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

2024-08-30

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通用11篇)

篇1: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

http://

高中美术教案:高中二年级《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教案模板

一、引出课题: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我们常用“栩栩如生”这样的词汇来称赞我们认为的 好作品。(通过提问由同学再补充几个“栩栩如生”的近义词,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但是,我们现在从画册上、展览中看到的许多外国现代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世界级 艺术大师的作品,却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这个标准去衡量了,有的画得不象,有的让 人看不懂,这些作品还算不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来欣赏,这就是本课要与同学 们一起讨论的课题--“标新立异的外国现代主义绘画”。(课题:“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翻开课本P42)

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指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 中的某些流派--野兽摄、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现代主义”或“现代派”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投影以上的文字,加深印象。)现代主义的产生并不单是一种艺术现象,它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思想根源和 哲学基础。

(看课本P48,请同学朗读第二段)(教师概括讲述)(浏览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介绍作品名称、流派、作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由教师进行适当归纳。)艺术分三类:具象、象意、抽象。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以意象和抽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提问:与传统购具象绘画相比较,同学们更习惯或容易接受哪一类作品,用一、二句话说明一下理由。出示传统和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三、要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要有一个观念转变和适应的过程。

四、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引导学生找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P43有关文字处划横线)艺术家不再以画得与客观世界逼真肖似为能事,而是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http://

意趣、意念、思想等主观世界为主,甚至包括潜意识、梦幻、梦境等,为此而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子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作品配合)2.表现形式从具象到意象、抽象(作品配合)①客观物象并非是绘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观物象的描绘反而会损害绘画艺术,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绘才是最完美的艺术。投影:毕加索《牛的变形过程》

徐悲鸿刚到法国留学时,只欣赏古典主义写实的绘画作品,当学成回国前,已转向欣赏印象派或以后的现代主义画派了。

五、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

(提问:你觉得应该怎样欣赏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以毕加家《三个音乐家》为例,进行适当讨论。)(每一排由一位同学发言,希望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关键在于要学会用视觉艺术的语言来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放录像片《视觉艺术语言的构成》)(放投影片文字)“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种种独特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的时 候,重要的并不在于去弄明白它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东西,而在于去体验作品历引起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前后左右四人互相讨论,分析和欣赏课本中提供的图例,每小组推一位同学准备发言:①首先,哪一幅最能打动你,让你最感兴趣。②作者想表现什么,这幅面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穿插介绍作品和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视觉艺术的语言来谈感受,调节课堂气氛,及时发现讨论中的热点。)

六、课堂总结

我们初步和欣赏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了解到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评价的标准,学习了用视觉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这还刚刚是开始,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确实有消极、荒诞和艺术趣味不健康的东西。还要进一步学会鉴别和欣赏,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列宁说过:“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来源:中师教育

篇2: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式,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欣赏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通过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教学难点:

巧妙结合已有图形的特点,添加成生动有趣的形象。表现出画面的美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整理好学习用具。调动学生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游戏导入:

教师:这节课,我要带着大家在游戏中进行,看你们的小表情我知道你们很惊讶美术课上会有什么游戏呀,咱们现在来做第一个游戏。游戏一:线条的华丽变身

教师:这是我的朋友,红丝带。今天她要在自己一系列的华丽变身中让大家复习一下学过的线条。准备好了吗请仔细观察。

做示范:直线,波浪线,弹簧线,折线,螺旋线等(看不出来有困难的可以再演示)教师通过PPT总结——线

师:不同的线可以组成不同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小短片。游戏二:奇妙的线条世界 播放线条动画片 出示板书:绘画游戏 2.游戏:线条的旅行

在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的画满画面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关系。线的造型由你和你手中的笔去控制。(音乐)做到:线条流畅 疏密恰当

构图合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拍手示意停下,师:大家看我,跟着我看大屏幕我们分析一下大家的作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PPT 让同学们比较四张用线分割的画看看哪幅图的线条布局设计更合理,从疏密关系构图中分析 学生讨论图片:

总结:根据刚才对画面中线条的认识,继续开始我们的线条游戏,有些地方我们要大胆的留有空白。

师巡视,师:小组同学互相看一看谁的画面分割的好,线条有疏密关系而且用到了各种线。请小组同学给于你的小伙伴恰当的意见。4欣赏:

教师:你知道么,在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有位名叫米罗的大画家。他还是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更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也非常喜欢玩这种绘画游戏。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PPT展示

你能从画面找到些什么? 要求学生从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图形方面进行语言描述。(1)构图:画面完整、饱满。

(2)线条:有变化、有疏密、有交叉并形成可疑形象。(3)色彩:对比鲜艳,涂色均匀饱满。(4)图形:发现画中有趣的图形 教师:总结

米罗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和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缜密思考后的结果,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并能从中体会到艺术的乐趣。5研究探讨:

教师:孩子们,线条旅行完了,那你有没有发现他行走轨迹中出现了哪些图形?所组成的图形中又藏着什么故事那?根据随意线条所组成的图形充分展开想象。

教师:分析PPT中画面里不规则的图形和组合图形,从图形中你能联想到哪些物体。师给于恰当引导。6.欣赏同伴作品

三、动手试一试:

教师 :我觉得大家能创作出更有趣的作品来,现在让我们开始一场精彩的 “想象大比拼”。动手试一试,看谁能巧妙的利用随意线组成的图形,添加出最多,最生动有趣的形象。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欣赏、评述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互评,学生互相欣赏,简单说出自己的作品内容。

2.师展示学生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小组没有推荐的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勇敢一些)

五、小结:

篇3:浅谈小学美术低年级绘画课教学

一、低年级儿童画现状分析

儿童画是小学低年级美术学习主要的绘画形式,也成了儿童学习绘画造型的画种。低年级的学生只要一进入美术课堂,就显得格外轻松和愉快,很容易沉迷在绘画的世界里。

低年级的学生绘画有很强的自主性,能不受时空概念的约束,可以把现在、过去、将来的事物组合画在一起,同时在构图时有很强的随意性。从一边或从中间开始起笔都是无目的的。人物大小随意,造型随意,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回味无穷。

但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力较低,他们还不懂色彩的对比、变化、丰富性、完整性,只是一味形象化概念化地涂色。如画一座楼房、一条马路、一辆汽车、一只动物、一个人物的穿着等,他们都可能不假思索地采取单一色相去表现,从而使画面色彩单纯,毫无变化,暗淡无光。

低年级学生绘画时往往涂色不严谨、无方法,色彩杂乱无章。这主要有三种情况:(1)学生年龄小受到心理上的制约,影响绘画中的色彩,如学生绘画时容易兴奋,绘画过程中容易急躁,急于求成,导致涂色不认真、 草率了事的结果;(2)学生年龄较小,耐力和精力不足, 影响到后阶段的检查修正。如学生的小手耐力有限,运笔线条不流畅,涂色的力度不够,从而影响到色度不足; 或涂色时力度轻重不一,色彩因此深浅不匀,尤其是用彩色笔和油画棒时特别明显。(3)审美与绘画技巧欠缺, 影响到绘画效果。如学生没有根据画面各色块的具体需要,有意识地完成整个涂色过程。涂抹过程运笔方法技巧没有掌握,有时色彩深浅不一,运笔横竖皆有,整体杂乱无序,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色块里深浅不一,涂色极不均匀。

二、针对低年级儿童绘画作品的指导

1.初步渗透构图要求,绘画力求完整

一年级的学生对构图基本无意识,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如果我们长篇大论地给他们讲构图理论,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可以用通俗的语言配合肢体动作给他们讲授。低年级常用的构图方式为中心式主体构图法,这种构图方式符合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和儿童画夸张的特点。

在我的课堂上,每次在学生创作之前,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把这节课的主体物画得大一些,精美一些,稍居中一些。同时在主体物的后面添画背景,下面添画地面或花草,让你的画面看起来更加完整。在多次授课之后,学生们逐渐有了这样一种意识:这节课的主体是什么?我要把它画得大一些,美观一些,我要画得再完整一些。然后,再慢慢地让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前后要有主次、左右要呼应的构图要求。

2.让学生再次认识色彩

一年级的第一节美术课就是《认识美术工具》,可是很多老师没有重视这一课,尤其是其中对色彩的讲解。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过绘画,不必再介绍色彩。殊不知,让学生充分认识色彩是很有必要的。

色彩颜料是多样的,常用的有水彩笔、色彩铅笔、油画棒等。色彩的色相有12色,24色,36色等,可以让学生较主动地去理解和学习色彩。如教师可以要求:在你的颜料中把偏红的、偏橙的、偏黄的、偏绿的、偏蓝的色彩挑出来。学生按要求挑出五类色相的色彩后,告诉他们这几组色相可谓“相近色”或“近似色”。在一个物相中可运用相近色或近似色,像阳光、彩霞、红色彩旗可用各种红的近似色,蓝天、大海可用各种蓝色近似色,森林、草地可用各种绿色的近似色。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灰色,但应根据需要用,不要大面积涂色。色彩要有变化地使用,或交替使用。这样可使色彩更加多样化, 使画面色相更加丰富多彩。

3.掌握一定的涂色技巧

涂色不严谨,绘画时草率了事,是绘画中一个大的缺点,这在低年级的绘画中普遍存在。要克服这一缺点,必须让学生认识涂色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涂色要有方法与技巧。从审美角度来看,老师可以采用直观的示范教学法,涂两块相同色相的方形色块,一块色度不均,涂法毛糙;一块色度饱和、色相均匀完美, 让学生比较,哪一块美。答案:第二块美。通过对比,学生认识了认真涂色的重要性。

从技巧上看,老师要启发学生了解色彩,让他们知道要根据颜料的不同和块面形状来涂色,色相要求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方式方法,如:色彩铅笔、蜡笔、油画棒是干性彩笔,可以轻涂,可以重涂,可上下竖向涂,可横向来回涂,可打圈涂和反复涂等,能达到预期效果就行了;而水彩笔是水性的彩笔,涂色就要有序地一次性涂色,少用复涂。水彩笔的轻涂与重涂并不能产生色彩的深浅变化。复涂还会造成色彩的不匀并可能造成磨损破坏画面。

4.启发学生绘画源于生活并美于生活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讲述绘画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思考、联想并得到启发。以人们穿衣服为例,每个人穿的衣服都不相同。我们画画与穿各式各样的衣服是一样的道理,画画题材是来源于生活,但绘画又是要美于生活,我们可以在画面上赋予它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色彩。如果让你画一座房子,画一条马路,画一个人的服饰,画一只动物,要求各自主观地、个性化地绘画上色,你会怎样做呢?学生受到了启发,就不会依赖现实中的色彩。房子漂亮了,马路不再用灰色了,人的服饰丰富多彩了,小动物也色彩斑斓了……画面显得天真、 充满童趣,画面的装饰性加强了,作品也好看可爱多了。

5.重视低年级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

画画与创作是一个辛苦的劳动过程,学生年龄小, 精力有限,既要有激情又要仔细认真,必须始终如一才能把一幅画画好、修正好,这是学习的好习惯,也是画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绘画量的大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还要及时给有进步的学生鼓励。

教师应多让学生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秀作品。在欣赏的时候教师引导很重要,应引导学生看优秀作品是如何构图、造型、涂色的。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给展评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构图、色彩等方面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在评价优秀作品的同时不要忘记激励其他学生,鼓励他们只要注意到这些方面他们也可以画得很好。这样学生们欣赏的优秀作品多了,就能带动其他学生的进步。学生们感觉到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自己下一次一定能够画好。

我们常说:“规则是一种美,不规则也是一种美。”学生们稚嫩的小手,运笔也许是不规则不灵活的,但这种不规则中包含了天真、单纯的美。所以,不要批评,而要鼓励他们,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大胆画。往往这种简单的线条,直中有弯,弯中有直,更符合艺术的根本原理。

篇4:二年级美术《吊饰》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吊饰,能利用不同的媒材通过点、线、面、色彩、装饰等艺术形式,折、剪、貼等手法,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一个平面或立体的吊饰,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资源:⑴教师:电脑设备、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绳子、中国结、民间吊饰实物。⑵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小吊饰、彩色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橡皮泥、绳子、水彩笔、树叶等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它们?这样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吊饰与生活的关系。然后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来问大家:“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我们来猜猜它们叫什么?”最后我揭示谜底,出示课题。这样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我问:“它们为什么叫做吊饰,而不叫坐饰、摆饰呢?”这样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吊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什么叫做吊饰。

二、分步讲授新课

1.吊饰的结构。欣赏课题(教师所做的吊饰)。分析吊饰的结构。

老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吊饰的主要部分称之为主体部分。然后又根据吊饰的概念引出悬挂部分和装饰部分。

2.吊饰的制作步骤。⑴看吊饰问:如果让你做,你先做哪部分?学生能够知道应先做主体部分。⑵和学生共同探究主体部分的制作。①学生思考并回答吊饰的主体部分可以是什么形状。平面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动物外形等;立体形:圆柱、圆锥等(师板书);②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制作?师引导并板书,学生思考并回答;③探究装饰部分和悬挂部分的制作。师生共同探讨在什么部位装饰及怎样装饰。悬挂部分可以有几种悬挂方式。

3.欣赏联想。欣赏课件学生的作品,启发联想。

三、小组合作,愉快表现

两人或四人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吊饰。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悬挂、主体、装饰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出要求:①安全方面;②卫生方面。教师提出建议:师生合作开店——吊饰坊,学生的作品送到店里。师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播放音乐:喜洋洋)。

四、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学生作为顾客选出自己最想买的吊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提出改进意见。作者说明创作意图。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

欣赏课件。感受其他材料制作的吊饰。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材料,试着用其他材料做吊饰,做好后可以送到店里来。

六、板书设计(略)

篇5: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六、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篇6:八年级美术教案《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出示两幅作品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1.绘画的造型要素(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1)写实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2)表现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抽象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二、新授

三、总结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正反方发言。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篇7: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

共2学时

指导思想评论《美术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评论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绘画能力较差,没有绘画基础,会导致很多孩子在绘画时缺乏自信心。所以,在授课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授内容应由简到难。本课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构图常识开始,知道“画幅”有不同的宽高比例、不同的边框形状,认识三角形、方形、等结构和整体态势,在逐步学会对简单物品进行构图组合。本课教学内容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出发,由简到难,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励学生灵活进行构图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构图的基本技能,为后面的绘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构图知识,运用三角形构图形式进行静物构图实践。

教学难点:使学生拼摆或画出错落有致又生动饱满的构图,并能从中体会绘画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4.1 【教学目标】评论知识技能:认识构图的意义,领会构图的基本原则,了解构图的形式。

过程方法:在实践中学会构图的具体步骤,运用多样统一原则,在合作中与同学共同完成静物构图任务,积极参与构图作业的互评与交流。

情感态度:在赏析中感受构图艺术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摆静物和画构图的乐趣。【教学重点】评论帮助学生掌握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评论学会构图的基本原则。【教学活动】【导入】引出内容评论教师展示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图片。提问:作者是怎样安排构图的?请你试着画出它的构图。

【讲授】讲授新知评论

1、师生共同欣赏该作品,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构图?它在绘画作品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引出构图的概念: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遵循形式美法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的位置和关系,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达到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效果的目的。

2、提出新问题:绘画的构图还有哪些? 师生欣赏教材作品,总结绘画的构图形式丰富多样,如三角形、方形、圆形、梯形等。其中三角形构图具有平衡而又富有变化的形态特征,在绘画作品中最为常见。带动学生进一步学习构图知识,并通过辨识作品检验新知。

3、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时需要遵循“多样统一”的基本原则。教师举例分析说明多样统一原则的具体用法。

【活动】课堂练习评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塞尚这幅《静物》的构图特点,并画出它的构图。

【作业】课后作业评论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4.2 【教学目标】评论知识技能:学会静物构图的基本方法,独立或合作摆放一组静物,用线条画出静物构图。

过程方法:在实践中学会画静物构图的方法,运用多样统一原则,在合作中与同学共同完成静物构图任务,积极参与构图作业的互评与交流。

情感态度:在赏析中感受构图艺术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摆静物和画构图的乐趣。能够充分认识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评论帮助学生掌握构图知识,运用三角形构图形式进行静物构图实践 【教学难点】评论使学生拼摆或画出错落有致又生动饱满的够图。【教学活动】【导入】引出问题评论静物画中的景物是怎样摆放和组织的?画家在构图是会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说出自己的看法:画家会考虑选择哪些静物、静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如何摆放等问题。

【讲授】讲授新课评论教师讲解静物构图步骤:

1、准备好静物,初步构思,考虑画一组怎样的构图,构图中是怎样的骨架结构。

2、根据构思选择静物,注意静物要有形状、大小的不同。

3、动手摆静物,注意静物要有主次、聚散、层次,形成三角形骨架,整个构图做到多样统一。

4、用铅笔起稿,画好每个物体的外形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构图时切记要注意符合多样统一的原则。

【活动】辨析活动评论教师展示两幅素描作品,请学生说说出示的静物画构图和作品有没有问题。如果有,怎样使它们更符合静物构图的要求? 学生看图、讨论、判断,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练习】课堂练习评论1.和同学分成小组,合作摆一组静物构图。2.用线条画出构图

篇8: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

一、小学美术教材中的现代绘画

目前,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2课《中国画与油画》中在介绍中西方油画的根本性变化时, 了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们》、波洛克的《薰衣草之雾》、瓦萨莱利的《维加珀》、马蒂斯的《红色中的和谐》、蒙德里安的《场景2》林风眠的《渔妇》相关作品。林风眠的《渔妇》作为现代绘画的代表:画中以淡灰色的色调描绘捕鱼的渔民, 网中银光闪闪的鱼是渔民们劳动的结晶, 也是他们生活的希望。人物线条简单有力, 笔触很有风味。构图上, 人物占满了画面的右半边, 但整体却和谐有力。而作为林风眠的学生吴冠中先生则提出艺术“无国界”, 打通油画与水墨化画的界限, 创造从中西结合, 雅俗共赏的意象世界, 促进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 增进了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从这种创新意义上来讲, 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应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中得以较好的应用与体现。

二、现代绘画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对经济结果的盲目追求, 艺术教育的人文精神被淡化, 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成了经济的附庸。当传统美术被当作社会风雅的商品来消费时, 现代艺术则主动背弃传统美术的各种功能, 侧重于对精神的显现, 此“精神”不是指对描绘对象的精神状态的记录和模仿, 而是主体自我反思的投入宇宙沉思的过程。”[2]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今天的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远离人群, 而是在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中融合, 将美与真普及社会。“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之下, 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完全突破了以往艺术的规则和框架, 所以, 何为艺术品, 何为艺术家, 也都突破了以往人们习以为常的界定。所有的物品都可以是艺术品, 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所有人的活动都可以是艺术活动, 所以现代艺术无所不在。”[3]例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现代舞《画卷》就是带有中国文人意蕴的现代舞蹈, 编导沈伟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西方的传统舞蹈和中国的戏剧、杂技和武术, 他说“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 我们对于传统的突破和推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小学美术教材中现代绘画的可拓展性条件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 我们通常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定义为五六年级的学生, 年龄在11—13岁左右, 基本处于学龄初期的末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求知欲最旺盛, 好奇心强, 爱提问, 对图案写生特别感兴趣。可以在思维水平上进行想象, 想象力鲜明生动, 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渐过渡, 在11岁左右, 开始能够系统的理解事物, 12岁以后就能自由地组织一些抽象思维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有初步的欣赏能力, 对美术的社会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没有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能保持积极地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于现代美术的认识需要教师积极引导。

从教师角度来看, 通常情况下, 由于小学生较强的向师性心理, 美术教师的形象、个性、态度、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都会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 这种印象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态甚至是一生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往往会转化成为他所代表的学科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作为美的形象大使, 美术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培养自己渊博的知识与广泛的兴趣, 学校每年定期的教师培训, 也为一线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再学习的平台, 及时了解现代美术前沿热点。

从社会方面来讲, 真正教学生的除了学校、教学大纲、周围的好学生外, 更重要的是来自校外的资讯, 在网络上, 在图书馆, 在书店, 在美术馆, 在画廊, 信息远远多于教学大纲能够给予学生的, 当代小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必须走出校门, 关注社会与生活, 向生活学习, 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四、现代绘画在教学中的启示

现代绘画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中的可开拓性讨论作为美术教学的一种新的探索, 启示我们:

首先, 尊重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信学生在当下即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 学生当下的思维可能超越了老师当下的思维。教师应给学生以赏识激励, 激发其生命和创造潜能。一个人的人生充满诗意和创造, 那么一定会给他带来无限的喜悦, 使他热爱人生, 为人生如此美好而感恩, 并因此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其次, 尊重学生的人格, 善待学生的错误, 给学生留下自我醒悟的空间。美术教育尤其是现代绘画在小学教材及课堂中的拓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师生的共同探索。现代社会应当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面对压力、敢于担当、善于选择、独立生存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需要我们从小培养。

再次, 将关注学生的人生和命运与关注学生的分数并重。在当下, 教师用爱心温暖学生, 做学生的引路人, 已不再是一句空话,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多样化发展;引导学生心智和谐发展。正如赫伯里德曾指出“教育的宗旨, 一如艺术的宗旨, 应在于保存人类及其心理官能有机的完整, 因此当他自儿童时期迈进成人, 自野蛮迈入文明, 他仍然保留着意识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的唯一源泉”。因此, 保护人的完整性, 全面协调和发展人的能力, 是一切进步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最后, 把握当下。古希腊学者库里希坡斯曾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 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现代绘画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恰恰启示我们不后悔过去, 不担忧未来, 不荒废现在, 内心的安宁会为你迎来无限的富足, 这恰恰是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中现代绘画的可拓展性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摘要: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之下, 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完全突破了以往艺术的规则和框架, 文章在对人教版《美术》教材现代艺术中现代绘画模块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可拓展性的现状、条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提出对当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认为小学生高年级美术教材中现代绘画模块仍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现代绘画,可拓展性

参考文献

[1]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 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M].上海:商务印书出版社, 2000.

[2]康定斯基.《论艺术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篇9:《小鸟的家》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2、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感受小鸟拥有家园的快乐,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3、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教师和学生合作手影表演:小鸟回家。利用大屏幕,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树和鸟窝的剪纸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用手影表现小鸟在树和鸟窝周围飞来飞去玩耍的场景。根据气氛及时教授学生们用手表现小鸟的形态,并选出三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表现小鸟飞飞的场景学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教师提示“我们飞累了,让小鸟一起回家休息吧!你们想不想看看小鸟的家呢?”教师将小鸟的手影投入到树上鸟窝的位置。提示手影表演的学生也把手影投入到鸟窝的位置。老师及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课题《小鸟的家》(配有鸟鸣声)。二、引导阶段1.观察照片中的小鸟的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有的在树杈中间,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树洞里。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照片)。提示学生说一说小鸟的家会在什么地方。2.欣赏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儿童绘画作品)。集体讨论: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小鸟的家。3.除了绘画形式,我们还可以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用手工制作小鸟的家。观看手工制作视频,可以边看边跟着动手。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手工制作教学视频)。三、发展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鸟的家:手工制作,绘画。1、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2、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来表现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播放带有鸟叫声的柔美乐曲。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2、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比如说鸟妈妈。想象着说几句话。3、评选最佳作品。五、教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消灭害虫。鸟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大多数鸟以树为家,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为树消灭害虫,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我们这里的小鸟为数不多,更需要同学的爱鸟之心,不要故意捕捉、伤害小鸟。如果有人企图捕捉、伤害小鸟,请同学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劝阻!演示课件幻灯片: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用木板等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在你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演示课件幻灯片:人工鸟窝。七:收拾整理 请整理好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带走碎纸等垃圾。保持室内的环卫生!谢谢!下节课再见!

篇10:二年级美术绘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了解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空间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能力,能较正确地分析和画出场景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意目标: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上搜集的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搜集相关资料等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感到直观好记。

1.出示学生搜集的数幅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1)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当人眼看物体的视角缩小为0度时,形体就缩小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 1

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物体,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产生一种近大远小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透视现象。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小结:我们研究透视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4.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条件允许的画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它拍下来。)为课写生做好准备。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应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1)在校园中看到了哪些场景有各种透视现象的?请学生举例说一说。

(2)投影出示校园风景照片,和学生共同欣赏。提示在绘画的过程中应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三、教师示范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白纸,在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1.根据风景照片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注意线条的流畅性,组织线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线条的前后,疏密等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画错,比如柱子画的侧向旁边,没有直立,前后的树画的大小对比不够等)2.步骤:

1)先找到视平线、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3.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练习,老师指导学生作画

1.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画校园里的场景,选择近大远小这种透视现象明显的(走廊,花坛等地方),在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2.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力求把画面画的完整、生动。

3.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五、展评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运用在图画中。2.线条是否流畅。3.画面是否完整。

4.布置自己班级的书画苑,让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在欣赏的同时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

六、布置课外写生练习

篇11:二年级美术教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说出5-10件对称的物体。

2、能够用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水粉颜料。

教学准备:范图、水粉颜料、调色盘、笔、水罐、抹布、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小魔术:1:由半边的图形变成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2:变出两个对称的圆点。(单个对称、双个对称)引出课题《对印的花纹》

二、发展阶段:

(1)实物展示:两只一摸一样的小兔子、双手、范图。启发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对称的东西。引导出轴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出示范图、结合教材范例让学生看一看、议一议对称的美。(3)组织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制作过程:

把作业纸对折,在对称轴的一边画、合起来,印一印,打开看象什么?

三、教师示范

(1)对折(要印什么,先想好,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边,画出一半的内容)

(2)想(题材:蝴蝶、蜜蜂、树)(3)画

①调色(注意颜料少调些水,色彩要鲜艳,不要几种颜色混在一起,弄脏了画面。)②作画

(4)对印,展开(看一看、想一想,印出来得图像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添画)(5)添画

(对印出来得图像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添画、构图缺陷的可添画补救、形象不清用添画使其具体清晰,色彩不丰富的可添画装饰美化。)

四、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要求:

1、创作出一张对印的图形

2、对印出来得图像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添画、构图缺陷、色彩不丰富的可添画装饰美化。

五、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评作业的优缺点。

六、收拾与整理:

毛笔、调色盘、水罐清洗干净,用抹布将桌子擦干净。

七、课后拓展

用对称剪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各种美丽的图形。

九、板书

《对印的花纹》

1:单个对称 2:双个对称

步骤: 1:对折 2:想

3:画{①调色②作画

上一篇:第三方理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探析下一篇:13级七上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