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2024-07-29

急诊培训考核制度(精选9篇)

篇1: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急诊科专业人员技能要求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预防医学等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急诊处理的基本知识;儿科急诊医师需掌握小儿急病和创伤的早期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理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常见急症的诊治原创;了解常用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核医学、超声诊断学、CT及MRI等基本原理和诊断知识。

(3)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

2、工作经历和能力(1)医疗

① 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经历:在内科、外科主要专业轮转至少2年,其中在内科轮转1年,在CCU和EICU分别工作3个月,在普通外科和骨科轮转各半年,在本专业工作至少3年,其中任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在急诊门诊、EICU、急诊病房工作不少于2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4周。

② 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急危重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痛、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等),掌握心肺复苏术、昏迷、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法,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能判断、诊断尚未明确的疾病及危重程度;能协助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进行科室及观察病房的管理工作。

③ 应承担的技术工作机工作量:能开展以下抢救工作:基础和加强生命支持,基础和加强创伤生命支持、后续生命支持、氧疗、气管插管、电除颤、电转复、急诊起搏、深静脉臵管、动脉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闭式胸腔引流、导尿、洗胃和放臵食道三腔管等;能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分析血气报告等。担任急诊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至少诊治病例400例,至少抢救危重病例50例(包括各种休克,急性心衰,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脑综合症,急性中毒,癫痫持续状态,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脑血管意外及各类创伤等)。(2)教学:能独立带教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资住院医师处理常见的危重症病例,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验。

(3)科研: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① 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预防医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则;熟练掌握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灾害医学的知识;掌握复苏学、临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② 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临床生化检查、临床影像学、核医学、临床药理学、毒理学及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应于临床实践。

③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和能力(1)医疗

① 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经历:担任急诊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观察病房主治医师工作2次,每次不少于4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② 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熟练抢救各种急危重症,如休克、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急性心衰、急性心率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脑综合征、急性中毒、严重感染、多发性创伤;能组织和指挥抢救群体的急、重伤患着;能协调组织救灾医疗队;理解并能宣传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任务,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急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

③ 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急诊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能熟练进行一下的抢救工作:心肺复苏和心脏临时起搏,能进行常见创伤的紧急救治,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器械,并进行保养和初步维修。平均每年诊治病例至少400例,抢救危重病例至少25例。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1-2名住院医师。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和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在本专业副主任医师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在急诊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和能力(1)医疗

① 从事本专业工作经历:担任急诊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工作(包括抢救、急诊病房及EICU查房时间)不少于35周。

② 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诊断、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及重大技术问题;能独立指挥本专业院内大型抢救;能积极宣传和推动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能组织院外抢救医疗队;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任务;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③ 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急诊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一定数量的急诊患者并指导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教学: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能力;担任急诊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急诊科专业人员培训制度

急诊医务人员应在培训和资格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单独从事急诊、急救工作。

(一)急诊培训对象

1、轮转医师:到急诊科轮转工作的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由所在医院急诊医学科进行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培训。

2、急诊医师:一直在急诊科工作岗位的医师,也要定期进行业务学士、知识更新、再培训和考核。达到三基考核的要求。

(二)急诊人员培训方式

1、医院定期组织培训班(每年不得少于1次)。

2、参加各级医学会、急诊医学会或其他专业组织开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和专业学术会议。

3、急诊抢救预案的修订和学习。

4、科室内定期组织学术活动,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5、结合特定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和学习。

6、各医院和科室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开展专业学术活动。

(三)培训内容

按照急诊科专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进行。

(四)培训结束要求

考核应同时采用笔试和具体操作的面试两种。各医院和科室对考核成绩有一定的奖惩规定,对不合格者要重复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急诊科专业人员考核制度

一、考核原则

1、综合性:必须对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全面考核,做德才兼备。

2、有效性:考核的方法和过程本身必须能对被考核者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3、可靠性:一个标准或过程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由同一考核人或不同考核者测量同一目标的结果应是一致的。

4、复合测量:可以利用各种标准对同一种能力进行测量,弥补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5、客观性:采取各种措施力争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6、反馈与调节:考核的结果应向有关部门或被考核者反映,及时得到反馈意见以便修正和完善,实现考核的预期目的。

二、急诊科医师的考核内容

急诊科医师的考核内容包括急诊专业知识、急诊技术和技能、服务数量和质量、医德医风以及教学工作、科研成绩等方面。应针对不同层次对象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和要求。对住院医师重点考核基础理论、治疗原则、急救技术和技能;主治医师重点考核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处理的基本知识、高难度的急救技术和技能;主任(副主任)医师重点考核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危重病抢救技术及国内外急诊医学的进展、教学和科研水平。

(一)急诊专业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预防医学等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急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急诊处理的基本知识;儿科急诊医师需掌握小儿急病和创伤的早期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理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常见急症的诊治原创;了解常用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核医学、超声诊断学、CT及MRI等基本原理和诊断知识。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以及临床应用的情况。

(二)急救技术和技能

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痛、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等),掌握心肺复苏术、昏迷、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法,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能开展气管插管、电除颤、电转复、急诊起搏、深静脉臵管、动脉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闭式胸腔引流、导尿、洗胃和放臵食道三腔管等;能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分析血气报告等。

(三)服务数量和质量

服务数量主要是对各项指标(包括每年平均诊治患者数、抢救危重症患者数、出入院病例数、床位使用率、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服务质量主要考核急诊抢救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危重患者的管理、漏诊和误诊率。

(四)医德医风

是否收受或变相收受患者的红包和好处;是否收到上级主管部门或新闻单位的表彰和奖励;是否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否合格等。

篇2: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一、日常急救培训等工作:

1、熟悉环境:科主任带领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工作制度、抢救流程、各种急救设备及药品。

2、业务培训:

1)高年资的医生或专业人员对医师以下的员工及新员工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吸痰器等使用进行培训。

2)科室主任自行安排本科室医生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急症项目培训。

3、急救意识培训:科主任及护士长不定期组织参加值急诊班的全体医生及护理人员进行急症及意外伤害的讨论,以增强急救意识。

4、急救设备保养:急诊科由专人负责对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定期进行充电和检查,对各种急救药品效期定时检查更换、保持各种急救药品齐全;保持急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科内急救考核:重点考核科室所以医务人员。

1、环境熟悉程度:医政科在新员工试用期、见习期满后,对科室及周边

环境的熟悉程度进行考核。

2、急救意识考核:进行模拟急救现场,重点考核医 护人员急救意识、应答质量等。

3、反应速度考核:对医生(护士)受理呼救后赶往患者所在地的时间进

行量化考核。

4、携带药品及器械:对医务人员外出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与病情关联

性进行考核。

5、急救质量考核:依据《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要点》进行急救质量考核。

三、科内急救考核

1、必考项目:徒手心肺复苏、吸痰技术操作规程等。

2、其他考核内容:《科室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诊治》

四、考核方法:

1、科内急救考核:侧重考核急救意识、反应速度、急救措施等方面,具体内容有:考核人员在某预定点打求救电话,考察医务人员是否询问地址、主要病情、是否留下打电话人的联系方式,是否进行简单指导;从接到电话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医生到达以后对其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恰当,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是否得当等。

2、科内急救考核:

1)考核内容:依据科室制定的《科室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诊治》进行

逐项考核。

2)考核对象:除副高级职称(含副高级职称)以下的所

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3)考核时间:具体时间考核时间由科室安排;

4)考核人: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为具体考核人;

五、奖惩:

篇3: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研究现状

1 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内涵

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最早是由Prahalad[2]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的。2003年国际护士会首次将护士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of nurse) 定义为“以护理专业起点为基础, 完成基本护理教育课程, 并在国家相应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从事护理工作, 有能力并能自主地在所有照顾病人机构中参与三级保健”[3]。我国的樊落等[4]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 结合实践应用, 将护士核心能力界定为:护士在规定的护理环境中, 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才能累积形成的有机整合力, 它决定了专业的性质和边界。

2 国内外急诊护士的现状

急救护理工作具有时间性强、实践性强、工作繁杂、风险大、服务性要求高等特点, 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知识全面、反应迅速、判断果断。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异常多变、社会老龄化, 护理人员面对的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骤然增多, 这就要求护理队伍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高效的核心能力, 以适应急救护理工作之需。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急救护理人员结构层次分明, 已形成了急救实践护士 (ENP) 、普通实践护士 (NP) 、注册护士 (RN) 、助理护士 (HA/HCA) 、护工 (Worker) 等多层次的急救护理队伍, 能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专科化护理。在急诊科引入实践护士已有30多年的历史[5], 具备完善的制度和体系[6]。我国急救护理队伍的建设还在初级阶段, 急救护士才开始分层次使用和培训, 刚刚开始建立统一的准入、培训标准。护士核心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需要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现状为护士一毕业即分在急诊科工作, 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 不能完全满足急诊护理的工作需要[7]。宋瑰琦等[1]对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对各项急诊专科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科研、掌握评判性思维的应用、急诊建设与管理的新进展掌握情况。调查提出需要对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化专科培训。

3 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内容

我国急诊护士培训工作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目前《急救护理学》已是各高校护理专业必修科目, 适合于在职护士的各类继续教育项目, 也较为丰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 》中明确指出, 在2011年—2015年要继续规范急诊急救等重点临床开展专科护士培训。目前, 安徽、江苏、上海、北京等许多地区开展了专科护士培训, 各项工作日趋完善。国内培训主要以在职教育为主, 安排急诊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授课,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理论教学内容涉及急诊或急救的所有内容和新进展, 学科发展与专科护士发展趋势、循证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广东省自2008年开始了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建立专业护士“3+2”核心能力训练模块, 制订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 各专业制订本专业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细则。各专业围绕核心能力制定五个模块, 即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 制订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8]。

4 急诊护士的培训形式

在培训形式方面, 近年来护理管理者在传统的跟人跟班带教、以老带新的基础上, 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 以提高护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全面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①情景模拟式: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 让受训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 从而锻炼或考查受训者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9]。沈燕等[10]在护士培训中应用了情景模拟, 以“过去的事件重现”为原则编写模拟病例, 设定场景、流程, 事先培训。认为此方法在提高新护士临床学习兴趣、临床处理能力, 加深理论理解、加快角色转变与角色适应等方面得到新护士普遍认可。之后司丽云等[11]在应用过程中又认为, 情境教学还能够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 (problem-basedlearning, PBL) :PBL法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习者为主体, 小组讨论为手段, 以临床问题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引导其把握学习内容, 强调从问题着手, 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核心是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探索式教育方法。熊晓云等[12]将PBL法应用到护士培训中, 认为PBL培训法的护士在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急救理论、急救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应用亲历的临床案例, 年轻护士进行小组讨论, 在带教老师的参与下, 学习到综合的急救知识, 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 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年轻护士再次抢救危重病人时, 能迅速准确发现病情变化, 积极快速地配合医生抢救, 有效地解决疑难重症护理问题。③培训评估圈:培训评估圈模式是一种以培训评估贯穿于培训整个过程为实质的培训评估体系。按照培训的过程, 分为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4个环节[13]。肖江琴等[14]在急诊护士培训中应用了培训评估圈模式, 认为, 此模式除了能提高护士的技能操作水平外, 还能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 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员可以在观察重点、分析速度、判断结论及处理方法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结果。④医护团队合作培训:医护团队合作培训模式, 由急诊护理业务骨干与急救医生组成培训小组, 对受训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授课及形象、真实的医护配合小组式模拟抢救, 以此来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许乐芬等[16]实施了医护合作培训形式, 实践后认为, 该方法能够较快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抢救能力, 既增强了综合急救技能, 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⑤应用操作技能原理:操作技能原理即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操作技能的练习、激发动机和及时反馈及操作技能的迁移。徐惠华[9]将应用操作技能原理应用到急诊护士的培训全过程 (包括评估新护士的起点、选择和培训带教老师、讲授操作的流程及相关知识、采用整体学习和分项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示教练习、模拟急救情景、自我反馈和提供增强性反馈、考核等步骤) 中去, 认为该方法强化了护士的急诊抢救技能, 提高新护士在急救工作中的应急能力以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5 小结

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会优化急诊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 给护理质量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保障, 提高了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同时以病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注重服务态度的提升, 做好与病人的沟通, 使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得以提高。由于我国的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建设刚刚起步, 相关培训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应尽快健全急诊护士培训体系相关制度, 以促进全国急诊专科护士的发展带动护理专业的发展, 满足人民健康需要。

摘要:介绍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国内外急诊护士现状、急诊护士培训形式, 以期为培养急诊护士提供参考, 促进国内护理事业的发展。

篇4: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摘要】急诊科护士 专业水平 临床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学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人们也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技能知识是护士进行护理的基础,尤其医院急诊科的护士,更要熟练掌握各种急症急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外对急诊科急救的专业技能有着严格的培训。现对当前我院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出适应我院急诊科护士的培训措施。

1急诊临床技术的考核模式

1.1考核时间 急诊科护士培训前进行一次考核,参加培训后开展一次考核,通过两次考核成绩进行对比。

1.2考核内容 从急诊护士岗位应该掌握的技能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分为技术操作、仪器使用、抢救病例、现场急救四部分。技术操作与仪器使用是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要求进行考核,抢救病例要从考试题库中选择,这些考核内容要涵盖所有急诊护理常规的操作与应急的反应处理。只有开展全面的考核,并提出有效的培训手段提高急诊护士的进步,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基本功和合格技能的急诊护士。

1.3成立考核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及高职护师、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开展考核工作。

1.4考核方法 对急诊科内所有护士进行考核,所有考生都要通过抽签决定主考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考试。分为三个考核站A、B、C,A站主要考核基本的技术操作和仪器操作;B站主要进行急救病例的考试,以2人配合开始;C站主要为急救现场抢救病例,也是2人配合。对基本理论、基础技能、仪器使用、药品使用、物品准备、抢救的配合、应急的能力、抢救速度等进行详细的考核评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地考核出护士真实的水平。见表1:

1.5考试成绩的分析 从培训前后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培训后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都要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急诊科护士大多是在内科和外科至少工作两年以上,才能参与到急诊科的工作。但是,现在普遍的情况就是护士一毕业就分进了急诊科工作,很多急诊科的一线护士由非专业的人员担任,而在急诊工作几年后的护士都已转为各科室临床的骨干。毕业生工作经验少,对急诊技能不熟悉,严重缺少重大抢救病例的判断和急救技能,所以一定要加强培训工作。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急诊的工作状态,更好地在急诊科完成工作。有资历、经验丰富的护士要为新护士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能让新护士完全靠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急诊科的知识。护士既要将单项的技术掌握熟练,例如:抽血,要做到一针见血,准确、高效,为病人争取急救的时间。护士还要将单项的技术延伸为综合的技术运用,例如:抽血,还要能做到紧急配血、抽血气、套管针穿刺和深静脉插管等一系列的技能。

护士到了急诊科一定要有新的护理观念,要有急救的意识,掌握好急救的技能,努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技术综合能力,加强对单项仪器的使用转向抢救仪器组合的使用。急诊科对抢救物品的使用速度与准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要做到果断处理,任何突变情况都能处变不惊,心态平稳、沉着冷静地进行最佳仪器的选择与组合,抢救病人生命。在培训中还要强化护士保管急诊抢救器材完好的观念,任何仪器都要能及时应用于患者的抢救,并发挥抢救的功能。对抢救物品的组合则要依靠培训中不断的训练,对抢救器材如何选择、如何使用、如何配合使用等问题进行重点的培训。

护士还要加强由单项病种的抢救转向多种病种组合的抢救训练,急诊科会涵盖所有临床的急症处理工作,无论是中毒、车祸、还是灾难的急救都需要全面的科室病理知识,所以一定要加强护士各病种的知识理论培训与各病种不同的急救知识培训,对护士之间的默契配合也要加强训练,可以使护士间实现能力的互补配合,更好地开展抢救工作,保证急诊抢救正常稳定的运转。

参考文献:

[1]徐建鸣.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3,5(2):50-52.

[2]冯凤,逯文巧.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89-91.

[3]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中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2,7(8):1-3.

[4]桂莉,陶红,陈亭.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4(1):22-23.

篇5: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每月进行理论、急救技术的培训,理论的培训采取多媒体形式上小课、急救技术培训采取观看录象、现场讲解与实地操作相结合。

一、急诊科医生技术培训的具体内容:

(一)急诊专业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急诊科医师应熟悉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急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病情监测;血气分析;严重创伤;机械通气波形解释;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的免疫变化;各类中毒。

熟悉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急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急诊处理的基本知识;创伤早期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理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急诊科医师应熟悉包括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等常见急症的诊治原则;了解常用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核医学、超声诊断学、CT及MRI等基本原理和诊断知识;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以及应用临床的情况;掌握专业外语的情况和阅读外文期刊的能力。

(二)急救技术和技能

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包括:

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等)。

2、能独立阅读胸片、EKG。

3、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昏迷、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

4、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5、掌握AMI/心力衰竭和COPD/ASTHMA/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

6、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和支持治疗

7、能开展气管插管、电转复及除颤、急诊起搏、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闭式胸腔引流、导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8、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分析血气报告单等。

二、急诊科医生技术培训的制度:

1. 自学上述要求内容

2. 学习与上述有关的各项国内外最新指南 3. 每月科内进行小讲课1次。4. 参加科教科安排的课程培训

5.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及应用情况。6. 每年至少一次参加市级学术会议或讲座 7. 参考文献及资料

⑴医院科教科,医务科下发的“三基”训练复习资料

⑵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急诊科

⑶内科危急重症抢救程序

培训内容为每月重点一个项目,每月对在急诊的医生进行常规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项目采取看录像、在模拟人身上反复培训,力求熟练掌握,通过培训使我科医生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造就一支具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技术队伍,确保医疗我科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三、急诊科医生考核制度:

每月进行理论的考核,方式做选择题与问答题。急救技术的考核,采取现场操作(有时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练习)和口试相结合,要求考试者边做边讲。

急诊科新职工规范化培训制度

1.根据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的内容,特制定本制度。2.与医院科教部制定的新职工培训要求相结合,对本科三年内的新职工按照本规范要求实行专业化培训。

3.当年的新职工一律经过院部的统一岗前培训班的学习,并服从科教部制定的轮训计划。

4.进入科室后必须经过科内的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包括急诊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知识。

5.每位新职工必须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安排在科内独立值班。6.急诊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容:

1)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急症的鉴别诊断和处理技能。

2)心肺脑复苏术的理论和操作,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气道开放技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简易呼吸机等操作技术。3)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判定方法和处理原则。4)各种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5)急性创伤的初步诊断方法、处理技能。

6)呼吸机的参数设定;生理监护仪指标的分析;血气、血糖快速检测和分析等技术。

7)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急症处理,包括早期的静脉溶栓术。8)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指征和方法。7.危重病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容: 1)危重病人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2)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和技能:MODS、MOF、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

3)各种重症感染以及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4)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与电解质及酸硷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技术。

5)心肺脑复苏技术、机械通气技术、各种导管置入术、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装置等。6)各种危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治疗。7)医患沟通的技巧。

临床医师三基培训考核制度

一、培训目标:

提高本科室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保证日常医疗质量,提升本科室的综合医疗水平及竞争力。

二、培训对象:

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下的各级临床医师。

三、培训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各系统急诊医学基础理论。如常见急诊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危重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的标本采取方法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作用机理、使用及禁忌、适应症等。(3)基本技能:包括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电除颤术等)。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的能力等)。

四、培训方式: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法。要求医务人员自觉学习急诊诊治的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五、培训考核小组成员: 培训考核组长:秦桂华 培训考核组员:朱冬梅,朱叶华,沈金连。

六、考核形式:(1)理论考核(2)技能操作考核

七、考核计划:

(1)每季度实行一次科内理论考核并记录考核成绩。(2)每半年度实行一次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并记录考核成绩。(3)每年度末进行综合测评。

八、培训质量管理:

(1)考核成绩直接与被测评人的奖金分配挂钩。

篇6: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一、日常急救培训等工作

(一)熟悉环境

科主任带领新员工利用工作之余熟悉城市街道、居委会、小区、乡村街道名称(包括別名)等。

(二)业务培训

1、医务科组织高年资的医生或专业人员对主治医师以下的员工及新员工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仪使用等培训。

2、科室主任自行安排本科室医生必须掌握的急诊项目培训。

3、急救意识培训:医务科不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急症及意外伤害的讨论,以增强急救意识。

4、急救设备保养:急诊室由专人负责对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等仪器每周进行充电和检查,对急救箱内药品有效期定时检查更换,保持急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院前急救考核:重点考核主治医师以下及刚入职的员工

1、环境熟悉程度:医务科在新员工试用期、见习期满后,对医院及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进行考核。

2、急救意识考核:医务科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模拟急救现场,重点考核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应答质量等。

3、反应速度考核:对医生(护士〉受理呼救至赶往患者所在地的时间进行量化考核。

4、携带药品及器械:对医务人员外出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与病情关联性进行考核。

5、急救质量考核:依据上级120指挥中心下发的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急救质量考核。

三、院内急救考核

1、必考项目: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仪的使用。

2、其他考核内容:《医院常见急症诊治规范》。

四、考核方法

1、院前急救考核

侧重考核急救意识、反应速度、急救措施等方而,具体内容有:考核人员在院外拨打求救电话,考察医务人员是否询问地址、主要病情、是否留下打电话人的联系方式,是否进行简单指导;从接到电话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医生到达以后对其釆取的急救措施是否恰当,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是否得当等。

2、院内急救考核

⑴考核内容:依据《医院常见急症诊治规范》进行逐项考核。

⑵考核对象:除科室主任之外的所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⑶考核时间:具体考核时间由科室安排。

⑷考核人:分管的院领导、医务科、科室主任为具体考核人。

五、奖惩

篇7: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奖励和考核制度

(2014)

根据马龙县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奖励和考核制度,结合急诊科实际情况,特制订急诊科发挥综合考核目标及鼓核度:

1、积极开展引进中医诊疗新技术,对引进新技术表现突出人员予以奖励。除院方奖励外,科室再奖励1000元。绩效考核连续3个月定为1档(最高档)。

2、门诊处方中,对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30%者,当月科室绩效考核定为1档。对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50%者,不参与当月绩效考核。

3、对能严格按照中医病历书写规定书写病历者。中医药治疗参与率须达到70%以上者,除院方奖励外,科室再奖励200元。低于50%者,绩效考核定为4档(最低档)。

4、对能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率每年提高10%者除院方奖励外科室再奖励200元。

—1—

5、对进行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临床常见病、优势病种的培训学习不达标者,不参与当月绩效考核。

6、非药物中医治疗门诊人次达不到门诊人次的10%,当月考核定为4档,达标者除医院奖励外,当月科室绩效考核定为1档。

急诊科

2014年1月10日

篇8:浅谈急诊科护士职业素质培训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职业培训是临床护理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 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 大部患者遭受死亡的威胁, 医护人员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是他们生命的保证。因此,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可靠保障。以下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谈几点:

1 根据急诊科的患者特点, 制定培训方案及目标

1.1 培训方案

心理素质培训、急诊专业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急救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法律意识培养并参与综合模拟急救演练。

1.2 培训目标

通过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 抗压能力强、应急能力强、急救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 心理素质培训

急诊科的大部分患者兼具“急、重、危”等特点, 如外伤休克、心脑血管意外、急腹症等。面对这部分患者,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做到心中有数, 镇定有序的实施抢救。部分护理人员面对急救患者时, 可能会产生惊慌的、急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导致不能充分发挥操作技术, 甚至操作失误, 这将造成患者生命危险[1]。因此, 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3 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急诊科护理人员面对新就诊的患者, 结合自己专业护理知识, 应所到心中有数, 知道该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处理措施以及禁忌处理措施, 以避免加重或延误患者病情。

4 专业技能培训

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需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方法, 技术精湛, 动作娴熟, 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2]。在某些情况下, 医师未到达之前需要护理人员做出常规预处理, 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和止血等。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抢救记录和执行强求措施的核对工作。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对待特殊患者如酗酒闹事、急性传染病、服毒自杀等患者的急救工作。不仅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还要做好个人防护与保护。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的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配合急诊医师实施抢救。

5 法律意识培训

随着国内医患者关系日渐复杂, 护理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甚至把医疗等同于消费, 再加之患者医学知识的匮乏, 部分患者家属缺失了应具的尊重, 护理人员应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安全利益。另外, 在执行有风险操作且是治疗的必要措施时, 如:输血、气管插管等创作性操作时, 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 要求急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出解释, 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 争取他们的理解, 并签知情同意书, 以解除患者及家属顾虑, 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6 总结

综上所术,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 承担医院救死扶伤的最重要工作任务。急诊科护理人员为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的护理学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 才能胜任此职。除此之外, 在紧张抢救工作中, 有时医疗纠纷不可避免, 所有护理人员除了做好自己本质工作外, 还需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加强责任心, 增强自动性, 提高职业水平, 实现高质量的护理。根据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特点, 加强急诊护士思维的训练, 采取抢救配合分工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 使急救护理在各项操作中快速、准确, 急而有序, 行之有效的进行, 及时解除威胁患者的症状, 确保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为医师的诊断, 调整治疗措施, 为急诊手术提供良好的依据, 为患者后期康复创造良好氛围, 提高抢救成功率, 为促进急诊急救护理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护理中心.心理护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

篇9:急诊培训考核制度

摘 要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定期组织急诊护士举办急救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并对近3年在急诊科工作的全体低年资护士注重个别培训,护士长要经常督促检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经常的学习和培训,可增强应急护理的操作能力,提高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之目的。结论:对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多种形式的专科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急诊护士临床护理应急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培训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61

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和应急能力,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水平和急救技术应用能力,我科采取了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知识讲座、业务学习以及定期技能培训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患者,多数是因为突发车祸、食物中毒、酒精中毒、溺水、严重烧烫伤、坠摔伤、农药中毒、突发事件的群死群伤等人群,尤其是突发车祸导致的患者颅脑外伤、内脏破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患者。

方法:①制订急诊科学习计划,每月举办1次急救知识业务讲座,尽可能安排护理专家或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授课,介绍她们的护理经验和抢救技能应用体会,急诊科护士长要定期对学习的急救知识进行考核与抽查;②制定急救技能培训计划,2次/年,分别在上下半年进行,重点培训年轻护士和新调入科室的人员;③每年组织1次急救知识、技能考核;④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医疗机构举办的急救技术培训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急诊护士轮流到上级医院急诊科学习进修。

培训内容

心肺复苏术: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方法,要按照气道畅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建立人工循环、复苏药物的应用、心电图监护、消除心室颤动等六点进行抢救。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演示,直至能熟练操作为止,使心肺复苏术能够熟练地运用于院前、院内的急救中。

护理操作技能:应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熟练地应用于医疗急救护理当中。譬如,护士在静脉输液技术上,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掌握对外伤病人的正确搬动方法和伤口包扎;熟练操作各种医疗急救仪器,并熟悉其性能及保养方法;学而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及时协助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急救处理能力:应对大宗车祸的群发群伤、大批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标识、分诊和处置。

病情观察与抢救:急诊护士在面对急症病人时,应该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迅速给予正确的抢救处理。在观察病情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重者,尤其是脑外伤、内出血的病人,导致病人延误抢救的时机或并发症的发生而危及生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最后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发生。

实行风险告知制度:急诊护士在医疗护理时,应对病人或家属实行风险告知,因为在急诊的任何护理操作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高风险因素,为此,护士应善于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治疗的目的以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性问题,力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尽量减少或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要经常组织急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和对患者保护的合法权利[1]。因为在急诊医疗护理活动中,其本身就具有高风险和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规范护理行为,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以防范医疗护理的纠纷。如发生医疗护理纠纷,要保持冷静头脑,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多作解释,尽量化解矛盾;若科室受到患者家属冲击急诊科或打骂医护人员时,护士要尽可能疏散保护病人,避免牵连到患者。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的同时,尽快求助公安部门解决事件,事后要详细的记录事件的全部经过,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 果

通过对急诊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学习和培训,并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以外,还把专科理论和演练相结合,使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质量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促进急诊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管理水平的全面发展。我们急诊科护士,每年都要参加全市急救技术演练,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均在全市各区级医院的前列。在院前和院内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护士能够较熟练地根据各科疾病的特点,密切配合临床医生给予抢救,使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近3年来,抢救成功率从89.5%提高到97.1%。另外护士们还学会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掌握了在急救时需告知患者或家属的相关内容以及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达到了急救护理的目的,护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讨 论

目前急诊科护士获取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的途径,大多来自临床工作经验和依靠以往院校教育所学的知识,她们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医院应把急救知识和技能作为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急诊科作为急救技能的培训基地,通过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和应急能力培训以及老护士的传、帮、带,来缩短每个护士的成熟期。

急诊科病人病情危急,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是突然的、艰巨的,特别是在院外急救中,多数情况下是一医一护参与抢救,急救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服务对象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2]。急诊护士倒班勤、工作强度大,在培训时应注意尽量安排好护士的轮班,务求每个护士都能参加学习培训,以获取更多的急救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般科室学习可采取多种形式,同一课程不同时间多次的学习讲座,应用滚动的学习方法[3],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可利用,护士长要注重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个别培训,以促进全体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等,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一个学科的发展,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拥有一批真正钻研的专业人员,每年要有计划的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参加培训学习,有条件时可轮派护士到上级医院作短期进修,时间3~6个月。要重视急诊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护士只有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并熟练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急诊的危重患者,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促使医疗纠纷大幅度降低,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文明溱,孔光妍.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2 欧元春莲.急诊科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中国护理管理,2006,6(1):54.

上一篇:兽药管理制度下一篇:行为科学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