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简算

2024-06-30

四年级下数学简算(共8篇)

篇1:四年级下数学简算

计算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就简便运算。

1. 256-58+44

2. 250÷8×4

看到这样的要求和题目,你心里一定会想方设法利用运算律计算,可是也会疑问这跟运算律的形式有点不一样,能直接套用运算律吗?

答案是:可以!

先来看看第一题,这道题目其实是加法交换律的拓展,我们把“-58”和“+44”交换位置,得到:256+44-58,然后再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计算,这就是第一题的简便运算方法啦。小朋友们可以检验一下,简便运算前后的答案一定要相同才正确哦!

再来看看第二题,这道题目其实是乘法交换律的拓展,我们把“÷8”和“×4”交换位置,得到250×4÷8,然后再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计算,这就是第二题的简便运算方法啦。小朋友们可以检验一下,简便运算前后的答案一定要相同才正确哦!

篇2:四年级下数学简算

二、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表达式:a+b=b+a

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达式:(a+b)+c=a+(b+c)

三、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表达式:a×b=b×a

2、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表达式:(a×b)×c=a×(b×c)

3、乘法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在相加

表达式:a×(b+c)= a×b+ a×c

四、除法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

表达式:a÷b÷c= 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法的位置,商不变

表达式:a÷b÷c= a÷c÷b

五、加括号和去括号的问题

1、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去掉括号,原括号内运算符号不变

表达式:a+(b+c)= a+b+c

5+(6+5)=5+6+5

表达式:a×(b×c)= a×b×c

5×(6×5)=5×6×5

2、加号或乘号后面添加括号,括号内运算符号不变

表达式:a+b+c = a+(b+c)

5+6+5 =5+(6+5)

表达式:a×b×c = a×(b×c)

5×6×5=5×(6×5)

3、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去掉括号,原括号内运算符号变化

表达式:a-(b+c)= a-b-c

30-(5+6)= 30-5-6 表达式:a÷(b×c)= a÷b÷c

150÷(6×5)=150÷6÷5

4、减号或除号后面添加括号,括号内运算符号变化

表达式:a-b-c = a-(b+c)

30-5-6 =30-(5+6)

表达式:a÷b÷c = a÷(b×c)

150÷6÷5=150÷(6×5)

六、简算

需要记住以下特殊数的成绩:

5×2=10 25×4=100 125×8=1000

75×4=300 25×8=200

1、加法简算:

⑴找基准数法

例: 254+249+151+246=(254+246)+(249+151)=500+400=900

732+580+268=732+268+580=1580 ⑵凑整法

199+99+9+3=(199+1)+(99+1)+(9+1)=310 ⑶巧算

10-9+8-7+…+2-1=(10-9)+(8-7)+…+(2-1)=1+1+…+1=5

2、减法简算:

376-(176-97)=376-176+97=200+97=297 560-190-110=560-(190+110)=260

3、加减混合运算:

248+(152-127)=248+152-127=400-127=273 947+(372-447)=947-447+372=872

4、乘法简算:

⑴凑整法

25×32=25×(4×8)=25×4×8=800 25×32×125=25×(4×8)×125=(25×4)×(8×125)=100×1000=100000 98×26=(100-2)×26=2600-52=2548 44×25=(40+4)×25=40×25+4×25=1000+100=1100 ⑵转化法

199×28+28=(199+1)×28=5600 102×28=(100+2)×28=2800+56=2856

5、除法简算:

篇3:四年级下数学简算

一、巧设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教授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而是先利用课件为班级学生展示“横木在电线杆上上下晃动”的情景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呢?以此种生活问题开展教学,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积极讨论;待课堂讨论后,有学生回答:在晃动的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几条边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稳定横木了。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讲使用电脑演示完成这一操作过程,并顺势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率。

二、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从抽象、枯燥的公式、符号中解脱出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自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故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课堂知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形状,使其于脑海中形成抽象、立体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同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自行捕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脑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单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积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接,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实践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多面的优越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知识之后,为了加深班级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与记忆,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画、动画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代表特殊含义的图形与符号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图形动态性的平移展示,增强学生对“图形平移”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搜索,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增添活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能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培养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教学现状,本文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实践课堂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同时也可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

摘要: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培养其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该学科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已有多项教学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尚存在多种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任课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需及时探索新型的数学教学策略,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凸显出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秦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97.

[2]张荣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好家长,2015(1):196.

篇4:五年级暑假数学简算题作业

125x3+125x5 25x3+25 101x11x(101-92)4.8+8.63+5.2+0.37 5.93+0.19+2.81 1.76+0.195+3.24 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

0.134+2.66+0.866

1.27+3.9+0.73+16.1

7.5+4.9-6.5

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3 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12.7-(3.7+0.84)36.54-1.76-4.54 0.25×0.73×4 7.6×0.8+0.2×7.6 0.85×199

0.25×8.5×4

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0.8×(4.3×1.25)

3.12+3.12×99

28.6×101-28.6

50+160÷40 120-144÷18+35 347+45×2-4160÷52(58+37)÷(64-9×5)95÷(64-45)120-36×4÷18+35 6-1.6÷4 5.38+7.85-5.37 0.86×15.7-0.86×14.7 2.4×102 14-7.32-2.68

2.64+8.67+7.36+11.33

2.31×1.2×0.5

(2.5-0.25)×0.4

9.16×1.5-0.5×9.16

3.6-3.6×0.5

4.5÷1.8

930÷0.6÷5

63.4÷2.5÷0.4 4.9÷1.4 3.9÷(1.3×5)2.5×2.4 15÷0.25 0.35×1.25×2×0.8 32.4×0.9+0.1×32.4 15÷(0.15×0.4)0.12× 4.8÷0.12 0.68×1.9+0.32×1.9 12×6÷7.2-6

1.2×2.5+0.8×2.5

8.9×1.25-0.9×1.25

12.5×7.4×0.8

9.9×6.4-(2.5+0.24)6.5×9.5+6.5×0.5

0.35×1.6+0.35×3.4

0.25×8.6×4

6.72-3.28-1.72

0.45+6.37+4.55 5.4+6.9×3-(25-2.5)2×41846-620-380 4.8×46+4.8×54 0.8+0.8×2.5 1.25×3.6×8×2.5-12.5×2.4 28×12.5-12.5×20 23.65-(3.07+3.65)1.65×99+1.65 27.85-(7.85+3.4)

48×1.25

50×1.25×0.2×8

7.8×9.9+0.78

(1010+309+4+681+6)×12

50+160÷40(58+370)÷(64-45)102×4.5

7.8×6.9+2.2×6.9

5.6×0.25

8×(20-1.25)127+352+73+44 89+276+135+33 25+71+75+29 +88 243+89+111+57 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12.7-(3.7+0.84)36.54-1.76-4.54

0.25×0.73×4

7.6×0.8+0.2×7.6

0.85×199

0.25×8.5×4

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0.8×(4.3×1.25)3.12+3.12×99 28.6×101-28.6 0.86×15.7-0.86×14.7 2.4×102 2.31×1.2×0.5 14-7.32-2.68 2.64+8.67+7.36+11.33(2.5-0.25)×0.4 9.16×1.5-0.5×9.16 3.6-3.6×0.5

63.4÷2.5÷0.4

3.9÷(1.3×5)

(7.7+1.54)÷0.7

2.5×2.4

15÷(0.15×0.4)

0.35×1.25×2×0.8

32.4×0.9+0.1×32.4

15÷0.25 930÷0.6÷5 12.7-(3.7+0.84)36.54-1.76-4.54 0.25×0.73×4 12.5×0.96×0.8 10.4-9.6×0.35 0.25×8.5×4 7.6×0.8+0.2×7.6 0.86×15.7-0.86×14.7 14-7.32-2.68

2.64+8.67+7.36+11.33

63.4÷2.5÷0.4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5.4÷1.8+240×1.5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0 - 0.432 - 2.568 9.3 - 5.26 - 2.74 13.4-(3.4+5.2)

14.9-(5.2+4.9)

18.32 - 5.47 - 4.32

17.29 - 5.28 - 6.29 × 6.8 × 0.04

0.25 × 32 × 0.125

6.4 × 1.25 × 12.5

3.28×5.7+6.72×5.7

2.1 × 99 + 2.1 1.7 × 9.9 + 0.17 23×0.1+2.3×9.9 0.18 +4.26 -0.18 +4.26 0.58 ×1.3 ÷ 0.58 ×1.3 7.3 ÷4 + 2.7 × 0.25 3.75 × 0.5 - 2.75 ÷ 2 5.26 × 0.125 + 2.74 ÷ 8 9.5 ÷(1.9 × 8)12.8 ÷(0.4 × 1.6)930 ÷ 0.6 ÷5

63.4 ÷ 2.5 ÷ 0.4

(7.7 + 1.54)÷ 0.7

(11.7 + 9.9)÷ 0.9

6.9+4.8+3.1

15.89+(6.75-5.89)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13.75-(3.75+6.48)47.8-7.45+2.55 66.86-8.66-1.34 0.25×16.2×4 0.25×32 ×0.125 2.5 ×(4 +0.4)(1.25-0.125)×8 56.5×9.9+56.5 5.4×11-5.4 3.83×4.56+3.83×5.44 7.09×10.8-0.8×7.09

3.65×4.7-36.5×0.37

13.7×0.25-3.7÷4

1.25×2.5×32

3.65×10.1

15.2÷0.25÷4

0.89×100.1

146.5-(23+46.5)

3.83×4.56+3.83×5.44 4.36×12.5×8 9.7×99+9.7 27.5×3.7-7.5×3.7 8.54÷2.5÷0.4 0.65×101 101×0.87-0.91×87 10.7×16.1-15.1×10.7 0.79×199 4.8+8.63+5.2+0.37 5.93+0.19+2.81

1.76+0.195+3.24

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

0.134+2.66+0.866

1.27+3.9+0.73+16.1

7.5+4.9-6.5

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3 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12.7-(3.7+0.84)36.54-1.76-4.54

0.25×0.73×4

7.6×0.8+0.2×7.6

0.85×199

0.25×8.5×4

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0.8×(4.3×1.25)3.12+3.12×99 28.6×101-28.6 0.86×15.7-0.86×14.7 2.4×102 2.31×1.2×0.5 14-7.32-2.68 2.64+8.67+7.36+11.33 4.8+8.63+5.2+0.37 5.93+0.19+2.81 1.76+0.195+3.24

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

0.134+2.66+0.866

1.27+3.9+0.73+16.1

7.5+4.9-6.5

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3 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12.7-(3.7+0.84)36.54-1.76-4.54 0.25×0.73×4

7.6×0.8+0.2×7.6

0.85×199

0.25×8.5×4

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0.8×(4.3×1.25)

3.12+3.12×99 28.6×101-28.6(4.23+6.17)×0.8 0.86×15.7-0.86×14.7 2.4×102 14-7.32-2.68 2.64+8.67+7.36+11.33 2.31×1.2×0.5(2.5-0.25)×0.4 9.16×1.5-0.5×9.16

3.6-3.6×0.5

2.5×2.4

0.35×1.25×2×0.8

32.4×0.9+0.1×32.4

15÷0.25

15÷(0.15×0.4)

篇5:四年级数学下教案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简单的小数,一般不得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且小数部分仅限于两位。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教材中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出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猜想、总结归纳能力,渗透比较、类比等数学思想。

3、在操作、游戏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小数大小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的方法比较大小,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幻灯片1)

1089 ○ 989 1887 ○ 1878

5680 ○ 4608 999 ○ 9999

整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利用小数的结构进行填空练习(幻灯片2)

(1)3.72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41.295的整数部分是(),十分位上是(),表示(),百分位上是(),表示(),千分位上是(),表示()。

[设计意图]整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结构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在学习准备环节设计这两项内容的复习,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迁移学习新知。】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东方小学的学生正在开运动会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几幅运动会图片)(幻灯片4、5、6)

同学们跳远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

师:根据他们的成绩,你能给他们排除名次吗?(幻灯片7)

小组讨论。

师:你在排名次时是怎样想的?

出示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2、学习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

全班交流。

先挑最大的,3.05的整数部分最大,所以3.05最大;再看余下的三个数,整数部分相同,2.88的十分位最大,所以2.93最大;再看余下的两个小数,2.84和2.88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但2.88的百分位上的数大,所以2.88大于2.8。(幻灯片8、9、10、11)

[设计意图]例4从解决问题入手,列表给出4个学生的跳远成绩,要求给他们排出名次。引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分三步呈现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比较百分位。每次比较都放手让学生尝试,关键处给予点拨。

(2)做一做:比较2.93元和3元2.723和2.79 1.21和1.23

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分析:2.723<2.79强调: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要注意按数位顺序逐位比较。

引导学生小结: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 “做一做”有两道题目,第一道比较带计量单位的小数,第二道脱离具体的量,直接比较两个小数。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逐步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安排了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中的问题,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想一想: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对小数大小的比较有了较深的理解。

(3)计数器上写数并比较大小(幻灯片12)

1.21和1.23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练习在计数器写小数,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了计数器上不但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还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4)、引导学生小结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顺次比较小数部分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的概括。

(5)做一做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幻灯片13)

3元()2.6元6.35米()6.53米4.723()4.79 0.458 ()0.54

[设计意图]

第一行借助具体的量来比较,第二行脱离具体的量直接比较两个小数,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逐步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另外第二行安排了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大小比较,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并非小数位数越多小数就大,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6)小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顺次比较小数部分。

三、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1、请把这些小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幻灯片15)

4.9 3.7 5.1 4.2 4.0

2、按体重由大到小给他们排排序。(幻灯片16)

小军43.6千克小芳38.5千克小红37.8千克小强43.9千克

3、我买1本练习薄用了0.58元我买1套三角尺用了0.6元。三角尺和练习薄,哪个贵一些?(幻灯片17)

4、哪个洗衣机容量最大?将它们按容量从大到小排序。(幻灯片18)

2.3千克5.0千克3.3千克4.5千克5.8千克

5、每种用品到哪个商店买便宜一些?(幻灯片19)

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幻灯片20)

()<1.8<2 () ()<23.47<() ()<5.006<() ()<70.02<()

9、比一比(幻灯片21)

3.25O4.25 3.43O3.348 9.98O10.03 89.9O89.8

5.78O5.48 3.01O4

[设计意图]

变换练习形式,点燃学生练习激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能熟练地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0、我是小法官(幻灯片22)):

(1)所有的整数都比小数大。

(2)比2.5大比2.7小的小数只有2.6

(3)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

(4)3.60和3.6的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设计意图]

【以判断形式出现,目的在于突出”小数位数多少并不决定小数大小“,突破难点。】

四、归纳总结(幻灯片23)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希望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考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3.05>2.93 2.93>2.88 2.88>2.84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时,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小数,就说明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也相同时,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小数这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教学反思

教为学而设计,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知识迁移、合情推理、自主探究、表达交流多种学法中得以体现。在设计教学流程上我主要设计了复习迁移-创设情境-尝试探究-应用拓展-归纳反思几个环节。

篇6: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

(数学)

忙碌的人总觉得时间勿勿而过,空闲的人总觉得时间走得很慢,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必需知识的修养,得到了素质的提高。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特总结如下述。

一、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

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更形象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本人专门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的喜欢上数学了。

二、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如我们讲授画角时,让他们亲自动手,同桌结合掌握画角的过程,注意事项;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按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力求知识传授的完美。

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会进行自我检讨,力求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质量。比如上几何知识的课我总要准备很多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以让学生能形象的理解几何概念,但是还是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对几何的知识非常的不敏感,本人也经常给他们补习几何知识,可是还是发现有部分学生连低年级学过的“直角等于多少度”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也想,这方面除了学生本身的问题之外,我觉得我也该找更好的方法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问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做个合格称职真正能帮到学生的好教师。

(语文)

本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了解班级语文水平的实际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一方面,农村的孩子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相对要难得多。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重知识迁移,重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为此我还特意和同学上了几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篇7:四年级下数学简算

一、从运算训练入手, 奠定学生的简便运算基础

“数的运算”中提出“小学数学应关注口算 , 加强估算 , 鼓励算法多样化”. 由此可见, 小学数学教学提倡多样化运算训练, 目的在于通过多样化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为灵活简便运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下面以估算为例, 探索加强运算训练对提高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积极作用. 例如: 二年级下册“加法估算”的教学. 上课伊始, 教师进行“小小营业员”的筛选, 能够说出503、207……这些数字接近哪个整百数的同学被选为“营业员”, 学生通过探索发现503接近500, 207接近200……判断正确的同学有资格参加“商品销售”环节活动, 接着教师提问:妈妈准备购置一些家用电器, 一部手机804元 , 一台电扇195元 , 不需要计算 , 请快速回答妈妈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乍一看这些数字比较复杂,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但是有几名学生反应快, 马上和刚才“估算”联系起来. 只见他们没有动笔就高高地举起了手 :大约需要1000元! 接着教师让回答的学生说说理由, 学生首先分析了这组数字的特点:“804元接近800元, 195元接近20元, 这样估算可得1000元. ”教师为同学的精彩回答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这个案例发现, 学生普遍缺乏应用意识, 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学生还不能灵活进行简便运算, 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 进行多样化运算训练, 以启发学生的敏锐的思维, 为学生灵活应用简便运算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 激发学生的简便运算需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 ,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 然而, 能力的获得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简便运算方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原型素材, 让学生将课堂上对简便运算定律的应用拓展到日常生活中, 激发简便运算需求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 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书包68元, 一个文具盒32元, 这两样都买4个, 请问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种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很快有学生列出算式:68×4 + 32×4 = 400 (元) , 教师此时没有明确表态, 而是让同学回忆乘法交换律, 果然不出所料, 不一会儿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68 + 32) ×4 =400 (元 ) . 此时 , 教师引导学生 :哪种计算更加简便 ?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种.”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给学生空间,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进行乘法交换律的逆运用, 进而在多种解题思路中探索简便运算, 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应用中简便计算的优势,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简便计算的需求

三、从课堂教学抓起, 树立学生的简便运算意识

1. 强化自主体验 , 化解简便运算的难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师眼中识别“简便运算”轻而易举, 如火眼金睛一般准确无误. 而对于学生来说, 常常一头雾水, 找不到“简便运算”的渠道. 因此, 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 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加强对定理、定律的认识, 将课本知识与自我体验融会贯通, 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四年级下册“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便运算”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让学生“小试牛刀”, 计算1200÷25, 其中很多学生由于思维习惯问题, 将25拆开为5×5, 这样计算算式变为1200÷ (5×5) =1200÷5÷5. 此时 , 教师没有快速下结论 , 而是带领同学一起回忆“商不变的性质”. 没等老师提出新的要求, 有学生已经作出了反应, (1200×4) ÷ (25×4) = 4800÷100 = 48, 教师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其他同学, 所有同学都点头称赞.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现成的方法和途径, 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探索中自我反省、提高, 充分地关注学生自主体验, 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 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高效.

2. 鼓励打破常规 , 增加简便运算的厚度

提高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计算上;相反, 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培养计算思维的敏捷性和简便性, 从而优化简便运算方法, 最后准确而快捷地进行计算. 例如: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中, 教师打破教学常规,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有效的简便方法. 如题目502 + 496 + 507 + 499的计算, 学生根据估算常识发现这几个数字都与500接近, 于是有学生变换形式 (500 + 2) + (500 - 4) + (500 + 7) + (500 1) , 再利用加法交换律得 出结果 . 这样的计 算确实做 到了简便 , 但教师没有点头, 而是在黑板上列出了这样的算式500×4 + 2 - 4 + 7 - 1 = 2004, 将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综合运用获得新的简便运算方法, 学生看后大为叹服. 可见, 培养学生灵活的简便运算方法必须增加变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阔思路, 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总而言之, 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十分关键. 教师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为全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述.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J].新课程 (中) , 2011 (3) .

篇8: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董海龙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一)(第8-9页)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五、作业 练一练 第9页  2、3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教学挂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比大小的方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重、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 2、比较、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 二、试一试: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题1、2的方格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小数的性质: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减(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   题1:小数加法竖式  题2:小数减法竖式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上一篇:财务实习学生自我评价下一篇: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