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2024-07-23

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通用13篇)

篇1: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精心部署,全院师生员工通力配合,我院顺利完成了2011届毕业生就业任务。现就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学校《毕业生教育工作安排意见》,我院重点做了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工作,组织了“200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报告会”、“志当存高远——毕业生教育大会”、“建言献策——专业师生座谈会”等主题会议,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全国的就业形势,让每位同学对自己的就业有较早的认识和安排。同时加强对毕业班同学的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专业课学习、考研以及就业之间的关系,要求毕业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合理确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大胆面向人才市场,积极联系,主动就业。

二、组织毕业生参加“留下一副好作品”主题征文、“留下一个好印象”摄影征集活动、“捐赠一些好物品”活动、“留下一条好建议——建言献策”活动、“大学时期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及“投身军营、报效祖国”宣传教育活动,得到了毕业生们的积极响应,取得较好效果。

三、组织学生参加求职技巧提升训练营、就业咨询一对一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组织了学长考研经验交流会、求职经验交流会、聚焦考研,老师全力助航——师生座谈会等,为低年级学生将来的考研或就业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五、4月28日在12-311教室,建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田兆富针对未就业毕业生召开了求职指导报告会。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有:近几年建工学院的就业情况、全国总的就业形势及当前大学生找工作存在问题等,并对求职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六、顺利组织了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毕业生合影留念等,让毕业生再次感受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心与希望,他们将承载着母校的深情嘱托、带着母校所赋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勇敢、坚强地面对未来、迎接挑战,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新的辉煌,为山东理工大学增光添彩。

七、主要不足:

工作中以学生的就业为重点,对部分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做到不周到,效果不明显。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篇2: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2015年毕业生教育方案》要求,经过学院领导班子精心部署,全院师生通力配合,我院以“理想·感恩·友谊·启航”为主题,以回顾大学四年生活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顺利完成了2015届毕业生教育工作,确保毕业生平安离校。现总结如下:

1、大力宣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大学生村官等项目,引导毕业生将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到西部去、到部队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我院有4名毕业生报名志愿服务西部,创近年报名人数新高,其中1名同学已录取服务宁夏;2名同学应征入伍,报效祖国;1名同学考取聊城市大学生村官。

2、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以支部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为突破口,组织校友见面会、企业代表与学生党员的座谈会,介绍企业现状、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使毕业生充分认知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术、能力要求,着重了解企业在招聘时对大学生的硬性、弹性要求,以点带面,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单位的合作交流,发动广大教工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联系用人来校参加招聘,并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尽量充足的就业信息。同时,学院专门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毕业生了解形势、熟悉政策,增强就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确定就业目标,积极主动就业。

3、深入开展毕业生诚信教育,以国家助学贷款和就业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诚信伴你远航”主题教育,以客观、公正、真实的自我推荐和严肃、认真的签约态度为重点,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规范他们的择业行为。进一步加强获贷毕业生诚信还贷的责任教育,认真组织参加学校的征信知识讲座。学生会成立专门的贷款职能部门,专门负责毕业生的还款、展期工作。

4、结合毕业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帮助毕业生处理好毕业前期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员、心理卫生委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全面了解毕业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尤其是针对家庭贫困毕业生、学业警告毕业生、受过违纪处分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分别找其进行谈话,有针对性的做好安抚教育工作,使他们能按坦然的面对眼前的挫折,理性看待今后的发展。此外。学院还在毕业生考研复习期间,号召组织毕业生已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心理疏导和减压训练,获得了良好效果。

5、安全稳定工作历来是我院毕业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针对毕业生的宿舍安全、求职安全、实习安全、外出安全等敏感事项,学院建立严格的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任何一名毕业生外出,都要经过导师、辅导员的双层批准才可离校,并严格按期返校销假。每班设立安全员,由各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集中负责,各宿舍长层层把关,辅导员不定期巡查宿舍考勤,保证了毕业生的在校安全。学院还与宿舍管理员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定期清理宿舍不稳定因素,加大对宿舍违章电器、酒瓶杂物的清理,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宿舍环境。本毕业生宿舍的卫生成绩、宿舍文化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6、组织“留真情于母校”系列主题教育:4月26日,组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毕业生党员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6月23日,以系为单位组织毕业生座谈会,毕业生代表畅所欲言,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毕业前夕,为了更好的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毕业生党员联系宿舍,带头签约、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留意安全隐患及突发事件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精心组织了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毕业生合影留念等,让毕业生再次感受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心与希望,他们将承载着母校的深情嘱托、带着母校所赋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勇敢、坚强地面对未来、迎接挑战,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新的辉煌,为山东理工大学增光添彩。

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

篇3: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截至2012年10月,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已经离校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 同学们的就业状况如何, 有哪些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 有哪些同学放弃了原先的就业岗位找寻到新的工作,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如何, 同学们对我校教学和管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疑问, 笔者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结合日常收集的情况和数据, 完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资料来源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经济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生

(二) 调查内容:

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 (毕业生本人填写) (毕业生所在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填写) 为基础, 结合日常了解到的学生情况, 调查毕业生目前的工作状况、工作现状、单位的评价等。

(三)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4份;访谈主要是面谈或电话访谈在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同学, 以及部分用人单位人事主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考研、出国录取人数持续增加, 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凸显

毕业一年间, 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共新增国内读研人数8人, 出国4人。其中经济学专业分别录取国内研究生4人;经济学出国3人, 统计学出国1人。由此可见,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们影响很大, 并在同学中继续发挥效果。

(二) 学生多就业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国有企业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 除部分学生考研、出国以外, 大多数学生就职于各类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其中在银行工作的共有96名学生, 占总人数的42.48%, 而供职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的占大多数, 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供职的比重也较大。共有12名同学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占总人数的5.31%。由此可见,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大家就业的首选, 究其原因主要有:作为知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 进入银行等金融行业工作是必然选择;其次, 我校在校学生中女生居多, 女同学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收入稳定的工作, 因而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是首选。

从表1中可以看到, 在被抽样调查的同学中,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20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82%, 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 同时工作环境较好且稳定,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会更钟情于国有企业。根据表中所示, 国家机关, 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公司均有所分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就业大环境下择业的多元化、双向化。在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 (含村官) 就业的同学人数相对较少, 可能的原因是事业单位的竞争相对激烈, 这类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就专业而言与我校开设的课程也并不是十分对口;而民营企业因为大多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缺乏竞争力, 工作环境相对不稳定, 此外工作强度大而工薪待遇有限等, 都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其作为初次就业单位的客观因素。

(三) 收入与就业行业的相关性较高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在5-10万元的人数最多, 占据总体样本的52.94%, 这里就与上表1.1相对应, 即超过2/3的毕业生在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工作, 相对应的就是有相对较为客观的收入以及生活质量,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此类行业的热门程度。而收入少于2万或者高于10万的毕业生分别只占5.88%, 这也让我们看到收入之间的差异, 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现实。

(四) 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更重要

表3以及表4分别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角度出发, 反映出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对工作的影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团队合作能力 (70.59%) 、敬业乐业精神 (64.71%) 、沟通协调能力 (70.59%) 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58.82%) ;而毕业生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 觉得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分别是:社会实践能力 (70.59%) 、本专业课程 (52.94%) 、相关应用性技术技能 (52.94%) 以及社会调查及文体写作能力 (52.94%) 。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和素质指明了方向, 也为鼓励在校学生才、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加了说服力。

(五) 重视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表5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用人单位更加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表中显示专业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7.62%, 其他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2.86%, 而且两者比例相近且超过总体的40%, 事实证明, 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现代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专业素养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应力强, 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 并能够迅速运用于工作中, 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好的效益。此外沟通交往能力所占比例为57.14%, 有效的沟通和恰当的人际交往能力几乎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 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另外职业道德培养、文体训练这类素质培养同样不可小觑, 这些同样都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建议和对策

(一)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 在日常工作中向学生灌输考研、出国的思想,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就业层次, 考研录取率和出国升学率持续提升。因此,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从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 就使学生们了解“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在课程设置、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鼓励学生考研、出国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学院专业形象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二) 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就业方向, 以学生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是制约和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否能以学生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关系到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是各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我院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建设需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分析市场对经济类本科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因材施教, 培养适应金融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例如, 开设关于金融行业的实务性操作课程,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一个金融行业从业证书等, 并适当增加实验课程, 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操作, 进而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 教育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毕业生们都在强调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一方面要教育在校学生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要有较宽的知识面, 如要学好经济学专业知识、管理学基础理论、会计学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具备一定的技能, 如营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公关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力。另外还有一些专项能力,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及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 如金融市场开拓、划分、调查、分析、管理、预测能力, 金融产品设计,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营销决策能力。此外还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心态。银行柜面工作强度大, 要求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 金融产品营销工作需要和很多单位、个人打交道, 工作之余还要应付各种考试, 这就要求身体素质好, 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将实验课程加入课程设计、实习环节,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92页)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科学术性活动等, 以提升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与实践能力,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还要大力开放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和软科学实验基地,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基础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 而现今,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无法回避的现实。了解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有利于我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反馈调查将持续进行。

摘要: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就业状况, 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分析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等与实际工作表现、收入之间的关系等, 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8-60.

[2]胡瑞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6-38.

[3]秦永.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南京市某高校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76-79.

篇4: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通知》要求,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各地各高校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动员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专业的网上和网下招聘活动。要及时通知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参加教育部、各地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努力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积极推进未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财政、金融、工商、基地等政策措施,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大创业典型宣传力度,扩大优秀创业毕业生事迹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切实做好教育部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宣传与组织工作。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组织领导,设立大学生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职能部门,保障大学生征兵工作人员、经费、场地投入,形成武装、就业、学生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各高校要与兵役机关密切配合抓紧落实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大学生应征入伍人数和质量。

持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各高校要把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下一阶段工作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持续向毕业生推送用人信息和相关政策。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帮扶工作,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

认真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各地各高校要及时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提供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使就业服务能够无缝接续。配合人社部门组织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90后“慢就业族”悄然壮大

新华网消息 大学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有社会舆论认为,这类年轻人是在回避就业压力。也有评论认为,他们是突破旧观念束缚,倡导全新的就业观。

25岁的合肥女孩小蔓去年大学毕业。一年间,她几乎都在旅行。

“毕业那年我可以去一家公司做文秘,但我放弃了。”小蔓说,“我对一成不变的工作不感兴趣。说白了,其实我还没想好到底该干什么。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校园学习,毕业了,我认为不如停下来,彻底放下一切,用一段时间到处去走走,也想想未来的道路,何必匆忙给人生定位。”

刚刚经历完6月毕业季,不少年轻人和小蔓一样加入了“慢就业族”。一些人选择到国外游学,或为国际组织担任志愿者;一些人选择到国内的偏远山区支教;一些人为今后的创业在各地考察;还有一些人干脆选择先闲下来,在家陪伴父母一段时间。

安徽农业大学的小宇毕业前没有投入应聘大军。他说:“我早想好了要自己创业,但是不急着一毕业就开始。”

小宇打算先到师兄们在各地承包的农业园里实习兼考察。他说,要用一段时间多走几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搞清楚成本、收益,增加农田实战经验,为将来自己流转土地经营农场打下基础。

“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的同学有很多种情况,其中大多数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更好的机会。”小宇说,“‘慢就业状态里,只要所做的事情对将来发展有利,长远看来,应该会比马上就业发展前景更好。”

当然,小宇也不否认,推迟就业的同学中也有部分人因无法找到工作,而选择逃往家庭,回避压力。

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比去年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慢就业族”已经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支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也是一种学习。

批评的声音则指出,他们是逃避现实的啃老族,在浪费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还有中立的舆论认为,这不是新流行,对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无奈之举。

篇5: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提高质量,更好地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学院根据温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相关要求,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同意,决定成立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

一、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成员

长:孙林柱

副组长:潘林有、石海均、陈联盟

成员:余闯、孙富学、苏宏志、王军、王春英、许好好、赵崇峰

书:刘绚蓓、徐百成、叶明、胡保永

二、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讨论和制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日常管理。

2.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资格,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3.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找原因,及时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

4.充分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间、经费落到实处,为指导老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辅助,对初次担任指导工作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

5.遴选、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指导教师。

6.按学校规定上交、保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资料。

7.做好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三、成员具体分工

1.组长负责总体协调与技术指导工作。

2.副组长中石海均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及检查工作,潘林有书记负责学生学习纪律、考勤等工作,余闯和孙富学负责具体计划制定与实施工作。

3.其他成员为各系、科室主任,负责协调毕业设计(论文)中其他专业指导教师工作,以及对应专业相关文件(成果要求等)的制定,全面配合领导小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4.秘书主要承担相关事务、毕业答辩安排及成绩登记工作。

篇6: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和重庆市教委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学校今年的统一安排,我校2011届毕业生自2010年秋季开始进行实习,现将此次集中实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习工作总体情况

我院2011届212名毕业生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模式进行了实习。对分散实习学生要求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回校后将实习单位接收函等材料交教务处,其他材料由系上保管,加强分散实习学生各类实习文档的规范要求,杜绝分散实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总体上看,基本上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二、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学院领导重视实习工作,组织得力

为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学院成立了实习领导小组,以确保对实习工作的领导。为切实保证、提高实习工作质量,密切联系各实习小组和分散实习学生,认真学习《教育实习管理办法》和教育实习基本规范和质量标准,明确目标任务、增强责任意识,并对实习工作做了周密安排。

(二)严格要求,狠抓试讲工作

为保证实习期间课堂教学质量,学院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专门进行指导,着力加强校内试讲工作,以提高实习生的教师基本技能。在试讲过程中,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校内试讲基本规范和质量标准要求实习生,使每位实习生在熟悉和分析教材内容,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课堂组织等各种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对每位实习生的试讲教案均认真审阅,反复修改,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学生试讲结束后,指导教师还进行现场点评,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法。由于工作组织到位,效果明显,保证了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习开展的情况

(一)实习学生态度端正,效果良好

1、教学实习

绝大多数实习学生高度重视实习工作,他们把实习当作立足未来教师岗位的一次实战演习,及早着手准备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认真做好见习工作,了解实习学校各方面的情况,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的公开教学活动,做好教学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同

时,加强课前试讲,反复进行授课演练,确保上好每节课,课后作业批阅及时、认真,基本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得到了实习学校师生的肯定和欢迎。

2、班主任实习

在实习期间,实习生根据实习班级的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尽职尽责的做好见习班主任工作,协助原班主任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组建兴趣小组,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对学生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指导。很多实习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敬业态度,赢得了实习学校师生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意见

在各方的努力与配合下,此次集中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在安排实习时间上,由于与实习学校开学等时间不一致,个别学校实际实习时间与预期有所出入,难于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

2、集中实习的部分学生不按时或没有报到,给实习学校留下不好的印象。

3、个别实习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普通话不规范,字迹潦草,板书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表达不清。

4、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1、学校应调整实习时间,合理安排,确保我校师范类毕业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

2、教学执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比如普通话准确,表达流畅清晰,板书规范合理,教学组织严密等。

3、制定完善集中教育实习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集中教育实习长期有效的进行。

4、将实习基地建设费纳入每年的财务预算计划,实时足额划拨。同时要本着“节俭的原则”充分提高资金利用率。

篇7: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从2010年9月启动以来,至2011年6月底,就业率已达98%,此项工作已基本结束。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工作。

一、努力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我院共有毕业生463人,(其中电力系197人,动力系91人,管理工程系124人,国际合作部51人)。

在就业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努力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经过努力,201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从建立学院以来最好的一届。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推荐参加贵州电网公司招聘考试的优秀毕业生被全部录用。推荐49名优秀毕业生,有42人参加了考试,全部被电网公司录取。而2010届推荐网考的毕业生,落选16人。

2.签约正式职工的毕业生增加。除电网公司外,中水公司、黔源电力公司、盘南电厂、法耳电厂、兴义电厂、华润电力、国电龙源电力、云南昭通供电局、长江电力集团、贵州铝厂、广州铝业公司贵州分公司、华能焦化制汽有限公司都是录用的正式职工。

3.毕业生满意的就业单位比往年多。

除正式录用外,一些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工作稳定,专业对口,有较大升值空间,毕业生也很满意。如:陕西天龙电建公司、武汉凯迪、江门纸业、大方电厂、贵州电力监理公司、创星电力研究院等。

二、做好就业服务,一切为了毕业生的利益。

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学院、系部、班级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我们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LED电子屏幕、就业信息公告栏进行宣传,通过短信、班主任或就业联络员电话通知到每一个毕业生。

2、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向,了解各用人单位用人要求,为各招聘单位提供服务,以便建立长久的就业合作关系。

3、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具有专业特点和特色的就业市场

4、组织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加强毕业生管理,完善相关资料,根据各阶段就业工作完善相关的存档资料,就业指导服务做到每次招聘会都有据可查。先后组织了40多个单位到校专场招聘,有的单位是几次到校。

在就业工作中,由于毕业生对社会了解不全面,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拿不定主意,反复几次也难把工作定下来,我们总是尊重毕业生的选择,以毕业生的利益为重。

三、毕业生就业中的几点启示

1、加强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

现在毕业生都是“80后”、“90后”,诚信意识淡薄。表现在:毕业后助学贷款不按时偿还;签了就业协议不打招呼就自行毁约。201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最好的,然而毁约率也是最高的。有的去单位实习几个月后离开,有的刚送出去外省培训就辞职。

2、加强毕业生艰苦奋斗教育

毕业生部分存在怕苦怕累、急功近利思想,不愿与企业共度难关,不愿从艰苦的基础工作做起,一些佷不错的单位,毕业生也毁约走人。如有一位毕业生在云南昭通盐津县供电局是正式职工,自行解约;浙江东方日升,是生产太阳能新材料的上市公司,我们毕业生去了的第三天全部走人;中国水电八局机电安装公司,毕业生去的第二天全部离开;重庆玖龙纸业30多名毕业生已只留下几人了;华润集团电力新能源招聘8人,最后只有3人去报到;贵阳移动公司招聘11人,只有1人去报到;长江电力集团、武汉凯迪、陕西天龙电建公司、贵州电力监理公司等都有解约的。这些情况说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在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里,显现出毕业生彷徨、犹豫的浮躁心理。

3.加强毕业生综合管理

进入毕业阶段,学生面临就业、经济、学业、情感等多种压力,必须加强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个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思想工作、心理疏导,严格规章制度,把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一是严格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办理程序。在学院安排的主要课程未结束期间,尽量控制毕业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在课程基本结束阶段,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实习手续。

二是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就业接收函的管理。凡是与用人单位签约或是已到单位实习而没有签约的,要离开时,必须经过用人单位同意,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在收到书面材料后,才允许另外签订就业协议。

三是加强毕业生校内校外的跟踪管理教育,保证安全出入,文明离校。

篇8: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掌握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 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参考, 不断提高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学院组织系部老师对94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2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此次共调查94家太仓地区用人单位, 回收问卷94份, 其中有效问卷94份。在所有答题人中, 有100%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单位的负责人。

2.2 调查方式

由我院教师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 由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回答问卷, 答题时间约5到10分钟。调查时间:2012年5月至6月

2.3 调查内容

采用我院自编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 涉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人才培养建议”等内容。

3 用人单位信息

3.1 单位性质

我院毕业生到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占主流, 达到了91%, 这和学院所处的区域特点符合;而到事业单位、国企等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少

3.2 用人单位所在行业

调查显示机械电子制造业 (包括电子, 机械) 占31%, 生物化工行业各占约29%, 商业贸易建筑房地产类占25%, 其他类占25%, 在此要说明的是其他类主要是指服务行业和机关事业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此次调查用人单位样本仅有94份, 并不能完全代表聘用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群体。因此该文所有分析都是基于已经收集的样本的基础上进行 (正文中本院样本用人单位简称为本院用人单位) , 学院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整体的用人单位情况做以判断。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用人单位对我院的了解情况和我院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1) 用人单位对我院总体情况的了解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中比较了解我院的占79%, 不太了解的占21%, 不了解的为零, 从这方面说明我院在太仓企业的管理者和人事管理人员中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 应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的拓展。

2)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非常需要我院毕业生的占37%, 比较需要的占42%, 一般性的占21%, 不太需要的占零。

4.2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及建议

1)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5%, 其中非常满意达到了54%, 基本满意占41%, 一般占5%, 不满意为零, 这表明我院毕业生素质高、质量好, 毕业生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主动性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也充分说明了我院对学生的软、硬技能培养成效显著。

2)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用人单位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的岗位素质要求也不同, 这就对我院的就业工作和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在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毕业生总体胜任岗位的比例达到了85%, 还有15%的学生经过短期培训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难以胜任岗位的学生为零。这说明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

4)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违约情况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我院毕业生违约情况不太严重的比例达到了85%, 还有15%的认为我院毕业生违约情况一般, 没有企业认为我院毕业生违约情况严重或比较严重, 说明我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稳定性方面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5) 用人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的建议

用人单位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们对用人单位认为我院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素质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认为我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素质能力为:外语水平、创新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由此可见, 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院应该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加强对学生外语水平的训练, 以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 还应继续通过各种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并参与,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

5 问题与思考

从我院成立以来, 我院在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 让企业充分参与到学院的教学、实践中来, 校企双方全程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而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 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因此, 用人单位对我院的人才培养最有评价权。调查数据表明, 用人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5.1 进一步加强外语应用水平教学, 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 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在调查中, 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外语水平的评价偏低, 并建议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外语应用水平的培养, 同时也说明太仓地区的区域经济对高职毕业生的外语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我院生源来自江苏各地, 各地区对外语的重视也有所不同, 而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本科相比普遍偏低, 因此, 学院应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一步加强外语教学改革, 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院也应该加强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毕业后能积极主动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 进一步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再学习, 真正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

5.2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指导

篇9: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黑白摄影作品《征途》,是一幅城市街头的夜景照片,拍摄时,我通过高角度,运用长焦距镜头,依据马路上平均亮度B门曝光,将雕像细部层次隐去,突出背景上形成的线条变化及上升的视觉错觉。交相呼应的斑马线与车灯拉出的亮线,将雕像侧面轮廓特征勾画出来,使之产生黑与白、面与线、虚与实的影调变化和构成。当初拍摄这幅作品时,是想通过这一远古与现代相对应的画面,赞叹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儿女为追求他们的理想而勇往直前,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选择运用黑白胶片拍摄这幅作品,是因为黑白摄影不仅能体现被摄体的不同色彩,而且还可按照摄影者的主观要求,强调或夸张影像中的光感、反差及影调等视觉效果,以此强调创作者特定的情感。

《空间》 张铁强

摄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有时总是在想真实地还原现实,寻找影像与现实的切合点,图片是真实的,还是真实的一部分。当我拿着现实的“照片”去对照时,现实却不承认那就是“它”,只好把“它”与证据再度摄下,才知现实与我的影像已经分离,再也找不到属于“照片”的那部分。在空间中只存在影像和现实,影像已是空间的影像,现实还是现实,那我所记录的又是哪一种空间呢?我不敢说“它”是真实的,也许它只是现实与想象间的距离。

开启影像之门 司维东

说起来,我搞摄影也已经多年了。这期间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反思和尝试,试图找到一条比较明晰的路来走,也希望让影像语言的表达进入一个更广阔的领域,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但事情的发展并非象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明确的影像语言表达方式不但没有找到,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迷茫与困惑。那么,影像到底能表达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我的创作中,始终象影子一样跟在我的左右,挥之不去。

前几年,可能由于自己太急切的原因,总想让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更多层面上的东西,总想让影像去“说明”别人,而急于建立一种自己的“风格”,有时就在自己表达的影像画面里,故意加入一些人文思潮、关怀、见证什么的,希望让观者从中得到更多的注释,后来自己逐渐感到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这幅《门》的作品是我最近拍摄的,我想大家或许从中能感到一点我现时感觉的一种变化,一种形成影像瞬间的平谈,一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也可能是我所最终追求的影像语言。

《印象——痕》创作有感 王立波

我们生活、学习在大的都市,往往去关注眩目耀眼的光环,而不注意基石的力量与厚实,其实哪怕是一块红色的砖都透视着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与美的存在。

学院两年生活,让我珍惜每一份感受,我总想用更多的胶片去记录生活中我的印象。我发现了我的同学——司维东,一个朴实、善良、爽直的山东大汉,他三年来一直居于地下室,他一直用心,用摄影去读解社会和对待每一个人。他的作品中没有耀眼的浮华与躁动,于是,我便渐渐走近了他的世界,才发现他即如这一块块砖,不耀眼,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我没有更多的方法去记录我的印象,只能用我拙劣的摄影拍下他,刻下他留在我大脑中的印象,留下这真诚的痕。

灰红色的砖上,加一些粉笔沫,为了让本来平实的人生显得更加丰富,我找了他一张发黄的相片,和那支他用了很久的牙刷,记录我的感受,拍摄时用银燕闪光灯和一支手电筒进行B门拍摄、曝光用了近5 分钟,全黑状态下拍摄而成。

相机:借同学的哈苏503c。

《脸谱》 佟忠生

我拍摄的这一组《脸谱》是民间社火脸谱,而不是戏剧脸谱。拍摄于陕西省陇县。

社火脸谱是一种独立而古老的化妆造型艺术,它最早起源于古代的“代面”,是在与敌方战斗时为保护自己和威吓对手的一种面具,后经过长期的演变和改良,去掉了面具,变为直接在脸部描绘的化妆艺术。其实用性也早已消失,而成为民间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

我是在1998年的春节拍摄的这组图片,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其乡土色彩和增加信息量,我采用了最直观的表现手法,将整卷的反转片原底,通过扫描仪输入,在电脑上均匀排列,再通过数码放大完成最后的图片。这样做不一定是最完美的表现方法 ,但却是我的一次新的尝试;运用现代化的影像手段,表现古老的视觉形象。

甘南之行的意义 白 川

这是一张毕业作业,1998年春节拍于拉卜楞寺,那时我读大一,苦于长期拍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想去西藏太远,钱也不够,便和同学结伴去甘南碰碰运气。

在甘南,碰到成百上千的同行,我和大家一样兴致勃勃地起早贪黑,跟着藏族同胞围着诺大的寺庙转了好几圈,拍了好多卷,于是又多了一项跟朋友吹嘘的远行经历。

回北京,冲出胶卷,真有几张画面好看的片子,让我沾沾自喜了一阵子,我反复地看这些照片,也给别人看,最后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你要的影像。

我说:我喜欢摄影。可我究竟喜欢它什么呢?至今我都难以用语言确切地讲清楚,只是感到眼睛看到的图像和脑子里出现的图像同时在诱惑我用摄影表现出来,甘南之行后,渐渐发现一些曾经喜欢和仰慕的图像对我失去了吸引力,我感到摄影对我而言,长期以来它只是一门技术,远离我的生活,它怎么能打动我呢,更不要妄想打动别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情,我们应有自己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甘南之行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我的创作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遇到的问题也更多了,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走上了一条没有尽头的陌路。今天,毕业了,看着我的那些毕业作业,我的脑袋里又多了几个问号。

读解影像——《紫禁城印象》拍摄有感 马晓春

影像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准确回答。不过,我总觉得从拍摄前的构思,到最终作品的诞生,这段苦苦期盼的经历和作品达到某种预想或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时的兴奋之情,是催化影像创作的强大动力,也是读解影像之源。

紫禁城这组片子正是这么产生的。那天教师不知从哪个旧仓库里搬来一箱过期13年的反转卷,说让我们试一试,没准儿会有奇特的效果。才一元一卷,当下就被同学们瓜分了。我得了十几卷,用这些胶卷正好可以拍一拍故宫——我蓄谋已久的题材。用过期的胶卷,去表现拥有五百多年沧桑史的紫禁城,也并不过分,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紫禁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色彩——“红”。这种红色的感觉是不太确定的,有时是紫红、有时酱红、有时是大红、有时是粉红、新红或旧红。总之,是体现着皇权的威严、辉煌与血腥。对于这些,用反转负冲的方法更能贴切这种感受,因为色彩得到了加强和夸张。从色彩移到故宫的建筑结构上,更多地吸引我的就是大殿内一根根矗立的巨柱,多么有气势!这是一个大国才能拥有的气派,更是雄性的,威武不可欺的象征。

无论怎样,做为一个普通人畅游在这气势非凡的皇家建筑海洋里,总有一种距离感和神秘感。尽管你能触手可摸,尽管你可以站在太和殿前向着皇帝的金銮宝座瞄上几眼,可永远也不会体会得出做为一个一朝之君的真感受。

做为影像,真实地表达拍摄者的内心情感是首要的,也是最珍贵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影像才能去打动其他的人。至于图像的基本元素,诸如构图、色彩、质感、影调、颗粒等等,都应围绕着主题来施展他们的本领,或加强或削弱。我这组照片,已经不再是再现原来的色彩和景物。我把现实看作是一些元素和符号,通过“组合、调整”而产生出一种我心目中的影像。

篇10: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毕业临近,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院毕业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改善我院就业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我院一次就业率,我院特针对我院07级部分毕业生通过班委成员、团支部成员和党员同学通过面谈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切实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大部分同学在思想上都比较稳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找工作的基本思想状况

1、从容面对就业,客观认识自己

目前07级的同学大都面临着找工作,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真正和用人单位签署合同的同学不多。但通过调查发现,我们院大部分同学能保持从容的心态,虽然工作不怎么好找,但是他们都不但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先就业再择业,而同学认为在找工作时自己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缺乏的是实际技能与经验对自己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各种外界因素的存在,给毕业生带来较大压力

当前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给我们的毕业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被调查的同学中的同学反映家人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较高,有40%的同学感到压力大,产生一些反感情绪,这对于我们即将面临就业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家长对于孩子就业的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但给孩子压力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广大家长朋友在这方面应该注意,同学们自己也应学会自我解压,相信自己的实力。

3、对当前的就业形式不甚乐观

2011年高校毕业生已经突破600万大关,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持续增长,调查中有40%的同学对就业前景不甚乐观,这反映了他们认识到当前社会的激烈竞争,认识到就业的压力。对于这批学生各级团组织应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积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自我增值,同时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就业压力。

4、心理健康素质有所提高

大学是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当代的大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他们主要是来自工作、学习以及就业,面对如此之多的压力,如不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后果不堪设想。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逐渐升高,大多数同学的心理状况现都处于平和乐观的状态。

二、对学校工作的态度

绝大多数的同学希望在办理学校相关的离校手续时,可以更加集中的在体育馆办理,免去同学们东奔西跑。办理相关手续时可以更加人性化。

三、对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比较担忧

部分同学在专业八级考试中成绩没有上40分,对自己能否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比较担忧,希望学校可以将授位的分数降低

一点让更多的同学可以获得学位证,有的同学希望预征可以算作就业率,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希望学校在统计就业的时候不要通过单一的就业协议的方式,可以更多的考虑劳动合同等形式。

篇11: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总结与评价,也是增进师生感情、培育毕业生母校情结、树立学校良好办学口碑的关键。特此,我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以服务为理念,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感情到位,把工作消化在本岗位,使工作无界化,对毕业生的咨询与合理要求,积极予以配合,从不推脱。终于,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11届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各项工作都已圆满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五情四留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对毕业生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倡导“给母校留下好形象,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给低年级同学留下好榜样,给自己留下信心”的四留下宣传活动。此次的教育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举办毕业生联谊活动

我院通过毕业生座谈会、毕业生酒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意见,听取毕业生对学院的建设、发展、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性意见。同时编制毕业生联系表,完善院友录资料和相关信息,为今后加强学院与毕业生的联系创造条件。

三、成立毕业生服务站

为了让毕业生简单轻松的离校,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毕业生服务站,专门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行李,为家长带路等。举动虽小,但也正是这一小小的举措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离校的效率,得到了广大家长及学生的好评。

四、召开2011届毕业生离校工作总结会议

6月25日下午,毕业生离校工作总结会在计算机系办公室召开,回顾总结今年毕业生离校工作。副院长白国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孙老师主持,团支部支部书记李瑞广与会作了总结。

会上,李书记认为,今年的毕业生离校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与往年相比令人非常兴奋,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院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安排周密、及早部署、准备充分、操作有序,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整个校园充溢着毕业生对母校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这种良好局面为下一步的学生工作开了一个好头,营造了一种好氛围,形成了一种好的导向。

他指出,从上学期以来,我院的学生工作一直在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也一直在提高,这次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与各位老师本着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的原则,为毕业生提供最好的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分不开的,对此,他对同志们所投入的热情、付出了辛劳,大加肯定。

此次会议圆满结束!

时间虽易逝,但带不走的是科大学子深深的恋校情结。2011届毕业生顺利毕业,文明离校,“带着美好愿望来、留下深厚感情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你们谨记河南科技大学“名德博学 日新笃行”的校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

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用优异的成绩来为母校增光。最后,我们衷心祝愿2011届全体毕业生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曾丽桦

篇12: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一、系部成立2011届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 主席:赵小明

成员:杨新荣、彭平锋、彭美秀、钟光荣、湛忠灿、刘林奇 秘书:刘国花、龙清香

二、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2011年5月22日 上午8:00—12:00

下午2:00— 5:30

三、各位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必须在5月19日之前对学生毕业论文给出审阅意见,系部将集中于5月18日—19日对论文进行交叉评阅并给出评阅意见,评阅成绩在合格以上,学生方能提出答辩申请,填写《南湖学院毕业论文答辩申请暨资格审查表》,5月20日答辩委员会对答辩资格进行审查,以确定参加答辩的学生名单,未通过南湖学院毕业论文答辩申请暨资格审查的同学一律不予安排答辩。

四、答辩学生必须在答辩之前将论文浓缩成1000字左右的提纲5份及正稿2份交答辩小组。

五、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答辩小组要求对论文进行最后修改,并由指导老师签字把关后,按系部要求装订成册,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检查、整理本小组毕业论文袋后交系部存档,并将电子文档按小组打包发到系部邮箱nhjgx8648830@163.com。

六、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学生按预先安排次序依次答辩,因特殊情况确需进行调整,须向答辩小组组长提出申请,经同意之后方可调整顺序。答辩程序如下:

1、毕业生介绍论文基本观点(限时5分钟)。

2、答辩老师提问。

3、毕业生就老师提问进行准备(10分钟)。

4、毕业生进行答辩(5分钟)。

5、各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情况,结合论文指导老师和论文评阅老师的意见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

6、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为最终成绩,如遇答辩小组、论文指导老师和论文评阅老师意见分歧较大,则论文最终成绩交由答辩委会员裁定。

7、答辩小组负责推荐本小组优秀论文一篇,并按规定签署意见,答辩当天交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终审。

七、答辩分组情况及地点

第一答辩小组:N国贸07-1F班(39人)地点:2207 答辩小组组长:杨新荣

答辩老师:颜文洪 周金城 魏珍爱 书记员:翁勇平

第二答辩小组:N国贸07-2F班(39人)地点:2210 答辩小组组长:梁世夫

答辩老师:姚惊波 王云鹏 冷 莎 书记员:杨 玲

第三答辩小组:N国贸07-3F班(39人)地点:2211 答辩小组组长:刘林奇

答辩老师:刘 鲸 田小勇 郭 丰 书记员:刘 飞

第四答辩小组:N国贸07-4F班(40人)地点:2203 答辩小组组长:彭美秀

答辩老师:陈灿煌 余金凤 缪 雄 书记员:刘欢平

第五答辩小组:N国贸07(1-4)F混合班(40人)地点:2204 答辩小组组长:周新德

答辩老师:王 俊 黎文龙 易宇飞 书记员:李革新

第六答辩小组:N会计07-1F班(43人)地点:2410 答辩小组组长:赵小明

答辩老师:叶苗苗 王平蒯小明 书记员:刘 理 第七答辩小组:N会计07-2F班(43人)地点:2409 答辩小组组长:湛忠灿

答辩老师:杨建军 彭十一 张 霞 书记员:刘 瑾

第八答辩小组:N会计07-3F班(43人)地点:2401 答辩小组组长:钟光荣

答辩老师:朱上准 赵海波 刘 芳 书记员:夏玉宁

第九答辩小组:N会计07-4F班(43人)地点:2307 答辩小组组长:彭平峰

答辩老师:刘美树 张飞龙 高小玲 书记员:唐 维

第十答辩小组:N会计07-5F班(43人)地点:2310 答辩小组组长:何海蓉

答辩老师:李美清 徐 明 曾玉林 书记员:彭维林

第十一答辩小组:N会计07-6F班(43人)地点:2311 答辩小组组长:曾 丹

答辩老师:周 艳 林友谅 王家合 书记员:田 华

第十二答辩小组:N会计07(1-6)F混合1班(43人)地点:2303 答辩小组组长:徐四星

答辩老师: 曾 洁 易翠枝 何克平书记员:杨 祥

第十三答辩小组:N会计07(1-6)F混合2班(43人)地点:2304 答辩小组组长:谢德保

答辩老师:邹以琦 倪慧明 吴忠才 书记员:赵锦艳 秘书组:刘国花 负责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及协调 地点:2414 龙清香 负责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餐饮及茶水 地点:2414

篇13:建工学院2011届毕业生教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校;团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新形势下高校团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共青团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也比从前降低了许多.所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重点.资建学院分团委坚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践行以活动教育青年,以活動凝聚青年,以活动培养青年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的加强团建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一、团建工作具体方法、途径

一)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

团员意识增强了可以直接提高大学生团员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更好地鞭策大学生团员为团组织贡献力量,提供新鲜血液.特别是在普遍施行学分制的高校内部,增强大学生的团员意识显得特别重要.资建学院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和团日活动时间开展主题活动,多层次、多方面对团员进行广泛的思想教育,增强团员意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团员时刻铭记自己是党的后备力量的共青团员,切实融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扎实地让共青团员的角色印在心中,夯实团支部的堡垒作用.

二)建立专业科技社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资建学院先后组建“测绘”和“造价”两个校级科技社团,将打造精品科技社团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社团活动的开展,以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性特长的素质培养为目标,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实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我院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仅近两年就先后获得辽宁省创新创业竞赛之“测绘之星竞赛”团体二等奖和三等奖;辽宁省创新创业竞赛之“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和优秀制作手工奖;辽宁省首届建设类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软件技能竞赛团队二等奖,个人二等奖;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摘得本科组钢筋算量全国单项冠军,个人一等奖、二等奖.

三)积极探索团组织的新形式,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团组织和动员能力.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当今高校大学生拥有计算机数量明显上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利用网络手段服务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团员就成为一种可能.资建学院分团委在学院的网站中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版块,可以发布自己特色信息和最新的亮点.通过倡导“博客”建团、“QQ”建团等大众化和流行化的交流平台,可以随时发布各类通知和公告、更新实时动态、交流心得情感,这么做切实提高了各班级团组织引导和服务当代大学生团员的能力.提高组织归属感,真正让每一位大学生团员感受到团组织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四)推动团组织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深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以志愿者活动日为契机,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明义青年”为主题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团结友爱、服务奉献的良好环境,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此外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号召,组织我院大学生志愿者连续两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此倡导团员青年树立“植绿、护绿、爱绿”的绿色文明理念,争做生态文化的传播者、绿色家园建设者、环境保护的促进者.

五)创新假期社会实践组织形式,加强团员青年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假期社会实践为契机,以团组织为核心.利用寒暑带领各主题实践团队积极开展红色之旅、预就业探索之旅,加强团员青年综合素质培养;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团建工作遇到的问题

一)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课业任务繁重,面对严重的升学压力,社会、家长和学校不同程度的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求学生把精力完全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大学阶段学生对政治不够关心,对参加集体活动、公益事业不关心.

二)目前学校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形成了日趋加大的落差,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活动设计、工作创新、组织活力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吸引、凝聚广大团员,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团的活动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

三)团组织负责人多为辅导员兼职,其本身还承担着诸多其他任务.各学院的分团委书记大多是辅导员,他们都担任着繁重的管理任务,大部分还当着班主任,既要管好学生的其他日常生活,当好班主任,还要搞好团队活动,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三、对推进团建工作建议

一)切实把服务青年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员意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明白不能只关心学习成绩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知道学校团组织会着眼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的学习、成才和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二)做好基层团干部和工作骨干培训,多组织基层团干部到外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工作经验,让最基层团干部将这些理念和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要不断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不断创新团队活动形式,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开阔广大青年学生的视野.

三)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团干部队伍.注重选拔3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团委书记,按照规定享受相应政治、经济待遇,使他们从繁琐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团工作,鼓励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青.高等院校基于网络平台的团支部建设探索[J].高等教育.2011,(3)

2.王大帅.浅析高校学生社区团建新模式—以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为例[J].新农村.2012.(3)

上一篇:经管站个人总结下一篇:关于建设国医国药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村的报告(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