牌建设、营销和产业集聚等全环节,改变目前优良品质、低档次、低价位、低市场份额(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状况,通过细分市场和品牌培育,充分挖掘产品的潜在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形成产业集聚,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资源进行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等高加工度产业、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充分分享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分工协作带来的好处。通过良好的社会化服务,将相关产业集中布局,既能够促进竞争,更能够通过分工协作和相互交流,提高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建设机械配套工业园、金属深加工与新材料园、精细化工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园等特色产业园。

三、内部驱动和外部带动相结合,形成新的发展推动力

一是通过观念更新、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革新,提高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通过体制创新,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发展模式革新,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快速提升比较优势。二是整合内外资源,实施“外借”模式。扩大开放,大力开展横向联合,大力借用外部经营渠道、外部管理模式、外部经营人才、外部技术力量、外部资金,引进龙头企业,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推进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循环生态型发展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产业链为纽带,从企业、园区、基地三个层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控治理, 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淘汰建材、化工、冶金、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中污染严重、高消耗的落后工艺和装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采用和推广无害、低害、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提高矿渣再利用能力和工业生产废水回收循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推进综合开发,实现资源合理循环和有效梯级利用,重点加强矿渣、生产过程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强矿山开采后的复垦和植被恢复,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

五、加强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的研究

(一)加快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改善服务硬环境

一是加快道路网络建设。要加快地区内道路建设,升级改造现有主要干线道路,推进乡村道路网络建设,提高道路等级,积极构建方便、快捷的道路网络体系。二是推进三网融合提高信息化效能。加快邮电、通讯、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努力实现信息产业与工业、农业、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的有效对接。

(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构筑投资环境支撑体系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管理方式,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鼓励创业。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多样化企业发展。二是对制定重点行业规划,并加强和改善宏观指导。三是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认证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构建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重点完善人员聘用、职称评定、收入分配、岗位管理等办法,争取通过重要人才的引进促进一方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与东、中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研究开发的力度,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三是以掌握特色产业核心技术为目标,组织“产学研”攻关,扶持关键技术研发、共享信息化平台,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中介、科技试验、孵化器等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四)推进产业管理模式和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管理和服务

一是通过“政企联手”开发建设或企业独立开发、经营、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工业园区运作机制和园区开发模式。二是创新和强化产业管理组织,强化重点项目服务。支持地区内各行业协会、商会的建立,并给予其必要的资金支持,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三是要抓好园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园区相关服务。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和限制的领域,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多样化企业发展。

(五)做好与上级部门的衔接工作,争取政策支持

一是除了国家已出台的投资方面支持新疆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外,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实行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差别化电价政策。二是为保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建立境外资源供应基地,争取国家在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面给予支持。三是构建地方、兵团、央企等各类投资主体的协同发展机制。

篇5: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工业主导赶超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选择符合本县实际的发展道路,主攻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县域经济跨

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大力实施“一招三化”进程中,我县如何乘势而上,积极应对,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率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工业化发展的优势

我县基础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在工业:一是工业基础比较好。首先省属军工企业比较多,70年代我县先后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三线军工企业,如永胜机械厂、江重机械厂、江西第一木材厂等;其次传统机电工业历史悠久,规模比较大,变压器从60年代起就开始生产,现有各种变压器生产厂家5家,减震器起步于80年代初,在全国享有“减震器之乡”的美称,最多时达60余家,产品销量占全国市场的40,现有生产企业近20家;二是工业发展态势比较好。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现销售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42,上交税金4907万元,同比增长52.7,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45.2;三是支柱产业规模具有比较优势,形成了机电、纺织服装、轻化、食品药品四大优势板块。四大板块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93、税金70、销售收入95;四是重点企业实力比较强。2005年联兴纸业、江变、赣东苎麻年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其中联兴纸业接近2亿元,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有7户,接近5000万元的有3户;五是所有制结构比较好。实现了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导型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转变,民营经济成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主力军,2005年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4.13亿元,占全县工业95以上,非国有经济成为拉动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力军。

二、##工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但与我省其它工业发达县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具体体现在:一是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差。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是从企业结构来看,企业规模偏小,整体竞争力弱,知名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少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2005年全县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平均每户实现销售收入3690.3万元,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有联兴、江变、赣东苎麻三户,尚没有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二是从产品结构来看,初加工产品多,消费类、精细加工尤其是高附加值、高税率的产品少;三是从产业结构来看,有比较优势产业不多,支撑点单一,机电、纺织服装、轻化、食品药品等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2005年传统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95,传统产业占比过大,市场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突破零;四是从信息化水平来看,信息技术应用不广。对信息技术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应用不广。除极少数企业已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环节外,大多数企业尚属空白,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五是从人才结构来看,优秀管理人才供需严重失衡。对技术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尚未完善;六是从企业文化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普遍滞后。我县绝大多数企业尚没有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不强,导致职工队伍的不够稳定,重生产轻管理,重当前,轻长远,重经济处罚,轻优化人文环境等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职工除埋头上班外,少有精神文化生活,致使大多数人的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我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立足本县实际,切实把推进工业化放在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今后5年工业发展思路:要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机电、纺织服装、轻化、食品药品四大“板块经济”为平台,要在我县叫响“打造旗舰航母,决战工业百亿,确保三年两番,实现五年跨越”的口号,进一步形成全县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合力,力争到2010年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突破一百亿元,真正使我县成为赣东北制造基地和纺织服装业的集散地。

1、加强组织领导,培育主攻工业的浓厚氛围。把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不放,毫不动摇:一是成立县主攻工业领导小组;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氛围;三是建立健全各种会议制度;四是进一步充实工业力量。选拔使用一批事业心强,懂工业的干部充实到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岗位;五是大力整治和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各项行政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一是以大支持推动大发展。要

求每个月召开一次园区企业调度会议,及时掌握园区动态情况。同时,在已转制单位抽调选拔一些优秀干部组成一支队伍在园区集中办公,做好园区有关建设征地,拆迁和跟踪服务等工作;二是以基础设施改善推动工业园区大突破。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

3、扶持优强企业,培育工业崛起的重要生力军。一是实施企业技改工程;二是开展国企改制攻坚;三是继续抓好全民创业,要通过建立孵化器基地、开展银企签约活动等举措,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投资办厂。

4、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地方工业板块。切实加大对我县现有机电、纺织服装、轻化和食品药品等四大主导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挖掘各重点企业的潜力,培植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壮大产业的规模,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做强做大机电产业;二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企业;三是提升轻化工业;四是稳步拓展食品药品工业。

5、突出工业招商,培育工业发展的后发优势。继续按照“无中生有、配套成龙、做大总量、扩张规模”的思路,集中优势兵力,组织精干力量,千方百计引进更多的大工业项目到我县落户。对当前正准备动工建设的项目,落实跟踪服务部门、落实责任、搞好服务,紧盯不放,加快进程。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构筑起政府、银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共赢、共谋发展的新型政银企关系;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建立县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优先支付县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融资;三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工业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上市,搞好资本运作。对在境内外证券市场首次发行股票的企业,由受益财政一次性按当年募集资金总额的万分之二奖励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四是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功能。县财政安排一批资金作为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今后每年以上年预算安排为基数递增10增加基金总量,当年未使用完的基金结转下年,滚动使用。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购买控购物资、接待费、建筑装修工程等资金中由县财政提出一定比例作为工业发展基金;五是鼓励县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和实施名牌战略;六是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和建立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按年销售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每年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税前提取,计入企业成本,用于企业技术开发;七是落实规定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工业企业按园区政策办理;园区外新办工业企业和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参照园区优惠政策执行;八是鼓励企业吸纳人才。县本级重点企业引进外地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含高级技术工人),视同客商一样享受同等的合理待遇,企业一次性支付外地技术专家的研发报酬,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专家本人;九是加大技工人才培训力度。发挥专业学校的作用,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的潜力,采取园校结合,企校挂钩,专项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技工人才,确保工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十是给予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特殊的荣誉和待遇。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应有县重点企业主要经营者,并适当增加其名额。其子女就学、入伍、就业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本人保健就医等方面设立企业家“绿色通道”;十一是展示工业发展成果。每年举办一次工业产品展示会。各部门要全力帮助企业搞好产品营销,为地产品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对帮助营销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可由受益企业或财政给予适当奖励。

篇6: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作为我区传统上以“工业立区”的区情,工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区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把握历史机遇,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现代化建设,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

一、我区工业发展现状

自建区以来,主要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国家在我区兴建了汽车制造基地。经过近__年的努力和发展,全区工业经济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工业门类不断健全,形成了以汽车及其配套产业为主,以饲料、铸锻为两翼,化工、采矿、建筑、小五金等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体系。在XX集团公司的带动下,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迅猛。____年,辖区工业总产值达到__._亿元,同比增长__._%,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__._亿元,同比增长__._%。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_____万元,同比增长__._%,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___._%。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__._%,拉动经济增长__._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__._%,极大的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_-_月,辖区工业总产值实现__._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_._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___._%。分析我区的工业经济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汽车产业主导地位突出。由于因厂设区的特殊区情,汽车在工业乃至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汽车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过__%,所产生税收比例达到__%,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占全区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__%。

二是工业经济实力较强且发展前景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的工业经济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尤其是随着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车城工业园区的建设,更给以重型汽车为主的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三是工业化程度较高。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__%,为我区在渝西地区率先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_、经济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转换难度大。____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_._:__._:__._,属典型的工业区,但汽车工业及汽车相关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有绝对比重,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依然没有根本得到调整,工业经济支撑点单一,对汽车工业依赖性太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抗风险能力较弱,国有经济成份比重较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够快,经济运行机制转换难度大。按照相关理论,我区这种结构的形成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意志主导,而不是产业发展遵循自身规律演化的结构,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要求。

_、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竞争力不强。我区经济总量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虽然发展迅速,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低,导致总体财力小,收支矛盾突出,有效投入严重不足。汽车工业在全国产业竞争中处于弱势,重汽的开发能力、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跟不上全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势必会给我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带来不利影响。

_、资源匮乏,资源约束趋紧。除少量煤、石灰石和天然气外,我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严重匮乏,根本谈不上发展资源经济,资源趋紧约束了支撑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所有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严重依赖其他地区,提高了发展新型工业化经济的成本,起到了负面影响。

_、社会资本市场不健全,工业投资相对乏力。由于我区财力总量小,属吃饭财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且社会资本市场尚未建立,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致使工业投资相对乏力,企业技术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工业经济普遍没有得到高新技术的改造提升。

二、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具体内涵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构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新的产业格局。按照这个要求,结合我区的基本区情和产业基础,我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_、积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新型工业化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因此,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一是从宏观层面,编制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纲要;二是从行业层面,编制行业发展指导规划;三是针对我区重点领域,如汽车制造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编制专项规划。三个层次规划要有机衔接,在战略目标、产业规划上做到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形成有车城工业园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_、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构筑参与竞争的产业新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要的是要明确我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地位,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立足于建设起点高、规模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铸锻、饲料、化纤、小五金、原材料深加工、建材等产业,尽快形成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要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产业置于战略地位,加快实施重汽冲焊、车桥和仓储等配套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建材、电子等非汽车产业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升级,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构筑科学的产业链条。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饲料、铸锻业为突破口,逐渐改变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丰富工业门类,提高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力争在引进信息产品、医药生物工业和发展创汇产业上取得突破,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在培育支柱产业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专业化生产分工的要求,大力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生产要素在市场体系中的流动,让各类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为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提供支持。要发展资本市场,探索风险投资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完成科学、技术、产品、效益的转化,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_、围绕优势产业抓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必须抓紧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入。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西部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和市里“退二进三”等重大机遇,依托现有的企业,围绕优势产业,主动策划组织滚动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吸引外部资金,加快推进总装、车身驾驶室、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一些新产业技术升级、重大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培育新型工业化增长点。要加大工业招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利用外埠资本,拓宽发展空间。要发挥产业优势,从单一产品引进外资向整个产业全方位合作转变,引导外资投向我区的优势行业和企业。发挥资本整合优势,从技术合作向资本合作转变,引导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要瞄准国内一流企业作为重点招商目标,广泛开展合资合作,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多种经济成分优势,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推进招商转变,特别要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发挥区位优势,从各自零散招商向园区招商转变。加强与重汽公司的协调与合作,走联合招商的路子,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_、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对我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区传统产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总体上研发、技术、管理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因此,必须加快信息化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营销方式等手段,提高物质、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竞争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切入点。要从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基础和资源,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把信息化建设融入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等各个环节,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

_、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

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格局的形成,需要以市场化作为基础。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注意调动和发挥社会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的相互参股,使多元投资的公司制成为双桥企业的主要财产组织形式,实现以较少的国有资本控制较多的社会资本,增强国有经济的调控力和渗透力。在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的同时,把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放到制度建设和规范运作上来。同时,要放胆、放手、放量发展非国有经济,进一步健全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各方面给予非公有制企业更大的支持、更完善的服务和更宽松的环境,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_、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车城园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载体,是重构产业和城市体系的着力点。我区要切实抓好车城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协调和发展,加强对园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引导,提高各种要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一是要抓好产业定位。园区建设要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企业群,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区。要坚持“服务重汽、发展双桥”的方针,充分依托重汽产业优势和扩产增量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的有关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制定出台园区开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工业企业和仓储项目,尤其是重汽配套企业来区落户,力争在未来两三年内使园区初具雏形,起到开发一点、建成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并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车城工业园区建成以工业为重点,集商贸、旅游、房地产、仓储和物业配送于一体,渝西地区最具活力、最具特色、最具效益的特色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二是要抓好聚集整合。要以特色产业为主,形成产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必须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使量大面广、规模普遍较小的同类型企业聚集,才能适应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更好地发挥产业群体的规模效益。要深入实施品牌兴业的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名牌,鼓励支柱企业在园区内以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作支撑,聚集一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产品、加工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等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链、企业群,使园区内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配套,形成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力。

_、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上一篇:学校内控审计情况报告下一篇:工作总结保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