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

2024-04-16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精选11篇)

篇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

1.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

以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关注的常常是认知要素,而对情感要素则缺乏应有的注重。这种失衡现象招致了学生厌学、学习效率降落、身心安康受损、个性片面开展等,使教学潜力的开展遭到限制,已不能顺应社会和时期的需求。教学内容要经过故事、游戏或课件等方式表达出来,从学生的经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协作交流的情境,充沛地激活他们的积极性,思想活泼,盲目投身其中,加强练习的乐趣。小学生的学习,常常带有浓重的感情颜色,在熟习的情境中,他们可以发现学问、控制学问和运用学问,感遭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联络。生命是绰约多姿的,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天才,都蕴藏着宏大的.潜能。人类中最实质的需求就是盼望得到尊重和赏识,赏识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假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充溢生活的情味、美的享用以及教师的赏识,那么学生就会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亲切感,在教育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感遭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与价值,使学生的思想一直处于积极、活泼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安康开展。小学生处于身心开展的活泼期,思想开展很快,对四周世界充溢了猎奇,对一切都想问个为什么。疑是探求新知的开端,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因而,在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内容,特别是学生预习、自学时,应鼓舞学生进行了解性发问。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提问者,表现了对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的肉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见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在教育中应开辟学生思绪,应用开放性或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关于那些有创见的观念,即便是不成熟、不完好,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和鼓舞,以培育学生勇于求异探究的肉体。发明性思想不是单一的思想活动,而是多种思想方式的综合表现。在教育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理论活动,充沛发挥本人的发明才干。

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教育者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中展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名符其实的交流,鼓舞学生经过各种活动,进行各种观念之间真诚的交锋,使学生从经历中、活动中,经过考虑与交流有目的地建构属于本人的学问构造,取得富有效果的学习体验。采用小组协作交往,互帮互学,到达共同提高。同时培育学生的参与认识、协作与竞争认识,使学困生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而不是旁观者。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沛发表各自的见解,经过交流,师生点拨,学生自我概括,充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发明性,培育学生剖析、综合、笼统、概括的才能。小组探求学习的效果,不只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处理详细的生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求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互相协作和交往才能。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考虑问题,明晰地论述观念,有序地呈现结果,客观地评价或深思本人与别人的见解,控制与人协作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才能的不时提高,为学生今后开展奠定根底。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研讨中,笔者认识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打破“预设”,变“预设”为“生成”,着力引导学生阅历问题的“生活化”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问题处理”的过程中,既长学问,又长聪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本人的认知构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品德教育,才干真正促进学生终生安康开展。

篇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感脆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寓教于乐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加强小孩子的团队意识,加强团结有爱的意识,摆脱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使小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融入大家庭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对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理解。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台上讲解深刻的大道理,台下当成催眠曲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在课堂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找到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故事或是电影,来使同学们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感教育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在小学时代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讲的一些故事或是影片中的一些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就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兴趣,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到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说谎话,害处大”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班上几位同学来排练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本,由教师指导进行排练,分两组进行,一个是原著放羊的小孩由于说谎狼来了,欺骗山下的大人们,导致真的狼来了没人上山救助,导致羊被吃了,自身也有危险。另一个是小孩勤奋务实,从不说谎话,狼来了后,山下的大人们帮他赶走了狼。当同学演完小话剧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小孩遭遇的情况一样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说谎话危害很大,同学们要争当说实话的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使学生成为参与者,通过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道理,提高自己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接受能力。

关注时事

当前教学模式还处在应试教育当中,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小学生背下来知识点,来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思想性的学科,重在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当前发生的时事结合在一起,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心灵净化,减少高分低能的出现。正因为小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不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客观理解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时事来加强小学生的见闻,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小学生读书看报,观看新闻节目,上课时教师对小学生在观看时事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课上抽出时间让小学生分成小组,整理昨天自己记住的时事热点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客观理解能力,还能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使自己的情感教育联系现实。

例如,讲到小学四年级的“为了祖国尊严”一章时,让小学生自主观看新闻报道,查阅资料,做一篇手抄报,之后由教师选出内容较好的进行适当奖励,把教师的情感教育联系时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于时事的理解,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课外实践

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把学生关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没有实践来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此教学不是新课标的要求模式。教师不仅要改变当前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使情感教育丰富化。

比如,在讲到二年级“粒粒粮食要爱惜”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同学们到农村土地里观看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自己,使学生感到粮食粒粒来之不易,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体会到节约的光荣,浪费的可耻,珍爱粒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情感教育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

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感教育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感教育能改变这样现状,让学生们在课上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在课下进行时事学习,喜爱上学习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品德的实践能使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教师情感教育的使用,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习惯的祖国栋梁,让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绽放出美丽的花。

篇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

一、“以趣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更是这样。在接受知识和道理的过程中,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教师如果用形象具体、新颖鲜明的事物、丰富生动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引起学生的注意,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及学习的热情。比如, 我在教学《爱护花草树森》时, 上课第一句话我就问同学们是否喜欢到花园玩?学生自然高兴地回答:“喜欢!”我接着又说:“好的,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花园玩玩!”一边说一边挂出“街心花园图”挂图。全班同学们个个面露喜色, 大家认真地注视着街心花园图, 议论着、猜测着老师会怎么样带领自己去花园里玩。我正是抓住学生喜欢到花园玩的这种心理, 利用“街心花园图”, 进行启发提问, 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他们积极学习的情感。

小学思品课教材内容, 大多以童话、儿歌、故事、寓言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如果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这种潜在的趣味性, 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同时还能够直接引导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再如《集体力量大》, 这则寓言中的插图非常形象生动, 课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学生喜看爱读。我指导学生看图读文, 要求学生体会小水滴和木船、禾苗的情况变化, 学生在边看、边读、边体会的过程中便逐渐萌发了热爱集体的感情。当他们读完课文, 不由自主感叹:“集体力量真大!”, 自然明白道理。

二、“以情动情”

情感具有感染性, “以情动情”就是要以老师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 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必须要有热爱自己的学生的热情, 学生才是教育的对象, 更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尊重学生, 循循善诱地启发诱导学生, 学生才能够感觉到老师的可爱、可亲、可敬、可信, 师生的感情才能融洽, 学生才喜欢接受来自老师方面的信息, 也就容易为老师的情所动了。

以情动情, 教师首先要先行理解教材。教材的每篇课文都蕴涵着情感因素, 教师只有先行理解教材, 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情感因素, 教学时才能有真情实感, 只有教师充分地运用教材中的图和文, 并通过自己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语言, 把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直接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教师才能有效地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 才能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比如我在教学《坚持民族气节》, 课一开始我就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中的人和背景, 想象和体会图中人的情感。然后用低沉、悲愤的语调概括如下:“荒漠的草原, 北风凛冽。苏武孤身一人, 怀抱使节与羊群为伍。他翘首南望, 望着一队队南飞的大雁老泪纵横;他给南飞的大雁带信, 带去他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 带去他生为汉人, 死为汉鬼至死不移的决心。”饱含深情, 廖廖数语, 表达出我对苏武的无限崇敬和无比同情。学生静静地听, 默默地想, 他们被苏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 对这位坚持民族气节的民族英雄油然而生敬意。

三、“以理育情”

人的道德情感是在人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以理育情, 就是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知识水平的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如在《身在福中要知福》一课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我先指导学生看反映我国少年儿童现代生活的图片, 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况, 接着指导学生读课文, 观察插图, 了解生活在旧社会儿童的悲惨生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新社会、旧社会少年儿童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新中国少年儿童为什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讨论, 学生知道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是无比幸福的, 懂得了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道理;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四、“以行促情”

人的道德情感是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容动力, 而道德行为过程又能进一步培养和增强人的道德情感。思品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 在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等课文后, 初步懂得了要关心他人的道理, 开始有了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动机。这时, 我便及时进行行为方式引导, 让学生了解怎样做才是助人为乐。当学生在街上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 在校园内主动帮助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后, 我有意识地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从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赞扬中体验到关心他人, 帮助他人的快乐。帮助他人做的越多, 这种体验会越强烈, 其热爱人民的情感也就会越来越巩固和增强。

篇4:打造小学思想品德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情感教育 社会实践 新课改

21世纪是改革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也呼之欲出。为此,新课程改革在这个呼唤教育创新的时代里诞生了。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深有感触:过去那种“满堂灌”和“一言堂”,仅靠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现象已逐渐远去,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低沉;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较为缺乏;课堂教学脱离社会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在这里,我要谈一下自己多年教学以来的一些经验与反思。

一、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指出:“智力活动是在情趣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而在我们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处在核心地位,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学生围绕老师转。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毫无动力,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毫无兴趣,根本无心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被动学习的环境中,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首先,巧妙运用导课手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很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针对各班的特点、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以及学校拥有的教学设备,能动地采取不同的导课方式,激发起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热情,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多元化运用教学方式,比如教育工作者们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班级,因地制宜,采用欣赏教学、讨论教学、图像教学、开放教学等一系列多元化教学手段,教育工作者们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以上几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注意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小学生还处在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心智都尚未成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心理活动情况,对于情绪受到外界干扰而异常是学生,要及时安抚。这对稳定教学环境,强化情感教育极为重要。

二、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情感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新课标要求要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明确要求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要把情感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师生情感互动,关注、重视小学生的情绪、态度、情感以及信念等心理因素变化,正确的引导中小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观,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既然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么重要,那么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应怎样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凸显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课前课后要多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心理情绪异常的学生,老师要及时谈话交流或者家庭走访,多于学生的家长沟通,找出导致学生心理活动异常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及时安抚;2、加强情景式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情景式教育是近年来逐渐形成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频、音频、课件、Flash等,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课本内容后的情感及深刻目的,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3、强化师生互动在情感教育中的优势地位。凸显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建立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而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是学生一举一动模仿是对象,因此教师良好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自身行为,对唤醒学生的情感因素,强化情感意识,培养道德情操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留心生活,从社会实践中学习《思想品德》课程

课堂学习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学习思想品德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用于以后的社会生活,规范自身的社会行为,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直接接触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直接习得课本内容,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还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认知生活、认知社会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教育工作者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生活,做到知行合一。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讲解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讲到个人诚信问题时,单纯的理论讲解根本无法使得到学生的足夠认识,要想使学生真正从思想层次上重视起来,就必须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达到教育、提高的目的。比如,以讲解案例的形式,列举身边的现实问题来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动画、课件等,把诚信问题形象的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重视。

2、以相应校外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布置上,教师要做到灵活处理,根据周边环境、学生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相应的校外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作业,将书本知识的学习从社会实践活动中习得、巩固。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集体意识、家庭意识、诚信意识等优秀品质。让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另一位教师。

篇5: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知行统一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中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厌恶。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知行统一原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品德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品德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气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2、语言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

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如在九年级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我谈到旧上海外滩码头轮船上遍布外国国旗,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的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较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3、事例 选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如在讲八年级思品第四单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节时,我分别列举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看的时候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4、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八、九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八年级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要求,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品德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法更能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讲述八年级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当你受到父母的关爱时的感受如何?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想想父母在受到孩子的孝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劳累时捶捶背;端上一杯茶;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主动不要零用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家长感受的录音,必将更加激发学生内在的孝敬父母之心。讨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别可以为孝敬父母做些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将来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这样实实在在的情感沟通,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内在的美好道德情感,也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很近。概括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方法:1)、以情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注重情感教育,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为此我首先运用以情激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搞卫生、侃大山、说故事。学生也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心里话也愿给我说,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2)、以情明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品德课的浓厚兴趣。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

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伴随着学生绷紧的小嘴,闪动的泪花,我点明“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述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脸上顿时又绽放出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8个字,让学生高声朗诵。3)、以情导行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经常找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谈心,认真记下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以实际行动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现在班里的学生每到值日、大扫除都是争先恐后,班里的卫生评比每周都是年级、学校的先进。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品德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当代中学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

【2】《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7期

篇6: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

怎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

文/田变娥

摘 要: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一种符合人的愿望与要求的心理体验,在初中课教学中,常常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情感因素,通过合理的方法与途径,激发他们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三方面阐述了怎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育理念;情感因素;教育规律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一种符合人的愿望与要求的心理体验,一般地说,只要能满足人愿望的事物,我们就能产生喜爱、愉快的情感体验,相反,我们就会产生厌恶、烦闷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情感因素中的积极作用,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心理情感因素,通过合理的方法与途径,激发他们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下面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对人才的观念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彻底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体现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宗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改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运用知情并重教学观。当今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结合。所以,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时,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时,我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激励他们不断地超越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刻苦学习。只有知情并重,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积极活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才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情感。(2)运用激励性评价观。有的教师认为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因此把这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可是新形势下的评价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愉快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都能充分、和谐地得到发展,因此情感发展水平就成了评价的重要尺度。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我从不选优劣汰,而是用激励性评价,给学生提供成功与体验的机会。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列宁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情,那他就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我们的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从而取得良好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常常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适时地与学生做情感沟通,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感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灿烂的文明之花》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闪光语言、感人事迹,并引导他们孝顺父母、帮助同学、友爱邻里、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因为我们的教材科学性、思想性很强,只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就能找到教材的情感亮点。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有根有据,教师才能在教材中找到“情”的根源,我们的教学才会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三、遵循一定的情感教育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情感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一定要符合学生感情强烈、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我常常采用一些精彩歌曲、诗词、名言警句等,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又使他们加深了记忆,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与感染力。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概念还是原理,我都做到以情晓理、用理激情,尽量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情感色彩结合起来。具体表现为:(1)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愉快情绪的带动下也会变得思维活跃、精神振奋,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我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动作和语言来感染他们,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用生动的言语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感染学生,例如在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时语言激烈高昂;在学习《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时语言抑扬顿挫;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语言跌宕起伏。

总之,情感教学对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情感教育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情感教学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把我们的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把情感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相信,我们的品德课堂一定会越来越有情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76.

[2]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课程・教材・教法,.

[3]杨毅春。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略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篇7: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许多道德情操,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原则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小学的德育一般都是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语文、数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句广泛流传的俗语“三岁看老”,虽然这句话包含了一些主观意味,但不可否认,人在少儿时期的教育对人心智,甚至是人生的发展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有些教育观念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重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

小学时期,大部分人是处于少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部分。

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即“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就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方向性原则。

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予以关注。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课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恶、美、丑,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德素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8: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萌发阶段, 农村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承袭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情感教学在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的地区已经大力推行。通过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把政治化的单调说教的转化为沟通式的心灵交流。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学的意义及其现存问题

(一) 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 即教师与学生间的思想沟通交流。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通俗地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是小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萌发阶段, 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 所以对小学生采用抽象的、概念化的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自然就差。但是,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 不但能加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深层次认识, 而且还能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使学生学习更有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就更高。

(二) 现存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 因受教学环境与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农村的小学教学仍以文化课为主, 情感教学只是挂在口头上或是体现在教学论文里。有的学校虽然有情感教学的教学设备, 但是实际上运用却很少。学校注重的仍然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 对情感因素基本不作考虑。实际上的课堂教育仍以教师为主体, 进行“一言堂”似的强制性教学, 学生主动参与很少顾及。

二、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学的运用

(一) 以身试教, 设置情感纽带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针对一、二年级学生, 根据年龄特点采用以身试教、设置情感纽带来进行教学。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儿童, 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 教师如果采用单纯的讲道理方法, 达到基本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如遇到低年级的学生因抢活动用品或其他事情争吵打架, 可以把参与争吵打架的学生先叫到办公室或是其他可以独处的场所, 然后先直接指出争吵打架是不对的, 而后亲自示范, 让他们相互道歉, 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在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之下, 儿童的天性使得原本有了矛盾的学生只记住了教师善意的教导, 很快就忘记了不愉快, 又如以往一样一起快乐地游戏和学习。

(二) 留足空间, 设置情感纽带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量, 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个人思维能力。在这个年龄段正是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留下空间, 在他们已有的行为基础上, 经过亲身示范的情感教学, 再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知基础, 产生新的行为, 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位女教师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了, 这位教师就经常到图书馆去借一些适合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知识量的图书。每天在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后, 和孩子一起看书读报, 并把书报上孩子喜欢趣事新闻讲给他听。天天处在学习气息浓厚的氛围里, 孩子也就慢慢地从被督促着到主动要求去看妈妈给他借的图书。由此可见,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兴趣的初期, 如果不能用意志来进行巩固加强, 那么已有良好习惯, 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三) 融合道理, 设置情感纽带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初期, 已经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 自主的意识已初步形成, 但是这种能力和意识还不够稳定。曾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出于热心, 把腿扭伤的女同学送回家, 结果却被邻居奶奶误认为他与那位女同学早恋。这件事情还传扬到了学校, 给他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位同学一气之下, 就趁邻居奶奶不在家, 把她最心爱的兰花拔了。班主任了解此事后, 首先温和地请他到办公室坐下, 随意地跟他聊聊家事, 了解到他因父母长期在外, 都跟着外婆长大后, 祖孙俩感情很深。班主任就问他:“如果有人欺负了你的外婆, 你会怎么样?”他沉默着, 然后班主任就告诉他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明确地列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沉默着坐了一会儿, 然后才站起来开口说道:“老师, 我知道错了。但是我真的没有早恋, 我只是看同学脚伤了, 才送她回家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融入道理的情感设置教育时机已到。这个时候, 班主任笑了, 亲切地说:“知错就改, 就是好孩子。”第二天, 这个孩子就让家长给奶奶重新买了兰花, 亲手栽下, 并郑重地道歉。奶奶同时也主动地跟他道歉, 说自己误会他了。一场风波过去了, 对孩子融入道理的情感设置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结束语

小学生是祖国稚嫩的花朵、是伟大中国梦的圆梦者、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接班人。因此, 不管是为了传承中华美德, 还是为了继续强国强民, 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都要受到平等对待, 要把符合时代特征与社会需求的教育方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王律言.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杨雪红.山东省小学思品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0.

[3]吴林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5.

篇9:论小学思想品德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现状   情感教学   应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内容,从广义上来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它主要以“五爱”为具体的教育方向,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当前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过分的呵护,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滋生不良思想倾向。小学生正是思想形成的關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在这时教育不及时,势必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小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是小学教育的关键。

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方式上,仍然重视课堂说教,忽视实践教育,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课外实践锻炼,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不容乐观的,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产生了一种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因此,重视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兴趣培养,重视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渗透教育的内涵

教育规律指出,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内因才是最主要的。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外在的因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情感教学中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提升,让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意识性等情感领域都能得到充分提高,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良好思想意志的优秀学生。

三、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思想品德教育则侧重于课堂理论的教学,把学生当成是机械地接受知识的个体,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重视学生情感的变化,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通过教师身体力行,发挥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好的教师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靠的不是严格的教学手段,而是高尚的师德。法国儒贝尔说过:“对孩子来说,范例之重要远胜于批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他们思想意识的养成其中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是在潜在意识下模仿形成的,尤其学生道德行为的构建,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向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化思想认识,提高道德水平。例如,在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平时怎样去遵守交通规则,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自身也要注意自己的交通行为,决不能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而课下却言行不一。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教育教学的情感态度,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学生愉悦生活的体验,是学生情感活跃的状态。就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来说,其本身的理论性就比较强,如果在教学中机械地照本宣科,让学生被动地背诵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而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借助提问来创设情景,通过引入和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教学场景,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快速、正确、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情感活动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看成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个体,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情感的激发和渗透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思想认识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项内容。家长是小学生情感上的依靠,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对于一些问题和事物的看法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即民主宽容型、权威独断型、放纵溺爱型。可以说不同的态度类型决定了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决定了儿童成长的目标和方向。如果过于权威或者过于溺爱,都将对儿童的思想品德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小学生对于在学校学习的良好思想品行产生一种怀疑的态度,甚至会改变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改变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小学思想品德中,我们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互补作用,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与相互提高。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良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情感教学的运用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为培养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肖雪.基于情感培养的教学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2]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篇10: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议论文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因此,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思想品德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要有效的结合教材的特点,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有效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形成良好的指引。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一定的影响。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培养责任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有耐心的教师队伍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同时,教师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注重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激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动性,而且喜欢做一些游戏,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就是要实现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精神素养。所以,注重小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就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加强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1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考核制度完善

1、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于20xx年下设体艺卫处,成立了由姚文明校长领导、赵小花副校长分管,体艺卫处、团委及艺术组教师和全体班主任组成的艺术教育小组,专职负责学校的体育艺术类教育。学校从平时的教学教研常规狠抓,提高对艺术课堂的要求,再通过社团活动、文艺汇演、文艺赛事等多方面激励学生提升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实现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

2、建立健全艺术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在艺术教育的考核中,根据《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及我校实际情况,在原来《云阳县初三中体艺活动和艺体赛事评价奖励方案》和《云阳县初三中体艺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上,新增了《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关于音美微心科目质量考核的补充通知》考核文件,让艺术类教育考核日趋完善。在考核文件中,学校从多个层面对艺术教育成果进行考核: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现场作品展示、期末的理论测试……艺术素质测评涉及到方方面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艺术素质测评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另外在《云阳县初三中绩效考核》的文件中,也对艺术类获奖及超额培训做出了相应的奖励,以激发艺术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艺术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艺术之花在三中校园处处盛开。

二、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加大师资投入

1、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加强艺术课程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各班每周开设音乐课、美术课、器乐课、微机课各一节,保证了美育每周三课时的基本量。除了常规课堂以外,在学校“全面+特长”的艺术培养宗旨下,我校还利用本土特色,开发了一部分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社团,探索中学艺术课程开设模式,例如绘画社团的“瓷盘画”,手工社团的“锡箔画”、“剪纸”。另外还有口风琴社团、葫芦丝社团、电子琴社团以及舞蹈社团等,为有特长想发展特长的学生开辟一片舞台,将中华优秀的文化艺术利用学校艺术教育进行传承。

2、我校艺术教育师资雄厚,目前有专职美术老师4名,专职音乐教师6名,其中本科8名,专科2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艺术专长的业余爱好者加入艺术教育队伍。他们对艺术教育充满热情,积极配合学校的各类艺术工作,与专职艺术教师一起,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校还经常组织艺术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云阳县艺术名师课堂在我校展开,大家齐心协力,为云阳县的艺术教育作出贡献。

三、加大艺术教育的投入,完善设施

我校为了更好的实行艺术教育,加大了对艺术教育设施的投入,不惜成本,对专用的艺术教室和相应的教学器具等教学设施配足配齐。学校现有音乐教室5间,舞蹈形体训练室1间,音乐保管室1间,并按要求配备钢琴、电子琴、电脑、墙面镜、鼓、手铃等。建校九年来,学校天积极筹备资金,添置设备,确保各类艺术表演和艺术展示活动顺利开展。

四、常规管理到位,提升艺术教育质量

1、完善规章制度

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实,我们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及考核制度,今年又新增了《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关于音美微心科目质量考核的补充通知》考核方案,把艺术教育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除此之外,我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各板块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及实施措施,例如《初三中社团活动管理条例》、每一年的《体艺节方案》等,体艺活动更是百花齐放:社团、素质展演、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书法比赛等,真正落实艺术教育全面深入的开展,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保证学生艺术活动的参与度达百分之百。

2、规范常规管理

我校将艺术教育的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狠抓艺术教育的常规管理,从教学、教研、师德等各个方面,突出我校艺术教育的管理规范。

教学常规:我校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体艺卫处每天安排专人对艺术类教师的迟到早退、规范用语和课堂组织纪律、教学进度完成等情况进行巡查,并每周进行通报;在各级各类的艺术活动中,艺术教师身负重任,也是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教研常规:我校艺术教研组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在每周星期一的教研活动中,艺术教师们在不断的听课、磨课、学习、探讨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每月一次的教研常规检查中,艺术组教师都能做到备课认真、听课记录详细、书法练习工整、教学反思深刻;开学的时候认真做好本期规划,期末的时候也认真做好总结。

社团活动: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及艺术创新能力,营造艺术氛围。我校共组建了关于艺术、体育、科技等在内的xx个特色社团,也是我校艺术教育的亮点工程。我校社团中包含口风琴、葫芦丝、电子琴、舞蹈形体、美术绘画、美术手工六个艺术类社团,社团人员上百人,由专业的指导教师辅导,利用辅助课程时间进行辅导,保证了每周至少4课时的训练时间,体艺卫处每天派专人巡查、考核,每周一总结一通报,并专门制定了《初三中社团文化考核细则》,充分调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确保了社团开展的高要求高质量。除此之外,在我校每年艺术活动中,社团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既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艺术汇演:我校每年定期利用“两会”(球类运动会、田径运动会)“五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家长节、美食节)一联赛(校长杯足球联赛)一展演(素质展演)一声音(三中好声音)等艺术平台,向全校学生开放,举行精彩纷呈的才艺比赛。在这些活动中,由体艺卫处牵头,团委、教务处、安稳办、德育处配合,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的成果通过舞台、展板、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学校还通过走廊文化的建设,在教学相应位置悬挂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并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手段,对初三中的艺术成果进行全方位宣传,让校园充满独特的艺术气息,创造出了一个艺术美的校园环境。在领导的重视下,我校每次文艺汇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节目质量受到社会一致好评。此外,我校还积极筹备学生参加各级艺术展演及竞赛,训练学生的舞台胆识,同时欢迎各色艺术机构来我校进行艺术表演和熏陶,先后承办了云阳县教委牵头的《戏曲进校园》和《民乐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创造力,更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艺术潜藏。

五、艺术教育的成绩突出

上一篇:某党支部专题学习座谈会下一篇:爱一直都在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