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2024-07-07

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共9篇)

篇1: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锐感,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特别是对有关德育信息的敏感度。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信息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德育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德育工作中去的意识。

2、教师要有崇高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立场问题。教师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也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互联网的开通,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空间限制。教师在接触各种各样信息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用的、有正确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评价信息的好坏。

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

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所谓信息能力是指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它包括以下三点:

(1)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系统的操作以及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等一些常用应用软件和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

(2)课件制作素养。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网络素养。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个人网页或Blog发布自已的认识和观点。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计算机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使得教师信息素养变得更加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的是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强化信息素养。

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工作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差。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为了尽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教和学都是长期的行为,一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也需要长期和细致的劳动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是长期的学习计划,不是为了一次的公开课,一次的比赛,一次的评比而进行的短期行为。

4、营造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外部环境

建设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物质基础,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入互联网,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可成立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5、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另外,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

篇2: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顾秀峰 上饶市铁路中学

【摘要】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教师信息素养与新角色二者的关系如何,具体的措施有那些?本文就以信息时代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切入口,加以探讨,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教师角色      教师信息素养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现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已经日益普遍,它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要求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人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是计算机应用素质。我们通常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配上声音,以及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正是因为如此,才要求我们教师要掌握最起码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如Powerpoit、Authware、Flash、3Dmax等,以及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豪杰解霸等。如果教师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就不可能游刃有余的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就像一个有待发掘的大宝藏,如果想物尽其用,就需要我们懂得发掘,有效地开采。当然,并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计算机专家,只需要我们是操作软件的有效应用者,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善、多彩了。

其次,是艺术素质。术业有专攻,每一学科的教师其学科素质应该说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它的直观形象性,从而化解本学科中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注意美感,要发现美,欣赏美,运用美,由此提高课件的视觉效果,使课件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要求内容精湛之外,在界面设计上、色彩搭配上、也是很有学问的。当课件启动时,从人类的生理角度讲,首先是它的独特的形式吸引听者,然后才是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个课件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过程,每一张幻灯片的制作过程,都是在构建美的过程。精心挑选每一个背景,精心制作每一个按钮,精心安排每一个图片,精心设计每一段文字的字体,颜色,以及放映方式……,将人的智慧与计算机最大程度的结合,充分实现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结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喧宾夺主,以多彩的形式掩盖了教学的内容,相反,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的角色与地位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中及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这是长久以来不容置疑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步伐加快,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的地位,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为了有效地避免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我认为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工作服务的同时,首先就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三者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 三者之间的稳固关系不能打破,更不能弄混弄乱,特别不能使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的主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除了要将关键的`知识设计到问题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知识接受下来,并让学生在亲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考虑其引导的作用,因此每一段文字的放映方式就显得很有学问,它要随着教师的讲课速度相伴出现,如果在教师还没有讲到的时候知识点就已经出现,课件就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地去探索,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任务更加艰巨。这样做尽管有这样做的好处,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所以当电脑中出现了一些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或者以它们的思维难以想像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时,教师的讲解常常被迫成了辅助。要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比如恰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语言表述,鲜活的面目表情等等都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完美的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优化学习,而不是脱离教学而独立,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要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方法中,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从而滥用。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是: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3)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4)抓紧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

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由于人们在开展电化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硬件的投入,忽略软件的配套问题,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闲置而不能发挥作用。而由计算机公司或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教学软件,由于不符合教学规律,不能与各科教材及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虽投入很多,却不能被第一线的教师所接受,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应由软件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一支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队伍,制作出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给广大教师使用。学科教师也可利用操作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针对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自行开发短小精悍的CAI软件。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师新角色的关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同一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目前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因此当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成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五、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提高的方式

从教师个人的角度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2)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3)自发研修

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争取支持;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梅林等,《对上海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调查与思考》,华东师大学报,1996年。

[2] 张情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

[3] 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

[4]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

[5] 姜志兴,《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中小学电化教育,1999年。

篇3: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关键词:初中教师,管理,信息素养培训,专业化成长,对策

初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师队伍建设范畴。处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教师,须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才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素养的老师吸引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评价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使信息技术培训中学教师建立一个科学、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概念,但也逐渐增加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素养的教师。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在不断创新的教师教育政策引导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初中教师信息化管理培养方面来看,依然存在教师自身信息需求意识不强,教师信息技能水平良莠不齐,初中教师信息教学应用效果不佳,以及初中教师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而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初中教师自身信息需求意识不强

从总体上来看,在当前的初中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的信息需求意识已经逐步培养了起来,但是仍然不够强烈,特别是对信息内涵的认知上依然存在严重的不足。首先,部分教师对现代信息缺乏敏感性,或者说是对网络社会的信息洞察力不足,从而造成在教学中信息运用不到位。其次,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握上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基础的信息知识和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运用上不够牢靠。第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整合缺乏紧密性,特别是在专业学科的结合上难以做到具体融合,专业信息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得出部分初中教师信息需求意识不强。

(二)初中教师信息技能水平良莠不齐

从大部分初中教师的信息技能掌握状况来看,许多教师在高级程序技术较掌握和利用、掌握程序语言用于教学实践的非常之少,没有真正发挥教学效果。同时,虽然大多教师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利用演示文稿进行讲课和利用校园网备课,但是不能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教学。教师发展自己的课件的能力弱,没有专业培训在使用软件,没有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质量信息,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教育意识。

(三)初中教师信息教学应用效果不佳

许多教师和课堂整合不清楚思考,意味着不足够强大的应用程序,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多媒体知识的缺乏。教师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演示,没有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结合,没有更好强完成目标。老师并没有成为主导因素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的集成环境。这表现一部分初中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效果不理想。

二、从信息素养培训角度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对策

(一)强化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理念,做到培训常态化

一方面,要注重对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国家有关教育文件里就要求,要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管理,从师德、业务等方面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那么,就要从培养教师积极地态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创新信息素养理念等方面强化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理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初中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只有建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会把完全消化掉继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特别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信息理念与技术的培养才能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改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条件,做到培训制度化

其一,在初中教育阶段,要加大信息资源的投放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以及教育环境。一方面,要不断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提高教育投入保障能力方面着眼,切实补助教育的财政性投入短板,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改善和利用,把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写进制度,形成规范性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化资源和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制作开发网络学习和教师培训课程,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其二,要为完善初中教师信息培训制度提供保障。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要确定初中教师信息培训的目标以及手段方式,实现目标和方式的制度化;第二是要强化初中教师培训的考核方式,用考核制度严格检测教师培训成果,并指导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第三是要加强培训管理措施,改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条件,做到培训制度化。

(三)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方案,做到培训多元化

一方面,要完善和建立初中教师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性质和要求,力争做到规划性与统一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推进教师信息素养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培训形式多元化、资配备多元化、程设置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训研究活动多元化等,不断提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捷.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达成:以中国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2).

[2]艾吉尔·伊米提.新疆中学双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篇4: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摘要: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培养人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系列的信息素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信息时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把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体育学科教学中提供依据。

关键词:信息时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整合信息

一、前言

信息时代是以网络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的迅速传递成为可能。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及其带来的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的诸多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的模式和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功能和教师的地位受到置疑。因此,置身于这样一个社会发展进程,培养一支高素质、特别是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一代教师队伍,已是迫在眉睫。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现象集合体,我们可以理解为(1)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的,然而,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体育教师也必须通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不断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信息时代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1.信息素养的诠释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将信息素养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它包涵诸多方面:一是传统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二是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生学习的水平;三是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四是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纵向上,我们可以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浅的—个层次,也是对其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却是培养另两个层次信息素养的基础。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在三个层次当中,它的要求处于中间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如教师、会计等必须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主要目的的高层次素养。

2.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给体育教师素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信息与收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体育教师能够根据自我的学习目的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去发现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去主动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很多,如采访、参观、实验、问卷调查等。此外,利用Web浏览器、搜索引擎工具、在线图书馆目录、杂志、报刊索引等多种信息源发现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甚至更高的利用数据库下载、上载数据、文档,利用电子表格的数据库统计数据,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的剪贴功能引用他人的数据和资料等能力都将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2)评价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能力。面对搜寻、检索到的大量信息,接着是一个筛选、鉴别有用信息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集中表现为评价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比如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桌面出版、讲演软件、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和Web网页制作工具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讲演稿和Web网页等的信息集成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3)迁移信息与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体育教师是否善于利用信息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善于将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的能力迁移到各种环境的体育教学中去。信息时代又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即体育教师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直觉、评价等思维活动,促进创造力的焕发和表现。

三、信息时代提高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措施

为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把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体育学科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1.保障硬件

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建立教师电脑室,接人区域教育网或国际互联网,配备相应的课件素材库,为教师使用电脑、查找课件资源提供方便。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许多学校具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室内运动场馆等,此外,体育教师也要自己动手,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各种体育器材;体育教师也要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协调,改进评价

在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中,教育局、学校应该发挥组织协调功能。一是建立电教中心,充分发挥电教中心的人员优势;二是由点到面,培养中青年骨干,带动全体,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至关重要。此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改进评价来激发体育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如,经常开展多媒体优质课比赛,在计算工作量时对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师实行倾斜等。

3.提倡自学和培训

信息素养说到底是个人素养,其关键还在于体育教师个人要改变观念,增强意识,注重应用。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丰富信息知识,改善信息能力,在学习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体育教师可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不断自学,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不断完善自我。

目前广大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来源于体育师范院校,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技术不是很全面,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各级各类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使其经常接触、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努力开拓视野,提高现有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

四、小结

篇5: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获取信息的工具,如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为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提供极好的帮助。

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主要指各类软件,如用来编辑文档的Microsoft Word、开发多媒体课件的 Authorware、处理数据的 Microsoft Excel、制作动画的Flash等。传递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如PowerPoint、E-mail、BBS、ftp等。

保存信息的工具,如网络硬盘、服务器空间、光盘、移动硬盘、U盘、软盘等。协作学习的工具,如新闻组、聊天室、网上传真、论坛等。

另外,教师还应当具备一些资源管理的技能。如本地资源的查找、分类、储存、提取,为网络资源建立收藏夹、多窗口浏览、资源下载等。

四、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本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师要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冲击了原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两极关系,媒体、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学系统中的三极,从而导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能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指导者和咨询者,需要教师懂得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发有效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发展能力。笔者在英语网络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五个“化”,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行性。这五个“化”是:学习目标任务化、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途径活动化、教学评价及时化。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所引发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它实际上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变革,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决非一件易事。

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御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课程整合的主阵地在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方面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新知识、新信息、新任务都来自于教师,黑板成为信息的主要“发布源”,因而教师和黑板是课堂关注的中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比较容易控制课堂,学生的学习节奏在老师的指挥下“步调一致”。而在网络课堂上,信息源来自于学生自己掌握的电脑,学习过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教师和黑板的中心地位被彻底地“摧毁”,学取代了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集中安排任务、统一指挥课堂。因此,很多老师就迫不得已地选择了“放任自流”,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学,结果效益很差。所以,研究网络课堂的管理艺术、选择适合于网络课堂的教学手段、提高网络课堂的驾御能力是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提高教师在网络课堂上的驾御能力,应当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教师课堂形象与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实体的、可见的,而在网络课堂上,教师发布指令、引导学习可通过网络教学演员、可爱的小卡通等人物来完成的,因而教师的角色变成了一个“虚拟”的演员。首都师大的王陆教授在网络课的教学中,分别以“青青草”、“毛毛虫”等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虚拟地出现,引导学习和参与竞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职能的变化,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咨询和学习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教师的重要任务并不是提供最好的讲授,而是为学生设计最适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设计最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六、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

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评价什么?”、“怎么评?”、“评价的价值是什么?”。

评价什么?主要是要具备确定评价标准的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生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如在英语学习中,有些学生英语口语讲得相当流利,然而对于考试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就是“毛手毛脚”,对这样的学生,应当综合地、长远地做出客观的、积极的评价,如果仅用当前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显然是片面的。怎么评?主要是具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手段的能力。如能够设计评价表,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特性,使用智能化的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

评价的价值是什么?主要是把握评价后效性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给出一个客观的评定和为甄别选拔提供依据,更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具备发现学生的优点、恰当地进行点评的能力。

七、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

网络为交际创造了一个无疆域的世界,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然而不同地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忽视文化差异的交际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而网络时代对人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认知和了解,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特征和不同文化群体人士的交往方式,懂得获取他们资料的途径、方法和重要性等;第二个层次是具有一定的素养,善于观察他们的文化特征,能够使用资讯科技,选择正确的通讯工具,做出得体的交际方式;第三个层次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态度,能够接受不同文化群体所持有的多元化见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价值观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士,欣赏不同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所构成的多元文化轮廓等。

八、网络道德修养

网络不仅为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如电子“海洛因”、电子黑客、网恋等,它不仅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创建网络文明,不仅仅学生需要,教师也是需要的。

遗憾的是,一提到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人们总是仅仅将它归结为一种道德责任感、一种思想境界,因而总是从提高政治性、觉悟性这个角度来开展教育工作。美国著名的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这一理论表明,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是和价值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相对应的。笔者认为,在当前阶段,要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就应当提高人的网络认知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比如能准确地鉴定各类信息的真伪,能够利用网络途径和工具开展信息协作,能与教育界同行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能积极参与各类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探求和创建教育教学信息,能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等等。

九、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首先,应当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将继续教育作为自身的需要,不断学习。其次,要掌握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组成,其中,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学习策略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再次,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掌握的信息的效益。

篇6: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概念

二、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1.信息态度与意识

2.信息获取(1)确认信息源的能力(2)信息检索能力

3.信息应用与创造

4.信息道德

5.信息素养教育

三、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自我培养途径

1.积极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

篇7: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沈阳市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金丽

【论文摘要】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职业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信息素养现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基本素养。信息化时代下的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进而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素养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已关注学前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氛围。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灯移动终端媒体设备的普及与使用,使得媒体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幼儿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主导者是教师,这就对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化程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幼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潜能。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各 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二、信息化时代下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信息时代的带来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 服务;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影响;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和具有正确的媒体反思观念,更好地为幼儿学习者服好务。

1.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幼儿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丰富 幼儿课外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正确认识媒体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以便推动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加强对幼儿媒体发展的认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定期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

幼儿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决条件时对多媒体操作的熟练 程度,这也是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幼儿教师应在掌握原有的媒体操作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应定期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素养教育。

3.经常开展媒体发展讲座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不断涌现,众多媒体信息 融入了幼儿教学的整个领域,媒体已经成为幼儿学习者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幼儿学习者正面临繁杂的信息困扰,幼儿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学习者在媒体信息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幼儿园经常邀请媒体教育界的专家来园里作讲座和报告,以便扩大幼儿教师的信息面,增强信息素养。

4.建立信息素养资讯平台

篇8: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

1、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主要包括: (1) 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 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 (2) 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 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 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 如信息的滥用和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 这就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 应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要信息责任感, 能抵制信息污染, 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 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 (1) 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 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时代, 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 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信息的方法与原则 (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 。 (3)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 (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 、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 (4) 外语。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 在互联网上有80%以上的信息是语, 此外还有其他语种。要相互沟通, 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 就要了解国外的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应掌握1-2门外语, 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即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 进行信息创新, 从而产生新信息的能力, 同时, 有了新创造的信息, 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递给他人, 与他人交流、共享, 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在要求

目前, 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认可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此外, 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要求:第一, 具备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 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以及技术手段基本操作的能力。第二, 具有信息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 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 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 对教学媒体及其功能的选择能力。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 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 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实用的媒体的能力。第四, 媒体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优化组合媒体, 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作为教师, 不但要善于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 还要能够将体育教学媒体与教学各要素进行科学的整合, 特别是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条件下, 高校教师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学习者学习中的自我指导的学习, 关注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的过程, 尤其是他们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寻找恰当的资源、决定使用的方法和评价他们的进步。第二, 批判性反思。要关注学习者提出问题、取代或者重构一种假设的过程;学习者有选择地接受以往想当然接受的观点、行动以及推理和意识形式的过程;学习者最终认可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霸权内容与理解世界的“本质”所产生的表现, 是如何支持没有代表性的少数人权力和自我利益的过程。第三, 实践学习。高校教育是“持续的评价经验的过程”。高校教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经验, 这些经验代表着有价值的资源。经验的方法包括游戏、模拟、案例研究、心理剧、角色扮演和实习等。

三、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 坚守专业理念

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当前教学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 但教师必须明白: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辅助教师教学, 使课堂气氛活跃, 开阔学生视野, 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信息技术, 而是为了教育, 不论技术如何玄妙, 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支配者, 技术应当永远为实际教学服务, 并对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无条件服从。教师应当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 跟随自己的专业理念, 而不可沦为技术的附庸。

(二) 提高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只有良好的环境这个“外因”是不行的, 教师这个“内因”还要起作用, 最终实现专业发展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 深入了解并且具有良好的悟性, 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 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有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 有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

(三) 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的应用,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 应用信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运用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这样可立足于本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教学实际, 以促进本校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 是一种直接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有其鲜明的特点, 如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对象主体性发挥好、培训效果好、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使教师所学到的信息技能、信息理论能迅速地与工作、真实的教学情境紧密结合, 直接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2) .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9: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海洋。现在,《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总和;E·拉兹诺在其1992年提交给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决定命运的选择》中指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规定世界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基础正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信息技术和通讯占优势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具备信息素养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世纪里,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而现代教育在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今天,又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越,要求教育信息化,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具备信息素养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与本学科建立课程整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实现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此后,这个术语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含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系统委员会”正式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2年道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他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能够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能够确定潜在的信息源,能够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

二、信息经济时代体育信息表现特点

(一)体育教学特点

一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还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有如下特点:(1)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2)体育教学活动的完成主要在室外进行;(3)形象性,体育教学体现在教学手段上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当学生看到教师准确形象的示范动作,就能对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直观形象会给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个良好的刺激。通过自己的各种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并与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二)信息经济时代体育信息表现特点

较之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过去传统体育教育信息的获得就显得有些苍白干瘪,那时信息的获得途径窄,内容少;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结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我们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广泛,例如:Internet、电视直播,转播各种大型国际国内比赛、现场观摩比赛、各种纸质材料等。信息量丰富,Internet上可以查找到我们需要的各种体育新闻、教学片、运动常识、各种赛事、体育法规、相关文件等等。

三、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可分为基本信息素养和体育学科信息素养。基本信息素养是指一个教师平时必须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技能,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体育学科信息素养又可分为教学信息素养、课外体育信息素养、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素养、体育科研信息素养等。主要是指教师在从事体育工作中,针对工作的具体目标,掌握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加工处理技术,能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手段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综合运用。基本信息素养是体育学科信息素养的基础,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

体育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要求: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制作PowerPoint教学课件、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体育教师学科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在信息充斥整个社会的今天,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怎样获取体育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具备了一定信息知识和素养的体育学科教师要想把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于教学,还必须具备获取体育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体育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体育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处在网络环境下的体育教师,如果信息意识差,这样其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差,而且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信息的分散性,势必造成信息吸收的困难。

及时、有效地获取体育信息的能力:即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面对纷繁芜杂的体育信息,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拿来主义”的眼光,能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及时地、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体育教师一方面可通过纸质文献资料获取教学、科研与体育最新动向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观看大型现场比赛或电视转播获得比赛的最新技术、成绩等,再者就可利用网络的计算机终端所进行地计算机信息检索获取网络体育信息。

合理地处理、加工体育信息的能力:即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批判性地评价,去粗取精,选择对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科研进步等的有效信息。

吸收、利用体育信息的能力:即把处理、加工后的体育信息巧妙地整合于体育学科教学实践,从而以新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转化、输出体育信息的能力:即将所获取的有效信息从一种表达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达形式。达到为我所用,且能把自己体育教学的成功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一些较新颖的体育思想、观念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上传到网上,以便同行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体育教师的信息道德: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体育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与传统道德伦理相违背的现象,体育教师应对信息的共享性各方面性质有充分的认识,要恪守一定的信息道德与伦理,尊重知识产权。

(二)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缺乏信息意识,对于从计算机上获取信息没有足够的认识,几乎处于舍弃的状态,即使使用计算机,多数教师也是进行游戏而已;体育教师多数属于训练型、技术型或经验型,专项技术较好,经验很丰富,因受旧思想的束缚,他们认为把自己训练的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已足以;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使用电脑的频率很少,很少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他们平时所习惯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他们总认为多媒体授课与自己学科无很大相关,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许多体育教师都具有这种观点,这显然不符和信息经济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虽然一些体育教师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背景知识和必备的网络基础知识,但在思想意识上,他们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一些教师用传统的方法和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思维活动,教授学生知识。信息意识强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之前会利用一切手段充分选择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教授学生;反之,那些信息意识较差的体育教师(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师教学习惯化)就会按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不会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此来教授给学生,这样既使自己处于被动落后的境地,又使得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过于陈旧,甚至会出现学生所掌握的体育信息比教师多而新的现象。

体育教师信息能力不强,在信息的摄取方面,体育教师缺乏“竞争生存”的意识,习惯于使用传统的书刊资源,通过网络检索、电子邮件、专题论坛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搜集的比例偏低,而且当他们应用计算机去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满足自身深层次的文献需求时存在诸多障碍。

四、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观念,增强体育教师的信息意识

信息时代,体育教师要想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强的体育教师重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并从瞬息万变的事件中捕捉信息,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得以有效利用。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校内外培训相结合是教师在职培训的基本模式。对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要求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又必须承认体育教师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师们的年龄差异,培训中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培训进度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对年轻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制作简单的课件,并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制作一些有特色的课件,如把一些比赛的实况录象插入到自己的课件中,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活动是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始终是处于动态中的教学,学生可以边模仿练习,边看动作录象,其特点就是可以反复重复动作的示范,大大减轻了教师教学任务,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完整、清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又能完整地学习掌握先进的动作技术,还为一些因主、客观原因不能做动作示范的体育教师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通过录象讲解动作技术要领,在录象旁边可用文字说明该动作路线、要点、难点等。在教学中充分做到“动作路线清晰看”,“动作难点反复看”。要求掌握一、两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这样对自己的教学以及科研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要求能使用现成的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即可,培训中应该侧重培训教学骨干。

(三)促使体育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

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制作各种学生成绩评定表格、为学生建立体育成绩的电子档案、科研论文著作撰写、备课、在网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知、发邮件等。学校要激发教师学信息、用信息的积极性,可经常组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和科研课,教师不只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或比赛中,教师可以运用摄像器材录制学生的现场表现,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为进一步学习、提高提供依据。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英语水平

我们可以想像,对于看不懂外语的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如何上网查询体育的最新动态,如何了解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设置,了解国外先进的训练手段等等,如此他们如何能站在本学科学术的最前沿,如何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提高体育教师外语水平是培养其信息素养的重要条件。

五、结论

上一篇:渭南市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下一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宣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