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的英雄

2024-08-22

说说我们的英雄(精选13篇)

篇1:说说我们的英雄

说说我们的大英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季节转换,岁月流金 无情的年轮,贴成额前的皱纹 翻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

是谁翻开历史生动的一页,成王败寇皆豪情万许

是谁亲身写下生动的故事,并同这故事刻进历史,流芳百世 是英雄,我们的大英雄!

是他们用生命谱写忠义壮举,英雄义举感天动地 是他们挡住邪恶的刺刀,诠释勇敢与正义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我们迎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9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齐聚一堂,重温英雄故事!

——“说说我们的大英雄”先锋故事会现在开始。

第一项 出队旗(少先队员带队旗迎来)第二项 唱队歌

——指挥上,一起唱队歌(队歌完毕)

第三项 由少先队员代表***给大家演讲-英雄的故事(此处有掌声)

第四项 重温习爷爷教导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大家的心中一直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这份光荣感和使命感,是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分不开的。最近几年,我们少年儿童总会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春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收到习爷爷的问候,这个问候,也许是一封珍贵的回信,也许是一次中肯的面授,也许是一段深情的寄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短片重温习爷爷的教导。——播放幻灯片

第五项 队旗下合影留念

第六项 退队旗(少先队员护送队旗出场)

——“说说我们的大英雄”先锋故事会现在结束。

篇2:说说我们的英雄

一、班会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抗日历史,了解大英雄为抗日战争做出伟大的贡献,勿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二、班会准备:

1、让学生搜集抗日大英雄故事;

2、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班会程序:

1、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甲、乙主持人讲述抗日历史,让学生了解日军对中国军民的暴行及中国所遭受的重大损失。

2、抗日大英雄,我知道。

主持人甲:(音乐响起)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郞>,“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主持人乙:王二小,多么让人佩服啊!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大家一起来讲他们的故事吧,让我们一起 请同学们说说抗日英雄的故事。银幕上的抗日英雄——张嘎 送鸡毛信的抗日英雄——海娃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3、我想说

主持人甲:王二小、海娃、张嘎他们为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

主持人乙: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接过抗日英雄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己发表感想,决心。

篇3:说说我们的童年

当知了又在树上声声地叫着夏天, 那是火热的6月来到了。6月, 在很多QQ糖的心里, 可是充满期待的。因为,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 在这天, 我们载歌载舞, 用多种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在这个儿童节, 让我们尽情细数童年生活的点滴, 盘点童年生活的趣事:捉知了, 逮蚂蚱, 给小鸡“接生”, 和书比“力气”……想想都觉得有意思。感觉不到现在的生活幸福了, 那就和妈妈比比童年, 体会两代人的童年生活的巨大差异;让爸爸给你做顿饭, 体会“围裙”老爸的清水荷包蛋中包含的温情。用童年的水彩笔描绘雨中的美景, 唱一曲清脆的童年牧歌。

好了, 说了这么多, 亲爱的QQ糖们, 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为快了?那就一起开启我们奇幻的童年之旅吧!

篇4:善待我们的英雄

新年,又看到刘翔出现在可口可乐的广告中,觉得一丝温暖。

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无论是伤痛还是退赛,对于刘翔来说都是巨大的阴影,由于他的退赛,众多品牌赞助商纷纷撤销,“冠军品质”挨成了郭晶晶;VISA卡也没有刘翔的画面……

之前我就希望那些他代言的品牌不要轻易放弃刘翔,放弃刘翔才是对品牌最大的伤害。

相比这些广告商,NIKE的手法就高明了很多,在刘翔受伤退赛之后,耐克立刻表明了态度:第=天便在很多报纸头救刊登半版广告。广告词为“爱比赛、爱拼上所有的尊严’爱把它再赢回来、爱付出一切、爱荣耀,爱挫折、爱运动,即使它伤了你的心”。无论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还是从品牌维护的角度,他们都先发制人,化解了危机,从正面引发了消费者对刘翔的体谅,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品牌的好感度。

而在新年时分,看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刘翔和他父亲的对话,让我本人对可口可乐凭添好感:

“你知道你跨了多少个栏吗?”

“十万零六个。”

“这不过又是一个栏而已。”

“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我一定要跟爸分享。”

广告并不避讳刘翔曾经的失败,反而将失败化为一种动力,更人性化地表明英雄也是需要支持的,从而体现出可口可乐品牌对英雄的支持和理解。

启用明星代言,就一定要设想到明星代言的两面性:明星代言一定是把双刃剑,能为品牌带来明星光环,也l可能因为明星的不利事件为品牌带来负面效应。

面对明星危机时刻,我们谈怎么办?

第一,不要轻易放弃明星。消费者和明星之问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感情是人与物的感情:人与人的感情永远大于人与物的感情。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目标就是建立长期的感情联系,明星在这种感情联系当中起着最生动化的有血有肉的作用。

当明星出现问题(非原则和道德问题)的时候,千万别一棍子否定到底,不要妄下定语,在这个阶段不仅明星需要支持,喜欢他的支持者更需要支持。如果我们此刻不放弃,不抛弃,正面地转化危机,不仅成为明星的救命稻草,也能成为众多粉丝力挺的品牌(当然前提是明星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千万不能有艳照门的涉嫌)。

第二,化危机为机会。从可口可乐和NIKE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觉,任何品牌都必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正面化解危机,创造机会。

品牌的终极目标是能和消费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消费者认可品牌的价值观。当面对危机的时候,品牌对代言人的态度,也将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面对任何危机,品牌都需要从人文关怀出发——给明星一次机会,相信我们的消费者也会给危机一次转机。

第三,创造良好口碑。伴随网络媒介的开放性,越来越大自由度呈现出来,网上的口碑时刻影响到现实中的品牌印记。王老吉凭借口碑传播,创造了惊人的销售神话;同样三鹿企图妄自引导网络传播,而犯下更为严重的后果。

当明星出现危机时,一定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声音同时出现。而作为品牌方,我们不仅应该提供一个让消费者畅所欲言的网络空间,更应该从负面的信息中,整理出化解危机的关键所在,从而真正在网络平台上创造出良好的口碑效应。

篇5:英雄联盟感动人的说说

2) 我于杀戮之中盛放,亦如黎明中的花朵。——戏命师

3) 狂野将使他们感到畏惧。——豹女

4) 别再逃了。——亚索

5) 下了手中的武器,我知道你已厌倦。目送你离开,我亮起黄昏的路灯,照亮你回家的路。——武器大师

6) 荣耀存于心,而非留于形我还在寻找,回家的路长路漫漫,唯剑做伴且随疾风前行,身后一许流星吾虽浪迹天涯,却未迷失本心。——疾风剑豪

7) 仁义道德,也是一种奢侈。——亚索

8) 这场流星雨,只是想给你看,没想到却是伤害了你。——众星之子

9) 纵然前路迷茫,纵然天隔一方,纵然我手中的刀刃已然破碎,也无法阻挡我寻找你的道路。——放逐之刃

篇6:我们的英雄作文

有一回,我去做核酸检测时,注意到了每位医护人员背后刻的字。原来,他们不是我们本地的医护人员,而是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抗疫的志愿者。那一刻,我感动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人民的团结友爱。疫病突袭,刻不容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南腔北调的白衣英雄各显神通,驱赶毒魔,用双手,用双肩,用智慧,用担当扛起一座城,守护每一条生命。

在这炎炎烈日里,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做核酸检测。换班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时,成串成串的汗珠滑下他们发红的脸颊,汗水湿透了衣背,泡皱了双手……他们默默奉献,毫不退缩,大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气概,又令我感动!我鼻子一酸,心想:长大后,我要成为白衣天使那样无私奉献的人,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7:捍卫我们的英雄

习主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这是谆谆告诫,也是严正宣示。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操纵下,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呈现泛滥之势。特别是对人民军队英雄人物的抹黑言论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反复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在这种乱象之下,许多有识之士发出难以遏制的怒吼!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支撑。从根本上说,敌对势力诋毁我们的英雄人物,就是妄想动摇人民军队的基石、摧垮部队的英雄气、销蚀军人的崇高信仰。其险恶用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对于那些匪夷所思的谎言,为什么还有人将信将疑?为什么有的人甚至跟风传讹?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原编者

1、敌对势力对我国搞“颜色革命”的惯用手法,就是拿我们的英雄开刀,恶搞我们的英雄 我们为之自豪和敬仰的英雄人物,我们作为主流价值观重要内容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难道到了需要理论捍卫的程度了吗?此话绝非危言耸听。

一段时期以来,有人借助我国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时时发出与主流价值观极不和谐的声音。其中重要表现就是丑化领袖、颠覆英雄、消解崇高、解构历史,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如果把这样的事件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看,就会发现它并非孤立。

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推动的“颜色革命”在不少国家可以说屡屡得手,就像表演多米诺骨牌一样搅得全球许多地方鸡犬不宁。纵观这其中每一个国家政权的垮台,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军队先出问题。

敌对势力对我国搞“颜色革命”依然故伎重演,在军队身上打主意。在不断鼓噪叫嚣“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同时,还以他们惯用的手法拿我们的英雄开刀,恶搞我们的英雄。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企图让我们党和人民与历史切割,企图让社会大众放弃思想和精神的最后防线、放弃我们曾经坚守的信仰和真理、放弃我们对领袖和英雄的敬仰,走上“去英雄化”的不归路。

2、捍卫英雄绝对不是一种杞人之忧,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斗争 欲灭其国,先毁其史。这是从古至今的一条规律。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对这一点,法国哲学家福柯说得更加明白:“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动。”

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西方势力就开始了这个“控制人们记忆”的研究和实践。时任美国情报部门高官的艾伦·杜勒斯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将拿出所有黄金和全部物质力量,把他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这个办法比枪炮更要管用。”这个言论,后来被他与他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哥哥约翰·杜勒斯加以全面完善,共同创造和形成了西方世界著名的“和平演变”理论。

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西方世界在这个重大行动中的重要手段就是先利用各种媒体丑化苏联党的主要领袖和战争英雄。这是一件令很多俄罗斯人至今都痛心的往事。

那是1941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莫斯科附近一个普通农庄,德国军人抓住了一个放火烧德军马厩的年轻女孩。风雪寒冬,尽管女孩弱不禁风,但法西斯德军依然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毒刑之下,女孩毫不屈服,对敌人昂然报以冰冷的眼神。最后德军在白雪皑皑的广场上对这位18岁的女孩处以绞刑。当一条粗大的绳索套上女孩的脖颈时,女孩挣扎着高喊:“斗争啊,同志们!别胆怯,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罪恶的德军踢开了女孩脚下的木箱,女孩英勇就义。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卓娅,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在小学课本上读过记述卓娅事迹的名篇《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如果讲战果,卓娅的成就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她却感染了整个苏联,从统帅到士兵都愤慨万分,从内心发出为卓娅复仇的呐喊。1942年2月,经过斯大林和最高苏维埃批准,授予卓娅“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

然而,在卓娅牺牲50年后,苏联解体前夕,这个曾经被作为圣女崇敬的英雄却再次被推上了“绞刑架”。不过,这次“行刑”的刽子手不再是德军法西斯,而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投降卖国的知识分子。一篇由西方参与炮制、由苏联人撰写、在媒体公开发表的所谓解读真相的文章震惊了整个苏联。文章用诡辩的手法,称卓娅当年烧的不是德军马厩,而是普通老百姓的民房,是当时愤怒的村民把她抓住后扭送给德军的。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进一步推波助澜,编造了卓娅曾经是精神病患者的谎言,说只有精神病患者才那么无畏。甚至进一步污蔑说连卓娅的尸体照片,都是奉斯大林之命为宣传需要伪造摆拍的。一个在苏联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谎言的淹没中轰然倒地。整个苏联在谎言中由惊讶到徘徊到动摇。

与此同时,恶搞英雄的暗潮在各种媒体上涌动。苏军一批著名的战斗英雄,如世人皆知的关键时刻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大英雄马特洛索夫等,被说成是人为编造的谎言。甚至连列宁都被贴上了德国间谍的标签。在一阵阵毁灭英雄的恶潮中,一个个二战中的英雄被无端诬陷和攻击。

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几十年以后,当年卓娅这个苏联女英雄的惨痛遭遇,在中国又一次被如法炮制。

2007年,一个受到毛泽东题词表扬的中国山西省文水县的女孩遭到了与卓娅同样的命运,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刘胡兰。这一年是这位被称为“圣女”的英雄就义60周年,有关单位准备组织祭奠活动。突然,一家不良媒体刊文对女英雄事迹做出了另类解读,说当年对刘胡兰动铡刀的刽子手并不是阎匪,而是刘胡兰同村的乡亲。这几乎同当年卓娅的遭遇如出一辙。此言一出,舆论大哗,社会一片诧异。此时,当年的见证者挺身而出,以亲眼所见愤怒驳斥了谎言制造者的卑鄙无耻,告诉社会对刘胡兰用铡刀行刑的刽子手是阎匪和对共产党有深仇大恨的所谓“复仇队”共同所为。其实,对刘胡兰行刑者的身份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在纪念女英雄的特殊时间,抛出这样一个异端邪说,足见其背后势力用心险恶。英雄刘胡兰并非个例。一段时间内,恶搞英雄几乎成为一种时尚。我们民族的许多英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接连被恶意糟蹋。

事迹曾经进入中小学课本、手托炸药包的英雄董存瑞,几乎与英雄刘胡兰一起被人恶搞。有人公开撰文,说董存瑞的事迹是作者根据一些蛛丝马迹编造的,根本不存在。此时,几位董存瑞当年的战友虽然已经都是耄耋老人,他们知道后拍案而起,用亲身经历愤怒驳斥。更有甚者,打着“追求真相”的名义,对上甘岭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公开提出质疑,认为用“粗浅的物理分析方法”就可以证明,堵枪眼的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很可能是记者为了哗众取宠的杜撰。否则,黄继光就是一个傻子,神经是有问题的。有人进而用恶搞的方式编顺口溜诋毁黄继光,说“枪炮基本不用,炸药基本失灵,全军爬着不动,围观一人玩命”。这种对英雄极大伤害的说法,竟然成为某些人调侃时引以为乐的谈资。事实真相是,在黄继光和他的战友经历的那场作战当中,黄继光所在的15军135团六连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了,重伤生还的战友万福来战后听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时大为不解,他上述陈情,以亲眼所见讲述黄继光堵枪眼的伟大壮举,后来才有了黄继光被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们这样一个被后辈奉为“军神”的英雄形象,就这样被他们肆意践踏。

还有,为了潜伏被活活烧死的邱少云被人质疑是违背生理学常识,群体英雄狼牙山五壮士被说成是行窃乡里的土匪,至于助人为乐的雷锋更是被无端抹黑,无私奉献的焦裕禄也被随意丑化„„有人愤怒地大声疾呼:我们到底还有多少英雄没被糟蹋!

捍卫英雄绝对不是一种杞人之忧,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斗争。捍卫英雄,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3、敌对势力诋毁我们英雄的根本原因在于,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打败一切侵略者的力量之源

从一定意义和范围讲,敌人比我们“强大”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们可以不顾人类起码的良知与道德,用谣言这一极其卑鄙的武器打击对手,并用“强大的资本”给这些谣言和攻击插上翅膀,散布在全球的各个角落。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国内那些恶搞英雄、丑化领袖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最先在境外报刊上发表的。

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提出这样的疑问,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为什么如此痛恨和仇视我们的英雄?他们为什么把诋毁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当作他们颜色革命的重要战略?答案没有别的,就是因为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打败一切侵略者的力量之源。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英雄主义精神做一次解读和回望。什么是英雄主义,我们与西方自然有不同的认知。

有段时间,美国一位曾经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将军的谈话在网络媒体上风传。他在与中国将军进行学术交流时毫不隐讳地说,我们美军并不怕你们中国的现代化,也不怕你们有多少尖端武器,因为不管你们发展多快,赶超美国尚需时日。我们最怕的是,你们在战争中依然运用毛泽东的战法。什么是毛泽东战法?

对此,我们还是听听这个美国将军的解读吧!这个美国将军在“二战”中曾经与德国、日本两个轴心国军队都交过手,但在朝鲜停战后他回忆说,对德作战,对日作战,我曾经被德国和日本军人的顽强和拼命精神所震撼,但在朝鲜和中国志愿军真正交手后,我才知道德国、日本军人与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相比,那些德日军人不过是法西斯的殉葬品,充其量只能叫做垂死顽抗和挣扎。中国军人面对美军的火力网,可以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即刻冲上,还有第三波、第四波,他们那种冲锋的勇敢和姿态,不像是因为命令„„我认为他们有信仰,有我们无法理解的精神。

同样也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一个美军师长曾经为一个中国士兵所震撼。因为他倾全师之力,作战对象仅仅是一个中国士兵。那是1951年夏天,我军一个名叫谭秉云的士兵,凭自己一个人,1支枪,3颗手雷,整整把美军的第二师堵截了8个小时,成功掩护了我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他创造的简直就是世界战争奇迹。后来这个美军师长听说他的敌人不过一个中国士兵时,他简直无法相信这个士兵创造的奇迹。这个士兵来自今天的重庆江津。1999年国庆大阅兵,这位当年的战斗英雄被请上了天安门城楼。面对我坦克装甲战车轰隆隆驶过天安门的场景,这位76岁的老英雄泪水涟涟。坦克连着他的军旅人生。朝鲜战场上,他就是靠接连炸毁敌人3辆坦克挡住道路,生生把敌人堵了8个小时,掩护了我大部队的安全转移。这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主义精神,不仅意味着牺牲流血,更彰显着人间罕见的顽强意志。在美国华盛顿有一座朝鲜战争纪念公园,大草坪上,竖立了一群身着白色战袍的军人雕像。据说这个雕像依据的素材和要表达的内容,是朝鲜的长津湖之战。这是惊动美国总统的一次作战,因为这次作战,美军现代化装备的王牌第一师险些被我全歼。当时,我志愿军第9兵团把这个师包围,只部署一个连在一个敌人插翅难飞的险要隘口堵截残敌。

然而,关键时刻,在一股残敌从这个隘口逃跑时,这个奉命堵击残敌的连队竟然一枪未发,少数残敌竟然逃出了包围圈。怒火万丈的团长来到隘口,准备狠狠惩罚这个连长。但他发现,整个连队100多号人依然在阻击的位置据枪伏地,保持着瞄准射击的姿势。仔细看时,100多号人已经在极度严寒的雪地上停止呼吸,他们被活活冻死了,成了披着雪花的冰雕。望着如此惨烈的景象,这位团长跪伏雪地,嚎啕痛哭。这些来自江南水乡的年轻战士,没有牺牲在美军的枪口下,却被严寒、饥饿夺去了生命。他们中的多数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大雪,他们甚至来不及等到后勤发下棉装就紧急上了前线,身上穿的衣服远远不能御寒,有的战士怕冻坏双脚,只能用朝鲜老乡玉米地里的玉米须填在鞋里。就是在这样极度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决战,让不可一世的美军在具有优势装备和供给的情况下,付出了惨重代价。

据说,骄横的美国悍将李奇微后来听说这件事后感慨万端,在办公桌上写下一行大字:向中国军人致敬!而也在此时,著名军事家蒙哥马利以坚定无比的口气告诫全世界的军人:只有傻瓜,才会选择在地面上跟中国军队交手。中国军人的英勇精神,可以说是世界奇迹,他们永远都是东方之谜。解读这个东方之谜的答案,只有两个字:信仰。

是的,英雄主义精神源于信仰。有了信仰,便可以视死如归。有了信仰,便可以无所畏惧。有了信仰,便能催生无穷的勇敢和智慧。有了信仰,可以爬雪山过草地,可以吃草根嚼皮带,可以用双脚丈量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有了信仰,可以用小米加步枪苦战8年血雨腥风,打败日本强盗。有了信仰,可以3年消灭800万国民党军。有了信仰,可以凭一把炒面一把雪,最终打败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

“为了理想和信仰,英雄们慷慨赴死”,今天听来似乎显得有点像政治口号,而当年我们的先辈们却是用生命来诠释这句充满英雄气概的格言的内涵。正是有了这一以贯之的英雄气概,我们的队伍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如今,靠文墨留下的英雄故事相对于人民军队历史上涌现的数不胜数的英雄壮举,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因为挺胸面对枪口,昂然应对苦难,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是军人的常态。人民军队将近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史。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人们并不陌生,但是类似的故事,在当年我们的队伍里,可以说是寻常故事。就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的同年,在河北涉县有一个七壮士的故事,不过因为故事相同,当时又受环境局限,未作宣传罢了。几乎与董存瑞故事发生的同时,也是在河北,离隆化不远的密云(时属河北省),那年也有过同样的一幕。1948年,密云县城,国民党号称固若金汤之地,四野某部八连负责攻打城门前的一座碉堡,八连组成12名爆破组负责攻打。12名爆破手一个倒下去,接着另一个上来,面对敌人的重机枪射出的子弹,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和徘徊,眼看11名爆破手相继牺牲在碉堡前,第12名爆破手王挺发奋起向前,背起炸药包冲向敌人碉堡,在与董存瑞炸碉堡的同样时间——1948年,同样的地点——冀东,爆破手王挺发用与董存瑞同样的壮举,演绎了与董存瑞同样悲壮的故事,用身体作支点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为密云城的解放开辟了道路。

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像我军这样,为人民利益舍身赴死。长征出发时红四方面军曾经有近10万红军,可到达陕北才剩下3万多人。八年抗战,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伤亡60多万人。解放战争,26万子弟兵牺牲在五星红旗升起的前夜。新中国成立后,又有30多万官兵为人民光荣献身。从1921到1949年,为祖国解放牺牲的共产党员有名有姓的就多达379万人。

翻开我军的历史,没有重金悬赏,没有严刑峻法,更没有杀气腾腾的督战队,但是我军官兵在祖国召唤的时候,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完成从士兵到英雄豪杰的升华。这样的升华,就是中国军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这样的升华可以使董存瑞毫无惧色地单手托起已经点燃导火索的炸药包;这样的升华可以让黄继光奋然一跃,扑向喷着火舌的美军机关枪;这样的升华,可以让邱少云在熊熊烈火烧身时稳如泰山;这样的升华,可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每当洪流袭来时用脊梁筑起抗洪的堤坝;这样的升华,可以在人民遭难时用被废墟划得血淋淋的手指去挖水泥板下奄奄一息的生命。

4、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当对我们的英雄心存一份敬重,这是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它彰显的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尊重

军队靠什么打胜仗?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装备,离不开军队现代化建设,但是不管将来怎么发展,不管我们的武器装备怎么进步,我们的英雄主义传统始终是我们永不言弃的传家法宝,始终是我们军人最宝贵的品质。

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不承认,受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影响,我们一向秉持的英雄观正在不断接受考验,很多人对英雄的理解也常常发生偏移和动摇。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追求点击率,常用的手法便是拿英雄开涮,拿经典说事,好像不如此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时尚和深沉。殊不知,在这些人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的同时,不仅搅乱了大众的视听判断,也降低和损害了自己的道德操守,在无形中已经起到助纣为虐的作用。对待英雄的态度,历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国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在上个世纪初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曾这样写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加可悲。”毛泽东是我们的开国领袖,同时也是为世界敬仰的民族英雄。他和那些为了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理当受到我们世世代代的景仰和爱戴。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当对我们的英雄心存一份敬重,这是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它彰显的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尊重。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和民族,对于亵渎和贬损英雄的行为都是不能允许的。

众所周知,在法国,圣女贞德是法兰西民族的英雄,对这位17岁带兵出征、19岁英勇牺牲、为挽救法兰西作出巨大贡献的女英雄,法国人历来认为是他们整个民族的骄傲,对她的任何调侃和不恭,都被看作是犯罪的极端行为;在印度,甘地被尊称为圣雄,如果有谁胆敢对甘地指手画脚,普通百姓都会把他看作是大逆不道的疯子和罪犯;在美国,马丁·路德·金是反抗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的无畏战士和精神领袖,在美国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场合,对马丁·路德·金的不敬都会遭到普通公民的唾骂,甚或能掀起轩然大波。

同样,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上,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及其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受到世世代代的景仰,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等,无数名载史册的英雄豪杰,后人为他们建庙设坛,表达对他们的永久的怀念和敬仰。今天,我们为了缅怀和传承人民军队的英雄主义传统,纪念我们千千万万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的英雄,特意设立了烈士纪念日。这不仅是对英雄的祭奠,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英雄主义精神代表的是信念、意志。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全军:“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炮火硝烟的战争结束了,来自其他战线的斗争,也许刚刚拉开序幕。毛泽东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同给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作注脚一样,就在毛泽东发表这个讲话的1947年,美国的杜勒斯预言:“和平演变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从此,一场新的较量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篇8:说说我们的老师

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虽然没有尊贵的社会地位,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但师爱无私,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人生路;师爱无边,教师像天地孕育万物一样,呵护着每一位学生。一年年陪着学生长大,任时光的车轮碾过青春岁月,任飘飞的粉笔末染白了鬓发,但教师们无怨无悔。9月,在新学年开学之初、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都来说说我们的老师吧!

【教师的由来】

教师,一般指直接从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还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教师的称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从史书中看,先秦时期就有“师傅”、“师长”、“先生”此类称谓,一直沿用至今。至于“老师”,原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后来,人们习惯性地把“老”与“师”并称,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一概称“教师”为“老师”了。

【说说我心中的老师】

篇9:叶茂中:善待我们的英雄

新年,又看到刘翔出现在可口可乐的广告中,不禁觉得一丝温暖。

北京奥运上,无论是伤痛还是退赛,对于刘翔来说都是巨大的阴影。由于他的退赛,众多品牌赞助商纷纷撤销刘翔做的广告,之前我就希望那些他代言的品牌不要轻易放弃刘翔,放弃刘翔才是对品牌最大的伤害。时至今日,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广告中再也看不见刘翔的身影:“冠军品质”换成了郭晶晶;VISA卡也没有刘翔的画面……

相比这些广告商,NIKE的手法就高明了很多,在刘翔受伤退赛之后,耐克立刻表明了态度:第二天便在《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头版刊登半版广告。广告词为“爱比赛、爱拼上所有的尊严、爱把它再赢回来、爱付出一切、爱荣耀、爱挫折、爱运动,即使它伤了你的心”。

不愧是国际品牌的操作手法:无论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还是从品牌维护的角度,他都先发制人,很好地帮助刘翔,帮助品牌摆脱了事件的负面影响,化解了危机,从正面引发了消费者对刘翔的体谅,从而进一步消费者加强对品牌的好感度。

新年时分,看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刘翔和他父亲的对话,不仅让我对可口可乐凭添好感:“你知道你跨了多少个栏吗”/“十万零六个”/“这不过又是一个栏而已”/“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我一定要跟爸分享”。

广告并不避忌刘翔曾经的失败,反而将失败化为一种动力,更人性化地表明出英雄也是需要支持的,从而体现出可口可乐品牌对英雄的支持和理解。

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NIKE,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成功运作了刘翔事件,成功完成了刘翔的明星代言。

启用明星代言,就一定要设想到明星代言的两面性:明星代言一定是把双刃剑,能为品牌带来明星光环,也可能因为明星的不利事件为品牌带来负面效应。

面对明星危机时刻,我们该怎么办?

1、不要轻易放弃明星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消费者和明星之间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感情是人与物的感情。人与人的感情永远大于人与物的感情。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目标就是建立长期的感情联系,明星在这种感情联系当中起着最生动化的有血有肉的作用。

当明星出现问题(非原则和道德问题)时,千万别就一棍子否定到底,不要妄下定语,在这个阶段不仅是明星需要支持,喜欢他的支持者更需要支持。如果我们此刻能不放弃,不抛弃,正面的转化危机,不仅成为明星的救命稻草,也能成为众多粉丝力挺的品牌。(当然前提是明星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千万不能有艳照门的涉嫌。)

2、化危机为机会?

危机一样能成为品牌的机会,如何把握机会,从可口可乐和NIKE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觉,任何品牌都必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正面化解危机,创造机会。品牌的终极目标是和消费者产生心灵共鸣,让消费者认可品牌价值观。面对任何危机,品牌都需要从人文关怀出发——给明星一次机会,相信我们的消费者也会给危机一次转机。

3、创造良好口碑

伴随网络媒介的开放性,越来越大的自由度呈现出来,网上的口碑时刻影响到现实中的品牌印记。王老吉凭借口碑传播,创造了惊人的销售神话;同样三鹿企图妄自引导网络传播,而犯下更为严重的后果。

当明星出现危机时,一定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声音同时出现。而作为品牌方,不仅应提供一个让消费者畅所欲言的网络空间,更应该从负面信息中,整理出化解危机的关键所在,从而真正在网络平台上创造出良好的口碑效应。

篇10:小学作文:我们身边的英雄

“英模”就在我身边

说起“英模”这个题目,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英雄模范,在一细看“英模”旁边还有两个双引号,等于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顿时我就想起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

去年,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大地震已发生,一位班长——林浩就钻出废墟,用自己的双手,使出最大的力气,将班上的同学救出了9位,是未成年人救出的人数最多的小英雄,当媒体采访他的时候,他说:“身为一班之长,就要负责一个班的安全,我只就出9位,我并不满足。”他并不是什么英雄模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对自己的要求太大了。

篇11:我们时代的英雄读后感

篇一:我们时代的英雄读后感

《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写的的长篇小说。作者莱蒙托夫是19世纪的俄国诗人,诗人写小说的还真不多见。他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中学时开始写诗,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1837年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愤然写下《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当局流放到高加索地区。1839~1841年他完成了长篇小说《当代英雄》。这部小说由5个相对独立的中短篇小说组成,作品通过描述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贵族青年毕巧林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法施展才能,结果成了只好在一些无聊小事上消耗自己生命的“多余人”的经历,强烈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态度。小说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主人公日记的形式,重在自我心理剖析,兼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具体描写和浪漫主义直抒主观情思的特色。

主人公毕巧林,青年贵族,空虚无聊,冷酷自私。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当代英雄》是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心理小说,也是最优秀的心理小说之一。莱蒙托夫运用口头语言,极力避免使用过时的外来语和法语。人物语言富于鲜明的个性。《当代英雄》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作者试图通过毕巧林对社会的态度来揭示他的个性。毕巧林既是社会的产物,同时又与社会对立,不能融入社会。他是当时青年一代的代表,他们找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因而进入了“多余人”行列。

不愧是诗人写的小说,我看了两遍才有一点体会:像毕巧林这样的人怎么会成当代英雄呢?读到最后,我有些明白,毕巧林其实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青年群体,因为社会的原因,他们无所事事,内心空虚,只有到处惹事生非了。主人公毕巧林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有钱且任性,对于追求女人他很有一套,欲擒故纵,先后玩弄了多个女人的情感。他喜欢冒险,有激情,爱自由,对任何东西都是一旦追到手就厌烦。他不想过着平庸闲静的生活,不断寻找刺激,甚至连生命也不在乎。似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迷茫的时代,19世纪初的俄国,年轻人没有理想,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成了“多余人”。美国20世纪60年代也有过类似的现象,越战阴影、动荡喧嚣,催生各种运动风起云涌,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冲击,导致年轻一代迷茫,看不到未来,出现了“嬉皮士”现象。他们着奇装异服,玩摇滚,群居。性格反叛,对现实不满。相同的是我们的文革时代也存在此类现象,文化运动大破大立,中国传统文化被割裂,形成断代层,信仰遗失,道德观念遗失,传统国学精华遗失,那个年代的很多青年人迷失了,没有生活目标,同样也看不到未来。

改革开放,中国富起来了。而现在,中国正在走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依法治国之路。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有实现现代化的期望,有中国梦的梦想,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让年轻一代朝气蓬勃。他们有梦想、有期望、有未来,还有一个可以让他们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去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成为莱蒙托夫笔下的“多余人。”

篇二:我们时代的英雄读后感

记得听说这本书是在一次选修课上,于是便想借来看一看,还有在中外文化比较课上,李元老师告诉我的,张景超老师在上网时所用的名字是毕巧林。是《当代英雄》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于是我决定借来看一下。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起初,有些懵懵懂懂的。后来才渐渐的进入书中的语境。慢慢地我喜欢上毕巧林这个形象了,诚然,在这个形象上。我多少找到了一些我个人的影子。

毕巧林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但又会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积累很快的退去,他曾经沉醉于用金钱换来的卑劣情欲,但很快这又会使他感到厌倦。他却能热衷于冒险行动和游戏爱情当中,给别人带来无限的伤痛和悲哀。或许这曾使他感到过丝丝的温暖,但最终自己还是陷入了痛苦。正如书中所描写的那样:“我的脾气不好,是我所受的教育把我变成这样,还是上帝把我创就成这个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我造成了别人的不幸,我自己也不会比别人幸福多少;自然,别人不会因此得到什么安慰,但是事情既然这样,也只好随他去了。在我想青春年少的时候,自从离开了亲人的保护,我就疯狂的沉溺于金钱可以买到的享乐里面。这样的享乐自然使我感到厌倦。后来我进入了社交界,社交活动也很快使我厌烦;我恋上了社交界的美人儿,也有人钟情于我,但是他们的爱情只能使我想入非非,激起我的虚荣心,而我的内心却很空虚……我开始读书学习——学习同样使我感到厌倦;我发现荣誉也好,幸福也好,都和学问毫无关系,因为最走运的人都是一些胸无点墨的人,而荣誉则来自成功,要取得成功,只要善于钻营。”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虽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但到处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因而养成了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于是便将自己的充沛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游戏恋爱和冒险活动中,给别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在我们看来,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无助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他觉得活着或许是无意义的,生在世界上,有目标又无法达到这很悲观,这些问题使他很苦闷。正如毕巧林自己所说的:“啊,目的肯定是有的,我肯定负有崇高的使命,因为我感觉到心灵里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但我不知道这使命是什么;我沉溺于空虚而卑劣的情欲,我在这情欲的熔炉中锻炼的像铁一样冷酷和坚硬,却丧失了追求崇高目的的热情,丧失了人生最灿烂的年华。从那个时候起,我多少次扮演过命运之斧的角色!我像一副刑具,常常无冤无仇,毫无怜悯之心,落到注定要牺牲的人的头上……”,其实我们知道无目标并不是他的本意,是社会不让他有目标。

如果我们不看此作品的相关分析,我们也几乎能看出他精神世界的空虚,现实生活的无目标性,觉得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似乎是多余的。如果我们看了此小说的创作背景便可以知道,造成他这种“多余人”形象,是有社会的原因,当然,个人性格,经历也很重要。

篇12:刘翔,你仍是我们的英雄

刘翔,你仍是我们的英雄

要塞实验小学五(7)班 尤祯廷

8月18日,本来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因为我们期待已久的一场比赛即将开始,我们的奥运英雄――刘翔即将出现在今天的比赛中,我们全家人早早地守侯在电视机前。“来了!来了!”眼尖的哥哥叫道。刘翔真的出场了!!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刘翔的脸上没有了往日自信而灿烂的笑容,他一脸肃穆。上场后他先试跨了两个栏,哎呀,不好!我们看到他试跨后脸上表情很痛苦,只看到他弯下腰抚摸着他的右脚跟,又开始做赛前准备工作,看着刘翔站在一群肌肉强壮的运动员中间,他显得那么单薄,但他用单薄的身体却取得了那么多骄人的成绩,更显得他是多么伟大!但今天,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状态不好,我们心里都很不安……果然,心里的不安最后成为了现实,刘翔因脚伤太重退出了比赛,一时间,犹如晴天霹雳,叫我们如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世界震惊了,数以万计的“翔迷”潸然泪下。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透露着无奈和悲伤,我们都难过得说不出话来。惊诧之余,我却感到了一丝欣慰――刘翔一定是作出了最无奈但也是最明智的决定,如果他坚持跑下来,伤势可能会更严重,那样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的。刘翔退出比赛了,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我们理解。任何人都有无奈的时候,英雄同样如此,我们不能苛求太多。

我这才深深体会到,每一位运动员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无尽的汗水与伤痛,他们承受着普通人无法想像的压力与辛劳,为的就是有一天能为国争光,他们都是真英雄!

没关系,刘翔,你早已是大家心中伟大的英雄,你已经为我们中国人争得了不少荣耀,我们都相信勇敢的你一定会重振雄风的!

篇13:让我们向离去的英雄致敬

金志国是个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企业家。他19岁进入青岛啤酒公司,从刷瓶工一步步做到总经理助理,而后又被派往西安,让公司收购的汉斯啤酒起死回生。2001年8月,金志国临危受命出任公司总裁。之后10年,青岛啤酒在他的带领下锐意进取,销售收入由52亿元提升到228亿元、净利润由1亿元提升到17亿元,逐步由一家“国内知名企业”成长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大公司”。

2008年,金志国被任命为青岛啤酒董事长,这是他事业的巅峰。是年,他出版了自传《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旁人看来,金志国似乎在为自己树碑立传,但我们在书中并未看见他对个人功绩的洋洋自得,更多看到的是,青岛啤酒从地方国企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30年风雨历程,以及对青啤兼并扩张和管理整合的总结,对中国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差距的分析。金志国在序言中流露出济世情怀——写书不是为了自己,不是赶时髦,而是将青啤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为中国企业做些贡献。

金志国不掩饰自己,在接任公司总裁时,组织部门找其谈话,他毫无保留的说:“能接青岛啤酒班的人,只有我,这个时候就别客气了,我就是青啤唯一最合适的接班人。”没有欲迎还拒、没有故作矜持,有的只是自信和担当。事实上,金志国用10年时间,为青岛啤酒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中国啤酒业在全球争得一席之地。这是何等英雄气概!

所谓英雄者,有胸怀梦想、肩担使命之胆力,有追求卓越、逢战必胜之实力;有虚怀若谷、兼容并蓄之胸襟,也有敢做敢当、挺身而出之勇气。当然,英雄不是完人,他们可能锋芒毕露、桀骜不驯,可能杀伐决断、不讲人情。而自古有英雄情怀者,大多不懂韬光养晦、也不知“夹着尾巴做人”,因此,英雄让人爱戴,也遭人嫉恨。

金志国出身于基层、成长于市场,对“政治”敬而远之。当年他还是一个工段长时,组织部门曾让他去做团委书记,但他毅然放弃了这个由“工人”成为“中层干部”的机会,许多人觉得他犯傻,但他的理由是“不想走政工管理的路子”。

一个不喜欢“政治”、不掩饰锋芒的人,能担当大国企一把手长达10年,可谓奇迹。同时代的国企当家人,多数低调且与官员走得很近,还有一顶或大或小的“红帽子”。

以金志国的个性,能有这样的空间和舞台,他不得不感谢一个人——青岛啤酒前任董事长李桂荣。1996年,青岛啤酒发展面临巨大压力,青岛市委将时任青岛计委主任的李桂荣送到青啤出任董事长。李桂荣是个难得的智者、仁者,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知人善任、不抢风头,选用彭作义、金志国两任总裁,并甘于把所有荣耀都给他们,其英雄情结的宽容和欣赏,很难得。

正是有李桂荣的庇护和支持,金志国才能一心一意扑在管理和市场上,才能大刀阔斧地对百年青啤进行变革。2008年,李桂荣退休,金志国接任董事长职务,从此,金志国必须直接面对政府、国资委的领导。

青岛啤酒两任领导人都在56岁“突然”离职,但前后两任总裁的续任者选拔却截然相反。前任总裁彭作义因心脏病离世,时任董事长李桂荣兼任总裁职务,其间,他花了一个月在公司内部进行调查,最后破格提拔了当时仅为“中层干部”的金志国。金的离职也是“闪电式”,但其副手毫无悬念的接任,让人们不禁质疑,为何这次不效仿李桂荣留下的好先例?

现有体制并不排斥“英雄主义”,只不过,体制要的是“革命英雄主义”而非“个人英雄主义”,甚至把“个人英雄主义”定义为一种“与革命英雄主义对立的精神风貌”、“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革命的英雄,需要“听从指挥、服从领导、随时为革命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最忌“夸大个人作用的出风头”——在“光荣伟大正确的组织”领导下,你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岂不是对“组织”的否定?

金志国不否认英雄情结,在他短短半小时的离职演说中,多次提到“英雄”,他希望“一个英雄的离开,让无数个英雄产生”。金志国离职的原因可能很多,我们不妄加猜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青岛啤酒失去了它的英雄。

对英雄的离去,我们抱有尊敬和惋惜之心。让我们记述和重温金志国的成就,为他,也为其他的、今后的英雄。

上一篇:政治论文怎么写下一篇:员工工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