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参考文献

2024-07-31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精选6篇)

篇1:现代汉语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参考文献

词汇学论著

孙常叙1956《汉语词汇》,吉林人民出版社。

周祖谟1959《汉语词汇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永言1982《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

武占坤、王勤1983《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葛本仪1985《汉语词汇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符淮青1985《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1989《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

周荐1994《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

符淮青1996《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

林杏光1999《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语文出版社。

葛本仪2001《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张志毅2001《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

苏新春主编2004《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学著作提要论文索引》,上海辞书出版社。张博2003《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商务印书馆。2009《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程娟2004《词汇专题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一专题参考文献

周荐1995《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

苏新春1995《当代中国词汇学》,广州教育出版社。

符淮青1996《汉语词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

许威汉《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学》,山西人民出版社。

第二专题参考文献

布龙菲尔德1933/1985《语言论》,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

程娟1999《〈金瓶梅〉复音形容词结构特征初探》,《中国语文》第5期。董秀芳2002《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4 《词库与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胜利2000《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行健1982《关于“养病”“打抱不平”等词语的结构》,《语文研究》第4期。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

潘文国1993/2004《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台湾学生书局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任学良1981《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8《从与自由短语的类比看“打拳”“养伤”的内部结构》,《语文研究》第4期。

王艾录、司富珍2001《汉语的构词理据》,商务印书馆。

伍宗文2001《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巴蜀书社。

张绍麒2000《汉语流俗词源研究》,语文出版社。

张雁2004《近代汉语复合动词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

周荐1991《复合词词素间的意义结构关系》《语言研究论丛》第六辑,天津教

育出版社。

周荐2003《论词的结构、构成和地位》,《中国语文》第2期。

朱彦2003《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专题参考文献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2001《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晓琪1997《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镰力2000《汉语8000词词典》,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池昌海1998《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杭州大学学报》第2期。程娟2004《HSK单双音同义动词研究》(合作),《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符淮青2000《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第3期。

梅立崇1988《试论同义词语的性质和范围》,《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周荐1988《等义词语的性质和类别》,《天津师大学报》第5期。

Lyons.j 1997 “Seman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郭绍虞1979《汉语语法修辞探索》,商务印书馆。

林杏光1990《词语搭配的性质与研究》,《汉语学习》第1期。

梅家驹1999《现代汉语搭配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邵菁2002配价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石安石1994《语义研究》,语文出版社。

王惠2004《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卫乃兴2002《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邢公畹1978《词语搭配是不是语法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袁毓林2007《汉语拥有关系的语义模式和语法表现》,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张博2007《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第四届对外

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创刊20周年笔谈会。

张寿康林杏光主编1992《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四专题主要参考文献

布龙菲尔德1933《语言论》(第二十四章语义变化),商务印书馆1977年译本。符淮青1985《现代汉语词汇》(第五章词义的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符淮青1996《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

葛本仪2001《现代汉语词汇学》(第六章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山东人民出版

社。

高名凯1995《语言论》(第二部分第三章语言中语义系统的结构及其演变),商

务印书馆。

蒋绍愚 1989《古汉语词汇纲要》(第三章词义的发展和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两次分类》,《中国语文》第5期。

2005《从{走}到{跑}的历史更替》,《纪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诞论文集》,中研院语言所/ 美国华盛顿大学。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著周世箴译注2006《我们赖以

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李明2003《试论言说动词向认知动词的引申》,《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一)》,商务印书馆。

罗正坚1996《汉语词汇引申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等1996《〈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苏新春2001《汉语词汇计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王力1982《同源字论》,《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印成姬(韩)2002《〈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与1996年版词义对比研究》,硕

士论文。

张博2000《古汉语词汇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

张联荣2000《古汉语词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志毅2001《词汇语义论》(第五章义位演变论),商务印书馆。

周道娟2001《〈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本动词、名词、形容词同一义项释义对比

研究》,硕士论文。

第五专题主要参考文献

岑麒祥1990《汉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程娟2001《新词新义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刘正埮、高名凯1984《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马西尼著黄河清译1997《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王铁昆1991《十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语文建设》第4期。

姚汉铭1998《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

史有为2000《汉语外来词》,商务印书馆。

赵金铭1985《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语文研究》第4期。

第六专题主要参考文献

罗常培1989《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

常敬宇1995《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崔希亮1997《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温端政周荐2000《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书海出版社。

阮福禄1998《汉语俗谚女性问题初探》,硕士毕业论文。

Nattinger.J.Decarrio.J(2000)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篇2:现代汉语参考文献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员工的午饭问题。

答:经过反复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员工的午饭问题的方法。原因:成分残缺,“找到”缺少宾语。

题目2 “修辞”有哪三个含义? 答:“修辞”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语言运用的技巧、方法和规律;二是指语用中积极调整语言以收到最佳语用效果的一种言语行为,即修辞活动;三是指以语言运用技巧、方法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三种含义不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当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 下面几句话中的“修辞”就体现了不同的含义: ①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呢?(指修辞方法)②对于修辞,我是外行。(指修辞活动)③这种语言现象是修辞研究的内容。(指修辞学)

题目3 说说正确使用“的、地、得”的方法。

答:(1)定语后边必须用“的”,不能写成“地”或“得”。如“美丽的校园”,不能写成“美丽地校园”、“美丽得校园”。

(2)状语后边通常用“地”,但写成“的”不算错。不过,不能写成“得”。如“广泛地传播”,也可以写成“广泛的传播”,但不能写成“广泛得传播”。

(3)补语前边通常用“得”,但写成“的”不算错。不过,不能写成“地”。如“来得很意外”,也可以写成“来的很意外”,但不能写成“来地很意外”。

题目4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使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答:昨天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原因:

1、词序不对。

2、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题目5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答:我国生产的石油,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原因:搭配不当。

题目6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究竟能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答案是无可讳言的。答:能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答案是无可讳言的。原因:关联词使用不当

题目8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但这种希望不免会落空。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但这种希望难免会落空。原因:否定词使用不当

题目10下列句子中综合运用了什么辞格?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鲁迅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答:比喻、排比、题目11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多看多练,提高写作水平是有益的。

答:多看多练,对提高写作水平是有益的。原因:副词使用不当。

题目12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来稿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一千字左右。答:来稿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一千字。原因:词语重复。

题目13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他仔细地浏览了许多著作。答: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他仔细地阅读了许多著作。原因:组配失当。

题目14 下列句子中综合运用了什么辞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答:比拟、比喻、设问。

题目15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这些书刚登记好,就被同学们马上借走了。.答:这些书刚登记好,就被同学们借走了。原因:用词重复。

题目16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

答: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免费申请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原因:词序颠倒。

题目17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答: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接受这种主张。原因:句子有歧义,指代不明。

题目18 改正病句,说明理由

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答: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原因:词语赘余。

题目19 说说朗读的作用。

答:首先,它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它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再次,它是训练山语能力的可靠途径。最后,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

题目20 辨析同义词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1、须概括相同点

概括一组同义词的相同之点,便于我们从具有共同意义的一组词中选用最贴切、最恰当的那个词。在概括同义词的相同点时,要注意不要拿一个大概念或一个过于笼统的意义来冒充其相同点。

2、须分析比较构词成

分析比较构词成分的多寡和异同,对于辨析同义词是很有帮助的。就双音节同义词来说,构词成分的异同有3种情况:(1)同素异序。这是指两个语素相同,但前后次序不同。(2)部分同素。这是指一个语素相同,另一个语素不同。(3)语素全异。这是指两个语素都不相同。

题目21

篇3:现代农业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膨胀、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等问题日渐突出。普遍存在着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及利用率低, 劳动生产率低, 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现象。由此可见, 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需求, 于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现代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 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开发、现代农业的进程以及现代农业的实现途径等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过较为广泛的考察和分析, 从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发展进程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1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范畴到底是指什么?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讨论, 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有以下几种: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 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对现代农业的科学论述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2006) 指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 特征是商品化, 方向是集约化, 目标是产业化”。他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农业, 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 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样, 蒋和平教授 (2009) 也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相对的概念, 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新型农业。他指出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创新、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外向型、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等理念。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 (2005) 指出:“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 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 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 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 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他从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现代农业, 强调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发展方式以及多功能化的发展状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教授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为题的讲座中也强调了这一点, 他指出: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

2 现代农业的特征

鉴于不同学者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各不相同, 他们对现代农业特征的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

把现代农业看作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的学者们认为,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它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的延续, 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何启平和陈伟就在《现代农业内涵浅析》一文中就突出了现代农业的先进性, 总结了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特征, 即农业产出效益不断增大、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以及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把现代农业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过程的学者们认为, 现代农业的特征应从其所具有的时代性、区域性、动态性和世界性上去分析, 其发展是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调整过程。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 农业生产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现代农业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周应恒与耿献辉 (2007) 将现代农业的特征总结为4点:产业链越来越复杂, 长短交织;地域特征明显, 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后移, 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 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 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 (即整个产业由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构成, 中小企业在产业体系中数量大,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条件) 特征。

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别来看, 现代农业具有一系列优于传统农业的特征。毕朱和柳建平 (2008) 就将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基本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一是彻底改变传统经验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变的局面;二是突破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仅局限于以传统种植业、畜牧业等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狭小领域;三是突破传统农业生产过程完全依赖自然条件约束;四是突破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投入要素仅来源于农业内部的封闭状况;五是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

以上学者们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特征的各种表述都有可取之处。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现代农业特征的研究, 使我们对现代农业的概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3 现代农业的类型

由于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农业的类型划分各不相同, 我个人比较赞同山东省农业干部学院徐金强对现代农业类型的划分, 他将农业的各种类型归纳总结为四类:可持续型农业、立体高效型农业、高科技型农业和观光休闲型农业。

3.1 可持续农业

传统农业为追求数量目标, 往往会不惜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而现代农业则强调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 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追求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得最大的优质产出和高效益, 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卢良恕、刘连馥等著名农业专家认为, 绿色农业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 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 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 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在“绿色产地”, 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的通称。而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农业, 实际上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 立体高效型农业

立体高效型农业即指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 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 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 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 包括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其中, 较为重要的是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设施农业。蓝色农业即海洋农业, 通常指以海洋为生产载体, 利用海洋生物等的生命机能, 通过人工培育和自然生长的方式获取食品、工业原料和其他有价值的产品。白色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 以基因工程全面综合利用组建的工程农业。它依靠人工能源, 不受气候限制, 可常年在工厂大规模生产, 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 资源可循环利用, 是目前我国农业改革中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子。设施农业就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 具有对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素控制的空间里, 进行农作物栽培的农业生产方法。

3.3 高科技型农业

高科技型农业就是指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柱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农业形式。现代农业在吸取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持续经营的基础上, 吸收和融合现代科学技术, 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转基因、细胞融合、无性繁殖等生物技术, 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的类型, 主要包括分子农业、航天农业、快速农业、超级型农业和精准农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分子农业和精准农业。其中, 分子农业就是指利用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技术, 来实现商业上大规模生产蛋白质、药物、疫苗及酶等物质。分子农业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为农业发展的工厂化奠定了科技基础, 并且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而精准农业是指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 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 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肥、种子、农药等的量、质和时机, 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 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并且是实现农业高效率、低消耗的一个重要途径。

3.4 观光休闲型农业

休闲农业是指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 在休闲农业区内可以观光游览、采摘果实、体验农民生活和享受农家乐趣。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 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 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 以休闲农场为载体, 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 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观光农业又被称为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 是农民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环境、农田、农产品、农村文化等农村资源, 经过规划设计, 发挥农业与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游客不仅可以住宿、度假、休闲, 而且可以采摘、观赏、垂钓、参加农业劳作, 体验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乐趣。

4 现代农业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现代农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在那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即强调化学化和机械化的石油农业。紧接着, 由于石油农业以牺牲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为代价, 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于是发展到强调传统技术的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到了80年代, 很多发达国家开始突出强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的生态农业。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 持续农业开始在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最初的持续农业由于局限于资源环境的持续性, 因此实际上就是自然农业的延伸。1985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上的《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中首先提出“持续农业”这一概念。1986年波林塞特提出了持续农业的定义, 即“通过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达到农业的持续发展”。1991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了著名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 提出“持续农业是一种技术上应用适当、环境不退化、经济上能维持并能被社会接受的发展模式”。1993年, 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大会上, 再次强调了“持续农业是不断发展而不会破坏环境的农业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减少、人口膨胀、粮食供给压力大等突出问题, 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 中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现代农业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一些实证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农业科学院蒋和平教授就在2005年第1次利用多级指标综合指数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1) , 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 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认可。

中国农科院的两位专家蒋和平和卢江勇共同撰写的文章《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实证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 (市、区) 现代农业建设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和分析。得出我国31个省 (市、区) 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当不均衡的结论。由分析得知农业集约化生产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 工业化、商品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 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优模式。

5 现存的问题及思考

现代农业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在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尤其是在我国, 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5.1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应是有一定知识水平、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懂得如何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但现在的农民, 往往在素质和教育上都不符合要求, 更严重的是农民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在改革开放前, 我国农村人口占70%, 城市人口占30%;农村人口多, 劳动力也多。现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五、六十岁的老人, 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低, 思想保守, 缺少市场经济意识, 不懂生产经营, 劳动技能原始, 体力也逐年递减。于是现代农业在与第二、三产业争夺人才和劳动力的市场竞争中落败。在缺少适当的农业主体的情形下传统农业想维持下去是很困难的。因此, 发展现代农业面对的首要课题就是如何建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5.2 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体制性障碍

由于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当今的农业地位也相对较为低下, 农业工作存在放松和部分失管现象。而农业科技支撑力量还比较薄弱, 农业体制行政化倾向严重, 农技人员在岗率低、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方面落后, 与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 工作开展难度大, 因此现行的农业方面的体制有待改革。

5.3 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难度较大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不健全, 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意识和吸收能力普遍较弱, 因此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从而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 提高农业效益难度比较大。

5.4 对农业的投入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首先, 农业的投入是以财政为主, 近几年对农业的投入总量虽然有所增加, 但相对工业投资显然是严重不足的。其次,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由于国家下拨的资金有限, 投入种植补贴后, 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更少了, 于是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装备就相对落后, 直接导致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各地区依旧是灾情四起。

6 结语

国内外学术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显示了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的突出优势, 而且针对近年来的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 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应当更加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 逐步建立起合理而又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其类型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 涉及农学、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各个领域,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国内外现代农业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并且梳理了不同学者对现代农业内涵、特征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现代农业的内涵以及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关键词:现代农业,理论基础,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1]邓蓉.现代农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3-7.

[3]蒋和平, 辛岭.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39-40.

[4]吴敬学.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R].北京: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11.

[5]周应恒, 耿献辉.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0) .

[6]黄国勤.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 2008 (08) .

[7]郭瑞峰.蓝色农业发展中的循环经济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1) .

[8]刘仁梅, 马骥.白色农业将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6) .

[9]蒋和平, 卢江勇.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实证分析[J].新农村建设, 2008 (01) .

[10]金莲, 王永平, 刘希磊.国内外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 2012 (07) .

[11]邢红央.日本、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12 (07) .

篇4: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专题强化】1. (1) ① 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 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 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 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 撒些苞谷给麻雀作犒赏;⑥ 用粪滋补泥土;⑦ 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⑧ 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 (2) 运用比喻修辞,将父亲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泥土、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 父亲不嫌脸上的泥巴脏,反而将其当做农人的一种荣耀。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奖赏。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之情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 (4) ① 点出文章的中心;② 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③ 深化作者的感情。 (5) 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致敬。 2. (1) 动物的眼泪是最真诚的。老猫能坦然接受大限将至的事实,只是用“一滴永远的泪珠”向人们告别,而把最后的痛苦由自己远远地带走。 (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滴泪”比作“琥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猫离别时的不舍与痛苦,也写出了“我”看见老猫的泪水后,无比震惊和痛苦的心情。 (3) 老猫在“我”家活了一生,而家里所有的人却怕它在家里终结生命,所以希望它能够自己离开。当老猫感知到它的大限将至时,只留下一滴泪,就自己走了。通过对比,体现了人的冷酷无情。

第2课时

【典题诊断】1. 孙老师夫妇为学生们生火,学生们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 2. 对学生关怀备至;勤劳顾家;理解丈夫 3. 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作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们这种行为的感人。 4. 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 5. 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

【专题强化】1. 快手刘对“我”的发现感到惊奇,想到了应对办法却又故弄玄虚,成功表演后显得十分得意。 2. 承接上文,交代了“我”的离开,收束对快手刘的回忆;引出下文,为再次见到快手刘做铺垫。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快手刘的人生际遇将发生改变。 3. 帮助快手刘完成戏法,摆脱窘境,让孩子们相信快手刘的戏法,不再为难他。表现了“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4. 第①句表现了快手刘表演成功后的神气十足;第②句中快手刘近乎在哀求,显得底气不足。两句话都能表现快手刘的精明、朴实和善良,也使人感到快手刘手脚渐渐不灵活,状况大不如前。 5. “快手刘”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他始终是“我”心中“名副其实的快手刘”。以“快手刘”为题,可以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遭遇,凸显人物特点,也更能表现“我”对“快手刘”这类人物的喜欢和同情。

第3课时

【典题诊断】一、 1 选取“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歌颂祖国,使抽象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形象,避免了空洞。 2 (1) 开头两句“要”的呐喊,写出了瀑布坚定不移、势不可当、一泻千里的特点。 (2)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无生命的瀑布当做人来写,粗看字字在咏物,细看句句在写人,写那些有追求、有理想,用燃烧的信念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的战士。

二、 1.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说自己是“你家的泥娃娃”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里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称海尔茂为“生人”则是因为丈夫海尔茂与她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 2. 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娜拉通过这句话向海尔茂表示自己已不相信他们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3. 说明娜拉的动作,她边说边在做出走的准备,出走的决心坚定。

【专题强化】一、 1. 遥望六十岁;遥望年轻的时候 2. 象征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 1. 钱之江:表明和对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立场,表达对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代主任:威逼利诱钱之江归顺,既表达了他的立场,也体现了他对钱之江的佩服。 2. 示例:机智沉着,应对的话语既顺畅通达,又针锋相对;学识渊博,比如他对饮食的表述;乐观,永不言败。 3. ① 那你就是共产党的人咯?② 为革命的正义事业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4课时

【专题强化】1. “生物在搬家”是指有些生物为了避免灭绝,远离原来不利的生存环境向别处迁徙的现象。 2. 高温、干旱。 3. 第③段说明的中心是: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全球气温的急剧上升,迫使物种以更快的速度向较阴凉的地方迁移。作者列举了英国的逗号蝴蝶和长插蛛向北移动的例子并罗列了准确的数据,说明这两种动物向较阴凉的地方迁移的速度之快;同时还举了美国黄石公园中美洲鼠兔的例子,将其1900年时生活的地点和2004年时生活的地点进行比较,来说明这一中心意思。 4. “不少”是“多”的意思,说明许多生物正逃离赤道地区,向着北边较阴凉的地方移动,用在这里强调了“搬家”的生物数量较多,避免了说法的绝对化,更符合客观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第5课时

【典题诊断】1.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2. 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的人比较多,含蓄地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从而引出下文深一层的论证。 3. 内容上,强调小时候“我”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4. ① 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②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5. 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篇5:电大现代汉语作业1@#参考答案

文山丘北吴老师

一、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本课程入门学习要求)1.浏览本课程各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并简要介绍。

《现代汉语专题》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升本科)“现代汉语专题”课程编写的主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学现代汉语课程教师的参考教材,语言爱好者、自考现代汉语谍程亦可参考。《现代汉语专题》在专科现代汉语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提升,结合现代汉语自身的发展,介绍国家语言文字新政策、当前语言研究的热点以及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力图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注意描写语言运用的规律,主要是辨识异同、区别正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现代汉语专题》内容表现形式新颖,将教学内容与导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成人教育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内容编排为:

第一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

第一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介绍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内容

二、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关问题

一、同家通用语言——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方言

三、《汉语拼音方案》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普通话语音系统一、普通话语音系统简介

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三、语音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方音辨正

一、声母辨正

二、韵母辨正

三、声调辨正

四、方音辨正巾的误区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政策依据

二、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难点

第三章 语汇

第一节 语素问题研究

一、语素的性质

二、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

三、语素的识别

四、语素的分类

第二节 合成词研究

一、单纯词和合成词

二、合成词发展的原因

三、合成词和短语的区别

四、合成词的构词法类型

五、合成词的造词法类型

六、合成词的理据分析 第三节 汉语语汇与汉文化

一、汉语语汇与汉文化的关系

二、称谓语

三、敬辞和谦辞

四、象征词语

五、地名

第四节 语汇的运用

一、语汇的规范

二、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的运用

三、同义词的运用

四、熟语的运用

五、词语的活用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词类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三、实词及其运用

四、虚词及其运用

五、词的兼类和活用 第二节 短语

一、短语的性质

二、短语的结构类别

三、短语的层次分析

四、短语的外部功能

第三节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一、什么是句子

二、句类和句型

三、动词性谓语句

四、复句及其分析 第四节 句子的意义

一、句子的表意凶素

二、句子成分的语义指向

三、陈述句的表达重点

四、疑问句的焦点 第五节 常见的语病

一、词性误用

二、搭配不当

三、主语或谓语残缺

四、语序安排不当

五、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六、句子的歧义

第五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

一、现行汉字的形体结构单位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结构方式

三、现行汉字的构字方式 第二节 汉字的现代化

一、汉字的简化

二、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节 汉字文化

一、汉字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二、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

第六章 网络语言

第一节 网络语言及其形成原因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网络词语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的语体特点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

一、网络词语使用范围的变化

二、语言自调节功能在促进网络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

满分:5 分

2.本课程的六个专题,你对哪个专题最感兴趣?对哪个专题最不感兴趣?谈谈原因。

本课程的六个专题,我对第六章网络语言最感兴趣,因为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个性化,个性化的语言是青少年网络环境下交流与表达的标志;信息表述方式的全息化、符号化是网络语言的独特之处;词汇的时尚化,是网络语言生活化的写照。时尚、简洁,鲜明,注重借鉴学习与吸收,不断丰富汉语词汇,网络环境下表达与交流的广泛性,更能体现语文新课改的精神。所以我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较为感兴趣。对第四章语法不太感兴趣,虽然很重要,但较为枯燥,难懂。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问答题)1.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满分:6 分

2.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答: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因其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各个方言中最具有优势,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北方方言在众多方言中的优势地位: 第一,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第二,第二,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四,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

第五,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

满分:6 分

3.“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

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应当促进现代汉语按照其内部发展规律健康地发展,它应当肯定并推行现代汉语中那些正确的、有生命力的,能促使现代汉语更加精密化、准确化、更富有表现力。促使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交际得很好。为此,普通话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不应仅仅局限于这个规范,为规范而规范。而应当依据语言的客观事实,以动态的语法规范来审视语言事实,从“最大限度地便于人们交际”出发,加强对潜在语言的预测和跟踪,从规范“语法”的观念转变到规范使用汉语人的思维、认知上来。毕竟,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实践性的工作。

满分:6 分

4.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差异?简要分析。

答:相同点:①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②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

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③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不同点:①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上的差异形成的,所以从语言的分布看,方言处于某一种语言的某个平面区域,可以在

地图上标出某种地域方言通行的地域,而社会方言的形成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有关,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反映在语言的应用上,就会形成语

言特色,而这些特色的共性就形成了社会方言。

②使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属于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交际使用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就不具备全民性,只属于某个特定的阶

层使用。这是因为社会方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使用上也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制约的缘故。因此社会方言又有跨越地域方言、超越地域方言 的特性。

③内部差异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有一套 独立的语音体系。

④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随着发展,其影响扩大,那么其中有些词语可能进入

共同语词汇系统,但它无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语言。

满分:6 分

5.如何认识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答:

1、首先要认识到的是方言不是单只北方的方言,还要包括南方方言。

2、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是一种通用语,它跟地方方言的关系就像是英语跟其他国家语言的关系一样。英语只是促进交流,减少民族隔阂的工具,普通话也是。

3、虽然说都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但是普通话跟方言之间没有什么十分必然的联系(除了北方方言外)。普通话的历史很短连500年都不到,形成于清朝,是满族语碰撞汉语的结果,中国的方言少则1000年多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所以不能说普通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标准、典范,也不能说中国方言演变自普通话。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社会实践题)

1.结合汉语拼音知识到所在市镇街头观察了解汉语拼音的运用规范情况。

答:我们的祖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文化传统。根据调查结果与“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要求,尚有距离。如部分题字、门面招牌、企业标志等,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滥用繁体字。有些人在报纸、荧光灯广告、街头的标语牌、广告牌上,都喜欢用国家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有的人还认为写繁体字是为了适应对外界开放的需要,为写繁体字推波助澜。二是乱造简化字。有些人在大众传媒、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广告,包装袋上常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甚至别出心裁地乱造简化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三是随心所欲地写错别字,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和不会写的字,就使用同音字或音近、形近字代替。使社会文字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会不经意闹起笑话来。

满分:10 分

2.到市镇街头、单位、学校,了解当地使用普通话的情况。

答: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市镇街头、单位、学校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不容乐观。拿学校来说,某中心学校有教师一百一十二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水平的教师仅有六十人,大部分教师只有三级甲等普通话证书甚至部分教师没有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部分教师对推广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教学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有一位中年数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多次被为优秀教师,是该校的骨干教师之一。但在谈到使用普通话教学时,他有这样的说法:“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是看这个教师能不能把学生的成绩提高,至于是否使用普通话,大可不必千篇一律,‘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推广普通话教学生学普通话,那主要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关系不很大。”

满分:10 分

3.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有很多不同,请你搜集当地方言中反映植物、动物、服饰、亲属称谓、身体、地理环境、熟语(俗语)的独特方言词,每种不少于三个。答:丘北方言中:

反映植物的:玉麦(玉米)

落松(花生)

柿花(柿子)

谷子(水稻)麦子(小麦)酸果(西红柿)

反映动物的:房梁雀(麻雀)谷嘟嘟(斑鸠)癞黑麻(蛤蟆)燕鹅(大雁)猫驴(驴)反映服饰的:衣裳(上衣)汗裤(内裤)汗衣(背心)围腰(围裙)汗衫(衬衫)反映亲属称谓的:大爹(大伯)老爹(爷爷)老祖(祖父)婆娘(妻子)女边(妻子)反映身体的:老壳(脑袋)脑门壳(前额)胳肢窝(腋窝)斑鸠(阴茎)手指托(手指)

反映地理环境的:坝子(平地)山头上(指山区)阿边(那边)冲冲(山沟)

反映熟语(俗语)的:糊头赖嘴(烧焦了的样子)

二不挎五(衣着行为不规范,不正派)鬼眯日眼(鬼鬼祟祟,不老实)

死咪羊也(没精打彩

烂草鞋(孩))作风不好的女

人 半盘子(话多,不在理,颠三倒四)骚烂屎(脏话,指作风风流的女人)

木单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的感叹词)

满分:10 分

四、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小组作品题)

1.每五个人一个小组,综合社会实践题中的调研并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写一篇有关语言规范的文字,不低于300字,同时发布到中央电大汉语专题(1)课程论坛首页“语文规范大家谈”帖子中交流。(此题成果小组成员共享)

答: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丰富他们的语言,让他们“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孙犁)。马雅可夫斯基说:“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这“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从哪里来?既不是学生天生就有,也不是他人(老师)特意塞给,而只能靠学生自己的长期积累。问题在于缺乏必要的积累语言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储量只是缓慢地自然增长,根本无法满足提高写作水平的需要。没有丰富的语言矿藏,就不能提炼出语言之“镭”,也就没有可能发射作文的“原子弹”。因此,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教给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使他们迅速建好语言仓库,并养成善于积累语言的习惯,最终拥有“几千吨语言的矿藏”。

怎样掌握这种经过一定加工的口语化语言呢?在写作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住这样两个环节:

一是用说文章的办法写文章。“说文章”,就是在落笔之前,不妨将要写的内容,先原原本本地复述一遍。复述的时候,要尽量讲的生动一些,做到中心思想明确,重点突出。把这种口头复述的形式,用笔记录下来,其实就是你要写的文章。这就叫做“用说文章的办法写文章”。

二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口头表述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适合见诸文字。口头讲的绘声绘色,形成文字不一定就生动感人。因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表达虽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毕竟不能完全画等号。所以,在变成文字的过程中,进行一些修饰,是完全必要的。请注意!这种修饰和加工要恰到好处,加工的目地是为了使表达更趋向准确、鲜明和生动,不要成为画蛇添足,使生动活泼的口语改变腔调,将洋溢着生活气息的东西淹没掉。

在写作实践中,这种经过加工的口语化语言运用得如何?我们写完一篇作文以后,不妨检验一下。检验的方法,就是将写好的稿子朗读几遍。读起来琅琅上口,就说明你运用得不错;念起来拖拖沓沓,说明毛病不少,应该边读边改,直改到流畅、生动、轻松、活泼为止。

要掌握驾驭文字的本领,根本的途径是“勤学苦练”。“勤学”,就是要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多听多记,日积月累,把同学们新鲜活泼的语言积储在自己的文字仓库之中;同时,还要上课注意听讲,重视向书本学习,古诗、古文、名著、范文,广泛涉猎,从中提取千锤百炼的词汇和优美动人的语言。在“勤学”的基础之上,还要“苦练”,多写多用,将文字仓库积累的东西逐步运用自如。这样我们就掌握了文字表达的本领,写起作文来,就能“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作为这种“网络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语言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受网上的层出不穷的另类话语的影响,学生开口“哇塞”闭口“酷MAN”,有些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这种情况不但引起众多家长的惊慌,更引起了语言专家的担忧,那么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又应该持何种态度、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首先我们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加大汉字规范力度。语言统一在今天看来,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提升大众的语言民族意识、培养对普通话的认同和讲普通话的自豪感、使普通话具有较高的语言声望,实乃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教师带头讲好普通话,为学生树立榜样。要丰富说话人的语言技能库,在各种语言场合切题合意地使用普通话。学校教师必须主动承担起这样的功能和职责。汉语拼音是汉字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中外交流和人与机器的交流中,其作用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目前在小学教育中出现了“淡化”汉语拼音教学的倾向,学校教师应积极正视此种变化的趋势,探寻解决这种变化的方法。教师除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外,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审美情趣,找到最适合青少年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辨别良莠,要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树立规范意识,提高鉴别语言文字应用在美丑正误的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其次要加强汉语语法教学,捍卫祖国语言纯洁。语法代表着一种语言的成熟程度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水平。多年来一直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悠久的语言,汉语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汉语的话语表现力生动而多彩,但是近年来,“淡化语法”的观点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很有市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直接的后果是当代中学生汉语语法水平、语法素养的下降。他们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不能解释,对稍复杂的句子不会分析,对复杂的多重复句更不能分析。语法水平低,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受到影响,同时也使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得到了轻易的入侵。再说,一个汉语基础薄弱,对汉语语法一无所知的人,学好外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加强汉语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予以重视。此外,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文明和健康的责任,作为教师要做捍卫祖国语言纯洁的楷模,千方百计消除学生语言中的有悖于社会道德和审美要求的成份,如构成脏话、黑话、隐语的某些词语以及带有性别歧视和行业歧视的词语。

最后还应注重网络学习指导,讲究网语使用场合。培养适宜网络环境的阅读、表达与交流素质。汉语教学历来注重品味与涵咏,雍容典雅、博大精深是汉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在浩如烟海的网络环境下,精读精讲就鲜有用武之地。网络环境下,我们应该从量的积累中,求得质的飞跃。语文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检索信息的工具与方式,更重要的是浏览信息、披沙拣金的能力。这些技能与素质是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了解常规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差异,在方法、技能上做正确的指导,才能正确借助网络语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网语毕竟是以网络为生存前提的,而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分场合不看对象,随便使用网络语言,就不合时宜了。试想一下,一篇作文,掺杂着数字、符号、字母以及诸如“我躺在床上看书的说”、“偶走先”、“说了两遍丫” 这些所谓时尚的、语文教师看不懂猜不出的网语,即使是构思新颖、内容深刻、结构完整,语文教师能给你多少分?因此我们暂时不能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文,虽然有时候在人物对话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网络语言会给文章增色,这是一种语言活用,但不可滥用。

五、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网上自主学习)

1.上网浏览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为本课程提供的教学辅导资源,并请简要介绍。

答:在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教材:文字主教材:《现代汉语专题》,由1.文字教材:文字主教材:《现代汉语专题》,由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斌担任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胡吉成担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主教材是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展示,是教学与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文字主教材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提示紧密结合,便于学生自学使用。辅助教材:《汉语专题(1)综合学习指导》,由胡吉成编著,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析,提供综合练习与期末自测,是本课程学习与复习用书。2.电视录像:初步设计20节电视录像,作为本课程系统讲授的教学资源,电视录像将以DVD或VCD形式出版发行。录像课由河北电大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王明铭讲授,目前录像课正在制作中。3.IP课件:即网上运行的录像辅导,中央电大录制八课时,每课时50分钟左右。由胡吉成主讲。课件设计为三分屏式,学生注册后可随时进入课程,点击选择相关内容收看。湖南电大录制了四讲形成性考核作业解析指导,进入湖南电大教学平台后,在本课程相关栏目中收看。

4.网上辅导:根据教学需要及师生反映不定期在网上发表辅导、自测及期末复习考试等有关信息,还将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组织一些专稿,深入浅出地剖析一些教学问题。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将通过中央电大在线和湖南电大在线汉语专题(1)论坛进行。网上辅导是本课程重要的手段,很多重要信息主要通过网上发布,平时一定要随时注意查看网上教学信息。

5.网上实时答疑:中央电大每个学期安排2-3次网上实时答疑教学活动,包括文本答疑和视频直播两种形式,其中文本答疑在本课程网上论坛举行,安排在每个学期的期中进行,视频直播在语音答疑室举行,安排在每个学期开学和复习阶段举行。有关教学活动安排时间,每个学期将在电大在线首页通知。湖南电大原则上每个学期安排1次网上实时答疑教学活动。

6.其它手段:直播课堂、电话答疑、通讯辅导(电子邮件或信函)。

满分:5 分

2.就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到中央电大日常答疑论坛或省市电大课程论坛发帖子讨论,谈谈你对于课程内容的意见,以及学习本课程的计划等。

答:在本课程的六个专题中,我觉得课程的内容在每个专题的布局上衔接性较强,但是与之相关的例题及其相关的讲解较少,不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与运用。

篇6:现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zh、ch、sh和r属于 [ ] A.舌尖后音 B.舌尖前音 C.舌尖中音 D.舌面音

2.“一个”中的“一”念为 [ ] A.上声 B.去声 C.阳平D.阴平

3.“uai”的韵腹是 [ ] A.u B.ua C.a D.i 4.“琉璃、傀儡”是 [ ] A.合成词 B.单纯词

5.()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 A.义项 B.义素 C.语素

6.“成”是()鼻音韵尾。[ ] A.前 B.后

7.ie[i]是()复元音韵母。[ ] A.前响 B.后响

8.()用在名词、代词或其他词语前头,合起来构成介宾短语,对动词、形容词起修饰或补充说明的作用,表示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等。[ ] A.助词 B.连词 C.动词 D.介词

9.“ui”的韵腹是 [ ] A.u B.e C.i D.ei 10.“烂漫、铿锵”是 [ ] A.单纯词 B.合成词 11.“他踢一次球。”中的“一次”作()句法成分。[ ] A.谓语 B.补语 C.定语

12.i[i]是舌面()、高、不圆唇元音 [ ] A.前 B.中 C.后

13.“海水”中的“海”读为 [ ] A.阴平B.阳平C.上声 D.去声

14.“f”是 [ ] A.唇齿音 B.双唇音 C.齿间音 D.双唇音

15.“x”是舌面前、清、[ ] A.塞音 B.塞擦音 C.擦音 D.鼻音

16.“不怕”中的“不”读为 [ ] A.阴平B.阳平C.上声 D去声

17.“星”是()鼻音韵尾。[ ] A.前 B.后

18.“本子”的“本”读为 [ ] A.阴平B.阳平C.上声 D.半上

19.uei 的韵腹是 [ ] A.u B.e C.ei D.i 20.“谆谆、潺潺”属于 [ ] A.单纯词 B.合成词

21.音节是()的语音单位。[ ] A.最小 B.最自然

22.从音高、音长、音强的角度分析得到的音位是 [ ] A.非音质音位 B.音质音位

23.语音的规范化以()为标准语音。[ ] A.北京语音 B.普通话 C.现代汉语语音

24.()是人们根据表义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临时组合而成的短语。[ ] A.自由短语 B.固定短语

25.()是某个专门学科和某个行业内通行的词汇。[ ] A.专业术语 B.行业用语 C.行业语

26.()又叫做非谓形容词,表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但不能作谓语。[ ] A.动词 B.副词 C.介词 D.区别词

27.()是研究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 ] A.语音 B.语法 C.词汇 D.修辞

28.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 A.理性义 B.色彩义

29.词义派生的方式主要是()和比喻两类。[ ] A.夸张 B.类推 C.类比 D.引申

30.“iou[iou]”是()复元音韵母。[ ] A.前响 B.中响 C.后响

二、多项选择题:

1.“潺潺、皑皑”是 [ ] A.一个语素 B.两个语素 C.一个词 D.两个词

2.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把主谓句分为 [ ] A.名词谓语句 B.动词谓语句 C.形容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3.结构助词是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的助词。包括 [ ] A.的 B.地 C.得

4.“老板叫小李来上班” 这个句子是 [ ] A.单句 B.复句 C.兼语句 D.连谓句

5.按照结构关系,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单句分为()两大类型。[ ] A.主谓句 B.名词谓语句 C.动词谓语句 D.非主谓句 6.“他没有做过任何见不得人的事情。”是 [ ] A.双重否定句 B.陈述句 C.否定句 D.肯定句

7.“s”是 [ ] A.舌尖前音 B.清音 C.擦音 D.塞擦音

8.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 [ ] A.语序 B.虚词 C.语素 D.重叠

9.“手脚冰凉”包含 [ ] A.四个字 B.四个语素 C.两个语素 D.四个音节

10.“怕、头、火”都是 [ ] A.词 B.合成词 C.复合词 D.单纯词 E.11.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主要包括 [ ] A.着 B.了 C.过

12.d 和t是 [ ] A.塞擦音 B.擦音 C.辅音 D.塞音

13.现行汉字的前身 [ ]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 E.14.根据意义和作用的不同,代词可分 [ ] A.人称代词 B.指示代词 C.疑问代词

15.短语的结构类型包括 [ ] A.主谓短语 B.联合短语 C.动宾短语 D.中补短语 E.偏正短语 F.连谓短语

16.现代汉语中的浊辅音包括 [ ] A.m B.n C.l D.r

语素

楷书 17.汉字的标准化包括 [ ] A.定量 B.定形 C.定音 D.定序

18.修辞的基本要求是 [ ] A.准确 B.鲜明 C.生动 D.简练

19.g 和k是 [ ] A.舌面后音 B.舌面中音 C.辅音 D.塞音

20.根据句子所表达的语气对句子的分类叫句类,现代汉语中的句类包括 [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三、名词解释: 1.调值 2.音位变体 3.音位 4.词汇 5.调类 6.单韵母 7.辅音 8.双宾句 9.合成词 10.义项 11.轻声 12.义素 13.连谓句 14.“被”字句 15.“把”字句 16.单纯词 17.层次分析法 18.兼类词 19.儿化

四、论述题:

1.论述语音的性质。

2.论述词汇发展变化的表现。3.论述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4.论述如何学习修辞。

5.论述按发音方法对声母的分类。6.论述语法的性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A 6.B 7.B 8.D 9.B 10.A 11.B 12.A 13.B 14.A 15.C 16.B 17.B 18.D 19.B 20.A 21.B 22.A 23.A 24.A 25.C 26.D 27.B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 3.ABC 4.ACD 5.AD 6.BC 7.ABC 8.ABD 9.ABD 10.ADE 11.ABC 12.CD 13.ABCDE 14.ABC 15.ABCDEF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D 20.ABCD

三、名词解释:

1.调值: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就是声调的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2.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作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3.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照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4.词汇:词汇,也称作语汇,是某一特定范围内所有的语汇成分(语素、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如“英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广东话词汇”、“茅盾的词汇”、“《阿Q正传》的词汇”等。

5.单韵母:单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也叫单元音韵母。单韵母有10个,其中ɑ、o、e、ê、i、u、ü等7个都是舌面元音韵母,-i[](前)、-i[](后)是舌尖元音韵母,er[]是卷舌元音韵母。6.调类:把全部字音按不同的调值加以分类,这种类别就叫调类。

7.辅音:辅音的特征是气流通路有阻碍、气流较强、发音器官不发生阻碍的部分不紧张。构成辅音最显著的因素是气流在口腔所遇到的阻碍。

8.双宾句:双宾句指谓语动词后面有两种(人和物)宾语的句子。

9.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而成的词。10.义项: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11.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作“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3)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4)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音波振动的形式不同造成的。造成音色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

①发音体不同。因为两种发音体振动时发出的音波形式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声带都有细微的差别,因此每个人的声音也就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b和p是普通话不同的两个声母,它们的不同是由于在发音时控制气流的强弱不同造成的。

③共鸣器的形状不同。普通话里的元音i发音时嘴唇是展平的,而元音ü发音时嘴唇是拢圆的,这种唇形的不同造成了口腔不同的形状,形成了不同的共鸣器,因而听上去就是两个不同的音。

以上四要素中音色是最主要的。地。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

(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

言语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

(四)修辞贵在创新

不论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还是辞格的运用,都应当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有句话说,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记录到今天的现代汉语,都是一致的。

语法的稳固性并不意味着它始终不变。从横的方面看,即从一个特定的时期之内看,语法似乎是稳定的,变动极小,从纵的方面看,即从语言的整个历史来看,它又是变动的。例如,汉语里的名词(表示时间处所的除外),一般不修饰动词,可是“五四”以来,好些名词带上“地”(有的还可不用“地”)就可以修饰动词了(如“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直线上升”、“电话联系”)。我们学习语言,既要遵守语言规律,又必须看到语言的发展。

(五)民族性

各民族的语言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民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语法体系。

上一篇:公路工程规费取费基数下一篇:中秋节有什么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