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2024-05-15

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精选8篇)

篇1: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健康养生消费呈现新亮点

一、个性化趋势

随着消费由必需品为主转变为非必需品为主,消费方式转变为享受型消费。享受消费具有表现自我的作用,所以它的根本特点是个性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其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就越明显。如今具有高收入、高学历、高信息量的消费者,不再把消费视为一种对商品或劳务的纯消费活动,也不再安于被动的接受企业经营者单方面的诱导,而是要求作为参 与者与企业一起按照消费者新的生活意识和消费需求,开发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个性化商品。即便是那些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也在想方设法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每件商品都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而定做,每项服务都要根据他们的要求而单独提供。

二、中医理疗倍受信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保健。此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和患轻病的工作人群不愿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在媒体的多年观察和对消费者的调查中,家庭保健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21 世纪前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中,家用医疗器械被排在第一位。国人对治疗与康复的认识逐渐加深,使 家庭医疗器械的热销已持持了几年。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选择家用医疗保健器械最直接的理由不是方便,而是康复后的效果。从生病了才看医生的治疗,到疾病的预防,更多的家庭将家庭医疗与保健视为必要的投资。对于国人来说,很多人愿意了解并尝试传统中医学。中国传统中医学源远流长,针灸、按摩、拔火罐、刮痧等理疗方法对于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作 用,对于身体的康复,千百年来深入人心,有着深入而广泛的心理认同基础。而近年中国传统中医学与近代西医科学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发掘和完善了传统中医中的疗法,根据中医理疗和物理原理研制出的大量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不断进入市场,利用医疗器械推拿、按摩,进行保健和治疗,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对缓解疲劳、消除亚健康效果显著,成为消费市场中 的新亮点。

三、成效缘于体验先行

先行绿色生活概念已逐渐进入人们的主流生活,未来几年间,一改传统的单一金属、塑 料材质的医疗保健器械将大放异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家用医疗器械多为医院专 用仪器的小型化和创新型,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集于一体,一机多用多效、无创治疗,安全 有效,无毒副作用,加以智能化控制,操作更加简单、易用、轻便、美观,可以有效使用 10-20 年,大大降低了医药费用,因而备受普通家庭欢迎。近年来,体验营销潮流风靡全球,特别是在现代企业中,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活动,强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己任,以充分 尊重消费者的权益为特征,市场营销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其实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星巴克、迪士尼、麦当劳、微软、IBM、喜来健等企业都是体验营销的倡导者,与传统的服务经济相 区别,体验营销更加注重满足客户的亲身体验。

注:本题目将分

1、消费者心理分析;

2、决策分析;

3、消费特征分析、4、消费亮点分析;

5、消费需求分析;

6、市场状况分析等六期刊出,部分数据报告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及专业调

查咨询机构。文章来源:盛凯元养生商城

篇2: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健康产业、健康及养生保健美容相关产业将从以往的第三、第四产业上升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健康产业是无烟产业、健康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及养生保健美容相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医产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服务业,中医药产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服务业,磁疗保健、远红外保健无疑是现代服务业的代表。

养生保健服务业已成为新兴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态势。而且市场规模扩大的空间依然很大。各地养生保健业的发展对繁荣地方经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传统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竞争日趋白日化,举步维艰,而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注重身体的保健。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更渴望的是一种时尚、高雅、健康、享受的消费形式。

目前健康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增长潜力巨大,产业体系相对完善。

2007年我国健康产业的产值构成,医疗服务行业和医药业占1.2万亿,健康娱乐业占8000亿,保健食品占6000亿,健康保险业达到574亿,健康管理达300多亿,大约占2007年GDP总值的6%。

二、受美元贬值,国内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2010年因素保健行业销售量有所下滑

三、仿制生产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弱。

解决办法。如:可用”天津东润科技”生产保健粉末;集合传统工艺增加特色品种。

2011年发展将是气势磅礴的一年

1从经济方面分析:国际上公认,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

美元,在1500美元之间时。那么,健康管理产业就会迎来发展的高峰。2中产阶级的形成,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来临,为健康养生在中国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3现代文明和发病率的逐年攀生,亚健康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社会医疗及卫生支出越来越大,呼唤着健康养生产业的全面发展,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已充分证明,健康养生不仅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更能够大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这无论个人、家庭、国家、社会都是最大的福音。

4、中国一批先知先觉的企业,用他们实际的市场行为,已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已逐步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养生健康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养生健康一定会成为中国健康产业之必然趋势。

篇3: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能源作为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水平的标识,也是约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作为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高达36.17亿吨标准煤,较第二次经济普查增长约20%。与各国横向比较,2012年中国消费了相当于全世界20%的能源,按现行汇率计算,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中国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的同时能源问题以及由能源问题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可小觑。

指数分解分析方法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Laspeyres提出的以基期价格为权重的指数,起初用于分析产品价格与产量变化对销售金额的影响,尚未用于能源消费方面的研究。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学者开始关注利用指数分解方法分析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指数分解方法开始逐渐用于废气排放的研究。指数分解方法大致有10多种,如Laspeyres、Paasche、Divisia、Fisher、Marshall-Edgeworth和投入产出法等,其中Laspeyres和Divisia指数分解法应用最为广泛,但二者均为不完全分解,分解之后存在残余项,且Divisia指数分解法存在取值为“0”时对数运算使其无法计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法:Sun(1998)提出了改进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可以达到完全分解的效果;Liu等(1992)提出了适应性加权Divisia分解,避免了参数估计的主观性和任意性;Ang(1998)则认为将对数平均的方法运用至Divisia指数分解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分解残余问题,并列举了分解中可能出现“0”值的8种情形及相应解决方法。

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指数模型对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分解,并尝试解释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观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观点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起到很大作用。师博(2007)建立的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认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对能源消费强度的改进产生积极影响。李国璋等(2008)基于广义费雪指数方法对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分解,得出区域结构因素是导致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技术进步因素,产业结构轻型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第二类观点认为总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是由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下降造成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不大。吴巧生等(2006)利用Laspeyres指数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得出效率因素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因素相对较小,且除少数年份外,结构因素作用均为负面影响。齐志新等(2007)认为,2001年前导致经济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各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下降,2001年后重工业比重上升成为导致能源消费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韩智勇等(2004)也认为,1980-2000年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王玉潜(2003)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解模型,初步解释中国1992-2002年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即各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都是能源技术进步的结果。李廉水等(2006)对35个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强度数据进行Malmquist分解,并将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与分解得出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建立回归模型,得出技术效率而非技术进步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但后者的作用将逐渐增强。第三类观点将能源效率与其他经济因素相结合研究。符淼(2008)认为,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中也包含了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消耗的作用,产业结构只能短期影响能源消费强度。Karen等(2006)对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1997-1999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能源价格、科技创新、研发支出、产业结构变动;使用国内技术与引进技术对节能效果有很大差异。

上述文献均从单一角度并且使用单一方法对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分解。从分解角度而言,均为不同年份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分解,并未考察此间各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分解,分析影响各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变化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从方法角度,多数研究者采用Laspeyres和Divisia指数分解,分解方法单一,无法相互弥补分解方法的缺陷。本文综合比较各种分解方法的优缺点,将主要运用LMDI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分解法和完全分解法两种方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分解,并从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两个角度解释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能源消费量出现波动的原因,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能源经济相关战略及优化产业结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LMDI分解法

假定将整体经济社会划分为若干个行业,Et为第t年的能源消费总量,Eit为第i个行业第t年的能源消费总量,Yt为t年总经济产出,Yit为行业i第t年产出,sit为行业i第t年所占的经济产出份额(Yit/Yt),It为总能源消费强度(Et/Yt),Iit为行业i的能源消费强度(Eit/Yit)。

能源消费强度从时间0到时间t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两种形式:

Ieff表示效率因素,Istr表示结构因素,其中,式(2)为加法模型,(3)式为乘法模型。

对公式(1)左右两边同时进行微分,即可得到能源消费强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即:

两边同除以It,可得:

其中,

设wit=Eit/Et,即各产业能耗所占比重,式(5)可简化为:

改成对数形式:

对式(9)从0到t进行积分,可得:

若直接对上式进行积分计算,则计算困难,可以对其求幂及离散化处理进行逼近,可得:

式(11)、(12)即为算术平均(Arithmetic Mean Divisia)分解法的公式,在算术平均分解法的基础之上,将其中算术平均的权重替换为对数形式的权重,即可得到LMDI分解法,其分解形式如下:

(二)完全分解法

将能源消耗量(E)和生产总值(G)分别按照若干经济部门进行分解:

其中,Ii表示第i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强度,Si表示第i个行业经济产出所占份额。

总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可表示为:

根据联合生产和平等贡献原理,完全分解法可以将总能源消费强度变动分解为:

其中Iint表示结构因素变动,Ieff表示效率因素变动。

(三)数据来源

多数文献对产业结构的分析采用三次产业或者行业的划分方式,不过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的范畴过大,可能会损失一些有用信息,而且甚至不需要深入分析就可以得出一些直观的结论;如果按照行业分析,则又划分过细,很难比较各行业的差异。故本文将国民经济划分为6个部门,分别为: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如金融房地产行业),即在第一产业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第二和第三产业做进一步划分。所需能源消费强度数据来自于三次经济普查,部分年份的数据由《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补充计算得到。

三、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与行业差异分析

(一)能源消费强度总体变化趋势

根据第一、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2014)数据可以绘制2000-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图,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直观看出,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5年,能源消费强度呈现上升趋势,2001年能源消费强度为1.44吨标准煤/万元,而2005年能源消费强度为1.64吨标准煤/万元,提高13.9%。第二阶段为2006—2013年,该阶段能源消费强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变动幅度较小,第三次经济普查时期(1.21吨标准煤/万元)较第二次经济普查时期(1.4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5.4%,年均下降3.3%。

能源消费强度由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计算得出,因此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受到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为初步解释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原因,绘制2000—2014年能源消费平均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图,如图2所示。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采用等价值总量计算。

由图2可知,除2001—2005年以外,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始终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一方面,出口的增长极大程度地刺激了能源消费,2001—2005年中国出口增长较快,其中2004年中国能源出口量高达400百万吨油当量,占同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5%;另一方面,2001—2005年工业迅猛发展,在对GDP贡献率不断增长的同时,所需能源消费也呈较大幅度增长,故2001—2005年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2005—2013年GDP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但是2008年后二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分析其原因,2007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GDP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为应对经济疲软态势,2009年政府提出“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对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达2100亿元,故此阶段GDP增长速度出现回升,能源消费则仍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这与图2中能源消费强度在2001-2005年有小幅度上升而2005后能源消费强度开始下降的现象一致。初步分析可得,影响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因素有两点,一方面中国GDP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能源消费量不断降低,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能源消费强度在2005-2013间发生较大幅度的降低。故分解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量化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力大小,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策略,降低能源消费及提高能源消费效率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分行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

由于行业性质的不同,不同行业间能源消费强度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强度较小,而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能源依赖性较强,故能源消费强度较大。表1为2000—2013年各行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表。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由表1可知,沿时间轴比较,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强度都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其中,农林渔牧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与2000年能源消费强度相比,2013年各行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幅度均接近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费强度虽有下降,但相比幅度较小。横向比较可知,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最高,第一次经济普查时期该数值高达2.51吨标准煤/万元,高出同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主要消费能源为石油和煤炭,由于其产业增加值相对较小,居民拥有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石油消耗量快速增加,导致其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大,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费强度为1.35吨标准煤/万元,已经超越工业成为能源消费强度最大的部门。农林渔牧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其能源消费量较小,能源消费强度较低。

四、能源消费强度因素分解

1.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二维图。

本文主要采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对各行业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横向与纵向分解,为直观显示各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及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性质,比较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的大小,分析导致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原因,在此引入Liu和Ang(2007)设计的二维图,如图3所示。

图3中,X轴上的点表明结构效应不显著,Y轴上的点表明效率效应不显著,X轴与Y轴的交点表明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均不显著。对角线A、B上,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的绝对值相等,其将平面平均划分为8个区域,分别以Ⅰ至Ⅷ表示。以区域Ⅳ为例,该区域表明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均显著,效率效应大于结构效应,二者的变动均会导致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改进。区域Ⅰ至Ⅳ内,总体能源消费强度上升,区域Ⅴ至Ⅷ内,总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区域Ⅵ与Ⅶ为最优区域,其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为负值,均会导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

2.能源消费强度纵向分解。

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解释其产生变动的原因,需对其能源消费强度进行纵向分解。本文利用LMDI分解法,将2000—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变动部分与效率变动部分,并根据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二维图,对各年度因素分解情况进行区域划分,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2000—2001年能源消费强度变动位于区域Ⅶ,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均会导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但结构效应绝对值大于效率效应,故总体效应会导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2001—2002年能源消费强度变动位于区域Ⅳ内,效率效应虽仍为负,但结构效应为正且其绝对值大于效率效应,故总体效应会导致能源消费强度微弱上升。2002—2003年能源消费强度变动位于区域Ⅲ,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均为正,二者会共同导致总体能源消费强度上升,与图1中能源消费强度在2002—2003年有小幅度上升趋势相一致。2002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此时仍是结构变动所占比重较大,效率变动所占比重较小,结构因素仍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能源利用技术的进步,效率变动的比例开始逐渐提高,最终超越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越来越重要,表明此时各行业的内部效率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决定性的因素,即能源效率的提高归因于技术进步决定的效率因素,产业结构的影响力有所减退。从结构变动和效率变动的数值可知,结构变动多为正值,但数值逐渐减小,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起初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产生正向影响,会促使能源消费强度提高,但对提高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越来越小。故随着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直至对能源消费强度产生负向影响,说明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能够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效率变动均为负值,效率因素则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其绝对值逐渐增加,表明效率因素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必须更加关注效率因素。

3.能源消费强度横向分解。

能源消费强度的横向分解,主要是利用完全分解法对比分析各行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动情况及其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影响。分解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2004-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0.217吨标煤/万元,效率变动为-0.218吨标煤/万元,结构变动为0.001吨标煤/万元,效率变动起到积极且主导作用,降低了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分行业而言,所有行业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起到积极作用,其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工业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农林渔牧业强度变动占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变动26.270%,其中效率变动发挥积极作用,为-0.050吨标煤/万元,极大程度降低了农业能源消费强度。工业的结构效应相对作用较小,占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12.313%,而随着以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崛起,其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占总变动的20.385%。2008—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0.094吨标煤/万元,下降幅度有所减弱,其中结构变动为0.020吨标煤/万元,效率变动为-0.114吨标煤/万元,效率因素仍旧是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效率变动占总变动的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工业对该时期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的贡献率较大,所占比例高达33.311%,表明2008—2013年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成果显著。

4.结论。

(1)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小,而效率因素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则越来越大。目前,对能源消费强度影响而言,结构变动所占比重较大,效率变动所占比重较小。2006年以后效率变动的比例开始逐渐提高,以技术进步为主的效率因素将逐渐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原因。其中,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逐渐降低,表明结构因素对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小,直至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而效率因素则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产生负向影响,表明效率因素是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能源消费强度,除了改善结构外,还必须关注效率的提高。

(2)所有行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均有所下降,且各行业的效率因素均为负值,表明这些行业在技术管理上均有所进步,促使了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且工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的作用变动最为明显。2004—2008年,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动占总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12.311%,下降0.027吨标煤/万元,其中,效率变动为负,表明工业正在改进技术管理,提高效率从而降低能耗,2008—2013年期间,工业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所占比例高达33.311%,表明降低能耗主要降低工业能耗,而降低工业能耗主要在于改进效率和结构。

五、政策建议

1.调整行业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

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多为正向影响,表明结构因素是阻碍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原因。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重工业增长明显加快。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工业、重工业等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对于钢铁、水泥等过剩产业,应通过优化产业技术,降低其煤炭消费量。同时,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积极促进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化,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发展先进生产能力,支持投资那些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降低能源消费量的新型行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有效控制消费量、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2.加强节能技术投入,改善组织管理,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由因素分解结果可知,效率效应对能源消费强度产生负向影响,且影响所占比例较大,表明效率效应是导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改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大对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体制,聘请优秀管理与技术人才,从管理与技术层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在财政与金融方面对各部门尤其是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如对应用节能技术的项目减免部分税收、发放财政补贴、扩大优惠贷款额度等,以此激励各部门企业促进节能技术进步。

3.促进经济平稳发展,降低其对能源的依赖度。

分析表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目前,中国能源消费强度逐渐降低,但仍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因此,为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减少能源消费总量尤为重要,尤其需要利用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等方法,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三次经济普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将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因素逐渐超越结构因素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发挥积极作用;工业部门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篇4: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那么食疗养生师主要是做什么的呢?

指点饮食配餐

目前,北京各种餐馆、饭店达到数万家,餐饮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知名餐饮机构逐步把健康理念融入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倡导全新的食疗养生理念。

所谓“食疗养生”,就是通过饮食调理,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烹制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延年益寿。

针对这一需求,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业委员会与人力资源开发了食疗养生师岗位标准,食疗养生师既具备营养学理论、中医基础以及中医饮食理论,又掌握食疗养生配餐、食疗养生菜点开发等食疗养生实用技能。

更新餐饮理念

食疗养生师主要在餐饮机构和养生相关机构等从事专门食疗养生配餐和咨询工作。餐饮行业以食疗养生理念影响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业界人士认为,一个健康的理念,铸就一个餐饮企业的品牌。一个健康、营养、个性化的餐饮时代必将要以健康为企业理念,体现以人为本,满足顾客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据悉,知名餐饮企业员工中,接受过“食疗养生师”培训的比例超过20%,而这些机构的前厅经理和行政总厨基本都接受过“食疗养生师”培训。不少餐饮机构告诉记者,参加食疗养生培训“镀金”后的前厅经理和厨师,通常能在薪水方面得到好的回报,有的甚至能提高100%。

据介绍,餐饮行业的食疗养生师不仅需要掌握岗位应知、應会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善于与顾客沟通,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团队意识。

推广健康生活

正在参加“食疗养生师”培训的刘小姐供职于一家健康服务企业。她告诉记者,以往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些食疗养生的知识,但大多比较零散,有的还会互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通过培训既了解食疗养生的原则,又系统掌握了大量的食疗配方。经过专家指导,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不仅对客户的服务发生了质的飞跃,对家人的关爱和照顾也更贴心、更专业了。

篇5: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内信贷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特别是去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的持续收紧,家具行业深受影响,同时,家具品牌竞争、营销多元化、产品设计、企业成本方面的变化,进一步促动了家具行业变局暗潮涌动。

与此同时,城镇化继续加速、保障房建设在各地逐步落实、中产阶级浮出水面、富裕人群增速猛,成为家具行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分析认为,在内外环境变局下,国内家具产业将持续保持缓慢增长,品牌建设与产品创新方面正呈现出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年轻化等特征,细分领域的品牌垄断形势更加明显,各细分品类领域已经形成实力强大的成长于本土的品牌,比如以福溢家居FOOKYIK为代表的欧美风格家具、以曲美家具等为代表的现代简约风格家具。

同时,经济发展提速与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更高品位、高品质、艺术化、时尚化的生活,无论是欧美高雅大气的设计风格,还是古朴、清雅与绚丽豪华的中式家具,抑或极简主义风格,都有各自的消费群体,以福溢家居FOOKYIK为代表的欧美风格家具,以曲美、全友等为代表的现代简约风格等,继续引领市场。

一、行业报告

面对房产调控、原材料与人工成本上涨、环保政策压力等影响因素,家具行业也在纠结中前行,几家欢喜几家优,不过根据整个市场形势,2012家具行业产值将继续保持增长,以出口为例,数据显示,出口家具及其零件1—10月份已经达到39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9%。

观察发现,在2012年中,家具行业连续发生多起值得重视的事件,包括以旧换新在北京拉开帷幕,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卖场正式试点,并且取得上亿的销售规模;“双十一”家具企业迎来电商热卖,狂揽数亿网络销售额,不过随即又遭遇退货**;原创与山寨的PK继续上演;欧美风格家具仍然大卖,占据高端市场;红木家具热炒从未停步,1书、1卡、1证出台规范市场;儿童家具新标实施,安全性与环保性亟待后期执行;中国家具亮相米兰家具展,再度引发中国设计话题等等。

尤其是以旧换新、电子商务、新国标落实、原创设计,无疑是家具行业最近几年里的热门关键词,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仍然是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家具协会的数据,2011年时,中国家具业的总产值是10100亿人民币,出口额是388亿美元,内销总额为7470亿元。据此核算,国内人均年消费家具额有了大幅的提高,即每年人均约500元的家具消费额(按国内民用市场消费6500亿元)。

其中,2011年广东省家具行业总产值为2800亿元,占全国总额的27.7%,内销总额1820亿元,比2010年1540亿元增长18.2%,占全国家具内销总额7470亿元的24.4%。

就产区而言,2012年的变化不大,全国产区主要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以及西部地区,珠三角产区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顺德、中山等地带,以前占有半壁江山,现在三分天下,大约有6000家企业;长三角产区以浙江、江苏、山东、上海为主,以外销欧美为主,专业特色明显,比如欧式、卧房、办公等;环渤海产区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天津、河北、山东等地,金融家具、家具材料、古典家具颇有影响力;东北产区以黑龙江、沈阳、大连为主,实木家具企业生产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主要出口,国内市场份额较少;西部产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等地,以四川为主,成都市家具制造企业已经发展到2000余家。在品牌营销层面,家具企业对品牌建设更加重视,开始大规模进入互联网营销领域,比如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等,对渠道建设和终端营销、客户服务保持一贯的高

度重视。在推广渠道和终端服务上,不仅继续进行创意化的提升,同时开始在网上商城上发力。

除此之外,工厂团购、小区营销、体育营销、微博营销、品牌联盟同样是品牌营销热看点,值得收录的事件包括:

福溢家居的欧美文化沙龙:福溢家居的终端文化营销异军突起,再次显示出欧美风格家具标杆的实力,2012年期间举办了多场法国文化、英国文化主题讲座,介绍欧美家居与生活,北京、上海、广州、中山、重庆等全国展厅同步上演;近日,由台湾知名艺人、导演汤加伟担纲嘉宾的美国风主题沙龙将在广州旗舰店举办,以美国爵士乐为主题。

集美家居“消费指导师”:培训100名家居消费指导师上岗,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细的售前咨询、售中挑选、售后维权等服务;

爆破营销:数百甚至上千品牌以工厂直销价、总裁签售等促销方式创造奇迹,全员行动,主动出击,坐商变行商;

博洛尼送辣椒:博洛尼收购辣椒,并在北京农展馆家博会现场向顾客送出10万斤辣椒,用于推广博洛尼新产品α拢烟橱柜,新颖主题,名人效应,事件传播几何级放大;

元享利“文化艺术馆”:元享利在北京宋庄画家村核心区域开出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艺术示范馆,将书法、字画、陈设、古董融于家具场景中,元亨利开创了家具业的先河。

品牌联盟:欧派橱柜衣柜、大自然地板、慕思寝具等十家品牌联手打造“总裁保价一惠到底”活动。索菲亚、华润漆、梦天木门、东鹏瓷砖等组建的冠军联盟“超级团购中国行”。电子商务:双十一引爆家具电子商务话题,不过2012年中家具行业的电子商务确实再上一层楼,全友家私、曲美家具、酷漫居、林氏木业等,均是动作比较大的企业。

另外,比如罗浮宫家居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幸福家居打造婚庆主题套餐,并举行最具幸福感婚照评选等,均是家具行业的营销亮点。

二、消费报告

综合2012年各类调研数据与观察,档次、环保、材质、风格、价格均是影响家具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家具继续品类化细分,传统家具、实木家具、智能化家具和儿童家具、老年家具均是热点;各区域在家具消费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整个消费市场看,消费不断趋向理性,购买者不仅会关注品牌,同时会评价具体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其次是个性化需求突出。

(一)消费市场规模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2011年发布研报称,基于人均收入提升,房地产市场发展及城市化率提高等正面因素影响,预计“十二五”期间,家居零售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包括家具。

根据城镇化速度与居民消费能力、发达国家对比分析,结合近三年家具行业产值增速,我们认为,家具行业整个产值有潜力在2015年左右超过2万亿,各地大量的公共空间、商品房、保障房建设,以及二手房翻新、改善生活等需求,高、中、低端家具消费市场都将持续增长,不过由于楼市调控因素,增速可能降缓,而高端家具市场可能增速趋稳,甚至加快。

其中,在消费市场上,高端家具主要装饰于高档住宅、别墅、酒店,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高端家具市场规模超过300亿,而国内富裕人群不断扩大,按照可支配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定义,中国富裕家庭数量达到300万户左右,每年新增人群的速度都不断刷新纪录,这一部分人群对高档家具存在改善、拥有、收藏等需求,高端家具销售将保持兴旺势头。

(二)消费者购买影响因素

品牌、品质、服务、口碑等仍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同时,环保性能成为影响消费者选购家具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对于大众消费群体与中产阶级来讲,价格成为材质与款式选择的前提条件。

在各种材质的家具中,实木家具成为家具消费的首选类别,板式家具是家具消费第二大材质;部分红木家具属于极高端类型,目前市场炒作较旺;另外,塑料、金属等材质类型的家具渐渐有不少年轻消费群体接受。

高端品牌与高档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动辙上万的家具仍然有大批购买者,比如福溢家居FOOKYIK的法国香颂、美国五月花号、法式凡尔赛玫瑰、意大利翡冷翠、英式温莎堡等,一直是高档欧美家具的亮点;而中低端产品在经济基础较薄的年轻群体、农村市场能够获得很高的认可。

同时,随着儿童家具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产品标准化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儿童家具的关注度与信任度逐渐提高,以材质环保性、整体设计安全为主要标准的产品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分析认为,儿童家具的市场空间前景巨大。50%以上比例的消费者都会考虑单独购买儿童家具。

(三)区域消费

中国的家具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性在风格、材质、市场定位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一定差别。

北方气候比较冷,比较适合大体积的、实木类的家具,南方气候比较温暖,适合一些比较轻巧的,譬如板木结合、金属家具等。不过,整个消费群体也是跟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不断地成长,不断前行。

各个地域都有富裕的、小资的、经济条件差的等各种阶层的消费群体,同一品牌产品,无论它是高端的,还是中低档的,在各个地域都会有它相应的一些消费者群。

一般来讲,北方消费者“爷”气较浓,一般追求大气、奢华、厚重的东西,产品在工艺的体现上会有雕刻、贴金等,使用的材料也比较高级;而上海大多数消费者对材料的奢华程度不会要求很高,需要更精致、典雅的产品,能够显现出品质感、设计感、现代感。南方市场上,消费者追求更多的是合理的性价比,相对更强调功能、实用性。

从环境来看,西北地区对家具产品也比较看重功能、实用性,对产品的性价比要求较高,亮丽、花哨的家具往往更容易接受,而且潜意识里偏向厚重的产品,追求摸得到的质感、价值感。南方市场会讲究艺术、时尚、新颖的东西。

城市越小,受本土文化影响越大,地域消费偏好就越明显,当然,收入比较高的情况下,大部分会根据核心城市的潮流选择对应的家具。在把握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时,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县、市级市场进行针对性分析。

(四)消费者

根据消费者的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个人经历、家庭组成等差异,在选购家具上也大有不同。一般来讲,注重实用性的消费者最关注家具的质量和强度;注重生活品位的消费者则关注家具品牌档次、用料和内涵;注重交际的消费者关注家具的气派和大方华贵、品牌知名度和品牌档次;注重经济性的消费者关注家具的性价比和寿命;保守的消费者倾向于造型端庄而有气势的家具;时尚的消费者倾向于简约、现代又有情调的家具。

以福溢家居FOOKYIK为例,主打美式、英式、法式、意大利等全系列欧美风格,消费群体主要是30岁到50岁间的高收入者,属于综合消费形态,既注重生活品位、实用性、时尚性,同时还注重交际,福溢家居FOOKYIK提供了豪华、经典、休闲、现代等几种可选的风格。80后成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构成,并且90后正逐渐成为家具购买者,这些群体的需求多元化,对科技含量高、环保、简约的家具有更多的偏好;但其中经济收入比较好的年轻群体,则会追求欧式、英式、美式、意大利、新古典等更高档次的家具。

在传统的家具消费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都是通过报纸、朋友、电台、电视台、家具建材市场、家居卖场等渠道了解品牌和产品信息,选择具体产品,不过,最近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通过网络了解企业信息、比较品牌和产品优劣,2012年中,这一形势更加明显,根据综合数据对比,70%以上的家具购买者都受到了网络影响。

篇6: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2013-2018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

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二、2012年国际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态势

三、2012年国际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年全中医养生旅游 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一、2009-2013年美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二、2009-2013年欧洲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三、2009-2013年日本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四、2009-2013年韩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0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0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2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2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0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0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章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0-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0-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0-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进出口态势展望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09-2013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3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2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2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2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2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2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中医养生旅游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中医养生旅游模式

三、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投资机会

四、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中医养生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新形势下中医养生旅游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中医养生旅游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中医养生旅游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年中外中医养生旅游产品竞争分析

三、2009-2013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中医养生旅游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中医养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中医养生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产销状况分析

一、中医养生旅游产量分析

二、中医养生旅游产能分析

三、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产销分析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产销情况

二、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库存情况

三、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赢利能力

五、2009-2013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0-2013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中医养生旅游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产品特征及趋势分析

四、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五、生产布局与产能扩张

六、市场营销区域分析

七、主要客户分析

八、技术特征现状与革新能力分析

九、成长性分析

十、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2年影响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2年影响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2年影响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2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2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四章 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一、2009-2013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中医养生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中医养生旅游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规划建议

一、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中医养生旅游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医养生旅游行业规划建议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五章 中医养生旅游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中医养生旅游价格策略分析

二、中医养生旅游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中医养生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中医养生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中医养生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中医养生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中医养生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中医养生旅游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中医养生旅游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中医养生旅游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中医养生旅游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中医养生旅游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五节 国统调查报告网建议

--------------------网 址:

篇7: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消费需求与品牌竞争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消费需求与品牌竞争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中国保健品行业正在进入由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推动的黄金十年。我国目前处在人均GDP从4000美元向8000美元的跃迁阶段,保健品的消费属性也正从逐步从可选消费品转为生活必需品。

从行业外部环境看,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以及与保健行业内部混乱的矛盾将推动行业监管趋严,普通食品将可能被排除在保健品行业外,拥有更多保健食品批文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从行业内部情况看,消费者的形态变迁决定了保健品行业竞争规则和演进路径。当前阶段的消费者特征决定了拥有优质原料和独特配方、能够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的销售网络和营销队伍、公信力的品牌的保健品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PEST及波特五力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概况;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分析;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经济运行指标;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主要细分产品市场状况;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当前的市场发展与企业竞争力;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重点区域分析;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的进出口市场;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营养保健品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营养保健品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营养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营养保健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营养保健品行业当前最新

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营养保健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营养保健品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营养保健品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营养保健品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营养保健品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营养保健品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银监会、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大量市场数据,特别是企业排名数据,仅供企业经营参考用,望客户不要用于企业广告排名比较。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前瞻资讯将不予承担!

特别提示:忽视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细微征兆,不能及时地随着环境变化而更新战略决策,最后导致竞争优势丧失。真正成功的企业,都自觉不自觉的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制定至关重要的科学的经营战略!

前瞻真诚的祝福每一家志向远大的企业都能制定出高品质经营决策,从而有效规避行业风险,不断获得成功!

篇8: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IT市场2015年10大预测》显示,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产业在2014年出现了突破式的发展,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健康管理等新的业务模式在经历了多年的孕育之后开始初具轮廓,并且开始冲击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

IDC中国医疗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说:“预计在2015年由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驱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将会逐渐成熟并逐步探索出适合的盈利模式,从而迎来更大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新业务和新模式将会是传统模式的有效补充,并将非常有效地促进中国医疗改革目标的实现。”

基于此,对2015年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做出如下10大预测:

1 、 医 院 IT 架 构 开 启 升 级 和 再 造 新 阶 段

当前,医疗和健康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家庭保健和普通人群的健康管理等新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逐渐与医院的业务对接,医药分离、互联网医药营销、商业医疗保险进入医院,医疗支付方式的变革,生命科学的发展使得生物科技开始进入日常的医疗和健康管理等等,这些都使医院的管理业务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而医院处于上述种种业务变革的中心枢纽,上述变革都促使医院的IT架构进行升级和再造,这不仅是在硬件基础架构方面,同时也包括软件和服务模式。

2 、 互 联 网 医 疗 服 务 模 式 从 探 索 向 成 熟 迈 进

互联网医疗在2014年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预计在2015年将会继续迅猛发展,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院将会增加,服务的业务范围将会扩大。虽然也会出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会阻挡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步伐。互联网医疗的主要业务即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问诊和处方,也即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也将会对传统的医疗IT架构产生冲击,包括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中心,这将会加速新技术的应用。

3 、 云 计 算 技 术 应 用 从 硬 件 扩 展 到 软 件 , 医 疗 云 服 务 开启 破 冰 之 旅

2015年云计算技术在医院将会快速推广,医院的数据中心机房将面临升级,为下一代信息化系统发展打下基础。云计算除了表现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在软件方面,大型的新应用系统,例如CDR等也需要开发具有云计算能力的软件,而传统的PACS,EMR,HIS等系统,也面临向云平台迁移的需求,云服务模式将会在一些应用系统中开始应用。

4 、 融 合 多 种 医 疗 保 健 功 能 的 民 营 医 院 快 速 发 展

2009制定的医疗改革方案强调了发展民营医院,2013年和2014年卫计委又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2014年民营医院在低调中保持了快速发展,既有像北大国际医院这样的航空母舰,同时具有护理和康复功能的民营医院也在各地快速发展起来。民营医院将采用适合自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将更加倾向于使用新兴信息化技术。

5 、 医 生 向 社 会 化 资 源 转 变 , 新 型 医 疗 健 康 的 发 展 成 为有 源 之 水

继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之后,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的具体管理办法。2015年医生将从聘任制逐渐向合同制转变,以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与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并轨,这两方面都将加速医生成为社会资源,医生将能够合法地为各类基于互联网或者移动医疗的机构提供服务,并将开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医生服务,从而促进各种新型医疗业务和人口健康管理业务的发展。

6 、 健 康 管 理 新 形 式 不 断 涌 现

利用可穿 戴设备和 物联网进 行健康管 理的理念 在2014年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可穿戴健康管理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推出,服务交付将带动移动应用、云服务、以及专业医生的参与,预计在未来5年中将会产生约200亿元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O2O业务将会在保健业务中快速展开,也使得保健业务、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几个层次开始衔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7 、 医 疗 大 数 据 试 点 项 目 增 多 , 覆 盖 领 域 范 围 扩 大

IDC预计未来大数据将不仅用于商业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等数据分析,大数据系统还将成为医疗和健康管理应用系统,即未来用于记录每个人健康、保健、医疗等信息的系统将成为大数据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等系统也是大数据系统的延伸。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将会取得突破;而随着医生参与大数据系统建设的深入,数据的分析方法也将获得突破。

8 、 医 药 分 开 的 各 种 条 件 日 趋 成 熟 , 各 项 医 疗 改 革 措 施促 进 医 药 分 开

2014年医药流通在政策上取得了很大进展,阿里巴巴与河北省政府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从而使移动医疗从挂号到取药形成闭环,同时也完全实现了医药分开,医疗服务由医院提供,药物则由药店提供。预计2015年,互联网医药的业务模式将会推广到更大范围和更多地区,互联网问诊和处方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医药分开,并将成为医疗行业变革的一部分。

9 、 第 三 平 台 技 术 促 进 生 命 科 学 加 速 发 展

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其中大数据技术的促进作用明显,生命科学的发展又促进了健康管理新模式和新业务的产生,从而拉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预计2015年药物研发投入将加大,也将有更多的临床医生或者医学专家加入到药物研发当中,临床药物试验系统将会部署到更多的医院;为了进行药物研发,更多的患者随访系统将会建立起来,并且这些数据将会集成到电子病历数据中,通过数据分析来为临床研发和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10 、 人 口 健 康 管 理 数 据 和 医 疗 数 据 的 重 要 性 凸 显 , 升级 的 区 域 卫 生 信 息 系 统 再 度 成 为 行 业 热 点

上一篇:【精品】公司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猴场镇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