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要点总结

2024-07-06

现代教育技术要点总结(通用8篇)

篇1:现代教育技术要点总结

正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要点与总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远程教育为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教育手段和创新的服务平台。我们在市,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和县委的高度重视下,于2012年全面建成由卫星模式站点??个和电信模式站点??个组成的共计315个远教站点,实现了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通为先、以管促学、以用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在提高学用效果上下功夫,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保证全县中心工作顺利完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突出重点抓引导,着力破解学用难题

我们坚持“建通是前提、用好是关键、用出效益是根本”的工作取向,以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抓重点、破难题,探索建立“四种链条模式”,着力推进学用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组织链”。重点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参学率不高、学习收看率低和活动难以持续开展的突出问题,由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巡回指导,较好的解决了人员难组织、学用难开展和部分党员群众接受培训次数少、疑难困惑缺指导的问题。二是建立“引导链”。重点针对一些党员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

能力较差的实际,注重加强组织引导,强化教学辅导,依托产业基地,建立了“支部组织收看+专家讲解”的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党员群众“看不懂、学不会、不愿学”的问题。三是建立“实训链”。重点针对党员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渴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却不敢尝试、害怕失败的观望现象,鼓励各乡镇探索建立“支部示范带动+能人示范推广 +种养大户”的实践模式,拓展了远程教育的渠道,破解了部分党员群众“想干不敢干”的问题。四是建立“服务链”。重点针对地方特色课件少、学用脱节的突出问题,普遍推行了“上门征求意见+按需下载+引进开发”的服务模式,坚持引进整合与自主开发地方特色课件并重,全县先后拍摄制作地方特色课件??部???多小时,丰富了学习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培训内容“一锅煮”,个性需求和实用培训难满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远程教育学用质量和效果。

二、示范带动抓推促,大力培树学用典型

根据全县远程教育点多面广的实际,坚持实行分类指导,用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的方法推促工作深入开展。一是载体推促。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结合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紧密结合全县创先争优和“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在远教平台和电视报刊开设基层采风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助推学用工作深入发展。二是典型引路。侧重在一些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农业产业发展较好的村,着重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发展潜力的党员群

众,充分利用远程站点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支持,使其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掌握信息、学到技术,发挥好学用能手和创业先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这些典型为依托,进行组织引导,不断调动和激发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投身远教学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示范带动。对基层培育树立的学用标兵、优秀管理员及其先进经验进行挖掘总结,进一步培育提高,用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引导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整体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规范激励抓管理,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我们注重树立“党员干部需要的就是远程教育提供的、农村群众愿学的就是远程教育要做的”工作理念,采取切实措施狠抓学用管理。一是健全制度促学用。始终坚持管用并重、学用结合,指导督促乡镇建立健全了节目预告、站点开放、教学培训、学习讨论、信息反馈、工作督查、设备使用管理、工作考核评估等10项制度,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责任主体,乡镇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各村具体负责、认真落实,逐级管理、逐级负责,既保证安全管理不出问题,又保证学习培训每月达到2次以上,促进了学用工作的持续性和常态化。二是规范管理强学用。以开展规范化站点建设为总抓手,靠实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强化了学用管理工作。

四、围绕中心抓服务,有效发挥远教优势

我们突出围绕中心工作讲配合,紧扣发展大局搞服务,注重捕捉契机,主动开展配合服务,在重大工作和重点任务中有效发挥优势和作用。近几年在5.12特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疫情、春耕抗旱、舟曲特大泥石流重大灾情发生后,我们积极利用教学平台和终端站点,及时发布救灾情况和抗灾知识,总结宣传抗洪救灾先进典型,制作刻录相关课件,积极开展培训服务。在服务全县改革稳定大局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赢得了组织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

篇2:现代教育技术要点总结

1.基本概念:教育技术(AECT’94)、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方式有哪些?

4.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特性与优势是什么?

5.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原理与基本内容?

6.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有哪些?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要求与基本策略?

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9.《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请针对其部分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或建议。

篇3:现代防雷技术的工程设计要点

关键词:现代防雷技术,信息系统,屏蔽,SPD,等电位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防雷技术不仅要求所保护对象免遭直击雷过电压侵害, 而且要求能够抑制电磁干扰, 为信息系统等弱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电磁环境。因此现代防雷工程应在传统的防直击雷装置基础上, 运用电磁兼容 (EMC) 理论, 把重心逐步转移到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上。

一、雷击风险评估

1. 确定建筑物雷电防护类别。

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规定,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和建筑物的形式及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等因素, 计算该建筑物预计的年平均雷击次数N (计算方法见附录一) , 确定该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如达不到三类防雷建筑物仍按三类防雷建筑物处理。

2. 计算建筑物内各防雷区域内的雷电磁场强度。

使信息技术设备 (主机房) 所处位置的雷电磁场强度小于2.4 GS (或800A/m) , 如果达不到该要求应增设屏蔽措施并计算屏蔽措施对雷电磁场的衰减系数[计算方法见《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的第六章]。

3. 确定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

按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的规定, 计算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值与因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引起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损坏的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5.8×10-1.5/C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

由上述计算出的N.Nc值划分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等级:E=1-Nc/N

当E>0.98为A级——防雷安全系数大于98%

0.90

二、现代防雷技术的工程设计要点

直击雷过电压主要以进出建筑物的各类金属导体为载体侵入而直接造成危害;而电磁干扰主要通过电场耦合、磁场耦合、电阻耦合, 以传导和辐射方式对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构成危害。因此现代防雷工程的设计应包括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地电位升高、雷电波入侵、防雷击电磁脉冲等防护工程, 采用屏蔽、等电位连接和安装多级SPD等进行多级分流, 把雷电过电压、电磁干扰抑制在容许的范围内。具体措施:1.采用联合共用接地网以降低其相互干扰的电位差;2.在进出建筑物连接仪器设备的供电线路、信号线路、天馈线路和地线回路等进行多级线路屏蔽与等电位连接;3.在各个防雷区界面安装各种SPD分流雷电过电流、抑制过电压。这样的多种措施才能达到整体的防护效果。现就针对信息系统的防雷工程设计谈谈现代防雷技术的设计要点 (工程的防直击雷措施在此就不详述) 。在工程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程序之后。

1.信息系统供电线路的防护措施

(1) 屏蔽和等电位连接是供电线路雷电过电压防护的基本条件利用建 (构) 筑物和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 以合适的路径敷设供电线路和供电线缆、对主要线段进行屏蔽包装、等电位连接, 其实质是对直击雷、雷电感应过电压进行拦截、对雷电磁场强度加以衰减。

(2) 安装各级电源SPD可以逐级衰减雷电过电压

选择安装SPD时应综合分析以下五种因素:A、雷电防护区域的划分;B、建 (构) 筑物外部防雷设施和进入建筑物的各类线缆金属屏蔽层、金属管的分流情况;C、按雷击危险度评估划分的防雷类别和防护等级;D、确定安装SPD的级数及级与级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E、区分不同的供电接地制式及SPD非线性元件特性。所选择安装的SPD必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不对被保护设备或线路构成干扰、通流容量大、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漏电流小、残压低、SPD安装线尽可能的短、并具有劣化指示和过电流保护功能;当级与级间的安全距离不够时 (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间距小于10m或限压型SPD与限压型SPD间距小于5m) 应串接退耦装置, 退耦装置的通流量应与供电线路的负载电流相配合, 且应留有余量;所安装SPD非线性元件本身的残压与其安装线上的电阻电压降及电感电压降的总和必须≤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 因此其安装线应尽可能短, 一般情况下, 不应超过0.5m, 采用“V”型接法, 并以输入线与输出线间不存在电磁耦合为宜。

(3) 直流供电SPD的安装

直流电源的供电 (如太阳能电池供电或UPS电源) , 仍需进行雷电过电压防护。其所安装的SPD的要求是:限制电压为直流电源电压的1.5—1.8倍, 且负极接地;标称放电电流为10—20KA (8/20us波) ;SPD应具有过电流保护装置 (如串接热熔断丝或保险丝) 。

(4) 区分不同的供电接地制式, 合理安排SPD的接地

供电接地制式有TT制、IT制、TN—C制、TN—C—S制和TN—S制五种接地制式。不同的接地制式有与之相配套的SPD设置模式, SPD的接地一般与设备的安全保护地或电源PE线就近相连接。在实施了等电位连接和联合共用接地的情况下, SPD的接地可在其附近与电源PE线相连接或与作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就近相连接。这里需注意有个别信息系统的直流信号地要求单独设置, 此时电源SPD的接地不能接到直流信号地的等电位连接带上。

(5) 配电室的防护措施

变压器低压侧应安装氧化锌避雷器。根据不同的雷电活动区可选用80KA限压型SPD或20KA开关型SPD。由变压器低压侧经低压铠装电线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全程 (大于15m) 埋地引入配电室, 配电室内线路入口处安装带有过电流保护装置的SPD, 配电室内设有环形等电位连接带, 在配电屏内完成TN—S供电制式。

2.信号线路的防护措施

(1) 信号线路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装置 (例如卫星接收天线必须有独立避雷针保护) ;

(2) 实施等电位连接和联合共用接地, 防止地电位升高沿信号线路和地线回路引入设备;

(3) 信号线路实施屏蔽 (选用带屏蔽的线缆或线缆穿金属管) ;

(4) 综合布线采用弱电竖井和水平线槽敷设, 与强电线路隔离或满足线缆的安全距离;

(5) 提高设备自身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设备自身屏蔽、耐过电压能力) , 相对不同信号线路的特点来安装对应性能参数的SPD;

(6) 信号SPD的接地点位置有时比较讲究, 例如天馈SPD的接地点必须与室外接地排相连;信号SPD在环形等电位连接网络上的连接点必须与电源SPD在环形等电位连接网络上的连接点相距5m以上;

(7) 信号SPD的安装数量及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信号线由室外引入建筑物时, 应在建筑物的入口处安装一级SPD;建筑物内安装的SPD级数则须根据信号传输线缆的长度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长度小于30m时可以不装SPD、长度在30m—50m时可在主机房内集中安装SPD或视网络拓朴结构来决定、长度在50m—100m时应在两端分别安装SPD。

必须指出, 选择各类信号SPD时应注意其接口形式与被保护设备接口的兼容, 传输速率、插入损耗、特性阻抗、限制电压、标称放电电流、频响和时间响应特性等应满足相应信号传输的要求;安装信号SPD后应以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为原则。

3.信息设备的防护措施

(1) 仪器应尽可能安放在雷电磁场强度较小区 (如建筑物顶四层以下) ;

(2) 根据仪器的电磁敏感度与重要性做相应程度的外部屏蔽 (如格栅屏蔽空间) ;

(3) 仪器的所有外露导电物 (如金属外壳、支撑物等) 均要视系统规模大小做S型星形结构或M型网形结构等电位连接网络) ;

(4) 设备与屏蔽层或外部防雷引下线等雷电磁场强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结束语

通过以上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可以得出, 现代防雷技术的工程设计是在传统的防直击雷基础上, 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防雷系统的电磁兼容能力——才能为信息时代的网络设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电磁环境。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GB50343-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4:现代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

一、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

1.时间紧、任务急

道路桥梁工程通常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地方政府对道路施工的要求是必须尽快开通,以较少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道路施工的工期通常在1-2年以内,这使得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施工建设时间相对比较紧张,通常只能提前完工,决不允许拖延。对道路桥梁工期的限定,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按照施工的期限倒排工程进度计划,对施工过程中的特殊因素考虑不全,缺乏科学及合理的施工安排,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施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2.施工环境复杂

由于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大多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进行,山林、悬崖、管道、河流等各种恶劣的地质条件,对道路桥梁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进行道路桥梁施工,不仅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施工技术指标进行,否则会严重影响道路桥梁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施工场地较为狭小

公路桥梁的建设工程一般都是在城乡原来的各条街道上进行,或者在并不开阔的山间开拓新路,这些施工场地往往比较狭小。由于施工场地的局限性,造成施工过程中会对正常的交通通行造成影响,有的可能会对工地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可能会给施工场地附近的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干扰,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此,在对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必须合理布局,科学安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场地的局限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公路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公路桥梁工程的主要结构可分为路基和路面两部分,由于这两部分有着不同的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要求,下面简要对这两部分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路基质量问题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路基是基础环节,路基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农村道路的地基普遍较软,土质较为疏松,在地基填满时应提高地基的硬度,同时提高道路排水能力;城市的道路的地基硬度较好,但是地下铺设有大量的管线和排水系统,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施工,要密切关注沟槽回填的密实程度与路基本身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回填过程中发现碾压力度不足、地层含水量超标、填充厚度不够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回填土密实度无法达到施工标准,一旦填土密实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最终造成

沟槽回填的土方下陷,对道路桥梁的路基带来不稳定因素,路基的稳定性被破坏之后,整个路面的质量也会间接受到影响。

2.路面质量问题

在公路桥梁的工程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路面质量问题开裂、蜂窝、麻面、起砂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施工階段的时间紧、任务急,在对路面进行抹平、压光时,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固化,混凝土路面在没有足够养护的条件下便进行通车,致使路面的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路面开裂。

(2)混泥土的质量不过关。混泥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质量和寿命。混泥土在搅拌时未能按照规定的操作要点进行,如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搅拌时间不足、下料高度过低、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气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泥稳定性不达标等等,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可能会引起路面的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三、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

对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工程必须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及工程竣工验收。只有全方位、全流程的按照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以下方面:

(1)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要点:第一,重视对图纸的审核。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图纸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必须提前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反复验证图纸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第二,对施工组织结构的控制。对施工的组织结构进行检查,包括施工规划图、施工平面图、施工的进度计划、施工组织机构、施工质量管理规范等;第三,对施工现场选址的控制。要提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等进行安装调试,确保机器设备运行良好,对施工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通常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有以下几个:第一,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挑选。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对材料要严把质量关。要对原材料的供货方的资质进行审核,从正规的生产厂家采购质量合格的产品,并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详细登记,重视质量验收工作。第二,对施工人员进行控制。要利用熟练的施工人员,施工现场必须具有符合资质条件的监管人员。第三,对施工机械进行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应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机械并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调试,在使用过程中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四,施工管理上的质量控制。项目的负责人和施工质量管理人员以及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必须提高责任意识,重视工程质量,严把质量关,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工程交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在公路桥梁工程完工后,要对工程进行严格的工程验收,包括对地基和路面的检查。主要包括基底及其承载力等;灌注桩检查主要包括桩体的抗压强度,桩孔的各项规格符合要求情况,对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实验检查;沉入桩检查包括单排桩和群桩的桩位以及中轴线偏斜度等;对沉井的检查包括沉井基底、井壁、倾斜度以及标高等规格;钢筋等材料的检查包括型号、强度以及接头等;混凝土的材料和配比是否符合要求,模板和支架的尺寸、轴线、拱架标高等是否符合规范;预应力混凝土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等等。

在工程验收时要仔细进行,对各个环节的标准都要进行检查复核,对发现的质量缺陷和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整改,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四、结束语

公路桥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计施工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作。由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有许多因素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施工前必须准确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施工进度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不利因素进行控制,确保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继.路桥施工中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2012(8).

[2]莫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初墒J].大观周刊,2012(43).

篇5:现代教育技术要点总结

过去的2006年,现代纺织研究院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积极奉献的理念与作风,根据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探索研究院发展模式,着力推进研究院建设进程。

第一部分 主要工作成绩

一、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提升科研水平

1、积极承接各类科研项目,科研规模有新的突破。开展科研项目34项,到校科研经费总计1336万元,经费总额比去年递增367%。

2、积极组织重大科研项目,努力提高成果显示度。组织实施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纺织重大专项2项、江苏省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各1项。国家“十五”攻关计划成果“大豆蛋白纤维纺织染整技术及针织产品开发”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3、积极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组织开展“高强高模芳族聚酰胺纤维产业化”、“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备及应用技术”、“微波纺织应用技术”、“多组分纤维织物纺织印染工艺新技术”、“无盐染色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前期预研工作。

二、以学科平台为载体,推动科技创新

1、加强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构筑学科研究平台。围绕关键技术创新,建设材料、纺织、印染、纺织信息技术及纺织基础研究等学科原创中心;围绕产品集成创新,建设服饰及家纺设计研究中心、高档色织衬衣面料研究设计中心、针织内衣研究设计中心等产品集 1 成中心;围绕服饰、家纺、生活形态、纺织产业经济等交叉领域,建设纺织与设计、纺织与文化、纺织与经管相结合的研发平台。

2、加强学科交叉,提高科研成果的原创度和集成度。围绕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工程,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并与各学院教师开展多方面的科研合作,除课题经费直接分拨之外,研究院全年转拨各学院合作经费额度108万元。

三、积极推进校企联合研发

1、加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东华—紫荆花纺织品研究开发中心”,年经费645万元;与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东华大学鲁泰研发中心”,年经费100万元;与福建南平永丰纺织有限公司共建“东华-永丰功能性皮革基布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年经费100万元;与上海标能工贸有限公司共建“东华大学标能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年经费52.5万元;与上海中纺宝达纺织智能仪器有限公司共建“东华大学中纺宝达纺织智能仪器研发中心”,年经费50万元;与东华纺织集团共建“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顶呱呱科技研发中心”,年经费50万元。

2、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作用,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年产30KT高性能精细黄麻纤维加工新技术及产业化”和国家发改委纺织专项资金项目“精细黄麻纤维纺织印染加工新技术及产业化”,经费总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200万元;与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担国家发改委纺织专项资金项目“印染废水循环利用示范工程”,经费总额200万元。

3、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作用,积极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任务。与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成功“国家 2 级技术中心”;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江苏省黄麻纤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积极开拓科技创新资源

1、加强与行业协会的科技合作,有效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商会等行业协会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渠道显著拓宽。

2、加强与纺织产业集聚地政府的科技合作,有效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江苏省吴江市、南通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等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政府推动有助于加快产学研合作进程。

3、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有效整合各类优质科研资源。与中科院有机所、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院、加拿大纺织和土工合成材料技术中心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究,优质资源整合使科研效果明显提高。

4、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有效拓展科研工作的国际视野。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农业与理工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加拿大纺织研究院、法国纺织研究院、韩国纺织研究院、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美国Nike公司、Neese公司等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多方面的科技合作和交流。

五、加强队伍建设

1、积极开展人事及分配工作的制度创新。采用人才派遣方式聘用专职科研与管理人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适合研究院人员特点的薪酬福利体系,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2、构建适应研究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队伍。积极充实既有专业背景又有科研渠道的校内专职科研人员和社会专职科研人员,使专职科研人员队伍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充分发挥校内外具有丰富经验的离退休人员的科研力量,给科研工作以重大支撑。积极组建校内外兼职科研人员队伍,确保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转。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作用,在推动项目进展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质与能力。

3、营造研究院和谐向上、团结合作的整体氛围。科研人员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沟通、协同性的科研攻关,培养起较强的集体价值取向,构建起和谐合作的人本管理模式和环境。

六、加强日常管理

1、积极探索研究院的运行模式。确立了依托存量,发展增量,通过集聚增量资源,获得增量成果的运行原则。

2、着力规范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制定了研究院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积极开展基地建设。自筹资金100多万,建设相关研究基地。

4、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科研和队伍建设的投入。

5、积极开展内外宣传。向校园网、校报及时提供有关研究院动态报道,接受有关新闻媒体的专题采访。

第二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科研工作在承接重大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方面还有待改善。

2、研究院在构筑产学研合作体系高效运作模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研究院在构建高水平研究队伍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部分 明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1、积极承接并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争取获得重大成果。以项目为抓手,提高科研成果的原创度、集成度和应用度,培育高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

2、加快学科原创中心和产品集成中心的建设进程,提高组织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的系统性和持续性能力。

3、加快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进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同时以企业为依托,提高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水平,提升成果显示度。

4、加快队伍建设进程,尽快构建起由校内专职人员、社会聘任专职人员、各类兼职人员共同组成的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5、加快基地建设进程,逐渐构筑起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设施体系。

6、加大多渠道筹措经费力度,加强对科研开发和队伍建设的投入。

篇6:现代教育技术要点总结

指导思想:

以武汉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

1.根据市教育局整体安排,做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2.启动武汉教育城域网建设,筹建武汉教育云服务中心,完成武汉教育信息网门户网站的改版和武汉教育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开通武汉教育科研管理系统,推进武汉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

3.做好武汉教育资源中心的升级改造,搭建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收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资源的广泛、有效应用。

4.出台武汉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评估标准,规范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

5.开展网络安全管理软件应用试点,推进绿色上网软件的应用,净化学校上网环境。

二、以创新思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活动

6.积极推进网络视频教研、网络远程教学展示、远程教学评估等,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探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新模式。

7.开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教材教法研讨、公开示范课及研究课等课堂交流、新课程教学模式专题研讨、市区校三级架构的深度教研等系列活动,提升全市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

8.以武汉教育信息网现有资源为基础,积极组织幼儿园开展网上资源有效应用的专题学习、交流、展示活动,同时组织开展“教育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题研讨活动,促进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9.进一步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我市中小学的普及和应用,积极探索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学科整合的新模式。

三、做好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10.组织学校开展电子白板应用、云计算辅助教学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促进我市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11.继续开展《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中央电教馆和美国甲骨文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ThinkQuest项目的研究工作,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12.完成“教师远程培训过程管理方法的研究”、“武汉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与运营的实践探索”等课题研究工作。

四、加强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

13.组织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幼儿园),参加教育技术相关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

14.深入开展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幼儿园)对口交流活动,扩大对口交流区域,增加对口交流学校数量,探索对口交流新模式,提高活动质量。

15.继续发展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幼儿园。

16.进一步加强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幼儿园动态管理。

17.继续开展全市校园信息化联合视导工作,市区两级教育技术管理、研究人员定期到各区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联合开展调研、指导工作。

五、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评比和竞赛活动

18.组织区电教馆(站)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考察和交流活动。

19.继续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武汉市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武汉市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高级研修活动。

20.开展武汉市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应用、网络管理、软件制作等培训工作。

21.做好“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评比工作。

22.继续开展“武汉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比”、“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四优‟”评比、“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评比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精品课例巡展、研讨等活动。

六、积极开展学会活动

23.做好武汉市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及组织建设工作,推进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

24.组织召开2012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

25.组织会员单位赴外地学习考察,促进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26.做好2012年全国大中城市教育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筹备工作。

27.组织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教育技术应用评比。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篇7:现代教育技术要点总结

中共大柳乡委员会

关于印发《大柳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

育工作“双创双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

根据区委组织部《凉州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双创双争”活动实施方案》(凉组发[2011]47号)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大柳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双创双争”活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凉州区大柳乡委员会2011年5月10日1

大柳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双创双争”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全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创先争优,进一步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通过树立先进工作典型,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解决管理不到位、学用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服务平台和终端站点功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学用工作水平,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远程教育管理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员干部和群众,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科学发展。

目标任务:“双创双争”活动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的经常性工作。“双创”就是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建示范终端站点;“双争”就是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争当学用标兵。乡远程办将按评选表彰一批在“双创双争”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二、“双创双争”活动的目标要求

“双创双争”活动是远程教育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既要突出抓好创建先进典型,又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全乡远程教育工作上水平、见实效。

1、示范站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设施设备完善。终端站点电视机、机顶盒、计算机、ups等设备完好并按技术标准要求安放到位、布臵规范。场地、桌椅等配套设施齐全,具备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个性化学习条件,能够流畅点播节目和查看信息。二是站点管理规范。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站点设备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制度、管理员职责和操作流程统一规范并上墙。设备管理达到“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等“五防”的要求。设备运行维护良好。三是学用组织有力。坚持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平均每月组织集中学习4次以上(个性化学习2次),每月学习时间不低于8小时。认真制定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培训计划。继续坚持信息发布制度。认真开展信息入户活动,根据党员群众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下载相关课件,及时发布播放公告。在组织学习前,认真开展学习需求调查,发放需求调查表,统计、整理、归类调查内容,按照党员干部群众需求意愿,设臵学习内容;每月10日前将站点组织学习的有关信息进行发布,告知党员干部群众。四是站点使用率高。坚持循环

播放制度,按照党员干部群众需求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循环播放,做到党员干部群众随到随看随学,切实提高站点的利用率。

2、优秀站点管理员基本要求:一是政治素质好。带头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理想信念坚定,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落实终端站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热爱远程教育事业,热心为党员群众服务。二是业务能力强。具有管理终端站点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能熟练操作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辅导能力,能自行排除站点设备的常见故障,能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三是服务效果好。服务热情周到,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学习总结和效果评价,及时收集反馈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四是群众反映好。管理服务措施符合党员干部和群众意愿,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群众满意,站点学用工作成绩突出,党员干部和群众评价高。

3、学用标兵的基本要求:一是政治素质好。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知识,对党和国家农村政策和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带头学习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带头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二是参加学习好。积极参加集中学习,经常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参与学习交流,做好学习记

录,并通过远程教育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三是成果运用好。注重学用结合,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和生产生活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远程教育,新上致富项目或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四是示范效果好。积极宣传远程教育的作用和成效,在带头学用和推广学用成果方面效果显著。能够帮助和带动其它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将学到的技术、经验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较好。

三、“双创双争”活动的步骤安排

开展“双创双争”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1、动员部署。5月15日之前,乡党委召开动员安排会议。之后各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再进行广泛动员,把活动的有关要求贯彻落实到各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力求使所有站点和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进来。

3、检查督导。2011年5月16日至2012年1月,通过实地察看、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对活动开展不积极、图形式、走过场,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效果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落实。

4、考核评议。2012年1月15日前,按照实施方案规

定的考评标准,搞好考核评议和推荐工作。采用党员群众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检查工作成效,从基层看效果、让党员作评价。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组织领导,乡党委成立了乡远程教育工作“双创双争”活动领导小组,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万永同志任组长,包村领导和乡党委组织员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负责抓好活动的日常工作,建立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好活动。

2、明确工作责任。各党支部要把“双创双争”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支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站点管理员直接责任人,同时,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也要积极配合开展好此项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大学生“村官”考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加强督促检查。乡党委专门组织成立督查小组,采取定期和随机派人到各站点进行实地察看,并将督查情况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

篇8:浅谈现代水运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运工程,技术,管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水利工程得到了十分出人意料的大跨步, 航运枢纽与货运码头的建立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水运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实现了质的飞跃, 机械化技术也达到了和国际水平接轨的程度, 在这个水利工程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问题就逐渐成为了一个水运工程的施工当中比较关键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多年的经验, 对于水运工程当中的相关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1 水运工程的相关施工要点

对于我国的特殊环境来说, 水运工程的建立通常都是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之上。水上作业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气候或是地形的影响, 在进行多工种的交叉施工的过程当中, 大型起重机与船舶都比较多, 作面也相对来说比较狭窄, 像是港口施工与河道养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水运工程也渐渐地向着相对岸线区比较远的地区与深水发展, 最近几年内核水运枢纽工程也逐渐由上升的趋势。因此, 水运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的管理就是施工过程当中的一个重点,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水运工程的施工要点, 进行有计划地施工管理。

2 水运施工技术的交底管理

对于水运工程来说, 施工技术的交底管理当中, 第一个要考虑到的问题就是施工技术是否可行, 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施工技术能够保持质量, 这是因为水运工程一般涉及的地域范围比较广阔, 施工工种也相对来说比较多, 对于技术交底工作的管理, 对于相关技术的编制人员与项目经理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技术交底工作具体指的是用施工技术与方法作为凭据, 验收与检测都要达到工程的具体要求。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 技术交底的内容要做到全面, 还要做好工程意外与应急方案的处理方法, 要将天气等原因考虑进去, 避免发生事故。技术交底工作还要考虑到材料、设备、方法与施工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将施工计划与标准做好, 在技术交底的相关工作完成之后, 还要上报给相关的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 在这些单位进行审核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 如果不能保持施工的质量或是进度的时候要做到及时的上报。

3 水运工程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3.1 检查与监督

在进行水运工程的施工之前要将工程施工的检查工作做到位, 其中主要是对于设备的完备性与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检查, 对于施工进行时工程期与施工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 对于施工的工序与流程都要进行定向的跟踪和监督, 对于监督与检查的方向也要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人员的配备、施工工序的合理性、材料合格率、施工环境是否良好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做到及时地上报, 进行比较好的处理工作, 对于重要的施工部位或是工序, 还要进行现场的检查和监督, 要能够保障施工的质量水准。

3.2 水利工程的专项监控与自检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 其承建单位是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责任者与实施者,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完善的自检体系与高效的自检手段的建立, 第一个就是在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人员要进行自检, 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完成质量进行检验, 看是否能够达到施工标准, 再有就是在进行工序交换的时候, 相关接待人员要进行交接检查, 要能够保障之前施工工序的完成质量, 如果质量合格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还有就是承建单位需要要求监理单位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与检验, 在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自检, 最后建设单位自身进行最后的检验。

3.3 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核监督

对于水运工程, 其施工技术的复核监督主要指的是承包单位对于施工工序与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监督检验, 并且这项工作一定要在监理单位进行检查无误之后才能够进行, 对于监理单位来说, 他们要把技术检验工作安排进检验与监督的整体计划当中, 而且还要进行长时间的贯彻实施, 使得整个的工程都能够贯彻到位。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复核包括:基础施工测量、基础以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建筑场地控制测量、水工建筑物定位测量、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观测等。

4 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于质量的控制

在我国的水运工程当中, 施工技术管理一般是接着工程设计图纸而开展施工工作的, 最后要达到项目工程所要求的施工主体与质量水平, 因此, 施工技术管理当中的施工控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来说也是一个重点, 监理单位对于水运工程的相关施工质量, 要严格根据合同来办事, 对于工程项目进行比较行之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1 在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在在水运工程施工开始之前, 要进行很好地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这些工作主要是项目部进行基础的检查, 对于承包单位的现场的相关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都要进行检查, 要能够确保施工开始之后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还要保障施工初期的工程施工质量, 对于那些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比较大的大型设备和机械, 要对于提供设备的相关单位进行检查, 对于那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绝对不能采用。对于施工过程当中的计量器与机器, 施工单位还要上报给监理检测单位, 还要进行设备的整体鉴定, 还要检查设备的有效期与使用年限。对于施工单位上报的那些配件与材料, 还要给出比较详细的出厂证明、检查记录、合格证等等, 经过监理单位进行审核签字之后才能够进场。没有经过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的配件或是材料都不能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使用, 监理人员对于那些不合格的配件与工程材料都要进行严格地把关。如果遇到比较棘手的情况, 一定要求材料的供应方将材料或是设备撤出施工的现场。在设计交底工作进行之前, 监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对已工程的设计文件充分熟悉,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要和建设单位进行比较详细的沟通, 还要提出一些整改的意见, 通过建设单位整理成书面意见交给设计单位进行相关整改。

4.2 在竣工阶段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水运工程也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质量的评定。对于那些完成了的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要进行检查与验收;监理工程师针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的相关资料要进行审核与现场的检查, 在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签认;对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项必须在检测、试验或运转后再进行检查评定。

5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水利工程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来说, 施工技术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茅以升大奖获奖人及黄文熙讲座撰稿人简介[J].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 (6)

[2]李丽英, 杨若彬.浅谈水下混凝土模板[J].水运工程, 2004, (12)

上一篇:《大学》读后感800字下一篇:提升六年级成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