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2024-08-24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精选8篇)

篇1: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来源:作者: 洪海园林

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川是长江上游的主体,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于增加生态产品生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比方说,大树结的果实算是物质产品,释放的氧气就是生态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生态产品靠自然生态系统来生产。随着物质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产品越来越短缺,甚至成为“奢侈品”。十八大将生态产品生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概念和根本任务。

然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必须改善生态,实现生态良好。香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固碳释氧、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荒漠生态功能较弱,但是面积广大,并可以通过治理挖掘其潜力。林业承担了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责,是社会生态产品的最大提供者。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香樟林业已由物质生产为主转型为生态建设为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首先,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林业建设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多、力度最大、面积最广,涉及我国陆地面积的64%,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建设者。离开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到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等等,都与林业密切相关。规划生态空间以林业生态用地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优先,生态修复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增加生态产品必须发挥林业的主体作用。第三,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赋予了林业“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地管理、修复自然生态、发展林业产业、保护野生动物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拥有除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责任重大。近年来,四川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状况、维护了生态安全。全省森林面

积2.55亿亩,森林蓄积16.66亿立方米,分别比十年前增加37%和11.5%;森林覆盖率35.1%,比十年前增加近10个百分点;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5个,管理面积1.17亿亩,森林和湿地公园133个;森林植被年储碳量7700万吨,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1.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监测显示,四川境内输入长江的泥沙十年来减少了46%。

承担起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香樟林业重任在肩,必须切实承担起五大历史责任。首先,要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要立足四川、服务全国、贡献世界,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人居生存空间。其次,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的历史责任。要增强主动意识,自觉当好自然生态系统的看护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本源基础。第三,要承担起建设重大工程的历史责任。要通过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有效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灾区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状况持续好转。第四,要承担起参与绿色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林业产品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特点,依托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五,要承担起引领生态文化的历史责任。森林孕育人类,林业传承文明。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样性、直观性、生动性、有效性,通过繁荣生态文化引领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修复自然生态是扭转生态恶化的主要措施。当前四川省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局部恶化,川西北土地沙化、湿地退化问题严重,川南地区石漠化较为突出,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困难,地震灾区生态修复任务仍然繁重,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生态面临退化的严重威胁,必须主要依托重点生态工程来解决。各级林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已有工程,适时谋划启动新的生态工程,有效恢复和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贯彻十八大精神,四川香樟林业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努力实现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步确保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这个总体目标,要着力构建五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科学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加强生态用地管理,保证和拓展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二是构建完善的自然生态建设体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三是构建发达的绿色产业富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实施山区林业扶贫开发,推进香樟林业惠民工程,促进林业助农增收。四是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引领体系。着力推进城乡绿化、生态旅游、生态创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领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五是构建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林业法治,落实科技兴林,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绩效考核和制度规范,推进四川现代林业持续发展。

四川省将重点依托四个方面、十大工程来开展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保护方面: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在通

过自然修复提升生态功能。生态修复方面:重点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在通过集中治理恢复生态系统。资源培育方面: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工程、城乡绿化工程,重在依托植树造林和林业科技促进资源量质同增。防灾减灾方面:重点实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程、易灾地区生态治理工程,重在防止自然灾害导致的生态退化,让未来四川更加美丽。(作者: 洪海园林来源:)

篇2: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和推动者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显著特点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林业工作实际,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再立新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充分拓展和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业产业、科技应用推广、基层基础建设、林业职工生活水平,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根据十七大

报告“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试点探路实践。加快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性文件,正确引导和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切实保障林农的利益。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和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抗御体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灾体系、抗御外来有害生物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现代化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的抗御能力;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理,结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时清除疫点疫区,从根本上消灭外来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储碳功能。

——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为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商品林、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绿色财富。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竹家具业、木地板业、木竹制品业、浆纸业、林产化学工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木材、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作贡献。努力满足全社会对自

篇3: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1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林业的发展

1.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的发展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它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林业的发展近年来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绿色植被的种植更是不断增多[1]。林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平衡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不仅能够保持水土流失, 恢复受损土地的生机, 更是扮演了净化空气的重要角色, 保护了生态的稳定平衡,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江苏省响水县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 依旧将林业的发展置于首位, 实施了沿海防护林, 构建了沿海生态防护林体系, 保证了文明生态建设的稳定发展。

1.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林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潜力, 现代化的林业发展不同于传统的植被种植模式, 它是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科技, 合理地规划, 在有限的资源之下将林业发展不断扩大, 绿色植被不断增多, 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潜力, 保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发展。响水县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将林业的发展作为引线, 注重林业发展, 加强绿色植被建设, 在此基础上带动农业进步, 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1.3 林业的特殊任务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 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残留着一些其它问题, 就目前来看,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但是所消耗的能源也是在不断地增加。每年我国对于CO2排放量的控制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 能源消耗在不断增加, CO2等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也是每年环境污染的首要大敌。针对这一情况的发生, 需要大力发展林业建设, 吸收CO2, 维持大气中的环境平衡。

1.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林业生态建设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保障环境稳定发展, 同时也是林业发展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林业生态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为文明生态建设提供了保障, 反过来,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刺激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并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等开展林业建设。响水县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了当地绿色资源的开发, 推动了林业的大力发展,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 保证了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在林业发展在不断加快, 各个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 都会将林业的生态建设置于首位, 努力创建一个绿色文明城市, 注重城市环境稳定的发展。

2通过现代的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 要做到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保证生态发展与自然规律步调一致, 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而不顾自然生态规律, 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会是文明生态建设的失败[2]。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 遵循生态规律的发展是必然的, 为更好地构建生态文明, 在当地政府的管理下, 应将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理念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2.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每年的能源消耗量数目相当惊人, 但是除了正常的必不可少的能源利用之外, 每年我国浪费的能源资源也是惊人的。为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发展, 在创建绿色城市, 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 还要全方位的展开节能降耗工作。近年来, 我国一直在强调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并不断鼓励居民实施行动, 对于节能减排工作也进行了大量公益广告的宣传。江苏省响水县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强势推进节能减排, 对于该县的新增项目进行严格审核, 对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行控制, 同时利用当地的优势,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除此之外, 响水县加大对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并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备用水资源建设的脚步, 保障了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2.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现代林业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维持了生态文明发展的稳定,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的前提是发展。林业产业实力的提升保证了城市中水土的稳定以及空气的净化, 绿色植被每年吸收大量的CO2, 对于空气中各种污染颗粒的净化有着很好的效果, 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响水县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注重林业等绿色植被的建设发展, 大力兴建水土资源, 创建绿色响水建设, 始终坚持县、镇2级联动, 并为建设文明生态投入大量资金, 以各种资金为依托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绿地建设系统空间布局, 提高园林绿化水平[3]。

2.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 当地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功, 需要当地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与维持。为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培养居民生态文明观念, 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让居民意识到好的生态环境与自身的身心健康、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居民从自身做起, 注重身边能够节约资源的小事, 只有每一位居民拥有这种环保意识, 才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3结语

现代林业发展正受到人们的关注, 林业的大力发展不仅维持了环境的稳定发展, 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 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身心健康、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江苏省响水县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政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并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济资源与物力资源, 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发展。除此之外, 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 当地的相关部门积极采取行动, 结合林业发展的原则, 将林业发展的理念运用到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节能减排、壮大林业的发展实力, 同时注重树立人们生态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 结合响水县的地理优势、能源优势等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春民.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J].内蒙古林业, 2013 (4)

[2] 田小伟, 苟小丽.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J].科技视界, 2015 (10)

篇4: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纵观人类文明史,人类文明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传统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阶段,林业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息息相关。

原始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萌芽阶段,人类主要靠简单的采集和渔猎为生,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火灾等自然灾害常给人类赖以生存的森林带来致命威胁,这种自然中心主义的文明是人类尚无力自主地利用森林的表现。

农业文明使人类进入了农耕为主的大农业时代,人类为了扩展农业用地,就必须有意识地毁灭森林和占用大量林地。尽管取得了农业的长足发展,使得人类真正走出森林,但并未脱离对森林的依赖。房屋建设、煮饭取暖、焙矿烘陶等,均需消耗大量木材,依当时的文明与技术,人类脱离木材而生存是难以想象的。

传统工业文明犹如人类文明的一道耀眼的闪电,打破了农耕文明的宁静和沉寂,以大机器生产代替农户耕作和手工作坊,生产方式日新月异,生产关系与时俱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大量排污、过量消费的生产方式也引发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使人类又一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文明发展初期,木材或木炭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造纸业、造船业、采掘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化学工业等。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占用了大量的林地资源。所以,工业文明同样也是以牺牲林业作为代价而发展起来的。

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又利于自然、益于自然,是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统一、共存共荣的一种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社会牢固树立。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的“五大建设”(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新局面,为建成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安全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林业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都与林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林业除了提供林产品供给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外,还承担着社会最主要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新的时期林业的多功能性更加突出,即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林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具有巨大的固碳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气候安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林业具有巨大的保健功能,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具有巨大的美化功能,在树立地方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林业既是一项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好为主要目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以培育森林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目的基础产业,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诸多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生态建设为主,加快林业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相伴而行的。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中央文件形式明确了林业“三地位”和“三生态”的战略思想,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决定”指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009年6月,首次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四大地位”,赋予林业“四大使命”,明确提出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居首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2011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胡锦涛主席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建议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林业建设,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

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充分挖掘林业的多功能性,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林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林业。现代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三大体系,提升三大功能,发挥三大效益,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既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围绕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近些年来,全国上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从国家层面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绩斐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相继启动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以来,对生态状况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的重点地区进行了集中治理,呈现出森林植被增加、局部生态改善的良好势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造林3179.32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效保护天然林1.01亿公顷,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65亿立方米;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513.30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无林少林的广大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8%,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74%。2010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总投资达2440亿多元。

nlc202309030924

从社会层面看:群众性植树活动持续高涨。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其特有的法定性、全民性、公益性、义务性,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开展起来,成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群众性运动。30年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27亿人次,义务植树589亿株。广大民众参与林业、建设林业的热情高涨,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的比重大幅增加,政府规划引导、企业踊跃投资、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化大林业格局正在形成。

从地方层面看:林业绿色实践与创新不断涌现。就全局发展规划来讲,海南的“绿色崛起”,青海的“生态立省”,北京的“绿色北京”等战略的实施,都为地方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支持;就林业部门实践来讲,广东省启动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广西自治区实施了“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浙江省开展了“1818”平原绿化行动,辽宁省启动了青山工程,此外山西的“身边增绿”、江西的“一大四小”、湖南的“三边”造林等省级工程建设也在扎实推进。

正是由于全国统筹一盘棋、全民上下一条心,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科学利用与保护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积极推进现代林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体现在:森林资源数量快速增长,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加强,林业“双增”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我国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20.36%,全国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1981年的10.1%提高38.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45平方米提高到11.18平方米;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主要江河源头及其中下游河流和湖泊湿地、主要沼泽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部分项目区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修复。国家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近5年来,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30多亿元,完成湿地保护项目205个,恢复湿地近8万公顷。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 500多处、各级湿地公园 34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已有50%左右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全国土地沙化防治进入了“整体遏制、局部恶化”的新阶段。第四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200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比上个监测期年均多缩减43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的省份增加到2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大熊猫等50多个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种群持续扩大,苏铁等千余种野生植物人工种群基本建立,野马等物种回归自然进展顺利,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有序推进。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2035处,总面积达18.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9%,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林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时期,更要努力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满足民生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反省,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扬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水平提高不能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稳定生态安全(尤其是气候安全)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绿化祖国,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增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林业发展战略,是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服务国家大局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既要注重文化层面的宣传、意识形态的引导,还要注重制度建设和重点领域的实践。

一是深化生态安全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就是要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筹划优化生态系统格局,在国家局面上形成生态安全共识。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兴办绿色文化产业,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提倡生态文明观念,弘扬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建立生态优先政绩观,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就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考核机制,逐步摒弃唯GDP论,建立生态优先的政绩观。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区域的关系,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和激励相容的管理体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三是加大生态建设投资,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资。抓住生态建设的关键领域,突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生态文明实践,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责编:耿国彪)

篇5: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3.1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现阶段,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保护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增加。森林的稳定性也在不断的增强,有效的促进了林业的发展,很好的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仍旧存在着很多的违法现象,导致一些森林被破坏。很多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改变林地用途,非法占用林地,对森林资源产生严重破坏,对整个林地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针对施工项目涉及到的林地,必须要严格依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来看展,对用地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荒等问题。加强政府林地增长指标的考核工作,考核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森林质量和数量的升降、管理效果的`优劣等,将各种责任落实到部门,保证森林保护工作的高效落实。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现代林业发展和建设的核心,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

3.2增加现代林业发展方面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加发展现代林业的资金投入,真正落实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资金,从而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第一,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逐渐提高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资金的预算,从而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进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快速进行。第二,提高一些有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道路、机械设备等。加强在森林防火、林木种苗、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第三,商品林补偿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增强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现代林业发展方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3]。

3.3加强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上的应用

重视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上的应用,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生态建设,加强林业生物能源和林业生物产业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林业技术,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到林业建设上,从而保证林业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此外,还应该提高对构建林业创新服务体系及科技服务品牌的重视,建立新品种测试基地、质检中心、林业实验室等,通过科技来有效推动现代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4]。

3.4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减少环境污染及一些地质灾害的发展。针对一些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应该提高处理力度,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根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措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4总结

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充分认识并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应该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联系力度。通过提高在林业建设的资金、科技及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从而确保我国现代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榕.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林业产业,,(05):39-40.

[2]孙晶.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01):196+199.

[3]罗贤宇,郑珠仙,曾丽萍.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89-94.

篇6: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森林公安机关是一支受国家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的队伍,具有刑事和行政执法职能,肩负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多年来,广大森林公安民警恪尽职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坚定地守护着绿色家园。10月26日,在全国森林公安系统警务技能大比武之际,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杜永胜。

记者:森林公安是我国五大专业公安机关之一,是我国保卫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专业性强,不太为社会各界所了解,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森林公安的基本情况。

杜永胜: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十分关心、支持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森林公安机构建设。在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公安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保障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森林公安始建于l948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逐步壮大。截至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市除外)都建立了森林公安机构,形成了国家、省、地、县四级森林公安组织体系。在森林公安发展历程中,有两个关键节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1984年,国家正式批准在原林业部设立公安局,列为公安部第十六局,森林公安机关列入国家公安机关序列,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从而明确了森林公安的管理体制、性质与职责。二是2005年国务院明确将森林公安编制列入政法专项编制序列,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今年又解决了森林公安经费保障问题,从而使森林公安队伍迈上了正规化建设的新台阶。

自组建以来,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始终围绕林业和公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查处森林火灾案件;积极构建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及时排查化解林区矛盾纠纷;认真开展严打专项整治行动,果断处置林区突发灾害事故;主动参与野生动植物国际履约执法,有效提升了我国林业的国际话语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党组、公安部党委正确领导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与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广大民警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据统计,1984年至2009年,全国森林公安系统有1600多人光荣负伤,260多人因公牺牲,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记者:当前正处于“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替时期,也是我国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种形势下,您认为森林公安将如何应对并有所作为?

杜永胜:客观地说,目前,森林公安工作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任务,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首先,从林业所处的重要地位来看,森林公安肩负着更高的使命。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的行动纲领。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其次,从公安工作所处的复杂环境来看,森林公安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变革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林区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相互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涉林不稳定因素多样频发,矛盾纠纷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

再有,从未来发展的目标来看,森林公安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今年9月,国家林业局、公安部联合召开的全国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要求森林公安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来,把工作统一到林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上来,切实承担起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保护林业改革成果、维护林区社会和谐、应对气候变化等四大任务,着力推进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等森林公安“五化”建设。这给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标准和要求。

记者: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森林公安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杜永胜: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要求森林公安必须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警务保障水平,大力提升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编制经费问题解决后,森林公安民警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廉洁从警和为林业改革发展服务的意识与我们承担的光荣职责和繁重任务的差距,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为紧迫的任务。为此,2008年,我们制定了3年大轮训规划,2009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森林公安民警业务知识竞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民警的业务理论水平。今年,又搞了这次警务技能大比武,目的就是要促进民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检验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大轮训工作的成果。

记者:您对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有何长远设想?

篇7: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林业工作开展,在全县掀起了造林绿化新高潮,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机制,生态建设创佳绩

根据上级下达任务指标,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重点工程任务圆满完成。截止目前,完成三北工程造林1.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0.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果品基地建设1.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90万株。另外,我局还重点谋划了三坡狼儿河至苟各庄、张坊至天鹅湖、永阳灵山、娄村石圭、宋各庄乡郭各庄村等高标准造林绿化工程5800亩,实施引水上山、精细整地、大苗栽植,圆满完成造林任务。

二是造林程序更加严格规范。在大力推广用“高标整地、大苗栽植、引水上山、一次成林”。的造林模式的基础上,对重点工程造林全部实行招投标制,面向社会招聘有资质的造林公司或具备施工能力的专业造林组织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吸引社会资金、设备、管理等先进要素投入造林工程。同时对造林苗木也全部实行招投标制,保证苗木质量。

三是技术指导更加细致深入。造林期间林业技术人员全部下乡包村,搞设计、做指导、搞服务,同时实行林业站人员包村责任制,所有林业站人员每人分包1—2个村,制定了《2012年造林质量百分制考核办法》,与包村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严格责任管理,严明奖惩,确保造林效果。另外大力开展林果管理技术培训活动,举办各类林果技术培训班50余期,发放技术明白纸两万余份、核桃周年管理作业历一万份,有效提高林果农技术管 理水平。

二、重拳出击,资源管理提水平

我局认真落实“严管林”的措施,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管理秩序,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一)加强林政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木材经营加工等审批手续,完成林木采伐设计17份,批准采伐蓄积1329立方米。办理省内运输证4份,批准运输木材67.2立方米。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3份。二是加大林地资源保护力度。认真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高标准完成京昆高速涞水段征占用林地的核查工作。三是开展名木古树调查,建立电子档案,掌握资源消长情况,加强对名木古树保护的宣传工作。四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对各种涉林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共出动警力527人次,车辆206台次,清理木材经营加工摊点20户,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8起,行政处罚28人,破案率均达到100%。

(二)强化公益林管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公益林进行全面核查,将管理不当的地块进行相应调整,提高了公益林质量和管护力度。7月份出台了《涞水县公益林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及管护人员的职责,使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从而更好地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深化林权改革工作。主要以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扫尾、落实配套改革为重点。目前,共明晰产权面积1520117.1亩,占任务数的100%,确权发证3289本,面积1443523.76亩,占任务数的94.96%;共办理了林权流转35宗,流转面积41824.4亩,流转金额693.449万元。办理林权抵押11宗,抵押面积13917亩,贷款金额3435万元。

三、综合整治,生态安全获保障 我局始终把生态安全摆在重要位臵,思想上丝毫不松懈,切实将防火、禁牧,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做实、做细,努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一)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火意识。组织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360台次、张贴防火通告2万余份、印制发放防火挂历、台历2万余份,刷新防火标语1000条、刷新碑牌70块,转发防火短信5万余条,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认知度;加强巡查力度,从源头上加大对火源的管控,积极开展打击违法野外用火专项行动。共查处违法野外用火21起,行政拘留2人,下达整改通知书42份,有力震慑了违法野外用火行为;组建以水灭火中队,购臵高压接力水泵、高压细水雾灭火器设备。开展以水灭火演练,提升了作战能力;继续加强与房山区森林防火联防工作,达成了“自防为主、联防联控、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联防共识,促进了两地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今春以来,我局密切关注虫情动态,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组织指导广大群众采取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烟雾防治等多举措地防治有害生物。在有害生物发生期间,采取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3万多头,采用阻隔法给10万株杨树涂上粘虫胶。另外,组织实施了两次飞防作业,共计飞防67架次,防治面积达4.38万亩。由于措施到位,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美国白娥的危害迹象,其它病虫害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三)深入推进封山禁牧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会议、培训、广播、信函、文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全覆盖宣传,使封山禁牧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共制作禁牧宣传磁带300盘,出动宣传车800余台次,张贴文告1000余张,提高养羊户对禁牧工作的认识。二是在绿化重点工程 区投放毒饵17吨,防患鼠兔危害,确保新植幼树成活见效。三是成立专业禁牧执法队,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执法人员积极配合乡镇不定期、不间断地进村上山巡查,对违规放牧者见人就罚,见羊就抓,有效震慑了违规放牧行为。

四、强林惠农,林果扶贫谱新篇

我局认真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大力实施林果富民战略,扎实开展林果扶贫和生态扶贫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搞规划。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各村实际,高标准完成73个重点扶贫村专项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发展果树,铺就致富路。大力推进以薄皮核桃为主的果品基地建设,为民栽下“摇钱树”。发展核桃1.5万亩,为贫困村提供优质薄皮核桃苗木60万株;调运三优富士苹果、板栗等苗木6.9万株。

三是生态治理,为乡村披绿。因地制宜地对石圭、郭各庄、东庄、悟空寺、宋各庄等扶贫重点村进行高标准荒山绿化。设计施工面积4520亩,总投资452万元。目前,已完成造林绿化2042亩,投资240万元。我局还对石圭、板城、东王庄、都衙等村内街道进行了绿化,栽植国槐、侧柏、女贞、月季等花木3万多株,总投资40多万元。在保野路及通往石圭、蘧家磨、悟空寺道路两侧栽植杨树1200株,爬山虎5.4万株,投资13万元。

四是科技下乡,送技术惠农。我局对核桃发展重点村,每村名确一名技术人员包村,全面负责果树栽植、管理、生产等技术,定期对果农进行培训,并制定了严格考核管理办法,切实加大果树管理力度,提升果品生产水平。

五是产品服务,促果农增收。为充分保证我县麻核桃特色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销售,保障种植户的利益,9月份我县《地理标志产品涞水麻核桃》通过专家审定,成为河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制定实施后,将保证涞水麻核桃独特品质和地域特色,提高 其生产标准化水平和栽培管理方法、技术的可操作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外,我局组织成立“涞水县惠农麻核桃协会”,由该协会筹备申请注册“涞水麻核桃证明商标”。现已具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并制定出该商标的使用管理规则和行业标准。注册后将更好地发挥涞水麻核桃品牌效应,有利保护果农的收益。

五、克难攻艰,灾后重建筑丰功

7月21日,我县发生历史罕见暴雨洪水灾害,林果业损失十分惨重。灾后,我局迅速行动,积极投入抗洪救灾、生产自救工作中。一是在进行全面细致的灾情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出台《灾后林业重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灾后林业重建工作重点,在三坡、龙门、九龙三个乡镇的49个村及受灾严重和环京重点村实施人工造林1.6万亩;在立地条件差、不适宜人工造林的区域采取禁牧、禁矿、禁樵、禁采、禁猎“五禁”措施,封山育林10万亩,切实加强生态恢复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果树生产指导工作。组织果农开展好果园排水、抗涝、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自救工作,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三是做好基础设施恢复工作。完成赵各庄林场、桑园涧林场等林区道路恢复 145公里,完成上安北、其中、岭南等6个林区职工住房修缮工作。四是积极做好灾后重建的项目编报工作,并已经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取得联系,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请示报告上报省林业厅,共申请灾后扶持资金2991万元,待资金批拨。

六、科学发展,气象服务崭新颜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依托涞水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将气象观测场改造为七要素自动气象站,新建四要素自动气象站3个,使全县范围内自动气象站数量达到14个;配备了日照观测仪,结束了我县近20年没有日照观测记录的历史;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在山丘区、防汛重点科局、景区及山区部分学校安装预警显示屏30台,气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防雷电静电检测工作稳步开展。对全县境内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电力设施,通讯设施,高层建筑等重要场所进行了防雷防静电检测,确保不发生雷电灾害事故。

三是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2次,发射防雹增雨火箭弹5枚,遏制了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此外,圆满完成对阜平4.17森林火灾的支援任务,成功发射火箭弹2枚,对阜平森林火灾的及时扑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七、创先争优,各项工作结硕果

一是基层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按照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指示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分包河口村,截至目前,共计为河口村提供了1.0万株(价值11万元)的薄皮核桃苗木,指导完成了200亩薄皮核桃栽植工作,目前核桃长势良好。另外,积极开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建设,涉及16个村,荒山绿化6个村,面积2105亩;特色果品产业建设10个村,面积927亩。主要内容:荒山绿化栽植侧柏、油松,特色果品产业建设栽植优质薄皮核桃,项目总投资91万元。目前全部完成项目建设内容。

二是林业宣传工作卓见成效。今年,我局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大格局,将林业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作为林业宣传的主阵地,完善信息和外宣工作奖励机制,扩充新闻通讯员队伍,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林业生态和产业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共编辑上报信息160余篇,分别被国家级报刊采用21篇;省级报刊采用12篇;其它媒体70余篇。为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场圃改革态势良好。国有林场营林、造林工作稳步开展,职工工资、保险全面落实,危旧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桑园涧林场35户危旧房改造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林场面貌焕然一新。苗圃场“林木良种繁育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四是十八大安保工作圆满完成。我局分包王名庄、渐村、永乐、西武泉等村,十八大期间,驻村工作人吃住在村,全面细致做好隐患排查和矛盾调解工作,没有发生一起非法上访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五是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我局以建设效能林业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林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执行力亮剑行动,在全系统形成了党员干部肯干事、干实事的良好风气。

五、明年工作思路

一、全面完成工程造林工作。集中力量抓好雨季整地、造林。完成整地0.7万亩,力争八月底前完成容器苗造林,十一月底前完成全部造林工作。全力推进扶贫工作和基层建设年任务。下半年完成林果扶贫任务,抓好生产管理技术指导、补植补造等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扶贫工作和基层建设年工作任务。

二、积极争取林业项目。谋划并积极争取新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林业项目,以项目实施促进林业发展。

三、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启动京冀森林保护合作森林防火二期工程,强化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确保全县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将全县火灾受害率控制在3‰以内。

四、继续抓好果品基地建设。新发展以薄皮核桃、麻核桃为主的果品基地面积1万亩,搞好技术指导和示范服务,加强品牌建设和无公害认证。

五、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完成中幼林抚育作业任务2.0万亩;狠抓春尺蠖、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大对乱砍滥伐、无证运输、乱占林地、非法放牧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结案率达到95%以上。

篇8: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1 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遵循其发展的规律,同时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最终形成和谐共生的良性状态,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注重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详尽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恢复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可以治理荒漠化的问题。建设现代林业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美化环境,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1.2 现代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现代人们生活注重健康问题,对生态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目前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因此生态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生态产品建设工作,必须注重采取措施进行造林绿化,加强现代林业体系建设,美化环境,保护周围生态安全,从而推动生态产品生产建设,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进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动力。

1.3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地球的癌症”和“地球的免疫系统”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2 推动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现代林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时,要充分利用好这种关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发展林业,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2.1 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近年来,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努力下,森林保护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森林面积出现增加趋势,森林质量也出现稳步提高的情况,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推动了林业的发展,还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城市化进程中,森林破坏,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依然存在。为此,必须转变这种情况,认识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使用的林地,应该严格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进行,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对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应该进行严厉的打击,对破坏林地的行为应该责令当事人恢复。扎实推进地方政府林地增长指标年度考核工作,将森林数量的增减、质量升降、管理好坏等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各部门责任,确保森林保护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2 加大对现代林业发展的投入

林业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前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收益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后无法短期内实现经济效益的回收,这也是发展林业会遇到的难点之一。因此,需要政府在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上加强力度,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落实到位,顺利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建立林业生态建设投入保障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并做好预算工作,确保资金稳步增长,满足林业生态建设需要。其次,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将林木种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纳入规划建设体系,并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建立生态补偿和商品林补贴制度,安排专项资金,促进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完善现代林业发展市场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林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2.3 重视现代林业科学技术运用

加强林业科学技术攻关,着重加大对生态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生物能源等关键技术研究,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水平。建立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各级推广机构,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林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最后,重视林业科技服务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林业实验室、质检中心、新品种测试基地建设。

2.4 注重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

发展林业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避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对出现的环境污染也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现代林业的发展影响着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加强人们对于林业文化的注重意识,树立人们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在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大发展林业的资金投入,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存。

摘要: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中国林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林业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交叉,林业的发展牵动着环境、生态、资源等领域的发展。林业不单单只是我国经济体制下的基础产业之一,同时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上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经济要发展,林业作为经济产业固然重要,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人类发展、经济发展、林业发展,这三者都不能与生态环境脱轨。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在现代林业发展当中,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如何更好的实现发展林业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优化,作用,建议

参考文献

[1]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国土绿化,2013(7),5-8

[2]丁文恩,魏锦秋.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J].绿色科技,2011(7),167-168

[3]罗贤宇,郑珠仙.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9-94

[4]黄旺生,林洁.福建林业生态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67

[5]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爱情伤感短句子下一篇:以暑期感怀为题目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