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下数学教案

2024-07-25

北师大版二下数学教案(精选6篇)

篇1:北师大版二下数学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教学,本班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二、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措施:

1、走进新课程。找课堂要质量。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六、补缺措施:

1、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说、多做,能在同伴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六.复习时间安排

1、除法6月第一周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月第1-2周3、长度单位和图形与变换6月第2周4、解决问题和统计6月第3周5、时分秒6月第3周6、综合复习6月第3-4周

篇2:北师大版二下数学教案

1、不懂就问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认识12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3、能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生字。

2、 能读懂课文。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小黑板,有关孙中山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课课题。

2、师:“看了题目以后,想知道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并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2、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小组内合作解决。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4、指名开火车分段读课文,师生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并选择词语口头说一句话。

4、分析生字的写法,师重点指导“诵”和“鸦”。

四、指导书写

1、 学生描写生字,再独立练习书写。

2、 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集体评价。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练习书写生字及词语。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懂意思教室尺理养良惯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了解意思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课文

说说你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第三题。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2、字典大楼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9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2、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词语。

4、养成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写好本课的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查字典是一种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出示谜语: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明白,就去请教它。

2、师板书课题:字典大楼

二、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生评价。

三、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用各种不同形式让学生读。

2、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并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字典大楼

典登瓦总读篇造血离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二、 理解课文

1、让学生说说字典大楼每小节讲了什么。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组内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查字典的好处:可以帮助我们认字,理解字义等,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知识。

三、 指导朗读

1、师范读,指名读,共同评价。

2、分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评价谁读得好。

四、思维扩展活动

1、 用你的经验说说经常查字典有什么好处?

2、 除了把字典看作老师,比作大楼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字典比作什么?

3、 学生互相交流,汇报:字典是……

4、 独立练习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字典大楼

可以帮助我们写不会写的字

字典可以帮我们认字,帮我们理解字义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1、比较几组基本字和合体字。

2、积累“一()不()”的词语

3、学习逗号和句号。

4、积累描写动词的词语

5、 自读短文《林卡上学》

6、 小组讨论怎样改掉坏习惯。

7、 学习金钥匙:养成改错别字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比一比

1、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使他们真正获得声旁表声的“感性认识”,而不是接受教师传受的知识。

2、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1、组织学生口语练习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重音变化引起所表达的意思的变化,不必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

2、如:一(言)不发一(毛)不拔一(声)不吭┅┅

3、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四、 照样子说一说

1、如:(认真)地背诵

2、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价。

四、学习逗号和句号

1、齐读这段话。

2、让学生体会句号和逗号不一样。

3、说说为什么用逗号或句号?

第二课时

一、学习自读短文《林卡上学》

1、 学生自由读,画出不懂的生字及词,然后小组合作解决。

2、 指名读短文,小组读,师生评价。

3、 让学生指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使学生知道习惯有好坏之分。)

5、有感情地朗读。

二、讨论:如何改掉坏习惯

1、 分小组讨论:你有哪些坏习惯?你准备如何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2、 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三、金钥匙:学改错字

1、 让学生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别字的。

2、 读一读冬冬说的话,明确冬冬的做法。

3、 建立改错字的小本子,学习冬冬改错字的良好习惯。

五、 小结:

学习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妈妈

1、妈妈的爱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2、这首诗感情深沉、细腻,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

3、帮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续篇诗歌,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之中。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2、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无私的

教学难点:

1、理解“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

2、续篇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妈妈无私的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亲爱的妈妈,妈妈很爱我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

2、板书课题:妈妈的爱(齐读)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生字。

2、 指名当小老师上台领读。

3、 口头组词练习,并练习口头说一句话。

3、抢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三、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说说用什么方法去识记它。

3、师重点指导“暖、瓶”。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妈妈的爱

扇校湿热抱摸批评责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读课文中的五个生活片段,并思考: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

2、组织小组讨论:妈妈做这些小事容易吗?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交流讨论的情况

让学生说说自己讨论的情况,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扩展延伸

1、 让学生说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是怎样爱护你和关心你的?

2、 试着模仿课文的样子再编一段。

5、 布置作业:

写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妈妈。

板书设计:妈妈的爱

是清凉的风

是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是责备的目光

是亲切的教诲

教学反思:

2、儿子们

教学目的: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写好9个生字。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最后说的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 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3、让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哪个字最难写,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师重点指导“累、像”。

5、学生练习书写

四、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 学生找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用“--?”作记号。

五、作业

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儿子们

井第赛呢停痛孩翻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让学生个别读课文,其它学生评价。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妈妈夸孩子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3、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老爷爷的话: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

3、教师小结: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看,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联系实际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在家里帮妈妈做过什么事?

五、作业

课外帮妈妈做件家务事。

板书设计: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最懂得关心、帮助妈妈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1、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声字。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 自读短文《塘鹅妈妈》。

5、 夸夸自己的妈妈,在三八节为自己的妈妈做点什么。

6、 学写日记。

教学重点:

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难点:

学写日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然后组词。

2、 比较: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3、 延伸:你还能自己写出几个同一声旁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1、练习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读一读词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自读《塘鹅妈妈》

1、学生自己读,画出不懂的生字及词语,小组合作解决。

2、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

5、引导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妈妈的心情。

二.夸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想妈妈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给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节的常识。

2.为妈妈做件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祝贺妈妈节日快乐。

四、金钥匙:写日记。

1、 师针对目前学生怕写日记的心理进行启发、引导。

2、 让学生读一读丁丁冬冬说的话。

3、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可以写妈妈,写周围的人或事,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启发。

五、作业:

1、 为妈妈做件事,给妈妈写祝词。

2、 练习写日记。

教学反思:

篇3:北师大版二下数学教案

一、数学史料的内容分类及 其数量分布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内容主要分为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 (如金冠之谜) 、相关数学知识史料 (如小数的历史) 、数学思想方法 (如“筛法”史料的介绍) 、经典数学问题 (如鸡兔同笼问题) 、数学名题 (如哥德巴赫猜想) 和其他文化等六大类。其中“其他文化”主要是指音乐、绘画、建筑、天文、计算机、商业等生活领域, 侧重介绍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比如, 黄金分割比:教材中简单介绍了黄金比在建筑、绘画和优选法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统计发现, 首先, 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史料的数量在增加, 而且在五、六年级已经开始涉及数学思想方法 (6处) 、经典数学问题 (1处) 、历史名题 (1处) 等。其次, 教材中大部分数学史料属于相关数学知识史料 (共28处) , 可见教材编写者比较注重以此形式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第三, 教材中介绍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 (2处) , 如古希腊数 学家埃拉 托塞尼 (Eratosthenes) 创造“筛法”, 在自然数中寻找质数。在此版本的教材中并未选用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 比如数学家在创造数学成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挫折、失败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二、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反应了如何将其负载的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行体现, 以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功能。

通过对此版本教材包含的数学史料的分析, 总结出两种设计模式:附加式包含和隐性融入。附加式包含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为由数学知识引出数学史料, 即教材在阐述数学知识时联想到有关的数学史料, 继而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对相关史料进行简单介绍或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完成“认识方程”这章全部学习任务之后, 在数学万花筒中介绍了方程的简短史料。附加式包含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阅读材料式数学史, 即教材中某章节授课任务后介绍的数学史料和所讲内容稍有联系或无联系。比如四年级上册在“认识更大的数” 这章最后给出数字的发展, 从用石子或结绳记数到印度—阿拉伯数码的广泛使用。此时, 数学史作为知识的注解或扩充, 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料, 使他们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而隐性融入模式, 具体表现形式是由数学史料引出学习内容, 此时数学史料已非边缘化于学习内容。如五年级上册82、83页, 在“点阵的规律”一节中, 教材中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造的形数理论巧妙地和学生们已有学习经验相结合, 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数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 (共19处, 占55.9%) 和“图文并茂” (共15处, 占44.1%) 。“文字”形式主要是指仅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相关的史料, 如“神奇的质数”“数的扩充”等。“图文并茂”形式是指史料中包含文字和图片。此种形式又细分为“文字 为主” (11处, 占73.3%) “图片为主” (2处, 占13.3%) “连环画” (2处, 占13.3%) 。比如寻找质数的筛法的介绍中, 左侧是文字的说明, 右侧附以图片, 促进学生对此方法的直观理解。此类呈现方式学生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了解相关的史料内容。另外, 在“数字的演变过程”中, 是以图片为主, 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学生主要是通过图片来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而“计算工具的演变”则是以一组图片来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学生通过连环画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每个阶段。这两种呈现形式主要考虑到了所选史料的题材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版面设计上, 此版本教材主要是在正文下方、练习题最后直接呈现, 并用了蓝色的标框框出, 且添加了“数学阅读”“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这样明显的字眼, 使数学史料凸显出来, 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极少数是在教材正文中阐述。

四、数学史料所属国度

本研究将教材中所选用的数学史料所属国度分为:单个国家 (即该史料中只涉及一个国家, 如古埃及的分数表示法。) 、多个国家 (指数学史料中包含两个及以上国家, 比如, 计算工具的演变。) 和不凸显国度 (指数学史料中没有提及国度, 比如数的扩充。) 其中单个国家中又细分为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德国。

经过整理发现, 除了5处不凸显国度外, 其余均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性, 其中以我国古代的数学史料为编写重点。在34处数学史料中, 我国占了16处, 而且“多个国家”项包含的8处史料中有7处涉及中国, 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编者的主要目的可能在于通过此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数学多元文化则主要体现在数 学概念的发展过程中, 比如“圆周率的历史”从最原始的测量到用多边形逼近, 从“布丰投针”到计算机的贡献, 介绍了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但在此版本中反应多元文化的数学史料还较少。

五、反思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从篇幅容量的增加、内容选择种类的丰富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设计模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 试, 这较之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史料较少、分布不均均衡、设计模式的合理选择等,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丰富数学史料的内容选择。本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史料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数学著作、数学家、 数学工具演变等, 但是从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 还有很多相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史料, 如古埃及的倍乘法、试错法、中国古代的盈亏术等等, 这些史料所凝结的智慧如果能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现必将促进他们对现代算法、算理的理解。另外, 教材中还可以增加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来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热爱数学。例如, 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凭借超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仍创造了丰富的数学成果等。

2.适当增加教材中数学史料的数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进一步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 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 这是对“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理念的深化。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载体, 那么在教科书中体现数学文化教育的理念, 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增加数学史料。如何把这些史学形态的智慧结晶采用一种恰当的形式或手段展现或传 递给学生, 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数学史料设计模式的选择

当谈及数学史料与数学教材、数学课程时, 相关研究总是会强调“要达到隐性融入”, 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附加式包含或显性融入是数学史料进入数学教学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 要根据小学教材中所选数学史料的内容或性质不同, 而加以区别对待。比如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数学在计算机、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学知识、概念的简单注解等都比较适合采用直接融入, 以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注解、扩充以及背景有所了解 (比如方程简史;分数, 小数的历史。) 即可。如果所选择的数学史料中涉及深层的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圆周率的发展史料、形数理论等) , 这就需要一线教师、数学教育研究者、数学史研究者和教材编写者共同努力, 将相应的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合, 力求能够达到将数学史料间接融入教材或教学。因此, 数学史料采取哪一种设计模式进入小学教材需根据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来判断, 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隐性融入。

参考文献

[1]徐利治, 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J].数学教育学报, 1994, 3 (1) .

[2]杨豫晖, 魏佳, 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4) .

[3]陈碧芬, 唐恒钧.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2) .

[4]罗新兵, 魏金英, 刘阳, 等.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分布的特征和模式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1 (1) .

篇4:北师大版二下数学教案

一、 数学史料的内容分类及其数量分布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内容主要分为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如金冠之谜)、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如小数的历史)、数学思想方法(如“筛法”史料的介绍)、经典数学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数学名题(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文化等六大类。其中“其他文化”主要是指音乐、绘画、建筑、天文、计算机、商业等生活领域,侧重介绍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比如,黄金分割比:教材中简单介绍了黄金比在建筑、绘画和优选法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统计发现,首先,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史料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在五、六年级已经开始涉及数学思想方法(6处)、经典数学问题(1处)、历史名题(1处)等。其次,教材中大部分数学史料属于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共28处),可见教材编写者比较注重以此形式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第三,教材中介绍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2处),如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Eratosthenes)创造“筛法”,在自然数中寻找质数。在此版本的教材中并未选用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比如数学家在创造数学成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挫折、失败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二、 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反应了如何将其负载的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行体现,以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功能。

通过对此版本教材包含的数学史料的分析,总结出两种设计模式:附加式包含和隐性融入。附加式包含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为由数学知识引出数学史料,即教材在阐述数学知识时联想到有关的数学史料,继而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对相关史料进行简单介绍或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完成“认识方程”这章全部学习任务之后,在数学万花筒中介绍了方程的简短史料。附加式包含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阅读材料式数学史,即教材中某章节授课任务后介绍的数学史料和所讲内容稍有联系或无联系。比如四年级上册在“认识更大的数”这章最后给出数字的发展,从用石子或结绳记数到印度—阿拉伯数码的广泛使用。此时,数学史作为知识的注解或扩充,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料,使他们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而隐性融入模式,具体表现形式是由数学史料引出学习内容,此时数学史料已非边缘化于学习内容。如五年级上册82、83页,在“点阵的规律”一节中,教材中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造的形数理论巧妙地和学生们已有学习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数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 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共19处,占55.9%)和“图文并茂”(共15处,占44.1%)。“文字”形式主要是指仅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相关的史料,如“神奇的质数”“数的扩充”等。“图文并茂”形式是指史料中包含文字和图片。此种形式又细分为“文字为主”(11处,占73.3%)“图片为主”(2处,占13.3%)“连环画”(2处,占13.3%)。比如寻找质数的筛法的介绍中,左侧是文字的说明,右侧附以图片,促进学生对此方法的直观理解。此类呈现方式学生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了解相关的史料内容。另外,在“数字的演变过程”中,是以图片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主要是通过图片来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而“计算工具的演变”则是以一组图片来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连环画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每个阶段。这两种呈现形式主要考虑到了所选史料的题材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版面设计上,此版本教材主要是在正文下方、练习题最后直接呈现,并用了蓝色的标框框出,且添加了“数学阅读”“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这样明显的字眼,使数学史料凸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极少数是在教材正文中阐述。

四、 数学史料所属国度

本研究将教材中所选用的数学史料所属国度分为:单个国家(即该史料中只涉及一个国家,如古埃及的分数表示法。)、多个国家(指数学史料中包含两个及以上国家,比如,计算工具的演变。)和不凸显国度(指数学史料中没有提及国度,比如数的扩充。)其中单个国家中又细分为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德国。

经过整理发现,除了5处不凸显国度外,其余均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性,其中以我国古代的数学史料为编写重点。在34处数学史料中,我国占了16 处,而且“多个国家”项包含的8处史料中有7处涉及中国,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编者的主要目的可能在于通过此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数学多元文化则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中,比如“圆周率的历史”从最原始的测量到用多边形逼近,从“布丰投针”到计算机的贡献,介绍了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但在此版本中反应多元文化的数学史料还较少。

五、 反思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从篇幅容量的增加、内容选择种类的丰富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设计模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较之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史料较少、分布不均均衡、设计模式的合理选择等,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丰富数学史料的内容选择。本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史料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数学著作、数学家、数学工具演变等,但是从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还有很多相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史料,如古埃及的倍乘法、试错法、中国古代的盈亏术等等,这些史料所凝结的智慧如果能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现必将促进他们对现代算法、算理的理解。另外,教材中还可以增加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来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热爱数学。例如,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凭借超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仍创造了丰富的数学成果等。

2.适当增加教材中数学史料的数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进一步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这是对“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理念的深化。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载体,那么在教科书中体现数学文化教育的理念,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增加数学史料。如何把这些史学形态的智慧结晶采用一种恰当的形式或手段展现或传递给学生,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数学史料设计模式的选择

当谈及数学史料与数学教材、数学课程时,相关研究总是会强调“要达到隐性融入”,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附加式包含或显性融入是数学史料进入数学教学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根据小学教材中所选数学史料的内容或性质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比如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数学在计算机、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学知识、概念的简单注解等都比较适合采用直接融入,以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注解、扩充以及背景有所了解(比如方程简史;分数,小数的历史。)即可。如果所选择的数学史料中涉及深层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圆周率的发展史料、形数理论等),这就需要一线教师、数学教育研究者、数学史研究者和教材编写者共同努力,将相应的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力求能够达到将数学史料间接融入教材或教学。因此,数学史料采取哪一种设计模式进入小学教材需根据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来判断,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隐性融入。

参考文献

[1] 徐利治,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J].数学教育学报,1994,3(1).

[2] 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

[3] 陈碧芬,唐恒钧.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

[4] 罗新兵,魏金英,刘阳,等. 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分布的特征和模式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1(1).

[5] 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篇5:国标版二下音乐教案

国标版二(下)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小鬼”当家 教学内容 1、唱唱《小孩不小歌》 2、听听《变妈妈》(童声独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孩不小歌》,努力表现出年纪小志气高的精神风貌。 2、指导学生用心听赏歌曲《变妈妈》,通过欣赏歌曲,增进学生对妈妈的感情,理解妈妈的辛劳。 教学重点: 正确地学习演唱歌曲《小孩不小歌》,并把握好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欣赏《变妈妈》时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妈妈的辛苦,让学生学会体谅妈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分享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还是小孩子,但小孩子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天,妈妈不在家,想象 一下我们一个人在家能干些什么事呢? (2)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老师要是生了这么乖巧的孩子一定会很开心的!为了你们这么乖孩子, 现在我要奖励大家听首歌!(放歌曲《竹马》的VCD碟片)。生:听赏。 (3)师:这首歌曲神气吧?(生答)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学一首神气、有精神的新歌,歌名就叫《小孩不小歌》(板书,揭题) 2、学习新歌《小孩不小歌》 (1)多媒体课件播放劳动画面,配以《小孩不小歌》的录音; (2)学习朗读歌词(按节奏朗读):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嗨!你若小看小孩小,就比小孩子还要小。 a. 老师有表情地范读歌词; b. 学生模仿朗读。 (3)教师跟伴奏音乐范唱歌曲,边唱边做表演; (4)运用听唱法教学生演唱歌词; (5)请学生跟范唱CD完整演唱两遍歌曲,边演唱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3、小小演唱擂台赛 (1)师:同学们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了这首歌曲,不过老师想听听个别小朋友的演唱,是不是每个人都唱得很好了?!现在进入“小小演唱擂台赛”时间,请各小组推选1~2名小朋友上前来表演唱卡拉OK,请音乐组长为他们分别打分,老师作参谋。 (2)学生按要求竞争上前表演。 (3)师生配合公布擂台赛的结果(以激励为主)。 (4)教师点评,纠正演唱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或少到位的乐句。 4、师生一同背唱歌曲《小孩不小歌》,可配以动作表演。 5、谈话导入欣赏童声独唱《变妈妈》。 (1)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不知小朋友知道不知道每年的三月八号是什么节日?(生 妇女节) (2)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在日夜不停地忙碌着、操劳着!(放动画片《拇指姑娘》片段给学 生欣赏。) (3)师:妈妈在不停地做家务,脸上的皱纹也增加了不少。我们都是爱妈妈的孩子,那怎样让我们 的妈妈不要日渐变老呢?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说说解决这件事情的方法看! (4)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妈妈分担一些,还要少淘气一 点,让妈妈少操一些心……听听看,这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放歌曲《变妈妈》的录音,课 件出示歌词) (5)请学生齐读歌词,理解歌词意思。 (6)复听《变妈妈》全曲,请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律动表演(老师可以适当启发)。 6、一课时学习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开心,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生):《小孩不小歌》;还听了一首关于妈妈的歌曲,叫――(生):《变妈妈》。通过学习我们收获了愉快,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下课!师生道别。学生整队听《小孩不小歌》律动出音乐室。 第五单元 “小鬼”当家 教学内容 1、听《教师的通知书》 2、唱《我当老师》 3、我的创造:用在家听到的声音编个故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当老师》,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通过欣赏童声独唱《老师的通知书》,让学生感受、了解日本歌曲特有的韵味。 3、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 | ×― ”和 “×× ×× | × ― ”以及“×× ×× | ×× ×× ”几种节奏,并能用在家听到的声音编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学唱、欣赏歌(乐)曲中感受、体验、表现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演唱后四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2、“×× ×××和××× ××”这两种节奏容易混淆,必须通过听辩模仿,使学生能读准、唱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 学生随着歌曲《小孩不小歌》的音乐学做解放军神气地大踏步地进教室,并唱一唱《小孩不小歌》。 2、欣赏童声独唱《老师的通知书》。 (1) 多媒体课件――日本小女孩。 师:看,来了一个日本小姑娘,她说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日本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啊? (欣赏《老师的通知书》)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韵味、情绪,听后请学生说说歌曲中唱了什么,再由老师告诉学生歌曲的名称,然后再次欣赏歌曲,提醒学生注意感受日本歌曲特有的韵味。 3、导入新歌,学唱歌曲《我当老师》 (1)导入与欣赏 师:日本小姑娘走了,也带走了日本歌曲《老师的通知书》,不过没关系,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 们中国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中国歌曲和日本歌曲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课件引入新授歌曲《我当老师》) (2) 歌曲学唱 ①、欣赏歌《我当老师》 师:这首歌与《老师的通知书》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歌曲与日本歌曲的不同之处) 师:这首歌在唱什么呢?能用歌曲中的话来告诉我吗? (学生回忆歌词,回答问题) 师:你能边说边用动作来表现吗? (学生回答并表演) 老师总结并示范(边朗读歌词边表演) ②、再次欣赏《我当老师》,师生共同表演。 师:我们跟着音乐边说边做,好吗?(用动作帮助学生记歌词) ③、教师弹琴,学生轻轻地哼唱歌词 (反复进行数遍,对较难唱的地方重点指导) 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我当老师》 师:老师觉得大家都成了一个个小老师,那我们就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吧! (边唱边表演《我当老师》) 4、我的创造(用你在家听到的声音编个故事)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 师:今天,我们歌曲中的小老师还请我们小朋友到他家去做客呢!瞧!他的家到了。(展示画面) 师:这个家好漂亮哦!里面都有什么呀?(学生观察后回答) (2)节奏练习师:请大家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①、听辨模仿 钟: 当 - | 当 - | 电话机: 丁零 丁零 | 零 - | ②、综合创造 师:除了这些,你在家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学生回答) 师:接下来就请小朋友用在家中听到过的`声音编个小故事。(学生创编,老师给予指导帮助) 5、小结 师:小朋友,你们编的小故事真好听,但还有很多小朋友编的故事我们来不及听了,那请你们下次再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在歌曲《我当老师》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五单元 “小鬼”当家 教学内容 1、唱唱 《买菜》 2、动动 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会并喜欢《买菜》这首歌。 2、认识蔬菜的品种,了解买菜的经过。 教学难点 1、准确、清晰地唱好并记住歌词。 2、说唱结合部分自然协调。 教学重点: 说唱部分的节奏训练,要求与之结合自然协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某某想为大家来表演一个节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一个学生表演“卖菜 ”,其余学生欣赏) 师:谁来说说,他在干什么呀?(学生回答) (老师由学生的回答引入“买菜”这一概念,并提出要求,由“独角戏”转入“对戏”。) 师:那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好朋友来表演吗?(组织学生,分配好蔬菜进行即兴表演) 同时播放歌曲《买菜》 2、趣味学歌(歌曲导入) 师:表演的真不错!可以看出来不管是“买菜”的还是“卖菜”的,大家的买卖都做的很开心,连老师都被你们调动起来了!所以啊,老师想,你们是不是愿意把你们的蔬菜卖给老师呢?(学生回答,老师开始表演,边演边范唱,学生配合表演。) (老师的范唱要求准确到位,情绪自然流露。) 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歌呀? 师:就请你们跟着老师来做一做,唱一唱吧! 3、快乐演唱 (老师在学生熟练歌曲的基础上再要求完整演唱。) 播放多媒体课件,师生边欣赏,边跟着课件里的音乐演唱 (要求再一次感受买菜时的快乐心情) 4、品位生活 设置情境,角色扮演 (师为学生布置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 歌表演《买菜》 过程要求: 1、“我”和奶奶出场,对话若干; 2、“我”和奶奶来到菜市场,开始买菜; 3、即兴创作; 4、满载而归。

篇6:苏教版二下识字六教案

教材分析:

《识字6》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本课采用“词串”的方法识字。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课文介绍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分为鸟类和兽类,还让学生通过认识“麋鹿、棕熊”,知道一些珍稀动物,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课本以外学习语文。设计理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理念。本课这十二个动物名称中,绝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狮、猴、鹿、斑”等六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猴”、“鹿”、“斑”三个生字,了解十二种动物的名称以及大概的特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词串的韵律美。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2、发动学生搜集野生动物的资料,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性。

教学重点:

建立起动物名字与事物的联系,有感情地诵读韵文,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咱们班同学非常爱学习,平时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是这样吗?(是)多么自信的回答。能说说有关动物的成语吗?

生:(略)

师:的确是名不虚传呀,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老师把这些动物朋友请来了(课件出示动物图)。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指生说,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课件出示句子:我看到的动物有-------,有-------,还有-------。)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六》,走进神奇美妙的动物世界。(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韵文,自主识字

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图文对照,把词语准确响亮地读出来,遇到自己不认识或者不会读的字词做上记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读,师巡视指导。师恰当评价。)

师:如她很会学习,一边读,一边作标记。

师:刚才在读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些词语的拼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谁来说说?(指生答,教师注意指导。翘舌音、轻声、后鼻音等。)

师:我想把这些拦路虎解决了,读课文一定会顺畅许多。

师:(带拼音读)可以把这么多小伙伴的名字全部读好吗?。(课件出示原文)

师:(去拼音读)小朋友们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拼音朋友在帮忙呢。要是没有了拼音,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啊?(能)请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下,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小伙伴读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得不够好,你就做小老师教教他。[学生同桌互相读词串] 师:哪些小朋友得到小伙伴的大拇指啦?(师表扬)没得到大拇指表扬的同学也别泄气,继续加油,争取以后得到表扬。

四、了解动物,品读韵文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串“狮子、大象、老虎”)师:这几个小伙伴你最了解谁呀?能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出示老虎图,重点介绍老虎,先看图,再品读,最后出示练说词组:“()的老虎”)

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这三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凶猛、威武)

师:男同学喜欢这三种动物的要多一些吧,请男同学读读这组词串,注意读出动物的凶猛、威武。

(2)出示第二组词串“仙鹤

孔雀

鹦鹉”。

①谁来介绍一下这几种鸟类?重点介绍孔雀,出示多幅孔雀图(仙鹤

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白„„孔雀的尾巴就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鹦鹉长着五彩的羽毛,还会学人说话呢!)课件出示句子:“孔雀的尾巴看上去(),就像是()。” 学生练说。

②听了介绍,你觉得这三种鸟儿都有什么特点?(优雅漂亮)那怎样读好这组词呢?(读得美一点)③女生读。

(3)出示第三、四组词串“猴子

猩猩

麋鹿”、“斑马 棕熊 袋鼠”。请同学们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要求:

① 小组内交流这几种动物的特征,选出你们组喜欢的一种动物,派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② 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把这两组词串读好。学生交流,师适机补充介绍麋鹿。

(猴子活泼机灵;猩猩憨厚可爱;麋鹿,角像鹿角,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象”。(出示图片欣赏)感受动物的奇特。斑马身上的斑纹起保护作用,袋鼠因胸前有一个育儿袋而得名;棕熊身体大,能爬树,会游泳。)

“猴子

猩猩

麋鹿”这几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机灵活泼)“斑马 棕熊 袋鼠” 这几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憨厚可爱)请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三组词串,注意读出动物的机灵活泼,请三、四组的同学读第三组词串,注意读出动物的憨厚可爱。

五、回归整体,全文诵读

今天真开心,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看到了

1、(师手指第一行并引读)威武勇猛的:(生读词串)(师手指第二行并引读)漂亮优雅的:(生读词串)(师手指第三行并引读)机灵活泼的:(生读词串)(师手指第四行并引读)憨厚可爱的:(生读词串)

2、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啊!有威武的狮子,有()的(),有()的()······

我喜欢(),因为()。

3、判断

1.沙漠之舟是(骆驼

猴子)

2.跳远冠军是(仙鹤

袋鼠)

3.四不象是(老虎

麋鹿)

4.森林医生是(猩猩

啄木鸟)

4、猜一猜

1、()有一对长长的牙齿,一个长长的鼻子。

2、()像仙女一样高雅,全身洁白,头顶红宝石。

3、()的尾巴像一把五彩的折扇,高兴时就会展开,向别人炫耀。

4、()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

六、深化主题、渗透环保教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让我们和野生动物心

意相连,心灵相通,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我们的朋友——野生动物。

七、教学生字

1、几个生字宝宝看见我们课堂气氛这么热闹,它们也想加入,瞧它们来了。(课件出示生字)观察一下6个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生说),生活就是一本大大的语文书,我们应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认识生字。

2、(出示课件):“狮、猴、猩、”

提问: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偏旁都是反犬旁,说明这些字都和动物有关,字的读音都和右边的字的音相同。分析:狮—师

猴—侯

猩—星)(出示课件讲形声字)

总结得出这些都是形声字,左边的偏旁叫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右边的偏旁叫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以后遇到这样的字就用这种方法认识。

(电脑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3、同学们真聪明,学得不错,谁能当小老师,用老师刚才教的识字方法讲讲怎样记住“袋”字?

最后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提醒注意写字姿势,注意身正、肩平。

4、有两个字比较难写,出示“斑、鹿”。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组词)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斑 ”的?

(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写这两个字,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看看怎样安排才能把字写漂亮。写得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答“斑”字是两边各一个“王”字,中间是一个“文”字,但左边的“王”字旁第四笔是提不是横,中间“文”字的第四笔应改成点,不是捺。师范写,教师说写字要领。生描红,临写。)师:“麋鹿”的“鹿”,可不那么好写,大家看老师范写。(“鹿”字的下面是个“比”字,写“比”字时,第一笔是短横,第二笔是竖提,第三笔不能写成短横,应写成短撇。)(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注意姿势、写字规范、美观。)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七:评议反馈。

1、同桌互相交换,把你认为写得好看的字圈出来,在投影上展示,你还想对他提出什么意见。

上一篇:语文国培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思品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