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教案

2024-05-04

高考物理教案(精选8篇)

篇1:高考物理教案

功 率

要点一 功率

即学即用

1.物体在水平力F1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F1的功率为P;若在斜向上的力F2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F2的功率也是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可能小于F1,v1不可能小于v2 B.F2可能小于F1,v1一定小于v2 D.F2不可能小于F1,v1一定小于v2 C.F2不可能小于F1,v1不可能小于v2 答案 B

要点2 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即学即用

2.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以额定功率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2×10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4×10 N B.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6×10 N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 kW 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30 m/s 答案 A

3题型1 功率的计算

【例1】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1 kg,动滑轮质量不计,竖直向上拉动细绳,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以5 m/s的加速度上升,则拉力F在1 s内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大?拉力F在1 s末的瞬时功率是多大?(g取10 m/s)答案 37.5 J 75 W 22题型2 构建模型解功率问题

【例2】风力发电是一种环保的电能获取方式.图为某风力发电站外观图.设计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40 kW,实验测得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约为20%,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当地水平风速约为10 m/s,问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约为多少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答案 10 m

3题型3 图景结合

【例3】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除2~10 s时间段内的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14 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 s末停止遥控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 kg,可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求:(1)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及0~2 s时间内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大小.(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3)小车在0~10 s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答案(1)1.25 N(2)2.25 W(3)19.7 m

1.如图所示,手持一根长为l的轻绳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径为r、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绳始终保持与该圆周相切,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也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A.手对木块不做功

B.木块不受桌面的摩擦力 C.绳的拉力大小等于mω

3l2r2

3D.手拉木块做功的功率等于mωr(l+r)/l 答案 D

2.(2009·重庆模拟)一根质量为M的直木棒,悬挂在O点,有一只质量为m的猴子抓着木棒,22如图所示.剪断悬挂木棒的细绳,木棒开始下落,同时猴子开始沿木棒向上爬.设在一段时间内木棒沿竖直方向下落,猴子对地的高度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的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在这段时间内猴子做功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是

()

答案 B 3.人的心脏每跳一次大约输送8×10m的血液,正常人血压(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的平均值约为1.5×10Pa,心跳约每分钟70次,据此估测心脏工作的平均功率为 W.答案 1.4 4.额定功率为80 kW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汽车的质量为2.0 t.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则:(1)汽车受到的恒定阻力是多大?(2)3 s末汽车的瞬时功率是多大?(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多长?(4)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答案(1)4×10 N 3

2-5 3

(2)48 kW(3)5 s

(4)2×10 J

1.(2007·广东·4)机车从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阻力始终不变,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车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B.机车输出功率不变

C.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机车动能变化相等

D.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机车动量变化的大小相等 答案 AD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于倾角为θ的斜面体B上,斜面体B的质量为M,现对该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物体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l,则在此运动过程中斜面体B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

A.FlmMm

B.Mglcot

C.0

D.1mglsin2

2答案 C

3.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钢索拉力的功率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答案 B

4.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一小球用细绳悬挂在车上,由图中位置无初速释放,则小球在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对小球的拉力不做功

C.绳对小球的拉力做负功

答案 C

5.以恒力推物体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恒力所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在末位置的瞬时功率为Pt1,以相同的恒力推该物体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相同距离,力所做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在末位置的瞬时功率为Pt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

B.绳对小球的拉力做正功 D.小球的合力不做功

()

A.W1>W2 答案 B

B.W1=W2 C.P1=P2

D.Pt2

6.(2009·宣武区模拟)如图所示,滑雪者由静止开始沿斜坡从A点自由 滑下,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点停下.已知斜坡、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在滑雪者经过AB段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A.大于μmgL B.小于μmgL C.等于μmgL 答案 C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某汽车以额定功率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空载时的最大速度为v1,装满货物后的最大速度为v2,已知汽车空车的质量为m0,汽车所受的阻力跟车重成正比,则汽车后来所装的货物的质量是

A.v1v2

m0

()

C.m0

B.v1v2m0

v2D.v1m0 v2答案 A

8.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关于这个恒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通过相同的路程做的功相等 D.做功情况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A.在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相等

C.通过相同的位移做的功相等

答案 C

9.解放前后,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人们经常通过“驴拉磨”的方式把粮食颗粒加工成粗面来食用,如图所示,假设驴拉磨的平均用力大小为500 N,运动的半径为1 m,则驴拉磨转动一周所做的功为

()

A.0 答案 D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木板与滑块质量相等,均为m,木板长为 l.一根不计质量的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木板、滑块相连,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滑块静止在木板的上端,现用与斜面平行的未知力F,将滑块缓慢拉至木板的下端,拉力做功为

A.μmglcosθ

()

B.500 J

C.500πJ

D.1 000πJ

B.2μmgl D.μmgl

12C.2μmglcosθ 答案 A

11.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 kW,汽车的质量为4 t,当它行驶在坡度为sinα=0.02的长直公 路上时,如图所示,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 m/s),求:

2(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0.6 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3)当汽车以0.6 m/s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汽车做功多少? 答案(1)12.5 m/s(2)13.9 s(3)4.16×10 J

12.(2009·南京模拟)下表是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指标,其中额定车速是指自行车满载的情况下在平直道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的速度,假设行驶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100%,请参考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g取10 m/s,sin5°=0.07)

(1)将你计算的“额定功率”和“续行里程”填入上表中(无须写出计算过程).(2)在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包括载重)的k倍,试推算k的大小.(3)电动自行车在坡度为5°的坡上匀速爬坡时,车速约为多少? 答案(1)180 43.2(2)0.03(3)1.5 m/s

13.在图中,如图甲所示,质量m=2.0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跟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从t=0时刻起,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而开始运动,前8 s内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g取10 m/s.求:

(1)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物体在前8 s内的v—t图象.(2)前8 s内水平力F所做的功.答案(1)见下图(2)155 J

篇2:高考物理教案

要点一 功

即学即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B.当作用力不做功时,反作用力也不做功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一定大小相等,正负符号相反 D.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也可能做正功 答案 D

要点二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即学即用

2.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长平板A,如图所示,平板上放一质量m的物体B,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今在物体B上加一水平恒力F,B和A发生相对滑动,经过时间t,B未滑离木板A.求:(1)摩擦力对A所做的功.(2)摩擦力对B所做的功.(3)若长木板A固定,B对A的摩擦力对A做的功.答案(1)(mgt)

(2)(mgt)2M22mgFt22m

(3)0

题型1 功的正负判断

【例1】如图所示,小物块A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从地面上看,小物块 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答案 B

题型2 恒力功的计算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

()A.0

B.μmglcosθ D.mglsinθcosθ C.-mglcosθsinθ(2)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为 A.0()

B.mglsinθcosθ D.mglsinθcosθ

C.-mglcosθ(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A.0

()

B.mgl C.mgltanθ D.mglcosθ

(4)斜面对物体做的总功是.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答案(1)C(2)D(3)A(4)0 0 题型3 变力功的计算

【例3】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木块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块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打第一次后,能把铁钉击入木块内1 cm.则击第二次后,能击入多少深度?(设铁锤每次做功相等)答案 0.41 cm

题型4 传送带问题

【例4】如图所示,光滑弧形轨道下端与水平传送带连接,轨道上的A点到传送带的竖直距离及传送带到地面的距离均为h=5 m,把一物体自A点由静止释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先让传送带不转动,物体滑上传送带后,从右端B水平飞离,落在地面上的P点,B、P间的水平距离OP为s=2 m;然后让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为v=5 m/s,从同一高度释放的物体进入传送带,一段时间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从右端B水平飞离.g=10 m/s.求:(1)传送带转动时,物体落到何处?

2(2)两种情况下,传送带对物体所做功之比.(3)两种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差.答案(1)5 m(2)

32(3)0.45 s 25

1.如图所示,木板OA水平放置,长为l,在A处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现绕O点缓缓抬高A 端,直到当木板转动到与水平面成α角时停止转动.这时物体受到一微小的干扰便开始缓慢地匀速下滑,物体运动到O点,在整个过程中

()

A.支持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mglsinα C.木板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 AC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木板对物体做的总功为正

2.如图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方向匀速运转,则传送带对物体做功情况可能是 A.始终不做功

()

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D.先做负功后不做功 C.先做正功后不做功 答案 ACD

3.如图所示,定滑轮至滑块的高度为h,已知细绳的拉力为F(恒定),滑块沿水平面由A点前进s至B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求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绳的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答案 Fh(11)sinsin4.(2009·昌平模拟)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某一高度由静止下落,与地面 相碰后(忽略碰撞时间)又上升到最高点,该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上升和下 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相等,求:(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2)物体下落过程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3)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取g=10 m/s)答案(1)1.5 m

(2)4 N

篇3:高考物理教案

人人都说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各个学校的尖子生大多数均有这个体会。但是, 也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总是提出这样的看法:“课本上的东西有多易, 而高考的试题有多难, 它们中有几道书本上的原题呢, 老看它有什么意义?”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在我的观察中, 凡是物理成绩平庸或低下者,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课本还没有滚瓜烂熟地记忆, 对基础的知识掌握得不好, 尤其是对于那些最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 我常规劝这些学生, 不妨翻开课本的目录, 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对照并回忆一下相关的内容, 这时, 也许会立马产生一种“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的感触, 会发现自己的不懂之处究竟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 要通过反复地、深入地思考, 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掌握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 一对小球产生撞击, 你能从中想到些什么?能否想到其动量和能量?运量和能量方面会各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貌似十分简单, 可是, 细细琢磨, 又能想出很多问题来, 实际上, 这些看似十分简单的些小问题, 正是亿万考题之根源。因此, 在复习中, 我们一定要将这些貌似的小“?”拉直, 使它变为“!”。

二、注重实验操作, 理解原理, 掌握方法

实验题在每年的物理高考试题中, 占的比例约为14%。而从近几年的物理高考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 实验题部分的得分率并不高, 这正说明了这个环节是十分薄弱的, 而且这种情况目前在大多数学校存在, 也是较为普遍的。从考生的答卷和目前考生的复习情况看, 物理的电学设计性实验, 是学生最无从下手且颇感头疼的。考生做实验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实验的步骤叙述欠完整, 对故障发生的原因不会分析。其实在近几年的高考中, 对物理实验的考查重点是:1.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2.实验的仪器的使用;3.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4.对基本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5.以演示实验为背景的设计性实验。因此, 我们在物理实验的复习中, 不能简单地背诵条款, 而是要明确实验目的, 弄懂实验原理, 了解仪器性能, 正确使用仪器, 搞清实验步骤, 掌握基本方法, 懂得如何观察, 清楚如何读数, 这是最基本的功夫。此外, 还要学会运用积累法、比较法、代替法、半值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 根据记录的数据, 进行分析, 得出正确而合理的结论。还有一点需要特别的强调, 那就是对实验原理理解得是否透彻, 直接决定着对实验当中产生的误差是否能分析正确, 决定着能否正确地提出减少误差的方法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所以, 我们一定要深入而不是肤浅地、透彻而不是敷衍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还要注意在分析整理数据时, 必须懂得将实验数据画成图象, 运用图象函数的方法、数学和物理的知识找出规律或结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实验中多想善思, 能够帮助考生深刻地理解概念和规律, 能够增强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三、注重总结方法, 消化吸收, 为己所用

在高考物理总复习中, 学生除了认真复习基础知识, 还需要特别重视的是进一步掌握各种物理思想方法。从表面看来, 物理思想方法似乎与基础知识的复习毫不沾边, 其实,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更高层次、更具效率的复习方法。我们需要总结的思想方法常见的有:1.隔离法、整体法, 这两种方法常用于解答力学问题;2.合成法、分解法, 这两种方法常用于处理复杂运动的问题;3.分析法, 此种方法常用于追溯出发点;4.图线法, 此法常用于处理实验数据;5.等效代换法, 此种方法, 常用于在保证某种效果 (特性和关系) 相同的前提下, 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进行研究和处理。这五种均是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 不仅仅在复习课上教师会讲到, 而且在一些比较好的教辅用书中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所以, 学生在听课和阅读中务必要高度地关注这些思想方法的实际运用, 并在练习中有意识地运用它们, 熟悉它们, 将它们好好消化、吸收, 最终化为己有, 为己所用。

四、注重建立模型, 认真领悟, 事半功倍

篇4: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笔者对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物理实验的题目进行了充分的比对研究,详细探究了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物理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高考物理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标标准》明确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所谓的实验能力具体是指学生明确物理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了解实验装备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实验中独立列出所需的材料,掌握具体的实验方法,独立、正确地完成实验的整体操作,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以下结合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物理实验题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1.关于基本仪器使用的试题

学生掌握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使用是高考物理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其中对仪器显示的数据进行读取是高考中常常出现的题型,常常涉及的实验仪器有电阻箱、电流表、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示波器等,考查学生能否对其进行实验操作,能否进行实验数据的读取收集。

例如,(2010年山东高考23(2)题)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所示。

<D:\2015 期刊\中学9B\正文\9-1.tif>[a][b][c][d][待测金属丝][V][A]

闭合电键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   (填“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

②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   档(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V”或“直流电流2.5mA”),再将   (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   、   、   。

这道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第二问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使用多用电表并对数据进行读取收集。也就是说高考物理实验要求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对实验故障进行判断并正确对实验数据进行读取收集的能力。

2.关于电磁学的试题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所占的分数都是很高的。要求学生具备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依照实验原理将实物电路进行正确的连接,并拥有正确读取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例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23题)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Rx,全电阻约5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B.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6Ω;

C.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12Ω;

D.电流表V1,量程15V,内阻约15kΩ;

E.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3kΩ;

F.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Ω;

G.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H.游标卡尺I毫米刻度尺;

J.电键S.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Rx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为   (填“A1”或“A2”)。

所选电压表为   (填“V1”或“V2”)。为   (填“V1”或“V2”)。

(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

这道题分为3问,分别考查了学生依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对电流表的内外接法、滑动电阻器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掌握和操作能力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拥有安全操作意识。

3.关于力学的试题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同样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可以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法,挑选出需要的实验器材,并进行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最后读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例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23(1)题)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须的是: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可采用的方法是   。

这道题第一问考查学生能否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相同的实验原理的干扰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第二问则是对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融合的能力。

基于上述高考中具体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高考物理实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有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的能力、设定正确的实验方案的能力、选择所需的实验器材的能力、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准确读取、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的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具备安全操作

意识。

二、联系高考物理实验对高中物理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历年的高考中,物理实验内容都是必考的重点,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充分联系高考物理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与能力,那么,究竟教师具体应该开展哪些教学活动呢?以下就进行详细分析。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是对物理实验题进行分析处理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审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所有题解过程,因此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审题找出进行实验的目的,并能够根据题干的提示设定出合适的实验方案。

2.重视物理课本上的实验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视程度加深,高中物理教材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每个章节中都新增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实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学校也要配备好实验相关的环境和器材,为学生提供物理实验的环境。例如,探究小灯泡的电压U和电功率P之间关系的实验,学生可以立马联想到课本实验中提过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通过学过的知识P=UI,P=U2/R=I2R可以知道,只有先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才能算出电功率,从而使问题简化。通过外接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选取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以测量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进而测出电功率P,最终可分析电压U和电功率P之间关系。物理实验的题干每每都会不同,但是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是永远也不会变的,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真正且牢固地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并建立一定的解题模型,以应对类似的实验。

3.重视实验过程

(1)培养学生正确的选择实验器材并可熟练使用

物理实验中常用到的实验器材一般是游标卡尺、打点计时器、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等。老师需要严格训练学生掌握这些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成因分析、如何排除故障。另外,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除了要适应提高的已知和所求条件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器材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例如,在进行电表改装测内阻实验时,需要先对电流表的内阻进行测量,记录好测量数据后,再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或者安培表后对电表进行校准。这些实验得以正确、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选择恰当的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流表和电表等实验器材,只有既选择了正确的实验器材,又能保证器材的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进行物理实验关键除了选择正确的实验器材外,还在于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如果操作不当会严重影响实验的最终结果,有时甚至产生安全事故,对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因此,高中物理老师需要特别强调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安全性,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在学生可以正确挑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例如,在进行对金属电阻率的测定实验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利用伏安法对电阻进行测量,最终得出金属的电阻率。由于实验中选择的金属线的电阻值比较小,所以需要学生将电流表外接。在进行连线实验时,需要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使电源、电键、电流表、金属线和滑动变阻器依此组成闭合电路,并把电压表接在金属线的两端。在将开关闭合之前,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最大值。

物理实验内容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占据着比较大的分值,因此,高中物理老师很有必要结合高考物理实验展开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淑清.以现代教学论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物理通报,2002(01).

[2]范小玲.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学科渗透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5:高考物理教案

动 量

知识要点:

一、冲量

1、冲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表示为I=F·t。

2、冲量是个矢量。它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3、冲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顿·秒(N·S)。

4、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时,可引入平均作用力的冲量。IF·t。

要点:

1、冲量是力的时间积累量,是与物体运动过程相联系的量。冲量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动量发生改变,因此冲量的大小和方向只与动量的增量直接发生联系,而与物体动量没有什么直接必然联系。

2、冲量是矢量,因而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和分解。合力的冲量总等于分力冲量的矢量和。

二、动量

1、动量:物体质量与它的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表示为P。mv

2、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3、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为千克·米/秒(kg·m/s)。

要点:

1、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瞬时对应的关系。说物体的动量要指明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个位置时物体的动量。所以动量是描述物体瞬时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动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但它不能表示物体运动快慢,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但不具有相同的动量。

2、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时,其动量的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示。

3、动能与动量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但意义不同。物体动能增量与力的空间积累量——功相联系,而物体动量的增量则与力的时间积累量——冲量相联系。

三、动量定理

四、1、物体受到冲量的作用,将引起它运动状态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动量的变化。

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用公式表示为:

Ft·Pvmv 2P1m21合要点:

1、在中学阶段,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不加声明,应用动量定理时,总是以地面为参照系,即P1,P2,P都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2、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它说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化,不仅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同。在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各矢量的方向,若各矢量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可选定一个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各矢量的方向,就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3、动量定理和牛顿

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情况,就更为简便。

四、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用公式表示为:

或 m PPPPvmvmvmv121211221122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无论是宏观物体构成的宏观系统,还是由原子及基本粒子构成的微观系统,只要系统所受合外力等于零,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3、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物体系的内力,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于该系统内任一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内力只能改变系统中个别物体的动量,但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只有系统外力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要点:

1、在中学阶段常用动量守恒公式解决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规定好正方向,v方向由正、负号表示。、v、v、v1212

2、两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如果在某个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个方向上动量守恒。

3、碰撞、爆炸等过程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很大,远大于外力,外力可忽略。碰撞、爆炸等作用时间很短的过程可以认为动量守恒。

五、碰撞

1、碰撞:碰撞现象是指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现象。这种相互作用时间很短,并且在作用期间,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外力的作用可忽略,所以任何碰撞现象发生前后的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2、正碰:两球碰撞时,如果它们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球心的连线方向,这样的碰撞叫正碰。

3、弹性正碰、非弹性正碰、完全非弹性正碰:

①如果两球在正碰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无损失,这种正碰为弹性正碰。

②如果两球在正碰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这样的正碰称为非弹性正碰。

③如果两球正碰后粘合在一起以共同速度运动,这种正碰叫完全非弹性正碰。

4、弹性正确分析:

①过程分析:弹性正碰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即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见下图。

②规律分析:弹性正碰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机械能表现为动能)。则有下式:

mvmvmvmv①11221122 11212212 mvmvvvm②1122m11222222 解得v1m1m2v12m2v2m1m2

mmv2mv21211v 2mm12 mm讨论:①当m即mv,vv1、2交换速度。②当v12时,v20时,1221碰后,两球同向运动。0,v02mm2v2mv11v,v11,若mm,则v1mm212mm21121mm若m则v,即碰后1球反向运动,2球沿1球原方向运动。当m0,v012,2112时,v1v1,v20即m2不动,m1被反弹回来。

六、反冲运动

1、反冲运动: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向反方向运动的现象叫反冲运动。

篇6:高考物理教案

功和能

知识内容:

1、动能

2、动能定理

3、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涉及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力学问题。知识要点;

1、动能:

在机械能范筹内,我们给能量下了个通俗的定义,什么是能?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据此可推出: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运动着的物体就具有做功的本领,流动的河水推动船只顺流而下,对船做功,飞行的子弹打穿耙心,克服耙纸的阻力做功等等。因而运动的物体能做功,运动物体具有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大小(量度):Ek12mv 2※ 动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一个物体的动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函数。

2、动能定理:

内容: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数学表达式:

1212WEmvvk2m1

2※ ①W,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

EEE②,末态的动能减去初态的动能,称为动能的增量。kkk21③,动能增加 W0,E0k

,动能减少 W0,E0k

,动能不变(速率不变)W0,E0k

3、应用动能定理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程序(思路)

①明确研究对象和初、末状态,明确初、末两状态的动能。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③依据动能定理,列出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的方程。

④根据题目需要,解方程,统一单位,代入数值(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求出答案。

※ a.动能定理由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得出。用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的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也能解,且解得简便。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只考虑起、止两状态的动能和过程中各力做功情况,而不涉及过程经历的时间和经历此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b.动能定理反应了做功是能量改变的途径,同时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物理本质。

篇7:高考物理教案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x0Fy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a0。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摩擦力f及拉力T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f和N合成,得到合力F,由图知F与f的夹角:

arcctgfarcctg N不管拉力T方向如何变化,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与F互相垂直时,T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90arcctgarctg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篇8:高考物理答题策略

高考物理一共7个选择题,物理选择题时间安排在17~22分钟为宜,在7个选择题中,时间不能平均分配,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难度会逐渐增加,难度大的题目大约需要3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难度较小的选择题一般1分钟就能够解决了。按照2:5:1的关系,一般有2个简单题目,3个中档题目和2个难度较大的题目(第5题和第7题)。

一般来讲,在前面五个单选题中,有两道题是涉及计算的,另三题都是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后面的两道多选题,通常要涉及计算甚至作图,实在把握不准,可用排除法。(通常有一个正确答案比较容易判断,对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讲,可以只选一个得3分。)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词,例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要讨论多种可能性(特别是振动和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不要跳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应适当慢一些,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做题思维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一般地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边的试题,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慢慢解决(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会相对放松,状态更易发挥)。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那么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

虽然高考物理选择题是所有学科中选择题难度最大的,但是如果方法选择好,解决起来就会有章可循。为了能够在处理高考选择题时游刃有余,我们首先要了解选择题一般的特点,把高考选择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自的类型研究对策。

第一类:知识点相对独立的部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卷必有的振动和波、光学、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天体运动知识这四类选择题,知识点相对独立,这一类问题有对应的解题方法,如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和电压比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题目。该类题目解题方法不难掌握,但是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小型的计算性质的题目,要经过简单计算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要有相对应的计算能力,各个公式之间的计算往往比较复杂。

对于此类问题,不必以常规的计算题的解法进行解决,只要解出最终结果即可,所以做题方法、步骤、逻辑推理都不需要,怎样简单怎样做,许多在做计算题时不易表达的方法都可以用,比如说极值法、特殊值法、图像法都可以应用,做题也没有必要一定按照顺序进行,哪个选项容易得到结论,就先做哪个选项。

第二类:图像类

图像类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类题目;该类题目难度较大,综合性较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图像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力的考查非常高,常见的图像有v-t图像,x-t图像,F-x图像,P-t图像,e-t图像,i-t图像,u-I图像,B-t图像等。

图像类问题的本质是先找到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对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特别注意截距、斜率、面积、弯曲走向所表示的含义。对于某一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分段进行研究。

第三类:综合类

综合类的题目是综合了高中物理中几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把它们有机结合,通过一个题目呈现出来的一类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是主干知识点,例如楞次定律、安培力、感应电动势、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常见的综合类题目有动力学综合、功能关系综合、电场、磁场综合、电磁感应综合等。

综合类题目一般难度较大,我们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应该用较多时间分析其运动情况、受力情况、做功情况和能量变化情况,应用各部分的基础知识,把问题逐渐分解,对应到相应的知识点上进行解决。

综上研究表明:要想速解选择题,就必须充分利用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深入挖掘隐藏的各种信息,巧妙地、有机地创造条件,既要注意到常规问题的特殊处理,又要考虑到学科内外知识的综合与联系,尽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效利用考试时间,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二、实验题

高考物理一共有两道实验题,物理实验题时间安排8~10分钟为宜。

高考实验题常以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形式呈现,从近几年我省的高考来看,电学实验乃重中之重。不管实验题目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本质是从实验原理开始进行考查,只要我们从实验原理出发,就能够做到从容应对。我们应对的策略是:从基础出发,从实验原理出发,以不变对万变。把题归类,触类旁通。

力学实验题都是一些较简单的学生实验(主要涉及纸带分析类和弹簧及力的合成实验),三个空中有选择也有填空,分别从原理、数据及误差等方面考查,也有可能是某个物理原理的应用(属简单的计算题改编),还有就是演示实验。无论哪种类型,我们都要从原理出发进行分析,解答本小题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电学实验主要应从实验原理出发分析电路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安全第一、灵敏度必须考虑),特别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变阻器及定值电阻的四个参数转换,电压表、电流表内阻是确定的还是约为多少(确定值可用于实验原理中处理数据,大约值则可用于选器材估算,),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待测量的表达式等,这些清楚了再针对题目的要求作答。(各种图像的描绘、应用也是常考点,各种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一般都是从闭合回路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律开始推导变形而得到,再分析斜率、截距、交点等含义。)

三、计算题

一共3个计算题,第一道计算题用时在6分钟左右,第二题在10分钟左右,第三题在12分钟左右(对本科线左右的同学可把第三题的时间拿部分出来到第一、二两题)。

我省的高考计算题分三种:第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第二种是力学范围内的综合计算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考查了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问题,是力学问题的综合。第三种是考查电场、磁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及电磁感应、电路的综合性问题,不管何种形式的计算题,其基本情况都可以归结为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只要分析清楚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找出各个分过程的运动情况,对各个分过程列出相应的公式,注意分过程的连接点即可解决问题。

第一个计算题情景新颖模型简单多是联系实际的纯力学问题(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这类题的叙述较长,干扰因素多,解答时一定要抓住重要的信息,将题述情景转化为物理情景,配以运动草图,在草图上应标出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还要标出受力分析。清楚了这些,再下笔解答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个计算题极有可能是力电综合题,涉及多过程的分析与计算(数字计算为主),解答时一定要对每个过程、每个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写出每个过程、每个状态遵循的规律和原理方程,运算过程可略写,但计算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前一步的结果往往影响后一步的走向。多过程问题信息多的状态或过程多为该题突破口,思考时多找出过程衔接点的信息(速度大小方向,能量,受力变化)也能摩擦出思维的火花。

第三个计算题比较复杂、综合程度高,但由于分步设问,千万不能放弃第一问(专家指出:第三题的第一问是所有计算题中最简单的),上重本的同学不能放弃第二问,成绩特别好的同学第三问的方程一定要列出来,也许涉及数学能力要求很高,最后的结果不容易算出。

计算题的应对策略:(1)审视自己对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你必须非常熟练地掌握各种物理现象和理论、定律,才能正确地分析题目。比如力学部分有两部分,一是经典力学(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二是功、能等。前一部分是一种过程,后一部分是一种结果。电学部分无非是力学部分的公式变形而已,虽然公式有所变化,但是具体的分析跟力学有异曲同工之处。(2)过程拆分。既然这些大题难题都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理论的叠加,那么只要我们把这些过程和知识点进行拆分即可。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小的简单的知识点后,我们就能很轻易地各个击破。

常见计算题的审题技巧:(1)认真细致,全面寻找信息。审题应认真仔细,对题目文字和插图中的一些关键之处要细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从题述文字中获得,还要从题目附图中查找,即要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的信息。(2)咬文嚼字,把握关键信息。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做上记号。(3)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反复读题审题,既要综合全局,又要反复推敲,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隐含的信息,利用这些隐含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4)分清层次,排除干扰信息。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它们,就容易误入歧途,只有大胆地摒弃干扰信息,解题才能顺利进行。(5)纵深思维,分析临界信息。临界状态是物理过程的突变点,在物理问题中因其灵活性强、隐蔽性强和可能性结论多而稍不留心就会导致错解和漏解。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充分还原题目的物理情境和物理模型,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其临界值。

上一篇:监理工作失误检讨书下一篇:影音工作室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