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2024-07-20

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共8篇)

篇1: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2018届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根据二轮复习的任务,结合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一下我对二轮复习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一、二轮复习的必要性

1、知识方面:

(1)一轮复习“专题——主题” 式体例,割裂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同学们构建完整的历史结构。

(2)一轮复习历时较长,已经复习的知识出现了遗忘。

(3)一轮复习抓基础,进行知识点的全面、细致复习。高考重点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及四大能力和分级要求不突出。

2、习题方面:

(1)一轮复习是题型的全面练习,个别题型缺乏针对性。尤其是41题。

(2)一轮复习题型缺乏规律性、技巧性的总结。二、二轮复习的任务

1、二轮复习时间:2018年2月底-2018年4月中旬

2、二轮复习的任务:

二轮复习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既要按照考纲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实现三本必修教材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内容重组,又要按照各专题要求,梳理单元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落实专题知识。具体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查找漏洞,继续夯实基础

(2)重建体系,系统整合知识

(3)突出主干,掌握方法规律

(4)举一反三,规范提升能力 三、二轮复习的教学设计

1、内容设计

(1)二轮复习包括:通史(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共13讲)、史学理论专项、社会热点三个部分。具体内容不再详细叙述。(2)用新史观引领思维,重建通史体系

对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的把握应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基础,同时,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也都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为此,我们复习时的具体思路为:

古代史:通史为线、文明史观引领,突出阶段特征;

近代史:通史为线、全球化史观引领,突出近代化;

现代史:通史为线、全球化史观引领,强调文明并存。(3)适度补充,建立主题小专题

结合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模糊的知识体系和概念进行归类梳理,并总结专题内部的认识、启示、结论等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新的复习专题内容层次完整、系统,宏观与微观结合,史论结合。例如: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与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还有类似的专题有: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计划与市场、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等。

2、训练设计:

结合复习资料进行专项训练;要精练,注重评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强化非选择题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在二轮复习结束后,力争使学生实现准确审题和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

3、教学设计:

(1)坚持“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侧重点放在导学、督学上。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动手梳理教材知识点。

(2)坚持一轮为借鉴,区分易错易混点,同时抓住主干知识,提高复习的精确性。(3)及时反馈训练,精心讲评,加强学法和解题方法指导。四、二轮复习的学习要求

1、知识点方面:

(1)梳理通史知识体系,加强重大事件的时空定位。

牢固的史实、正确的概念、透彻的观点是我们解答历史问题的关键,尤其是时间的准确记忆,是我们解答分析问题的依据。具体方法如:

中国古代史:注意朝代更替和阶段特征; 世界古代史:注意世纪与具体年份;

中国近代史:注意时代与具体时间;(19世纪中期;1894年----1895年); 中国现代史:注意具体时间(1979年、1992年); 世界近代史:世纪+年代(如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 世界现代史:重大事件精准时间(1946年、1991年)。(2)突出时代特征和主干知识,注重重大历史事件间的相互联系。

二轮复习中,我们的复习任务是很重的,既要巩固一轮复习中教材专题的知识体系,又要打破思维模式,掌握二轮通史知识体系,还要及时总结出各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及各专题内部的规律认识,知识量和跨度都很大,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上课时要保持充分的主动性,多动手多动口,课后及时复习巩固。(3)建立自己特色的学习(笔记)本:

主要包括自己对薄弱的知识、薄弱板块的梳理突破:模糊的概念的反思总结;自己整理补充的知识体系;解题心得;需要反复识记的时间、易错点知识等等。

2、能力训练方面:

二轮复习中要着重培养自己的三种学习能力:

(1)读书能力:学会读书时先宏观章、节、目再微观知识的方法;读书时抓重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反复读并达到熟练记忆、理解掌握;读书时同类知识联系比较的习惯等等。

(2)解题能力:审题能力,把握题意及精准审题能力,坚持慢审题,快答题;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处理好材料与所学的关系,提炼关键信息,避免盲目摘抄;加强对学生规范答题习惯的训练与养成。(3)反思总结能力:

要明确三点:我们做题的目的不在得出答案而在于运用什么知识去解决问题,做题时不是靠感觉,而需要理性分析,做题的窍门不在数量多少,而在做出心得。专家命题时,命题角度和考查的知识点都已确定,然后再去找合适的历史史料。而我们则需要读懂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通过二轮复习训练后,我们要力争达到,读懂材料,能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即能准确定位所学知识。这一步需要我们平时训练时要不断反思总结,培养自己的题感。

最后,重要一点,要认真上好试卷的讲评课。

成功的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在高考前的最后三个多月里,只要同学们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篇2: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根据2014届高三年级的备考计划,一轮复习目标任务总体上顺利完成,老师们基本上都能按第一轮复习计划要求进行复习,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一轮的复习中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班主任每天早7点晚7点都到位,周六周日也不间断。时间上也抓得很紧,(一直坚持学生中午12点至12:20留在教室学习,开学以来坚持下午2:30学生到教室学习,并安排老师下班辅导或指导训练)。在一轮复习过程中,重点抓课本、抓基础、抓落实,梳理考点知识。在南宁市一模考试中有12人600分以上,一本上线人数也有所突破(186人),这让我们看到了些许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备战高考的决心和信心。经过一轮的复习,学生已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总结、处理,在一轮的训练中已体会到近几年来高考常考点、易错点。但是在复习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尖子生成绩不突出,还有的科目培优补临工作落实不够,针对性不强。

2、学科之间不平衡;

3、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4、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规范解题和限时训练,、批改试卷等方面落实不够。这些是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特别注意和要求改进的。第二轮(专题)复习是关键,我们必须认真地做好二轮复习。还要避免二轮可能出现的两方面问题:

学生:(两个极端)时间已过去一大半,大局已定,踌躇满志开始放松或是放弃破罐破摔;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也就是我们常说眼高手低;

教师:考期临近,对教学效果心里没底。该讲的、不该讲的都讲;该讲时和不该讲时,都讲。以练代讲;以考代讲;只练不讲。主观放松,觉得大局已定。

低效的试卷讲评方式:照本宣科,只对答案;教师自己不做试卷,只按照参考答案核对答案而不进行评讲。

教师试卷讲评的问题: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一份

试卷往往要花上两三个课时才能评讲完;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浪费了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一、二轮复习时间及内容安排

时间要求:各学科必须在四月中旬以前结束二轮复习,五月初至23日完成三轮复习。

二、二轮复习的目标任务及基本思路

二轮复习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以专题复习为主线,通过专题、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总结提炼以及单科综合模拟限时训练和周末综测为辅线,在进一步强化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轮复习的目标任务:

1、各学科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并通过限时练、综测、专项训练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2、、面向中上学生,狠抓重点生和临界生,重点抓好临界生。二轮复习理科各班要实际抓到20名,文科各班要实际抓到15名(个别可以到18名),各科的备课、上课、习题量、试题难度、讲评的针对性都要以这些学生的学情实际为准。

3、针对一轮复习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强化知识系统的理解与记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及易错易混点的复习,提高综合能力。

4、加强学生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加大行为管理力度、避免严重违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经验和现实来看,越是往后,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压力增大,焦虑和紧张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在后段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主要要求老师们做到“两全”:一是全体科任教师都要参与对班级的管理,特别关注尖子生和临界生,为他们的学习保驾护航;二是对尖子生、临界生要从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多投入一点感情,努力做到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

5、继续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做好培优补临的工作

关注尖子生的薄弱学科;放手让尖子生自主学习,辅导尖子生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帮助尖子生实现知识结构化、复习系统化、训练综合化。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思维品质。

三、二轮复习注意的问题及有关要求

1、关于测试的安排:4月中旬前数学、文综、理综每周进行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英语间周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学科每周进行一次本学科的限时训练,每周二理综、文综选择题的专项训练。综测的内容、题型、题量、分值要和高考吻合。二模考试结束后每周安排进行一次周考。

2、提高限时训练质量、加大训练力度

力求变训练为考试、变周考为高考,变高考为周,做到精讲精练。

各种测试与练习一定要限时定量且必须全批全改,特别是临界生及重点生中学科缺腿的学生,试卷一定要细批严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补救措施。

3、培优补临的工作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培优补临”工作的成效,应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继续加强班主任和科教师合作,进一步明直接影响着我校今年高考的成败确临界生对象,并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然后具体落实到当科老师。当科老师接受任务后,要切实做到“五面”,即计划面订,自习面辅,作业面改,试卷面评,方法面授。务求取得较好效果。

4、找准病因,讲究规律,提高讲评效率。

①教师讲评前通过做题,揣摩命题的意图;通过批改,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归类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制定对策。②讲评要注重规律及通性通法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不要就题论题,讲评方式要归类、纠错、变式有机结合,要抓住重点、缺漏点、失分点、易混点、易错点,剖析根源,进行矫正;要立足一个问题,归纳成一类,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发散和引申。③不要满堂灌,当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巩固、消化。

5、综合学科和基本能力学科要加强组内合作,教研组长要协调好各科教师搞好组内的集体备课,特别是综合科,不仅各学科内的集体备课要开展好,三科一起的备课活动也要落实好。

6、继续严抓细抓常规管理,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

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重视学生心态的调整,鼓励学生树立必胜信心,始终保持积极、轻松、愉悦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

7、处理好“一科”与“六科”的关系

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整体意识,避免孤军奋战,单打独斗。各位教师都要对自己所教的科目负责,努力提高教学成绩,但也要避免布置大量试卷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

四、高三第三轮复习工作安排

第三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总结、反思前两轮复习中的问题为线索,以综合训练、强化提高为主要复习方式,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原则:要求实现迁移应用,突出一个“活”字,实践“仿真、内化、迁移、调整”八字方针,通过模拟,体验高考,规范作答,起到实战演练、全面模拟、查漏补缺、回扣基础、提高应试能力。巩固前面的学习的成果应是本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各学科各类题目解题方法、技巧、解题过程以及常出现的错误不仅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坚定学生的信心,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体工作安排和要求::

(一)考前限时训练,强化各科的规范答题训练,进行应试指导,强化英语听力训练,增强语感。

(二)停课复习,调整提高(5月26---5月31日)

1、各学科组织学生回扣课本,完善知识体系,夯实基础,梳理知识和解题的方法,避免知识“回生”,强化记忆不放松;回归试卷,重温错题,反思错例,弄清解法,查缺补漏,归纳总结。

2、应试指导 心理调适考试的诚信教育

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对有考前焦虑的同学及时给与疏导,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高考应试指导和心理调适,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调节,使学生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调整心态,乐观、向上、合群、理性。)

3、适量做题(每科每天半小时),训练思维,加强考前热身。

4、班级管理要求:

(1)各班主任要求在自习课、早晚读经常下班巡堂,严格考勤,严禁学生回家复习;加强教室宿舍纪律、卫生的管理,确保学生有舒适、宁静的学习环境和休息环境;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调节、营养调节、每天坚持20分钟的有氧运动;(2)各任课教师必须依照课程表按时下班;切勿在教室里上课,在各班走廊上进行辅导;维护好课堂纪律;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给予激励。做好沟通、激励,强化信念工作。调整生物钟,保证睡眠时间,提高白天的复习效率; 5、6月2、3日,最后一次仿真模拟考试。

六月份主要工作:①考前安全教育及考前动员大会。②考前应试技巧及考场心理辅导。③组织学生参加高考。④收集各高校招生信息。⑤组织学生科学合理的填报志愿。

总之,本届高三年级组一定在学校领导下,同心同德,发扬奋发有为的精神,力争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3: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便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其形式逐渐多样化.它主要涉及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渗透着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培养等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三年的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都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其形式逐渐多样化, 但都是集中考查了函数、导数等重要知识.题型结构基本上都是以函数为载体, 以导数为工具, 考查函数性质及导数应用为目标, 其中运用导数确定含参数函数的参数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的探索性问题中, 主要是求存在性问题或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的范围.

以2013高考试卷为例, 部分试卷中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的题目如下:全国I文第24题、全国I理第21题、全国Ⅲ理第21题、辽宁理第21题、重庆理第16题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把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转化为函数最值, 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三大数学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学习, 体会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哲学观点, 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获取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理解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函数最值问题, 掌握解决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方法来处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点梳理

“恒成立”的含义, 一定是比“比最大的还大”或“比最小的还小”.因此恒成立问题往往又可以转化为求函数最值的问题.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是函数最值的所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 例如:

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恒成立⇒a>f (x) max;a≤f (x) 恒成立⇒a≤f (x) min.

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能成立⇒a>f (x) min;a≤f (x) 能成立⇒a≤f (x) max.

3.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在M上恰成立, 若x∈D, f (x) ≥A在D上恰成立, 等价于f (x) 在D上的最小值fmin (x) =A, 若x∈D, f (x) ≤B在D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f (x) 在D上的最大值fmax (x) =B.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能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4.设函数f (x) 、g (x) , 对任意的x1∈[a, b], 存在x2∈[c, d], 使得, 则fmin (x) ≥gmin (x) .

解题方法1:分离参数法:其基本步骤为: (1) 将参数与变量分离, 即把原不等式化为g (λ) ≥f (x) (或g (λ) ≤f (x) ) 恒成立的形式. (2) 求f (x) 在x∈D上的最值; (3) 解不等式g (λ) ≥f (x) max (或g (λ) ≤f (x) min) , 得λ的取值范围.该方法能解决的题型: (1) 参数与变量能分离; (2) 函数的最值易求出.

解题方法2:数形结合法:把含有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的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两类函数比较值域来解决, 利用函数图像确定参数范围.

【设计意图】有关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教材与资料中很少有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把与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相关的考点系统地梳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极大地提高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的效率.

二、2013高考考点聚焦及解题策略

1.可直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典题探究1:已知两函数f (x) =7x2-28x-c, g (x) =2x3+4x2-40x.

(1) 对任意x∈[-3, 3], 都有f (x) ≤g (x) 成立,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2) 存在x∈[-3, 3], 使f (x) ≤g (x) 成立,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3) 对任意x1, x2∈[-3, 3], 都有,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4) 存在x1, x2∈[-3, 3], 都有,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解析: (1) 设h (x) =g (x) -f (x) =2x3-3x2-12x+c, 问题转化为x∈[-3, 3]时, h (x) ≥0恒成立, 故hmin (x) ≥0.令h′ (x) =6x2-6x-12=6 (x+1) (x-2) =0, 得x=-1或2.由导数知识, 可知h (x) 在[-3, -1]单调递增, 在[-1, 2]单调递减, 在[2, 3]单调递增, 且h (-3) =c-45, h (x) 极大值=h (-1) =c+7, h (x) 极小值=h (2) =c-20, h (3) =c-9, ∴hmin (x) =h (-3) =c-45, 由c-45≥0, 得c≥45.

(2) 据题意:存在x∈[-3, 3], 使f (x) ≤g (x) 成立, 即为:h (x) =g (x) -f (x) ≥0在x∈[-3, 3]有解, 故hmax (x) ≥0, 由 (1) 知hmax (x) =c+7≥0, 于是得c≥-7.

(3) 它与 (1) 问虽然都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但却有很大的区别, 对任意x1, x2∈[-3, 3], 都有f x1圯圯≤g圯x2圯成立, 不等式的左右两端函数的自变量不同, x1, x2的取值在[-3, 3]上具有任意性, ∴要使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fmax (x) ≤gmin (x) , x∈[-3, 3].∵f (x) =7 (x-2) 2-c-28, x∈[-3, 3]∴f (x) max=f (-3) =147-c,

∵g′ (x) =6x2+8x-40=2 (3x+10) (x-2) , ∴g′ (x) =0在区间[-3, 3]上只有一个解x=2.

∴g (x) min=g (2) =-48, ∴147-c≤-48, 即c≥195.

(4) 存在x1, x2∈[-3, 3], 都有f x1圯圯≤g x2圯圯, 等价于, 由 (3) 得

【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如何辨析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题的四个小题, 表面形式非常相似, 究其本质却大相径庭, 应认真审题, 深入思考, 多加训练, 准确使用其成立的充要条件.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加以解决.

2.含有隐性条件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典题探究2:存在实数x, 使得不等式x+3+x-1≤a2-3a有解,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已知函数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求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函数f (x) 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所以

由得, umin (x) =-1.于是, a>-1,

由题设a≠0,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1, 0) ∪ (0, +∞) .

【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如何辨析恒成立与有解, 即存在性问题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解后反思】“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转化为函数问题, 解决函数的问题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帮助, 因此利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 从而求出参数的范围.上述例子剖析了近三年数学高考中恒成立问题的题型及解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 各种类型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 要注意灵活运用, 虽然方法表现得不同, 但其实质却都与求函数的最值是等价的, 这也正体现了数学中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课堂检测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 (理) 试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两年高考压轴题的练习, 让学生深刻体会高考是如何考查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进一步辨析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解决方法.

四、归纳生成

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是函数最值的所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 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能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先总结, 教师再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五、布置作业:针对性专项练习 (略)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而“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便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 并逐渐成为最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而且其形式逐渐多样化, 出现的试题大多数以综合性较强的解答题为主.因此研究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篇4: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常以有机框图推断或合成题的形式出现,情景新、要求高、综合性强,几乎涵盖有机化学中的所有重点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有:(1)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判断;(2)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4)有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5)利用所给原料合成有机物并设计合成路线等。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常以有机框图推断或合成题的形式出现,情景新、要求高、综合性强,几乎涵盖有机化学中的所有重点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有:(1)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判断;(2)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4)有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5)利用所给原料合成有机物并设计合成路线等。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篇5: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记忆⼝诀】 改略转科⽣ 市创管⼈合 诚配三统⼀ 资税兼联破

1.【改】

公司制股份制改⾰,建⽴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独⽴法⼈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组织结构)→扩⼤企业⾃主经营权,提⾼经济效率

触发原则:出现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2.【略】

(企业数量增多、竞争加剧)制定正确经营战略

⼗成本/利润(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参加者,企业的经营⽬的是追求利润)触发原则:出现企业主体 3.【转】

转变企业发展⽅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触发原则:出现企业主体 4.【科】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理念)触发原则:出现企业主体 5.【⽣】

⿎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软化⽣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①提⾼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匠精神)②丰富产品种类结构

③提⾼服务⽔平(增加消费品质)④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主品牌

触发原则:材料关注企业制造的产品(⽣产⽅⾯)6.【市】

①⾯向市场、适销对路,市场定位准确(把握市场规律)②扩⼤市场需求,提⾼产品销量;满⾜消费者需求,提⾼消费品质

③调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国内企业国际竞争⼒,扩⼤出⼝(推动出⼝转型升级)触发原则:材料关注企业市场⽅⾯ 7.【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科技创新能⼒ ①利⽤“互联⽹+”新动能推动企业发展

②创新技术,提⾼企业个别劳动⽣产率(降低⽣产成本,赢得降价优势)③提⾼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触发原则:出现企业主体 8.【管】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劳动者素质提⾼形成竞争优势 触发原则:出现企业管理层⾯ 9.【⼈】

吸引⼈才,提⾼劳动者素质(技能⽔平)触发原则:出现⼈才、技能培训 10.【合】

加强国内与国际合作

①国内合作:产学研联合,加强企业与⾼校、科研机构合作

②国际合作:引进来与⾛出去相结合,加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提⾼国内企业国际竞争⼒ 11.【诚】

企业诚信经营,树⽴良好信誉形象(品牌建设)12.【三统⼀】(形象、效益)①保护⽣态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 实现经济效益与⽣态效益的统⼀ 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 13.【配】

①合理分配制度(按贡献参与度⼤⼩分配)②奖励机制:奖⾦/股权分配③培育良好的企业⽂化

④建⽴企业员⼯⼯资正常增⻓制度 →提⾼劳动者劳动积极性 触发原则:出现企业分配相关 14.【资税】

①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利⽤相关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投资 ②利⽤国家财政⽀持/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触发原则:出现企业资⾦问题 15.【兼联破】

实⾏企业兼并、联合、破产、重组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取得规模效益(国企改⾰的意义)有利于深化国企改⾰:

①促进政企分开,扩⼤企业⾃主经营权,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让利于⺠ ②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激发活⼒

③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 A.发挥国有经济对国⺠经济的主导作⽤(增强控制⼒)

增强国有资本控制⼒(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扩⼤国有资本的⽀配范围)B.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C.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模板 009 ⼀国家主体模板

材料⼀略⼀详 【记忆⼝诀】 改市科⽅构产三 创技劳管城乡环 区域国际财税配 就业创业调宏观

(注:2017 政府⼯作报告时政术语将在课中补充)

1.【改】

加⼤改⾰开放⼒度,全⾯深化经济体制改⾰

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②激发⾮公有制经济发展 →提⾼我国综合国⼒、国际地位

触发原则:出现国家⼤意义/⼤对策/⼤原因题型 2.【市】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要素流动)+激发市场活⼒,推动结构性改⾰,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科】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本,统筹兼顾(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理念)①第⼀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 ②核⼼⽴场⼀以⼈为本

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共享,促进⼈的全⾯发展(+⺠⽣三意义)③基本要求⼀全⾯协调可持续 五位⼀体(经济政治⽂化社会⽣态)④基本⽅法⼀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区域/⼊与⾃然/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协调各⽅⾯利益关系,调动各⽅⾯积极性 4.【⽅】

转变经济发展⽅式,促进经济(某产业、某地区)转型升级 +提⾼经济效益,提质增效降本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新动能(互联⽹+)发展成⻓(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5.【构】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实体经济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

+化解过剩产能,降本增效,提⾼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社会活⼒,建设质量强国、制造 强国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6.【产】⼀三次产业

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化解过剩产能 ①⼤⼒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产性、⽣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 ②巩固第⼆产业主导地位,⾛新型⼯业化道路 促进制造业升级,深⼊推进“互联⽹+中国制造” 淘汰落后产能

③巩固第⼀产业基础地位,⾛现代化农业道路,提⾼⽣产效率 【现代化农业】 ①推进⼟地资本流转,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场制)

②加⼤科技投⼊,提⾼机械化科技化⽔平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产业链 ④⽣态农业,综合利⽤⾃然资源 ⑤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粮⻝安全

7.【三】(三驾⻓⻓⼀需求侧)适度扩⼤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 三驾⻓⻓:

①(消费)扩⼤内需,增加消费+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作⽤;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 权益

+实施重点领域消费促进⼯程(eg:⼤众旅游时代),促进城乡居⺠旅游、⽹购、信息消费等 快速增⻓

②(出⼝)改善出⼝结构,调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扩⼤出⼝需求(外需)+【国际】

③(投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扩⼤投资需求 +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调结构的关键作⽤ →三架⻓⻓协调拉动经济发展 8.【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劳动⽣产率(⽣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化创新、政策制度创新)+①加快科技体制改⾰创新

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中⼩企业、⾼校、科研机构、创客多⽅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利

③促讲新动能加快成⻓,推动“互联⽹+”发展,促进互联⽹与各⾏业加速融合,推动新兴 业快速发展

④⼤众创业,万众创新 9.【技、劳、管】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劳动者素质提⾼,提⾼核⼼竞争⼒

+科教兴国战略与⼈才强国战略/培养·引进⼈才/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打破教育垄断,加⼤财政对教育的 ⽀持⼒度

10.【城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共同富裕

+(城乡关系)①推进城乡⼀体化(打破城乡⼆元结构),⾛新型城镇化道路 ②建⽴以⼯促农、以城带乡的⻓效机制(⼯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

③(农业)⾛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农业⽣产率 【现代化农业】

A.推进⼟地资本流转,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场制)B.加⼤科技投⼊,提⾼机械化科技化⽔平C.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产业链 D.⽣态农业,综合利⽤⾃然资源 E.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粮⻝安全

④(农村)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度 ⑤(城镇)推进户籍制度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沿海沿江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养⼀批辐射带动⼒强的城市群,增⻓极 11.【环】

推进⽣态⽂明建设,增加可持续发展能⼒ +①全⾯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②发展绿⾊、循环、低碳经济,提⾼资源利⽤率 ③⼤⼒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④加强⽣态安全屏障建设,健全⽣态保护补偿机制 12.【区域】

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共同富裕

+①推动东、中、⻄、东北地区“四⼤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带⼀路”建设、京津冀 协同发展、⻓江经济带发展“三⼤战略”

②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陆海统筹等⽅⾯进⾏率先突破,建设海洋强国(产业转移)协调推进⻄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业基地振兴 13.【国际】(对外开放)

①提⾼外向型经济⽔平,建⽴安全⾼效、多元平衡、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体系

②坚持“引进来”与“⾛出去”相结合,坚持独⽴⾃主⾃⼒更⽣原则,提⾼国内企业国际竞争⼒ +①(贸易摩擦)

保持国际收⽀平衡(进出⼝平衡),缓解贸易摩擦

利⽤ WTO 贸易规则和国际法,减少贸易壁垒,维护⾃身权利 +扩⼤出⼝需求,促进贸易便利化 ②(出⼝升级)

转变外贸经济发展⽅式,优化外贸经济结构(出⼝结构优化升级)出⼝加⼯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③(企业升级)提⾼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国际影响⼒(产品质量结构、技术、品牌)④(利⽤外资)

创新利⽤外资⽅式,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 ⑤(两个市场)

调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贸易便利化 ⑥推进国际新秩序建⽴,加强国际分⼯,准确定位

加强国际合作,扩⼤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以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⑦⼀带⼀路建设,推动国内区域开发(国内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 ⑧加快实施⾃由贸易区战略 14.【财】

加强对···领域的财政⽀持⼒度(税收优惠⼒度、信贷⽀持了⼒度)

①(财政三作⽤)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提供⼈⺠⽣活的物质保障;保证国⺠经济平稳运⾏

②增加财政收⼊,优化财政⽀出结构 减少⾏政开⽀,限制三公消费

加强向⺠⽣领域(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度 加强向⼩微企业、众创的倾斜⼒度 三农

+精准扶贫,改善⺠⽣

③扩⼤财政有效投资,提⾼财政使⽤效率 15.【税】

推动结构性减税,加⼤对某领域的税收优惠⼒度,调节⽣产+【⽅)普遍性降费(简政放权)

①减税⼀降低⼩微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产成本;取消农业税;加⼤对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 ②增税⼀增加⾼耗能、粗放型落后企业(奢侈品⾏业)的税收,淘汰落后产能,调结构,转⽅式,提质降 本增效 16.【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健全按⽣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发挥激励机制的作⽤,调动劳动者⽣产积极性 ②深化分配机制改⾰

A.初次分配:提⾼居⺠收⼊在国⺠收⼊中的⽐重,提⾼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重 提⾼居⺠收⼊,实现居⺠收⼊增⻓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和劳动⽣产率提⾼同步 ·提⾼最低⼯资标准

·建⽴正常⼯资增⻓机制和收⼊保障机制 B.再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收⼊差距

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规范收⼊秩序(调⾼,提低,保合,取打⾮)形成以税收、转移⽀付、社会保障为⼿段的调节机制 17.【就业】

略答⼀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扩⼤就业(缓解就业压⼒,改善⺠⽣)详答⼀就业专题 【原因】

①就业是⺠⽣之本+⺠⽣三意义

②就业使劳动⼒与⽣产资料相结合,⽣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益增 ⻓的物质⽂化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盾

(就业使劳动⼒与⽣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解决主要⽭盾)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身社会价值,促进⼈的全⾯发展

④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提⾼⼈⺠⽣活⽔平,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⑤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标,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扩⼤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本质⼀共同富裕

现状缺陷: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毕业⽣就业困难 【措施】 国家:

①根本途径是⼤⼒发展⽣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培训机制

A.加强就业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 制定劳动者⾃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励⾃主创业(⼤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计,改善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的环境 ③开展各类型的就业技术培训,提⾼劳动⼒素质;完善劳动⼒市场,加强⼈才信息的流递(互联⽹+)

④发挥财政宏观调控的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就业保障措施 +国家模板(略答)企业:

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②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③建⽴劳动者培训发展机制,提⾼劳动⼒素质;建⽴合理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 积极性 劳动者: ①提⾼⾃身素质

②树⽴正确就业观念:⾃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式就业观 ③树⽴⾃主创业观念,提⾼⾃主创新能⼒ 18.【创业】

⼤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就业,并⿎励⾃主创业 +①发挥“互联⽹+”集众智、汇众⼒的乘数效应

②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中⼩企业、⾼校、科研机构、创客多⽅协同的新型 创业创新机制(产学研结合)19.【调宏观】

(⼀)宏观调控⼀整顿市场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①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经济、法律、⾏政⼿段,弥补市场⾃发性、盲⽬性、滞后性等缺陷 +法律⼿段⼀加强 XX ⽴法,严格执法 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A.完善市场准⼊规则

B.建⽴道德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制度

C.加强社会诚信和商务诚信建设,完善信⽤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平稳经济

宏观调控四⽬标: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平衡/增加就业/国⺠经济平稳运⾏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下⾏压⼒增⼤)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科学的宏观调控 +扩⼤财政⾚字,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对实体经济的⽀持⼒度+科学的宏观调控+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进⾏相机调控和定向调控 补充:

区间调控——定范围(要成为什么样)

定向调控——双引擎(⼩微企业三农减负:公共服务事业投资)相机调控⼀灵活应变(房地产政策要分⼏线城市)模板 010 ⼀市场主体模板

【记忆⼝诀】 决定资源三机制 缺陷诚信调宏观 统开竟序激活⼒ 社义公有共富裕

1.【决定资源】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企业社会活⼒(各⽣产要素的 活⼒),浇灌实体经济 2.【三机制】 供求、价格、竞争

3~ 6——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3.【统⼀】

反对地⽅保护,打破垄断,健全统⼀市场 4.【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引进来与⾛出去相结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减少贸易壁垒;调动国内、国外两 个市场的积极性 5.【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公有/⾮公有经济平等地使⽤⽣产要素,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6.【有序】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①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经济、法律、⾏政⼿段,弥补市场⾃发性、盲⽬性、滞后性等缺陷 +法律⼿段⼀加强 XX ⽴法,严格执法 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A.完善市场准⼊规则

8.建⽴道德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制度

C.加强社会诚信和商务诚信建设,完善信⽤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7.【社义公有共富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促进共同富裕 ③科学宏观调控模板 011 ⼀⼈⺠群众模板

劳动者·消费者 【记忆⼝诀】 就业⽔平积极性 权益需求购买⼒ 收⼊两翻强社保 ⺠⽣三义正确观

(劳动者)1.【就业】 ——就业专题

实现就业,使劳动者与⽣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实现社会价值)+⼤众创业,万众创新 2.【⽔平】

①落实科教兴国/⼈才强国战略,完善职业教育/就业培训体制,提⾼劳动者素质(技能⽔平)②培养⼈才,提⾼劳动者⾃主创新能⼒ 3.【积极性】

①合理分配制度+激励机制+培育企业⽂化;提⾼居⺠收⼊ 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调动劳动者⽣产积极性,吸引⼈才 4.【权益】

①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并打击侵犯劳动者权益⾏为 ②企业⾃觉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劳动者⾃身 5.【正确观】

引导劳动者树⽴正确就业观念:⾃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式就业观 ⼗⾃主创业观念(消费者)1.【权益】

①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提供法律保障,打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保障消费者权益②企业诚信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 ③消费者⾃主维权 2.【需求】 企业:

①增加产品供给(数量)

②提⾼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丰富产品种类结构 →满⾜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 3.【购买⼒】

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平稳物价

②企业提⾼⾃主创新能⼒,发展技术提⾼劳动⽣产率,赢得降价优势,降低产品价格 →提⾼消费者购买⼒ 4.【正确观】

引导消费者树⽴适度/节约/理性/绿⾊消费观,反对盲⽬/从众/攀⽐/浪费⼼理(通⽤)1.【收⼊两翻】

收⼊是消费的基础,扩⼤就业,提⾼居⺠收⼊,刺激消费,扩⼤内需 ①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提⾼居⺠劳动性收⼊ ②拓宽居⺠投资理财渠道,提⾼居⺠财产性收⼊ +提⾼未来收⼊预期 2.【强社保】

①完善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贫富差距(提⾼社会总体消费⽔平)⼀基本医 养⽼、教育、就业

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3.【⺠⽣三意义】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本的基本⽴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促进⼈的全⾯发展 ②促进共同富裕,缩⼩收⼊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③推进全⾯建成⼩康社会

模板 012—信息概括模板

【记忆⼝诀】 名词注释看趋势 年份材料加阐释 量率结构有差距

1.圈名词(主语)2.注意注释(⽂字信息)3.关注整体趋势(上升/下降)

4.具体性话语:年份(⼏年~⼏年)+材料描述+抽象性话语:国家模板/政府⼯作 报告

5.量率:量怎么变;率怎么变(GDP)

6.结构:(出现要素/⽐重)XX 结构不合理/优化升级

7.有差距(对⽐):(出现国际)我国 XX 与发达国家(世界平均⽔平)仍有⼀定差

篇6: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热点9 生物信息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不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生理过程是()A.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作用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C.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D.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解析】选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在一个神经细胞内,并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与蛋白质结合,不与脂质结合 B.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数量增多 C.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通过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 D.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有染色体和中心体 【解析】选B。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浆细胞能够合成大量的分泌蛋白,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比较发达;植物的相邻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中心体。3.下列生命活动中,可“双向”进行的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

B.金丝雀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信息传递 D.内环境中组织液和淋巴间的物质转移

【解析】选C。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能单向流动;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内环境中组织液中的物质只能向淋巴转移。

4.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8()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解析】选B。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故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NE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即促进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5.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B.闷热的环境中,人体失水多于失盐,则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就会增加

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解析】选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6.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C.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到达组织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D.各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只依赖于信息的交流

【解析】选A。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氧气不是信息分子;各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除依赖于信息的交流以外,还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

7.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同的是()A.都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都由线粒体提供 D.用射线照射时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选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细胞核。终止密码子没有与tRNA对应的反密码子。用射线照射时均可能发生基因结构的改变。

8.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功能相反,但可以作用于相同的器官

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

D.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选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茎的背地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加固训练】

1.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C.细胞骨架可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细胞,与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解析】选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A项正确;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则信息从吞噬细胞传递给T细胞,B项正确;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骨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是细胞骨架在细胞内传递信息,不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项错误;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项正确。

2.下图为某种细胞中进行的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真核细胞

B.物质a与b的结合部位有3种碱基配对类型 C.物质a的形成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篇7:2018届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策略与方案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中心法则”中所没有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是()A.DNA→DNA

B.DNA→RNA C.RNA→蛋白质

D.蛋白质→RNA 【解析】选D。中心法则中无蛋白质流向RNA的信息传递。

2.核糖体RNA(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rRNA的合成需要DNA作模板

B.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D.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解析】选C。翻译时,m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3.基因上胞嘧啶的甲基化能阻止基因的表达。关于某人B淋巴细胞和胰岛B细胞内基因、酶以及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4()A.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激素、淋巴因子等物质的影响 B.两种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mRNA不同 C.酶和ATP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D.B淋巴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可能被甲基化

【解析】选C。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但ATP不是,C错误;由于基因上胞嘧啶的甲基化能阻止基因的表达,故B淋巴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不表达,可能是因为基因上胞嘧啶被甲基化。

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tRNA分子中有若干个反密码子 B.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存在于RNA上

C.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出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D.真核生物的mR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改变

【解析】选C。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真核生

物的核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而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故转录出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

5.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描述错误的是()A.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DNA的转录和RNA的翻译三个过程 B.DNA复制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而转录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 C.转录和翻译在原核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在真核细胞中不能同时发生

D.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以tRNA充当搬运工,tRNA携带氨基酸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

【解析】选C。真核细胞中可以一边转录,一边用已有的mRNA进行翻译。

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5()

A.①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 B.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①②过程 C.①~⑥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①~⑥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各不相同 【解析】选D。③和⑥需要的酶种类相同。

7.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6(1)HIV侵染T细胞后,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_,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2)HIV最初侵入人体时,B细胞受到HIV的刺激,并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最终致使大多数病毒被摧毁。(3)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毒、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低下导致的。

【解析】(1)HIV是逆转录病毒。

(2)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3)艾滋病病人由于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能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毒、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1)逆转录 DNA(2)淋巴因子 浆细胞

(3)HIV破坏T细胞,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监控和清除 【加固训练】

篇8: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5月中旬, 时间短、任务重, 所以备考指导要紧紧围绕“提高”做文章,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二轮复习的高效呢?根据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 谈谈一些个人看法和做法, 供参考。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 构建通史知识体例, 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 近代世界、近代中国, 现代世界、现代中国) 来编排考试范围的, 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 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 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 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 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

笔者将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内容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对以上内容, 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如可以把“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细化如下:

二、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主干知识, 自拟主题重组教材, 深化理解知识

历史高考题中大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 然后设计问题, 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 也是二轮复习中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但是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 应注意清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 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现代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根据三本必修教材, 可以确定如下几个主题。

1. 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社会转型, 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2. 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

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

3. 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

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4. 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讨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5.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

新航路开辟、资本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6. 计划与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另外, 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 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 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按照各主题要求, 梳理单元知识, 归纳理性认识, 进一步巩固落实主干知识。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 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 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 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 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在复习中, 一方面要将近两年 (2012年和2013年) 国内外大事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 (切入点) ;另一方面, 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热点问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直接呈现热点话题 (显性介入) , 并围绕着这个话题“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来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模式, 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体现了命题专家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社会良知。二是更多的热点问题是隐性介入和考查,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擦边球”形式, 考生只有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采撷和领悟才能介入热点,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现将2012年和2013年两年所遇的周年大事整理如下。

四、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 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 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 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 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 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 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 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 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 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 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 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 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 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 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以“文明史”为总纲的知识体系。

五、规范训练, 精心讲评, 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 全国全省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 此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 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 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 要“精”, 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 控制训练题的数量, 不要搞题海战术, 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 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 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 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性训练要到位, 要定时定量, 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 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 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 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上一篇:舞蹈培训班招生营销下一篇: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