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塞罕坝

2024-04-09

美丽的塞罕坝(精选5篇)

篇1:美丽的塞罕坝

研讨发言:弘扬塞罕坝精神,共筑美丽中国

林海滴翠,绿意盎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精神锻造史。近XX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树立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生动范例。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

从昔日的“高、远、冷”,到如今的“绿、美、香”,被誉为“华北绿宝石”的塞罕坝,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达到X.XX亿立方米,固碳XX.X万吨,释放氧气XX.XX万吨。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职工年均收入XX万元,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塞罕坝的沧桑巨变充分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价值。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关键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成功实践,深刻昭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锚定绿色发展目标,在攻坚克难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发展任重道远,艰巨使命呼唤担当。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取得新进展,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力求新成效,不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既要着眼长远,又要脚踏实地。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牢记绿色发展使命,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人人尽责,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共同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篇2:美丽的塞罕坝

我第一次走上塞罕坝的时候正是七月,华北平原上天气热得像下火,可是塞罕坝凉爽得却像晚秋儿。凉风习习,神清气爽,站在林中,随便地吸一口气都感觉甜的。心里感觉着刚才还闷热难耐呢,待到上了坝,马上就凉快了。

眼前,蓝天白云干净得如同洗过,花草水灵而又艳丽;最让人惊叹的是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原,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翠绿、是油亮、是新鲜,让人满心都爱慕。

塞罕坝的山美水美,美在她富有生气。她有上百万亩的森林,但并不缺少漫漫的草甸;全不像有些山地,只有森林的葱郁,而没有草地的辽阔。也不像西北的戈壁和沙漠,虽有无边的辽阔,但又缺少林草的装点。塞罕坝的山丘有优美的曲线,舒展而又圆滑,能让人想到女人丰腴的身体;塞罕坝的水又蓝又亮,俊俏得象山里少女的眼睛。塞罕坝的山水给人的感觉大气,庄重。她因为富有层次而生动,又因了辽阔苍茫而深邃。

我说得不一定准确,在塞罕坝,连那飘在空中的云彩也很遂人的心愿。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在多次去那里以后发现了她们的奇特之处,那就是随着季节的变换她们有不同形态,很招人喜爱。——在我的感觉里,南国的云彩总是湿漉漉的,尤其是梅雨季节的云彩能够拧得出水。雨水已经够多的了,可那里的云彩却不解人意,不停地笼罩在头顶,而且总是带来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而漠北的云又似乎太过稀少,不爱亲近人,永远离你远远儿的,飘忽不定,不知道你想亲近她!比较而言,塞罕坝的云则与它们不同,她们似乎通人性,或许是由于那里无霜期短暂的缘故,塞罕坝降雨的日子全集中在夏季短短的几十天里。那个时候如果站在点将台的山头上你是可以用手触摸到云彩的,一如在黄山、衡山上一样,云会飘移在你的头顶、你的身边。让人享受“少年心思当拿云”那样的豪迈!夏天塞罕坝的云彩似乎总是与雨为伴,她们不辱使命,紧紧抓住短暂的时日极尽作为,簇拥着山,撕缠着树,及时地将甘霖带给那片并不算丰腴的土地。而春天、秋天甚或是个别的冬日,她们往往飘得也不是太远,让人能够感觉到她对你的牵挂和关照,一朵朵的,个头儿很大,有一种厚重感。尽管山风有时也来招惹,但是她们动一动,最终还是稳定下来,静静地飘在空中,变换着花样儿叫人欣赏。

塞罕坝的花美,美在她们富有野性。我感觉,城市里花圃里的花儿虽然也艳丽,也能打动人,但是欣赏她们总感觉心里不怎么能够放得开,寥寥的几朵,顶多是人为地摆成一小片儿,稍微把目光放远些,土地和建筑物就会暴露出来,使人失去欣赏它们的兴致。未曾见识过大草原上的花反倒罢了,如若你见过了塞罕坝上那一望无际的花海的话,你再去看花房里那些花儿的时候,肯定会产生压抑和倒胃口的感觉。塞罕坝草原上的花朵不是单纯的花,而是有底色做铺垫。草原上有河流、有草滩,有绿的丘陵,这便是它的底色。主体的颜色首先是绿,其次才是花的艳丽。她们的有机组合,传达给人的是立体的美感。欣赏塞罕坝草原上花朵的美丽,你最好先用远镜头,首先站在高处远远地看,底色就非同一般,油亮亮、翠生生的。平平整整的就像无边的绿毯子。当然,欣赏塞罕坝草原上花朵的美丽还需要用近镜头。要一株一株地瞧,一朵一朵地赏。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那些花朵是凸现在“毯子”和“绸缎”上的。夏秋的时候,满地都是花,红艳艳的百合,黄嫩嫩的金莲,洁白的走马芹、铃铛花,幽雅的鸽子兰……万紫千红,争芳斗艳,数也数不清!

除了这些,塞罕坝美的方面多得是,要探询她们,则需要凭借每个人的悟性了。我的感受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她虽然属于“阳春白雪”的一类,却不矫揉造作,表现得非常随意,是那种上了档次的美丽。

坝上草原

走进塞罕坝草原,站在齐腰的花草曼甸里,我被眼前的景物感染得直想喊,直想跳,直想跺跺脚儿!

平素在都市里住得久了,人们大都患了“文明病”。接人待物要讲究修养:遇到高兴的事情不能忘乎所以,碰到晦气的事情也要勿形于色。不知有多少人以“夹着尾巴做人”为座右铭,哪里会有真正的惬意和轻松?

在塞罕坝草原,也只有在这“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草原,你尽可以选择一处僻静的地方流连半日。在这样一个“世界”,任你怎样手舞足蹈,任你怎样呼天喊地都不会妨碍别人;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感到自己是这世界上真正的主人。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塞罕坝草原上,我轻松地躺下了。仰面朝天,天上没有一丝的风,云彩不动,万籁俱静。身下的草,柔柔的;地,热乎乎的。闭上眼睛,在太阳的照耀下,竟能够感觉眼皮上鲜红的血在涌动。偶尔,身边的花丛里会飞来采蜜的蜜蜂,嗡嗡地叫,但声音极低,极弱,好像怕惊扰了我似的。仔细听,反倒感时空更加安静了。

篇3:美丽的塞罕坝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公园管理

通过近 20 年的发展,塞罕坝森林公园凭借独具特色的森林资源,使森林旅游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一)生态旅游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

随着人类文明,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喧嚣、拥挤、污染等现实的城市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使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感到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越来越远。于是,人们尝试摆脱束缚,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领略清新,去感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朴素和超脱,放松肌体、调节精神、缓解疲惫。

(二)生态旅游是一种知性生态教育之旅。

康乾盛世时期,塞罕坝堪称我国当时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每年一度的木兰秋狝,时间选在阴历八九月份举行,避开了野生动物的繁殖期,这种管理科学的狩猎节制制度,充分体现了“于物戒取尽”、“留资岁岁仍”的指导思想,使动物得以有休养生息的机会。正因为动物的栖息场所得到了保护,清代才能在这里维持长达140年,共105次的行围活动。随着清朝国力渐衰,为解决财政问题,光绪三十一年,围场全面放垦。乱砍、滥伐和火烧使得森林植被急剧减少,到20世纪30年代末,围场境内可耕种地差不多已经全部开垦。据估计,开围前围场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到20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7.6%。塞罕坝也没有逃脱被过度开垦的命运。生态学家称木兰围场的原始景观经历了一个经典的逆向生态演替过程,即正向演替是原始的森林景观——天然次生林景观——灌丛景观——草丛景观——农耕景观,而塞罕坝则经历了森林草原景观(固定沙地)——退化草原景观(固定、半固定沙地)——沙地景观(流动、半流动沙地)。这个逆向演替过程在人为干预下,于短短一百多年内就完成了,而正向的自然恢复却是漫长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的,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人们渴望了解自然界的各种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变迁之间的关系 ,塞罕坝生态演变过程为人们认识了解自然提供了生动现实的生态教育教材。

(三)生态旅游是一种对保护生态环境承担义务的旅游活动。

塞罕坝通过50年绿化植树、治沙止漠活动,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和生态屏障,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作用。不适当的旅游活动容易使旅游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二、塞罕坝森林公园在开展生态旅游中的作用

森林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主体,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阵地。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经营面积达到了相当规模,森林旅游也形成了一定气候,优美和谐的森林环境和森林景观,吸引了大批的生态旅游者。森林公园在生态旅游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一)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塞罕坝生态旅游不仅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而且鼓励、支持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并分享其经济利益,不但有力地推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富有特色的生态、民俗、文化观光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二)在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场50年来,塞罕坝高海拔地区造林、森林经营、防沙治沙、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国内1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确定为科研和教学基地,被国家和河北省确定为生态教育基地和思想教育基地。通过生态旅游、参观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有力地宣传了塞罕坝改造自然成功的经验和典型事例,促进了周边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三)促进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50年的不懈努力,塞罕坝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为北京阻沙源,天津涵水源,当地增资源的绿色银行。建场以来,林场累计为社会提供造林绿化苗木2亿多株,有力支持了北方地区生态建设。通过教育基地示范教育,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有所增强。

(四)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播了生态文化。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塞罕坝“皇家、生态、民俗”旅游品牌已为越来越多人所认可。丰富的森林资源、广阔的草原和特有的冷凉、冰雪、湿地资源,成为孕育文学艺术作品的肥沃土壤,许多影视、摄影绘画作品为弘扬塞罕坝生态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实践

为了切实把握好生态旅游的方向 ,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公园建设和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必须贯彻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想。第一,森林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依赖性极强,而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又极为敏感和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要强化森林公园环境保护规划,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开发原则,所制定开发建设方案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保持森林风景的自然特色 ,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加大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不得以任何借口滥伐林木、破坏植被。第二,景区内服务设施力求简朴实用,不在景区内建立大型餐饮娱乐设施。第三,不大量建设人造景观,人造景观应处于从属地位 , 并且人造景观的形式、位置应与环境相协调。第四,控制污染源并做好污染物处理工作,包括 :一是在森林公园管理范围内,不得从事采石、挖沙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二是限制机动车进入景区,控制噪音;三是做好垃圾的收集、转运、分解工作,做好污水处理工作。第五,在生态脆弱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如在一些特殊植被区 (如草甸区、沼泽区、观花区等)铺设木地板,要求游客沿着木地板道观光游览。第六,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建立并管护好动物迁徙的绿色走廊、保护动物食源等。第七,向游客提供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 。

(二)研究森林公园的自然承载容量,建立生态环境检测体系。一是一个公园中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自然承载力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应分区域、景观类型、旅游季节等来确定承载容量。二是建立环境检测体系。生态保护措施是否成功最终需要通过环境质量指标来检验,应该建立大气质量、土壤质量、水质等有关指标的检测档案,并确定一个警戒值,一旦超过警戒值,就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三是通过限制游客量或调节景点开放时间等措施来避免资源过度使用。

(三)正确处理发展关系,形成整体合力,注重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具有整体性和依托性,作为承德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深层次的发展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一是要主动把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纳入到区域旅游的大循环中去,努力处理好政府协调与社会开发的关系,积极宣传塞罕坝旅游业的产业带动潜力,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整体联动的发展意识,争取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旅游投资环境。二是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积极处理好塞罕坝地区林业、旅游业、保护区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找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切入点,适度发展区域森林生态旅游业。三是塞罕坝森林公园与御道口牧场、红山军马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区,三地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又各具特色,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发展局面。必须从发展区域大旅游着眼,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差异性开发,并通过建立联席议事制度、规范经营规则、维护整体形象等举措,加强协作,互利互惠,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三方共赢。此外,在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对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可忽视。森林公园的建设离不开当地居民,二者唇齿相依,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让当地居民参与森林公园的经营与管理,吸收当地居民作为森林公园的管理与服务人员,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应避免森林公园的旅馆、餐馆及纪念品的经营被外地企业所垄断,应从立法方面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比如明确规定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比率,以此缔造双赢,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森林公园员工与游客的管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罗伯特·斯坦顿在 1998 年来华考察时,把美国国家公园成功的关键归结为两点:一是具备很有责任心的好员工,这些员工要有不同的丰富学识和经验;二是不仅仅是管理者知道国家公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游客也知道国家公园的重要性,让游客懂得应该尊重国家公园 ,而不是破坏它。为了提高森林公园职工和游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掌握生态保护有关知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一是对公园员工进行经常性的生态旅游职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制度;二是组织参观,交流和学习等活动;三是建立游客教育中心;四是增设警示牌、宣传牌及知识性标牌、制作并播放自然保护音像制品等(如物种名、特殊地貌的地质演变史、生物链等)。

篇4:塞罕坝的色彩

“云山迢递,林海苍茫,松柏参天,山花怒放。”河北省最北端,内蒙古高原最南缘,横亘着一片浩瀚的万顷林海,这里就是美如其名的“美丽高岭”塞罕坝。

走进塞罕坝,四季美如画。那薄雾缭绕的远山,波光潋滟的湖泊,连绵起伏的松涛,草美花香的绿茵,悠然自得的畜群……每一处景致,都似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沁人心脾,惹人陶醉,共同铸就了缤纷绚丽、流光溢彩的塞罕坝。

今天的塞罕坝以机械林场为中心,总经营面积达到142万亩,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1962年由原林业部建场,1969年初划归河北省林业厅管理至今。

林场成立52年来,从当初仅有的十几万亩残次生林发展到今天的112万亩人工林,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林场。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用不足全省1.3%的林地,培育了全省10%的森林蓄积。

塞罕坝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与建场初期相比,当地年均无霜期增加14天,大风日数减少28天,在华北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当地降水量反而增加100多毫米。

塞罕坝不仅阻止了浑善达克沙漠南移,也实现了为首都防风沙、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群众拓财源。

今天的塞罕坝以其风光荣当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浩瀚林海,无边草原,清澈溪流,遍野鲜花,珍稀禽兽,蓝天白云,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夏季旅游、度假、避暑,观云海、日出、彩虹、日落余辉,秋季摄影、写生、赏白桦、红叶,冬季狩猎、滑雪,看雾淞、冰花,四季风景如画。

塞罕坝以其地处山地高原交错、森林草原相接地带的地形、地貌让这里的植被的交相辉映,造就了这里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这个地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0多种,鱼类30多种,昆虫660种,大型真菌179种,自生维管植物618种。游人到此,既可观赏山岩的雄奇险峻,又可领略高原的雄浑壮阔;既可鸟瞰林海的碧波荡漾,又可放眼草原的苍茫辽远;既可探寻河流的蜿蜒波折,又可感受湖淖的静谧幽深。

“水的源头,云在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后人对于塞罕美景的描绘,然而谁又能想像出塞罕坝的气候类型。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风沙遮天日,鸟兽无栖处。

“高、远、冷”,是以往塞罕坝给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如今,这3个字被置换成了“美、绿、香”。

这种“置换”是塞罕坝三代人用心血和汗水,甚至是生命的付出。1962年,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放弃城市优越生活,开赴坝上与当地242名干部、民工一起,向浑善达克沙地宣战,向生命极限挑战。

以林场党委书记王尚海、场长刘文仕为首的第一任领导班子,带领老一辈塞罕坝人面对零下43℃的低温、一场风沙刮半年、半年积雪半年旱的恶劣环境,面对缺房少粮、缺医少药、交通闭塞、一穷二白的创业条件,面对5%成活率的首战告败、各级“下马风”的压力,从未胆怯,从未退缩。“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没有房子,就住库房、搭草棚、挖地窨子,早晨起来,眉毛胡子一层冰,被子上面一层雪,羊毛毡子借助铲子才能卷起来;缺少粮食,就用盐水煮莜麦粒,窝窝头、莜面“苦力”就咸菜当作一日三餐。长期生活在极端恶劣环境中,塞罕坝的第一代职工去世时的平均年龄才仅仅52岁。

塞罕坝人用绿色成就写成了这样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后来人享受的是那一份美景,以一个游者和过客的身份来体验一下塞罕坝之色彩四季。

塞罕坝的一年四季,风光迵异,不同的时节,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情调,舒展着不一样的情怀。

阳春品山花烂漫,草木欣荣

当春天一步步走来,阳光普照融化了冰封一冬的积雪,溪水潺潺拂去了休养一冬的尘埃,鸟儿欢唱倾诉着积蓄一冬的思念,嫩嫩的松针吐出无边新绿,报春的杜鹃映红漫山遍野,路边的花草露出了浅浅的绿和淡淡的红,披着新装的塞罕坝,几分萧索中透着点点新意。路边、原野、天空、林间、溪畔,处处生机乍现,洋溢着无限的希望。毫无保留地装点着这个美丽的春天。

春季是各种植物竞相勃发的生长期。绿色的樟子松、野大豆,长出小果子的刺五加和光萼山楂;黄色的胭脂花、金莲花;细叶白头翁、升麻、黄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蕨菜、小黄花菜是深受欢迎的山野菜;秋子梨、山杏、沙棘、东方草莓是酿造果酱饮料的最佳原料。

盛夏听阴翳风清,鸟鸣逾静

夏季的塞罕坝色彩是灿烂的。山花争先恐后地钻出尘霾,舒展着腰肢,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白的风铃草、橙的金莲花、黄的山野菊、蓝的风信子,还有许多红的、粉的、紫色的,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它们或含苞、或绽放,从脚下铺到天边,直至与天相接。万紫千红,蜂飞蝶舞,小生灵们漫山遍野放肆地追逐。

此时的塞罕坝,俨然一个清凉的绿色世界,那无边无际的森林,随着冈峦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林中婆娑多姿的落叶松、宛如高塔的云杉树、秀美挺拔的钻天杨,比试着换上了崭新的绿衣,好似一排排整齐威武的绿色卫士,整齐而又青春迸发,抵挡着塞外的风沙。

夏季也是野生动物们最为活跃的季节,悠悠碧空下,雄鹰展翅傲苍穹;青青沃野间,骏马飞驰向远方。还有黑鹳、金雕白头鹤、大鸨、豹等一级保护动物,以及马鹿、猞猁、兔狲、细鳞鱼、黑琴鸡、大天鹅、小天鹅、红脚隼、红隼、黑琴鸡、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等二级保护动物。一个个灵动的身影是塞罕坝调色盘中跳跃的色彩,将坝上草原装点得格外耀眼。

nlc202309082115

夏季对于塞罕坝是短暂的,但其生命的活力和色彩的张力是非常惊人的。

塞罕坝是一处适合休闲的地方,主要说的就是夏季。清新凉爽的气候优势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接踵而至,穿丛林看野花吐秀,矗林海望白云飘飞;纵马驰骋放飞思绪,漫步溪流放松身心;湖上摇桨、溪水放舟,找寻少年的狂放。晨观雾,昼观云,夜看星。草原放马追寻皇家足迹,林间感怀叹岁月沧桑。晚间围篝火站圆圈,载歌载舞,品烤羊浓香,吞烈酒甘醇,充分领略满蒙豪放之风情。

仲秋观落英缤纷,层林尽染

秋季的塞罕坝色彩是张扬的。第一场霜来临,把叶子打红、打黄、褪绿、增白;红的是枫、是山杏,黄的是桦叶、是落叶松,是草;绿的是云杉、是没有变色的松。金色的金莲花漫山遍野,雪白的干枝梅争奇斗艳,黄的野罂不胜娇羞。秋天的坝上,草甸金黄,层林尽染;夕阳下贪吃的牛儿迟迟不肯踏上归途;湖水被夕阳染得静旎柔情;余辉又将湖光山色照耀得那么辉煌。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尽情斑斓着,张扬着。

秋天是塞罕坝最美的季节。千山皆变,万谷流丹。草原入秋树先知。秋叶经过风霜的洗礼,一天一变,一时一变,分分秒秒都在变。光影照耀下,树叶七彩相间,黄的金光灿灿,红的汪洋肆意,绿的郁郁葱葱,白的一尘不染……不禁想起宋·苏轼《赠刘景文》里的一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夏拍草,冬拍雪,而秋天的坝上,就是拍树,因为坝上秋天的树多姿多彩,形态各异。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被誉为“拥有最美丽树干”的白桦树,层层叠叠的白桦树林远望气势恢弘,近观风姿绰约。秋风拂金树,湖光挂彩霞,车行林海中,人在画中游,眼醉心醉。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柔静的湖水,变换的霞光,这就是坝上金秋。清流远去,松涛低语,牵动着人们的思绪。醉也、乐也!

严冬赏青松积雪,石径含霜

冬季的塞罕坝色彩是内敛的。当塞北飘起漫天的大雪,坝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好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河流、山川,树林,草原,一切曾萌动的,都归于沉静。

起伏的山峦,冰封的湖泊,湖面的水草,路边的树枝,都是纯白一片,映着湛蓝湛蓝的天空。缓缓的丘陵变换着柔和的曲线,白云流淌,天空湛蓝,美在辽阔中流动,静在悠远之外。日光照射下的皑皑白雪,在光影变幻之中,千奇万化,演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大场面。雪凇玉树,美得冷艳,美得纯洁,美得有如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那荒芜空旷之美,恰似一幅幅灵动而优雅的水墨画。走在其间,会有一种莫名的超脱感,仿佛踏入这片冰雪世界的那一刹那,尘世已远离我们而去,天地间只剩在纯白世界中慢慢沉静下来的我们。

沉静中的我们用心再次把思绪拉回到久远的过去,我们体会的色彩更多的加注了人文的符号。

塞罕坝的色彩来源于哪里?塞罕坝的色彩体现在哪里?

塞罕坝“种下的是防护树,钻出的是生态林”,塞罕坝是“绿”色的。后来,我发现,塞罕坝“栽下的是人工树,长起的是科技林”,塞罕坝是“蓝”色的。再后来,我看到塞罕坝“植下的是使命树、擎起的是接力林”,塞罕坝是“红”色的。

52年,塞罕坝人凭着顽强的意志、遇挫弥坚的精神,自我挑战技术尖端,在高寒地区开展全光良苗,首创了国内针叶树机械造林成功的先例;战胜了“雨凇”灾害和长年干旱,在气候、立地条件极端恶劣荒原上,成功营造了亚洲最大人工林海,让沙地成绿洲,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创造出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奇迹。

52年来,塞罕坝人凭着长期坚守、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传承,战胜了高寒、大风、沙化、干旱,改变了风沙蔽日、草木稀疏、人烟稀少的荒凉。把塞罕坝森建设成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游历塞罕坝,犹如置身塞北“小江南”。“冬季避寒海南岛,夏季避暑塞罕坝”成为一种时尚。

52年来,塞罕坝人凭着科学务实、善做善成的创新精神。在高海拔地区工程造林、森林经营、防沙治沙、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五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国内高寒地区机械栽植引进的樟子松;自主研发容器苗造林基质配方;森林防火关键技术研究等6大课题,部分成果填补世界同类研究的空白,让塞罕坝成为我国高寒沙地造林科技进步的典范,国有林场的标兵。

塞罕坝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塞罕坝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以国家累计1.9亿元的投资,创造了153亿元的森林资源价值。

塞罕坝的四季,异彩纷呈,绚烂绝伦。春之花草,夏之绿荫,秋之红叶,冬之白雪,无不令人为之叫绝。而这一切,又深居于远离尘世的高原深处,在那片宁静得能够听见人心跳的净土融入春夏秋冬的绝美景色之中,其感受是任何人间语言都难以表白的。

这就是塞罕坝的色彩,不管娇羞,不问张扬;不评灿烂,不语内敛。浅红、深黄、绿铺、白砌的大地,万树丛中一点“红”、一点“粉”、一点“黄”、一点“紫”,诸多调色盘中藏着、掖着的色彩都无法描绘着这美丽的高岗。

从塞罕坝的色彩看塞罕坝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建场,科学求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正是这种色彩的赞美、敬仰和传承。

塞罕坝,色彩永在。

(责编:张志国)

篇5:美丽的塞罕坝

一、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核算中心不完善

( 1) 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核算中心在成立之初的工作宗旨包含不做假账与规范支出两方面。在此宗旨的指导下, 工作人员因自身或其他原因认为核算中心的只是搞好核算工作即可, 至于服务、监督等工作认为是领导层面的事, 完成较少或不完成。认识上的偏差使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 2) 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协调占用大量时间。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以来, 在协调各个单位的报账员报账方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2. 难以对下属单位进行业绩考核

统一会计核算, 改变原有的资金分散支付的模式, 对资金进行统一集中核算与管理, 把对资金的管理权移至核算中心, 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各个单位的支付力。预算指标是单位申请资金的依据, 对于缺失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单位, 会计核算中心可拒绝其申请。部分下属单位领导为了不突破预算, 仅仅为了完成预算而工作, 对影响本单位发展的重大事项消极对待, 造成林场事业发展保守。

3. 单位工作与核算工作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使得原先单位领导把财务管理的责任推给核算中心, 对财务管理疏忽; 而单位的会计已被报账员取代, 他们只把单纯的报账归为自己的责任; 核算中心则把核算当做中心工作, 监督与管理意识薄弱。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核算中心工作分离问题严重, 财务监督与管理上的缺失必然是滋生腐败的源泉, 不利于整个林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明确核算中心的职能

为了从根本上纠正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仅仅是核算工作的错误认识, 应准确定位核算中心的职能, 加快会计职能由单一核算型向核算与管理并行的形式转变。会计在进行核算的同时, 要注重对执行信息的考察。核算中心接到下属单位的预算申请后, 要考察是否可以执行支付, 然后才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不是独立的权利单位, 需要明确职责, 在对下属单位进行监督与管理的同时, 实现集中支付制。两种职责的统一, 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完善核算中心的管理

核算中心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努力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中心内部要加强宣传爱岗敬业思想。会计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提高自身素质, 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基本道德素养。在营造核算中心文化后, 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要科学合理, 统筹考虑单位各部门的各种资金, 扩大预算范围, 将预算详细编制, 将影响发展的重大事项纳入预算中。预算经审核后, 便严格按预算执行。预算整个过程也要科学, 包括从预算编制到预算下达、执行, 整个过程都要实施监督, 保证预算实施环境良好。资金的集中管理也带来了风险的集中, 因此要建立健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随着预算范围的扩大, 必须对内部进行有效监督。核算中心对于每一笔核算项目都要认真审核, 在保证真实可信的前提下, 才可通知银行付款。核算中心在进行内部监控的同时也要强化外部监控。会计核算中心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 可以与下属单位建立良好的相互监督关系, 核对细目, 保证资金准确有效地支配。核算中心要切实做好与各单位的联系工作, 实现账目准确、账实相符。

上一篇:《篮球教学》说课稿下一篇:描写音乐的精彩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