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机械设备表

2024-08-04

顶管施工机械设备表(共6篇)

篇1:顶管施工机械设备表

顶管施工设备

构成——顶进设备、掘进机(工具管)、中继环、工程管、排土设备等五部分组成。

1、顶进设备

主顶进系统——主油缸:2~8只,行程1~1.5m,顶力300~1000t/只;单只千斤顶顶力不能过大:千斤顶、管段、后座材料。主油泵:32-45-50MPa;操纵台、高压油管。顶铁:弥补油缸行程不足,厚度﹤油缸行程 导轨:顶管导向

中继间——中继油缸、中继油泵或主油泵。

2、掘进机

按挖土方式和平衡土体方式不同分为:

手工挖土掘进机、挤压掘进机、气压平衡掘进机、泥水平衡掘进机、土压平衡掘进机。

工具管——无刀盘的泥水平衡顶管机又称为工具管,是顶管关键设备,安装在管道最前端,外形与管道相似,结构为为三段双铰管。

作用:破土、定向、纠偏、防止塌方、出泥等功能。组成:冲泥仓(前)、操作室(中)、控制室(后)设水平铰链和上下纠偏油缸,调上下方向(即坡度); 设垂直铰链和水平纠偏油缸,调左右方向(水平曲线)。泥浆环 控制室 左右调节油缸 上下调节油缸 操作室 吸泥管 冲泥仓 栅 格 工具管结构

3、中继环 顶管阻力 正面——不变

侧面摩擦力——随顶进距离增大

显然,将长距离顶管分成若干段,在段与段之间设置中继环,接力顶进设备可使后续段只克服顶进管段侧面摩擦力即可。

按自前至后顺序开动中继环油缸,顶进管道可实现长距离顶进。中继环——在中继环成环形布置若干中继油缸,油缸行程200mm。中继环油缸工作时,后面的管段成了后座,将前面相邻管段推向前方,分段克服侧面摩擦力。

4、工程管 管道主体一般为圆形,直径多为1.5~3m。长度2-4m。国内 管道材料类型

钢筋砼管:C50以上,应用最多,用于短距下水道中; 钢 管:列应用第二位,用于自来水、煤气、天然气等长距离顶管;

钢管、钢筋砼复合管:外钢内砼,用于超长距顶进; 钢管、塑料复合管:外钢内塑,用于强酸性液体 及高纯水输送。

5、排土设备

人工出土——人工挖土时。螺旋输送机——土压平衡顶管机。

吸泥排泥设备——泥水平衡、泥水加气平衡顶管机。

篇2:顶管施工机械设备表

顶管施工工艺顶管法施工是在地下工作坑内,借助顶进设备的顶力将管子逐渐顶入土中,并将阻挡管道向前顶进的土壤,从管内用人工或机械挖出。这种方法比开槽挖土减少大量土方,并节约施工用地,特别是要穿越建筑物时,采用此法更为有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顶管法在地下工程中普遍采用。顶管法所用的管子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或钢管,管径一般为700-2600MM,顶管施工主要包括:作业坑设置、后背(又称后座)修筑与导轨铺设、顶进设备布置、工作管准备、降水与排水、顶进、挖土与出土、下管与接口等。

1.10.1顶管法施工的分类目前顶管法施工可分为对顶法、对拉法、中继法、后顶法、牵引法、深覆土减摩顶进法等。在地下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可按照地下工程的特点、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有关规程,工程环境的实际情况、施工的力量和经济效益采取不同的顶管法施工。

1.10.2顶管法施工准备工作确定采用顶管施工方案前:(1)、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供的顶管施工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以及地质勘察报告进行学习了解;尤其是对土壤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含石量及其粒径分析、渗透性以及地下水位等的情况进行熟悉掌握。

(2)调查清楚顶管沿线的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对管道穿越地段上部的建筑物、构筑物所必须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3)编制工程项目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中必须制订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4)建立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有关的规范、标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1.10.3物资、设备的施工准备工作(1)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管、钢管、其他辅助材料均须合格。

(2)顶管前必须对所用的顶管机具(如油泵车、千斤顶等)进行检查,保养完好后方能投入使用。

(3)顶管工作坑的位置、水平与纵深尺寸、支撑方法与材料平台的结构与规模、后背的结构与安装、坑底基础的处理与导轨的安装、顶进设备的选用及其在坑底的平面布置等均应符合规定要求。尤其是后背(承压壁)在承受最大顶力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保证其平面与所顶钢管轴线垂直,其倾斜允许误差+-5MM /M(4)在顶进千斤顶安装时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规程要求,尤其是要按照理论计算或经验选定的总顶力的1.2倍来配备千斤顶。千斤顶的个数,一般以偶数为宜

(5)开挖工作坑的所有作业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熟知地上、地下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深度、走向及可能发生危害所必须采取的劳动保护措施

1.10.4顶管法施工应注意事项(1)顶管前,根据地下顶管法施工技术要求,按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规范、标准、规程的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

(2)顶管后座安装时,如发现后背墙面不平或顶进时枕木压缩不均匀,必须调整加固后方可顶进(3)顶管工作坑采用机械挖上部土方时,现场应有专人指挥装车,堆土应符合有关规定,不得损坏任何构筑物和预埋立撑;工作坑如果采用混凝土灌注桩连续墙,应严格执行有关项的安全技术规程操作;工作坑四周或坑底必须有排水设备及措施;工作坑内应设符合规定的和固定牢固的安全梯,下管作业的全过程中,工作坑内严禁有人

(4)吊装顶铁或钢管时,严禁在扒杆回转半径内停留;往工作坑内下管时,应穿保险钢丝绳,并缓慢地将管子送入导轨就位,以便防止滑脱坠落或冲击导轨,同时坑下人员应站在安全角落

(5)插管及止水盘根处理必须按操作要求,尤其待工具管就位(应严格复测管子的中线和前、后端管底标高,确认合格后)并接长管子,安装水力机械、千斤顶、油泵车、高压水泵、压浆系统等设备全部运转正常后方可开封插扳管顶进

(6)垂直运输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作业前要对卷扬机等设备各部分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精力集中,服从指挥,严格执行卷扬机和起重作业有关的安全操作规定

(7)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8)在拼接管段前或因故障停顿时,应加强联系,及时通知工具管头部操作人员停止冲泥出土,防止由于冲吸过多造成塌方。并应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加强通风。

(9)当因吸泥莲蓬头堵塞、水力机械失效等原因,需要打胸板上的清石孔进行处理时,必须采取防止冒顶塌方的安全措施。(10)顶进过程中,油泵操作工应严格注意观察油泵车压力是否均匀渐增,若发现压力骤然上升,应立即停止顶进,待查明原因后方能继续顶进。(11)管子的顶进或停止,应以工具管头部发出信号为准。遇到顶进系统发生故障或在拼管子前20MIN,即应发出信号给工具管头部的操作人员,引起注意。

(12)顶进过程中,一切操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两侧操作,以防发生崩铁伤人事故。

(13)如顶进不是连续三班作业,在中班下班时,应保持工具管头部有足够多的土塞;若遇土质差、因地下水渗流可能造成塌方时,则应将工具管头部灌满以增大水压力。

(14)管道内的照明电信系统应采取安全电压,每班顶管前电工要仔细检查各种线路是否正常,确保安全施工。

(15)工具管中的纠偏千斤顶应绝缘良好,操作电动高压油泵应戴绝缘手套。

(16)顶进中应有防毒、防燃、防爆、防水淹的措施,顶进长度超50M时,应有预防缺氧、窒息的措施。

篇3:顶管施工机械设备表

关键词:供水管道,顶管施工工艺,安全措施

1 工程概况

(1) 为解决惠安县广大农村地区和中化项目等工业用水的需求,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惠安县政府的工作部署, 于2012年启动建设城南水厂三期 (14万t/d) 扩建工程。该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三部分。其中取水工程部分包含铺设一条原水输水管道, 管径DN1400, 长10.70km, 日可输送原水量约18万t。该工程中标价5600万元, 于2012年12月开工, 分为三个标段进行施工。第三标段长约4km, 均沿着324国道铺设至城南水厂。

(2) 本工程为惠安城南水三期扩建工程原水输水管道 (第三标段) 的分部工程, 位于惠安城南水厂南侧324国道下 (设计桩号K10+080-K10+491段) 。因考虑交通安全及周边民居距离公里较近等因素, 公路部门不同意采取破路开挖的施工方法, 经与设计单位协商采取顶管施工方法。采用DN1420×14钢管顶管, 长403m, 设置一个10m×4m钢筋混凝土结构顶进工作井, 工作井用沉井施工法, 接收处采用大开挖方式取机头。

2 施工方案选择

(1) 根据地质资料及现场勘查, 本工程具有如下特征、难点: (1)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 管道顶进所穿过的土层为粉质粘土、淤泥和中砂。 (2) 施工段为长距离顶管施工, 顶管阻力较大, 需要采用的技术工艺 (减阻) 施工难度较大, 技术含量高。 (3) 施工精度要求高, 一次顶进长度403m, 容易出现顶偏现象, 需严格控制施工精度。

(2) 基于以上特点, 本工程顶管工艺拟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它的优点: (1) 工具头为密闭施工, 可避免地下水及软弱土层对施工的影响。 (2) 可有效保持挖掘面的稳定, 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3) 顶管总推力比较小, 适宜长距离顶管。 (4) 弃土由管道抽排出, 有效改善作业环境, 提高安全性。 (5) 工作效率高, 施工进度快。 (6) 该掘进方式是按泥水平衡原理工作的, 泥水平衡是通过调节泥水系统对机头平衡仓内压力与机头所处地下水压力达到平衡的。因此, 该掘进方式的机头能够有效的稳定挖掘面土体、控制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及适应恶劣的地质条件。

3 泥水平衡式顶管工艺流程简介 (以1节钢管顶进为例)

(1) 顶进前准备:所有机械设备交班检查; (2) 工具头刀盘转动、开进出渣浆泵; (3) 顶进、调整进出渣浆泵流量到达平衡, 同时做好压触变减阻浆和泥浆制作; (4) 泥水处理系统处理砂土, 工人装车外运; (5) 测量工具头的偏位、作好记录、纠偏, (6) 整体式顶进构架调节顶块, 各工种工人拆开各管路、钢管吊装及接口连接、各管路安装。1节钢管顶进完成, 1个顶进循环结束、重复顶进1个行程。

4 顶管顶进示意图 (见图1)

5 顶管工程力学参数确定

顶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力学过程, 它涉及材料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弹塑性力学等诸多学科。但顶管计算的根本问题是要估计顶管的推力。顶管的推力就是顶管过程管道受的阻力, 包括工具头正面泥水压力、管壁摩擦阻力。泥水平衡压力:在封闭的工作仓内加泥水压力平衡地下水压力, 是防止泥砂涌入的重要方法。泥水压力一定要合理。压力较小, 大量的泥砂涌入, 会造成路面破坏, 地表设施受损;压力过大, 会增大主千斤顶负荷, 严重的可能产生冒顶现象, 因此, 需要进行管段有顶力计算。

5.1 DN1400钢管

(1) 顶进阻力理论计算。

F=F1十F2 (F—总推力;Fl—迎面阻力;F2—顶进阻力)

F1=π/4×D2×P (D—管外径1.42m, P—控制土压力)

P=K0×γ×H0 (K0—静止土压力系数, 一般取0.55,

H0—地面至掘进机中心的厚度, 取最大值5.4m, γ—土的湿重量, 取1.9t/m3)

式中:f—管外表面平均综合摩阻力, 采用触变泥浆可取0.3~0.4t/m2;D—管外径1.42m;L—顶距, 取400m。

(2) 最后得出:总推力F=8.86+624=633t。

5.2 顶进系统

根据总推力取最小值作为油缸的总推力, 主顶油缸选用4台200t级油缸, 总推力8000k N。4只油缸有其独立的油路控制系统, 可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调整主顶装置的合力中心来进行辅助纠偏。主顶液压动力机组, 由二台大流量斜轴式轴向柱塞泵供油, 采用大通径的电磁阀和系统管路, 减小系统阻尼。4只油缸可以单动, 亦可以联动。

6 顶管主要工序处理办法

6.1 导轨安装

导轨选用根据管径确定

(1) 两导轨的间距 (见图2) 计算。

计算公式:

其中:A0—两导轨的中距;A—两导轨上部的净距;a—导轨的上顶宽度, 采用起重机钢轨QU100, a=100mm;D—管外径;h—导轨高度, 采用起重机钢轨QU100, h=150;e—管外底距混凝土底板的距离, 取25mm。

(2) 导轨安装质量检验标准: (1) 本工程顶管导轨安装净距 (见表1) 。 (2) 顶管导轨安装要求。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 安装牢固, 其纵坡与管道设计纵坡一致。安装导轨高程及内距允许偏差为±2mm;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0~+3mm。

mm

6.2 管道顶进处理办法

(1) 土层加固:当顶管开挖面及管顶部位遇有粉细砂及砂砾石土层时, 注浆加固土层, 防止顶进过程管前产生坍塌。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注浆原料进行检验, 并测试凝结时间、渗透半径、酸碱度等指标。

(2) 触变泥浆减阻:顶管过程中, 采用在管节四周注触变泥浆, 减少顶力。灌浆前, 应通过注水检查灌浆设备, 确认设备正常、无渗漏现象后, 方可灌注。触变泥浆拌和采用要求:按试验确定的触变泥浆配合比, 称量水、膨润土及碱的质量 (见表2) 。

(3) 取称量水的一部分与碱配制碱溶液。将剩余水与膨润土拌和均匀, 制配好的碱溶液, 注入膨润土浆内, 继续搅拌至均匀, 形成触变泥浆。拌制好的触变泥浆应静置12h后方可使用。

6.3 泥浆系统

本工程进排泥浆采用循环使用。顶管机排出的泥浆经过泥浆池沉淀后, 再通过进浆泵送入顶管机泥水仓中。泥浆管管径为100mm, 泥浆的相对密度为1.3。

泥水系统运行流程:补给水泵→泥浆池→进水泵→机外旁通→机头→排泥泵→泥浆池→机坑→排水泵。

6.4 纠偏系统

顶进中发现管位偏差5mm左右, 即应进行校正。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 使管节逐渐复位, 不得猛纠硬调。校正方法, 采用顶管机自身纠偏法:控制顶管机的状态 (向下、向上、向左、向右) 。这种方法, 纠偏效果良好。每次纠偏的幅度以5mm为一个单元。再顶进1m时, 如果根据顶管机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偏位趋势没有减少, 增大纠偏力度;如果根据顶管机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偏位趋势稳定或减少时, 保持该纠偏力度, 继续顶进。当偏位趋势相反时, 则需要将纠偏力度逐渐减少。

6.5 管内通讯及监控系统

为保证管内、后座泵站、地面办公室的通讯联络顺畅, 平时顶管时, 确定工具头操作工、后座机械工、办公室值班人员的联络方法, 可增加有线电话的辅助通话。同时, 通过摄像头将工具头顶进及出土情况, 反映到监控系统中来, 一些数据采用电脑监控。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 实现机电一体化。

7 安全措施

(1) 安全生产措施: (1) 严格执行各种有关安全法规。 (2) 对工人进行岗前三级安全教育, 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3) 严格执行各类机械设备的专人管理和操作制度。各类机械有安全防护设备, 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 经常检修, 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4) 现场材料、机械、整齐放置或搭设。施工区域内按有关规定建立消防责任制, 设立明显的防火标志。

(2) 焊接钢管安全措施: (1) 电焊机外壳, 必须接零地良好, 其电源的拆装应由电工进行。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可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 并备有消防器材。 (2) 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 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 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 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 连接牢固, 在潮湿地点工作, 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4) 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 (5) 焊接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 应清除干净, 将所有的孔口打开。 (6) 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 容器可靠接地, 通风良好, 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7) 焊接预热工件时, 应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8) 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子接触, 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 所有地线接头, 应连接牢固。 (9) 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的外壳应绝缘, 端电压不应大于36V。 (10) 工作结束后, 应切断焊机电源, 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 方可离开。

8 结语

本项目顶管工程, 历时35d, 顺利完工。并进行试压, 符合设计要求。这么长的管道, 通过顶管与尾端管道顺利闭合, 没有一点偏差, 得益于测量准确控制和纠偏系统的应用及钢管焊接技术良好控制。钢管的焊接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确保焊接处饱满, 没有丝毫裂缝与漏水现象。在长距离, 车流量大的公路上顶管, 没有出现一点凹陷, 也始终无影响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 取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施工方法既安全又可靠, 对管径较大 (DN≥900mm) 、距离较长 (L≥80m) 的非开挖的管道施工, 采用机械顶管 (泥水平衡式顶管) 的方法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试行) .2012

[2]GB50269--97, 给排水管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篇4:杜绝机械顶管施工的重大安全隐患

【关键词】机械顶管施工;临电;吊装;深基坑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地面资源及可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少,城市地上空间的拥挤程度大大增加,进而产生诸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诸多城市问题,地面空间的利用逐渐趋于饱和。合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地铁、隧道及地下管线等市政工程也越来越多。城市地下建设所遇到的问题亦日益复杂,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工程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施工方法分为开槽明挖法和暗挖法。

所谓暗挖法,是指在地下管道铺设中无需由地表开槽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顶管法、定向钻孔法等。顶管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暗挖法的施工形式。顶管施工技术,由于施工不开挖地面、不受气候及环境影响、不影响交通、拆迁及管线改迁小、工期和工程量可控、一次顶进的距离长、穿越构筑物影响小等优点,在工程实践中体现出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顶管施工环境潮湿,频繁的吊装管材,出渣等,安全隐患较多,易发生安全事故。

一、现状调查

我们对分公司机械顶管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辨识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共计232项;又用LEC风险评价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了危险度评价,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确认深基坑机械顶管中临时用电隐患和不规范吊装为重大危险源,是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机械顶管施工重大安全隐患因素控制措施

通过对深基坑机械顶管中临时用电隐患和不规范吊装进行分析,总结以下原因:

一)原因分析

1、线路受水浸泡。由于深基坑受地下水影响、土压平衡顶管工艺所采用的触变泥浆减租技术,使得顶管坑内、管道内常有积水,线路浸泡在水中;2、机具临电不规范。现场使用的小型机具存在防护罩缺失、绝缘部分破损等缺陷。3、奖罚措施不健全。项目部制定了《安全用电奖罚措施》并能严格执行,但针对吊装安全虽然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奖罚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使得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不能将吊装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工作来开展,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4、吊装指挥不规范。吊装指挥人员随意更换并且由于缺乏培训,不能用正确的手势与门式起重机操作手沟通,存在乱指挥、错误指挥的现象。

二)改进措施

1、针对线路受水浸泡。1)基坑四周设置30cm高挡水墙,购置水泵及时对坑内积水进行排除(见图一);2).安排专门人员检查管道注浆情况,发现漏浆及时抽浆,保证无积浆;3).管道内线路沿管道壁中部敷设,坑底线路沿工作坑壁敷设,必要时线路做埋地附设(见图二);4).电工不定期检查临时线路,发现线路接头裸露及时做防水包裹;5).定期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现场临时线路进行专项检查。

2、针对机具临电不规范。1)购置正规厂家生产的具有合格证的机具,从进货渠道保证机具临电的规范性;2)机具进场履行安全验证程序,由安全员、电工、设备管理员进行三方验证程序,其中,安全员、设备管理员检验机具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电工检验机具的接地接零、线路布设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只有三方共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3)除了安全员、电工日常检查外,项目部定期由项目经理带队,安全员、设备管理员、电工参加检查机具临时用电;

3、针对奖罚措施不健全。1)对深基坑吊装安全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奖罚项目和金额数量化,细化,并与具体负责人签订责任书;2)每月生产会上严格兑现当月奖罚情况并对奖罚情况进行公示;

4.针对吊装指挥不规范。1)购置光碟,组织吊装指挥人员进行规范性吊装的学习;2)对吊装指挥人员进行专项的现场考核评分,根据名次对吊装人员进行不同的处理;3)项目部定期现场检查吊装指挥人员规范性指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4)针对项目部的深基坑吊装规范性编制示意图(见图三),供人员学习执行。

三、效果验证

经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项目部机械顶管施工中安全生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现场杜绝了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和不规范吊装。安全管理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调动了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篇5:顶管施工机械设备表

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了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集镇1#、2#(合建)泵站的雨水进水管,管径DN2700和DN3000的大 直径顶管以及管径DN1800的曲线顶管在复杂环境下的施工技术,由于施工措施合理,使顶管精度达到 规范要求,顺利贯通,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排水工程;大直径顶管;曲线顶管;施工技术;施工措施;上海市浦东新区 摘自: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第6期工程概况

某雨水泵站工程包括雨水泵站和雨水管道两部分。雨水管道有高科路东端工作井到泵站的DN2700顶管,西北方向高斯路的1接收井到2工作井的DN1800曲线顶管、西南2接收井到2工作井的DN2400顶管,2工作井到1工作井的DN3000顶管和1工作井到泵站转折井的DN3000顶管(详见图1)

1#接收井(原井改造)路高斯广兰路张江马家浜路DN1800-13.33直线顶管DN1800-20.78直线顶管工作井2顶管9-00DN24高科路51.4-18管800DN1线顶曲1#工作井高科路DN3000-134顶管DN3000-116顶管管顶0702DN泵站转折井2#工作井2#接收井马家浜雨水泵站图1 泵站雨水管道平面图2 工作井施工 2.1 施工顺序

该工程按照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各工作井施工顺序为先逆作法施工1工作井,再逆作法施工2工作井,最后逆作法施工2接收井,1接收井属原井改造,泵站转折井随泵站施工完成。顶管施工顺序为:从1工作井先顶进DN3000管,穿越马

#

家浜进入2工作井,再从2工作井顶进DN1800曲线段,再从2工作井顶进DN2400管进入2接收井,最后从1工作井顶进DN3000管,进入泵站的转折井。2.2 工作井基坑SMW工法桩围护施工技术

工作井为圆形井,基坑内径Φ10.6m,开挖深度13.62m,SMW工法桩(Φ1200双头水泥搅拌桩一隔一跳插HN500×200型钢)

##第1期 施工技术论文集-市政桥梁 总师办

围护。

地面标高5.12m,卸载3m深至2.12m,卸载宽6m。卸载后基坑开挖深度10.62m。H型钢长18.50m,顶标高2.62m,伸出圈梁面5000.5m。搅拌桩比H型钢深2m。桩顶圈1200mm ×600mm,圈梁面标高2.12m。(见图2)

内衬结构H型钢HN500*2002.120mQL1200****80016900AA2000Ф1200水泥搅拌桩A-A图2 工作井基坑围护

2.2.1 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二次喷浆三次搅拌为宜,施 工流程如下:

用水准仪、经纬仪校正浆液配置测量放样沟槽开挖搅拌桩机就位切土下沉喷浆搅拌提升复搅下沉喷浆搅拌提升桩机移位下一桩位施工 „„

2.2.2 HN500×200型钢插入

把H型钢焊接至18m长桩架就位用水准仪及经纬仪定位H型钢H型钢打入或振动压入制作钢筋混凝土圈梁600mm×

1200mm

2.3 工作井内衬结构墙逆作施工技术

结构全高10.62m,分四段施工。

圈梁和第一段,标高2.12m~0.00m,第1期 施工技术论文集-市政桥梁 总师办

挖土,浇筑内衬墙和圈梁;

第二段,标高0.00m~-3.90m,挖土,浇筑内衬墙;

第三段,标高-3.90m~-6.50m,挖土,浇筑内衬墙;

第四段,标高-6.50m~-8.50m,下端分别伸入沟槽0.3m和1m,然后对沟槽分层回填黄沙夯实,再50mm厚C10砼垫层铺平到开挖面,接着安装节段模板,浇注节段砼。

节段施工缝的止水,是在节段底部砼垫层面,靠内排钢筋安设一圈150mm×150mm的木条。木条于下一节段土方开挖时扣出,形成节段间高低差止水缝。(见图3)挖土,先浇垫层和底板,再回筑第四段内衬墙。

每节内衬结构段的施工,土方挖到分段标高后,沿基坑周边往下挖0.8m宽1m深的沟槽,焊接内衬墙结构钢筋,其竖向钢筋

桩顶圈梁地面卸载标高2.12m内衬墙150*150木条首层开挖面标高0.0050厚砼垫层1000砂沟8001200SMW工法桩图3 内衬墙第一节段施工 大直径(DN3000)直线顶管主要施工技术 3.1顶管掘土机型式选用

顶管掘进机的选型,针对该工程覆土层厚(2~3)D,D为顶管内径,“F”型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沿线地面建筑物虽不多,但在顶进过程中,要穿越马家浜河,河中覆土厚度约h=2~2.5m,过河之后要在张江路下穿过,进人2工作井,张江路两侧各种管线较多,需要保护,根据这个特点,选用多刀(四

#个小刀盘)土压平衡掘进机。此种掘进机纠偏灵活,方向容易控制,对土体扰动小,地面变形小,排除障碍物能力强。3.2 工具管的出洞技术

3.2.1 工具管进出洞地基加固措施

顶管施工中的进出洞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由于顶管所处的地层含水量大,扰动后易塑流的特点,为防止机头进出洞时地下泥水的涌入,确保机头进出洞时的安全性和第1期 施工技术论文集-市政桥梁 总师办

可靠性,我们采用压密注浆技术对进出洞口周围的土体进行“窗”式加固措施,加固范围为上下左右超出洞口边2.Om、轴线方向伸出搅拌桩3.Om。加固后,使这一部分土体在工具管进出洞开洞时,不发生土体塌方现象。

3.2.2 工具管出洞技术措施

工具管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后,准备顶进前,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管顶进至离洞口0.5~1.0m 处停止。

(2)按照原设计要求,在出洞前将H 型钢全部拔除。为确保安全,增大后靠背承受的顶力,后靠背位置处型钢待顶进完成,再将其拔除。考虑到DN3000 顶管预留洞口直径为4.0m,该范围内共计有4~5 根H 型钢,如果全部拔除型钢后,该范围内的搅拌桩将被破坏,从而人工进行开洞的时候,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搅拌桩土体塌落等),故决定两个洞口处各留2 根H 型钢,暂不拔除,待开洞凿除搅拌土后再将其拔除。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用空压机凿除井壁洞口,将凿除物清理完毕。

(4)为防止工具管出洞时产生叩头现象,采用延伸导轨,并将前3节钢筋混凝土管与机头做成可调节的刚性连接。

(5)推进工具管,直到洞口止水圈能止水为止,静候3~4h,测出静止土压力,结合理论数据定出推进土压力控制值。

(6)继续前推工具管,在安装第一节管前,应将工具管与导轨之间进行限位焊接,以免在管顶缩回后,由于正面土压力的作用,将工具管弹回。

3.3 工具管的进洞技术方案

(1)当工具管推进至距接收井壁30~50cm 时,停止推进。

(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拔除洞口H 型钢,用空压机凿开壁洞口,速将工具管推进接收井。

(3)继续推进,直至推进至设计要求位置为止,将工具管与最后一节顶管脱离。

(4)将工具管吊起,将井内杂物清理完毕,然后将顶管外壁与预留孔间间隙堵住,并安插好内径为2cm 引水管。

(5)洞口止水圈装置。3.4 顶力的理论计算

1#顶管工作井~

2#顶管接收井段的顶力。

F=F1+ F2=2980 + 1180=4160kN 式中:F1—正面阻力

F2—顶管周边摩擦力

顶管实际最大顶力为3750kN,理论值偏大11%。

工作井内布置4 只顶力千斤顶,每只千斤顶顶力2O00kN。3.5 中继间设置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工作井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为480t(小于管材纵轴最大允许轴力),由于泥浆剪力取小值,为安全起见当总推力达到中继间总推力的70%时,开始安置中继间,在长距离大口径的顶管中、,中继间的安放相当关键,在该工程中,顶管的长度为134m,由于泥浆套性能良好,在顶进了6Om 之后,顶力增加很小,虽然在中间设置了中继间,但一直没有启用,直至顶进

2#工作井。3.6 顶管穿越马家浜 第1期 施工技术论文集-市政桥梁 总师办

顶管穿越马家洪河道时,考虑到最大覆土为3m,属于浅覆土。在穿越河道时,采取以下二种措施:(1)当顶近至河道边时,放慢顶进速度,一般顶进速度为每分钟3~3.5cm,由于在穿越河道时考虑到覆土层较浅,顶进过快会使河道底土体开裂,故采取放慢顶进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2cm;(2)减小同步注浆压力,一般注浆压力为0.1 MPa,过河道时注浆压力控制在0.05~0.07 MPa,并随时观测顶管工具管内压力表的变化及工具管和管节接口是否渗水。一旦发现有渗水现象,立即停止顶进。DN1800 钢筋混凝土曲线顶管施工技术 4.1 工程概况

该曲线顶管工程位于张江路2

#工作井至高斯路1#接收井,全长215.5m,其中进出洞口为两段直线段,长度分别为21m、13m;曲线段长181.5m,曲线半径为450m,顶管覆土层平均厚为H =6.8m,管径DN1800mm,管材选用“F”型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顶管两侧为一排居民楼,相距10m左右,由于相距较远,在顶管施工时对居民楼影响较小,并且在顶管施工前,做了详细的勘察工作,对年代久远的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工具管选型同DN3000顶管。4.2 曲线顶进推力的理论计算 全程顶进阻力

F总=F0+ F1+ F2=312+463+2708 =3483 kN 式中: F0——工具管顶面阻力

F1——直线段管壁综合摩阻力 F2——曲线段管壁综合摩擦力

4.3 中继间设置

根据总推力及工作井后靠背所能承受 的最大顶力以及管轴向允许推力,取工作井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为3700kN(管材大于此值),而顶进总顶力为3483 kN,基本相近。故在曲线中间设置一个中继间,完成了该段曲线顶进。

4.4 管接口接缝张开计算 管外接缝最大(S1)S1=(L×D)/(R-r。)=(2.0×2.16)/(450-1.08)=9.62mm

管内接缝最大张开计算(S2)S1=L×(D-t)/(R-r。)

=2.O×(2.16-0.18)/(450-1.08)=8.82mm

管内接缝最小张开计算(S3)S3=L×t/(R-r。)=2.O×0.18/(450-1.08)=0.8mm

4.5 曲线顶管管缝控制

曲线顶管的管缝控制非常重要,如果管缝张不开就形不成曲线,张开过大,将造成顶管纵向失稳,特别在粉质粘土中顶管,在管缝形成后,如果纠偏控制得不好,其偏离趋势会越来越大,虽然可以通过纠偏千斤顶纠偏,但这种偏差不是一下子能纠回来的,这样顶管的线形往往形成蛇行,而且最大偏差值往往超过规范允许范围,如果管缝张开过大,会给工程带来危险,故在该工程中管外最大开口间隙控制在20mm值,以避免顶管接口张缝过大造成渗漏。该DN1800顶管最小曲率半径:Rmin=(LD+ S1r0)/ S1=217m 4.6 曲线顶管的测量

曲线顶管工程的测量是整个顶管工程质量的关键,它的实施好坏影响到管线线形第1期 施工技术论文集-市政桥梁 总师办 的圆顺,甚至影响到顶管的顺利贯通。因此要精心实施确保无误。

该工程曲线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和左右偏差测量两部分:

(1)高程测量较简单,在地面上把永久性水准点引测至井边,通过垂直吊钢尺引测至井下,设临时水准点。再在管道内架设水准仪测至机关内标靶,即可知道工具管高程偏差。此水准还可从工具管测出来,闭合差按二级水准控制。

(2)左右偏差测量较复杂,在直线顶管中,我们可以在后座设一激光经纬仪,在满足通视的条件下,直接看工具管内标靶就可知道左右偏差,而曲线顶管却做不到,因为管线线形是圆弧形的,后座内激光经纬仪不能一镜子看到底。因此需在管道内布置移动测站。

(3)我们在井内后座处设置一个固定仪器墩,上架测距仪(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3+5pp):在管道内布设移动测站,采用弧形钢板固定在管壁上;在井边设置固定脚架,上架棱镜,这样管道内就布设成了延伸导线,按导线法进行测量。方法是从井内测井边固定棱镜,作为起始导线边,然后从井内测管道内第一台全站仪,通过导线法传递,一直测到工具管内棱镜,通过测量专用程序算出管中心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得出工具管的实际偏差。

(4)井边棱镜的坐标和井内对中仪器墩中心坐标通过地面上已知的控制点放设,方法是三角测量,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此两个坐标是工程曲线管测量的关键,需定期复核,一般每50m复核一次,进洞前加密测量。根据复核的结果修正起始点坐

标。

(5)接收井预留洞间隙:考虑到施工存在误差,机头操作也存在误差,我们把管内导线测量误差控制在△1=±25mm,顶进误差△2=±50mm,△=△1十△2=±75mm,因此预留贯通洞,每边富裕量定为75~100mm 是合适的。4.7 减阻泥浆的运用

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运用是减少顶进阻力的主要措施,顶进时通过管节上压浆孔,向管道外壁注入一定量的减阻泥浆,在管道外围形成一个泥浆套,顶管顶进时在泥浆中形成一组剪切面,从而减少顶进时的顶力,泥浆套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减阻的效果,在工具管尾部环向均匀地布置了四个压浆孔,用于顶进时同步跟踪注浆。减阻浆液的性能要稳定,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既要有安全良好的流动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

篇6:顶管施工方案

方案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在片岩和岩石混合土层,且在道路东面有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顶管法。

开挖作业坑所产生的土方外运至甲方指定地点。

手掘式施工方案

一、工艺流程:顶管施工准备→顶力计算→测量放样→基槽开挖→降水→底板浇筑→顶管后靠背设置→导轨铺设?→顶管动力设置、调试→顶进开始试阶段以及纠偏方法→出土→安放中继管。

(一)、顶管前的准备工作

顶管施工前所有设备三天前全部到场,包括:钩机、空压机、油压泵、水泵等,动力和照明电缆线要全部按要求铺设到位,所有顶管施工人员要全部到场。

(二)、顶力计算

1、推力的理论计算:(Φ1500计算)

F=F1十F2

其中F―总推力

Fl一迎面阻力F2―顶进阻力

F1=S*P(S―管道顶进受力面积p―控制土压力)

P=Ko*γ*Ho

式中Ko―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55

Ho―地面至掘进机中心的厚度,取最大值5.5m

γ―片岩量,取2.1t/m3

P=0.55*2.1*5.5=6.35/m2

F1=3.14*1.8*0.15*6.35=5.38t

F2=πD*f*L

式中f一管外表面平均(根据顶进以片岩和岩石混合为计算基准)综合摩阻力,取2.3t/m2

D―管外径1.8m

L―顶距

F2=3.14*1.8*26*2.3=337.99t。

因此,单管总推力F=5.38+337.99=343.37t;。根据总推力、工作井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及管材轴向允许推力比较后,取最小值作为油缸的总推力。工作井(Φ1500mm顶管)设计允许承受的最大顶力为800t,管材轴向允许推力600t,主顶油缸选用2台320t级。满足26米顶管所需推力。

(三)、测量放样

顶管管线放线是保证顶管轴线正确的关键。放线准确就能保证顶管机按设计要求顺利进洞,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反之,就可能造成顶管轴线偏差,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也会造成顶进时设备损坏,使顶管停顿。顶管管线放线,就是将工作井出洞口和接收入井进洞口的点正确引入工作井内,指导顶管顶进的方向和距离。从理论上讲,工作井和接收入井的坐标和标高在沉井下沉时都已明确,通过计算很容易确定。然而由于沉井下沉时的误差,这样从理论上计算放出的线就不一定符合。目前,顶管管线放线常常是根据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实际位置,按设计要求,通过测量实际放出管线位置。具体如下:

1、管线标高的测量,使用水准仪结合现场实际要求确定作业坑底标高及管道标高。

2、轴线测量的方法

(1)、通视条件下的测量使用引线法引工作井及接收井预留洞口中心至工作井的井壁。置经纬仪于接收井中心A点,把花杆放在工作井预留洞中心井上口B点,作AB直线的延长线,并在工作井后部定出一点C。保证C、A、B在一条轴线上,工作上B点、C点用铅丝将管线轴线拉出来,上吊两个垂球将管线轴线引至坑底B/、C/点用以确定管线顶进轴线。C/点架设激光经纬仪,对准B/点,确定顶管顶轴线。

(2)、在轴线定好后即可安装导轨以及后顶,()先根据导轨本身的尺寸计算出导轨顶面至轴线的高差h,至水平仪于井下,在井四周做出4~6个临水点,保证轴线标高,安放导轨时可用线绳在相对的两个临水点拉出一条直线,使导轨顶轻触于线绳既可,然后根据轴线调整导轨轴线在竖直方向上于已知轴线的竖直投影线重合,导轨轴线方向调整好后再精调导轨的高程,最后支撑导轨至井壁上。

3、纠偏方法与措施

(1)有严格的放样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顶进前必须遵守严格的放样复测制度,坚持三级复测:施工组测量员→项目管理部→监理工程师,确保测量万无一失。

(2)布设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座必须避免顶进时移位和变形,必须定时复测并及时调整。

(3)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0.5°。并设置偏差警戒线。

(4)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

(5)开始顶进前必须制定坡度计划,对每一米、每节管的位置、标高需事先计算,确保顶进时正确,以最终符合设计坡度要求和质量标准为原则。

(6)、平面纠偏,采用经纬仪测量检查,高程偏差采用水准仪测量。测量的频率一般每天四次,出洞前更要勤测量。

(四)、导轨铺设:

基坑导轨是安装在工作井内为管子出洞提供一个基准的设备。导轨要求具备坚固、挺直,管子压上去不变形等特征。由于顶管重量重,为此我们采用了复合型基坑导轨。

基坑导轨铺设应注意管线轴线、导轨标高和导轨支撑稳定性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线轴线:根据管线轴线测量结果,铺设轨道时,将轨道中线与管线轴线重合。

2、管线标高:由于采用的是复合型轨道,因此铺设轨道时必须了解轨道的基本结构。

(五)、顶管后靠背

工作井的顶管,由于作业坑地处片岩等岩石地层,无法做钉桩靠背。现采#字形200*240双层道木和紧密排列单层50Kg铁道钢以及一块50厚钢板和及长*宽*高=4米*0.5米*2米C30砼块,原有土层(作业坑墙壁)与靠背之间间隙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密实,一同作为后背墙。顶管机与后做墙之间一块50厚钢板作为靠背与顶缸之间缓冲。待其混凝土达到75%以上强度后方可进行顶管的顶进工作,否则就可能造成顶管过程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影响顶管顶进。对于后座墙附加层的做法,采用以下方法

1、后背墙附加层工作面必须与顶管管线垂直。

2、后背墙附加层的宽度应满足主顶油缸发射长度,厚度根据工作井的直径和后靠背顶铁的宽度而定。

3、后背墙附加层做法采用钢筋混凝土,场外预制。

4、后背墙附加层采用道木,因木材具有伸缩性,顶管顶进时,为防止主顶油缸反复作用会造成木材反复受力,形成疲劳破坏,影响顶进质量,同时也会造成顶进设备损坏在道木前端加设20mm后钢板用以保证靠背稳定性。

5、作业坑护壁,由于作业坑所处位置地质主要为片岩层。顶管过程中,在作业坑受力时作业坑四周碎岩石掉落,为保证作业坑内作业人员安全,需对作业坑四周墙壁做钢筋网混凝土护壁,钢筋采用Φ8圆钢间距200mm#型单层布置,混凝土采用C20细石砂浆100mm厚做护壁。

(六)、顶管动力、照明

动力电缆设置:管内设置一路电缆,按其配套动力负载功率,选择电缆规格,供电采用发电机发电,移动电缆装接,设置移动电箱。井下施工的.所有移动电机具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接地措施。井下、管道内的照明灯具必须用36V安全电压。

(七)、洞口止水

1、顶管工程中,为使管子能顺利从工作井内出洞,一般采取工作井预留洞口比管节外径略大些(一般为100mm)的方式,顶进时此间隙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封闭,否则地下水和泥砂就会从该间隙流到工作井内,会造成洞口上部地表的塌陷,甚至会造成事故,殃及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顶管过程中洞口止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认真、仔细地做好此项工作。

2、我们采用的洞口止水方法是在工作井制作时,预先采用模板及钢管护臂形成整体护壁,待顶管开始后在管道顶进位置人工开孔以便管道顺利顶入及防治地下水及流沙进入作业坑内。

(八)、顶进开始调试阶段以及纠偏方法

1、顶管下井前应作一次安装调试,油管安装先应清洗,防止灰尘等污物进入油管,电路系统应保持干燥,机头运转调试各部分动作正常,液压系统无泄漏。

2、纠偏方法与措施

(1)、有严格的放样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顶进前必须遵守严格的放样复测制度,坚持三级复测:施工组测量员→项目管理部→监理工程师,确保测量万无一失。

(2)、布设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座必须避免顶进时移位和变形,必须定时复测并及时调整。

(3)、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0.5°。并设置偏差警戒线。

(4)、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

(5)、开始顶进前必须制定坡度计划,对每一米、每节管的位置、标高需事先计算,确保顶进时正确,以最终符合设计坡度要求和质量标准为原则。

(6)、平面纠偏,采用经纬仪测量检查,高程偏差采用水准测量。测量的频率一般每天四次,出洞前更要勤测量。

(九)、出土方案

由于本工程顶管管上为原来老土层,所在顶管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循“先顶后挖”原则,严禁超挖。

人工掏土必须先上部后下部,挖土坡度不得大于60°。为防止事故。掏土深度每次为300mm。制作专用运土斗车,每道管二台交替使用。斗车行进由卷扬机拉动。斗车装土运到工作坑内后由12t吊车吊到自然地面,再用8m?自卸翻斗运到甲方指定场地。

(九)、降水

在顶管末端即河堤路东面处于东洲范围内。在施工后期需在该处设置降水井降水用以保证顶管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1、作业坑降水,在接受坑四周设置DN300混凝土护壁管井降水点,降水井9米深,设置4座。

2、水泵采用立式直桶泵,排水管采用聚乙烯半软塑料管,型号出水口DN75、功率5.5KW、380V、扬程25米、流量25m?/h。

3、为防止顶管过程中,管道内的水回流到作业坑内对作业坑施工造成安全隐患和施工不便。在作业坑内设置400*400*1200集水坑一座,内设清水泵出水口DN50,一台以便于及时排除顶管内部回流的水。

二、雨季施工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合理地组织进行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工作,如遇大风、暴雨,应做好防台、防汛工作。施工时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确保工程和财产不受到损失。

1、做好工作井和接收井内排水设施,工作井和接收井内四周均设置排水沟。

2、雨季对施工用的各种材料妥善保存,避免遭受雨淋。当施工中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雨季施工时运输车辆及现场配有防雨设施,以保护各种集料避免受到雨淋:同时切实做好井四周排水工作,雨停迅速排除表面积水,恢复施工。

3、施工要做好防雨工作。

(1)掌握气象信息并安排好值班人员;

(2)必须了解工程周围情况,对施工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事先应采取防护措施;

(3)住地及施工场地周围的排水设施,应完整通畅,保证积水能及时排干;

(4)材料堆放应分类堆放整齐,保证材料清洁和减少浪费;

(5)雨季施工一定要充分做好防雨措施,确保雨季施工的工程质量,备足彩条布等防雨材料。

(6)固定电箱必须离地1.2米,并要有接地装置,流动电箱必须使用标准安全电箱,保护装置必须有效、可靠,并在每天使用前检查电源和电器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要有记录;

(7)过路电线必须架空或埋入地面下30cm,不能有接头。

(8)事先备好检修用设备,并做好防污排涝工作。

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

2、控制路面下沉措施

(1)、在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o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采用手掘式施工顶进,严格控制喇叭口开口、出土量以及顶进速度。

四、文明施工措施

1、挂牌施工,接受群众监督。

2、建立建全文明管理制度,并定期召开文明施工大会,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屡教不改者予以重罚。

3、工地材料及机械应堆放整齐,既有利于施工取用,又可保证周边环境卫生的清洁。

4、健全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落实各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5、充分发挥现场党员、团员的作用,积极做好广大参建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

6、加强民工管理,加强“七不规范”和文明意识教育,提高民工的整体素质,促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7、施工区域通道要指派专人清扫养护,确保道路平整、通畅、无积水。

8、在施工中做好排水工作,在雨期加强值班巡逻。

9、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每次做到工完场清,各施工段的落手清工作。

10、建立卫生管理组织,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由项目经理负总责,分管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11、、工地办公室做到整洁有序,窗明地净,桌椅摆放整齐,无积灰,图纸文具整齐划一,进入室内使人感到庄重大方、井井有条。

12、遵守法律,服从政府的一切法令及法规,及时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订立治安协议,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共同搞好治安保卫工作

13、管道内出土,要随出随运,路面要有专人打扫。

五、安全施工保证措施及急救方案

(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井下施工的所有移动电机具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接地措施。井下、管道内的照明必须用12V安全电压。

2、往井内运砼管等材料时,采用机械吊运时,吊斗下方严禁站人。吊运应有专人指挥,并严格遵守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上下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严禁将各种砌筑材料向井内抛扔。

3、每个班次用专用仪器检测管内有毒及易燃气体的浓度,并在管内配备防毒面具,预防不测。

4、由于本区间管道顶进正处于汛期及台风季节,要专人接听天气预报,做到早了解早防范,要汛期及台风来临前,做好在工作井内布置一台渣浆泵、四台潜水泵及草包等,在工作井四周砌30cm踢脚。在暴雨及台风时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情,吊车吊运管材下井,要注意防风。

5、在施工平面总体规划上,工作井、接收井内的积水,用水泵及时排除。“两及时”,即遇雨要及时检查,发现井内积水尽快排除。

6、土要做到随挖随运,防止土积多造成塌陷。

7、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使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8、加强电器安全检查,现场电气设备严格实行接地和三相四线制,电动机械及电动工具设置漏电开关。

9、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隔离,井边上设置安全护栏,上下扶梯必须设置扶手,严禁井上下抛物品。

10、夜间施工增加照明,安放红灯示警。

(二)、急救方案

1、如发生气体中毒事件,情况不明不能冒然下井,所有救援人员要在自身安全情况下才能救人,下井施救人员必须要配有防毒面具和氧气,并立刻拔打119、120急救电话,把吸入毒气人员放在安全通风的地方,等待医务人员急救。

上一篇:应届护士求职的自我介绍下一篇:鲁滨孙漂流记有感500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