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礼仪测评表

2024-07-23

中班幼儿礼仪测评表(精选7篇)

篇1:中班幼儿礼仪测评表

幼儿礼仪测评表怎样使用

答复:操作如下:

1、小朋友刚入园,分小中大班进行测试,测试表的教学目标有一二十个,我们先挑4、5个简单的测试目标,每个月测试一次,由浅到难,如,能不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餐前主动洗手等,刚入园是什么情况,记录下来,一个月之后小朋友做的怎么样,分为1-4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如果小朋友大部分在那个习惯做的不好,那我们就加强训练;如果做得比较好,都达到3-4档,那我们在进行稍微难点的目标

尹老师,您好!还想问您一下,那个幼儿礼仪测评表是每月测评完后要发给家长的吗,还是有另外的安排

尹传民(总部) 18:00:44

主要是作为咱们园内测评用的,分班级测试,有80%的孩子可以达到就说明这个礼仪点的训练目标达成了,就可再进行其他的礼仪点的训练。

不一定要发给家长,如果测评任务达成,说明孩子已养成这种习惯了,家长是可以看到孩子变化的,不过您要是想给家长一些数据类的资料也是可以的,这个您自己决定就可以。

篇2:中班幼儿礼仪测评表

1、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文明礼仪行为,并能说出自己对礼仪行为的了解。

2、了解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

3、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规则,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引导身边人。

4、做个懂礼仪,讲文明的好孩子。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手抄报图片、纸、PPT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图片,导入活动。

1、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里的人你喜欢吗,为什么?

2、那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总结:看来我们新苗幼儿园的宝宝都是懂礼仪,讲文明的好孩子。

二、讨论怎样引导周围的人讲礼仪。

师:那光是我们懂礼仪,讲文明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可以影响我们身边的人?

请你们说一说。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可是光我们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宣传是不够的,你: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呢?

三、手抄报的制作方法。

师: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咱们可以画很多手抄报来告诉人们讲礼仪,你们知道什么是手抄报吗?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手抄报?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PPT,欣赏手抄报。

它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所不同,手抄报是以画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来布局。一般一张纸上分有很多的小版块。每个版块都有小标题。其中的大标题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每个手抄报都有很好听的大标题。

师:如果让你来画一幅手抄报,你打算写一些什么,画什么来号召人们讲礼仪?

分成哪几个版块呢?

师:你给你的手抄报取什么好听的名字呢?

四、画一画。

师:请小朋友们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礼仪手抄报,影响周围的人一起懂礼仪,讲文明。

五、作品评价。

篇3:中班幼儿礼仪测评表

一、观察记录法的含义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观察记录不仅能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能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观察记录法的含义

本文中的观察记录法主要是指运用描述性语言记录幼儿在自然情境中所产生的行为发生过程并加以解读的一种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尊重幼儿间的差异,与特定情境相结合,能捕捉行为细节提供完整的记录,这与加德纳提出的在活动中评价幼儿的观点相近,但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需要教师掌握观察的技能技巧才能提高观察的时效性。

(二)观察记录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对幼儿进行多元智能的测评中,由于教师对观察记录法的认识偏差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记录法运用的实效性不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观察缺乏计划性

在了解幼儿智能的过程发展中,每个教师都有固定的观察对象,可以进行个别观察,也可以进行集体观察;可以观察一次活动中的某一项智能表现,也可以观察一次活动中多项智能的交叉表现。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教师的观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观察对象和观察形式随机性较强,观察的指向性不明确。

2. 观察记录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

目前,教师采用的观察记录写作方式主要以“三段式”为主,即原始记录—分析—措施。从原始记录来看,存在记录不准确和不具体的问题,如记流水账,不能把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事件或重要细节记录下来。例如,某位幼儿教师所做的一份观察记录:子宣在阅读区翻了大约10分钟的图画书,又去建构区看了看其他小朋友玩乐高,最后去了自然角看小兔子睡觉。

3. 观察记录分析不深入

分析是在对原始事件准确记录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和反思的过程。教师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贴标签式的分析,有的教师经常会仅凭一次或几次观察就对幼儿下智能诊断结论。如“从中可以看出某某不善交际”“某某语言智能发展落后于同龄孩子”等。二是分析与观察实录脱节,教师常把自己原有和固有的认识凌驾于幼儿的真实表现上,不少教师期望通过几次观察就能全面了解幼儿某方面智能的水平,往往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

4. 观察记录与教学脱节

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的目的就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智能发展倾向,以便正确地评价幼儿,而评价幼儿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幼儿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应该考虑怎么做,采取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措施。然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观察记录的作用认识不清,仅仅限于看到什么记什么,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作出正确判断,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二、观察记录法的应用

(一)观察目的要明确

为了解幼儿各智能发展水平,无论是参与观察还是非参与观察,教师的每一次观察都应有明确的指向性,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中观察幼儿的言语、动作、表情等行为表现。首先,需要了解被观察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一般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其次,结合具体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确定观察目的;再次,需要结合幼儿八大智能分布与次级智能及其表现确定观察目的。如语言———言语智能的次级智能主要包括听、说、读等方面,了解大班幼儿阅读的发展水平,可以在阅读区投放适合的阅读材料,以了解幼儿阅读积极性、阅读方式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二)观察角度要适中

在观察目的明确的基础上,观察者应找准观察角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谁,二是观察什么。观察谁是解决观察对象的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幼儿智能发展状况与学习水平,常采用个别观察或定人观察。因此,教师需要对单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基本记录,通过循环观察对幼儿智能的发展水平做全面了解,当观察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后再转向其他的幼儿。另外,由于涉及的智能领域多样,而且每种智能又有诸多次级智能,延伸到外在行为上更具有多样性,同时幼儿园活动多样,因此需要教师有明确的观察意识,从大量复杂的行为中寻找典型、有价值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在语言为主的活动中,重点观察幼儿在故事创编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要灵活运用观察记录方法

观察记录方法多样,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本文所论述的主要以叙述性观察法为主,主要包括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和轶事记录法。其中日记描述法的使用由于要与观察对象长期共同相处,对大多数教师不适用。因此,在多元智能评价中,教师需要灵活选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达到最优的观察效果。

1. 将轶事记录与实况详录相结合

轶事记录法操作简单,教师在观察目的明确的前提下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幼儿典型的、异常的个性行为事件记录下来即可,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各项智能发展水平,探讨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等。实况详录法的操作相对复杂,记录较难,教师需要在特定情景下详细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行为线索以及智能倾向。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目的和观察场景等选择观察方法。

2. 现场记录和事后补记有效结合

叙述性观察法记录的特性需要用文字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等,尤其是幼儿的语言、行为甚至非言语动作等。现场记录和事后补记可以相互弥补,为了减少记录的偏差,一是教师需要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包括幼儿姓名、年龄、地点、观察情景、观察目的、观察实录、观察分析、教育措施等;二是需要把握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尤其是观察实录中需要把事件发生的主要细节表述清楚,记录语言流畅准确、具体朴实。事后补记要及时有效,为配合记录的完整性,必要时可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记录方法。

3. 记录幼儿的作品

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蕴含的信息丰富,反映幼儿对某方面活动的倾向性和水平,教师需要用文字把所观察幼儿的各类作品的内容记录下来,如绘画作品、口述语言作品、手工制品等。记录方式不限定,教师可直接在作品旁做文字记录,对于幼儿泥塑、建构等作品,教师也可拍成照片并记录孩子的有关口述。

(四)观察记录分析客观、措施要得当

观察记录分析是对幼儿特定情景下产生的行为进行解释,对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阐述的思维活动。好的观察分析是教师理性自觉的表现,往往在分析中同时伴随着对幼儿智能发展的评价。因此,观察记录分析必须紧密联系幼儿行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能带着固有认识评价幼儿;二是不能凭借几次观察对幼儿作绝对性的评价;三是从多个角度剖析幼儿行为的成因。

(五)观察记录要与幼儿成长档案袋结合

多元智能评价非常注重为每个儿童建立光盘档案,即有意识地收集儿童在各领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资料,其中包括观察表、家长访谈记录、学生作品及照片、录像或光盘等。这不仅能反映每个儿童的一般发展状况,还能体现儿童的优势智能领域。幼儿园中的幼儿成长档案袋是对幼儿成长的追踪过程,是幼儿、教师、家长共建的产物,教师把观察记录法的应用和幼儿成长档案袋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能从八大智能诸方面进行深入总结,并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优势智能的迁移。

多元智能的测评与培养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幼儿多元智能测评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鉴于幼儿独特的年龄特征,观察记录法是幼儿多元智能测评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

篇4:中班礼仪活动:关爱爸爸妈妈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幼儿礼仪教育最直观的就是让孩子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能尊重他人、有素质的人。尊重他人就要从尊重自己的父母开始,因为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扮演着“小皇帝”的角色,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感受来自家庭的爱,用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回报父母,体谅家人,从而激发幼儿对父母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爸爸妈妈的生活,激发关爱父母的情感。

2.在亲情互动中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交流沟通中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懂得关爱他人。

活动准备:

1.调查父母的作息时间、工作生活情况的亲情卡片。

2.可移动架子图五幅。

3.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相关设备。

4.音乐《妈妈宝贝》、《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亲情卡片,引发幼儿关爱父母的愿望

1.个别幼儿介绍亲情卡。

师:昨天,小朋友带回去一张亲情卡片,请你们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还有工作、生活的情况。都填好了吗?请粘贴到黑板上来。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卡片。

幼:我的妈妈6点起床,在新华书店上班。早晨要洗衣服,还要做早餐给我吃,下班了还要打扫卫生。

师:这些家务你们的妈妈也会做吗?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

幼:我想给大家介绍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一个人在上海电脑公司工作,他会做所有的家务活。

师:爸爸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外地工作呢?你有什么想为爸爸做的吗?

幼:我会经常给爸爸打电话,让他注意休息。等我长大工作了,我来养爸爸,爸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评析: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亲情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父母的辛苦之处,让幼儿产生共鸣,奠定整个活动的感情基础。)

2.引发关爱父母的愿望。

师: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地做事儿,是为了谁呀?小朋友平时是怎么关爱爸爸妈妈的?

幼:我帮妈妈洗袜子、手帕。

幼:妈妈累了,我帮她捶背。

幼:有一次妈妈太累睡着了,我轻轻帮她盖上毛毯。

幼:爸爸下班回家,我拿拖鞋给他换。

幼:妈妈有一次不高兴,心情不好,我讲故事给她听。

……

(评析:幼儿通过回忆,纷纷讲述日常生活中关爱父母的事例,从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到帮父母分担忧心之事,层层深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透露着自豪之情。)

二、自由观看图片,讨论、讲述

1.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自由看图片,讨论图片内容。

师:我这里还有几幅图,请你们依次去看一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完后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行为?为什么?

教师提醒他们看得懂的找个好朋友讲一讲,看不懂的互相讨论。

(评析:幼儿自由结伴观察架子图,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这样就给他们创造了想说、敢说、愿意去说的宽松的活动氛围。)

2.小朋友分别讲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并叙述理由,教师总结出蕴含在每幅图中的三字经儿歌。

师:谁来讲讲你最喜欢图中的哪位小朋友呢?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用湿毛巾给爸爸敷头的小朋友,他爸爸肯定是感冒了。

师:你们喜欢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吗?如果爸爸妈妈生病了,我们还能怎样来安慰呢?

幼:给爸爸拿药。

幼:给爸爸倒杯开水,感冒了要多喝开水。

幼:给爸爸盛碗鸡汤,鸡汤最有营养了。

幼:不能烦爸爸,感冒了要多休息。

……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之一,幼儿讲述喜欢的小朋友的行为,并叙述原因。在此环节中,教师递进式的提问让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激发了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如:“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父母……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幼儿的答案此刻已不流于形式,听了让人感动。教师丰富的引导语言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对于图片中小朋友的错误行为,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给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对待父母的观念。

4.教师小结:原来你们喜欢的是懂得关心爸爸妈妈的乖宝宝。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念出三字经儿歌:父母病,我安慰。父母累,递杯水。做家务,我帮忙。父母爱,记心上。

三、幼儿与父母亲子互动,幼儿感受惊喜,亲子之间体验亲情

1.师:现在你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呢?想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做。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最出彩的地方,爸爸妈妈的出现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惊喜,事先幼儿并无心理准备,在此等情况下,更有让人感动的现场氛围。)

2.教师抓拍镜头,幼儿共同观看照片,分别讲述。

幼儿都纷纷给父母让座。

有的幼儿给妈妈倒水。

有的幼儿跳舞给妈妈看。

有的幼儿为爸爸送上水果。

有的幼儿现场制作贺卡。

……

(评析:幼儿对父母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父母眼中的孩子此刻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让家长特别欣慰。大家共同观看照片,其乐融融,更像是一场家庭交流会。)

3.共诉对对方的爱。

师:你们的行动爸爸妈妈都感受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呢?现在就把对他们的爱大声地说出来吧!

爸爸妈妈也不要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里,勇敢地表现出来吧!

(评析:孩子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父母也诉说着对孩子的爱,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整个活动推至一个最高点,大家沉浸在一片爱的海洋中,着实让人动容。)

四、结束活动:亲子共舞《让爱住我家》

这节活动结束了,但孩子关爱父母的活动却依然在继续,以一种绵延不断地涓涓流水的方式延续着。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前,教师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亲情卡片,让幼儿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以及工作、生活的情况,这让幼儿的讨论有据可依,也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之处,奠定了活动的感情基础。

2.架子图的采用也是活动成功的一个因素,架子图是分散的,便于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这个环节使幼儿从能判断基本行为的正误到应对相关活动的措施,层层递进,使幼儿从言语到行为、从行为到思想上有了一个跃进。

篇5: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

核心要素:小朋友 做游戏 要参与 求同意

勤沟通 互帮助 多谦让 好相处

活动准备:1.玩具。

2.班级教师事先商量示范此活动的流程与细节。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如果你想参加别人的活动,应该这样做?”

(二)关键步骤:

1.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的做法。

2.讨论:“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3.教师示范正确的参与活动时的礼仪,要经过他人的同意才可加入活动。

一位教师扮演“小朋友”正在玩玩具,另一位教师走过去,对她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于是两个人一起玩了起来。

4.与幼儿团讨:

“平时你是如何加入他人活动的”

“你会用什么方式打扰他人的活动并提出要加入的请求?(轻拍一下对方的

肩膀、小声说话等)

(三)幼儿自由活动:

在幼儿活动自由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协商。

活动延伸:

1. 给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的技巧。

2. 每周评选“礼仪之星”,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正面行为。

家园互动:

1.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在要参与他人的活动时,要做到主动征求他人意见,在同意的情况下才加入活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2.闲暇时,应与幼儿一起合作游戏,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3.家长对幼儿应进行隐性教育,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修养。

注意事项:

篇6:幼儿园中班文明礼仪教案

在假期里,许多孩子们去了国外旅行,回来后纷纷谈论自己旅行的见闻,并在谈论中引发了对班集体出游的向往。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开展了《宝贝去哪儿》的主题活动。《纲要》的健康领域明确指出:与家庭配合,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行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靠路边行走,乘车时不把头、臂伸出车窗外。根据纲要的提示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了这次健康课《走路乘车都安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名称:

《走路乘车都安全》

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剧和图书,丰富幼儿出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并乐于遵守。

准备:

绘本教材ppt、乘车场景(椅子、方向盘)、红绿灯路口场景(红绿灯、斑马线)重点:丰富幼儿出行安全

知识难点:

丰富幼儿出行安全知识。

过程:

一、话题引入环节:孩子们过几天我们就出去旅行了,但是在到达目的地过程中,需要你们和家长一起到达,你们会选择怎样出行呢?

二、探索环节

1、讨论出行安全,了解幼儿前期经验。

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出行时在安全方面应注意什么呢?

2、通过不同的方法,丰富幼儿乘车安全知识观看情景剧,找出错误的做法,初步了解乘车安全知识。

你们看看刚才的那个小朋友遇到什么危险?

谁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观看图书《走路乘车都安全》了解,进一步加深乘车安全知识的印象。

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你们刚才没有想到看到的?

进行情景表演,巩固已学经验。

谁想来试一试看看你们是不是文明安全小乘客?

小结:我们出门乘车的时候,遵守秩序顺序上下车、还不要在车里随意走动、公交车停稳后再下车、下车前要观看后面情况。

3、通过讨论和观看图书的方法,丰富幼儿走路安全知识。

讨论:我们步行到达时候应注意什么呢?通过路口时注意什么?黄灯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吗?

观看图书进一步了解过马路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

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进行情景表演,巩固已学经验。

小结:一定要等车停稳后才可通过,人行横道右边更安全、过马路时要举手示意、路灯也要小心。

篇7:中班幼儿礼仪测评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与人交谈的礼仪,感受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能正确用“请”字。活动准备

课前预习一半故事:

妈妈送给金花一包药,对她说:“金花,你替妈妈做一件事,把这包药给李阿姨送去,会吗?”金花可喜欢给妈妈做事了,忙说:“我会,我认识李阿姨,她住在哪儿呢?”妈妈说:“这条街的1O号,红漆大门。”“知道了!”金花接过药,扭头就走了。金花顺着大街向前走,看看这个大门,瞧瞧那个大门,哈!找到了:红漆大门。“咦,这是几号啊?”她不认识,怎么办呢?问问人吧。正巧从大门中走出一位大哥哥,金花忙喊:“喂!我问你,……”金花还没把话说完,哥哥瞪了她一眼,跑掉了。“她干吗不理人呢?”金花难过极了,哇哇地哭起来。

“金花怎么还不回来呢?”妈妈着急了,来找金花,“金花你怎么了?”“人家不理我!”“人家为什么不理你呢?”金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听着听着笑了起来:“你呀,还没有学会说话呢,……”金花擦了擦眼泪说:“那我应该怎么办呢?”妈妈在金花的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金花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妈妈,你跟在我的后面,我再去找。”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请”字的神奇

提问:金花会找到李阿姨的家吗?(让孩子自由发挥,各抒己见)金花是怎样找到李阿姨的家的呢?引出故事:

她走啊走,又看到了红漆大门,她看看门牌,对,这就是lO号,这个10字,老师教过。这时有位老奶奶从门里出来,金花记住了妈妈说的话,走到老奶奶跟前,问:“请告诉我,有位李阿姨住在这儿吗?”“有啊,我带你去吧。”金花说:“谢谢老奶奶。”老奶奶把金花带到李阿姨的家里,还夸她是个好孩子呢,真有礼貌。

金花从李阿姨家中出来,高兴地奔到妈妈的身边,抱住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学会说„请‟字了。”

提问:金花顺利地找到了李阿姨,是因为她用了一个神奇的字,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字吗? 全班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请!”

小结:如果对人不礼貌,当你遇到困难向别人求助时,别人就不会帮你,所以小朋友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评析:金花前后两次语言的变化,让幼儿逐步找到了问题所在,体会到了“请”字的神奇作用。)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请”字

1.让幼儿用“请”字说一句话:小朋友在一起游戏时怎样用“请”字。

幼:请你和我一起玩皮球好吗? 幼:请你把你的皮球借给我好吗? 幼:我的车开到路边,我想倒车,我会说“倒车请注意”。幼:游戏开始,请小朋友注意安全。

2.集体谈话: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应该怎样说。3.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什么时候还会用到“请”字。幼:买东西时会用到。幼:坐车的时候会用到。

幼:阿姨来我家做客的时候,我说:“阿姨,请喝茶。” 幼:我和妈妈去提水时也用到了,我说:“爷爷,请你先来。” 小结:“请”字时时刻刻都会用到,“请”字是一个很有用的字,它可以帮我们做很多的事,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请”字。

三、情景表演,巩固礼貌用语

1.播放文明礼仪课件,让幼儿仔细观察。

2.将文明用语图片贴在教室四周,供幼儿自由进行情景演练。3.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情景演练,教师指导。幼:李东益,请你和我一起游戏好吗? 幼:李梦喆,请你当阿姨吧。幼:对不起,请让我当小姑娘吧。” 幼:老师,我们缺一个人,请你来好吗? 幼:老师,打扰你一下,我的背有点痒,请你给我挠一下。师:呵呵,可以,那请你转过身来,你请老师帮忙,老师很高兴,因为你学会了用请,老师送给你一个吻。

(评析:中班的孩子,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教师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们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喜欢的同伴,对图上发生的故事进行亲身体验,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巩固礼貌用语,促进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活动延伸

上一篇:健身房锻炼请私教的攻略和注意事项下一篇:部队党员承诺书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