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

2024-07-21

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通用9篇)

篇1: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

大学体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体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即使大学体育是一门选修课我们也要把他当成必修的一样对待。

★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生命现象,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

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体育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了,肌肉和骨骼能得到更多的营养。因此,肌纤维变粗、体积也增大,弹性增加,肌肉活动的能力和耐力也相应地提高。长期锻炼后,韧带更坚固、关节活动更灵活。通过骨细胞增殖,促进骨骼增长,加速钙化,使骨质更坚实。

人体组成可分为瘦体重和体脂肪两种成分,即体重等于瘦体重加体脂肪。在瘦体重中,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最大。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瘦体重增加,体脂肪减少。

★传统体育锻炼项目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骨是人体内最坚固的结构,大大小小有二百多块。骨骼对人体起着保护、支架和运动的作用。骨和关节、肌肉连接起来,可以使人体产生各种活动。此外,骨髓还有造血机能。

由于骨在人体内担任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不但要求它有极大的坚固性,而且还要求它非常轻便。骨的构造,正合乎这种要求。由于骨的科学构造和化学成分赋予骨以极大的坚固性和弹性,从而使骨骼“坚韧似钢铁”。所以,骨骼能承担很重的重量,并且能使人体灵活地做出各种非常精巧、复杂的运动。通过传统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生长。因为骨的可塑性很大,青少年时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骼中进行着非常旺盛的生长过程和物质代谢过程。科学研究证明,对骨骼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因素很多,而经常参加传统体育锻炼,由于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的作用,使骨骼不仅在形态方面产生了变化,而且使骨骼的机械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在进行各项传统体育锻炼时,各个骨骼的负重情况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所发生的变化,取决于参加某项传统体育锻炼时所接受的刺激性质。例如,跆拳道锻炼者在动作时使上肢骨在同一方向上被拉长,而在作支撑动作时则使上肢骨在长轴上受到“压缩”。如果经常进行锻炼,就能促使上肢骨在承担“压

力”和“拉力”方面力量增强,尤其是劈叉的训练。

其他弓箭、投掷和举重运动员的上肢骨,就显得粗大,而登山、舞狮者腿骨就比较强壮,气功锻炼者的足骨就比较坚实等等。这都说明了体育锻炼对骨骼有着良好的影响。

同时,人体的许多骨与骨相连接的地方,都形成各式各样的关节。关节的周围都有韧带和肌肉包围着,韧带能加固关节,而肌肉不仅能加固关节,更主要的能引起关节运动。

在体育锻炼中,由于跑、跳等动作练习能增进关节的弹性及其灵活性,所以经常参加传统体育运动的人关节的活动范围比一般人大得多,关节的牢固性及其可承受的压力也比一般人高。例如,在跆拳道表演中,锻炼者的各个关节活动范围非常之大,做“后桥”、“大劈叉”等动作,没有经过长期锻炼是很难完成的。

通过传统体育锻炼,骨骼在形态方面最明显的变化是:肌肉附着处的骨突增大,骨外层的密质增厚,而里层的松质在分布上则能适应于肌肉的拉力和压力的作用。这些变化,使骨质坚固,使骨可以承担更大的负荷,就是说,这些变化提高了骨骼对抵抗折断、弯曲、压缩、拉长和扭转方面的机械性能。

体能测试也是检验我们锻炼结果的一项要求,也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经常锻炼,再加上老师的好方法,每次体能测试都能顺利通过。体育应该是一项终身的运动,就自身实际来说,我是体育锻炼的受益者,是每周坚持训练的结果。即使大学体育即将结束,但自己对体育的热爱程度仍不减。跆拳道是我接触到的一种比较好的运动,虽然每周只有一次课,但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以后还会继续努力的。

篇2: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体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生命现象,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

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体育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了,肌肉和骨骼能得到更多的营养。因此,肌纤维变粗、体积也增大,弹性增加,肌肉活动的能力和耐力也相应地提高。长期锻炼后,韧带更坚固、关节活动更灵活。通过骨细胞增殖,促进骨骼增长,加速钙化,使骨质更坚实。

人体组成可分为瘦体重和体脂肪两种成分,即体重等于瘦体重加体脂肪。在瘦体重中,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最大。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瘦体重增加,体脂肪减少。

篇3: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野外生存生活,可行性,课程内容

0 引言

在我国,本应是立体多样的场外实地训练的体育教育被浓缩为平面的课本内容。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虽然部分高校已有一定程度的改造,但在自然环境、野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仍未占据主流,体育课程资源集中在学校的现象仍未摆脱。而高校已是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地,为了使得学生走进社会后有各健康的体魄以及一定的野外生存的知识及技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应逐渐向野外教育方向倾斜。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及发展趋势。

1 野外训练是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和生存的可行性有效手段之一

野外体育训练应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工作。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环境应该走向野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森林、田野、湖海、荒原等自然环境;开展途径则是教师与学生切身参与,在实际示例中教师来引导与示范,从而传授给学生;开展的基本要点是教师要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思维发散性,来适应不同的野外环境;而此项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则是在锻炼体魄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的技能,比如辨认食物、辨别方向、搜索水源、就地取火等。最终,通过野外教育使得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存的意义,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及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野外体育训练课的形式和内容技巧

2.1 教学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学课程及教学主体,其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为了符合学校教育的安全指数,高校野外教育必须有周到细密的组织形式,来确保学生的身体及生命不受损害。自发组织、社团俱乐部组织和体育部组织是当前高校野外生存课程的主要形式。

严格意义上来讲,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野外体育活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学生自主组织野外活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各地安全惨案时有发生,血的教训应该铭记于心,高校教师、学生都应加强安全意识,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第一。

相对于自发组织而言,社团俱乐部及体育部组织都是较为可行的途径。此二种组织形式均有特定的组织团体和负责人,还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配套设施、既定路线等,更重要的是参与者有一定的野外求存经验及技巧,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采取一定措施抢救生命。同时,此二种组织形式还可以把兴趣、娱乐、交往、竞争、学习结合在一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技巧

为了确保野外情境下人员的安全保障,野外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首先,野外体育教学活动应该传授基本的野外活动常识及技能。它包括,其一,穿着、及必带物品的选择。颜色鲜亮、质地轻巧、保暖且防风防衣物及鞋子为首选其二,徒步行走要保持体力,上坡身体前倾,下坡双腿斜侧一定角度,平坦步行则应放轻脚步。其三,借助自然现象辨别方向,掌握通过太阳、北极星、植物生长方向,指南针、腕表等工具来辨别方向,谨防野外迷失方向。其四,收集、保存级过滤饮用水的技巧。根据日常生活常识,寻找水源。比如根据植物生长茂盛状况判断水源所处方位,以及收集草、树叶露珠,雨水、日夜温差形成的水分等;收集完毕后通过,由木炭、土砂、石子组成的简易过滤器进行净化,方可通过漏斗状树叶引入密闭容器,留作饮用。其次,还应包含安全意识灌输及安全措施实施的教学内容。安全工作也包含几个不同的类别:其一,营地选择应以安全为主。野营露宿地点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平整,但远离山谷、山洞等,以可避风遮雨、通风、靠近水源的地带最佳。其二,远离蛇虫及其他野生动物。禁止因好奇心接近途中所遇动物,尤其是大中型野生动物,以防其突然袭击。其三,辨别野外可食生物、保护中草药。野菜野果在确认安全后才可食用,不可因饥饿胡乱填食。其四,掌握急救抢险技巧,要可应付蚊虫叮咬、昏厥、中毒、中暑等现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开设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体魄,增强体质素能。野外训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体能基础,由此可刺激学生养成每日锻炼身体,正确的体育意识,以及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2)野外训练教育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应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安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互相协作、团队主义精神。为学生日后走进社会打下集体主义思想意识的基础。(3)高校野外体育教育也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该项活动离不开队员的沟通,以及队员拼搏向上的探索精神。由此可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也为平时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个自然的与集体相处的机会。其次,野外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活动完成的艰辛、以及其中蕴含的拼搏向上的求索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保护意识。(4)高校野外教育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大自然,释放压力的机会。当今学生也是身同感受当今社会的强节奏及高度压力,野外体育教育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压力,愉悦放松心情。同时,与大自然的接触,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及环保意识。

3.2 建议

高校野外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及趋势,各高校应积极响应并且是开展各类型的野外生存教育活动。从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做出详尽的执行计划及策略。教师,则要在保证学生健康及生命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一方面开发学生野外生存的技巧及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友好团结、拼搏求索、勇敢积极、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到正确导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祎中.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可行性[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01).

[2]姜丽,吴秋娟.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篇4: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有效 初中 体育教学 学生发展 意义

当前素质教育正在各个学校全面推行,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学科之间协调发展,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并且由于体育活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体育教学已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学校都在大张旗鼓的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中,笔者就以初中体育的有效教学为例,探究了有效教学对初中生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初中有效的体育教学,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对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能胜任复杂的工作环境。

一、开展有效体育教学,课题提升学生的体质发展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人们是无法实现长久发展的,为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的运动意识,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增加他们适当的运动量。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体育课已经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此,实现有效的体育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形同虚设,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话,那我们的学生身心状况将很堪忧,学生就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在巨大的中考压力面前,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是不可能获得中考胜利的,学习的过程除了是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比拼外,还有就是学生的体质之比,繁重的学习任务,超高的学习强度都需要良好的身体作为保障,初中生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这就完全的依靠于体育课的教学了。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保障,而在体育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会更显成效,能提高锻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由于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平等、自由的参与到活动中,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开展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对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开展体育教学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由于经常与学生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乐于交流,喜欢探讨,有的学生有却沉默寡言较为性格内向。虽然说这有可能是先天使然,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只是心生胆怯而已。为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可以时常组织一些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篮球分组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刚开始时,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老师的威信下,不得不参加,但随着参加的次数增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态也自然了,不但不会再感到有压力,相反却很乐在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参加活动次数的增加,他们就会慢慢的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他人,也乐于与他人交流,渐渐地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活泼开朗。所以说,初中体育教学,除了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愉快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积极乐观的品质,比如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遵规守纪意识、荣誉感与归属感等,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和健康的心态,让他们以平常心去看待社会,处理问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在体育精神的熏陶下,改变并塑造自己的个性,树立崇高的人格精神。

三、开展体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目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的家长都十分的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能够承担就最大限度的去满足子女的需求,造成孩子们唯我独尊,自我意识比较强,缺乏相应的大爱无疆、乐于奉献、共享共乐等全局意识或者说是集体主义精神。这也会导致孩子们缺乏一定的独立性,降低忧患意识和缩减吃苦精神,在体育课上就表现为不参加、不主动和不积极。这些局面的扭转都需要体育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接受艰苦的磨炼,及时疲惫也要坚持。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以便培养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从而做到在失败时学会不气馁,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同时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黄金时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我国大多数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按较少。所以,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时间中,为了获得放松,许多学生都乐于参加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而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的身体有益,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和培养,培养他们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2(18)

[2]赵云茹.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探究[J].学周刊,2013(2)

篇5: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意义

13081204 王博一 星期四第三节课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尤其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体育必不可少。

体育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育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我们设立了体育课,即为了贯彻“体育”两个字的意义,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

而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逐渐运用开来。

如今,大学生肩负着中国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身心发展,因此,体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能让学生劳逸结合,有益于身体健康。并且,体育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能有效地培养提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体育运动还能改善情绪,促进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团队意识的加强起促进作用。体育运动使人正确认识自我,能培养人的意志,有益于创造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篇6:探究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变化主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扮演的角色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快对高等教育体育信息的处理,不断创新,努力适应不断进行的解构与重组。本文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 信息化 大学体育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也逐渐进入信息化行列。而体育教育的信息化则是在体育人才培养中,为教育与被教育者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及丰富的共享资源,并能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教学创新水平。

一、大学体育运动信息化现状分析

信息化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传统课堂,多媒体等技术也极大的强化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加的生动。同时,信息技术还带来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网络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类型研究、相互学习、爱好研究等。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机构内被用于加强传统体育教学,同时从各个方面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体育改革。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料不仅限于文字和图片,多媒体电子书的出现,可视化技术、网络音频教学及卫星电视教学的发展应用使教学内容可利用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入各学生的电脑终端,打破传统校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扩大教学规模。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学组织和信息传送与接收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使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行了教学过程的重新设计和教学结构调整,以往的教学模式被动态网络结构替代,变得更加的成熟和新颖。在当前此类结构当中,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部门的控制职责,还能够强化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降低教学管理工作的强度,使得教学信息传递得更快。同时,学习者会变为互动教学当中的参与方,教学模式从以往的控制模式变为实现模式,下放教学权利,真正实现互动教学。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通过信息传输平台来协助体育教学更好的完成,真正实现教学动态管理。不单纯的让教学变得更加的及时,还能够很好的降低教学成本,让学生将学习成果很好的反馈回来,强化管理部门对于教学环境的反应能力,同时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力,促进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从而有效完成教育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学校体育教学的联网过程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使得当前信息网络在教学过程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应用网络技术,学校体育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可迅速得到有效传播,使学校体育文化教学的影响变得更加广泛。通过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传播学校体育文化将使听众从被动转为主动,使得听众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也能够从以往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进行信息的访问,他们能够更加方便的去查看和传播体育文化信息。同时,学生与多媒体之间完全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网络显示出强大的通讯能力,快速、自由地传播学校体育文化。

二、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一)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对于体育教学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就是将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运动到教育过程中,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专业计算机教师是信息化的实施者,应向学生传授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平台组织教学。而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则需要掌握运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常规的数据处理的方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把各种不同的运动动作技术进行分解,合成,再配合人物、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带到课堂上跟学生一起分享,使学生对运动动作的全过程看的非常清楚,而且也大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热情,使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乐于去上课,达到教学效果好的最后目的。课后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授教、指导和交流,引导学生向正确思维思考,完成教学内容和课后辅导内容。这种方式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潜心授教,也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备受学生喜爱,而且教学效果比较突出。因此,大学体育信息化对体育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提高了教学进程,推进了体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

(二)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

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及时的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先进的通讯设备还可以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听课、学习,学生能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大学体育信息化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网上策划、设计教学课件,这样不仅可以启发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开拓创新意识,还可以完善理论知识结构,修复运动技术缺陷。

三、结语

体育教学模式是反映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一种教学程序,是体育教学思想同体育教学实践相连接的纽带。随着新的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大学体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的意义重大,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针对高校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的组织领导人认真思索实际教育教学路径,也要求相应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积极的拓阔思路,强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发展方向,确保在真正实现体育文化的特色发展,并寻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式进步。本文针对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对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以及实践途径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参考。

一、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概述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能型特色人才,因此,在各个学科开展素质教育的路径中,课程的特色化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特色体育教育课程的建设和研发是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而大学作为教育领域的高学府,不仅要集中培养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也要为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各个大学开始不断的创新发展思路,朝着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课程模型发展。其中,上海交大的“立足需求、立体运作课程模式”以及长城旅游学院“定向拓展、成套组合”等教学机制和模式不断涌现出来,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究其根本,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宗旨就是在于课程的融合性以及灵活性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优化整体教育路径和方式,建立多角度的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模式[1]。

二、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分析

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机制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的教学机制,也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际体育学习能力,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创新路径,营造多元化发展的体育教学氛围。要保证思想和理念同步更新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助力,促进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升级。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机制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其特色体现的是人本理论和教学内容的融合,能真正实现体育文化的进步[2]。另外,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也是对教师和学生能力的促进,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拓宽教学思路,创新的使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能得到多元化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人,只有保证被教育者得到有效的教育启示,就表明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达到了。而在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本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是从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凸显了教育机制的整体性。并且,只有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特色化,才能真正践行学生和教育的协同发展,是推动素质教育理论的根本。

三、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途径分析

(一)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核升级

要想真正实现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就要集中处理相应的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项目分析机制,并且集中优化相应的课程内容、授课结构、教育措施和路径以及整体课程评价机制等因素,进一步利用新颖的教学结构进行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和健全。第一,有效的进行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对环境资源、场馆资源等显性资源进行有效的创新利用,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布置和规划,保证学生得到互补式的个性化发展[3]。第二,要建立体育+专业的教学机制,真正实现教育结构的特色化发展,在建立协同发展目标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教育本质的协同,在对学生进行特色化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例如,外语学院可以建立特色化的英美文化体育模式,可以开设橄榄球或者是棒球课程等。

(二)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师素质升级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只有保证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优化,才能进一步保证教学成果。教师的优化提升是学校实现特色化教育改革的原动力,也是整体课程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的素质提升是大学特色教育教学实现的首要问题。大学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开阔的教学视野,才能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建立全方位的教育机制,从而满足学生对学科理论和技能的需要[4]。由于高中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并没有建立特别严明的学习机制,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相应的知识链接并不是非常理想,这就需要相关大学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机制创新,以保证学生学习措施的顺利过渡。因此,教师要充分实现专业化的进步和发展,集中升级为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学校也要给予教师大力的支持,创设相应的培训和交流机会,以强化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教学视野。

(三)教学实践中实现核心价值升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值关键的转型期,只有实现有效的“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助力整体教学教育机制的升级和进步。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大学建立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新改革思路,也促使体育教学向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模式推进。然而,无论体育课程教学机制和教学结构如何改变和创新,教育宗旨都在于人,人不仅是一切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结构的主体、只有在教学结构设置和运行过程中,实现有效的以人为本,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育的目的。在推动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对学生主观需要的充分尊重,给予学生诉求的理解,真正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5]。另一方面也要从教育的素质升级出发,有效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将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在特色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知唯成绩论的弊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将创新教育体系和机制运用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鼓励学生感受体育实质的内涵,在提升体育教育育人能力的同时,从本质上完善体育教学机制。

结束语:

篇8:浅谈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意义

1 休闲活动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发展, 休闲生活一直是体育部门与群众急于追求的目标, 以往政府偏重于经济的繁荣, 而关于文化精神的建设却无法齐头并进, 导致经济虽富裕, 但国民整体生活内涵及深度仍然不足, 尤其在行、育、乐3方面仍须下工夫。在行的方面上, 我国公路运输发达, 但由于人口稠密, 遇到假日时各主要街道及休闲景点仍然寸步难行, 必须导入大众运输系统, 才能抑制小型车辆数量 (远程目标) 。在育的方面上, 政府的教育政策偏重于学校教育, 只强调教育的普及率与教育程度的提高, 对于学生在校外精神生活与文化水平的提升, 却未营造理想的环境。在周休二日实施后, 学生必然浪费时间做一些无益社会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每位大学生几年后都是社会的中坚份子, 大学生更能带动社会良好的风气, 因此, 大学生对于周休二日的生活规划更为重要。

休闲在每个人的一生中, 各个发展的阶段, 都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 并且更推及至整个生命历程。而大学属于学习生涯中之最重要发展层级, 休闲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也随之改变, 再加上自我生涯规划良好与否, 与休闲生活的安排有极大关系, 因此了解大学生休闲参与的情形, 是不容忽视的一大课题。

2 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分类

一般而言, 参与休闲活动时都可获得欢乐、愉悦、满足或放松的感受, 虽然参与时必须消耗体力与精神, 但消除工作后辛劳而重获新生的喜悦, 是休闲活动不容小觑的重要价值。大体而言, 学校附近各类休闲场所是学生最佳的选择, 但无可讳言, 一般受到家庭经济因素限制的大学生, 通常会优先考虑善用学校社团的有利资源, 学校社团的组成包括艺文活动、康乐性、宗教性、运动性及综合性社团等等。另学校所聘请的专业指导老师, 及举办活动时让学生学习领导、规划、决策、授权、负责及被领导的宝贵机会, 更足以提供全方位的经验学习。

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类型研究来看, Allen (1982) 测试212位大学生对51种户外活动的兴趣研究中, 即有户外活动, 运动、嗜好、家庭、社会互动、机械、文化、智能、游泳、大自然和冒险性等九种分类。另Russell (1982) 又将休闲活动项目分为运动和竞赛、个人嗜好、音乐户外活动、文学领域、社会交际、艺术工艺、戏剧和舞蹈等九类。再者, Tinsley与Kass1979将休闲活动以1 366人为受试者 (其中大学生占923人) , 区分为益智类、洗涤身心、表现补偿、同伴享乐、社交活动、寻求独处、暂时逃避、安全性及艺术表现性活动9类。

国内学者吴宝桂研究我国大专院校学生的休闲行为, 将休闲活动分为五大类, 即求知取向类、玩乐取向类、技艺取向类、户外活动及消磨时间。陈德海在对南区专科学生1 384份有效问卷中, 将71项休闲活动分为七大类, 分别为健身性休闲、娱乐性休闲、团体性休闲、刺激性休闲、静态性休闲、防卫求生性休闲及舞蹈性休闲活动。另外胡家欣在进行大学院校、团体及个人个别访谈后, 归纳大学生休闲活动类型共有五大类, 分别为室内静态、体能、户外非体能、社交及技能。

3 大学生参与休闲之利益

3.1 休闲是学习克服挫折与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大专院校频传自杀、情杀及殉情等事件, 不仅震惊社会, 更引起教育界人士对大学生生活压力缓解的重视。在对556位大专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与分析得知, 造成学生最大压力的为课业, 其次为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前途、经济等。虽然, 课业压力是大学生压力因素之首位, 但若教育单位能运用启发性教导方针, 并辅导学生有效学习, 善用时间规划, 且充分利用休闲活动来调适, 不仅可怡情娱兴、锻炼体魄, 更能松弛紧张, 缓和压力, 进而达到良好效果。

近年来情绪智商 (Emotional Quotient) 颇受各界人士重视, 让大学生学习情绪控制的技巧, 且利用于个体间的相互交往, 适应良好的人生, 都能在参与休闲活动中学习, 故休闲是学习克服挫折与调适生活压力的重要角色。

3.2 休闲活动是发挥自主、全方位才能最佳方法

社会学家Zuzanek (1975) 主张所有的民众应该用正确的渠道去参与社区所提供的文化艺术资源, 因为文化艺术能够用大众了解的语言解说, 且政府应该优先提供文化艺术服务。欧洲作为艺术天堂, 许多传统艺术文化中的戏剧、歌剧、音乐演奏等参与者众多, 从西班牙国家人民对休闲的坚持与规划得知, 西班牙的休闲活动大约分为三方向, 即文化性、技能性、体育性。而文化性扮演着推动整个休闲活动的主要角色, 其可从每年所举办的多元化活动, 及平均一天半就有一个活动进行中获知, 活动内容多采多姿, 分别为: (1) 音乐嘉年华; (2) 戏剧表演; (3) 艺术展览; (4) 电影影像展; (5) 文学欣赏; (6) 民间艺术; (7) 传统习俗等。

休闲活动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文化表征, 更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现今社会信息工业迅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是提升了, 休闲产业也迅速萌芽中, 故呼吁大学生应通过参与有益的休闲活动, 以同步提升精神生活, 丰富心灵内涵。

3.3 休闲是打造健康身体的最好方式

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最基本的观念是, 除了均衡饮食、充足睡眠, 最重要的还是从事运动。事实上, 休闲活动的多样化, 对大学生而言, 并非都具有正面的功能及教育意义, 因此藉由体育课程的推展, 建立学生健康身体与终生运动习惯的观念, 才能提升休闲运动的品质。

美国健康医学学会Pate等人于1995年提出, 规律的运动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 更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目前, 我国国民从事规律运动的人口比率非常地低, 远比美国45%及加拿大48%的比率数字, 有明显偏低的现象,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大家重视。

影响个人健康因素分为下列四项:一为环境因素;二为医疗照顾;三为人类生物学因素;四为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其中以第四项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影响最深, 个人的食、衣、住、行及规律运动和人体健康的促进与疾病的预防有着密切的关系。

到底如何运动对自己最适合呢?在此笔者简略提出适当运动的一般性原则:以运动频率 (天数) 来说, 一般健康个人每周至少3~5d, 并尽量排开运动曰, 例如:每周一、三、五日为运动日期, 每次运动量至少30~60 min, 且每次需作暖身及收操的步骤, 另外运动的强度至少达自己最大心跳率的60%~80% (最大心跳率:指从事激烈活动当中心跳率每分钟的最大值, 通常与年龄有较大的相关) , 而每次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建议为300卡以上较为恰当。

若希望大学生建立终生休闲运动的正确观念, 除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外, 课堂中更要给予正确的运动技巧之练习方法, 为此学生才能持续参与各项运动, 进而达到锻练健康体魄的目标。

4 结语

大学生选择参与何种休闲活动, 与其所属学校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个人会受不同文化、教育、社会、地域等因素影响, 而选择不同的休闲活动。虽然学校课程及行政管理是一影响因素, 但政府政策及民间企业的配合, 亦十分重要, 如此才能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休闲环境。

休闲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且推广符合现代化及富知识性的休闲活动, 十分必要, 应在观念、时空及整体活动规划上, 把握其重要性, 多创造大学生的休闲学习机会, 并在体育课程中充分利用且把握活动多样化原则, 激发兴趣, 享受休闲, 以达最高质量的生活目的。

摘要:21世纪, 人类的休闲观念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 休闲体育可以有多种选择形式, 参加休闲体育可以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起来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体育应加强休闲体育教育, 积极鼓励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运动方式从事休闲活动, 培养学生的正确休闲理念与良好的习惯, 并掌握丰富多彩的休闲体育技能。

关键词:大学生,休闲体育,休闲理念

参考文献

[1]武文杰.苏州社区休闲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建设[J].辽宁体育科技, 2012 (5) :13-15.

篇9: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运动会;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自人类运动会产生以来,绝大多数公众所关注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大学校园中,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也仅仅将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举办运动会的根本精神,关注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表象作用而忽视了高校运动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高校运动会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

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办运动会的形式加以渗透,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运动会的始终,是举办运动会的最高境界之所在。首先,升旗仪式中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般来说,在高校运动会开幕式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通过唱国歌、升国旗、仪仗队等形式,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更容易深入高校学生的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运动国情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有个别院系在举办运动会之前,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回顾许海峰的第一枚金牌、分析北京奥运会的辉煌成就,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感、自豪感、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运动方面的国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利用看台文化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国旗是高校运动会看台中最常见的道具,在观众舞动五星红旗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红旗上的风景,更多地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同时,看台中播放的部分歌曲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例如《中国人》、《团结就是力量》、《走进新时代》、《亚洲雄风》等,都能够以音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利用运动会为载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在高校运动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首先,参赛方式的集体主义教育。在高校运动会参赛中,一般都是以院系、机关等各种高校内部的单位以团体方式进行参赛,最终按团体分方式评选出各类奖项,这就要求团体内部的每个成员都应当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否则难以使自己所在的团体在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其次,团体的组织方式也体现了集体主义教育。运动会具有紧密的赛程安排,要顺利完成各项赛程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团体内部成员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三、艰苦奋斗教育

首先,运动会播音是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形式。在高校运动会的播音中经常会传来“加油吧!奋斗吧!胜利就在前方!”等鼓励运动员努力拼搏、再创佳绩的话语,对运动员艰苦奋斗、超越自己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其次,长跑项目的艰苦奋斗教育。参加男子一万米、女子八千米项目的运动员,几乎都超越了自己的极限,没有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是难以完成长跑项目的。最后,观众及后勤保障人员体现了艰苦奋斗。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运动会都在四月或者五月举行,且一般都连续举行三天时间,绝大部分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后勤保障人员和观众要圆满完成后勤保障和呐喊助威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乐于助人教育

首先,运动项目的乐于助人体现。在举办运动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个别运动员摔倒、晕倒、甚至受伤等情况,高校学生一般都会主动前去搀扶救助,并且完全发自内心自愿,进而内心得到满足感。其次,啦啦队的乐于助人体现。为了给运动员加油、活跃气氛,看台上的啦啦队会不停地表演已经编排好的啦啦操节目,以给运动员增加了前进的动力为满足,用啦啦操的形式践行乐于助人。

五、开拓创新教育

首先,看台布置是开拓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在全校展现自身优势,各参赛团体都会绞尽脑汁将自己团体所在的看台进行精心布置,在精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发挥参赛团体的聪明才智,不断开拓创新。其次,开幕式是开拓创新的重要载体。为了提升运动会的质量,运动会组委会在举办运动会之前,都会精心策划开幕式并且尽全力利用现代科技,力求开幕式在历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高校学生在参与或观看开幕式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体会到开幕式的创新性,对于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六、环保意识教育

首先,看台上的环保意识教育。在运动会举办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泉水、塑料袋、口香糖等垃圾。为了避免环境污染,组委会一般都会进行看台环境评比,通过评比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其次,运动场地的环保意识教育。在运动会举办前,组委会都专门就向运动场地乱扔矿泉水瓶、随地向运动场地丢弃食品等问题进行教育,在引导参赛人员在保证运动会正常秩序的同时也引导所有参与人员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高校的时时处处,蕴含于高校活动的方方面面。应当充分利用运动会的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运动中进行引导,在引导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进行运动,建立一套有效的运动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开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亦农,李尊贤,梁崇科主编.普通教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个人年度培训总结下一篇: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权利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