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024-05-20

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精选9篇)

篇1: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作者:邓丽萍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没有好的会计控制就谈不上内部控制。文章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实现方式,制定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内部控制所固有的局限性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实现方式;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1234.3

[文献标识码]A

篇2: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006-8-30 14:32 生产力研究·丁贵英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状,面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压力,我国目前一部分企业的不规范行为相当严重,内部控制制度非常薄弱,这不仅使企业面临风险,也使国家面临风险。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指出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实际论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牵制性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各种方法、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等的总称。由于内部控制具有防护功能、调节功能、反馈功能、参谋助手功能。也就是说,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起到维护企业财务安全、降低成本、避免资产损失,当好管理者的助手和参谋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还相当脆弱,主要体现为:客观环境的局限性、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等等。这一缺憾导致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愈演愈烈,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显得尤为必要。(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建立内部控制要注意把握制度的关键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有明确的标准

衡量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其标准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财产的安全及资源的有效使用。内部控制应有保证财产安全和充分利用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的规定,以免因有意、无意的错误而造成损失浪费。

2.会计及记录、财务及其他信息的可信性与可靠性。内部控制首先要有可信的各种记录,有了各种可信记录,才能及时地提供可靠的管理情报,为企业决策者和有关部门领导提供计划、资金投放等可靠的决策依据。

3.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意外风险。预防和发现差错及违纪行为。外部审计能够查明已经发生的差错及违纪行为,但不能预防其发生。对差错和违纪行为的预防和发生,则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4.保证授予的任务圆满完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就在于各级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够满意地感到它所部署的任务已得到恰当履行,没有发生失职行为。

5.保证法定责任的履行。法定责任是通过立法赋予的,内部控制应能帮助管理人员不断适应这种责任,并对不负责任的行为加以追究。

(二)内部控制制度要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

各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单位的经营管理发生无效率和不法行为。判断一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好坏,首先应根据其防止舞弊发生的效率来衡量,其次再考虑其对已发生的不法事件的揭露和处理情况。预防控制是一种事前和事中控制,进行预防控制首先应规定业务活动的规划和程序,并在单位内部设置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业务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尽量避免经济运行中的错误、舞弊或浪费现象。如在工作中明确职责分工、进行适当授权、建立处理程序等等。在实行预防控制时,还应注意预测差错发生的概率的高低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具体差错的特性采取有效措施,特别要注意多重措施和综合措施的采用。当然,任何企业的管理者并不能完全保证事先制定的规则、程序、制度等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为此,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还必须采取内部稽核、内部审计等方式,加大对事后不法或无效率行为的查处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堵塞漏洞,充分发挥制度的控制效能。

(三)内部控制制度要选准关键控制点

内部控制通常要建立一个能涵盖其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管理人员来说注意或者抓业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浪费精力且没有必要的。内部控制的效率性就在于管理者能够抓住那些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对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至关重要的关键控制点上。事实上,抓关键控制点,也就抓住了全局。内部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避免和减少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的事件的发生上。因此,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要注意在众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目标中选择出关键的反映工作本质和需要的目标,并加以控制。选择关键控制点的能力是管理工作的一种艺术,有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力。在选择时一般要注意考虑这几个环节:一是选择关键的成本费用项目;二是选择关键的业务活动或关键的业务环节;三是选择重要的要素或资源等等。

(四)内部控制制度要体现牵制特征

内部相互牵制是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业务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活动能自动地被其他业务人员查证核对。内部牵制主要包括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实物牵制等。在内部控制的设计过程中,通常要做到在横向关系上,一项业务至少要经过彼此独立的两个或多个部门或人员,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能够接受另一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一项业务至少也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便使上下级互相监督。

(五)内部控制制度要有补救措施

现代企业是由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复杂有机整体。通常由于受时空、环境以及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时往往难以按照预期的目标发挥功效。内部控制必须保证在发生了一些未能预测的事件情况下,如环境突变、计划变更、计划失败等,控制工作仍然有效,不受剧烈影响。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除了能够预防意外事件或不良后果的产生,并具备及时发现和揭示出已经产生的差错、舞弊和其他不规范行为的能力外,还应确保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有替代方案,具备自我完善的机制。

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有清晰的思路

我国目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是管理者认识不清,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普遍,内部控制制度基础薄弱,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检查不力,考核、奖惩力度不够,会计监督不力,财务控制存在漏洞等等,针对这一现状,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有清晰的思路:

第一,要加大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尤其是管理者的认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三,以《会计法》为基本依据和准绳,强化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

第四,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

第五,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了解单位内外部环境

单位总是处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对单位形成一定的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人口、技术、行业背景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尽管外部机会和威胁是在单位的控制范围之外,但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对此作出了解,这样制定出的控制制度才能有效规避外部风险,实现单位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同时由于各单位的经营目标与具体任务、经营目标、经营规模、人员结构、技术装备、经营方式、制度结构各不相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必然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时既要考虑到国家的要求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又要根据单位内部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环境的实际情况,决不能生搬硬套、盲目采用,要因地制宜,针对自身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来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详细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并善于分析内部控制的弱点和强点

为了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部门还要组织好内部审计,以便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检查和评价,例如可以通过查阅以前有关的资料及制度文件、审核有关业务处理程序和实地观察问询等方式来了解本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组织结构设置、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政策等);了解本单位对业务和报表有重大影响的计划、方针、法律法规和条例的遵循情况;了解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相关处理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性;了解单位内部财产物资自查保护的各种方法、手段和措施的有效性、健全性;了解单位内部各类业务活动及其处理程序的可行性及效率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价,找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弱点和强点,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当然健全的制度还要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为了使制度能更有效的执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二是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三是应发挥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岳麓。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1)。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财政部发行2001-06-22颁布。

篇3: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事业单位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影响,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应首先加强对单位领导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理论和优势的认识, 使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成为各部门的迫切需要及自觉行为, 为事业单位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只有领导层提高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执行, 并形成从上至下贯彻内部控制要求的局面, 以此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

二、建立财会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发挥对会计工作的带头作用, 提高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 实现自我约束, 进一步规范内部会计行为, 这就需要财政部门积极建立财会管理体制, 督促各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落实。首先, 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及预算要求, 进一步完善与公共财政框架相符的财会管理制度, 指导各事业单位合理开展内部财会管理工作。其次, 财政部门应从编制预算到执行、再到决算, 实行全过程监督, 发挥财政部门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事前论证, 事中控制, 事后问效”等工作。再次, 财政部门还应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改革, 强调单位领导的重视, 重新塑造在财会管理中的形象, 并合理设置财会部门, 规范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运作, 以财会管理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

三、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首先, 完善各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 避免主观原因造成的错误与弊端, 同时确保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其次,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与会计相关、重复出现的经济活动, 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确保会计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 避免发生职责不清、推卸责任的现象。再次, 提出会计处理程序, 遵循“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与权限, 并根据各自特点及任务划分岗位。也就是每个部门及人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 必须明确自身相对应的责任, 且不能有任何超越内部控制权利的行为, 实现责任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的政策。

四、严格执行预算制度

一方面, 安排预算编制的环节。应在实现综合财政预算的前提下, 推行精细化预算。在编制支出预算时, 应以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 综合考虑当年的财力状况及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工作任务、处室职责等, 并对支出额度进行严格核定, 各项费用的支出与用途都要明确。另一方面, 在部门预算的执行上, 应尤其强调支付环节的预算执行, 避免任意提高预算、超支预算或者扩大预算范围等情况的发生。另外, 还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奖惩机制, 对于严格落实预算管理且预算情况良好的部门, 给予精神与物质鼓励;对于没有较好落实预算管理或者执行能力较差的部门, 则需要采取批评或者制裁, 以此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力, 确保预算的权威性与执行力。

五、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手段;内部审计工作职责既包括对会计账目的审核, 也包括稽查并评价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制度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执行效率等, 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呈交报告, 提出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建议, 进而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严密度。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方式之一, 是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再控制、再监督, 同时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行为, 督促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 并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解决, 坚决避免违法乱纪行为。

六、提高财务与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 各级领导不断提高执行财政能力, 增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实的自觉性, 并具备财务管理与依法理财的能力。定期听取单位内预算执行与财务管理情况, 支持并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其次, 加强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包括专业知识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另外, 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多与行政工作相关, 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才能处理好各种财务管理工作, 并将各种政策落实到财务活动中。再次,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对于无证上岗的人员, 应限期获得上岗证。如果无法取得上岗资格, 应及时撤换, 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事业单位不断深入改革, 且收支总量逐年增加, 经济活动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因此,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财产安全并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维维.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探讨[J].经济师, 2011, (3)

[2]娄芳.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评价与审视[J].会计之友, 2010, (32)

[3]李淑芬.试论新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J].西藏农业科技, 2005, (1)

[4]吕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改进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10)

篇4: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内控评价

一、引言

内部控制产生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内控自20世纪初以来,缘于市场竞争的剧烈及企业对于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才逐渐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20世纪初至今100年左右的时间,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20—40年代的内部牵制、40—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80—90年代的内部控制结构、90年代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21世纪以来的全面风险管理(ERM)五个阶段;经历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要素阶段,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的三要素阶段;再到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和沟通及监督五要素阶段;直至控制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程序、信息和沟通及监督八要素为框架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而在此期间世界范围内也不断经历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公司破产案件,诸如安然、施乐、世通等世界五百强大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件,这一系列案件的发生从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在关注市场竞争的同时将更多的视线转移至企业内部,并促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健全。综合而言,世界范围内的内部控制框架构成在近10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纯会计领域向全面业务领域、从简单的风险控制到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从静态控制到动态控制方面不断得到拓宽与发展,逐渐形成了适应现代企业特征的内部控制系统。

而在国内,内部控制得到广泛关注仅有10余年的时间,以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以来,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借鉴世界各国内部控制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五部委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五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1年上市公司发布第一个内部控制指数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框架,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经历了从政出多门的行业内控规范到统一规范的建立,从统揽全局的简单规范至细化的内控指引,从内控概念的引入到上市公司实质性的全面操作实施阶段,内部控制已经深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完备的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松散引发的低效率经营、财务监控不到位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保护企业相关利益群体利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来讲,虽然内部控制已构成企业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水平不为乐观。追寻世界范围的内部控制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目标、关键内容,对于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内部控制历史发展演变带来的启示

(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完善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从产生之初就存在着异常紧密的关系,但关于两者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及如何界定?直至20世纪末美国权威机构COSO发布内控整体框架才将其进行了确定性阐述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并在其后的全面风险管理(ERM)阶段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COSO框架中将公司治理界定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环境要素,强调公司治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国内很多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都做过大量的研究,如吴水澎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冯均科在《不同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的效率》、程新生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杨有红在《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中都强调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的紧密关联。

从两者产生的背景来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共同产生于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如果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高度一致的话,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将不会存在。这种思想的同源性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难以彼此孤立的关系,公司治理作为内部控制的上层变量,内部控制的实施必然置身于既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系列契约之下,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运行良好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实施又充当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角色与手段,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应做到良性对接,离开公司治理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都将成为空谈。

(二)内部控制全系统融合政策、程序、制度、组织协调为一体

1949年AICPI的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所做的权威定义是:“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即将内部控制界定为一种程序和方法。1992年美国反财务欺诈委员会下设的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除此以外,还有专家学者将内部控制界定为一种制度或者强调内控的组织协调功能。

笔者认为,关于内部控制的几种观点各有侧重,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政策体现了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将内控作为一种政策指令的权威性,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度体现了内部控制细化的规则与内控作用的机制,程序观侧重反映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相应手段与方法,组织协调观则强调了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基于成本效益考量的组织协调过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具有政策的权威,指引的规则、实施的方法与协调的组织推动,内部控制是一套融政策、程序、制度、组织协调为一体的全面综合系统。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COSO在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附录部分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被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之内,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思想在ERM框架中得到了非常具体的体现。如ERM框架中所设定的八要素就是在COSO框架中的五要素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ERM框架将COSO框架中的风险评估细化为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四个要素,突出强调全面风险管理的思维。

实际上,内部控制从一开始产生便于风险之间建立了确定的联系,控制的首要目标就在于防范委托代理关系下所产生的经营风险。21世纪初震惊全球的安然、世通等大公司的破产案件催生与加快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步伐。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COSO所颁布的ERM框架算是COSO内控整体框架的一种补充与升华,这种补充与升华建立了人们对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紧密关联共识。

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当相互穿插,相互交融,不可彼此视为不关联因素各行其是,企业应当树立起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相融合的思维。

(四)内部控制全面覆盖企业所有领域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中不难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覆盖领域经历了由传统会计领域向非会计领域拓展的漫长过程。内控萌芽期针对特定会计领域设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牵制思想;内控发展期的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要素及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直至内控成熟期的五要素和ERM八要素阶段。内部控制发展演变自身带有浓厚的会计色彩,内部控制起源于内部会计控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逐渐由会计领域向非会计领域延伸,及至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是以会计控制为控制核心,其触角应包含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人文管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全面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保证与外部审计的合理保证

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引发的一个重要变革是企业信息面向广泛相关利益群体的披露,如果没有委托代理关系就不会有广泛的信息披露的要求。实证研究表明,越是内控薄弱的地方越容易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越是内部控制忽略的环节也越容易导致经营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鉴于内部控制与企业信息之间的内在影响关联,更为了保护企业相关利益群体特别是外部群体的利益,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应当构成信息披露的一项重要内容。

COSO和Cadbury报告及Sox法案中都有相关的条款说明内部控制应当如何评价,其基本观点都在于首先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先对内部控制出具一份自我评价报告,然后再由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外部审计程序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第三方鉴证报告。我国现有立法关于内部控制如何做出评价也采纳了如是观点。另一方面,从内部控制责任角度来看,都强调了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而外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保障。

笔者认为,就内部控制有效性所做的自我评价应当提供怎样的一种保证程度值得思考。很多学者认为出于人为判断的限制、员工的串谋、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等因素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只能提供一种合理保证,笔者也持不同的看法。即使假定内部控制不需要进行自我评价,也不需要企业为其自我评价提供何种保证程度,单从内部控制本身的意义来讲,其作为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的一种内在系统,最基本的目标就在于能够保证公司的连续经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本应是企业自身的天职。对于自己操控的内部控制只能提供一种合理保证本身就是一种含糊其词的说法,易于滋生风险转嫁的土壤。企业当局要树立起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承担有效保证的意识,而绝不能以相关法规只要求合理保证为托辞,惰于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与监督。

三、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无缝对接

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依赖于完善的公司治理,反过来意味着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最大的弊端也在于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依赖。我国开展公司治理的研究直至20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受到关注,2002年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全文中也没有涉及内部控制的内容,而且对于非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如何开展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全国范围内的公司治理规范尚未形成,中国企业目前的公司治理机制从上至下、从法规及实施层面现时状况不容乐观,董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治理失效问题严重。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是现代企业搞好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才能为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实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对接提供基础良好的平台。从公司治理解决的关键问题来看,完善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应重点围绕确定董事会的主体地位、强化董事会的权力和职能,借鉴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减少内部董事,使外部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绝大多数比例,减少董事会与经营层人员重迭现象,尽量杜绝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个人担任的普遍现状,提高董事会质量,做实监事会,从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上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使其充分代表股东利益,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内部控制建设搭好平台的首要工作任务。

(二)以会计控制为核心,关注内部控制全领域

实践证明,内部会计控制的好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好坏程度。前已述及从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内部控制是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逐渐向非会计领域进行的延伸。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SOX法案提出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概念正是在COSO全面框架下着重内部会计控制核心地位的体现,不管内部控制范围有多广,内部会计控制始终应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建立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时,既要关注内控的全面性,要求在所有业务和所有事项当中进行内部控制设计,还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相关利益群体最为关心的高风险领域,确保内部控制有的放矢。

(三)培育优良企业文化,关注内部控制的人文领域

制度不是万能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效果的好与坏归根结底都要建立在董事会、管理层、企业员工诚信、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及至社会道德的层面。安然与世通财务造假、巴林银行灭顶之灾、新加坡中航油事件所折射出的问题,便是一个内控组织体系健全,但在人性与道德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的典型案例。开展人文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敬业精神培育,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将文化植根于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位员工心灵中,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工作,是一个企业建立与健全内部控制最为根本的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①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研究,2000(9)

②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探讨.会计研究,2001(2)

③冯均科. 不同产权结构下内部控制效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1(8)

④李维安,张俊喜.公司治理前沿.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⑤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10)

⑥Robert A.G.Monks、Nell Minow.公司治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⑦程新生.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4)

(姚军胜,1978年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企业会计准则、公司财务管理)

篇5: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时代电动公司通过-系列的举措,以专项组为核心,打造了一整套具备精益化思想的物流体系。物流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不仅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包含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确保会计记录和实物资产保持一致,进而确保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和企业目标的顺利完成而建构的一系列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都统称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物流产业己晋升为获得利润的第三大源泉。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物流过渡的阶段,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并且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市场经济的逐步优化升级,综合性的物流企业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套严密、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得特别重要而能对物流企业的整个会计活动进行约束监督.确保财务资料完整、真实,并能及时发现企业的经营漏洞,有效的防范舞弊现象以及确保各项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在物流企业中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1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鱼会计人员工作行为、责任分工以及利用科学的会计处埋手段整理、加工企业的财务资料,便十随时将完整、真实的会计资料提供给企业的内外部,完备的会计资料成为企业领导对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作出准确决断的关键。企业领导要求能对企收的财务细节马经营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以便对企业中经营者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随时的监督,所以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维护物流企业的利益有直接的影响。

1.2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企业利用它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对企业经营中的疏漏之处加强管理,把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夼效地将企业中生产、销以及财务等职能部门间相互配合,发挥企业整体的最人作用,域终完成企业预定的经营k!标H。此外,完备的监督、考核制度也真实的反映了员工的工作表现,结合相关的奖励机制,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拉通了物料通道,提升了管理水平,而且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益,特别是对十物流体系中的异常问题处押,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公Tf]整个供应链管理提升打F了坚实基础。客车制造企业的物流运作复杂,对整体的协作要求很高,必须加以持续改善来不断优化物流体系,方能取得卓越成效。1.3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国家的相关法律章程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保证企业的每一个业务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使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落实到位,杜绝形式主义有效保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对错误以及舞弊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确保企业的规章制度与M家的相关法律章程得以全面的贯彻落实。

2.建立物流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所遵循的原则

2.1制约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立时要确保公司里每个部门、员工都在其管理约束的范围内,不允许有超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权限存在。而企业部门间、员]:间应处于相互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网中,以保证企业的运营更加的公平、客观。

2.2全面性原则

企业中会计的工作是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经营环节中,它要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财务的核算与监督。据此,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立时-定要保证全面、系统。尤其对那些业务范围广、数据较繁琐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更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2.3兼顾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有效地企业内部控制,减少成本与人力因素,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们假如这个制度的建设的投入成本远高于它所能获得的效益,那就完全没必要来建设该制度。所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实行重点控制,并a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间的比例。因此,准确的设置控制点是用最少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有效途径。

3.物流企业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3.1采用授权方式进行控制。物流企业里,财务活动执行之前,各级相关人员必须在通过批准、授权等情况下方能进行。这种授权的方式保证了经济活动从起始阶段就受到了监督,这是将经济责任划分到个人,属于事前控制。

3.2设置合理的采购、付款的部门,完善会计控制中对采购、付款程序的管理,加强对申请购买、批准、订立合同、采购、核实以及付款等各个环节进行会计控制,填补采购环节中的缺陷,降低企业外出采购的风险-

3.3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完崙的会计控制体系的支持。企业在设置会计

制度时要考虑到由于会计部门以及职位的确立、财务报表制作以及对会计要素进行核实等问题,此外还要兼顾到对其他职能部门与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会计制度时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许多抽象方法、程序融入到企业会计制度里变成具体可行的管理方法。

4.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

4.1对运单等交易凭单的管理和审核要加强。承运方和托运方间的重要交易凭证就是运单,像业务进行的时间、地址、金额以及具体的货品等消息都记载在运单上。因此,运单就成为货物的运输合同制定的凭据。加强对凭单的管理和审核,是物流企业中财务运作真实性的保障,同时也能大大降低国家的税收损失。

4.2设置相配套业务处理的标准化程序以及健全的財务职位。将个人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加人对交易合同的管理和审核,以便更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

5.结论

篇6: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而会计监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为此,新《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财政部出台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内容。可以说,在当前我国企业普遍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呢?笔者根据《会计法》的要求,结合烟草企业目前会计监督控制现状,提出几点浅见。

一、烟草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目标定位

烟草企业内部会计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防止会计错误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以及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具体包括: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归集、记录和汇总过程,真正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烟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企业内部的部门、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防止和制止偏离企业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行为,使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在烟草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保证烟草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纠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各种因素,发现生产经营活动偏离企业经营目标的情况,为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提高烟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入库、记录、保管、领用、退废等各个环节,避免和纠正各种损失浪费问题,维护烟草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烟草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规范内容

按照内部会计监控的目标要求,从烟草企业的现实状况看,目前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规范工作:

1、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首先,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清楚,避免相互扯皮、推诿,或者越权行事。其次,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最后,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权责应当相互制约。

2、与会计相关的处理手续要严谨。如:在由定货、验收、入库、付款、记录组成的材料采购流程中,就“验收”这个环节而言,需要办理“核对定货合同,检查来货数量、品种、规格、质量和价格,开具验收单和质量证明单,并由经手人员签字盖章”等手续,这些严谨的处理手续是保证“验收”环节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

3、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与执行人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既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头。

4、进行财产清查。这是加强烟草企业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全面或部分地对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清查核对,对实物资产的实地盘点,改善经营管理,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5、建立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企业控制经营管理活动并保证控制活动有据可依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尺度和依据。如定额、规范、预算、进度、目标、计划等。设定的标准必须“明确”、“公正”、“合理”,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6、构建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行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程序员、操作员、系统管理员职责分离;程序员严禁单独接触系统;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人员严禁介入实际会计业务操作。加强输入、输出控制,采取双备份、异地存放、严禁任何人修改等措施。

7、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控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以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重点要放在成本费用支出、年度会计财务报告、法人离岗、会计人员离岗、基建项目、货币资金审计等方面。

三、烟草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几项措施

1、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内部会计监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完善干部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考评工作体系,形成一套激励机制。同时要增强烟草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做到实施内部会计监控制度与贯彻实施《会计法》相结合、完善内部会计规范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内部会计监控制度是《会计法》的一部分内容,是执行《会计法》的具体体现。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控措施,对企业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分配实行控制,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监管,对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监控,从而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的目标。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控手段,建立以“堵”、“查”为主的监控防线。利用内部审计职能,定期对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堵漏查缺,奖惩挂钩,达到内控效果。

4、抓好会计岗位定位工作。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立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赋予一定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做到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并以此定奖惩。

5、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监控效果。目前,大中型烟草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今后要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共享信息,大家监控,同时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监控效果的影响。

四、烟草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两个导向

篇7: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不健全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大,实现经济效益任务重,部分企业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部分中小企业本来就是逐步成长发展而来,因此在管理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部分企业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可以替代内部控制的职能。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特别是财会知识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不够,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和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更无所谈起。

(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还存在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知识不全面等现象,特别是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部分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缺乏财会相关知识,内部控制知识不足,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实践经验还普遍存在。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具备相关的内部控制专业知识,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即使发现内部控制漏洞也不会主动改进,更有甚者利用相关漏洞进行牟利,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还不完善,企业除基本的管理制度如人事管理、财务核算办法等制度已建立完善外,还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科学的业务流程。部分中小企业仅在企业成立之初制订了相关的零散制度,或者仅有业务操作流程,没有书面的管理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内部控制分布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中,没有建成体系。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实际业务和管理实际不适应,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难以实施,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内部控制执行效果难以保证。

(四)评价监督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对于保证内部控制效果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受成本、效益制约,在评价监督机制方面还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效果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考核,监督评价不力。部分中小企业在设置监督评价机构时,受成本限制,未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等专门机构,部分企业机构人员设置不科学合理,监督评价工作独立性不强。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

中小企业管理不完善的现状,使得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环境迫在眉睫。企业管理者应主动完善自身财会相关知识和内部控制相关理念,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企业内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会计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促进企业全体人员树立内部控制理念,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只有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均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设置组织机构和层级方面,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根据不同的管理范围划分各个管理层次,设立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层级决策机制。

(二)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应强化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应帮助管理人员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应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内部控制知识水平。应帮助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总结和学习内部控制实践经验,强化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增加其工主动性,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内部控制漏洞,及时向上级报告,并结合工作和管理实际,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应不断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内容,应建立与企业业务和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应建立各项岗位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中小企业由于人手较少,因此在岗位设置方面可以适当设置兼职。但是应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确保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制约。应完善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对于各项业务关键点应加以重点控制,特别是容易发生风险或者一旦出现问题影响较大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应重点关注。应制订申请审批权限制度,明确规定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授权范围限定,明确审批流程和责任,确保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均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应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预测和防范风险的机制体系,防范各类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应加强中小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强化中小企业内部评价监督机制,特别是强化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的工作独立性,以确保中小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事前和事中监督作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日常性的工作,并贯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始终。应强化各个部门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和处理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更新完善,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三、结论

篇8: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帮助企业管理资产的部门, 它管理并决定着资产的执行与资源资产的安全。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资产得到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保护, 企业的经营会更加的合理化、经济化、效益化。如今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仍需要不断地提高与完善。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会计法》的客观要求,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新《会计法》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与精髓主要是由“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继制约、监督检查, ”来体现的。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一律按法律规定进行严肃追究。加强贯彻《会计法》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重要依据。

建立和完善有效地内部会计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能够体现企业最大价值的便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可靠准确地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作出了合理的、合法的、有效地判断, 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后盾, 因此,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化与合理化, 是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政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资产的安全、完整与会计信息的准确;有利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企业加强制度的建设, 防止腐败的产生。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认识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 不能够认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风险, 看不到内部会计控制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往往不受重视, 企业内部更是没有建立有效地风险管理机制, 这就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总是拖拉不前, 制度的完善更是“年复一年”。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法律基础是《会计法》。但现在普遍的现象是企业管理者不具备强烈的法制观念, 在管理与结构方面缺乏有效地认识。

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需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有效完善与相互协作。倘若制度成为形式, 各个部分互不干涉, 各成一派, 那企业内部组织就会混乱不堪, 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停滞不前。[1]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上的不同, 往往决定着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执行, 由于会计执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不严谨, 在执行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地、准确的、有规律的进行, 存在随意性与盲目性。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直线下降, 经济效益严重下滑。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由5个方面组成, 它们是:“个人管理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合法性原则、个性面原则、内部牵制原则。”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主要有5个方面:

第一, 想要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就要充分的了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层层面面,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并且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减少各个环节所面临的风险。

第二, 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应建立积极的企业氛围, 不断加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和自觉控制意识, 以身作则,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 企业应该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经济责任制有效结合起来, 不断地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 强化各个部门与各个岗位的职责, 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 目的就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

第四, 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内部市训, 而内部市训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存在于内部控制中, 内部市训规范并控制着企业中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 但是现在的内部市训如同虚设, 所以加强内部市训刻不容缓, 设置内部市计机构, 加强会计控制与内部市计的结合。

第五, 企业必须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 为公司择选有用之才。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 选用高素质人才, 才能不断壮大企业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 可以加强从业人员的自身的自觉性, 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素质, 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机制。

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增强遵纪守法、廉洁本公的观念, 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2]。

四、总结

面临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企业自身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实力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为此, 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掌舵人”, 随着环境的变化与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 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薛鹏雕, 王辉.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J].西部财会, 2005, 09:52-53+48.

篇9: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关键词: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 会计目标

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无权管理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很不健全,交易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提供的准确、有效。同时亦有利于企业的筹资及维护企业的发展。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运转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企业对有关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产的增减和费用的支付等经济业务,规定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处理,以起到相关制约作用,这就是必须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原因。

二、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从而制定适应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同类型、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其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则内部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同。例如,中小型私营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方式较自由,资金运转的速度快。所以内部会计控制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合理、有序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正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所有者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安排资金的运转。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对会计的控制并通过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目标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及时向企业所有者提供为企业所有者接受的财务报告及其它会计信息,以解脱其受托责任。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从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践操作来看,要达到上述目标,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合理的内部财务机构及对财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以明确其职责。按照《公司法》和《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单位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与其他副总经理一样由总经理提名,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报酬事项由董事会决定。显然,财务负责人既要对总经理负责,又要对董事会负责,但最终或主要是对董事会负责,因而企业财务负责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实现董事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并接受监事会的监督。以此类推,企业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认真实施会计监督、履行自身职责、(在正常的、不违规的前提下)对财务负责人负责。

2、企业应按照《会计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包括股东会、 董事会、監事会、经理及其各基层业务经管部门及人员的内控权限、职责义务范围、履行方法及其奖惩内容等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尤其是各部门及经办人员内控目标及具体内容应具体详尽、科学合理适当。查错防弊及时准确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应是企业内部各管理阶层、各管理部门的会计控制目标,但是各管理阶层及管理部门的具体查错防弊的具体目标、具体方法及措施却是不尽相同的。如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过程中的查错防弊,应有财会部门协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需分离。相关机构及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各资金使用部门应严格遵守授权与批准程序及权限范围的规定,会计部门及人员应严格履行审查监督职责。保证财产安全完整,既是财产经营和使用部门及人员的内控目标,又是财会部门的内控职责,还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层次内容来看,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主要是单位负责人、会计部门及人员的基本内控职责,会计资料能否进一步成为会计信息这主要是股东、股东会、监事会等的内控职责,也就是说会计资料是否有用要根据使用者的目的和标准来判断,忽视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及目标的区别,只能混淆内控中的不同职责与任务。所以《会计法》将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作为其基本立法宗旨之一,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是科学合理的,是一大进步。因此,这里将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会计信息及时有用作为两个层次的内控目标是有现实及理论意义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是指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外的其它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应健全完善,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除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外,还应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与内控制度协调一致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这些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管理效率真实高效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保证真实反映企业管理效率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过于繁琐,不讲效率,同时又要保持适度的控制与被控制者之间的博弈空间,以便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国家法规制度贯彻执行不仅是社会审计、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再控制”的目标之一,而且还是国家以所有者和国家宏观管理者的身份实施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这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之一。当然,这里也包括通过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国家法规制度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促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是整个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这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确保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总体要求,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好坏的最终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过程。因而,就职业会计人而言,能够促使其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完善与升华,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最高尚之目标和精神境界。

3、通过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内部审计来对内部会计控制

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我国内部审计主要是对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对企业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内部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单位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世界多数国家公司的监督机制,主要有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采用单轨制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其股份有限公司机构设置主要有股东会和董事会,在董事会内分设一个或数个委员会。其中具有直接监督责任的是审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监控公司内部控制的结构、审查内部稽查部门、推荐公司签证会计师、审查公司年度内控计划、核阅公司财务报告等;采用双轨制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其股份有限公司机构设置主要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察人(既监事会),而其主要机制是董事会负责业务的经营,监察人负责监督董事会业务的执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即属后者。在双轨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审计设置是隶属于股东会、还是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呢?如果隶属股东会,那么其职能则与监事会职能相重复;如果隶属总经理,那么董事会势必需另设内部审计机构。因此,笔者持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意见,这样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严密内控系统,即股東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控,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它管理者实施内控。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所以,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具体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分权制约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应对企业会计负责人负责,对企业所发生的日常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按照社会审计的基本职责来看,聘请、委托注册会计师的权利及有关事项应由企业监事会负责,以保证社会审计发挥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和促使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作用。

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优化会计控制的环境,设计出一项使经营者在获得激励的同时又能受到约束的会计控制制度,有助于企业所有者获取更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进行更有效的企业管理和资金运转调配。对国家而言,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上一篇:财产保险个人年度总结下一篇: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