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

2024-08-27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共16篇)

篇1: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

人生就像一条曲折而多石子的道路。因为它是曲折的,所以能使人感到无奈;因为它是多石的,所以使许多人遇到挫折而跌倒。挫折,没有人喜欢,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它不仅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它更是天才的垫脚石。

有识之士提出,应当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挫折耐受力,以防长大后种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在0到6岁之间,儿童的心理呈现出阶段性的连续变化。每一阶段儿童都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只有抓住这些突出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如何对0到6岁之间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0~1岁无须挫折教育

孩子的行为多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悉心照顾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安全感,从而使它能够以成人为“安全基地”进行各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还无所谓成功和失败,所以不会使孩子产生挫折感,所以在一阶段也就无须进行挫折教育了。

1~3岁遇到困难才鼓励

1~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我们会发现,在这一时期上的孩子,他们行为上开始变得独立起来,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这时候父母的教育是显得非常头疼的。

但是在这时期,你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

3~6岁寓教于游戏

孩子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所以家长要知道,游戏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可以利用好这一工具来教育孩子。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来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挫折,更直观的让孩子感受到。

当孩子遇到挫折怎么办

多肯定、鼓励孩子

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在精神上常常是最脆弱的,这时父母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会感到孤独无助,会有被遗弃的感觉,有时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父母及时地安慰和帮助孩子,孩子就会抑制和忘却难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遇到挫折先冷静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告诉孩子,要及时跟自己沟通,并且强调会跟孩子一起好好分析,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原因在哪里,而不是当孩子考得糟糕时,先劈头盖脸地一顿责备,更不能夸大挫折的影响力。所以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

适当合理宣泄

挫折会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要引导孩子通过合理的途径,把这种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不要自我压抑,闷在心里,哭泣、大笑、倾诉等都是宣泄的途径。但也要让孩子明白,宣泄的方式要合理,也就是说,在宣泄时不要影响和伤害他人。

强化榜样意识

要知道,孩子喜欢模仿,也很容易受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对待挫折,勇敢面对未来。有时,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比如,通过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来激励孩子,树立孩子的榜样意识。

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我们都知道遭遇挫折时正常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的长大,不要遭遇到挫折。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从今天起要改正了,要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就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篇2: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进行很多种教育方式让他们进行健康的成长。而挫折教育又是父母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但是很多又陷入另一个极端,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吃苦。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挫折教育的误区。

错误一: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专家: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错误二: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专家: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

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

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是促使学生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 是促使学生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同样, 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不仅要赏识, 更要进行挫折教育。心理学有一种观点: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 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幸福的感觉降低, 二是不愿接触艰难困苦, 甚至将一些平常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神经过敏。目前, 家长中存在着一种不利倾向, 他们认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 孩子又是独根苗, 怎么也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因此, 尽量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 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代替他们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 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今后的人生一帆风顺, 这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很不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方面的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方面的教育呢?

一、在学生遇到困难而退缩

时要鼓励学生, 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 生活是艰辛和残酷的,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 只有鼓起勇气养成一种容忍的态度和豁达的心境努力向前, 才能最终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另外, 在学生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 要及时肯定,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 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二、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

学生自我调节心态, 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 克服困难, 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 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与其将来让他在挫折面前自怨自艾, 不如现在就把挫折“送”给他。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这没有错, 但赏识过了头, 效果适得其反, 学生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 很难接受不同意见, 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这样的学生, 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 将来怎么走上社会?有少数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 也是经不起任何挫折, 自私得不允许任何人超过他。

三、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

如帮助学生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 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目标, 让学生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进步, 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活动, 把握其发展趋势, 如果学生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 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四、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学交往的机会。

与同学交往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 克服自我中心。在学生群体中, 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 如观点不一致, 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 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 如何合作, 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另一方面,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特级教师韩军认为, 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 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 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 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学生,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目前, 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我以为, 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 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 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扭曲其人格, 培养叛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 要批评教育, 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 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 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 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篇4: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现今的孩子多数是在非常顺利和受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哪怕在别人看来是一丁点儿的小事,他也会觉得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理想或目标得不到实现,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困境,容易走向极端。

美国儿童心理专家们认为,“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受了一点挫折就经受不住而造成的,因此,要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呢?

一、要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家长在平时教育中要积极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上对孩子加以引导,使他们知道人人都会遇到挫折,使他们有应付挫折的思想准备,不要只对他们讲顺利成功的一面,否则,当其遇到挫折时,就会毫无思想准备而不知所措,甚至铤而走险。在实践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阅读杂志中的有关如何面对挫折的内容,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如,从废稿堆上站起来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人们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尼可洛·巴格尼尼,都曾历尽坎坷,最后一举成名。假如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者,莫泊桑不会成为著名作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

二、要使孩子懂得怎样去应付

只有应付挫折的思想准备还远远不够,还须有应付挫折的方法。考试失败了,可引导教育孩子,教会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加倍努力,才能转败为胜,最终战胜挫折。人们交往中的挫折,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创设情境给予他们理论性或实践性的探讨,增强孩子人际关系的感受能力、协调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保持家庭的完整和谐,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等,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三、要培养孩子受挫后的恢复力

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因此,家长们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可经常有意识地为孩子设置一些适度的难题、障碍,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从而培养他们。

篇5: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

第一、尽早开始对话

只要孩子对钱发生兴趣,意识到可以用它来买东西,家长就应该开始与孩子讨论有关钱的话题。不一定长篇大套,只要应景切题,如可以告诉孩子工资是做工得来,而不是自动从钱包里溢出来的。

第二、要让孩子懂得钱财来之不易

家长不妨让孩子了解家里收入支出情况,并适度参与家中投资决策,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同时想象自己的未来规划。

第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在钱财上有疑问的时候要耐心回答,比如孩子问“为什么用卡没有钱也可以买东西,这个时候你要耐心地告诉他:这卡是什么卡,是信用卡还是购物卡在什么情况下能消费。

第四、培养孩子储蓄习惯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每天往存钱罐中投入一定的钱,慢慢养成习惯。随着孩子对金钱认识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明白储蓄的意义。

第五、让孩子从小养成理财的习惯

告诉孩子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比如:帮妈妈买菜,扫地,洗碗等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并引导他把赚到的钱存到储蓄账户里;学会单独制定个人一周开销计划,并学会在购物时比较价格;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在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篇6: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高智商的教育

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

一些父母自己非常聪明、能干,然而他们的孩子却在同龄人中显得默默无闻,有时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非但没能体现出过目不忘和快人一步的能力,有时学习速度甚至比其他孩子还要慢。于是,这些父母们会非常失望,感觉孩子没遗传到自己的优良因子。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

其实,先天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培养聪明宝宝的关键。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些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爱心秘诀”,现在就行动起来,用你们的爱,把宝宝变得更聪明。

秘诀

一、交谈

专家认为: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父母和宝宝说的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越丰富。由于婴儿的思想还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所以话语要尽量简短,多说些和宝宝有关的话题,比如他的婴儿车或他的玩具等。在宝宝试着和你交流时,你也可以用话语描述出他的意图。

秘诀

二、阅读

父母可以边读边指着书上的字,让宝宝意识到你读的东西从哪来,以及你阅读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一本书读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给他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担心他会听得厌烦,能够“预知”下面的故事会让宝宝感到兴趣盎然。这样一起阅读有助于在你和宝宝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纽带,而且对宝宝学习新事物很有帮助。

专家认为:和宝宝一起阅读,能使他顺利地掌握有关读写的一些基本信息。另外,如果你平时注意多给他看些老虎、轮船、飞机等平时不常见的东西的图片,也可以让宝宝学到很多新东西。

秘诀

三、在交谈的时候运用手语

在小宝宝不会说话前,可以使用手语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书”可以用手掌一开一合来代替,如同翻开或合上书本;“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边一张一合来表示,就好像鸟嘴的形状。

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会手语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没有学手语的孩子说话早,而且智商也高。也就是说手语对婴儿智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秘诀

四、母乳喂养

通过对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粉的宝宝进行的脑力测验得出结论:吃过母乳的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母乳的时间越长,智商就越高。

当然,采用人工喂养的爸爸妈妈也不必过于烦恼,研究显示:平均起来,喂养方式的不同只会导致宝宝最后的IQ值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但是专家提醒人工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在1岁以内注意补铁,因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幼儿期缺铁的孩子,等长到10几岁的时候,他的运动神经和认知的能力会比同龄的孩子差一些。

秘诀

五、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不要无时无刻地拿个玩具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令孩子疲惫不堪,甚至会让孩子的观察范围缩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摄取。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关怀和照顾,但也不时需要地一些自我空间,一个人玩玩具,或者到处爬一爬。

秘诀

六、支持

篇7:如何给现在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总是不舍得让孩子吃亏。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越是没有经历过挫折,长大后的生活应变能力就会越差,从小无微不至的呵护,反倒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因此“挫折教育”一词也应运而生。

举个例子:

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济南发生六起中小学生坠楼事件。

1月6日,天桥区天桥东街,一名初二女孩从5楼家中阳台跳楼,疑与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训斥有关。

1月7日,章丘明水小学,一名小学生从学校教学楼上坠下。

1月12日,历下区西蒋峪和苑小区,一名八岁小女孩从8楼家中跳楼身亡,疑因学习不好被批评而一时想不开。

4月5日,工业北路万象新 天小区,一8岁男孩被发现坠亡在楼下,据了解,男孩跳楼疑因与玩手机被父母批评有关。

4月11日,历城区上海花园,一名12岁身穿校服的小女孩从7楼坠亡。

6月22日,一名六年级女生放学后没进家门从自家单元8楼坠亡,至于坠楼原因,多位居民表示可能与被其母亲批评有关。

近年来类似的悲剧接二连三的上演,大家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在一次次的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是家长急功近利,望子成龙?还是孩子太脆弱?大家普通认为是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的问题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缺少必要的.挫折教育。

那么怎么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挫折不是越多越好

正所谓适得其反。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面多挫折的勇气,为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自信。

但是,过多的挫折反而会让孩子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变得战战兢兢,性格也会变得懦弱,不敢去尝试新鲜事物,甚至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感。

二、适度的期望

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者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过高的期望最常出现的就是父母给孩子贴的成绩标签。

其实,对于青少年而言,成绩并不是真正去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而家长给予青少年的成绩期望更是应该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去制定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些目标。

三、正确的评价

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很努力,考了85分,高兴地回家想跟父母分享,结果家长的一句谁谁谁考了100分。你猜孩子是什么心情。所以,无论孩子取得好成绩也好,考砸了也好,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肯定的,也才能让孩子更能接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从而努力。

四、改变教育观念

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家长而言,独生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尽可能使孩子少遇到点困难,最好不要遇到困难成了很多家长一致的教育观。一旦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父母就一手包办。

这也使得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手足无措,无法自行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家长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在孩子面对挫折时,教育孩子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并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相信孩子能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

现今的孩子大多是“众星捧月”,过份表扬。如果只受到表扬,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能接受批评的心理,听到批评,就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生活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失败,所以平时对孩子应及时引导,适当批评,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明白他并不是完美的个人。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郊游、爬山、逛公园等,让他从中体验劳累、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让他在各种环境下受到磨练。

篇8: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一、中学生所面临的挫折及成因分析

1. 心理挫折。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现象突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 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 有的过分强调自我, 唯我独尊, 不愿接受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 有意反其道而行之, 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如:上学期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开学之初, 他干什么事都挺积极、挺热情的。后来我发现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 跟同学交谈也少了, 眼神里面充满了迷惘。一个热情好动的学生怎么一下子就变了, 为什么呢?我利用课余时间, 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 问他是怎么回事。开始他不说, 经过我多次追问后, 他才道出他心理的苦闷:“我们班上同学大多是城里的孩子, 家里富裕, 应有尽有。而我跟城里的学生相比, 简直就是乞丐。在这些学生面前, 我总觉得我低人一等, 自己心里面很自卑, 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原来这位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 完全是由自卑心理引起的。在以后的时间里, 我多次找这位同学谈心, 指导他如何端正心态, 如何在同学中平等相处, 尽可能地发现他的优点, 让其释放光芒。并引导其他同学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培养他的自信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 这位同学又恢复到往日的学习生活状态。

2. 学习挫折。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引起的挫折。现在许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们对子女寄予殷切期望。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升学率、学生成绩仍是衡量学校、教师实力的重要标准。学生压力大, 一旦成绩不好, 挫折感就“油然而生”, 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 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如:我班还有一个叫尹立杰的女同学。刚升入初一的第一天, 我就发现她很自信, 做事干净利落, 这样我安排她任班里的卫生委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 她认真负责, 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可是在第一次学情检测后, 她的成绩很不理想。从此, 她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干劲。发现这个情况后, 我及时与她谈心, 帮助她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 鼓励她重拾信心。并与任课教师沟通, 在课上课下多关心她。很快, 她的成绩赶上来了, 她也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3. 交际挫折。

现在的中学生, 自我中心意识强, 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加之多是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优越。而父母因忙于事业, 无暇顾及他们, 有的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 不愿与老师同学说心里话, 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 一旦遇事不顺心的事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惊惶失措, 甚至精神崩溃。

4. 亲子关系挫折。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导致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对学生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 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 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一次失败就精神苦闷、低落、失去自信。

5. 环境挫折。

青少年期思想尚未成熟, 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二、对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学校与教师遇到的困惑

1. 家庭教育的迷失。

父母的人格素养、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独生子女的家庭占绝大多数, 为了让子女成“才”, 家长对子女倾注了更多的关注, 在学业上寄予厚望。在情感方面上, 有时不讲原则, 对孩子百依百顺, 孩子缺乏独立性,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2. 漠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疏于沟通;单亲家庭的比例增多, 父亲或母亲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容易造成爱和家庭教育的扭曲。

3. 观念。

《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和教师规定诸多, 对家长要求却是轻描淡写, 造成很多家长不负应尽责任, 却不受法律和道德谴责。

4. 学校教育的错位。

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仅仅局限在中考成绩上, 学校为了迎合社会、家长的需求, 只能是强化文化教育, 弱化德育、美育以及情感教育,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得到很好确立。教师因素:在“一分决胜负, 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 教师眼睛只能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考试而进行的。这导致部分学困生逃学、厌学。

三、家校生三方对策思考

1. 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成败观是应对挫折的基石。

我们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 还要注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还要教育孩子, 树立起正确的成败观, 在失败和挫折面前, 不气馁, 不灰心, 要有坚持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2. 榜样的力量是激发自强精神的源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的屈原、越王勾践、司马迁, 现代的科高士其、张海迪, 还有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特困大学生们, 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

3. 在实际磨炼中提高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

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 如开展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教学中提高坡度, 设置学习障碍, 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 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不懈的恒心。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 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务工, 参加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劳动, 开展各种比赛和郊游等, 在实际磨练中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艰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 鼓励孩子们参加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 还应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 如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委屈、冷落, 学习或竞赛中的失利等, 增强心理耐受力, 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

4. 学校要利用班会课、健康课, 普及知识, 介绍方法。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和健康课的时间, 向学生传授适量的心理学知识, 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5. 做好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 取得家长的认同, 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

篇9:国外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在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家长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让他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

英国的学校也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顶级的私立女子中学牛津中学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校方坦言,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超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声称考生“不可能拿满分”。据了解,此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思想,了解“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德国:14岁后要承担家务

德国家长从不代替包办孩子的事情。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现在的多种课本中,不仅有“阳光”的内容,还有涉及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课题,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有人说教育孩子应该尽可能地展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然而,德国的家长与老师们却另辟蹊径,让孩子们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

据报道,德国柏林的一所小学竟邀请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来课堂上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该校老师称,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像这样的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德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

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青少年到法庭参观,并旁听审讯现场。此举旨在不刻意保持学生们心灵的“纯洁”,不回避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学生会对社会产生深入了解,以防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

日本:自立与忍耐的教育

在日本,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自立与忍耐的教育,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大多数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离学校多远,都是自己去上学。到了数九寒冬,连幼儿园的孩子也依旧是身著短裤。

在日本,人们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

日本家长把这些看作是一个经受挫折的训练,是让孩子接受挫折的经历,而这一件件小事实际上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打磨着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

美国:

批评慎重,表扬更慎重

美国学校的老师对表扬学生很“慎重”,很少突出表扬某个学生,在公开场合也多用鼓励性语言。老师们认为突出表扬有两方面不宜:一是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二是因太过重视“名”,只顾“取悦”老师,而没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误导,当得不到表扬时就会有失落感和受伤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姑息,美国老师通常会对他们特别“关照”的。别看美国老师对如何表扬学生不怎么下功夫,但对批评学生却颇费心机。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要帮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瑞士:打工上学两不误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俄罗斯: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很难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小孩子在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查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虽然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教育能让孩子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但有专家认为,挫折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战胜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尤其是6岁以前还是应当慎用挫折教育。因为6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处于安全感建立和完善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给予太多挫折,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对外界的信任、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摘自《青春期健康》)

篇10: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

四(7)班

邓文英

2013年11月

父母要重视对孩子进行青春前期性教育

一、授课目的

1、让家长了解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2、帮助家长掌握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前性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技巧。

二、授课基本情况

授课老师:邓文英 授课班级:四(7)班 授课人数:44人

三、授课主要内容

生命是宝贵的,青春是充满诱惑的,父母应该做孩子成长中的镇静剂、安慰 剂、消毒剂和止痛剂,做孩子的朋友和导师。为此,父母需要学习,才能坦然面对青春期儿女的挑战。

(一)要重视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进行性教育。

据国内外医学专家的调查和分析,促使当前儿童发育年龄提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20世纪以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二是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三是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

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也是剧烈的,主要有六大特征:一是性成熟与性意识的发展;二是情感丰富,情绪多变;三是独立意识与成人感增强;四是智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五是社会化进程加速;六是进入心理断乳期,成为独立人。

面对生理心理有如此大变化的孩子,父母需要知道是怎么回事,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孩子青春期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及时给予孩子心理支持、辅导。

(二)目前家庭性教育的存在问题

1、家长刻意隐瞒,让性在孩子眼里变得神秘化

2、想说但不知怎么说好

3、家长自己对性知识知道得不多

4、不知道性教育从何时开始

5、大人间的亲密行为在孩子面前太无禁忌

(三)父母对青春前期孩子怎样进行性教育

1、父母要了解性教育的目的及内容

性教育的目的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而制定的,为青少年提供性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有四个方面。

(1)知识类:

包括生长与发育、人类繁殖、解剖学、生理学、手淫、家庭生活、怀孕、生育、初为人父母、性知识、避孕、流产、性骚扰、艾滋病及其它性病传播疾病。

(2)态度类:

给孩子提供发问、探索,进而确定他们性态度的机会,发展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提高对两性之间关系的洞察力,建立健康、开明而负责任的性态度,明白他们对于别人的义务和责任。

(3)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技能

培养孩子尊重和爱护别人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习人际交往技能。(4)责任类

帮助孩子增强对于性关系的责任感,包括宣传过早性行为应承受的压力、性病感染压力等。

2、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父母个人的性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对性的表述,影响着对子女的施教方法。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性好奇。在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应遵循一条最基本原则: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这至关重要。

3、父母要掌握的原则

跟孩子谈论性问题时,要注意掌握自尊、隐私和如何做出决定这三个原则。(1)帮助孩子建立自尊。(2)尊重孩子的隐私。

(3)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做决定。

4、父母要掌握的一些技巧

父母一同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最佳的选择。要想有效地向孩子施行性教育,父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回答问题的技巧,使孩子知道父母乐意倾听及解答他们的疑难,日后再遇到其他问题时,也会主动向父母请教。

父母要掌握的一些技巧有:细心聆听;乐于回答;即时回应;真实准确;采用原名;循序渐进;巧对男孩女孩。

四、思考与实践

1、怎样对儿子(女儿)进行性教育?

篇11:试论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

篇12: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马秀玲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我们提倡“孝”、“敬”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道德规范体系的需要,是落实孝老、尊老风尚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呢?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浅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理法。

利用典故、富有情趣的故事教育学生。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会课,讲述了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来教育学生,象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张良取履敬老父,李密陈情报祖母等传说和故事,还讲了些名人敬母的故事,象郭沫若教子种“妈妈树”,让孩子寄托一片爱母之情,以祈妈妈早日康复,陈毅敬母为生病母亲洗尿裤之事,老舍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教育”;还讲了小学生张静贤孝敬父母,获北京市崇文区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用从右至今孝敬父母的榜样来教育学生。

二、换位法。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革命方知北京近,养儿才晓父母恩”,是很有哲理的,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亲自体验,发人深省。现在的小学生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生活的艰难。因此,我常常利用“换位法”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一下当父母的艰难。如:我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学生通过换位体验,受到了深刻教育。有位学生原来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在“我当一天家”的活动中,12元钱维持不了一家三口人平时一天的生活,第三餐时就没有菜吃了。这项活动之后,不少同学很有感慨地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从此再不吵着要吃好穿好了。

三、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我班开展了“访问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跟爸爸、妈妈一起上班、上街、做家务等”,结果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不少长辈的优秀品质。有位很调皮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原来很瞧不起我那环卫大队做清洁工的妈妈,总认为她比别人低下。通过活动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妈妈好伟大呀!她那种‘宁脏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从此,他处处体贴妈妈,成为一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四、观察法。

父母工作,孩子不可能亲自直接实践,我就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去观察,去间接实践。有的学生到医院去看当护士的妈妈给病人打针发药,有的到公共汽车上看当司机的爸爸开车,还有的到建筑工地看当工程师的爸爸一天的工作......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一次启迪和教育,感受、想象父母的艰辛与伟大,从而激发了情感,教育了学生要孝敬父母。

五、对比法。

通过对比,更能发人深省,更能教育人。如:我班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一家三代比照片”、“我和爸爸妈比孝心”等活动。通过对比,同学们比出了长辈过去生活的困苦,自己今天生活的幸福;长辈艰苦朴素的精神,自己娇生贯养的不良习气;长辈的仁慈与高尚,自己的糊涂与无知......,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出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提高了认识,更加理解人间真情。从此,孝敬父母、献爱心的学生越来越多。

六、艺术感染法。

许多事物,一旦插上艺术的翅膀,让人再去实践,将增强感染力,从而使人们提高了认识,调动了情感,增强了意志,指导了行动。如:在班会课上,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把孝心献给父母”系列小品后,演的和看的同学都受到了很大教

育。还有通过不同时期的主题班队会“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尊重父母、听从教导”、“向爸爸、妈妈敬礼”等,学生通过歌曲、舞蹈、故事、小品、相声、话剧、知识问答、三句半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班会开得生动,催人泪下,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除了以上方法外,我班为了使孝敬父母这次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取得一定效果。在全体同学讨论倡议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以下五条:

一、听从父母的话,接受劝告。不任性、不顶嘴,有事征求父崐母的意见,有事与父母商量,做错了事主动向父母认错,取得谅解。父母暴怒,要躲避,过后再解释。

二、对父母有礼貌。上学或放学,出门或回家时,都要告诉父母一声,以免父母挂念。父母下班回家,要迎上前去,主动接过东西。

三、体贴父母。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打水、扫地、捡碗、放桌子,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欢心。父母生病,要悉心照顾,端水送药。吃东西时,要先想着父母和长辈,不吃独食。

四、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乱花零钱,不吃零食。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不要难为父母。买东西要事先征得父母同意。

五、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定期总结,树立典型,及时宣传,以点带面,把孝敬父母教育落到实处。

篇13:对幼儿应该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在生理成熟方面比婴儿期前进了一大步, 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 例如自如地行走、用小勺吃饭等;但是与大孩子相比, 他们的生理成熟还是有限的, 特别是一些精细动作还不能很好地完成, 例如扣衣服上的小扣子、系鞋带、脱套头衫等。

当幼儿遇到一些困难时, 父母应该提供恰当的帮助。父母首先要明确哪些事情是幼儿可以轻轻松松完成的, 哪些事情是幼儿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 而哪些任务又是幼儿不可能完成的。明确这点后, 对于那些轻松的任务, 家长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 不要在这些事情上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同时也不需要给予过分的关注和表扬, 比如让3岁的孩子自己穿脱不用系带的鞋子, 吃饭时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菜夹到碗里等。而对于那些孩子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要避免让孩子去尝试了, 例如书写笔画复杂的汉字、拼500块的小拼图等。这些过于困难的任务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丧失自信心和积极性。

对于那些需要孩子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 成人的角色应是充当一名观察者和帮助者:观察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困难, 发生了什么困难, 是否需要成人的帮助, 需要多少帮助……例如3岁的辰辰脱不好套头衫, 父母一看, 原来是扣子没解开就脱衣服, 大脑袋当然出不来。这时就可以指给辰辰看:“辰辰, 这里还有一颗扣子呢, 脱衣服前需要解开的。”或者, 父母发现辰辰脱衣服时手用力的方向不对, 应该是向上扯, 而他拉着衣服向前扯了, 这时父母可以教给孩子脱衣服时正确的用力方向。在父母的指点下, 孩子成功地完成任务, 这时候给予孩子一个肯定和鼓励, 能够增强孩子克服更多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教孩子的过程要比成人顺手帮孩子把衣服一脱要复杂一些, 但对孩子来说意义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成人包办代替的事, 孩子不可能了解其中的道理, 孩子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而成人教孩子的过程, 孩子自己在思考、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者认为, 儿童生活的环境最好是平稳而少曲折的, 这样的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冲击比较小, 儿童容易适应, 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心理测试中, 有一个“生活事件量表”, 用于测量一个人近期的健康状况:它通过计算一个人近期生活中发生的动荡事件, 来预测此人近期是否会生病。研究发现, 生活变动大会引发身心疾病。例如, 被批评、发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等都可能引发一个人的身心疾病。当然生活变动事件也包含一些正面、积极的事情, 例如升学、搬新居等。对于孩子来说, 父母吵架、离婚, 教师责骂、体罚, 同伴的拒绝等, 都会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悲伤、恐惧和自卑等消极心理。

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和我们的主题——让幼儿体验挫折是矛盾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地要遭遇大大小小的挫折,既然挫折无法避免,我们就要学会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第二,我们提倡的是让孩子适当体验挫折,而不是一下子把孩子抛到一个万丈深渊。前文已经解释过,对于孩子来说,适当的挫折和困难就是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解决和克服的难题。我们不能对孩子提出超越其年龄特点的要求,否则孩子体验到的不是“适当的挫折”,而是“彻底的绝望”,从而丧失了自信。

第三,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成人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这就像我们不会把一个新生儿放到野外的恶劣环境中,让他们经受风吹雨打,任他们自生自灭一样。在孩子遇到精神和心理上的风雨时,我们应该提供温暖的支持。

篇14: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

最近,全校师生一块观看了《太阳花儿开》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8岁女孩冯春燕的故事。冯春燕的父亲在一次上山采药时不幸坠崖身亡,本来就有病的母亲,为此哭瞎了双眼。冯春燕为了照护自己的妈妈,自己放弃了学习的机会,用自己稚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替父亲还债,为母亲治病,像一朵有骨气有志向的太阳花,只身撑起贫困的家。

在看着春燕照顾妈妈的画面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另一幅画面:一个男孩正坐在地上大喊着:“我要踹死他!”画面中的男孩是我们三楼的邻居,今年9岁。是什么事情会让他有这么大的反应,说起事情的起因,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当时,邻家的男孩在草坪里逮了一只蚂蚱,拿着它吓唬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不小心踩死了蚂蚱。邻家的男孩觉着失去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就不得了了,要打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拦着没让他打,邻家的男孩就在那大喊大叫。邻家男孩的奶奶听到喊叫声下楼来,男孩就更加不得了,疯狂得够着去打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赶紧抱着孩子回家了,邻家的男孩这就要跟着去,因为奶奶拦着,他就威胁自己的奶奶,说他要撞墙,并咬牙切齿地说:“我找到他要踹死他!我要揍死他!”当听到这样的言语,看到邻家的男孩近乎疯狂的行为时,我想所有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震惊。就因为这样一点小事,邻家男孩就不依不饶的大闹,看那架势非要打到小男孩才解气。人们不禁会问,他怎么会这样?据我观察,是家长的溺爱造成了邻家男孩现在的结果。孩子小时,别的小孩玩着玩具,邻家男孩想玩,他的奶奶就会说:“先让我们玩玩。”邻家男孩找事打了比他大的孩子,“你大你让着他。”他奶奶就会这样说,却不批评自己的孙子。逐渐地邻家男孩就形成了爱找事、霸道、任性、不讲理的性格。

看到邻家男孩的行为,我在担心,将来这个孩子会怎样?我在自问:现在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看完影片,我在想假如冯春燕不是遭遇这样的家庭变故,她会不会这样的坚强,会不会有这样的韧性。像冯春燕这样的孩子,我们没少听说。比如武文梅、洪战辉、张列夫等,他们无不是小小年纪就遭遇了家庭的重大变故,他们毅然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的坚强?从他们的经历来看,是挫折,逼着“冯春燕”们坚强、勇敢。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他们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他人的感受。就在前不久,我们从新闻中得知:抚州高三学生雷某不满班主任管理将其杀害,我们还不时会听到,学生因为老师说了几句就喝了农药,因为学习的压力就自杀。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那我们怎样进行挫折教育呢?作为教师,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要想真正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转变家长观念。只有家长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挫折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告诉家长要让孩子走出大人爱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能做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解决的事,家长不要去帮忙。

第三,教师和家长适当地给予孩子批评,尝一尝失败的滋味,也是一种培养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好方法。

第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度不等的情景训练。家长和老师应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并及时给以语言和态度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困难,以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意志。

第五,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告诉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接触社会、认识自然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在平时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

命运是由自己来创造的,只要孩子具有了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无论何时心中都充满希望,用坚强的毅力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相信他们一定会活的精彩!

篇15: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游戏法。

游戏内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游戏的主人翁应是好人,即正真、善良、助人为乐的人。如果游戏中有坏人,最后也一定要让这些坏人受到惩罚。

(2)榜样示范法。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仿效。夫妇间的矛盾不应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对一些涉及是非的问题,要认真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辞。父母说话要算数。

(3)自我管理法。

从孩子能独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鼓励他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觉得做这些事是光荣的。要以“力所能及”为原则,“养成习惯”为目标。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不要责骂,而要告诉他如何做才能更好。

(4)行为约束法。

要从小约束孩子的行为。例如父母在家学习或休息时,孩子不要吵闹,在公共场合不要随地大小便或乱扔东西,如果孩子随便扔废纸,父母不要代捡,而要要求孩子自己拾起来丢进垃圾箱,使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时时提醒孩子,不要因为他的某些行为损害别人。

(5)自编故事法。

孩子爱听故事,如能针对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编个故事讲给他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经常把不爱吃的饭菜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改不了,这时可编个故事,并通过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改掉浪费的坏习惯。

当然,自编故事要有针对性,有情趣,并具有感情色彩;同时与一定的行为训练相结合。

(6)故意忽略法。

当孩子做出父母不希望的事情时,父母不要急于用责怪、批评的方法,这种方法反而容易强化这一行为,可以来用忽略法去淡化它。

(7)暗示法。

暗示法可分为语言暗示、榜样暗示、情境暗示、艺术暗示等。运用最广泛的是语言暗示。

(8)反射情感法。

篇16:如何对孩子进行受挫教育

孩子下棋输了就大哭大闹,这是他求上进不甘人后的表现,值得欣慰。但同时也折射出另一个问题,即孩子的抗打击能力不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孩子之所以会“输不起”,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有很多朋友,孩子只要一哭闹,他们就会像你老公一样,主动缴械投降:要么在游戏中故意输给孩子,要么替孩子出头去解决难题。而在生活中,他们也非常宠爱孩子,喂饭穿衣,写作业背书包,基本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大部分事情。

其实,这样并不好。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生活顺顺利利,不让孩子经历挫折,不仅使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也使得他们失去了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反,家长还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多受挫。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大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与方式,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你可以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亲身经历,以及名人的故事,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乐观对待、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才最重要。

其次,要勇于放开手,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他跌倒了,你不要匆匆忙忙跑过去扶他,而应当鼓励他爬起来;他不会做的作业,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而应该让他自己多想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你觉得孩子经受的挫折较少,你还要有意识地去创造“受挫”机会。在家里,让他帮你洗菜扫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节假日,带他去爬爬山;冬季,带他去晨跑,鼓励他与严寒作斗争。

甚至,你还可以“人为”设置一些障碍。五岁的孩子,你可以对他进行一定难度的情景训练。例如上街迷路了,他应该怎么办?与小朋友发生了争执,他又该怎么做?在不同的情景中,逐步提升孩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此外,家长也需要适当学学“否定”教育。下棋的时候,没必要故意输给他,家长该赢就赢;游戏活动中,也不要每次都让他做主角;即便孩子成功完成了一件任务,也可以故意“挑刺”,指出他的细微的不足;当他犯了错,适当惩罚一下他,也可以使孩子体会挫折的感觉,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

上一篇:设计专业文化考察报告下一篇:致自己早出晚归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