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品课在反思中增效添彩

2024-07-23

让思品课在反思中增效添彩(通用2篇)

篇1:让思品课在反思中增效添彩

让思品课在反思中增效添彩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初中 丁文龙 王炜林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宝塔松路95号 电话:*** 邮编22561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优异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孜孜追求的目标,打造高效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思品课亦然!然而在思品课堂中,虽不乏精彩的瞬间,但总体上,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成了看客、道具、附属品。老师讲,学生画,注意力涣散,缺乏学习激情……过程决定结果,低效的课堂必然导致低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对此现状,我们思品课老师,常常是抱怨学生,抱怨学风,抱怨学校……在抱怨中教书,在指责中育人,在无奈中徘徊。“一般说来,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杜郎口春风扑面而来,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质量令人称道,但杜郎口鲜活的课堂教学更是让我们心中怦然!杜郎口的老师还是那个老师,杜郎口的学生还是那类的学生,缘何面貌一新?杜郎口的校长崔其升告诉我们一条不是秘诀的秘诀,那就是让反思成为教师教学生活的常态。教师要养反思意识,养成自我反思习惯,培养反思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得到成长,课堂教学得到增效。

教学反思实际上是我们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我们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效度。反思应成为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如何反思?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做到每课必“三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 课前反思 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

首先,我要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杜郎口的成功告诉我们,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平等的课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老师与学生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两者人格是平等的。课堂上,我们既要尊重师生差异,更重要的是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在个性发展、学习基础、思维品质、家庭条件等诸多方面有差异,我们应承认差异,并立足现实,在尊重的基础改差变优,促优求进,切不可粗暴或带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对学生有没有嫌贫爱富?有没有因为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遵守纪律缺乏自觉性、错误不断反复性而疾言厉色,甚至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人权?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如果课堂上师生平等友善,处处流淌着亲情,学生则亲师信道,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则能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功效。同时,我们还该给学生一个民主的课堂,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我们不能再霸占讲台,垄断话语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发展学生。要从教材、生活、社会、学生出发,巧妙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开学习的新天地。

其次,我该怎样上这堂课?这是课前反思的重中之重。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二者在平等对话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课前反思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首先要精心设计,才能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预设除了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备课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对于学生而言,要实现教学目标,已有的东西是什么?最欠缺的是什么?学生会 产生哪些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人是生成性的存在,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丰富性、不确定性、不可限量性。同时,思品课教育要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密切联系,体现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开放性。如在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教师可以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去说他们都知道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收入来源。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由学生说会更富代表性、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无须越俎代庖。所给的空间越大,课堂资源的生成也就越多,政治课堂教学也更具时代性与生活化。

再次,我应该如何运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教教材,只能是以本为本,目中无“人”,教师为中心。用教材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整合与挖掘,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拓宽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准备,从而使教材鲜活起来,使教材为我所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趣味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用教材教,需要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愉快、轻松。用教材教,需要我们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的选取相关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特点。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关于多种所有制经济时,我联系学生生活,让同学们说出身边一些著名企业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了解所有制有哪些形式,不同所有制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差异。这样做,让学生明白,我们不是为考试而读书,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课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思品课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反思,需要教师“耳听六路,眼看八方”。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 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不断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意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2)反思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和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3)反思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4)反思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5)反思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开展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6)反思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三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后要对教学目标反思:如目标的确定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是否得到有机统一;能不能以相关学科知识为支撑,关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落实。

要对教学内容反思:如课堂教学中能否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是否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的选取相关德育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是否注意把握教学要点,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合作的讨论点等。

要对教学结构反思:苏教版思品新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按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编排,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和遵循问题解决方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引导学生把握思品课的学习规律。

要对教学方法反思:反思是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要注意是否做到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俗话说,教无定法,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对于像《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这些内容,我们要选择接受学习,对于《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我们宜选择探究学习,当然,更多的内容需要我们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实际、生活经验实际、学习能力实际等把二种学习方式统一起来;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要对教学媒体配臵与使用反思: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各有优点也各有其不足,媒体使用有没有根据教学的需要,扬长避短,是否存在为用媒体而用媒体。

要对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用时是否恰当?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效度如何?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所选用的例题是否典型?问题设臵是否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作业设臵是否合理?

“课贵有问,问则思,思则得”。反思不能只停留在思。反思中所得是宝贵的财富: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应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使用;不足之处,要加以回顾、梳理、并剖析、探究,使之成为今后的经验教训;要及时利用课后反思捕捉教学中的瞬间灵感,不让教学机智烟消云散;整合上述的得失,在写“再教设计”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攀登高峰。

“三思而后行”。杜郎口的成功告诉我们:通过深度反思课堂教学,抓住教学中的成功与教训,充分感受教学设计的变化,及时捕捉瞬间实现的生成因素,从而探讨、发现自我教学上的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反思,教者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就能有效实现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角色,就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就能改变课堂面貌,实现有效教学。

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认为:“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思品课老师应该学习杜郎口老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愿我们在反思中脱掉“匠气”走向“大师”,实现自我成长;愿我们在反思中促进和优化我们的思品课教学,让我们的思品课高效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篇2:让思品课在反思中增效添彩

一是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道理。“尊重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为说,是比较抽象和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捕捉了几个“生活现象”(即国旗出现的几个场景),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国旗的亲近感和爱国情感,同时对下文启发学生想象国旗为什么是红*的以及几个黄*的五角星分别代表什么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是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的既定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思品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学生情,以情促行。《下课了,放学了》这一案例中,为了教育学生放学后怎样合理安排看电视和做作业的时间,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老师创设了《放学后》这一小品,让学生通过小品受到启示。

三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天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行为。《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

上一篇:《文明礼仪伴我行》教学反思下一篇:法律法规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