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彭馨

2024-07-01

论文彭馨(通用7篇)

篇1:论文彭馨

论公民意识

姓名:彭馨 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GIS0901 学号:2009303200131 内容摘要:

公民意识是与“公民”概念相伴而生的一种现代法治下的民众意识。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民主化进程以及社会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模式也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其中个人独立因素与社会力量不断增长,作为国家与个人之间中介的良性互动模式——中国公民社会正在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而作为中国公民社会基本成员和主体建设者的“公民”,在这一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本文所关注的。从政治文化层面来看,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不仅是一个凸显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更应是一个凸显公民文化精神的社会。同时公民社会的内在价值追求只有以公民日常思维、行为的文化态形式渗入社会生活之中才能得以长久彰显。要积极建构一个成熟的、理性的公民社会,形成先进的公民文化,首要的就是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养。而今,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调。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培育公民意识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主体,是社会成员的基准性身份和角色,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承载者。公民意识是与“公民”概念相伴而生的一种现代法治下的民众意识。而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即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公民的认识。公民身份观念是公民意识的基础[1]。实际上,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承担多种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并非可以截然分开的。正如墨菲说过:“同个人与公民之间的区分一样,私人(个人自由)与公共(共和主义)之间的区分也仍然保持着,但他们并不是两个完全分立的领域。”我们不能这样说:我作为公民的义务在这里结束了,随之作为个人的我的自由就开始了。这两种身份存在于一个永远也不会被调解的永恒张力之中[2]。

因为只有公民身份意识,才能产生公民主体意识。如果没有对自己身份的认识,就不可能认识到国家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对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足够完整准确的认识,也就无法充

1、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

2、民主法治的社会要以健全的公民意识为精神基石。

3、公平正义的社会要求每一个人都树立科学的公正观。

4、诚信友爱的社会要以普遍的诚信道德意识为基础。

5、充满活力而又安定有序的社会要求人的主体性和理性力量的充分发挥。

6、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要求人类具有生态文明观并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

从以上分析可知,公民意识对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正面推进的过程,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是公民意识培育,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做到: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筑公民意识培育的坚实基础。“社会心理因素是经济发展的产物。”[6]要实现人们意识的现代化就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涉及许多工作和领域,当前应着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新秩序。加强法制建设和完善执法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我国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演进。其次,要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民是我国民主建设最重要的力量。农村市场经济是实现农民意识现代化的大课堂。从主要方面看,要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主要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千百万农户的创造活力。

2.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构公民意识扩展的制度保障。我国原有政治体制形成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又在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中不断得到强化。这种政治体制存在诸多弊端,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8]。这种体制堵塞了民众参与渠道,严重制约着公民意识的培育。对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要按照民主的基本原则进行民主化导向改革,当前除坚持和完善我国已构建的一系列民主制度外,应把加强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作为中国在新世纪政治体制创新的突破点,因为草根民主—社区自治是培育人们公民意识最好的舞台。

3.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优化公民意识生成的启蒙手段。一是要改善学校公民教育。在学校中开设独立的或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建立从小学到大学一体化的公民教育课程。在参考文献:

[1] 康立群.公民身份观念是公民意识的基础[].河北法学,1989.[2] [美]查特尔·墨菲.政治的回归[].王恒,藏佩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82.[3] 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76.[4]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6]丛日云.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篇2:论文彭馨

摘要是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把论文的核心内容展现给读者,是一篇论文的缩影。摘要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是否愿意阅读全文。读者一般会按关键词去检索论文,往往会检索到大量的论文,不可能每一篇论文都去看。一般会选取论文题名有吸引力的去读摘要,如果摘要写的好,能把论文的核心内容都表达出来,往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去进一步阅读全文,从而扩大你论文的影响力。因此论文摘要的写作很重要。如何写一篇好的论文摘要呢?下面结合我的经验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1 好摘要的共同特点

1)要素齐全。摘要的基本要素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4个方面。好的摘要一定是全部反映这些要素的。但由于字数的限制,往往需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和凝练。一般来说,研究目的用1~2句话,研究方法和结果作为重点,要描述清楚。结果和结论要明确,最后需要说明该结论对实际的意义。要把这些内容说清楚,摘要不能太短,一般350字左右。

2)体现创新。创新是论文的灵魂,所以在摘要中也要体现出来。体现创新点有2种方式,一种通过描述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让读者感觉到创新;另一种是直接在摘要里归纳总结出创新点。

3)书写规范。摘要有相对固定的模式,需要按规范书写。另外,中文摘要应用科技论文英语规范译为相对应的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的内容编写应基本保持一致。

2 好摘要案例分析

下面选取《交信息与安全》2015年第6期“车路协同环境下行人目标信息融合算法研究”(李泽,等)的摘要作为范例进行分析。

车载行人识别系统由于存在检测距离精确度不高及受遮挡影响较大等问题,在弯道及交叉口情况下适应性差。为提高行人防碰撞系统的预警效果,提出在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行人目标信息融合算法研究。采用路侧和车载摄像头检测行人轨迹信息,通过Kalman滤波进行信息预处理,其次分别通过时间对准、空间对准、轨迹关联和信息融合完成对行人目标的位置估计。最后,搭建实车实验平台,对提出的信息融合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对于X方向的行人轨迹误差,通过轨迹融合后,行人轨迹最大绝对误差、绝对平均误差相比于融合前均有大幅度减小,分别为50.00%,55.56%;对于Y方向的行人轨迹误差,通过轨迹融合后,行人轨迹最大绝对误差、绝对平均误差相比于融合前均有大幅度减小,分别为40.00%,62.07%。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提高了行人轨迹检测精度,增强了系统的预警精确度。

这是一篇较好的摘要,满足前面所说的2个原则。首先,摘要的要素齐全:前面两句话直接说明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接着对论文的研究方法、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说明,尤其有量化的结果,非常清晰;最后用一句话说明了结论;所以要素是齐全的。其次,体现了创新:尽管摘要中没有出现创新的字眼,但通过增加检测手段、融合多种方法以及结果误差精度的提高可以让读者感觉出创新点。不过,这篇摘要也有不足,如果在最后能加一句话,说明该研究的意义(即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那就更完美了。

3 小结

篇3:农村中学论文英语教学论文

关键词:语音教学;写作教学;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58-01

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加上现在又是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在小学阶段没有上英语课,或由非专业教师上英语课,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只得从字母教起;其二,学生总是认为语文、数学是主科,因为小学上的基本上是语文、数学。其三,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科目多,又不主动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1、语音教学

农村中学里几乎没有外籍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更没有专门的听力、语音设备。硬件上的落后致使学生缺少了很多英语学习的辅助条件。但对农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影响更大的因素是“软环境”的不足:师资匮乏;教师自身水平不高,口语不标准,甚至很多教师仍在使用方言进行课堂教学;加之,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却少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不强,内容或话题往往由教师决定,较少关注情感因素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以致无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前与学生讨论题目相关的信息,语言知识,框架等不够充分,教师的语篇题材意识不强,未能采用“过程式写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和分析。大多限于“布置任务——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点评”这一单调形式,未能使用多种活动和练习形式来组织写作教学,没有有机结合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致学生无法创造性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书面表达。安排写作训练的量和度不够,未能使学生养成以写作来书面交际的习惯。

3、传统教学方法

观察我们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受“应试教育”、“升学率”的影响,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仍很普遍。这应该说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反应,其根源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极具潜力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这种状况既阻碍英语教学的开展,更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解决办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教师在加强学法指导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能否顺利发展下去的前提之一。在外语学习环境较差的中国,学生要想追求自我发展,把英语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再强也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英语教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教会学生掌握英语的同时,还要培养出学生的“爱学英语”的兴趣和乐趣。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英语教师的思想素质、英语水平素质、英语教学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特别是英语水平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外语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备一桶水。外语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驶教材,超越教材,不仅要掌握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对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等都要有较多的了解和相当的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要运用其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技能、技巧,最大限度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外语,使其学会如何学习英语,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3、时俱进,面向全体,培优补差,争取大面积提高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智力因素,绝大部分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致。不管是哪种因素,在学生学习上存在着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满怀热情地关怀爱护他们,决不能嫌弃排斥。我们的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要主动去关心他们,去亲近他们,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在我教初二时,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我:老师,我不想出国,我不想与外国人交朋友,我为何要学习英语?我为何要听你说英语?所以,我对英语课很不感兴趣,无心学习,上课总是经常睡觉,平时很少完成作业。考试当然就没有及格过。当时我就在课堂上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有与外国人交朋友才学习英语吗?试问:在中国能有多少人能出国?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是为了学习国外优秀先进的技术,是为了更好地为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特别是当今时代,我们年轻人更要学习英语。就算你没有机会出国,可外国人有机会来中国,也许就在你的家乡建厂,你就有机会与外国人交谈或做生意。

4、优化组合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创设口语交际情景

多媒体能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农村学生不熟悉的信息化、时尚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为学生学习语言创设真实情景,使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

篇4:论文彭馨

1 学位论文评阅的目的及方式

学位论文评阅的目的, 是为了把好学术水平关, 保证论文达到硕士学位论文应有的水平。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的科研成果, 论文评阅, 既是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评价, 也是对导师指导工作的评价, 从指导与学习两方面均起到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作用, 从而也保证了学位授予的质量。

学位论文的评阅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一至二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评阅人必须是相关学科的同行专家, 具有副教授、教授或相当的职称。两位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外单位的专家。

2 现行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方式

2.1 公开评阅

某校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中对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的规定为:“在答辩前一个月, 导师提出同学科专家名单, 经所在学院 (部) 审查同意后, 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同时要求学位论文由答辩秘书直接寄出和收回。

2004年及以前的学位论文某校均采取了这种公开评阅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的一面是可以聘请到研究方向很相近的同行专家。因为导师对评阅人的研究领域比较熟悉, 这样就可以使学位论文得到比较准确的评价。同时程序上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申请人提出的论文答辩申请经研究生管理部门认可后, 即可由导师提出评阅人名单, 经学院同意, 答辩秘书就可以将论文送出评阅。

另外, 由于近几年研究生数量的增加, 这一评阅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有的导师连续几年聘请同一评阅人, 评阅人因为碍于情面往往很难客观地评价论文, 这一非学术因素势必造成评阅结果的不公正性, 评价一般会高出学位论文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导师聘请的评阅人常常局限于相同的几个人, 这种局限性有时也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 学位论文的真实水平得不到体现。论文评阅的通过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2.2 公开评阅向盲评过渡

鉴于公开评阅中存在的问题, 某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也采取了目前其他一些高校的做法, 即对学位论文实施盲评。盲评又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单向盲评, 即评阅人姓名及工作单位对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是保密的, 但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对评阅人不保密;另一种是双向盲评, 顾名思义, 双方的信息都是互相保密的。

盲评的具体做法是由研究生管理部门把按要求 (隐去学校、导师及论文作者名称等信息) 装订好的论文寄送到省外有关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 再由对方直接将论文交给相关评阅人, 或交给有关学院, 再由学院将论文交到评阅人手中。

某校的做法是提前一个月通过抽签的办法, 按一定比例抽出论文将被盲评的名单, 并及时通知到研究生本人。被抽到的每人两份论文均送到省外高校进行双向盲评。其余未被抽到的则执行原有做法, 即校内评阅一份, 校外评阅一份, 评阅人均由导师确定。2006年上半年送出进行双盲评阅的论文共计83份, 其中评阅结果为90分以上的占19%, 80~89分的占61%, 70~79分的占14%, 60~69分的约占4%, 60分以下的占1.2%。校外公开评阅的229份论文相应的比例分别为:51%、41%、7%、0.4%, 60分以下为0;校内公开评阅的217份的相应比例分别为:35%、61%、4.6%, 70分以下的为0。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公开评阅结果在90分以上的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51%和35%) , 而60多分、70多分所占的比例却很小, 甚至为零。公开评阅的共计446份论文的不通过率为零, 这显然与客观实际不符。相比较盲评的结果, 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实际情况。

这种做法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盲评, 提前一个月确定了盲评名单, 被抽到的会非常认真地准备, 没被抽到的有的硕士生可能就会松口气, 应付学位论文, 如果导师把关不严, 这类硕士生的论文评阅可能就会流于形式。尽管规定了导师确定的评阅人名单要经学院同意, 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于执行。这也是造成公开评阅百分之百通过及90分以上占很大比例的原因之一。

2.3 双盲评阅

提前确定盲评名单进行双盲评阅的过渡阶段之后, 研究生管理部门开始实施了实质性的双向盲评, 即要求所有申请答辩的硕士生在规定的截至时间全部完成学位论文, 同一时间参加抽签, 被抽到的论文要在第二天按照规定的盲评论文格式进行装订, 第三天提交论文。论文由学位办统一送到省外其他院校评阅。此次的盲评与过渡阶段的盲评还有一个不同, 即被抽到的论文一份进行双盲评阅, 另一份仍由导师确定评阅人进行公开评阅。2007年上半年除去申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论文盲评结果 (申优论文的盲评结果相对要好一些) , 其余被抽到的70份的评阅成绩及所占比例如下:

有2份明确提出修改后重新评阅的要求, 1份不同意提交答辩。暂且不说以上数据一目了然的对比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横向对比被抽到的每个人的两份评阅结果, 发现公开评阅的成绩高出盲评成绩的有55份, 成绩相差几分到十几分, 个别论文公开评阅的成绩要高出盲评成绩二十几分, 成绩相等的有3份。

还可以拿一组数据来进行对照, 研究生管理部门对2007年下半年申请答辩的35份工程硕士生的论文, 也尝试进行了双盲评阅。盲评结果:90分及以上的2份 (5.7%) 、80~89分的16份 (45.7%) 、70~79分的14份 (40%) 、60~69分的2份 (5.7%) 、60分以下的1份 (2.9%) 。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某校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而同样的35份论文公开评阅的结果为:90分及以上的5份 (14%) 、80~89分的23份 (66%) 、70~79分的7份 (20%) 、60~69分的0份、60分以下的0份。

双盲评阅有如下优点:第一, 双盲评阅比公开评阅客观公正, 避免了评阅过程中出于情面考虑, 而放松了对论文本身学术水平进行实际评价这一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二, 双盲评阅有利于增强导师的责任心以及硕士生对论文盲评制度的重视程度, 这对提高学位论文水平具有积极的督促作用, 这也正是某校实施论文盲评的出发点。第三、双盲评阅对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间接的保障作用。

但是, 在实践中双盲评阅也暴露出其本身的一些不足, 首先, 增加了论文评阅的中间环节。由对方高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将论文交到有关学院, 再由学院送到评阅人手中, 这势必会缩短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评阅时间, 因而评阅的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 增加了评阅的成本。除了评阅费, 还增加了来回的快递费和对方管理部门的管理费。在盲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这无疑为管理部门和导师增加了一定的经费负担。最后, 在评阅高峰期间, 评阅质量大打折扣。有的评阅人会收到很多论文, 加上工作繁忙, 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论文进行认真地评阅。

3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建议

鉴于公开评阅及双盲评阅的利弊, 在如何采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3.1 盲评论文要抽样合理

由于盲评的优势显而易见, 就目前而言, 盲评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首先要做到抽样合理。抽样的重点应该是申请提前及延期答辩的、上一次盲评未通过的、新增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生和新增硕导指导的第一届硕士生、上一次盲评成绩较低的专业以及其他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的硕士生。

3.2 建立合理可用的盲评专家库

要使盲评专家库真正发挥作用, 就要对入库的专家进行认真的筛选。要把有一定学术水平, 而且在学术态度方面有很好口碑的专家选入。这样的专家既包括学校内部的, 也包括其他科研院所的。省外高校的专家可以通过每次盲评返回的论文评阅专家简况表 (包括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 此表由研究生管理部门保密管理) , 结合其所评的论文进行筛选, 因为评阅意见基本可以反映出评阅人对所评学科的熟悉程度及其治学态度是否严谨。

3.3 加强导师职责

导师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师的治学态度、思维方式及科研方法等时刻都影响着研究生。因此, 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加强导师队伍管理, 提高导师素质, 这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3.4 加强学位论文的阶段质量检查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很多高校开题时把关很严, 进行开题答辩, 通过者方可进入正题。论文完成时也采取诸如盲评等措施进行把关。而论文的整个中间阶段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针对研究生的中期考核, 只侧重课程成绩等。论文的阶段检查, 是否可以增加比如每两个月提交一次论文阶段报告这样的规定, 要求就每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报告, 并且要有导师的审阅意见。研究生管理部门定期到学院进行阶段检查, 内容包括阶段报告。另外, 有的院校提出建立学位论文的免审制度, 即如果研究生在具有一定影响因子的国际刊物上发表了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 就可以申请学位论文免审。这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可以鼓励高水平论文产生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宏翔, 顾云深.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2) :22-26.

[2]潘立, 计时鸣, 鲁聪达.从学位论文盲评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 (5) :50-51.

篇5:论文彭馨

一、结合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确保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

专业培养计划是高校为完成其所承担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任务而制定的有关专业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案,是高校进行各项具体教学活动的基础。

化工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其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化工基础理论、基本实践技能和工程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并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在化工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一般是作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不同学校在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上也有差异,一般在十几周到二十几周不等。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毕业论文须做到“一人一题”,并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遵循客观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这些因素客观上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要求,以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提交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切忌选择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的课题,以避免由于论文选题上的不足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效率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拥有的兴趣会成为学生搜集资料的主要动因,它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占有和理解及对所遇问题的思考,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是否能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因此在论文选题时,教师不但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完成论文的兴趣,而且要正确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效率。

在2007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我曾为一名学生选择了利用天然高分子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制备高性能吸附树脂的课题,但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他对利用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元酸制备醇酸树脂更感兴趣。其后,我对课题及时进行了调整,研究中学生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并成功地完成了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存在于醇酸树脂中微量水的研究,得到的醇酸树脂无论是粘附性能还是成膜性能都明显改善。

三、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确保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毕业论文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独立工作意识切实得到锻炼。但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生由于基础、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课题的理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等方面的完成程度上也不同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毕业论文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尤其是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必须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根据作者对近几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认为学生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提高型、巩固型和弥补型。提高型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好,而且还学有余力,具有较强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型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化工专业所需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创新性课题时还需教师更多地指导和帮助;弥补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对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还存在一定不足,对创新性专题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更是由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而难以独立完成。对于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应有所差异:提高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较高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巩固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弥补型学生主要考虑选择一些相对成熟并有验证性特点的课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质量达到要求的毕业论文。

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生介入教师科研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创新性的有效措施。教师的科研课题是教师对某一领域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之后形成的成果,一般具备较好的创新性。将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起来,不但可使学生对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有较好了解,而且也可通过学生参与教师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和新特点,从而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上获得较高的起点。

在2007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2003级毕业论文选题阶段,作者将承担的盐城市社会发展项目《基于两性壳聚糖的靶向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并以分解后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教师向有意参与这些课题研究的学生介绍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课题的研究价值,使学生对这些课题产生了兴趣。其后通过具体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不断交流,使学生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点有了更多了解,也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科研素质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完成的《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和《季铵化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两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盐城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并且《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还获得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

五、结合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对学生毕业后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统计和分析可知,化工类学生毕业后承担的任务主要有技术革新、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工艺改造、设备设计、环境治理、节能降耗、工程施工及产品营销等,内容相当广泛,而高校自身又承担着传递知识、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这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需要结合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及企业的要求,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实际工业生产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这些与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结合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背景,因而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直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通过学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激发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论文完成过程中的每次进步更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2006年,作者根据江苏一家农药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拟定了一个从乐果生产废水中回收硫磷酯和氯化铵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向学生介绍该企业现有乐果生产工艺特点及硫磷酯和氯化铵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对所选课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其后通过论文研究过程中与学生的多次探讨以及实验方案的完善,顺利解决了该企业乐果生产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不但在工程实践和创新性思维方法上得到提高,而且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翔实、完整,具有较高质量。

六、结合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创新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化学化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上要不断地根据专业的发展特点推陈出新,确保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但有一定深度、难度和广度,而且要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规律。

随着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和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人们现在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天然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资源的深加工和资源化利用日益成为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2008年,作者根据我国松香资源较为丰富而在松香加工及高附加值松香衍生物的生产上存在不足的特点,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松脂水性化加工技术研究和绿色化工产品的开发》的部分研究内容,拟定了一个利用松香生产具有抗菌杀菌性能的农药乳化剂课题作为毕业论文课题。由于选择该课题的学生对松香的深加工和利用很感兴趣,在该课题的研究上非常投入,同时在研究中与教师的交流也非常充分,因此毕业论文的研究任务和目标都能得到很好实现。课题完成后,不但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盐城工学院优秀论文,而且研究中形成的成果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参考文献:

[1]林登平,叶钊.组织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3,(1):80-81,46.

[2]陈卫,张灏,赵建新,等.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和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22(6):56-58.

[3]李利军,李艳丽.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3,(6):90-92,111.

[4]贺晓蓉,刘述喜,陈新岗.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77-180.

[5]袁斌,吕松,袁世平.关于工科高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思考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9-42.

[6]叶青,裘兆蓉.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提高毕业生创新思维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6,(5):47-50.

[7]张根全,赵子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1):13-16.

[8]邹明珠,吴通好,郝秀峰.利用优势条件培养创新能力[J].大学化学,2000,15(3):9-11,43.

篇6:论文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一、毕业论文写作前需要明确的几点认识

1.毕业论文与其他所学的课程一样, 就是一门课程。从这一点上来说, 毕业论文与其他课程没有什么不同, 论文答辩通过就相当于及格, 没有通过就需要重新答辩 (相当于补考) 。

2.毕业论文, 就文体性质而言, 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但严格地说, 它又不同于正式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只是为将来进行学术研究、撰写正式的学术论文所作的练习性写作。所以, 不能把毕业论文凌驾于其他课程之上。

3.毕业论文的写作又与一般课程的学习不一样。其他课程的学习只不过是对已经成熟的理论知识的被动的记忆、理解而已;而毕业论文的写作则是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一种东西, 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所以, 它又比学习一般课程难得多, 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同学足够的重视, 并做好心理准备。

4.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因为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研究能力, 为其毕业后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做好准备。因此, 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正式学术论文写作就有不同的要求, 其突出表现在“创新性”上。正式的学术论文要求的是真正的“创新性”, 即必须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有自己新的发明、发现。而毕业论文则不同, 它更多的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继承和借鉴, 不要求一定要有“创见”, 只要对某一学术问题有自己的深刻认识, 深切体会, 有一定的新意, 并言出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二、文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和拟定提纲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五个环节:选题、拟定提纲、正式写作、修改、定稿。以下仅就选题和拟定提纲时须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 选题

1. 怎样选题。

(1) 选题不能跟风。不能看见别人写什么题目自己也跟着写什么样的题目, 见眼下什么“热门”就一窝蜂地去弄什么, 心血来潮、灵机一动就“定”一个题目。其之所以不可取, 就是因为它缺乏研究的坚实基础。 (2) 选题前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选题前一定要对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这也是要求写文献综述的目的。要搞清楚在自己写作的这一学科领域里, 前人都有哪些研究的积累?哪些问题解决了, 哪些问题存在争议?争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等等, 总之, 要在总体上摸清本学科的基本情况。 (3) 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工作来选题。 (4) 可以从“热点”问题中选题。 (5) 可以从身边常见现象中选题。

2. 选题中须注意的问题。

(1) 选题不能太大或太小。大了做不深入, 难以完成;小了又说明不了问题。所以, 要恰当适中。 (2) 选题要有价值。即要有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3) 选题要做到不与已有研究成果重复。 (4) 要拟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应是确切适宜、简洁明了、醒目吸引人的标题。标题不可过长, 尽量控制在20个字以内。 (5) 选题要“量力而行”。即要考虑: (1) 自己占有的材料能否完成写作任务; (2) 自己是否擅长该方面的写作。总之, 应首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 决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 当然也不要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坚持“小题大做”, 所谓“小题”, 就是从小处着眼, 选择那些自己有深刻认识、深切体会或明确理解的问题, 并且要尽可能具体, 落到实处。一般不选纯理论性问题。所谓“大做”, 就是要“从大处着手”, 开阔思路, 展开联想, 把具体的问题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认识, 把局部的问题放在全局中去考察, 以求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6) 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前提。研究就是要研究问题, 没有问题就用不着去研究。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问题, 有前沿理论问题, 有方法论的问题, 有对前人研究提出质疑的问题, 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补充的问题等等。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从不同的学科去加以研究。发现了真问题, 不仅有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更有了学位论文写作的方向与目标。

(二) 拟定提纲

拟提纲也就是说文章应该包括哪些部分。一般列到二级标题即可, 当然也可以列到三级标题。提纲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还可以调整。拟提纲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不能写已经成熟的书本上的理论, 应该是应用这些成熟的理论去分析问题。

论文中更不应该有已经成熟或大家都熟知的概念解释。学位论文写作的本意是对某一问题的细节作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阅读对象是同行中同一问题的研究专家。因而, 文中不需要作一般性的叙述, 更不必作常识性的介绍, 甚至同行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即可知的内容也不需要写入。

2. 拟提纲时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周全。

拟提纲之前也应该反复地阅读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提纲越详细, 写起来越得心应手。

3. 论文提纲不应该频繁地、较大地变动。

写作过程中提纲的顺序并非绝对不可变更的, 确实发现问题时做适当的调整, 是正常现象, 但频繁地改动, 一般说来是不可取的。拟定、修改提纲时首先需要认真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它的逻辑性, 就是论文各部分的逻辑安排或布局, 这种布局能否更鲜明地突出主题, 突出论文的新思想, 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三、文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 论文准备工作宜早不宜晚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阅读文献要早。

学生应较早开始重视与专业相关文献的阅读。从文献的阅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为下一步论文的选题和资料的重点收集做好准备。

2. 选题要早。

当学生和导师有一定接触, 互相有所了解, 对所学专业内容有一个大致认识以后, 导师就应向学生谈及毕业论文选题的事, 要求学生尽早确定选题的方向。

3. 科研训练要早。

在本科生学习阶段, 许多课程只注重知识传授, 考试中只重记忆, 而忽视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毕业论文往往是许多本科生第一次带有科研体验的活动。有一些学生缺乏实际的研究活动和研究体验, 形不成兴趣点, 到论文开题之际煞费苦心地要“想”个题目, 或者找一个相对比较感兴趣的题来做, 结果一试不行或被老师否定, 被迫重新换题。所以, 让学生多经历一些“小”的研究, 逐渐产生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目标, 所研究的问题更具研究的本意, 学生因此而自然地成长, 这是我们在本科生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 要重视论文的开题工作

论文开题是本科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它决定着研究的实施、方向和结果。《开题报告》是提交给导师审查和开题报告会集体讨论、审查的第一份文字报告, 也是论文的大体思路、框架、提纲。《开题报告》一定要认真、详细地写作, 不能应付了事。

(三) 一定要注意论文的写作格式

论文格式是给评审老师的第一印象, 体现了作者是否受过严格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 在成绩评定中, 也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 因此, 不可小看论文格式的规范化写作。撰写学位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储存新的科技信息, 让他人利用, 因此, 学位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 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在文字表达上, 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顺, 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论述严谨。在技术表达方面, 包括名词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 图表的设计, 计量单位的使用, 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四) 统计资料的准备

许多文科类的毕业论文也要讲求量, 没有数据、统计资料不行, 许多观点要靠数据来说话。所以, 一开始就要重视搜集各种统计资料, 不断积累资料。学会自己动手准备统计资料, 这是每一位本科毕业生的基本功。此外, 还要要求统计资料具有真实性, 尽量多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 不能道听途说, 尽量避免不加分析地转摘、借用别人的资料。

(五) 正确看待数量分析方法

数量分析只是理论研究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但工具本身并不能创造理论, 它只是为理论生动直观地表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数量分析作为一种工具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只能起服务的作用, 而不能居于支配地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既要重视运用数量分析工具, 克服以往忽视运用定量分析的缺陷, 适当增加定量分析的成分, 但同时又必须特别重视克服近年来在有些人中出现的滥用数量分析和搞“数字游戏”的错误倾向。

(六) 要处理好文章与参考资料之间的关系

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 因此, 学术论文的写作都离不开参考资料。如前所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往住是学生对学术性文章写作比较全面、要求较高的一次尝试, 因而就更离不开参考资料。本科生毕业论文从观点到材料, 从结构模式到语体风格, 往往都要从参考资料那里去借鉴、模仿甚至借用, 因此, 处理好参考资料便成为毕业论文写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 但却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反映了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可靠程度, 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 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 应认真对待。

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不仅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表现, 而且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可以促进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介绍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前需要明确的几点认识的基础上, 分析了文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拟定提纲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文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写作

参考文献

[1]蔡录昌.怎样写毕业论文[J].金触教学与研究, 1992, (4) .

篇7:论文彭馨

关键词 互联网 体育院校 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存废引起了巨大争议。2012年5月1日一篇题为《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博文再次将争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随后,《光明日报》分别在5月7日、8日和18日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此外还有《新华每日电讯》、《山西日报》等,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议性之大可见一斑。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其本科毕业论文既具有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以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为背景,探讨体育院校的毕业论文制度改革。

1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大致有三种主张:其一,主张应坚持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这种观点甚至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在这种主张里,还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坚持,但是应对其进行改良。因为“真正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其效果往往胜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能更充分、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使得四年来的知识更系统化。与其另起炉灶,从根本上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还不如对现有的毕业论文制度进行升级,或对相关的测评、考核方法方式进行改良。”②其二,主张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取消。如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③其三,主张毕业论文成为多种可选择的形式之一。这种主张认为,简单的取消毕业论文过于武断和绝对,毕业论文和其他形式并列成为可选择的考核机制之一。“…目前要完全‘一刀切’式地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确实还不大可行,因为总得有一种方式或载体,来考察和检验学生学了几年的综合素养或成效;而完全靠临毕业时弄成的一篇毕业论文来考察和检验,也过于机械和死板。故而因校制宜、因系制宜、因实践制宜,对本科生综合素养进行毕业考察,就大有必要。”④从这三种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主张看,前两种观点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而第三种主张,显得较灵活。

2 毕业论文存废的逻辑前提

其实,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服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如果毕业论文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则应坚持和加强;反之,则应取消,用其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机制替代。从学者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情况看,存、废的立论基础是统一的,即都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出发。这可从其中一些代表性观点看出,如,肯定者认为,毕业论文是最具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培养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等。⑤否定者认为,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精力有限等原因,大多毕业论文都是拼凑、应急之作,发挥不了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折中者认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⑥

那么,当代大学生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毕业论文制度有助于这种能力素质培养吗?《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四种素质(学习素质、求实素质、主体性素质、创新素质)和十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表达能力、鉴别审美能力、自我控制调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⑦那么,毕业论文有助于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吗?有观点认为,毕业论文设立初衷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在我国硕博士等高端人才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已没有价值和意义了。“……但人类2l世纪不仅对专业人员要求具备科学研究能力,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也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在自己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实践中,也要善于从大量个别的偶然现象中进行概括总结工作,一方面要为专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各种事实材料,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社会要尽量缩小实际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距离,使更多的实际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⑧即便撇开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培养考核机制,仍可在培养锻炼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上发挥作用。

需要澄清的问题是,不能因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问题而否定毕业论文制度本身。在诸多主张取消毕业论文的观点中,往往将毕业论文工作问题作为取消的理由。如学生抄袭、拼凑、应付等,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指导大量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等。这些都是毕业论文工作问题,而非毕业论文本身的问题。

当然,将毕业论文作为唯一的机制也不符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比较务实和可行的做法是,将毕业论文作为多种可选择的方式方法之一。这样既能继续发挥毕业论文在培养锻炼学生上的作用,也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灵活性,推动教育机制创新。

3 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虽然体育院校现在多向综合性发展的方向,除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等术科性专业,还开办经济、新闻、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性专业。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该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对现行毕业论文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顺应体育院校本科教育发展。

首先,树立正确认识。尽管体育院校作为专业性院校,学生在素质和能力要求方面有不同于普通院校之处,尤其是对学生运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培养考核机制,对体育院校学生素质能力仍可发挥重要作用。以科研能力为例,体育院校主体专业培养定位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科研工作能力,否则无法胜任工作。况且,体育院校当中还有部分学科专业。因此,体育院校毕业论文制度仍应坚持。如前所述,毕业论文的很多问题是毕业论文工作机制不完善所致,可通过工作机制的完善解决。如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问题,可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并严格答辩要求。

其次,完善毕业论文工作机制。毕业论文不同于单门课程教学,涉及环节较多,链条较长,向前可延伸到《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向后可延伸到教师、学生的评价。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制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重视:一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投入保障机制。本科毕业论文虽不如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复杂,但要想做好,仍需大量投入。例如,如果要把论文写得言之有物,有实际针对性,可能需要进行小型的调研、访谈,这就需要经费,可是目前在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块还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在投入保障上,可以借鉴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做法,为论文制作提供一定经费保障。二是毕业论文制作的监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持续时间最长的环节,从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最短也需要两个学期,如何对运行在这两个学期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实际上,只要能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不会差。现实情况是,虽然各学校针对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控措施,但真正落实的不多。因此,毕业论文的监控也有待完善和落实。三是毕业论文指导机制。依照目前毕业论文指导机制,通常的做法是在大学第六个学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然后开始毕业论文工作,直至论文完成。这种机制的问题在于,一是学生在导师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是仅仅认为这个老师面善,论文容易通过而选择。因为,学生选择指导老师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前面几个学期和老师在课堂上接触的印象。二是学生进入论文工作过晚而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尽早接触老师,接触科研工作。

上一篇:考研专业解读档案学下一篇:下雨天的思念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