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反思

2024-07-26

莫泊桑反思(精选6篇)

篇1:莫泊桑反思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要求,新课程《莫泊桑拜师》一课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三次拜访福楼拜,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成长的风范。课文紧扣课题,围绕“拜师”这个重点逐层叙述,层层紧密关联。鉴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因此,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带着一个总领的问题静思默读,结合关键词语感悟人物形象,再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印象,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由题目中的五个字,推测出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什么等等。学生的这些阅读预测,不是无根据的猜测,它是学生在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的感性推断。

在新课教学之始,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让学生大胆地来谈谈自己在读题时脑海中推想到些什么。开课之始给学生这样一个阅读预测的机会,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无“疑”自然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在上述教学实录之中,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然而此时,学生对自己该往文章的哪个方向进行探究,需要集中心智探究课文中的什么问题等等,仍是比较茫然。探究需要兴趣作支撑,更需要理性来指明探究的方向。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学生从刚才感性的阅读预测之中一下子就进入了理性的思维之中,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

总之,教师应铭记“以生为本”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竭力推崇的新理念。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再到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修改,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抓主线,突破重难点。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二、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接着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三、转换角色,以读促悟。

这节课,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都是通过角色的转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课堂上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性。其中重点指导朗读莫泊桑第二次拜师福楼拜的话,揣摩写法,突出人物的形象,感悟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品质。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

四、引导、点拨学生对文字的品析。

在课堂上,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时,我尽力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人物的品质,轻松地总结习作方法,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

1、该让学生总结的老师不能代替。

2、课堂的调控能力还需再加强。

3、课堂上该落实的必须要落实。

篇2:莫泊桑反思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还是教师自己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下面以苏教版六下第21课《莫泊桑拜师》为例,谈谈这一课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课堂评价语的洗炼。

当莫泊桑初次登门求教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指出:“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既表现他对莫泊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能一眼看出,又表现了他毫无保留,直言不讳,本着真心指点的精神讲话,不愧是莫泊桑精神上的导师!作为今天的语文教师是否要学习福楼拜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明察秋毫的专业水平?在日常的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

第一,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而不应该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或不置可否;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扬,也不能一味的批评,既要让发言的学生知道好在那儿,还要让听的同学知道怎么向他学习思考;错在何处,应该怎么修改,怎么补充。如“是的,‘热爱’和‘酷爱’都是写莫不桑喜爱写作,但哪个词形容“爱”程度深?你再从上下文中的‘孜孜不倦’‘焦急万分’体会体会。”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能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就会对此处的学习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今后遇到类似的学习情况时,就会心有灵犀,信心百倍。

第二,评价要及时。当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之时,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点评,以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领悟力会更强。如要学生读一大段文字时,有时就可以中途适时的点评哪句读得好,哪个字或词读出了味,甚至可以要其领同学们读一下,不要等学生辛苦地读完再点评。如读课文第7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福楼拜“滔滔不绝”的语气、动作、神态。

第三,评价要有启发性。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有时会陷入困境,甚至走进死胡同,此时,教师只要稍微点拨启发一下,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结合课文让学生观察介绍两个人时,就会有“你是从他俩的高矮上介绍的”、“你是从他俩脸型上介绍的”、“你是从他们服饰上介绍的”等启发、指引的评价,学生就会顺着搭起的思维之梯,自己摘取学习的果实,收获甜美的佳酿,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第四,评价应情真意切,不能过分夸张,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师竖起大母指)“你读得很流利,没打结,没添字,没漏字,就是过快了点,如果能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会更好”、“你每个字音咬得很准,句子读得再连贯些更好”……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这对全体学生也是有益的。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第五,评价应多层次、多角度,并配以肢体语言,一个眼神,一个颔首,一个耸肩,一个大拇指,甚至一句俏皮话都是给学生的评价。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仍以读第7自然段为例,“三个‘不’读得好,读出了一位毫不留情的严师。”“你‘九个’问句一气呵成,读出了福楼拜的‘滔滔不绝’。”“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福楼拜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啊,你还有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的神情。”“你读出了一位写作经验丰富,指导有方的福楼拜。”……

二、加强自己的言语表达修炼。

针对莫泊桑第二次求教“没有什么好写的”错误看法,福楼拜首先以三个“不”字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接着连用了九个问句既包含了作为老师的严厉,对莫泊桑的轻微责备,而更多的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从“继续说”、“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可以想象出福楼拜在指导时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水平、会指导的老师。不是吗?“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所讲内容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使用的言语也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决不能讲错。如不能把课文中的“情节、细节”“写作特点、写作方法”“材料、素材”“身材、姿态、面貌、衣着”“手法、方法”等说法混为一谈。

其次,话语要具有深刻精辟的思想,要饱含真挚浓烈的情感,才具有令人折服的威力,动人心弦的魅力。教师讲话时的喜悦或悲愤、赞誉或贬斥、激动或低沉……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使他们向往真善美,鄙恨假恶丑。如果教师言不由衷、虚情假意或冷漠麻木,教学效果必定不佳,甚至会起反作用。

第三,表述要留有余地,力求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争论探讨。不讲空话套话,杜绝陈词滥调,不断地以社会上的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讲话内容;不断地以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新语义等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才能使教师的讲话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第四,讲话要流利通顺,不夹冗字、废话或口头禅,既不能断断续续、停顿太久或罗唆重复,让学生厌倦不耐烦,也不能连珠炮般一口气说到底,让学生过分紧张,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提出问题或讲完一层意思、一段话之后,要留有给学生以思索回味的余地,讲话也不能过于简略或大幅度跳脱,以免学生听不懂或误解。

第五,对学生说话要生动有趣、具体形象,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和手势。特别是当教学内容难以使用直观教具时,言语直观尤其显得重要。当教师使用描述性言语时,要让学生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教师使用讲解性言语时,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摹声等手段,把抽象变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为有趣。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解规则要领,搬出一堆专门术语,学生必然不爱听,也不易听懂。

三、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

当莫泊桑把老师第二次指导以后完成的作品给老师看时,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几篇,可见福楼拜是很严谨地对待的。然后福楼拜及时地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但他也语重心长地告诫道:“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然后提出了新的要求——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独特。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容易理解,福楼拜还举了描写篝火和绿树的例子,更形象的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层层深化,有观点,有例子,非常有说服力,从中,我们再次看到福楼拜悉心指导学生的风范。也告诉我们:广泛的语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中高年级学生课文后问题用笔回答。现在我们已很难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用笔回答课后问题了,好多人认为课后问题只要学生思考思考就行了;课堂上集体讨论讨论就行了;口头回答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笔答批改麻烦……殊不知,高年级学生,笔答一个问题相当于一次小练笔。独立思考是必要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需要大家讨论、补充、完善;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一般比较零散,你一言,我一语,需要总结、筛选、提炼;笔答时,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全面性都会有所培养与提高;还是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课堂听讲与记忆的一次检验……希望多一些语言实践操作,少一些“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天桥把式”。

第二,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每个星期组内交流一次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看谁读得透,评出优秀小读者。有数量才有质量,没有量就谈不上质。每学期都能读十几本名著,几十首诗词,几十篇文章,这就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第三,鼓励学生写日记、办班报。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或记录当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组织班级学生每四人一小组,每组每月办一期报纸,要求报纸要真实的反映大家的生活,刊登同学们的习作,发表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各小组办完之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就这样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了语文水平。

第四,开故事会、辩论会。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职中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可以通过开故事会,辩论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包干,也不随意放羊,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语文学习,就是语文实践的结果!

以上所述意在抛砖引玉,目的是让我们教师明白课文不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思想滋养的极佳原材料,我们要从文质兼美的课文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反哺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语文课的魅力。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2

《莫泊桑拜师》是十二册语文的第十课,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情。在学习了福楼拜三次指导莫泊桑写作的经过后,我明白了,写作不光靠平时阅读积累与勤奋练习,更重要的是在于作文时要认真选取材料。正如福楼拜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那些“别人没有发现的,没有写过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在平时去学会发现,用“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捕捉一闪而过的美丽。此刻学生作文贫乏,没有新意,正是他们没有学会发现,没有学会很好去使用自己的“慧眼”,不会用“慧眼”去观察。在教完《莫泊桑拜师》后,我也安排了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周日下午在家门口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要把各种车辆的特点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然后在周一进行交流,结果,由于学生观察仔细,记录及时,写得都很生动。我想如果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去做,那么学生捕捉、收集写作素材的潜力必须会逐渐提高,各人有各人观察评判事物的角度与标准,写出来作文也肯定会生动了。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3

课前读《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我感觉不仅学生需要读它,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好好读一读。莫泊桑有着虚心好学的态度,他学到了、成功了。如果我们也以认真的态度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肯定也会有不小的收获:一、肯吃苦,勤练习。我们现在也需要福楼拜这样的教诲引路。二、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只不过我们观摩的是文本,是一个个学生。三、发现事物的独特特点。这一点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发现一个平实、真实的自我。

这节课的第一个任务是审题,学习“作家卡片——莫泊桑”,扩展学习福楼拜的相关资料。

第二个任务是检查预习效果。一是指名读一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检查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篇课文中一些句子的语调和标点符号使用的特别之处,如“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中的破折号该怎样读,第7自然段中一连串问句该怎样读才好。二是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学生理清莫泊桑三次拜师的过程。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莫泊桑每一次带着怎样的目的来拜师?福楼拜分别教给他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追问:为什么会有三次拜师?这三次拜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们再读课文之后,李缘说:每一次莫泊桑得到的都不一样。

很显然,这是一个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的答案。根据这一回答,我紧跟着点拨学生:福楼拜为什么不一次性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莫泊桑呢?唐凯亮举手了:福楼拜没有这么做,他就是要让莫泊桑自己一点一点地去尝试,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我眼前一亮:大家现在有没有体会到这三次拜师究竟不同在哪里?对,莫泊桑三次拜师是一种“阶梯式”的过程。那莫泊桑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成为“短篇小说之王”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细细体会。

最后我布置了三道预习作业:

1.文后第2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2.预先读一读,思考: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

3.完成一项特别的任务:一次仔细的观察,可以观察家门口经过的人。

跟我们老师课前备课需认真研读一样,只有课前准备好,学生在课上才能更有目的性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收获。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4

《莫泊桑拜师》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

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1.抓主线,突破重难点。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2.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接着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

1、该让学生总结的老师不能代替。

2、课堂的调控能力还需再加强。

3、课堂上该落实的必须要落实。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5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体现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

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抓住师生二人的语言、神态、心理等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莫泊桑的勤学和福楼拜的善教,并以此设计了板书。在教学第一次请教时,我让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如

坦白、急切、功夫、直截了当等词理解莫泊桑的谦虚好学、福楼拜的悉心指导。在进行莫泊桑第三次请教的教学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悟出莫泊桑的勤学苦练,接着设计了一个环节:第一次莫泊桑请教之后是看马车,第二次请教后是观察马车,二者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思考莫泊桑这次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为突破难点而深层挖掘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读文中的问句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哪些疑问,这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引发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再读思考,你还能懂得什么?这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挖掘,教会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真正的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不断积累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同时进一步了解福楼拜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第三步再次提出疑问:福楼拜还会问什么?这是让学生融入角色,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适度拓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课文内容结束后,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莫泊桑的作品,并节选了《羊脂球》其中

一段关于马车的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评析。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引导学生在片段里与课文再次会晤,去把握人物特点和写作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同时也是为课后的练习提供示范例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但这里的拓展应该是明确目的、恰当适度的,而绝非形式上的花样增多,内容上的简单堆砌。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6

《莫泊桑拜师》一文重点讲了莫泊桑三次拜师的经过,凸现了“莫泊桑诚心求师”的那种迫切的心情以及福楼拜热心关心文学青年、毫不保留的大师风范。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相关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即可感悟到两位文学大师不同的人格魅力,受到人文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师生二人的对话,初步体会出莫泊桑的好学和福楼拜的善教!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词语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教学第二段

1、当莫泊桑初次登门求教时,莫泊桑说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老师,我

那——

2、从这两段话中,莫泊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

教师小结

4、那福楼拜对于莫泊桑文章不生动,他说了些什么?我请一个同学起来读

出示: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1、是怎么说出这句话的?

2、从“直截了当”一词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他有没有告诉他解决的方法呐?

出示:肯吃苦,勤练习

4、其实也就是要莫泊桑学会——观察!

5、好,能一眼就看出问题的所在并就问题给予马上准确的给予解决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善教

由于这篇文章人物间的对话较多,且语气、神态各不相同,因此适合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课文的语言。这两位文学大师的鲜明个性特征已烙在他们头脑中。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7

教学过程实录

[教材]苏教版第十二册《莫泊桑拜师》

师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莫泊桑拜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莫泊桑拜师。

师: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

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一个外国人。

生:读题时,我推想课文重点可能会写莫泊桑拜师学习的经过。

生:读题时,我想到这篇文章中应该会写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以及他拜师学习的结果怎么样等内容。

师:在读题时,大家的脑海中有没有产生过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是个什么人。

生:我的问题是莫泊桑向谁拜师学习的。

生:我想搞清楚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学习,他是怎样拜师学习的,结果又如何。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拜师最终学到了什么。

师: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正是我们读书时要着重思考的。不过,有些问题大家在预习中可能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我们就做交流。

生: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此外,他还写有《项链》《一生》《俊友》等小说。

生:福楼拜也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写作态度很严谨,主张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很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

反思

围绕课题思想的体现与落实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

一、抓住课题进行阅读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课堂上,学生由题目中的五个字,推测出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什么等等。学生的这些阅读预测,不是无根据的猜测,它是学生在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的感性推断。开课之始给学生这样一个阅读预测的机会,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

二、抓住课题进行阅读质疑,可以指引学生的阅读探究方向

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学生从刚才感性的阅读预测之中一下子就进入了理性的思维之中,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交流问题,使阅读探究的问题既来自学生之中,又能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样的阅读探究才能给学生真正的收获。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8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再到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修改,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抓主线,突破重难点。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二、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接着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三、转换角色,以读促悟。

这节课,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都是通过角色的转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课堂上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性。其中重点指导朗读莫泊桑第二次拜师福楼拜的话,揣摩写法,突出人物的形象,感悟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品质。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

四、引导、点拨学生对文字的品析。

在课堂上,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时,我尽力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人物的品质,轻松地总结习作方法,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1、该让学生总结的老师不能代替。2、课堂的调控能力还需再加强。3、课堂上该落实的必须要落实。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9

赏析:

这是莫泊桑第三次来到福楼拜家,和前面两次相比,这次他从老师那儿领悟到些什么呢?当他把老师第二次指导以后完成的作品给老师看时,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几篇,可见福楼拜是很严谨地对待的,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什么会发笑呢?原来他从这些作品中发现莫泊桑有了长进,莫泊桑终于从当初茫然而焦急中向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时候,作为老师的福楼拜及时地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但他也语重心长地告诫道:“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把持之以恒的训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揭示出来,富有哲理。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有许多事看似艰难,但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也往往可以做到。莫泊桑仔细地观察和勤奋的写作使他比以前进步了。那么如何才能在这种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提高呢?老师福楼拜提出了新的原则--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独特。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容易理解,福楼拜还举了描写篝火和绿树的例子,更形象的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从中,我们再次为福楼拜悉心指导学生的风范而慨叹!

发现了事物的特点之后,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与众不同呢?靠什么方法才能实现作品的富有特色呢?这些问题是莫泊桑当初就想知道的,而现在在他已经基本学会了认真观察之后,福楼拜则可以向他揭示出实现的最后途径了。就是要把观察到的特点写出来。福楼拜依然用例子深入浅出地说明该如何做,通过对从哪些方面去写一个工厂的守门人的指导让莫泊桑理解写作的训练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福楼拜的语言展开,间以莫泊桑的反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生动的教学场景,使读者从中既认识了文中人物的特点,也对福楼拜的话有不少的感触。

教学反思:

一、抓住课题进行阅读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这篇课文的题目特点鲜明,它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凝练概括,而这样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前面的阅读中已经见过,这就为本课教学中学生顺利进行阅读预测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课堂上,学生由题目中的五个字,推测出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什么等等。学生的这些阅读预测,不是无根据的猜测,它是学生在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的感性推断。

如果在阅读过程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预测和课文内容一致,其阅读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同化);如果在阅读过程之中,学生发现其阅读预测与课文内容之间出现不一致,就可能检查自己的预测思路,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修正,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顺应)。

上述这一教学片断,在新课教学之始,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让学生大胆地来谈谈自己在读题时脑海中推想到些什么。开课之始给学生这样一个阅读预测的机会,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

二、抓住课题进行阅读质疑,可以指引学生的阅读探究方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无“疑”自然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在上述教学实录之中,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然而此时,学生对自己该往文章的哪个方向进行探究,需要集中心智探究课文中的什么问题等等,仍是比较茫然。探究需要兴趣作支撑,更需要理性来指明探究的方向。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学生从刚才感性的阅读预测之中一下子就进入了理性的思维之中,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伊始,扣题质疑,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探究指明方向,阅读探究的问题来自学生之中,又是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样的阅读探究才能给学生真正的收获。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0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酷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在导入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在三次请教中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找到“肯吃苦,勤练习”、“仔细观察”“贵在坚持,发现特点”这些方法,通过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福楼拜是个善教的老师。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莫泊桑学的句子,在学生找出“烙印”的时候相机出示“烙”这个生字,接着从莫泊桑怎样学习的得出他是一个勤学的学生。 文章的总体结构就是这样,在课堂上大体目标基本完成,但问题仍有很多。课后与师父孙万军校长进行了沟通,自己也进行了反思,总结有以下几点;

1.课堂开始时听写词语,只停写但没有反馈,不够扎实。在听写的词语中有“滔滔不绝”与课堂中的一个细节重复,不好。

2.教学语言还不够规范,不够严谨,评价性的语言比较单一,以后要努力做到有针对性的评价。

3.“烙”字的讲解还不到位,另外在课堂上也没有示范书写。

4.时间控制不够好,书读的比较少,学生感悟比较片面,因为时间的关系,浏览课文变成了形式。

5.教态还不够大方、沉稳,上课时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这种不自觉的行为要控制好。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莫泊桑拜师》一课主要表现了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因此,教学设计要紧扣莫泊桑的三次求教经历,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充分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交流,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训练阅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平时你们写作文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没有内容写,写出来的文章平平常常,不吸引人……)

2. 师:你们觉得难,这并不奇怪,因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年轻时写作,也与你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他是怎样一跃文坛,成为全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泊桑拜师》,注意老师写这个桑字,上面是——横撇,点,注意第二笔是点画。它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结合预习指南的要求,再次思考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CAI 显示预习指南)

(1)自学课文,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重点指导“滔”字的写法,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 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求教?(3 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莫泊桑的拜师经历吧!请同学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思考大屏幕的问题。

(出示CAI课件)

(1)莫泊桑第一次向福楼拜求教时,福楼拜给了他怎样的指导?在文中划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简要作批注。

(2)莫泊桑在得到福楼拜的指导后又是怎样做的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学生自学,并动笔作批注。

②交流,重点抓住“肯吃苦、勤练习”,谈理解。

③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师(过渡):万般无奈,一无所获的莫泊桑只得再次向福楼拜求教,莫泊桑第二次向福楼拜求教时,福楼拜是怎样指导他的?莫泊桑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7 自然段,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出示CAI课件)

莫泊桑第二次向福楼拜求教时,福楼拜是怎样指导他的?莫泊桑又是怎样做的呢?

①学生自由读

②交流体会

对于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指导,重点抓住福楼拜说的话来谈。教师可与学生互动,由学生读福楼拜的问话,再由教师来设计莫泊桑答话的补白。

对于莫泊桑的做法重点抓住“天天、全神贯注”等关键词来谈。可让学生想象在某一情境下莫泊桑是怎样观察马车的。

3. 师:学到这里,你们了解到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福楼拜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形象)

4. 师相机介绍莫泊桑的作品——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中描写马车的片断。

四、课外拓展

下课后观察同学们活动的情境,试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师导入:写出了许多作品的莫泊桑就此满足了吗?(没有)是呀,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福楼拜又是怎样指导他的?

二、深入文本,阅读探究

1. 学生齐读第9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福楼拜是要莫泊桑怎样做的?

(要善于发现,要抓住特点来写)

2. 莫泊桑又是怎样做的呢?(抓住“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来谈)

3. 相机介绍莫泊桑的资料与文学成就。

4. 联系前文来谈一谈,是什么让莫泊桑的写作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三、拓展延伸

1. 交流学生的写作片断。

2. 小结提高写作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所附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莫泊桑拜师》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对莫泊桑给予了悉心指导,最后莫泊桑终于写出了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作品的故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与设计,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语言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来领悟人物的品质。如在教学莫泊桑第一次求教的经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肯吃苦、勤

练习”这些关键词语,让学生结合文本理解:莫泊桑能做到肯吃苦、勤练习吗?学生能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再如课文中在写到莫泊桑二次求教后观察马车的句子,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天天”、“全神贯注”等词来谈,从中感受莫泊桑虚心好学的品质。

二、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对话交流

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巧妙的预设,课堂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能形式化的走教案,要在课堂上充分考虑到学情。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带动教学的流程。在引导莫泊桑的第二次求教经历时,我让学生先了解福楼拜一连串问句的用意,再紧紧抓住“烙印”这个词,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与朗读,一名学生扮演福楼拜的问话,另一名学生结合莫泊桑当时内心的想法作出回答,真正让学生了解福楼拜问句的用意——只要仔细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就能有很多东西可写。学生在这样的补白交流中,不仅感悟到了福楼拜的循循善诱,也从中领悟到平时写作教学的技巧。学生在练习写片段小练笔时,自然有法可依,有方可循。

三、要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中我们必须处理好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课文为例子,用好教材,让学生由课文这个媒介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构建大的语文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地多次引用课外知识,如在教学完“莫泊桑第二次向福楼拜求教后,写出了很多作品。”这部分内容后,执教教师及时地补充了《羊脂球》中有关马车片段的描写,让学生了解莫泊桑观察的细致、描写的入微。并告诉学生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有关马车的描写,鼓励学生在课外去阅读这部作品。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补充莫泊桑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相关作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莫泊桑的`相关作品。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2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给予悉心指导的事,学生学习本课不仅仅能体味名师风范,更重要地能学到宝贵的写作知识、技能。

一、整体把握,遵循阅读教学规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和心智活动,一个完整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认读、理解、鉴赏这三个纵向层次。阅读的规律是“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过程务必贴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因此,我们教学也就是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作者的情感有初步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深入的理解文章的资料,透过深入的理解语言来真正的读懂文章最后更应回到整体,可谈谈对全文的感受也可说说对人物的评价……进而概括、提炼,从而获得对课文思想资料的理性把握

《莫泊桑拜师》就是力求体现整体把握的思想,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莫泊桑这个人物有一点初步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莫泊桑三次是如何求教的,从中感受人物的品格,最后回到整体,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莫泊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不仅仅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而且莫泊桑和福楼拜这两个人物形象是学生在品读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可敬可佩,值得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到达和谐统一

二、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

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这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语言的品味,学生的思维潜力便得以发展,审美潜力便有所提高课堂教学就应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授人以渔

《莫泊桑拜师》是六年级的课文,我根据年段、单元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然后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三次求教进行教学,课堂上我注重教给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的基本方法。如当莫泊桑第一次求教福楼拜时,福楼拜说: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我抓住“功夫”这个学生感到疑惑处,先教给学生查字典方法理解本意,再透过全课的学习,说说“功夫”到底指什么?还有对“烙印”、“全神贯注”理解,先要求学生说说本意,再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对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的体会,我引导学生将第一次“看“和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再联系生活发挥想像莫泊桑在狂风暴雨时,在烈日炎炎时,在一辆马车飞驰而过时会是怎样“全神贯注地观察”……教给学生比较、联系、想象还有朗读这些品味语言的方法,不仅仅对文章的资料和情感逐步深刻理解体会,更为他们将来自己学文奠定基础

三、做好与学生的对话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目标、任务、价值都是在师生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生成和实现的,让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始终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递进从带着问题走近文本,浅层次阅读感悟到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个性化阅读感悟;从互动交流交互式阅读到以声传情,立体化阅读每一个过程都是学生思维飞跃和心灵升华的过程

四、拓展课外资源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拓展了文本的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适时、适合的课外资源补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多次指导莫泊桑观察马车,描述马车在学完文本资料后,我在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中选取一段关于马车的描述,这段资料是对文本的有机补充,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莫泊桑把司空见惯的马车描述得是这样出神入化,这样即印证了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诲,也印证了莫泊桑的勤奋好学和才气了得,加上接下来他超多的名著介绍,更是增加学生学习习作的信心:只要仔肯吃苦、勤练习、细观察、善发现、抓特点,也同样能够把自己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点的作文写好!达成本课人文教学目标。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8

《莫泊桑拜师》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1、抓主线,突破重难点。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务必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2、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此刻的孩子所欠缺的,那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忙学生理解“怎样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之后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

1、该让学生总结的老师不能代替。

2、课堂的调控潜力还需再加强。

3、课堂上该落实的务必要落实。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9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3

一、务实和务虚的尺度。

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活动。多媒体、整合生活、拓展阅读,这是语文课堂离开课文务虚的地方,毋庸置疑,这也是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语文学习,但这些要全在课堂里展示出来很困难。因此,课堂上,我只拓展了一段精心挑选的莫泊桑《羊脂球》中关于“马车”的描写,我的用意是让学生体会哪怕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经过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就能写出它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本质。也同时感受莫泊桑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马车”而有了收获。

二、朗读和感悟的关系。

“读”是语文课堂上永恒的主旋律,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味。虽然本课的语言平实,但是细细嚼来,却非常有味。学生整节课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精彩展示,每个环节中都渗透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读中生悟,读中生情,读中得法,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教学环节的疏与密。

这节课的教学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一”、一个问题,课伊始,出示一个总领问题,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品读三次请教,抓关键词句,探讨莫泊桑是个怎样的学生,福楼拜是个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有什么收获,给我什么启发。”这样的教学,做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二”,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莫泊桑拜师,前后三次请教的经过;暗线是相机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写作的一些要领,如“勤苦练习,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等。“三”,重点品读三次请教中福楼拜的话。既体现了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成长的风范,又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这应该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语言还需进一步推敲,学生的质疑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有的学生角色还没有定位,把自己当作了“唱戏的”和“看戏的”,而不是学习者,主人,展示时不能及时和同学进行互动,时间的把握还不够恰当等,再教时,我一定注意这些方面,力争做得更好。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4

《莫泊桑拜师》是十二册语文的第十课,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情。

在学习了福楼拜三次指导莫泊桑写作的经过后,我明白了,写作不光靠平时阅读积累与勤奋练习,更重要的是在于作文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正如福楼拜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那些“别人没有发现的,没有写过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在平时去学会发现,用“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捕捉一闪而过的美丽。现在学生作文贫乏,没有新意,正是他们没有学会发现,没有学会很好去使用自己的“慧眼”,不会用“慧眼”去观察。

在教完《莫泊桑拜师》后,我也安排了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周日下午在家门口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要把各种车辆的特点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然后在周一进行交流,结果,由于学生观察仔细,记录及时,写得都很生动。我想如果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去做,那么学生捕捉、收集写作素材的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各人有各人观察评判事物的角度与标准,写出来作文也肯定会生动了。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5

一、整体把握,遵循阅读教学规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和心智活动,一个完整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认读、理解、鉴赏这三个纵向层次。阅读的规律是“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因此,我们教学也就是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作者的情感有初步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深入的理解语言来真正的读懂文章最后更应回到整体,可谈谈对全文的感受也可说说对人物的评价……进而概括、提炼,从而获得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性把握

《莫泊桑拜师》就是力求体现整体把握的思想,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莫泊桑这个人物有一点初步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莫泊桑三次是如何求教的,从中感受人物的品格,最后回到整体,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莫泊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不仅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而且莫泊桑和福楼拜这两个人物形象是学生在品读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可敬可佩,值得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二、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

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这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语言的品味,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得以发展,审美能力便有所提高课堂教学就应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授人以渔

《莫泊桑拜师》是六年级的课文,我根据年段、单元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然后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三次求教进行教学,课堂上我注重教给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的基本方法。如当莫泊桑第一次求教福楼拜时,福楼拜说: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我抓住“功夫”这个学生感到疑惑处,先教给学生查字典方法理解本意,再通过全课的学习,说说“功夫”到底指什么?还有对“烙印”、“全神贯注”理解,先要求学生说说本意,再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对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的体会,我引导学生将第一次“看“和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再联系生活发挥想像莫泊桑在狂风暴雨时,在烈日炎炎时,在一辆马车飞驰而过时会是怎样“全神贯注地观察”……教给学生比较、联系、想象还有朗读这些品味语言的方法,不仅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逐步深刻理解体会,更为他们将来自己学文奠定基础

三、做好与学生的对话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目标、任务、价值都是在师生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生成和实现的,让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始终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递进从带着问题走近文本,浅层次阅读感悟到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个性化阅读感悟;从互动交流交互式阅读到以声传情,立体化阅读每一个过程都是学生思维飞跃和心灵升华的过程

四、拓展课外资源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拓展了文本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适时、适合的课外资源补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篇3:莫泊桑反思

莫泊桑的母亲聪慧绝伦、温文尔雅,通晓四五种外语,酷爱文学艺术。莫泊桑之所以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与他母亲的启蒙引导是分不开的。莫泊桑13岁就被母亲送到了教会学校,而莫泊桑是极为反感教会的教育,他以一种排斥的心态接受着教育,精神上感到了越来越无法忍受的痛苦。后来,他用诗歌表达他个性解放的思想和炽热的爱情,结果被教会学校逐出校门。这些经历成为莫泊桑一生都抹不掉的阴影,并在他后来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他虽接受了5年的教会教育,但他的一生中却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诚。就连他临死时都没有请神父安慰他进入天国的灵魂。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是不需要从宗教那里找到慰藉的,他的悲观主义是洒脱的悲观主义,是不需要借助任何屏障来遮掩的,他直接用糜烂的生活发泄他的悲观主义。他曾在一封信中毫不隐讳他的玩世不恭,宣称:“我的朋友,床铺就是我的一生!我们生于斯!爱于斯!死于斯!”[2]无可救药的悲观主义使他把爱情婚姻当作幻灭和丑恶,这一观念的渊源可能就是他的家庭生活造成的。

其次,莫泊桑生活的时代、社会的境况是他悲观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莫泊桑生活在19世纪50年代,此时的法国社会正处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期,也是各种阶级矛盾和斗争最剧烈的时期。莫泊桑本人也亲身经历了1870年的普法战争、第二帝国的覆灭、国防政府的成立及巴黎公社革命等重大的事件与政治斗争。这些斗争在带给他欢乐与鼓舞的同时,更多地带给他的是悲哀与痛苦。特别是普法战争,令他刻骨铭心,经历了一次痛心疾首的“洗礼”。战争打响时,他欣然入伍,满怀爱国主义的激情奔赴前线。然而战争的结果却给他深深的一击———国防政府解除巴黎的工人武装、镇压爱国人民,并签定了割地赔款的和约。这种丧权辱国的败行使莫泊桑义愤填膺,他逐渐看清了统治阶级外强中干的真实面目:他们一手挑起了战争,却又不负任何责任,亲手葬送了祖国的前途,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败类和卖国贼。普法战争深深地刺痛了莫泊桑的爱国之心,他对自己想通过建功立业而有所作为的理想丧失了信心,对社会丧失了信心,对统治阶级也丧失了信心。从此,他对国家大事便抱着一种相当冷漠的态度。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爆发,对于这场关系着法国前途和命运的斗争,他也是无动于衷。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在对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丑恶进行无情鞭挞的同时,也赞扬了普通人民的美德,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但他脱离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看不到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光辉前景,把腐败黑暗看成是永恒的现象,流露出了对人类前途感到黯淡和灰色的情绪。莫泊桑在赞赏英雄之余,将自己的悲观主义思想和盘托出。没有让莫泊桑失望的时代和社会,就不会有莫泊桑的悲观主义;同样,没有莫泊桑远离人民的斗争,也就没有莫泊桑的悲观主义。他是带着对统治阶级满腔的愤懑来进行文学创作的。

再次,莫泊桑从前辈哲学家和同时代作家的思想中汲取了悲观主义的营养。莫泊桑认为叔本华是“人间出现过的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3]他接受叔本华关于事物永无休止地消逝,时间不断地在分崩离析的观点,认为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目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听取欲望的驱使,人类就永远没有安宁。他不相信人类有天才,认为人不过是一种野兽,仅仅比其他野兽高级一点而已。他否认天主的存在,人生活在一个空虚的、失去意义的世界里,世界是一个痛苦的世界。“人生是痛苦的,人生像钟摆一样,摆动在痛苦和无奈中”。[4]尼采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悲观主义学说。他认为“上帝死了”、“上帝不存在了”,[5]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和混乱,他呼吁一个“超人”英雄来拯救世界。他主张人要有知难而为的精神,尽管人无能为力以悲剧而告终,但是像西西佛这样的英雄还是被人们崇拜着。人是一个悲剧的角色,脱离不了苦海。莫泊桑对这些理论深信不已,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为人处事中,他采取一种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麻醉自己清醒的头脑。而狂欢之后,他又会冷静下来谴责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消极处世的态度。在作品中,他不止一次地作过深刻的忏悔。他想超越众生,又无法超越;他想回避现实,又无法回避;他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觉得希望渺茫。他在一种十分尴尬与矛盾的境况里毁损着自己的生命,折磨着自己的灵魂。

莫泊桑的导师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思想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福楼拜独身主义的思想深入莫泊桑之心,所以莫泊桑的生活方式、待人处事的态度、写作风格都与福楼拜相似。在莫泊桑看来,一个外表体面的贵族家庭全是由金钱来奠基,爱情、婚姻在他的小说中总意味着幻灭,充满着丑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他是一个洞察者和彻悟者,再加上他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导致了他在这些问题上由无可救药的悲观主义发展到极端的玩世不恭,表现为私生活的非常糜烂。可见,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已深入莫泊桑之心,并使他麻木,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泥坑!

莫泊桑接受了左拉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文学创作的观点,在创作中只专注冷静客观的描写而不表现自己的社会道德评价。莫泊桑从生物的角度观察人、描写人,竭力展示人的自然本能,揭示现实的肮脏,表现人的可怕、人的痛苦,他的悲观主义色彩就更加浓厚了。他的作品极少表(下转第95页)(上接第197页)现乐观主义,因而给人一种压抑感,而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又常使人疑虑重重:他对揭示的黑暗面是同情、肯定、欣赏,还是批评、否定、鄙弃,这一切往往使人难以捉摸。莫泊桑的悲观主义的种子就是在这些悲观主义的营养中发芽、成长的,因而长得很茂盛,所以,他的悲观主义也就显得更加颓废消极。

最后,莫泊桑个人身体的因素也是他悲观主义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精神错乱的疯癫症几乎是伴随着莫泊桑的创作生涯而开始的。1880年,他的成名作《羊脂球》问世前不久,他突然感到右眼看不到了,虽多方求医,但仍无济于事。后来,左、右眼交替疼痛,并伴有偏头痛,使他苦不堪言,一度中断写作。1883年,一种使他精神受到极度刺激的病症———幻觉开始出现,使他整天处于恍惚的恐惧中。1886年,他病情加重,不得不到处疗养。1889年,他的弟弟死于精神病院,给他以致命的打击。1892年,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病魔的折磨使他曾三次试图自杀,病魔使他完全成为了一个生活绝望者。他不止一次地同友人谈到死,也多次在专栏文章中明确指出死亡的不可战胜:“只有死亡是一定的!我相信是必然的、万能的死亡!”“呼吸、睡眠、饮食、走路、办事,我们所做的一切,或者说生活,都是死亡!”[6]对死亡的坚定不移,加快了他走向悲观主义道路的进程。他在小说中多次写到人的死亡、恐惧、幻想,精妙独到、细致入微、奇异神秘、形式多样,有时还会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个人的体验,是不能如此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地展示人的各种心理状态的。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源、过程及其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童年时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埋下了他悲观主义的种子;青年时看到腐败、丑恶、伪善的社会,使他的悲观主义种子发芽,破土而出;悲观主义思潮和同时代文豪思想的熏染,使他看不到光明的前景,找不到正义的力量,进而沉沦,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追求感官享受和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但他又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反省自己,解剖自己,希望人类有美好的生活。他用笔来表达他深刻的洞悉和彻悟,用外表的狂放不羁来宣泄他的不满,宣泄他的悲哀和“含泪的笑”。当我们对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思想做这些粗略的概括后,我们就能辩证全面地理解他了。他的身上所体现的善良与邪恶、积极与消极、放荡与道德的二重矛盾,其实都是与他的悲观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

[1]谭荣,周大蓉.讽刺的是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2]张英伦.莫泊桑传[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

[3][4][5]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篇4:莫泊桑拜师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觉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把功夫练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出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年轻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工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和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地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故事思索】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恩赐,也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器,但却不是成功路上的决定性因素。莫泊桑虽然拥有傲人的天赋,却从不放弃努力,而是比一般人更能吃苦,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除了天赋还要付出汗水与勤奋。

【适用话题】

天赋;成功;勤奋;刻苦……

篇5:《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一、肯吃苦,勤练习。我们现在也需要福楼拜这样的教诲引路。

二、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只不过我们观摩的是文本,是一个个学生。

三、发现事物的独特特点。这一点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发现一个平实、真实的自我。

这节课的第一个任务是审题,学习“作家卡片——莫泊桑”,扩展学习福楼拜的相关资料。

第二个任务是检查预习效果。一是指名读一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检查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篇课文中一些句子的语调和标点符号使用的特别之处,如“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中的破折号该怎样读,第7自然段中一连串问句该怎样读才好。二是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学生理清莫泊桑三次拜师的过程。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莫泊桑每一次带着怎样的目的来拜师?福楼拜分别教给他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追问:为什么会有三次拜师?这三次拜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们再读课文之后,李缘说:每一次莫泊桑得到的都不一样。

很显然,这是一个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的答案。根据这一回答,我紧跟着点拨学生:福楼拜为什么不一次性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莫泊桑呢?唐凯亮举手了:福楼拜没有这么做,他就是要让莫泊桑自己一点一点地去尝试,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我眼前一亮:大家现在有没有体会到这三次拜师究竟不同在哪里?对,莫泊桑三次拜师是一种“阶梯式”的过程。那莫泊桑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成为“短篇小说之王”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细细体会。

最后我布置了三道预习作业:

1.文后第2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2.预先读一读,思考: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

3.完成一项特别的任务:一次仔细的观察,可以观察家门口经过的人。

篇6:《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一、抓住课题进行阅读质疑,可以指引学生的阅读探究方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在教学之中,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学生从刚才感性的阅读预测之中一下子就进入了理性的思维之中,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

二、抓住关键词语质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抓住对“功夫”一词的理解展开教学,区别“功夫”和“下功夫”。是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写作水平、写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练习,引导学生质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通过反复研读文本,学生们发现这里的“功夫”也含有“还需要再努力”的意思。

三、写作探疑,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学习福楼拜把文章写具体。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习福楼拜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有条理,而且言之有据这种表达的方法:第一让学生学习他说话的条理性。比如莫泊桑第三次去福楼拜那里,福楼拜在第二次教导莫泊桑学会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一步:写作要有特色,就要抓住特点写。这样,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他的话很有条理和层次。第二让学生学他说话有理有据。福楼拜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并不是只讲原则性的标准,而没有实在的例子的。他在说道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的事例,从而使他说的话令人信服。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访倾诉观察马车没有结果时,福楼拜便列举不同场景下的马车,启发莫泊桑。而这样鲜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终于使他有所收获。

上一篇:分析化学研究生一年级新生入学感言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借动物》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