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2024-07-13

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精选9篇)

篇1: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浅谈乡镇财务监督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乡镇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级政权组织,加强乡镇财务监督对于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维护乡镇机关的正常运转,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乡镇的财务监督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不容否认,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一些配套的改革措施未及时到位,乡镇仍普遍存在有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帐务处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财政的非刚性支出不断加大、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财政的运转比较困难等问题。其后果造成是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的还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影响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试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就乡镇财务监督缺失的成因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主要原因:

1、内部监督不严格。对乡镇财务的监督,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及监督制度,比如:乡镇中设臵同级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乡(镇)长“一支笔审批”、重大事项开支集体研究制度等等。但由于职位设臵及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等,乡镇的纪委书记在财务监督上,基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而且在现有体制下,乡(镇)长或乡镇书记负责制且权力过大,集体研究制度基本上成为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有的乡镇甚至连形式也免了,基本就是一个人说了算,乡财政所作为基本监督的职能也只是事后的记帐员。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内部监督就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外部监督不到位。纪委、监察、审计、财政等监督部门也对乡镇财务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审计,但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

责任审计,主要的审计对象就是乡镇的主要负责人,但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一线的审计队伍就更少,无法对所有的乡镇经常进行审计,有的乡镇要几年才能轮到一次,而那里的主要负责人也许已经换过好几任,再加上有些审计出来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整改;而县纪委、监察局一般也是在有人提供线索的情况下,才会对一个乡镇就反映的问题进行财务检查;而县财政局的检查更多的是针对他们所属财政所的财务处理是否规范,对乡镇的财务监督则显得鞭长莫及。所以,外部监督也难能到位。

3、财务制度建立不健全、不完善。在乡镇中,虽然基本上所有的乡镇在财政所里都有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的作用。一是执行不彻底,不到位,比如对一些超范围的报销,一般乡(镇)长或是书记签字后,财政人员很难坚持原则;二是一些制度仍没有建立或完善,比如政府物品采购制度,一般只要主要负责人同意后,乡镇都可以买来然后报销。还有公务用车制度,乡镇主要负责人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叫车或是长期包出租车,然后一起结算。更有甚者,还存在公车私用的现象,费用全部由政府报销。再就是来人招待制度的不完善,有些乡镇虽然也制定了来人招待制度,但是一般很难严格执行,有的甚至还打着招商引资、完成税收的旗号,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接待,并以此假公济私。

4、经济责任不明确。按照现在的乡镇财务管理体制,在财务审批上,应该是乡(镇)长“一支笔审批”,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其实只要乡(镇)长或乡镇党委书记其中一个人签字审批,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开支费用。而且在有些乡镇,甚至直接由党委书记审批,乡(镇)长根本就没有审批的权力,而按照财务管理

制度乡(镇)长应负经济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监督的力量走上了前台,而被监督的一方还要担负一定的责任,造成了经济责任不明。

5、任期短导致监督困难。目前,乡镇干部任用是任期制的,由于调动比较频繁,常常是干不到了一届就换了。而乡镇的财务管理大多是按照每个乡镇主要负责人的想法制定和执行的,在制度的建立上没有连续性。而且这一任的不管上任的债务,而上任的也不愿把钱留给下一任用,就形成了各自为战,到后来就是债务越来越多,可用财力越来越少。在财务支出上,自己弄到的钱就自己用,乡(镇)长和党委书记之间也就没有相互的监督,只管在任期内把自己找来的钱通过财务处理开支掉。谁也不愿意扯下脸皮,都睁一眼闭一眼,心照不宣,这时候监督就成了一种摆设,流于形式了。

二、加强乡镇财务监督的主要对策:

针对造成乡镇财务监督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在现有的体制下,尽可能的提高对乡镇财务的监督能力,加大乡镇财务监督的力度,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以为要作到以下几方面:

1、加强乡镇廉政网建设,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坚持“责任上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工作方针。要强化乡镇纪委班子的作用,让纪检工作介入到经济决策及收支的全过程。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乡镇纪委书记直接对县纪委负责,这样就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下级监督上级”的不利局面。在乡镇财务开支方面可以尝试乡镇纪委书记审核的方法,建立没有经过纪委书记审核的开支事项不能入帐开支的制度。这样通过对乡镇廉政网的建设,将财务监督放在首

要的位臵,加大从内部监督的力度,防止监督提早丧失。

2、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改善外部监督的环境。要进一步提高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认识,各个部门也要大力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结果的利用和干部任用挂钩,使之成为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改变目前这种不痛不痒的局面。审计部门也要将关口前移,要从离任审计向任中审计的转变,要从全面审计(对每个乡镇都进行轮审)向重点审计(对资金流量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等)转变,加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强化审计监督的作用,逐步改善外部监督的环境。

3、健全乡镇财务制度,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对目前已经存在的财务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要加大对财政所会计人员的培训,落实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避免财务制度流于形式,强化财政监督的观念;同时要健全完善原来没有的财务制度,如在公务用车、来人招待、政府采购方面,要建立《乡镇政府公务用车制度》、《乡镇政府来人招待制度》和《乡镇政府采购制度》等,对一些财务行为要细化,这样才能很好对照财务制度的来执行。另外还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在财务上切实做到乡(镇)长“一支笔”审批,杜绝两人都批,责任无法分清的情况发生。

4、完善内部制衡机制,防止权力过大而造成监督难。乡镇机构改革后,相当部份乡镇进行了撤并,人员和经济总量都比以前增大很多,有的乡镇还实行了书记、镇长“一肩挑”,即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由一个人担任,权力也大了很多。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制衡机制,强力推进政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一把手”的财经法纪教育,防止权力的集

中和权力的过大而难以监督。

5、在任期制下加强财务的衔接和任期的适当延长。现在乡镇领导调动相当频繁,一般情况下一届都很难干满,迅速提高自己的政绩成了必然的选择,因此对前任的债务也就不管不问,造成债务堆积和“滚雪球”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乡镇财政工作的年度考核应增加消减债务和新增债务情况这一内容,对消减债务好的乡镇进行表彰,对新增债务多的乡镇进行批评或取消优秀等次。在外部监督方面,增强任中审计的力度,对在任期内消减债务好,新增债务少或无的乡镇领导,建议县委组织部门给予提拔使用或是进行表彰,对任期内消减债务不好,又有新增债务的,建议延长他的任期。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对财务管理的重视,自觉约束自己的财务行为,加强对乡镇财务的管理,让乡镇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向良性轨道。

篇2: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内容摘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基层(乡镇)会计财务工作理念,并运用到乡镇会计财务工作实践中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基层会计财务工作的正确思路、促进乡镇财务工作的政策措施、领导财务工作的实际能力。新一轮乡镇撤并后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加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改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乡镇财务工作管理水平,对实现乡镇管好财、理好财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乡镇会计财务 运用 思考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1、要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 头脑,迎接新的挑战,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来的问 题,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要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丰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3、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观,“以人为本”是提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体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层面上,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以人为本的政府观。首先要把关系到民生的财政资金尤其是惠农资金管好用好,尽可能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尽可能把党和政府给予农民群众的惠民补贴准确及时地发放到农户手中。把好财政资金监控关,促保各 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促保一方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其次,乡镇财政工作更要注重以人为本。一方面是准 确、及时地做好各项惠农资金的发放,加强各项民生工程 的财政监管,决不让惠农资金在乡镇财政环节滞留,更不 能让惠农资金挪作它用;另方面是要在与人民群众的直接

②①

接触中,切实做好“八项服务承诺”,文明礼貌待人,树立良好的乡镇会计财政工作人员形象。在家电下乡、粮食补贴与民政优抚等资金发放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和人格,决不可以有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作风,要站在农民群众的角度考虑实际问题,解群众所难,尽可能使财政办事程序方便快捷,尽可能让农民群众感到放心,尽可能使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温暖。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立足本职工作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乡镇会计财务工作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切实做好乡镇财务工作。

1、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乡镇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在为经济基础建设服务的同时也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乡镇会计财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 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 理论水平。结合乡镇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

2、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依法理财意识。要切实加强关法 律、法规的学习,充分认识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控制和压缩乡镇“三公”经费支出;要

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要继续扎实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认真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提高乡镇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树立严肃财经纪律,依法理财的观念,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3、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作为政府行政机关财务工作者,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建立节约型机关、加强机关财务管理。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国家财政政策的精神,研究做好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突破已经习惯的财务管理思维与模式,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法理财,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每一项资金。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思维,构建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肩负起创新的使命。创新是高效 管理财务的动力之源。我们要努力追求管理创新,使财务管 理机制有质的跨越。

(一)理论创新,促使财务工作规范化

实践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理论武装是一项长期的任 ④

务。在现实中预见未来,以创新理论回答可能出现而尚未出现的问题。要预见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新的思想认识问题。作为乡镇会计财务工作人员,应积极倡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观念、强化新意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函养,增强透析能力,充分运用发展观的思维对在工作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加以解决。工作上要解除固有思维定势的束缚,突破盲从的思维惰性,大胆实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管理上存在的软肋,要坚持在工作中敢于 讲原则、坚持原则,努力在工作中谋求大胆管理创新发展。扎实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做好财产清查、债权债务确认、内部往来核对、资产质量核实、损益及时结转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进行记账、报账、明确工作规范,切实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晰。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积极防范财务风险。

(二)工作创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乡镇财务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后勤部门除了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金使用,还应该着眼于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 乡镇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作为乡镇财务工作人员,要适 应新形势的要求,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 念,强化创新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各科室多交流,让大 家明白财务工作实质、工作流程,这样才能配合好财务工作。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在具体的工

作中大胆参与实践,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同时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三)管理创新,建立高效财务管理机制

树立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经费运用决策的科学性。财务管理是整个行政单位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同经费管理、基建管理、资产管理等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凸现管理整体水平。强调各部门在行政管理中的权利与责任的同时,确定清晰的多边业务关系。以制度界定责任,树立“让别人了解你的工作,我要了解别人的工作”的全局意识,形成和谐的财务管理内部环境。强化预算管理功能,转变预算观念,把预算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 充分把握财经政策,丰富财务管理的内容,确立经费保障跟 踪评价机制;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与监控机制,进行资金集约化管理。要确立一种适应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为领导 在全局管理上提供财务决策信息。

(四)提高执行力,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以改革创新 的办法、用科学的办法、用符合实际的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问 题。认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新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同时,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乡镇会计财务人员更好地做好乡镇财务工作,履行会计财务监督职能,合理安排财政资源,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管好财、理好财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3: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一、个人诚信在高校中的现状

(一) 个人诚信在高校中的迷失

1. 个人诚信从思想认识方面的迷茫。

高等学府, 曾是众望所归的学术圣地, 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 是众多高等知识人才崇科学尚自由解民生的精神乐土。诚实守信正直, 一直是知识分子引以为傲的精神境界。然而从几何时, 象牙塔里的精神守望, 被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一点点瓦解。高等院校成为追逐名望与权力的又一场所, 学术腐败为全社会所诟病, 院士造假让人禁不住扼腕叹息。甚至于教授的称谓, 也被学生替换为老板堂而皇之。虽然称谓只是一个符号, 然而高校学术大环境的浮躁与迷茫, 以此一窥而全之。

2. 个人诚信在生存环境中的茫然。

高校, 虽然早已不是神秘的象牙塔, 可依然是高学历高水平知识分子最为云集的地方。学术有专攻, 专业有差别。在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里, 专业和学术范围跨越很大, 涉及面很广。仅仅文理科专业和课题的差别就相当大。涉农专业和文史专业更没有可比性。可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和使用以及考评奖励制度上, 用的是同一个标准。以申请科研经费多少为衡量目标, 以没花钱就是没干事的体制导向, 以少花钱就是不需要钱的经费结余收缴国库政策, 让高校的学术氛围日渐浮夸, 更让个人诚信在高校学术环境中四顾两茫然, 依旧不识山。

3. 个人诚信在规章制度上的空白。

诚信是一种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个人诚信在国内依然是依靠传统的道德约束。个人信用体系目前只在银行系统开始使用, 个人征信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个人诚信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制约, 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可执行。在高校科研经费的申请和使用方面, 唯一行之有效的项目审计, 其风险也是隔墙扔砖头, 砸到谁算谁倒霉。更何况个人失信的起点和数额很低, 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审计的重点, 很容易被审计忽略, 以致难以察觉和发现。

(二) 个人诚信在高校财务中的错位与缺失

1. 个人诚信在高校财务中的主体错位。

高校财务作为一个职能部门, 其管理服务对象是全体广大师生。高校经济活动, 是高校一切活动的重心和核心。可这并不意味着高校财务要对一切经济活动负责。高校财务只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管理, 真正要对经济活动负全责的, 是发生经济活动的主体, 即项目负责人和经手人。项目负责人是经济活动的责任人, 应该对科研项目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了如指掌, 了然于心。个人诚信在经济活动中的所作所为, 更是如此。

2. 个人诚信在高校财务中的错误导向。

高校财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来实施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核算管理。然而, 会计是一门技术, 不是一门科学。个人失信的行为界限, 仅仅依赖于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审核, 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人员掌握分析的信息, 多来自于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票据的表象。完整的经济活动的信息, 需要多方面的验证和审核。反之, 一项失信的经济活动行为, 只要取得多方面的信息,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 是一定能得到验证的。

3. 个人诚信在高校财务中的缺失。

个人诚信在高校财务中的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会计制度空白。个人诚信贯穿高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个人诚信在现有的高校经济活动中, 扮演的是自觉自律的角色。个人诚信主要依靠的是自我约束机制和道德机制。个人失信行为在会计制度中尚是空白。财务会计制度更多的是针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审核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人员对审核出的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的票据予以退回并说明理由不予报销。会计制度对服务对象的失信行为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个人失信行为提供了侥幸过关的心理磁场, 也使失信行为的严重性被舆论导向所消解。

(2) 审计制度滞后。个人诚信在高校经济活动中自始至终, 具有主观性及时性的特点。审计制度因其现状大多是事后审计, 审计本身的特性所在, 不可避免的带有被动性和时间滞后的特点。审计因其人力物力所限, 大多是关注数量多金额大性质严重的问题。个人失信行为的发生起点, 在高校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均有涉及, 却因其数量少金额小而不受重视, 甚至于忽略。如办公用品、电话费、差旅费和试剂耗材。任何一个经济事件的背后, 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起始过程。聚少成多, 敛沙成塔。对个人失信行为起点的非零容忍, 是引发个人诚信缺失从量变到质变的主要原因。

(3) 惩处力度不严。个人失信行为即使在日后的审计活动中被查处和发现, 也因其数量少和金额小的特点, 大多被默认为小微和小众行为, 对失信行为主体大多以批评教育改正为主;对失信行为个人的经济损失和以后的科研项目申请、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个人失信行为既没有像银行信用系统一整套完整的信用奖惩机制, 更没有进入国家征信系统。如在银行信用系统中, 一旦有不良信用纪录, 不管金额大小, 就会将个人不良信用纪录进入国家征信体系, 不仅银行会有一系列的惩处措施, 而且个人在以后的住房贷款、信用卡申请、信用额度消费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影响。个人失信行为在高校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和成本极低, 这就容易纵容不良风气的滋生, 也极大的破坏了高校原有的良好的学术环境氛围。

二、个人诚信在高校财务中的构建与设想

(一) 个人诚信在高校中的构建

1. 社会环境方面。

个人诚信的缺失很大一方面取决于高校现有的学术环境氛围的浮躁与商业气息。注重短期行为和个人利益, 力求科研成果短少快。科研项目的经费申报与成果评定的阶段过多地注重短期效益和成果, 过分强调项目负责人的个人贡献与成果申报。这样做便于进行科研项目的考核与管理, 却逐渐背离了科学研究的初衷, 与科研事业的目的与发展渐行渐远。高等院校的科研事业, 是一代代科研学术工作者前赴后继的薪火传承与发扬创新, 是个人的求知探索与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研究, 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业, 更不可能是短期行为。学术研究, 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成长时间及空间, 更需要从事者静下心来, 淡泊名利, 全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 莫不如此。个人失信行为的发生, 在学风学术纯静的象牙塔, 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名誉和操守, 是学术大师们最为看重的。而现在, 今非昔比。商业化的成本运作模式, 在科研项目和高校人才引进方面是弊大于利的, 更是对学术环境的现状责无旁贷。

2. 宣传认识和舆论导向方面。

高校不仅仅要注重学术研究成果, 更要注重师风师德教书育人的初衷。一代代为众人敬仰的学术大师, 不仅仅是其学术成果令人信服, 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堪称世人表率。学风师德, 是一所高校实质内涵的奠基石。莫以善小而不为, 莫以恶小而为之。利益虽小, 失信事大。德基雄厚, 方能行径高远。个人诚信应该成为科研工作者人格品德的最底线。高校毕竟是人才济济的地方, 莫让失信的行为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最终的结果让人叹息。高校要多宣传老一辈学术大师的高风亮节, 学术要延续, 师德更要传承。高校要汲取更多的正能量, 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方式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光明磊落的学术大环境, 重塑新时期的个性自由正直创新的学术氛围。同时, 高校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反思教育, 未雨绸缪, 痛定思痛, 更应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与深思。

3. 财务制度方面。

个人诚信的构建站在高校财务的角度上,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项目负责人与参与人。每一个科研项目, 作为申请人和负责人, 从项目的申请资料到科研项目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发生及报销, 项目负责人都应对其真实性和客观性责无旁贷。高校财务应与项目负责人签订诚信责任书, 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所在, 并保证对项目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负责。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有具体的项目经费本, 高校财务可以项目经费本最显著的第一页印发与项目负责人的诚信责任书, 并阐明失信行为的危害与承担的严重后果。有了明确的经济责任, 负责人在审批签字报销票据的时候, 才能多一份谨慎和理性, 才能在原则与人情利益方面正确决择, 也才能使失信行为的发生少一些机会和土壤。高校科研项目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 必定有其合作者与参与者。高校财务可以建议项目负责人将诚信责任书推广至每一个参与科研项目并发生经济活动的人员, 将诚信责任层层分解, 具体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让失信行为的警钟长鸣。

(2) 高校的教职员工。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 都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高校科研项目的开展, 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同样, 失信行为的发生, 也不单单是个人行为。如今高校实行的都是聘任考核制, 为彻底杜绝失信行为的发生, 高校财务可以联同人事部门在每次的人员聘任之初与每一位教职员工签订个人诚信保证书。个人诚信保证书的内容涉及在高校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并列入个人考核项目。个人诚信保证书是每个人对自己所经手的经济事项真实性的承诺与责任, 一旦失信, 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惩罚, 并与人员考核聘任相挂钩, 对个人失信行为实行零容忍。高校对新近教职工的岗前培训也要增加个人诚信教育方面的内容, 并进行诚信签约, 让新进职工从一进校就明白个人诚信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并同时纳入个人考核机制。高校同时也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个人诚信教育和培养, 倡导学生诚信为荣, 失信为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从多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师风师德氛围。

(3) 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日益攀升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快速增长的科研经费总量, 使高校的财务人员疲于应对日常的会计报销业务,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高校财务人员对经济事项票据的审核, 大多停留在票据的表象审核和规范审核, 无法对票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作出判断。一个科研项目从申请课题到项目经费使用核算以及项目结题审计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各部门资源又不共享各自为政, 使一项完整的科研项目被人为地分割, 各部门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高校财务急需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 使用高水平功能强大的财务管理应用软件, 建立健全高校智能报账信息化系统, 各相关部门资源共享信息顺畅, 并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也为个人失信行为在高校财务中筑起一道更坚实有力的防护墙。

(二) 个人诚信在高校中的设想

1. 加大各方面对个人诚信的宣传与导向, 力争使个人诚信处于一个人人自律、处处自觉的宽松和谐自由个性的学术环境。个人诚信在现阶段仍属于思想意识方面, 只能依靠人们的自觉自律。建立建设宽松自由崇尚学术治校的高校大环境, 倡导诚信公平, 正直自律的学术学风,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与引导, 使个人失信行为在高校如无源之水, 日渐枯竭。

2. 建立个人诚信相关制度, 加大惩治力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并与人事档案一并保管。将个人诚信涉及的具体活动环节进行制度规范, 并建立一整套便于具体操作执行的方案。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个人失信行为都将是零起点零容忍。个人失信行为一旦被发现和查处, 惩治力度必须使个人失信行为的成本和风险远远大于其带来的利益, 这样才能使失信行为人人避之, 不是不能为, 而是不敢为也不愿为。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对失信行为起到扼制作用, 并从根本上杜绝失信行为从小微小众行为演变成下一个“经济事件”。

3. 将个人失信行为通过合法渠道并入国家征信体系, 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核奖惩制度。具体可参考银行信用体系。个人失信行为一旦发生, 就会被记录在案, 并进入国家征信体系, 对以后个人的信用评价影响巨大并关系到个人的住房信贷申请、个人信用额度、信用卡消费额度、个人科研项目申请、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等。科研项目的申请审核可以参照具体个人的信用等级和信用评价, 防止个人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审计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高校财务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失信行为进行披露和上报相关信用部门, 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失信行为的零容忍和奖惩约束机制。

篇4:环保不能缺失公众的监督

最重要的首先是信息公开,它保障的是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知情权,从而打破利益集团的信息垄断,改变公众、NGO(民间环保组织)与他们极不对称的话语权力。事实一再证明,种种污染环境和社会的丑行,最害怕的就是暴露在阳光之下——来自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学者

作为环境保护的“阳光政策”,信息公开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因为堵塞言路、闭目塞听,必然导致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愚昧无知、效能感低下、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从而使社会成为腐败的死水。它反过来又会成为一种口实,“国民素质低下”是一些人限制社会进一步开放常见的理由。

——环保人士

(信息)公开将引起公众恐慌。这是商业机密不能对外公开。

——某环保局对公众要求公开环保信息的答复

要保证社会和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根本的办法就是环境信息公开,遏制环境破坏和污染。但当前,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理由就把环境信息公开的权利给否了!这个辩证关系要搞清楚;不公开,环境问题会越积越多,以至所有人都无法承受,那才会最终成为真正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罪魁祸首。

——媒介记者

长江每年接受的污水已经接近300亿吨,这些污水分别来自干流或哪条支流、哪个城市、哪个工厂,我们并不知晓。只知道支流污染干流,上游污染下游、下游污染海口,我们甚至对居住城市中的工厂排污、生活排污也知之甚少。

——网友

环境信息不公开和不透明,给一些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暗箱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最典型的表现是: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后,肇事企业和当地政府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及时向当地居民和上级政府说明情况,而是能捂就捂,能瞒就瞒,能骗就骗。

——网友

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发现,至今没有任何一级地方政府对任何一家违反《办法》要求的企业实施处罚。

篇5: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doi:10.3969/j.issn.1003-5559.2011.10.028

浅析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徐金玲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这些年,借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例如京东、新蛋等电子商务网站都选择了自建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在我国陷入危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雷春昭对此表示:“2009年,第三方物流仅占全社会物流的17%~18%”,这其中原因较多,如缺乏资金,管理不善等等,但缺 乏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经营上过于“短视”,甚至做“一槌子”买卖,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不重视客户的要求,甚至隐瞒、欺骗客户,给客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这导致部分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度产生质疑,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陷入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一、何为第三方物流诚信与供方、需方提供的传统自营流模式不同,第三方物流是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于主业经营,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独立于物流供需双方之外的专业物流公司,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新型的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它具有关系契约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和信息网络化等特点。在这种模式下,要达到“双赢”甚至多方“共赢”的效果,物流企业必须与客户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信任与联盟的关系,才能深度嵌入到客户企业的价值链体系中,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达到与客户密切的联盟关系的建立正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良好的商誉和长期诚信经营为前提的。因此,诚实守信是第三方物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是对社会的一种信义承诺,是以公平、公正、高效和守约的方式把商流活动的物质成果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并且为各方物流信息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品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

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诚信的表现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货物欺诈

2010 年7 月12 日,天津的李刚收到一个快递,他知道这是乌鲁木齐的朋友齐晟快递给他的玉石。但打开包装的那一刹那,李刚傻眼了———里面是一个塑料喷头。这是物流企业实施货物欺诈的一则典型案例,货主将货物交给物流公司后,形式上便失去了对货物的控制权,这导致一些心术不正的物流企业见利忘义,对货主托运的贵重而未加以保价的货物,恶意 侵占,事后货主追查时,便按“规定”进行少量赔偿,遇到这种情况,货主常常投诉无门,最终只能自认倒霉;还有些物流公司甚至蓄意诈骗,侵吞客户的货物。一些无照经营“黑快运”、“黑快递”,通过互联网或者小广告等方式发布虚假广告,低价承揽承运货物,而后利用上门接货的方式,将消费者的货物拿到手后便不见踪影,而他们注册的信息往往是虚假信息,此时的托运人无法找到承运人,即使报警,破案难度也很大。

(二)占压、卷走货款

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物流企业开展了代收货款业务,为顾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但物流企业代收货款是货运市场根据货主要求提供的一项衍生服务,纯粹是民间市场约定俗成,目前还缺乏制约,只能依赖诚信,这给货运市场埋下了很多隐患。尤其是双方的这种私下协议并不受法律保护,对货方来说,风险极大。一些物流企业常常不规范运作,占压货款是常 事,正常情况下,物流企业收到货款后应及时向客户兑付,但实际业务操作中,代收货款的兑付期通常为3 天到一周,有的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这使得货运企业很容易产生违规挪用货款行为,很多物流企业在资金压力紧张的情况下,常常将代收的货款用于企业经营之中,而当长期积累导致无法偿还客户资金或形成挤兑风潮时,货运企业很容易产生携款潜逃的行

为。2011 年7 月,龙江永迅物流园区,一家名为中盟物流的公司卷走货款近百万元,受骗商家达37 家之多,目前案件仍在调查中。近几年,全国各地这些案件时有发生,货主损失很大,叫苦不迭。

(三)低价揽货、肆意涨价业务中,一些物流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常常以低价的方式甚至是低于成本价的方式诱骗货主,取得订单,而后将货物运至途中,以甩货威胁,或运至终点以扣货要挟,找出种种理由涨价,而货主此时往往很被动,因为货物已处于对方的控制中,拒绝付款甚至有拿不到货物的风险,而打官司又耗时耗力,得不偿失,最后货主被迫无奈,往往只得答应物流公司的非分要求。

(四)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差

一些物流企业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经营时缺乏责任心,不讲究诚信,服务质量差。例如船公司为保证船舶满载,往往以船舶满载量的120%的货量承揽承接货物。而一旦出现舱位不够,即所谓的“爆舱”情况时,船公司就会将多余20%左右的货物“甩柜”,通常船公司拒绝的是那些运费较低、重量较大、特种货物或与其关系一般的托运人的货物。“甩柜”的直接受害者是货代和货主,他们很可能因为货物被甩而二次报关或商检,导致交货延期,惹上官司甚至失去各自的客户;另外物流公司人员装卸或储运时野蛮操作,不按规范进行,造成货损货差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甚至因为责任心不强造成客户的货物被盗;另外交货延迟的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一些物流公司因为设施落后、资金不足、缺少人才等原因经常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内交货,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轻者会造成工厂停工待料,商 店缺货断供的情况,重者可能会使供需双方产生误解而流失各自的客户。“快递”变“慢递”,物流公司在给客户带来损失的同时,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也有人心。

(五)违规泄漏客户商业信息

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往往能够清楚的掌握顾客企业内部的运营信息乃至商业机密。尽管根据合同和惯例,物流供应商有义务替顾客保守商业机密,但在实际业务中,仍有一些物流企业因种种原因,如内部缺乏有效管理或是受某些更大利益的诱惑,将其掌握的客户企业信息泄漏或卖给其他相关利益主体,而重要的商业机密一旦泄露,往往会给客户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这最终导致双方失去信任,合作关系破裂。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为何第三方物流企业频现诚信缺失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另外则是物流企业 内部环境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外部环境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准入门槛过低。只需几万元注册费,再申请一个营运证,就能成立一家物流企业。由于物流业准入门槛低而利润较高,这使得物流成为近些年较热门的行业,一些实力差、设施、设备条件非常有限的企业,也纷纷加入到物流行业。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公司往往

恶意竞争,以低价竞相揽货,承诺的服务很好,但最终却因为资源不足、服务能力差等原因不能履行合同而造成违约,失信于客户。

第二,企业管理不善。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制定有制度,但“形同虚设”,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员工素质较低,甚至领导者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品德差加上缺乏制度约束,致使物流企业运作经常失信于客户,“唯利是图”取代了“顾客至 上”。

第三,缺乏监管。长期以来,物流行业因为主管部门不明确,给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困惑和无法解决的难题。如今,随着物流业被纳入国家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从“没人管”一下变成了“人人管”,交通局、商委、发改委、经贸委等争相管理。其实,无头管理和多头管理都不是好事,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

第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物流企业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但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目前中国多数物流企业还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中国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己经实施或是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而这也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水平,在供应链体 系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而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很难提高,对物流过程的监管也很难到位。第五,信用体系不完善。我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档案,信用管理和信用评价滞后,信用监管不到位,对企业失信行为惩罚力度不大,这些都为物流企业不诚信提供了客观的生存空间。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建立严格准入制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物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政府应该授权具有明确管理职能的部门,对物流行业确定统一标准,例如明确规定申请经营者的资金、办公场所、运输车辆、装卸工具、货场面积、仓储仓库面积等,而后按资质进行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理整顿。另外,目前我国物流立法比较落后,仍存在不少法律空白。一些不法商人为了 盈利,钻法律的空子,使得物流诚信问题更加严重。今后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物流法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鼓励低成本、高质量服务、高效率经营的机制。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可共同组织制定、实施我国物流企业信用体系的相关处罚条例,严惩企业失信行为,通过提高失信物流企业的违规、违法成本来加强诚信意识,从而使政府更好的发挥监管职能。另外针对物流企业代收货款的问题,可实行货运公司代收货款准入制。政 府从注册资金和开设网点来设置壁垒,例如规定注册资金超过100万的货运企业才允许代收货款,并收取一定比例的赔偿保证金,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禁止代收货款。这样,一旦出现货款纠纷,才有资金保障。只有淘汰一批实力弱、诚信差的货运企业,保持市场的良性竞争,才能维持市场有序运作。

(二)增强内部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取信于人,长期发展下去,必须先从内部加强管理,首先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应以诚信的价值理念为基石,在企业内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信用意识,以上而下的推广诚信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个人素质,强化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另外物流企业需完善自身的规章和考核制度,除了思想上,还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用制度化的管理和考核加上信息化的监控与沟通来保证每一笔物流业务的诚信运作。

(三)加强物流外包过程的监督、控制与管理

在完善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政府应明确相应的物流企业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物流过程监督的软硬件技术建设,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运作流程的透明度,使物流外包公司、物流企业、其他相关行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都能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加强物流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要设计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而且要认真落实管理机制所包括的各项制度,使制度发挥实效。

(四)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认证体系

为切实提高物流企业的诚信意识、增强物流企业的诚信水平,应由政府出面,牵头推出货企业的诚信管理机制,采用一定标准给物流企业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信誉度评级,加强信用评估和评价,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和信用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黄河.物流诚信管理研究[J].物流

科技.2010(5):77-80

[2]朱胜雪,周君,包旭.现代物流诚信 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

(32):155-156

[3]金玮.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J].东 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4):38

篇6: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

乡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实现对乡镇企业日常工作中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合理控制, 以实现乡镇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从整体上看, 财务内部控制 (见图1) 的主要目标包括对企业内部经营效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严格要求企业员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三大类, 此外, 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优势, 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乡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企业的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效确保了乡镇企业的资产安全, 有助于提高乡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现阶段, 在实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 还存在如下问题。

1、账目管理水平较低

当代企业账目管理中, 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包括:没有及时处理往来账目, 导致会计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核算账目信息;在核算债权和债务中, 由于各种财务账目混淆在一起, 造成本期支出和跨期支出账目不清晰;销售成本和虚计销售收入结转不实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账目管理, 不利于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

2、会计凭证不规范

会计凭证是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理论凭据, 系统地对其进行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且由于会计凭证的特殊性, 导致在对其进行管理时, 逐渐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 相关凭证还存在很多漏洞, 出纳主要以白条抵库, 采购发票没有按照具体明细比如按照数量、种类和单价进行标明;出差产生的报销发票没有标明具体的时间和事项费用等。加之会计人员对凭证的鉴别能力较差, 很大程度上, 造成了乡镇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紊乱, 不利于企业的有序化发展。

3、财务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财务控制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就导致了财务控制意识的缺乏。例如把若干个不相容职务岗位职能交由一个人办理, 造成错误和掩盖错误现象的频发;诱发了现金收入的截留、挪用资金、先进超额存放和白条抵库等多种不良现象。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不能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中;还有部分管理人员不能抵挡诱惑, 自我违规操作各项资金, 造成了财务控制紊乱, 给乡镇企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4、乡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由于乡镇企业员工的特殊性, 在各项技能的应用上与专业财会人士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是在一个企业中, 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先决条件是高素质的财会工作人员。乡镇企业中, 财务内部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且会计人员和执行人员没有较强的责任心, 造成自我约束能力不足, 直接导致了违规结算、串通舞弊等现象, 直接影响到财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镇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也直接影响了财务核算资料及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很多财务报表都掺杂了虚假数据, 其核算资料也并不完整, 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资金损失, 给乡镇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加强乡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根据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已经存在的问题, 完善乡镇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势在必行。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应协调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之间的关系, 摒弃传统的只注重经营活动的管理理念, 通过内部审计, 总结管理中的漏洞, 使企业财务管理有体系完整化和系统化。将审计监督和检查职能落到实处, 可对各项违规现象起到防范作用, 能及时地找出错误和弊端, 利于及时地纠正, 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把不规范操作扼杀于源头。审计制度的实施, 还有利于乡镇企业各项开支的节约, 从制度上, 对财会人员形成有效约束力。

2、强化财务监督职能

在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 最大限度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强化财务监督职能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不定期盘点乡镇企业存货和现金;将不相容的岗位职责分离开来, 严厉处罚一人代理多项不相容职务的现象;乡镇企业应加强财务内控的监督, 灵活地管理企业资金, 合理的运用企业资金, 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避免企业资金的流失, 从而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乡镇企业的财务内控问题, 其首要任务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凭证设置、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统一, 从而实现企业财务各项工作的统筹管理;将物资采购、物资验收、物资入库、物资入库报账及货款支付等流程规范化, 严格按照《会计工作要求规范》来进行。稽核制度的建立, 从根本树立了企业对乡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 有助于企业发展和内部管理的共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内控管理水平, 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强化乡镇企业员工培训

乡镇企业无论是从企业近期目标还是长远策略, 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都是永恒不变的定理, 因此,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职能的发挥对乡镇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综合技能, 为企业财务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应多开展企业活动, 使企业员工相互了解和沟通, 实现乡镇企业各部门的互相监督和学习, 为乡镇企业员工提供广阔的平台。

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在于对高素质和专业性人才的竞争, 一支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先决条件。我们应大力开展各项培训, 使企业员工更加符合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

5、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 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实现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 应着重加大以下几点的投入力度:一是着重培养财会人员的敏锐度和协调能力。由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新添了很多新内容, 从而对财务人员的敏锐度、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二是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应强化财务人员危机处理能力的培养。财会人员应具有从容面对各项潜在危机的能力, 在面对困难时, 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 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三是大力开展涉及各领域知识的讲座。主要包含法律、政治及市场经济等方面, 这些内容都与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 开展涉及各领域知识的讲座能有效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四是乡镇企业管理层应合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综合企业自身特征, 制定系统的岗位职责管理机制和岗位要求规范体系。严格乡镇企业人员选聘制度, 从源头提升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相关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乡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还有待提高, 如账目管理水平较低、上岗要求较低、没有树立正确的财会管理意识等, 这些问题给乡镇企业整体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只有及时弥补这些缺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 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指正意见, 为推动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根: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3) .

[2]邹丹: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9) .

[3]卢桦: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经营管理者, 2014 (15) .

[4]顾桕松:简析乡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2) .

篇7:我国公共权力监督缺失的对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主、参与和法治因素的缺乏,导致现代政治文化民主、参与、法治意识难以真正形成,再加上我国公共权力监督体制存在不少问题,更加影响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所以必须从培育新型政治文化与完善公共权力监督体制入手,我们不仅要加强权力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还要注重权力监督主体的政治文化的塑造与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新型的政治文化,把“专制型、道德型”的政治文化尽力向“民主型、参与型和法治型”的政治文化转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约束,促进公共权力高效、廉洁运行,使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治文化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培育新型的政治文化

(一)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是说每个人都有参与政治活动的要求与欲望。根据“人民当家作主”,可知公共权力是人民的,只是交由一少部分人来代为行使,只是一些“精英政治家”们割裂了权力与其主体的关系。要培育新型政治文化,必须将公共权力的监督权归还给人民,让权力运行在人民的监督之下。

(二)增强公众的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就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民主权利的恰当认知,对民主规则足够熟悉,对民主价值广泛认同,对规则运作规范性的适度信任以及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对民主规则的自觉遵从。所以作为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公民自身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民众要从内心相信,民主政治是可以实现的目标,自觉追求民主的政治信仰、民主价值。

(三)提高公民的法治理念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有一套新型政治文化与之匹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型政治文化就是正确的选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克服传统政治文化的“人治”思想,树立现代政治文化的“法治”思想,要切实做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整个“法治”过程环环相扣,不存在脱节。

二、完善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体制

(一)完善公共权力监督的法律体系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必须以权力、权威为后盾,必须以合理的权力为基础。要赋予监督主体合法的监督权,必须要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的法律体系,使其行使监督权时有据可依。以法律监督制约权力,即要求各种权力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轨道上行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完善公共权力监督方式

1、建立自上而下、平行监督、自下而上的多渠道监督体制。健全公民监督体系,畅通公民监督渠道。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要公开审批、许可、发证、检查、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并要求公正严格执行管理程序,一定要按程序办事。另外,发展和完善现行的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不仅逐级监督,也提倡跨级监督,营造出一幅下级敢于监督上级,同级之间愿意监督,上级够得上监督下级的局面。

2、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改变我国现行权力监督方式存在的弊端,即不仅将注意力放在事后惩治上,还应注意事前的预防,防患于未然,并明确责任,以免事后出现争功诿过,找不到负责人的现象;事中严格控制,并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收集信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3、建立内部、外部立体监督。行政内部监督机制在设置上应该改变其与党政机关的依附关系,实现其隶属上的垂直领导,不受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扰,独立开展工作,使其工作独立而又权威。同时也要将涉及公众利益内部规章制度透明化;此外,提高公民的自身素质、监督意识和监督渠道,鼓励参与新闻舆论监督和民间组织,从客观角度关注和监督公共权力的使用过程。

总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不利于我国公共权力监督的运行。而现阶段,变革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力监督体制与之配合,以更好地约束公共权力运行,防止公共权力偏离运行轨道,防止和及时纠正权力被滥用,并保证其高效运行,减少和杜绝一切因权力缺乏监督引起的不法现象。所以,新时期下我们要着力培育新型政治文化,使社会成员真正树立起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为公共权力监督文化的确立提供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底蕴。

[1]陈奇星.中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院报,2003(3).

[2]郝继明.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控制[J].社科纵横,2008(7).

[3]李晓广.论当代中国权力监督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4]许源源,张世伟.试论权力监督体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4).

[5]周玉琴,宋鑫华.对公权力监督缺失的政治文化分析[J].新东方,2008(7).

[6]陈淑玲.我国权力监督的文化障碍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7]李慧芳.我国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缺陷分析[J].中国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5).

篇8: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关键词:乡镇图书馆,作用与发展,对策和措施

乡镇图书馆建设是国家图书馆设立的“共享工程”主要目标之一。以乡镇图书馆建设为重点,服务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上贴进百姓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资源为重点,内容涵盖文化、艺术、历史、法律、农业科技、卫生保健和生活百科等等。乡镇图书馆建设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和基础工程,为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 乡镇图书馆建设举步维艰,尚存组织与策略等缺失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乡镇图书馆呈现出积极建设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计划体制或传统运营方式的影响,尤其是受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因素影响,当前乡镇图书馆建设,还处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

(1)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有到县级,乡镇图书馆缺乏一种保障机制。近年来,在各地政府创建群众先进文化县、区和示范县、区的文件中,对乡镇图书馆建设只要求有普及率,没有提出巩固率的要求。在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中,最大的动力是政府借着“达标”或“捐赠”的机会,为农村建起文化站或图书室;更多的是简单地只说不做,存在资金无从落实、从业人员匮乏、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缺乏长效机制等。部分基层领导对农村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不予保证。(2)乡镇图书馆隶属乡镇文化站,乡镇文化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文化站因经营部门被剥离而失去经济支柱,导致办馆经费得不到保证。部分乡镇领导对图书馆(室)的建设仅是从形式上去关注,而没有真正去探究乡镇图书馆(室)的价值功能在哪里,致使一谈起乡镇图书馆建设就说“要等上级拨款”;在多数领导眼中经济重于文化,对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和发展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最终导致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经费、设施得不到落实。(3)长期以来文化资源倾向于城市图书馆建设,这种重城市轻乡镇的思路,层层向上集中财力,乡镇财政困难,使得目前乡镇图书馆(室)的书籍和资源得不到补充。在这样的供给体制影响下,乡镇图书馆的藏书,大部分是东拼西凑发动单位和个人捐献的,一部分图书也是凭个人爱好随意采购的,藏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许多乡镇图书馆仅有的一点藏书,既不归类也不登记造册,散乱堆放利用率很低。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文化人才缺乏,文化设施简陋及管理缺位,使乡镇图书馆功能减弱;另一方面,农村图书市场环境不优的问题又比较突出——封建迷信的书、格调低下内容庸俗的书、侵权盗版的书、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出版物等时有所见,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2 乡镇图书馆建设前景灿烂,尚待政府有为挖掘各方潜力

大力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没有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就谈不上公共图书馆的繁荣。当前,乡镇图书馆的发展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各地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借鉴这些经验,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加强并且促进乡镇图书馆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增强领导责任意识推动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跟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增强领导责任意识,将图书馆建设作为对当地党政领导定期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使图书馆建设落到实处。领导在抓经济的同时,应对乡村图书馆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由过去创建活动的“组织者”变为“参与者”。中央已经明确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因此,县乡财政应加大对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既要重视图书馆的馆舍、设施设备的投入,也要保证其日常的运作经费以及图书馆管理员队伍建设。(2)增进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协作。近些年,我国文化管理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如:“送书下乡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基本建构了从中央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体系。民间组织有着灵活的组织优势和民间性的角色定位,能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弥补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不足,在图书馆的建设包括募捐、选点、配送等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应积极主动与民间组织沟通合作,发挥优势,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尤其是多种办馆模式很值得借鉴推广:一是与企业联合办馆,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馆,图书馆免费为企业职工和本镇农民提供服务;二是社区办馆,将图书馆与乡村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了图书馆的巩固和健康发展;三是主动积极联络社会知名成功人士,发动他们回家乡捐资兴办馆室,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贡献。(3)培养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与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相结合。作为乡镇领导应有超前意识,重视培养图书管理人才队伍,将图书管理人员送到发达地区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上级馆见习,培养他们具备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乡镇政府要加大力度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队伍。农民是农村文化的主体,他们也是农村文化的受益者和创造者,抓好农村文化户的培养,打造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这些农村文化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和了解农村,他们和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性。继续利用“农家书屋”的优势,在农家民宅,在农村人口较为稠密的片区,指导和带动村社文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传播、经济项目答疑解困”的带头人,弥补乡镇文化中心覆盖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的不足。

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建设好乡镇图书馆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驱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方略。

参考文献

[1]高翠萍,陈薇莉.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4(1):70-72.

篇9:浅析乡镇财务监督的缺失

关键词:财务工作 文化建设 缺失 重建

前言

会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存在,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而基于文化的视角研究会计,并且把会计文化作为会计研讨的主题是在1986年8月召开的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首次正式提出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文化的建设。

一、会计文化及其内涵

会计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文化。会计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已经创造的,并且与会计相关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

(一)会计物质文化

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物质方面的一种文化产物,是会计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各种会计物质生活资料、会计人员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生活福利等基本设施,这些构成会计文化的硬文化。

(二)会计制度文化

会计制度文化是指规范会计人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准则,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文化,包括会计人员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组织方式等。

(三)会计精神文化

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等,是会计人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会计文化中无形的精神财富。

二、会计文化缺失的表现

(一)对会计文化的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领导和员工并没有意识到会计文化的本质,甚至想当然的认为会计文化就是将日常开展文艺节目,按照人性化管理就可以了。部分工作人员只想在市场中多争取项目,却不去研究文化建设甚至完全认为没有必要,以致出现会计文化缺失的情况,出现认识不足。同时对财会工作和会计文化的联系认识不足。财会工作与会计文化这也是相互依存的。财会工作要以会计文化为基础。另外,会计文化的建设通常会受到高度关注,然而制定相关规定后,往往就被束之高阁。

(二)管理的分类致使统一性不够

目前所用的财会部门管理仍然普遍沿用着分类性的管理办法,仍达不到塑造工作全过程文化建设的局面。

会计文化的整体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但各组成部分的员工习惯于彼此獨立规则,出纳人员、设计管理人员、报表人员没有共同的管理模式,即使在同一项目中往往也疏于交流,管理者通常只核查工资的质量、资金数目、流转速度,确不会关注各工作人员的统一性,从而出现了各人员的无序性与彼此的独立性,也导致会计文化建设的无序性。

(三)骨干人员的相关技能不够

从目前会计文化人员的操作水平来看,其相关技能有的仍因袭了陈旧的东西,跟不上新时期的需要。做常见的表现有:管理思想的更新、创新不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所学的知识落后于时代,难以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以致难以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形态。工作中,部分人员利用漏洞违法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文化建设是财务工作的基本保障,如果会计人员没有文化观念,则难以保障工作效率甚至财会安全。

三、构建会计文化的对策

加强会计文化工作,保障财会工作顺利进行,要有着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关注,然而也不能脱离会计部门各人员的实际操作,会计文化人员和各人员的紧密合作。笔者通过实践了解,认为会计文化工作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财会部门的管理方面

在管理中,要增强工作人员的文化意识。由于各会计人员习惯于彼此独立工作,所以首先要让员工认识到大家是一个有机整体,对整体的文化建设需要每个人都参与。

(二)员工能力素质方面

1、进行相关人员技术培训

因为会计文化人员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完全脱产来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各单位可以实施上午工作,下午学习的形式,为会计文化人员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培训班与技术交流活动,或举办IT业务、系统应用知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学习课,从而让会计文化人员可以对工作情况与重要性有着充分的掌握,能够学习到优秀的会计文化与新技术。

2、提高会计文化人员责任感

在会计文化工作中,提高会计文化人员的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平时的工作中,要培养相关人员学习会计文化专业知识,工程管理知识、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有关的规定等。对于工程的施工,许多单位制定了很多条例,但是许多都没有起到作用。只有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文化制度,才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现实的解决依据,为会计文化的工作提供岗位职责、加强工作质量。

(三)人会计文化建设根据实际效果不断改进

做好会计文化建设工作,要在实践中检验运行效果,观察分析期间出现的问题。就目前的会计文化的实施情况来看,要不断完善会计文化建设模式,扭转文化缺失的局面,使会计文化为财会工作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

四、结语

会计文化建设是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扭转了财会工作文化缺失的情况,优化了日常管理,完善了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为财会工作打下了文化基础,对财会工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J].会计研究,2001,(1)

[2]刘开瑞.中国 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J].广西会计,2000,(7)

上一篇:荒山荒坡的转让协议书下一篇: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