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文献综述

2024-06-26

第五组-文献综述(精选6篇)

篇1:第五组-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平台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辅助传统形式的教学显得越加重要。同时,世界日益全球化的的趋势下,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要。将网络教育与英语学习相结合以促进更好的课后英语学习也促使近年来英语学习的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这些新兴的英语学习的平台在我们日常学习英语中也逐渐平常化,但同时面对各种各样的英语教学平台,如果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也逐渐成为学习者所关心的问题。从平台构建开发者来说,如何构建真正促发高效英语学习,满足现代英语学习者的要求,使得平台的使用更加人性化也是英语平台构建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强调的问题。根据相关资料,对现有的英语学习的平台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现有英语学习的平台存在的问题,探究构建英语学习的平台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如何构建英语学习的平台。

2.主体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逐渐被人们运用于教学中。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也是伴随着英语教育和网络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和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英语教育模式和方法。它的产生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英语教育和培训的市场化;另一个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必要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支持。

但是有了一定的网络环境支持并不等于外语教师就能顺利地开展网上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迫切地需要搭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屏蔽程序设计的复杂性,为外语教师实施网上教学提供简练的工具支持。网络平台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网络环境具备的情况下,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发挥平台的功能,这是保证外语教师开设网络课程的必备条件。

通常网络教学平台是建立在通用的Internet / intranet 基础之上,是由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通信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构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有:网络教学系统,课件开发系统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每一个相关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外语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和自己的教学特色,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一些工具,利用系统的有效功能,开展远程教学。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这种教学更加高效和规范化。

1、传统教学平台与网络平台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传统英语精读课堂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极少,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而计算机网络平台能提供真实的语言交互式学习环境、大量的数字化信息、文本图像、视频音频、能实现师生之间有效交流、能提供多

维的评价机制,这都弥补了传统精读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能有效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

2、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介绍

根据英语精读教学特点(以下以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第四课 A drink in the passage 为例),网站交流平台分为教师管理子系统和学生学习子系统。主要由以下 4 部分组成:课程管理、作业管理、在线交流与评估、视频音频点播。

网络学习的平台包括学生在线学习以及在线测试模块,教师也可以从后台登录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也可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在线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平台的使用对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平台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

1、我国大学教育多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培养了很多高分的学生,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而不懂如何自觉主动去学习。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在自主学习上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因而学习起来很盲目,不知所措。既不了解自己当前的英语学习水平,也不懂得利用英语学习的平台去反思和评价自己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3、自主学习的平台通常都是一人一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遇到问题也无法解决,英语水平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在拥有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学校进行调研时发现,某校大学一年级(以下简称:“大一”)学生中80%的同学仅仅在老师的推荐下用过本校安装的英语网络教学平台,2%的同学利用它进行经常的学习,18%的同学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去使用这些平台。

概括起来有两点: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结合的不够充分、在进行软件框架设计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平台使用者用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以中小学生为例: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但意志力不强,对学习欠缺目的性,英语学习动机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这种动机主要来自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2.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

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从权威变成学生的朋友,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

5.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学生热爱的情境进行模拟交际,在引发礼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感情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因此.如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仅仅依靠老师口头传授和死记硬背的模式,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新平台上学习英语,这是平台教学需要论述的重点。

当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时应注意:

1、创设语言操练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强大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2、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要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必须学会使用多媒体的各种设备,其中CAI课件设计需要不断学习计算机的使用;英语教师还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口语,完善整个多媒体教学。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总结

搭建英语学习的新平台需要考虑,第一个支撑点一融洽的师生情感。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遭”。教师必须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才会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才会认真领会。

第二个支撑点一丰富的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新课程标准)里说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课程资源的选择要从。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利用多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等教材外的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个支撑点一兴趣盎然的课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状态总是受外部事物的刺激和自身情感的调控。善意的微笑、亲切而有激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都有助于营造友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个支撑点一友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英语课程标准》说“注重过程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注意语言艺术,包括表扬的艺术、暗示艺术等。较之传统英语精读教学模式,网络平台下的精读学习模式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计算机网络资源图文并茂、音频视频资源充足、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动机,更好地对课程资源刺激做出积极反应,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精读模式能启发学生逐渐关注学习过程,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发展为自主学习者。

新模式的多维评价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学生优劣的现象,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模块,学生能对自己在本门课程中的全部表现,查找差距、找出原因、迎头赶上。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要重视学习环境的构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教程学习提供学生完全开放的、自主的学习环境,在线学习,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最大发挥,课外知识阅读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学习,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需要注意有几个方面

1、网络课件点播与网络教学直播

网络课件点播与网络教学直播是通过网络平台的教学系统实现的。网络教学系统是一套提供网络教学服务的系统软件,可以在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语教学的资源。

2、英语网络教学的综合测评

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往教学评估主要是由人工来完成的,既费时又不准确。网络平台的评估系统不但能够测试、分析和记录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而且能对学生平时在线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为过渡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

3、教学资源管理与资源共享

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莫过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的这一优势,可将获取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存贮于各种教学数据库中,构件成统一的教学资源库,由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教学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试题素材库、网络课件库、文献资料库等。所有上述资源都分别建有索引信息。以便快速地查询、浏览和存取。

4、网络教学平台的维护

毫无疑问,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对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挥重要作用。但要保持平台的顺利、安全运行还需要外语教师,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量的维护工作。例如:教学资料的定时更新,大型课件的制作,系统的安全维护等工作。

总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依托教学平台得到了发展,教学平台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工具支持和技术保障,也为外语教师创造了体现教学风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虽然目前网络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但是它所开创的开放型、自主式学习方式和虚拟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1、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设计的教学策略,这是个基于建构主义和用户包括教师和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网络设计的教学策略,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网络学习体系,教学内容要侧重学生听,读,说能力的培养,这是计算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2、提出了平台练习和测试题型设置的原则:

一、易操作,步骤简单,系统响应快。

二、多利用多媒体音视频来进行学生听,读,说能力的训练。

3、通过调研还总结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大学英语网路教学平台的界面设计的设计要点:

一、明晰,便捷的导航系统;

二、和谐的界面外观设计

三、人机交互设计时重点考虑交互方式的多向性和协调性、交互方式的一致性和简单性、操作的可靠性和可逆性、控制的灵活性与趣味性。要能及时反馈。

4、给出了一套新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架构。系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的教学策略来设计的。整个系统包括:教程学习,在线学习,课外阅读,网络资源共享四大部分。

通过构建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交流平台,能有效改善传统精读教学中教师为中心、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能利用计算机提供网络真实的交互式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提供新的多维的综合考评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胡继岳,章国英,沈兰萍,英语网络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 J ].外语电话教,2003,1 ,12-15

[2] 庄智象,吴敏,黄卫,全国高校“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点方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

[3] 张华,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模式[ J ].外语电话教学,2002,1,48-50

[4] 白中英,胡文泰,齐承军.《大学英语》网络型CAI系统[J].微计算机应用,1994,(04).

篇2:第五组-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发展历史

学习策略作为学习的执行监控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从现存的一些古代心理学和教育学文献上,可以看到,历史上已有相当一部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夹在他们的着作中谈到学习策略并论述过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法国近代思想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卢所讲的“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但是古人对学习策略的这些认识都是比较朴素的,零碎的,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

真正开始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1956年家布鲁纳和他的同事作了一个有关人工概念的经典试验。在这个实验基础上,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策略”的概念。由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人们在系统研究认知策略的同时,对学习策略也开始了系统的研究。20世纪中叶以来,在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

㈠学习观的变革

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习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教中学的。传统教学观中,学生一直是扮演着接收者的角色,是一被动接受的容器。现代的学习观不仅要与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发生联系,而且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不再是学知识而是学习方法、策略,学智慧。学生不在是学习的客体,而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习者都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㈡目前的研究成果

⒈学习策略的界定

由于人们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对学习策略的界定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类:

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方法或者技能,如,梅耶(GE。Mayer)(邵瑞珍、皮连生等,1990)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琼斯、艾米尔、凯蒂姆斯(Jones,Amiran,Katims)(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平特里奇(P。Pintrich)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技术或方法”;邵瑞珍(1997)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

第二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如,奈斯彼特、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sh)(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科尔比(Kirby)认为“学习策略是指与认知运算的控制过程有关的过程”;凯尔和比森(Kail,Bisan)(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魏声汉(1992)认为 “学习策略是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调控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胡斌武(1995)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选择与使用乃至调控整个学习活动的内部学习方式或技巧”。

第三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规则系统,如杜菲(Duffy)(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必需的各种不同能力”。

第四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如,但瑟洛(Dansereau)(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信息的获得、存储和利用的一套过程和步骤”;胡电芝(1997)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利用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史耀芳(1991)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的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

以上四种并不完全相同的观点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从抽象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从学习的操作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是一个“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从结构意义上来说,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因素组成的(超英,1999)。因此,综合以上观点,蒯超英给出的学习策略的定义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着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也就是说,学习策略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

⒉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

由于对学习策略内涵的看法不同,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⑴奈斯彼特、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sh)(史耀芳,1994)把学习策略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一般策略。其特征与态度和动机因素有关。

②宏观策略。其特征有:高度概括化、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随经验的积累而改进。

③微观策略。其特征是:概括化程度较低、容易为学习者所掌握、同高度有序的技巧构成统一体。它包括六个因素:

1)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人物等;

2)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

3)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

4)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

5)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

6)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作最后的自我评价。

⑵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⑶但瑟洛(Dansereau,1985)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划分为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两类。前者有两个子策略构成,即①领会和保持策略。它承担获得与存储信息的任务,包括理解、回想、消化、扩展、复查等5项策略因素。②提取与利用信息策略。它负责提取和使用所存储的信息,也由理解、回想、详释、扩展、复查5项策略因素。后者包括3个子策略,即计划和时间安排,专心管理(包括情绪调节与情绪维持),监视与调控。

⑷迈克卡等人(Mckeachieetal。,1990)把学习策略分为三大部分,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其他人支持。

学习策略的成分是从学习过程的环节或所涉及的诸方面如方法、步骤、手段和组织中提出的。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识到了学习策略既包含有直接影响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的成分,又包含有影响信息加工过程的成分,并有对学习环境、时间及工具等的管理成分。但是,我注意到这些学习策略的成分都是针对陈述性知识,基于以自学为主的,阅读印刷教材这样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听讲、自学、讨论、看录像、解决问题等;利用媒体获得的信息种类也不同,有来文字信息,视音频信息等。因此,适用于各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类知识的学习策略还有待研究。

⒊学习策略的教学

⑴学习策略教学的内涵

学习策略教学(LearningStrategyInstruction)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被学者们使用的。它指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使学生最终成为学会学习的人的教学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就开始注意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易懂的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策略有了研究,如SQ3R学习策略等。这就向主要关心教给学生知识、是否记住了知识的传统教学发起了攻势,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研究并没有确立学习策略的重要地位,并且大多数学习策略教学也不成系统,仅限于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巩固等方面。

⑵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

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策略的知识与技巧。它是学生在形成概念和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组合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和方法。目前,成功的学习策略有哪些,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等尚无统一的划分。

⑶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大都与学科内容相联系,并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就应对学生的初始水平进行评价,并以此来确定不同学习的不同学习策略教学目标。一旦与学生能力相一致的适合某种任务的策略被选择使用,教师与学生就建立了学习策略教学目标和何时如何运用学习策略的教学体系。

有关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目前尚存较大争议。元学习方法的建立也可以说就是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其中Biggs等人的表面深层成就法和Jones构架法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表面深层成就法是Biggs等人1990年总结的。它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的教学形式,包括表面方法、深层方法和成就方法三部分。表面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订立目标,计划学习事件,并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的是导致机械学习的复述策略。深层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拥有动量有关方面内容的知识并在概念的高水平上进行概括;其次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完成什么和采取什么策略去完成,使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一种愉悦享受。成就方法是教师掌握教学中得到获得高分和赢得奖励的教学策略,它既有表面方法的复述策略,也有深层方法的语义加工策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得最有效的学习策略。

Jones等人的构架法要求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和成就教学目标⑧。它包括三个方面,即支持、调整和移去支持。支持是运用各种策略进行教学,提高各种策略的模式和补充例子;调整是调整教学的内容与策略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与特点,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学习;移去支持是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状态时,教学逐渐移去原有的对学生的支持。为了使教学适合学生特点,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使学生的学习策略更有效。

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一般有学科渗透式和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指导课两种。前者体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学习策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后者则是独立的教学过程,具有完整性,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策略本身,而不会被大量的学科知识所淹没。但是,无论是渗透式还是专门课程式,都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尝试监控、教师指导等一般途径来实现。

㈢评述

篇3:中间产品文献综述

按照产品的生产阶段进行划分,可以将产品分为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这三大类。中间产品贸易是指那些不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而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的产品,其中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对于中间产品的判别标准,主要是依据是否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只要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加工增值的就属于中间产品贸易。通过前者对中间产品的理论研究学习,认可度较高的中间产品基础理论的有比较有势理论、价值链理论、垂直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内部化理论等。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其研究的主体是最终产品。由于劳动力资源不可能完全流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优势即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阶段的某一阶段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其他生产阶段处于劣势,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个国家可以选择自己资源禀赋的比价优势选择生产,然后进行国际分工将生产链传递到另一个国家,在这个生产阶段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被认为是沿着生产过程中的产物,以相对优势转换,在此转变点中产出较多中间产品。

迈克尔·波特作为价值链理论的创始人,价值链理论加入了其价值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间产品。价值链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以及各种相关的增值服务,其组织和管理到的链接组合的行为。每一个企业都追求最利益最大化,想处于经久不衰的地位就必须具备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想做得面面俱到,也是不现实的,每个企业保持领先的基础上保留在一些相对不太有竞争力的经济活动每一个领域,这决定了每个公司都会将自己的部分重点和核心技术转移到外国,还要与相对应的企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长期的联系。每个企业在不同的生产阶段所处的价值链是不同的,其所代表的重要性也不相同,其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来确定其重要性的顺序,大量中间产品贸易正是从价值链的分解过程产生的。

垂直专业化是指某一国向外国进口某种产品作为本国产品的投入产品,并利用这种进口的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后,其增加附加值后出口至另一国,另一个国家再将其进口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再出口,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最终产品出口至最终消费领域。随着不同国家间贸易发展水平不断增加,跨越多个国家的垂直贸易链不断延长,每个国家只在生产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进行垂直专业化分工。垂直专业化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第一,连续生产某种产品是多个阶段的,不是一步完成的;第二,每个国家再进行生产再加工时,其产生附加值;第三,至少有一个国家必须使用其进口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其生产加工后的产品被出口给第三国。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拉尔夫·P,赫梅尔的定义,垂直专业化必须包含进口和出口的两个过程中,从进口方面,尽管产品可能符合多阶段生产和再生产加工产生附加值,但不一定符合特点三,因此,只有进口的产品进行出口才属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范围的。从出口方面看,垂直专业化既包括中间产品,也包含最终产品,同样的进口,即使所有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出口都属于垂直专业化的范围,特点三也是必须满足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点才可以确定为垂直专业化。在生产和贸易模式中,垂直专业化是在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实现规模经济,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与投资非系统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演变成企业内部之间市场行为。市场内部化的倾向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而增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自由贸易往往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资源在一定条件下的分配被认为是帕累托最优。然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在一系列的假设时,如果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时,会出现市场失灵或效率。现代国际贸易市场存在大量交易成本,从而使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相一致,结果是使最终产品的生产商改变生产在市场上的垂直控制的传统方式,而选择了使世界资源由全球各地得到合理配置,在符合全球标准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形成了标准控制下的模块制造,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使中间产品贸易大量产生。

除了比较优势、垂直专业化分工、价值链理论,内部市场化,还有其他因素,如交易成本、科学技术进步、运输成本、关税等贸易壁垒等都不同程度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

二、中间产品贸易对经济影响研究

国外学者对中间产品经济影响的研究内容还是相对丰富,其主要集中在中间产品贸易参与国家总体福利水平的变化,以及对国家内部不同生产部门、不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影响。

阿恩特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模型,不同的国家因为资源禀赋不同,对不同的产品进行生产,是不相同的。不同国家会选择自己资源禀赋丰富的进行产品生产。发达国家的生产部门分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两个部门,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要素存在资源禀赋,属于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会自己国家保存资本密集型的生产阶段,将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部分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禀赋,劳动力的外包使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贸易额增加,增加就业量,以及要素价格水平也得到提升,发达国家成本得以减少,提升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配资,达到贸易中两国福利都得到提升。

芬斯特拉和汉森认为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将其中一部分生产阶段转移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在国内需求,相对较高的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对高技能劳动力工资增长率大于低技能劳动力增长率。因此认为外包对贸易发展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国外许多学者研究中间产品贸易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如Hoffinaister通过对多数发展中国家的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进口高科技的中间产品进行开发和生产来提升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凯勒发现发展中国家进口附有高新科学技术的中间产品可以提高最终产品的产量,产生直接溢出效应,而且也可激发发展中国家学习高新科技的潜能,从此获得间接溢出效应。中间产品一般伴随着高新的科学技术,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不断开发和投资的结果。Feenstra通过对比3个典型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的近20年的贸易发展现状,发现土耳其和印度,目前只具有传统服装行业竞争优势的产品,而中国在电子机械产品具有明显的出口竞争优势,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从发达国家(日本,美国)通过进口附有高新科学技术的中间产品,来提高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获得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使中国的贸易不断发展创新。而Amdt研究了新加坡零部件贸易发展,他认为是外包生产的零部件,大大提高了类似的技术进步的生产力效应。

国内对于中间产品的研究较少,吴国松从基于中间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与东亚贸易逆差影响机制研究出发,其用贸易收支模型研究了中间产品贸易下的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逆差的影响程度,他认为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是造成中国对东亚各国的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胡小娟从我国的中间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其中间产品贸易额占我国贸易额半数以上。张银银发现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半数以上,也证实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经济政策有显著影响。张洁莹从中国与东亚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发现中国与东亚的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中间产品的进口更大程度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田中景、李迎旭从中日两国中间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分析了中日中间品贸易发展现状和趋势,发现两国中间品贸易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中日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规模不断扩大。

三、总结

本文以文献综述形式来阐述中间产品涵义和理论基础和对经济的影响,国外研究内容较丰富,国内研究内容相对较少,随着中国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我国总贸易额比重逐年增加,我国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国际分工在也占领重要地位,我国更应加强对中间产品贸易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娟,陈晓红.我国中间产品贸易探析[J].探索与争鸣,2006,(9).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张洁莹.中国与东亚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

[4]田中景,李迎旭.中日两国中间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10,(6).

篇4:游戏教学文献综述

关键词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

一、引言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2009年,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通过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的资料收集,发现游戏教学一直是研究热点,2012年研究文献总量突破2万,2013年有所回落。

二、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李海洋(2009)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凌美叶(2005)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颖怡(2013)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性游戏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代的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与游戏特征结合,设置多样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肖旭(2010)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教学模型,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学习。“快乐学习,表扬为主”。体育游戏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模型的构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参考。

国内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分学科论述,未见形成系统。

三、国外研究综述

从古希腊起,西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把游戏用于教学实践中。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及其重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他认为儿童最好在游戏中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以及肢体的敏捷。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非常重视游戏教学。他强调“从做中学”。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三个阶段:0-2岁为练习性游戏;2-7岁为象征性游戏,7-12岁为规则性游戏。国外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的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艾里康宁的《游戏心理学》,从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法论立场研究游戏,证明,游戏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它是儿童理解人们活动的任务和动机的一种形式。

许多国家都提倡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日本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日本幼儿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性质不同,所以小学的游戏教学相对受限。美国教育工作者也在小学的教学方法上大量引入游戏成分,使美国小学课堂以“乱而无章”的感觉。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游戏的关系并形成一套适用的游戏教学的模式对于游戏教学能否在小学有效的体现其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四、研究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游戏教学研究较早,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接触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游戏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而是要以教师为主导,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发展认知水平。国内外对游戏在小学教育中功能和运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是教学游戏在课堂中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大多数研究也只局限于理论层面,对于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较少,也没有人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系统的研究。这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夸美组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海洋.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有效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

[3]凌美叶.论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河池学院学报,2005.

[4]周颖怡.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素质教育,2013.

[5]肖旭.体育游戏课程主动学习教学模型的建立与思考[J] 体育教育,2010.

[6]鲁了问.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2004.

[7]吴显也.小学游戏教学论「M].1996.

篇5:第五组-文献综述

具体地说,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综述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对有关问题提出中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

所谓的文献综述即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即在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资料全面搜集、阅读大量与你所研究的课题有关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你所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学科或者是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它是一种学术论文,也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总之,文献综述就是对文献的综合与评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因为文献综述在科技论文和毕业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的协作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写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更新专业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文献综述能够反映当前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演变规律、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发展趋势,它的主题新颖、资料全面、内容丰富、信息浓缩。因此,不论是撰写还是阅读文献综述,都可以了解有关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的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2)有利于选择科研方向。

综述通过对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的综合分析和评述,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能够帮助科技人员发现和选取新的科研课题,避免重复,因此写文献综述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有利于查阅相关资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文献产生,要全部阅读这些文献,时间和经历都是不够的,通过阅读综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有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节省大量的时间。

篇6:第五组-文献综述

英文翻译是20篇文献中有若干篇英文文献,然后找出一篇,翻译成中文

文献翻译包括两部分:英文原文、中文翻译

(1)中文翻译

主标题:三号字、居中、宋体、加黒,段后为自动。

正文:全文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0、字间距1.5,首行缩进2个字符(包括各级标题)。

编码:采用中式“

一、1.(1)1)”编码形式,不得采用自动生成格式。其中“

一、1.”做为标题,加黒,单独成行。“(1)1)”可以做标题,也可以不做标题,如果做标题,需单独成行,做还是不做标题,均不需要加黒。

图表:图表文字及说明等均采用五号宋体。表格要有表头(表头包括表号、表名),表头在表的上面并居中加黑。图要有图号、图名,在图的下面并居中,不需加黒。

公式:采用公式编辑器编写,要规范,必要时要编号,编号要写在公式的尾部。

(2)英文原文

格式和中文翻译一样,只是字体改为Times New Roman 张艺凡.售楼处设计的趋向性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8] 卓刚.售楼部建筑设计初探——兼论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华中建筑.2007(05)5] 王颂.从售楼处说开去[J].建筑创作.2005(07)] 徐丹怡,杨楠.分析与细分——售楼处设计[J].世界建筑.2004(06)

[6] 王蔚,和静.售楼处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J].建筑创作.2005(07)

7] 王丽丽.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楼市—售楼处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2] 康东阳,谢益人.住区售楼处的回顾与展望[J].福建建筑.2008(06)

5] 唐盈.售楼部设计及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 康东阳.住区售楼处设计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关于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从2004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原则上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按规范格式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之前。

2.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见《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

3.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质及电子文档。

4.文献综述的成绩占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10%。

上一篇:浅谈食品风味化学下一篇:21世纪资本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