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经典模型检测试题12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2024-07-31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经典模型检测试题12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共2篇)

篇1: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经典模型检测试题12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概述]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模型讲解]

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 例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质量都为m,现B球静止,A球向B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P,则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

A.B.C.D.解析:设碰前A球的速度为v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

,联立解得,所以正,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确选项为C。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2.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1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图1(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析:(1)设C球与B球粘结成D时,D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得

当,由以

弹簧压至最短时,D与A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得上两式求得A的速度。

(2)设弹簧长度被锁定后,贮存在弹簧中的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有 撞击P后,A与D的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

自然长度时,势能全部转弯成D的动能,设D的速度为v3,则有

以后弹簧伸长,A球离开挡板P,并获得速度,当A、D的速度相等时,弹簧伸至最长,设 此时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得

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势能最大,设此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有 解以上各式得。

说明:对弹簧模型来说“系统具有共同速度之时,恰为系统弹性势能最多”。

三、粗糙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3.图2中,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直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出发点P并停止,滑块A和B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2,重力加速度为g,求A从P出发时的初速度v0。,运动过程中

图2 解析:令A、B质量皆为m,A刚接触B时速度为v1(碰前)

由功能关系,有

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碰后A、B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2 有

碰后A、B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A、B一起被弹回,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A、B的共同速度为v3,在这一过程中,弹簧势能始末状态都为零,利用功能关系,有

此后A、B开始分离,A单独向右滑到P点停下,由功能关系有

由以上各式,解得

四、结论开放性问题

例4.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体C静止在前方,如图3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求:在以后的运动中,图3(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多大?(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大?(3)A的速度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

解析:(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解得:(2)B、C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速度为,则

设物块A速度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P,根据能量守恒

(3)由系统动量守恒得,则 设A的速度方向向左,则作用后A、B、C动能之和

实际上系统的机械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的。故A不可能向左运动。

[模型要点]

系统动量守恒,如果弹簧被作为系统内的一个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对系统内物体做,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不做功都不影响系统的机械能。能量守恒弹簧两端均有物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等,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互关联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关联物体的作用力为零。若物体再受阻力时,弹力与阻力相等时,物体速度最大。[模型演练]

(2006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检测题)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长直轨道上,A、B两小球之间有一处于原长的轻质弹簧,弹簧右端与B球连接,左端与A球接触但不粘连,已知,开始时A、B均静止。在A球的左边有一质量为的小球C以初 速度向右运动,与A球碰撞后粘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复合球D,碰撞时间极短,接着逐渐压缩弹簧并使B球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D球与弹簧分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图4(1)上述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少?(2)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球速度是多大?

(3)若开始时在B球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挡板(图中未画出),在D球与弹簧分离前使B球与挡板发生碰撞,并在碰后立即将挡板撤走,设B球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碰后B球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试求出此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的范围。

答案:(1)设C与A相碰后速度为v1,三个球共同速度为v2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有:

(2)设弹簧恢复原长时,D球速度为,B球速度为

则有

(3)设B球与挡板相碰前瞬间D、B两球速度

与挡板碰后弹性势能最大,D、B两球速度相等,设为

当 时,最大

时,最小,所以

篇2: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经典模型检测试题12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碰撞问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它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它所反映出来的物理过程、状态变化及能量关系,能够全方位地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高考中考查的碰撞问题,碰撞时间极短,位移为零,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一、考点诠释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碰撞是一个基本,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

1.瞬时性.由于物体在发生碰撞时,所用时间极短,因此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把碰撞时间忽略不计;在碰撞这一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置是来不及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

2.动量守恒性.因碰撞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3.动能不增.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能只有减少或者不变,而绝不会增加,即不能违背能量守恒原则。若弹性碰撞则同时满足动量、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只满足动量守恒,而不满足动能守恒(系统的动能减少)。

二、解题策略

首先要根据碰撞的瞬时性特点,正确选取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使问题简便解决;其次要确定碰撞前和碰撞后系统中各个研究对象的状态;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其他规律求解,并验证求得结果的合理性。

三、边解边悟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

线.

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球以速度v0射向它们,如

图所示.设碰撞过程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为

多少?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实际的碰撞过程:由于球1与球2发生碰撞时间极短,球2的位置来不及发生变化,这样球2对球3也就无法产生力的作用,即球3不会参与此次碰撞过程.而球1与球2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质量又相等,故它们在碰撞中实现速度交换,碰后球1立即停止,球2速度立即变为v0;此后球2与球3碰撞,再一次实现速度交换.所

以碰后球

1、球2的速度为零,球3速度为v0.

2.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m=2㎏的A、B两物

体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

处于原长,质量M = 4㎏的物体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求: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

(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大?

解析:(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弹性势能最多,此时A、B、C的速度相等mv=(2m+M)v

1v1=2 mv/(2m+M)=3 m/s

即A的速度为3 m/s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B、C碰撞时

mv=(m+M)v

2v2= mv/(m+M)=2m/s

由能量守恒可得

mv2/2+(m+M)v22/2=(2m+M)v12/2+△EP

解得:△EP=12J

3.质量均为m,完全相同的两辆实验

小车A和B停放在光滑水面上,A车上另

悬挂有一质量为2m的小球C。开始B静

止,A、C以速度v0向右运动,两车发生

完全非弹性碰撞但不粘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小球C先向右摆起,再向左摆起……每次均未达到水平,求:

(1)小球第一次向右摆起至最大高度h1时小车A的速度大小v.(2)小球第一次向右摆起的最大高度h1和第一次向左摆起的最大高度h2之比.解析:(1)研究A、B、C整体,从最开始到小球第一次向右摆起至最大高度过程中,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3m)v0 =(4m)v

解得v3v0

4(2)研究A、B整体,两车碰撞过程中,设碰后瞬间A、B共同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

mv0 =(2m)v1 解得v11v0

2从碰拉结束到小球第一次向右摆起至最大高度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定律

(2m)gh1

2v0解得h1 16g1112(2m)v0(2m)v12(4m)v2 222

由受力分析可知,小球下摆回最低点,B、C开始分离。设此时小球速度为v3,小车速度为v4,以向右为正方向,从碰撞结束到小球摆回最低点过程中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m)v0 +(2m)v1 =(2m)v3 +(2m)v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1111222(2m)v0(2m)v12(2m)v3(2m)v4222

21解得小球速度v3 = v1 =v0,方向向右 2

小车速度v4 = v0,方向向右

另一根不合题意舍去。

研究A、C整体从返回最低点到摆到左侧最高点过程。

根据水平方向向量守恒

(2m)v3 +mv4 =(3m)v

5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m)gh2

2v0解得h2 24g112122(2m)v3mv4(3m)v5 22

2所以h1:h2 =3:2

4.如图所示,质量为M=3kg、长度为 L=1.2m的木

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的壁上有自由长度为

L0=0.6m的轻弹簧,右端放置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今对小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瞬时冲量I0=4N·s,小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左运动而压缩弹簧使弹性势能增大为最大值Emax,接着小物块又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最终恰好相对静止于木板的最右端,设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并取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当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小物块速度v;

(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max及小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Lmax。

解析:(1)由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得

I0=mv0mv0=(m+M)v

解得:v=1m/s

(2)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得

mv0=(m+M)u

121mv0(m+M)v2+μmgLmax+Emax=2

2121mv0=(m+M)u2+2μmgLmax 22

解得:Emax=3JLmax=0.75m

5.在绝缘水平面上放一质量m=2.0×10kg的带电滑块

A,所带电荷量q=1.0×10C.在滑块A的左边l=0.3m处放

置一个不带电的绝缘滑块B,质量M=4.0×10kg,B与一-3-7-3端连在竖直墙壁上的轻弹簧接触(不连接)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弹簧原长S=0.05m.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方空间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4.0×10N/C,滑块A由静止释放后向左滑动并与滑块B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两滑块结合在一起共同运动并一起压缩弹簧至最短处(弹性限度内),此时弹性势能E0=3.2×10J,两滑块始终没有分开,两滑块的体积大小不计,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g取10m/s.求:

(1)两滑块碰撞后刚结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v;

(2)两滑块被弹簧弹开后距竖直墙壁的最大距离s.解析:(1)设两滑块碰前A的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有: 2-3

5qElmgl12mv12

解得:v1=3m/s

A、B两滑块碰撞,由于时间极短动量守恒,设共同速度为v

mv1(Mm)v

解得:v=1.0m/s

(2)碰后A、B一起压缩弹簧至最短,设弹簧压缩量为x1,由动能定理有:

1qEx1(Mm)gx1E00(Mm)v2

2解得:x1=0.02m

设反弹后A、B滑行了x2距离后速度减为零,由动能定理得:

E0qEx2(Mm)gx20

解得:x2≈0.05m

以后,因为qE>μ(M+m)g,滑块还会向左运动,但弹开的距离将逐渐变小,所以,最大距离为:

S=x2+s-x1=0.05m+0.05m-0.02m=0.08m.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质量为m 的木板A、B 置于水平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以忽略的物块C 置于A 板的左端。C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22,A、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mg的恒力F,假定A、B 碰撞5

时间很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 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最少要为多少?

解析:在A,B碰撞之前,A,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1mg=0.44mg,大于C所受到的外力0.4mg,因此,A,C之间无相对运动。所以A,C可作为一个整体。碰撞前A,C的速度可以用动能定理求出。

碰撞之后,A,B具有共同的速度,C的速度不变。A,C间发生相对运动。并且根据题意,A,B,C系统所受的摩擦力等于F,因此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可运用动量守恒定理求出C刚好不脱离木板的系统最终的共同速度。然后,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A,B的长度,即C与A,B发生相对位移的距离。

由于F小于A,C间最大静摩擦力,所以A,C无相对运动。

FS-23mgS=

解得v

1123mv1 2,mv1=2mvab 得v

abv

c因为,F=24mg=0.4mg;所以,A,B,C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 2mvc+2mvab=4mv 得,v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一拳一尺一寸下一篇:2011年法院行政庭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