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本科论文]

2024-07-14

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本科论文](通用5篇)

篇1: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本科论文]

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正文】

学校管理核心是人的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首先要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学校定位,以制度来确保“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的建立,并为教职工建立明确的工作、价值、利益导向。其次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目标,实现学校的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形成完整、闭合、互动、系统的管理流程。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强化监督、检测、考评机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来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保障学校管理流程的畅顺,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以人为本”,促进职工发展。

管理首先要从“人”出发,要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培养人,要关注人的需求,发挥人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人是最重要的,尊重人的发展,事业才能生生不息,作为知识分子密集型的学校,尊重教职工、注重教职工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培训、学习来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大家自身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促进职工自身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不失一种好的发展型的管理模式。

1.1尊重教职工的独立自主性和自尊心。

教师往往自尊心很强,因此学校领导对教师应该坚持多表扬、多关心、多接近,使教师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教师还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是非观念明确,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办事公道,不论评奖调资,表扬或批评都要尽量公平合理;学校领导还必须以身作则,具有牺牲精神,特别是在教师待遇尚且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学校领导更要注意将优惠让给群众,就是那句话:担子拣重的挑,饭碗拣小的端。这样,才能引导和带领全体教职工为完成学校的总目标而努力工作。

1.2帮助教职工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教师的合理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完善自我、体现人生价值和学校发展的大目标是和谐统一的,学校就是每位教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管理中就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学校办学的大目标作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载体。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对教师及其劳动的科学评估标准,要制定《教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评比激励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检验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鼓励每一位教师发挥潜能,创造成绩;我们认为发挥潜能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我们还鼓励青年教师“冒尖”,对脱颖而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并及时推荐优秀青年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按政策规定给予倾斜。为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有意识地疏导和“灌输”,改变教职工的思维定势,加强心理引导,开阔教职工的视野,提高思想-1-

认识水平。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情绪和心态波动就小,这有利于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

同时,教师还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有意识地给教师分配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让大家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

1.3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1.3.1还教师知情权:学校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重大问题的决策情况、教师、班主任聘任、职称评定、晋级晋职、选先评优、学校经费预决算、财务收支情况、学校大宗设备的采购、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情况等方面要实行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民主协商、民主评议,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1.3.2还教师决策权:学校实行“三会”制度,即重大决策召开教代会,重大问题组织咨询会,群众有疑惑召开座谈会。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领导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对于教代会上教师的提案,领导要头脑冷静地分析情况,机智果断地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千方百计地争取问题的落实。有些问题一时确实解决不了,也要尽力做工作,耐心做解释,求得教师的谅解;学校的计划和管理目标的制定、学校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如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奖励制度等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认真诚恳地征求教师的意见,以取得教师的支持和赞同。这样做,既增加了群众的参政意识,有利于形成正确决策;又可在形成决策后为实施决策增强法理内涵,形成舆论先导;更能减少领导和群众的对立情绪。我相信只要学校把校务公开、勤于问政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了,还教职工一个知情权,提高教职工的决策意识,一定能化解很多矛盾和误解,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信任感,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1.3.3 注重制度管理和人心管理相结合。

一所民主管理的学校,首先必须是克服了“人治”而达到了依靠制度管理的层次,这也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管理局面,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管理模式;而把制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全部法宝的学校,必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学校,因为规章制度强调的是统一和服从,一味的强调制度,缺少了对人性的理解,必将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将更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人的情感、人的存在与价值,而只有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和人心管理相结合,使被管理者得到精神上的尊重,需要的合理满足,才能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心灵上产生碰撞,在情感上达到互动,在工作上形成自觉的合作与服从。尤其是教师,有较强的自主倾向性、能动的发展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强烈愿望,所以对教师尤其需要尊重和理解。

多年来,我校一直实行制度管理和人心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大到校长办公会制度,小到一草一木的管理,都要建立一整套细密严格的规章制度,凡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管理实行依法治校。在这一基础上,辅以细致的人心管理,以心换心地对教师进行有效管理,使依法治校更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3.4以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

在探索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以“发展性”理念为指导,力求实现从“管理人就是制约人”到“管理人就是发展人”的观念转变;重视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思、发展等多种功能;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导向,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努力倡导一种民主、平等、多元的评价关系,营造教师之间真诚合作的气氛和环境。强调教师对评价的参与以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对评价项目的理解认同,强调包括教师自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力求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即评价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过程,使教师能以坦诚合作的态度参与到评价中,通过自评、教师小组中互评,寻找差距,把握努力方向,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素质。学校通过观察、面谈等形式也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融合,最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探索过程中,我校明确了“为什么评、由谁来评、评什么、怎样评”,即评价目的、评价者、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步骤这样一些教师评价的基本问题,并注意把形成性评价(各处室的平时记载)与总结性评价(学校综合评价)、自评(教师)与他评(同事、学生、家长)相结合,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方案。在评价及反馈过程中,由校领导分别与被评价教师共同讨论评价结果,征求被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的意见,并由被评价教师签字,这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又可以让他们充分了解同事、家长、学生和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同时在评价中特别注重保密性原则,这既包括评价主体的无记名,也包括教师个人测评信息对其他教师保密,这既是对参与评价者特别是学生的保护,也是对教师个人权利的尊重;也唯有这样,才能让评价主体和客体都从评价中获益,真正以评促教。

通过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尊重了教师的自由和创造,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的水平,给教师一定宽松的环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激励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使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管理、参与管理,也使学校的民主管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

2.1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创建和谐班集体。

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德育常规,开展“一帮一”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自己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2创建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排除校园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措施,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3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

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如悬挂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学生美术作品,开展体育、艺术等比赛活动,多样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和谐

3.1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要想办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有利于管理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科学。要切实建立完善必要的制度,首先是“五定”制度,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岗位职责,切实精减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要相对平衡和达标,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于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主管和分管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奖惩制,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因为用什么样的人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再次,要建立以工、青、妇工作制度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发扬民主,提高学校依法民主管理水平和效能。

3.2 制度管理固然不可缺少,但绝对不能忽视情感管理。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载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做法,更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要重视对教师的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这样做,学校教职工往往能够自觉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键时刻站能得出来,优秀教师能“冒”得出来。

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4.1心理学家思斯特﹒贝克尔指出,人从根本上说是由某种两重性推动的,人需要成为某些事物的一部分,同时有需要与众不同,大多数人喜欢被当做一个个别的人而受到特殊的对待,注重自己有没有受到重视,自我价值能不能实现。个性是人的本性,对具有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法,这是以学生为本最根本的一点。现代教育要求

培养给类合格人才,教育不能变成铸模,把个性各异的学生变成标准件,那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所以说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依其原本,促其完善,助其发展。

4.2学生是发展的社会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认知水平能力上均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特有的需要、态度与价值观。他们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与周围人之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生是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和创新教育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以学生为本,要摒弃传统教育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要克服学校德育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人。

4.4以学生为本,要求学校要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信赖,又可以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学校要在管理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绝不能像传统做法那样对学生的人格妄加伤害。

4.5以学生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指的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独特个性两个方面。我们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性,应避免对学生求全责备,全面发展不同于同步发展。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发掘个体的所有潜能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

五、树立优良的校风

5.1 校风是学校起主导作用的作风,也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反映在领导者的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上。校风似乎是一种无形力量,在学校环境中给人以具体感受。校风对全体成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同化力,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它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润育着广大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全校人员的心灵。学校领导者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问题,明确地、有步骤地、坚定地培养优良校风。

5.2优良的校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自身;教师积极主动地工作、参与学校管理、在教学中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等;学校管理者不断地探索学校新的发展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等。二是重视群体观念的培养。学校要主张群体的观念,这种群体的观念包括群体精神、群体意识和群体作风等。一旦集体有了统一的观念,才能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意志,才能万众一心,否则就会思想涣散,像一盘散沙。群体作风虽是一种非激烈,非规章制度的,但却是规范群体成员的无形准则。它不用强迫,却能造成良好的舆论和氛围,很好地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行为。

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中的人必然要形成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的关系,双方都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就会关系疏远,彼此矛盾,甚至敌对。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中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学校形成有凝聚力的组织,促进工作效率。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保持心理平衡,从而能积极投入工作。

总之,一定要把“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体会每一位师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不仅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在遵循学校实施制度管理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原则下注重创新思维,更要从实际出发,把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整合起来,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篇2: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本科论文]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人本管理, 八、九十年代以来风靡全世界, 一开始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 一般是指要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 重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和研究, 充分运用动机激励手段以达到个人潜能与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主张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与企业最重要、最有活力的资源, 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人本管理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核心思想, 而将资源中的人回归到人本身;二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 追求组织高效运转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 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 提高人的智力, 增强人的体力的目的, 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这也是人本管理应有的哲学含义和理想境界。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其核心思想是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揭示管理活动中人与其他多种因素之间的本质关系, 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最重要的资源, 尊重人的价值, 全面开发人力资源, 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学校人本管理的实质

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领域内的应用, 除了人本原理的一般含义外, 其本身还具有特殊的内涵。

(一) 学校人本管理的含义

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就是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 就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 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 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从而实现学校目标和学校成员各人目标而进行的学校管理。学校人本管理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 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 这是教育的根本。在学校管理系统中,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对象, 还是管理的产品, 因此, 人的因素在学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以人为本”, 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 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学校人力资源的显著特点就是知识性、智力型、教育性, 它要求学校管理不仅要尊重人、激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要塑造人、发展人。不仅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尊重, 实行简单的人文关怀, 而是统领学校精神, 引导价值追求, 在深层意义上即观念层面上, 对管理对象中的人实施以潜在的、无形的、隐形的再造就;对人施以理性关注、价值观领引和精神锻造;用学校目标影响教师价值选择、转变生存观念、提升人文境界、培育现代教养, 进而达到学校目标与个体价值追求的理性整合, 使组织和个体进入自为状态, 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 “以人为本”决不只是办学特色, 而是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人为本, 应当统帅并渗透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中去, 否则, 具体的管理模式就可能发生异化。例如, 科学管理如果不以人为本, 就可能异化为科学主义指导下的机械式管理, 这将大大挫伤人的积极性;法制管理如果不以人为本, 就会发生异化, 限制人的能动性, 甚至转化为专制。所以, 以人为本是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人本管理思想应该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行为之中。如教育目标的制定、学校环境的建设、教学任务的分配、管理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工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信任, 并能有效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二) 人本特色是当代学校管理模式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一, 人本特色学校模式是富有活力和创造精神的, 这种模式主张把需要与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获得最需要的也是最能代表社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 得到最大的发展满足和教育关怀。

第二, 创建一个有人性的新培养机制, 鼓励和引导学生, 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人本特色的学校模式强调学生主体性,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后天发展的巨大潜能。

第三, 创建一个师生共同的得到发展的教育体, 鼓励师生互动发展, 教学相长。人本特色的学校模式下, 不是教育者单向地领导学生, 也不是教师简单地围绕着学生转。在这里, 教育者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获得发展。教育者, 尊重、爱护、培育学生, 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最好的条件;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提升自身, 确立教育者的主体精神。因此, 人本特色的学校模式强调教学是塑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最重要的形式, 既反对师道尊严, 也反对简单的儿童中心论。人本特色学校模式营造师生互动的发展机制, 营造一种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学生的学习既是艰苦的探求的过程, 又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充满求知和发现之喜悦的迷人之旅。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使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 进行有成效的教育创造, 并可借以表现教师特有的创新能力和主动精神;以教育者为主体, 才能按教师每个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教育艺术, 塑造出无数富有个性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是对立的, 恰恰相反, 只要使两者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 为学校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三) 人本管理的特征是人在学校中的地位得以提升, 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学校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利益相关者, 学校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学校目标与教职工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解放人, 发展人。而这些不同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本管理思想改变了过去对学校的个人价值的判断, 将人在其中地位加以提升;二是使传统的学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三是改变了学校管理的服务对象的观念, 学校服务对象应包括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家长, 还包括学校外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四是将学校目标和教职工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 充分地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人本管理实现了解放人、发展人的学校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设想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因此,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成为学校人本管理的最基本的内容。传统学校管理的局限概括起来, 就是缺乏对人的尊重和理解, 其中, 最根本的就是缺乏对学生尊重与理解, 因此,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成为进行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首先, 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拔苗助长是不行的。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就是要按学生身心发展成长的规律来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要体现对教育对象——学生的尊重。教育是儿童的教育, 课程是儿童的课程, 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 要根据学生智能结构和接受能力设置课程, 规划进度;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制定作息时间, 并随季节变化而调整以适应学生;要根据学生智能现状, 选择教法,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要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个性是人的本性, 对具有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法, 这是以学生为本最根本的一点。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各类合格人才, 把个性各异的学生变成标准件, 那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所以, 教育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以其原本, 促其完善, 助其发展。第三,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目的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知识, 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 能够成为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地方。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强调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适应和促进。在教学评价方面, 新课程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我”。第四,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 学生发展是在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篇3: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本科论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82-0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的诞生是人类管理学科的一次飞跃和革命,它将人 类的管理思想从抽象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具体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在近一个世纪的理论研究和 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不断向纵深的延伸,标 准化管理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了种种弊端,昔日的“科学管理”显出其明显的不科学成分。与 此同时,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系统问题成为21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一、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本的优先投入

“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 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 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 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 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 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 总和。然而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的,要管理者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 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 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生来俱有 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 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因为他未受教育,不具备知识和相应劳动技 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是毫无价值的。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 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 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 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 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

在经济社会,不管是哪一种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期间内获得利益回报。这使得投资 主体的确定显得有些困难。因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故一般纯经济单位不愿作 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第一投资人。所以只好政府承担这一责任。强调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是 因为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 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良性循环。而作为第一投资人的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期的投资后 ,经济单位可作为第二投资人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得比前期更丰厚的利益回 报。从整个社会来讲,不管是第一投资还是再投资,都是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投资,其结果是 节约了社会资源,个人也得到了很多好处。

二、优秀管理者的素质:情商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络维在90年代初创造了“情绪智商”这一术语,简称情商, 基本含义为:认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情绪如何,处于什么样的程度。妥善控制情 绪。在认识自己的情绪的情况下应善于控制情绪。自我激励,随时激励自己振作精神、乐观 向上,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认知他人的情绪。即能够察颜观色,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情绪以 及 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可能做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和待人,以 诚待人。

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顿时引起全球轰动,情商的提 出是对优秀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 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绪和感情的支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则往往使人产生什么样 的行为。管理活动既然是一种系统的行为,那么它必须受情绪和感情的影响,而要作为一名 优秀的管理者,则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情商。

情商是人的性格的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涵养。它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 满足的克制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防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影响;如何激励自己经得起各种 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发奋向上、积极进取;如何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 专业 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 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它的核心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若能自控情绪、战胜情绪,则他具有特别的智慧,而这种 智慧的获得不是生来俱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养而具备的一种素质和修养。所以 情商的训练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所接受,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教学生决策能力、情感的管理、 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坦诚、领悟力、责任感、勇于表达、合群、冲突的解决等 。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现代管理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科学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组织 内部,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 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 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在 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 内部进行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通常被视为各个部属进行沟通的过程。它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去找寻部属所需要的 ,以及探查部属对其本身工作与公司所具有的看法,然后还要使部属人员知晓公司正在进行 哪些活动,让部属参与管理的决策过程。在管理中强调沟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随正式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所谓正式组织指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由 于授权和职责分配所建成的个人间的关系,由于这种较为固定的组织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这 种沟通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和规范性,习惯称之为正式沟通。它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三 个方面: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指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对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 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当前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或改善当 前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员工直接坦白地向上级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 和所受压力上获得一种解脱。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依组织系统,由上级传至下级,通常是 由主管阶层传到执行阶层的员工。这种沟通使员工能够了解、赞同并支持管理阶层所处的地 位,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曲解和误传消息。平行沟通。平行沟通指平行 阶层之间的沟通,例如: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 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间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这种沟通弥补 了其他沟通的不足,减少了单位之间的事权冲突,使各单位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密 切配合,并增进了友谊。

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非正式组织的副产品,它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弥 补了正式沟通的不足,它带有一种随意性和灵活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方法,但它要 求管理人员要在日常人际交往活动中,把握分寸,适时沟通,相互交流思想,减少心理上的 隔阂,这则是管理人员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泰罗的“科学管理”有许多科学之处,但他忽略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其研究的范围始 终没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最多只能是一套优秀的车间管理理论。而当前的世界是人 才的世界,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如何对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人本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在人身上,它从生产要素的最高形式着手,抓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 关键因素,运用人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使人类 的管理学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从而使管理真正称为“科学管理”。

篇4: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文][本科论文]

一、可供选择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类型、特征表现及其利弊

在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中, 如何选择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尤为关键和重要。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 (ERP) 、制造资源计划 (MRPII) 、准时生产 (JIT) 、精良生产 (Lean Production) 、按类个别生产 (OKP) 、优化生产技术 (OPT、SCM) 、企业过程重组 (BPR) 、敏捷虚拟企业 (AVE) 等。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未来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 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可供选择的企业管理模式类型主要有:

1. 亲情化管理模式 (Affection change management mode) 。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即内聚功能, 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 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 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 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 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 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中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影响的是正面, 但当企业跃过创业期后, 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十分明显。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中国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不完善, 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 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 友情化管理模式 (Friendship change management mode) 。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 初期很有内聚力。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 友情就会淡化, 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 那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中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 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 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 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 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 结果只好解散了这个企业, 放弃了这种友情化管理模式。

3. 温情化管理模式 (Warmth change management mode) 。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 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 但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 因此, 过度强调人情味, 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 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 甚至还会破产。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在经济利益关系中, 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良心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讲, 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化的并以人情味为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规范化回报方式。因此, 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 讲什么人性, 不触及利益关系, 不谈利益的互利, 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安心创业, 最终企业难有大发展。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 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

4. 随机化管理模式 (Randomized management mode) 。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 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 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 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一种形式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 即政府机构可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 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这种管理模式表现为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 有的则表现为国有企业体制中政府对企业的过度性行政干预。一些民营企业的垮台, 就是因为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5. 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模式 (People-oriented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mode) 。

所谓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模式, 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而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 同时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 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 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有时也可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 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 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 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具有能动性, 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 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 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 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原则

1. 人本管理的内涵。

无论何种管理学派, 它都首先对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 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人的因素当做了管理中的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人本管理 (Humanistic management) 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 首先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继而是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 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包括: (1) 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 (2) 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 尊重每一个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织成功的基础; (5) 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 (6) 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 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 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 提高人的智力, 增强人的体力, 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2. 文化管理运作和实践的核心。

人本管理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 它是一种根本性的跨越, 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而科技、管理要素的主要载体是人, 人是创造力的源泉。 (1) “以人为本”是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组织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 组织的竞争力突出地体现在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 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 直接关系到组织生产经营效率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应把品牌成功的希望和努力放在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上, 而“以人为本”是品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2) 人是管理的核心因素, 必须把人的因素当做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和核心因素。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需求、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 均应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比如, 惠普“尊重个人价值”的精神、本田“人为中心”的精神、京陶的“京陶哲学”、德尔塔航空公司的“团结协作精神”等,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3) 员工是管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员工既是被管理的客体, 也是应该受尊敬的主体。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 既是组织的, 也是员工个人的。员工在追求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充分发展了自己, 组织目标达成之日就是个人目标实现之时。 (4) 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保障员工的民主权益, 使员工能够广泛参与组织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而企业人本管理的价值在于:它扬弃了传统管理理念———以人为手段, 确立了人的合理定位———以人为中心, 指明了管理的哲学境界———以人为本。

3. 人本管理的环境。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认为, 重视人本主义和人际关系沟通的领导方式, 可以在中等有利的工作环境下取得很好的绩效。豪斯则认为, 领导者的作用就是扫除部属目标道路上的障碍, 以帮助部属实现目标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人本管理的实施是在一个现实的企业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修正, 是我们研究人本管理环境的目的和实施人本管理的途径与手段。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取得人本管理的预期成效, 是由文化所特有的功能、力量、作用所致。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 目的在于强调成员在企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它有别于其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地方, 就在于它用内“软”这种无形的方式去影响和管理企业和企业人。文化氛围的塑造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应在考虑、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规范、整合、导向和辐射等作用。

4. 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 人本管理的原则。坚持企业组织首要是管理, 从管理的内容看, 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互作用, 着眼于企业人的集体意识的培育和对企业及团队重大决策的参与, 以及根据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内外环境, 对企业人进行激励和实行权变领导。从管理的关系来看, 企业人在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因而企业人分为管理主体人和管理客体人, 但这种不同的角色都以对方的活动作为自己活动的存在前提。从人本管理的本质来看,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制度。 (2) 以激励为主的原则。重视人的需要, 将侧重于使企业成员受到尊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即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在团队中与领导协商制定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 实施目标管理。 (3) 优化和完善企业人心智模式的原则。坚持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的条件和手段, 设立这一原则是基于“管理即培训”的基本理念。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仅是着眼于员工对高岗位的适应性, 而且更着眼于员工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4) 人本管理组织的原则。人本管理组织的设计与构造应遵循统一有效、幅度合理、职权和知识相对应、直线主管和幕僚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组织和地位弹性的原则。 (5) 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原则。设定这一原则是基于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额外工作而是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 使企业组织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取得预期发展绩效的考虑。

三、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职能和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借鉴

1. 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 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 是有效与否的关键。

(1) 管理 (management) 。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 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2) 监督 (supervision)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 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评价机制, 在各类企业中经常使用。 (3) 监控 (monitoring)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 时刻关注着。是对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 但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 也不是只管结果。为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 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规则, 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 (4) 管控 (control) 。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 体现的是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人事、资金担保等重大要素实施终极审定机制。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 (5) 治理 (management) 。这里的治理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如何配置, 以及怎样让其发挥价值, 履行其职责;还包括股东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 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企业的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

2.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出路是坚持群体本位。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单个企业成功的例子, 如海尔管理模式、温州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等供应链上企业联盟成功的例子, 都是以群体主义价值观为文化支撑而形成的。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学习外国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中, 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质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学习借鉴欧美与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 应注重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对日本管理经验的吸收;重视以文化管理思路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 将群体本位价值观与西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国家应通过实行创新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学习外国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 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尝试通过横向或纵向的企业间联合进行研发投资实现技术创新, 以群体为本位的制度设计思路, 是中国企业做大作强的必然选择与创新方向。

3. 人本管理机制在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选择。

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 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主要包括如下关联机制: (1) 动力机制。旨在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 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 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过分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2) 压力机制。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 使人有一种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 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因而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 应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 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3) 约束机制。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 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 使人知道应当做什么, 如何去做并怎样做对。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 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前者是企业的法规, 是一种强制约束, 后者主要是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当人们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时, 这两种约束都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4) 保障机制。包括法律保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保证。法律保证主要是指通过法律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利益、名誉、人格等不受侵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企业福利制度, 则是作为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5) 选择机制。主要指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 有应聘和辞职、选择新职业的权利, 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此同时, 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的权利。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竞争机制, 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 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6.环境影响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 会使人心情舒畅, 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 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人的大半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改善, 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 进而可推动企业管理的科学发展。

四、创新机制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1. 着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团队。

作为企业主体的员工, 其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本管理注重激发人的潜能, 实施员工培训工程是开发人的潜力的重要手段。学习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发展需要的实现必须以人的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前提。企业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文化和一个能加速学习、开发创新产品和流程的系统, 培训员工学会自我思考, 增强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学会使用创新工具如“脑力激荡”等, 全面提高素质, 促使员工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样也要注重企业中群体甚至整个企业的学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 培训工人是管理者职责。日本管理者认为, 对员工业务培训要比购先进设备重要得多。对员工业务培训是满足市场竞的需要, 也是对员工业务培训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训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短期效益, 也可以高企业的长期效益, 在培训中下工夫, 通过提高工的素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

2. 优化、完善有利于人发展的制度策略。

(1) 组织策略。包括管理体制选择、职务设计、人员安置及组合等内容, 这些因素决定员工的责任和权利。搞好体制改革可激发调动职工的热情, 并将职务设计与人员安置相结合, 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 公关策略。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向公众介绍企业文化、成就及发展前景, 介绍用人标准及用人策略, 将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建立通畅的人才及信息渠道, 吸纳所需人才及劳动力和人才。

3. 建立健全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主导方式是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 诱导人的行为, 发挥人的内在潜力, 其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最佳状态。而激励的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企业发展的后劲, 企业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 企业中从事劳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 企业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智力的开发, 而企业智力是一个很大的变量, 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 通常人们在工作中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足以应付, 但当他们一旦处于激励状态, 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了激励的作用:工作绩效=F (能力, 激励) 。表明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其能力与水平, 即积极性的高低, 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本保证, 但是不管能力多强, 如果激励水平低, 就将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可见, 人的潜力主导方式上正确发挥激励功能, 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去不断地调动、提高和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创造出最佳工作绩效。激励是全方位的, 不仅有物质形态的还有精神形态的, 单纯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不能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物质激励机制, 又要结合传统文化, 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和本企业实际的精神激励机制。

4. 广泛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精髓。

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 属于企业人本管理体系中的最新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 既要十分注重企业价值观建设, 又要求管理组织的变革适应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实施;管理手段的运用既要突出责任目标, 又要变硬化管理为软化管理, 以培养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 构筑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既要在吸取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纳入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丰富、完善和发展, 又要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吸纳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合理思想的吸收, 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形成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本土文化, 全面推动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创新和高效发展。

摘要: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将人类的管理思想从抽象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具体的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企业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包括以人性为核心。人本管理有企业人、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项基本要素。其理论模式是: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与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及完成社会角色体系。管理关系是人的关系, 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企业文化的功能, 在于对企业人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等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精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机制, 则是时代的要求和企业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类型,人本管理,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邓冬梅, 姜农娟.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 2003, (8) .

[2]弗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 .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毛蕴诗.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4]曹树武.关于创建学习型税务组织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

[5]曹树武.论人力资源能本管理及其税务能力建设的理性思考[J].观察与研究, 2005, (11) .

[6]杨春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分析及改革取向[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6) :44-46.

篇5:试论以人为本的中学学校管理

一、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意义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在中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以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形成的规律,使学校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在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人本管理,使教育素质服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学校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人本管理,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通过人本管理,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的重要举措

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主要针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三个方面进行的人本管理。具体来说,作为中学学校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1.从教师方面分析

一是通过文化聚人,最大化的满足教师的价值需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大力开展有关办学理念与目标、治校方针策略、“三风”讨论征集活动等文化活动,通过愿景激励实现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发展之间的统一,引导教师在自身岗位上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

二是通过制度管人,最大化的满足教师的公平需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制订有效的制度,努力协调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地有效开展,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满足教师的公平需求。

三是通过培训强人,最大化的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在立足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一体化的教科研活动,不断加大与校外的合作和交流力度,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從学生方面分析

确保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课程学习体系相符,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其次,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校园基础设施,注重教育环境的营造,通过不断强化教师素质水平、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致力于构建学生的发展评价体系,如在评价学生期末学习时,教师应采取模块考核与过程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应通过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探究能力等进行;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教师应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确保学生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掘,从而引导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从教学方面分析

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理念,实现教学合一。所谓教学合一,就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之间的统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自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的;二是建立适合师生协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要改革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以研究探索为主要方式,以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为重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这一教学共同体创设价值认同、经验分享、情感体验、成就激励等平台。通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反对“千人一面”的“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实施特色教学,适度拓展教学空间。

综上所述,在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更加注意开展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切实加强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人本管理,才能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切实落实相关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下一篇:声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