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感悟

2024-07-23

孝道的感悟(共14篇)

篇1:孝道的感悟

孝道感悟的文章

三年级六班 于朝阳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里来的。”是啊,十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的到来。但从这一刻起,我们的父母又多了一份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负担,但是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们长大。他们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让我们好好学习。小时候,我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应该担当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五是我的生日,那一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是父母让我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使我能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及其他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最大的恩人,是最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我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为自己的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的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究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生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根据报道,令年某小学有9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说一声“我爱你”你的父母也会非常感动,百善孝为先。同学们,如果不孝,就是不孝儿女,只有孝父母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不孝,这个缺点就会一直在你身上。

篇2:孝道的感悟

我曾听说过季羡林老人的故事。

儿时的季羡林家境贫困,在他父母刚刚结婚时,家里几乎连饭都吃不上。他的母亲,一个字也不认识,生活了一辈子,连名字都没有。他们家里只有半亩多地,一家人的希望全在这上面了。

有一年,季羡林的母亲在中秋节时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点儿月饼,给他掰了一小块,他很珍惜,因为他难得吃一次。他当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在吃。后来回忆起来,她根本一口都没吃。

季羡林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之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都很短。后来他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容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他难解又易解:他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寒,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又从何而来呢?老家的邻居曾对季羡林说:“你娘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一直到她不舍地离开这个世界。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正应在我们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身上,一想到这句话,他就肝胆俱裂热泪盈眶。他后悔,他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荣耀,都比不上陪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认识!”

世界上很多人与季羡林老人一样,不是不孝,只是孝得太迟了!

篇3:孝道的感悟

一、孝道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1. 明确孝道教育的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孝道理念,让他们学会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并且不断地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安慰,进而促使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具体讲可以分三个层面。

(1)小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光荣,子女应该孝敬父母这一道德认同,使每一位在校生掌握新的孝道规则并恪守之;使每一位毕业生为能在学校较早地接受系统的孝道教育而自豪,使每一位家长毋庸担心孩子将来的孝道状况。

(2)中而言之,就是形成区域特色,打造新时期渌渚人的精神品牌。

(3)大而言之,便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古代孝道的精髓得以延续,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2. 确定孝道教育的内容

以感恩教育、养亲教育、敬亲教育为孝道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从灌输教育逐步变成学生的道德认同,分年级确定孝道教育的具体内容,使孝道教育的实践具有梯度性。

(1)一、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倾听父母”的教育。

(2)三、四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帮助父母”的教育。

(3)五、六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的教育。

二、孝道教育途径与方法的选择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学校,主要靠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1. 基于地方孝道文化资源,在品德学科中渗透孝道教育

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课程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的主要人文学科,其课程资源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处的区域中具有独特内容和形式的各种形成品德课程因素的对象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基于学校地域特色,在道德教育视阈中开发与利用以周雄孝道文化为核心的品德课课程资源,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去挖掘与周雄有关的资源的人文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品德课备课时细细琢磨,选择怎样的资源比较合适?这样精选周雄文化中的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学习,取得实效。

捕捉周雄文化中的“孝心”。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有《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回报家人的爱,教学重点提到懂得理解体贴家人。在周雄的历史故事中有非常好的资源,如《冰中捕鱼》、《雪地驮母》等,可以将这些资源运用于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品德课贴近学生生活现实与学习的激情,对学生是非常好的引领。

捕捉周雄文化中的“热心”。周雄故事中有《治病救人有求必应》的记载,《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和睦相处》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邻里之间需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说话、做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对邻居的困难热情帮助。教学中以《治病救人有求必应》故事为佐证材料,既情真意切,又有利于增强可读性。

捕捉周雄文化中的“仁心”。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有《退一步海阔天空》一课,教学目标重点是宽容他人的过失,又要提醒他改正缺点。周雄的故事其中有《慈母严训子。孝子名副实》,故事本是讲述他母亲严厉教训儿子,周雄非常孝顺原谅母亲的错怪。

在实施的策略上,要注意抓住细节,激活文本与资源的联系。精选的周雄故事进入课堂后要经过教师的创造性处理,才能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触动他们的心灵。面对长长的故事,怎么优化这宝贵资源呢?可以将周雄最感人的几个细节放大,让学生在课堂上细细地感悟、设身处地地体验。还要整合生活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实践体验。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举措。比如在课堂学习讨论了感谢父母的行为后,在班级里开展“小周雄”评比。让模范人物的言行引领并激励学生。在第二课时的品德课上,根据学生自己平时的实际言行,来评比哪位学生像周雄一样在生活中体贴父母。

同时,对其他学科也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孝道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敬老系列小作文的写作活动。其它学科也根据教材实际,有选择地渗透孝道教育。

2. 开发孝道教育校本教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化

要使孝道文化的传承转变为学生感恩、养亲、敬亲的实际孝行,学科渗透仅仅是诸多途径的一种。此外,根据学校实际,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开发“孝道教育”学校课程。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抛弃糟粕,吸收精华,将周雄的尽心尽孝和助人为乐的事迹编写成校本孝道教材《德育》,该教材分《尽心尽孝篇》、《助人为乐篇》、《孝道故事篇》三篇,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孝道课,实现孝道教育进课程(校本课程),用孝道文化来净化学生的心灵。

在近5年使用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大改编,把孝道校本教材拓展为孝道文化校本教材,以《孝心·爱心·诚心》命名。

3. 开展孝道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孝道

确立孝道教育基地。将与校园仅有一墙之隔的孝子湾公园(周雄纪念馆)确立为学校的德育(孝道教育)基地。各班定期带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并身临其境的接受孝道教育。该基地于2010年被浙江省文化厅、教育厅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孝道文化”传承教学基地,以孝道为特色的德育功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班会、敬老日并举,营造敬老氛围。学校把每周的周日定为敬老日。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同时,结合《德育》、《孝心·爱心·诚心》和《思想品德》课本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在校园内张贴孝道标语和孝道图片,使校园具有浓厚的孝道氛围。其次,各班定期出刊敬老板报;举行《孝心·爱心·诚心》读后感评比活动,定期举行孝道故事演讲比赛。

举办专题孝道讲座。利用重阳节等传统敬老节日,聘请乡贤为学生讲述周雄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的故事;开展师生签名活动,全校师生在写着“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以周雄为榜样,从我做起,从孝做起,让文明之花盛开”的长幅上签名。母亲节、父亲节等请一些“名”孝子进行现身说法,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孝道。

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通过每周二篇孝道教育日记,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

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确立以家庭孝道教育为核心的家长会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孝道教育。

不断地利用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创建“一校一品”特色学校。以孝道教育为核心,基于周雄孝道文化挖掘与传承创建富阳市德育“一校一品”特色学校。通过开设孝道教育课,从不同角度展示课堂教学落实孝道教育这条主线。通过图版展示的方式,再现学校开展系列孝道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周雄孝心奖”评选活动,评选当代“孝子”;通过宣传“孝子”们的事迹,在当地形成了小手牵大手,人人敬老爱老,孝敬长辈、孝敬父母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孝道教育考核与评价的操作

学生日常评价的建立,是保障孝道教育健康、持续、扎实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以学校评价为主,注重于过程评价。

1. 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2. 扎实搞好班级评价,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争做班级小孝星”活动。

3. 积极进行校级评价,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十佳小孝星评选,通过学校校报《鼍江之星》,刊登其事迹。学校把各班获得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多少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首要条件。

期末孝道教育的考核与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的评价,以家长评价为主,评价对象是全体学生。学校精心设计了家长评价卡,教师则对50%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以取得直接真实的评价意见;还把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孝道评价记录存档,以此作为衡量我们孝道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民主评选出年度小孝星。届时举行隆重的仪式,让年度小孝星发言,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和社会贤达人士参加。

篇4:有瑕疵的孝道

妈妈只有在农忙季节才会住在抱川一洞地区。这个宾馆离一洞很近,而且我听说那里的温泉很好,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了,就让妈妈来这里泡个温泉,顺便欣赏一下外边的美景吧。我心里合计着。

我跟妹妹们说了以后,她们都很高兴,于是我提前半个月就预约了宾馆的两个客房。

可是,离妈妈的寿辰还有两天的时候,二妹打来了电话,说第二天是妹夫的生日,来不了了。接着,另一个妹妹也打来了电话,说要去参加个婚礼。最后,小妹也打电话来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也来不了了。

她们都不来弄得我很失望,我只能取消了宾馆的一个房间。

跟丈夫走在去妈妈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极其低落。

但没想到,当我们快到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又打来电话说都要来。说是妈妈的生日好不容易才能聚在一起,不来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于是就狠狠心把其他的事儿都推了。

我急忙联系了宾馆,又预约了一个房间。幸好,还有剩下的客房,真是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啊!

吃了午饭,我就跟妈妈说一起去山井湖水玩儿的安排。

可是妈妈却说太麻烦了,不想去。就算我跟她说已经预约了宾馆的房间,她也还是死活不去。

其他人也都说,既然妈妈不想去,那就别为难她了。那就只能我们夫妻两个人去了……

看着因为身体虚弱哪儿都不想去的妈妈,我的心里难受极了。

当时我的心里闷得很,想在其他人走之前离开,于是就催促丈夫快点儿走。妈妈问我们为什么走这么早,她不停地挽留我。最终,我还是甩开她的手,转身上了车。

虽然我脑子里是理解她的,可是心里还是生气了。我跟妈妈说,我们家没人吃她包的那些菜,然后把盛菜的包袱放到了车窗外。

那一刻,我是多么像个没心没肺的不懂事的孩子啊。现在想想,真是丢人啊!

进了宾馆,躺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心里五味杂陈,既伤心,又后悔,那种感觉痛苦极了。

天快黑的时候,弟弟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大家正陪着妈妈往宾馆这边赶呢。我一听这话,首先感到的不是开心,而是难过。妈妈肯定是觉得自己伤了我的心,心里不安才跟来的。

弟弟妹妹们在两边搀扶着妈妈走进房间,我当时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后,我们陪着妈妈准备去桑拿房。从电梯下来到温泉浴场还有30米的距离,妈妈自己不能走,得让弟弟背着。她觉得让别人背着很丢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她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没办法,她身体不好,只能让人背着去。她趴在弟弟的背上说:“唉,这条路还真是长啊!”那一段短短的路,她流的汗比弟弟还多。

到了桑拿房后,妈妈在妹妹们的搀扶下在前边走着,我在后边看着她们。那一刻,我才发现,妈妈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我们陪她进了澡堂,她先从一只脚泡起。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她进了水里,四处张望着宽阔的温泉浴场,高兴地说:“天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地方呢?”

妈妈走路不方便,总是怕出门给孩子们添麻烦,所以她不愿意出门。我在想,我这么强行把她拉出来,到底做得对还是不对呢?

当妈妈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一次也没陪她出来旅行过。现在她身体不如从前了,甚至行动都不方便,我却强行要让她出来玩儿。想到我做的这一切,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是不是太愚蠢了呢?

妈妈可能是泡温泉泡得太久太累了,天一黑,她就早早睡了。躺在妈妈的身边,我越发觉得自己强拉妈妈出来玩儿是多么地愚蠢!

久久不能入眠。

啊,孝道也有瑕疵啊!

篇5:感悟孝道作文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我和爸爸 妈妈就从家里出发,他们二老葬在龙凤山,当天的天气不是很好,有点薄雾,淡淡的,凉凉的,有点像我的心情,淡淡的哀伤,凉凉的愁,以后我再也看不到他了,我们一路很顺利,到了墓地,我和爸爸妈妈把墓碑用带来的矿泉水擦干净,又放上了鲜花和他们生前爱吃的食品,妈妈给太奶奶和太爷爷倒上酒,爸爸给太爷爷和太奶奶点上烟,我们一起伫立在他们的墓前,看着墓碑上他们慈祥的面容,幽然之间,觉得有些东西已被今人所遗忘了。

太奶奶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已经去世,听父辈们说,太奶奶临终前,叮嘱子女,一定要照顾好爸爸,因为她最挂念的大孙子还没有成家,她很遗憾没有看到他添丁,也就是还没看到我,可是老人家终究没有能看到我就离去了……父亲常说,太奶奶和太爷爷都是坚强的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每次扫墓,不管是大年初一,还是清明时节,父亲总蹲在墓前,虔诚地为她祷告,儿孙们现在生活得很好,请放心,求他们保佑儿孙们一切平安。每每看到这一幕,我总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篇6:感悟孝道作文

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孝之敬呢?当年孔子的一位学生问孔子:“我因为贫穷不能使老父母安度晚年,心中惭愧,是否我不能做孝敬父母的儿子呢?”孔子却回答:“现在世上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就是有所养——即给他们吃喝。然而我告诉你们,猪和马难道人养起来不给它们吃喝吗?若没有从心里孝敬父母的.人,所认为的孝敬与饲养禽兽有什么分别呢?”反观今天的中国,连生有所养——即是在活着的时候连吃喝都不能供养自己父母的,而只是在死后的丧礼上大表孝心,铺张浪费,这与当初孔子所指明的孝道相差何止万里呢?后来孔子有指明何谓真正的孝呢?他说:如果你的父母去世已经三年不在你们身边,你们做儿女的仍能谨尊父母的教诲,学习父母的样子,走父母所走公平、公义、正直、善良、敬天应人的正路,这才是真正的孝敬。由此看来这“孝”的真正的意思就是:“效”,即学习、模仿、效法”的意思。做一个真正的孝子,乃是能够学习、模仿、效法父母的榜样,在世能够做一个公平、公义、正直、善良、敬天应人的人。基督教的圣经也教训:做儿女的人啊!你要听从你父亲的教训,不可以离弃你母亲的法则,要永远放在你的心上。

然而谁是我们真正可以学习、效法、模仿的榜样呢?那十字架上的耶稣曾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们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来学习我的样子”。除此以外,谁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学习榜样呢?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一群出生不久的小螃蟹在沙滩上学走路,他们在沙滩上横着爬过来,横着爬过去,这时老螃蟹来了,看见孩子们如此地学习走路,非常生气,说:“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直着朝前方走正路,而非要横着走邪路呢?”小螃蟹们喊着说:“爸爸,妈妈你们给我们走个样子好吗?”老螃蟹说:“好!你们看清楚了……”结果是什么呢?老螃蟹们比小螃蟹们横着走的更快更邪……

老师有病为什么要让学生吃药呢?父母有病为什么要说孩子有病呢?“跟好人学好人,跟巫婆学跳神”的俗语我们竟忘记了吗?我们这些为父为母,为长为尊的,到底为自己的孩子们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榜样呢?

深切的希望我们这些为父为母,为长为尊的悬崖勒马,从唯物的私欲中出来,重新归回那公平、公义、正直、善良、敬天应人的正路,为儿女们创造一个公平、公义、正直、善良、敬天应人的学习榜样。使我们的儿女真正成为“孝敬”的儿女!让我们的孝道归回正道!

篇7:感悟孝道初二作文

——题记

有那么一个片段,也有那么一个勇敢的女孩,她的故事,她的苦,都要细细品尝。

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又因患重病,从此,这个女孩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年幼的她,就已经承包了家中事务。

篇8:舜帝的孝道效应

舜帝为五帝之一,一曰生于姚墟,故姓姚;二曰封于虞,故姓虞,称虞舜,传说舜帝目有双瞳故名重华。

舜帝为黄帝八世孙,因家道衰落,五世庶人,家境清贫,经历坎坷。舜从小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摸虾,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为了生计,颠沛流离。此外,舜的家庭非常特殊,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愚昧无知,生母早亡,瞽叟续娶,继母两面三刀,生弟名叫象,象桀骜不驯。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但舜始终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对弟弟十分友爱。舜受到乡邻爱戴,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即因追随他的人多,一年成村庄,二年成小镇,三年成城市)。相传舜在20岁时,便以孝道而闻名天下。

当尧帝年迈向四方诸侯征询继任人选时,曾有人溜须推荐了尧帝之子丹朱,但尧帝认为儿子的品行不佳,难以担当重任。后来四方诸侯一致推荐了舜。尧帝对舜早有耳闻,为了考察舜的品行,将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他们夫妻相敬如宾,家庭和睦。

为了考察舜的管理能力,尧帝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练。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帝未能起用的“八恺”“八元”等贤士、能人得到合理使用,对恶名昭著的高干子弟进行了严厉惩处,有的被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在舜辅政之时,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舜帝登基之后,改革创新、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命禹作司空,主管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繁荣昌盛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

舜称帝显贵之后仍然弘扬孝道,十分孝敬父母,友爱弟弟象。在象改正了错误之后,让其担任了相应的公职。舜帝一生孝悌仁爱,名垂青史,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孝道效应

舜帝一生创造了许多伟业,树立了无数典范,尤其是他的孝道品行影响深远,形成效应。

在一个和睦的家庭,营造父慈子孝、兄友弟敬的氛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在一个“父顽、母嚣、弟傲”的家庭持之以恒地履行孝道,友爱兄弟实属不易,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而舜帝却做到了,所以他得到当代人的崇敬,受到后代人的景仰。《史记》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称之为孝之祖,德之圣,民之师,帝之范的帝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经典故事中,以《孝感动天》为题将舜帝列在首位。

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人将孝视为道德之元,教育之本,认为忠臣出自孝门,一些朝代制定了推举孝廉入仕制度,为弘扬孝文化产生了导向作用。

我国有关孝道的理论和论著汗牛充栋、枝繁叶茂。曾子的《孝经》记载了孔子对孝道的论述,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不同阶层履行孝道的主要内容;讨论了履行孝道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批评了曲解孝道,愚孝和以死伤生的不当孝行。成为儒家之经典;广为流传的启蒙读本《弟子规》将孝悌作为做人的首要任务,提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做人要把孝悌放在首位,其次是讲诚信,仁爱,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学习知识和技能,可见孝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我国历史上广受世人崇敬的孝子忠臣无以计数,他们构成了各个时期的社会主流和民族脊梁。如人们熟知的曾子、汉文帝、岳飞、董永、黄庭坚等都以忠孝美名流传后世,名垂青史。

作为孝道鼻祖的舜帝广受后人崇敬景仰,山西运城和湖南永州分别建有舜帝陵墓,虽经风雨洗礼,仍然香火旺盛。湖南省曾举行舜帝公祭大典,旨在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弘扬孝道、激励后人。舜帝的孝道品德经过历史演变,早已形成孝道效应和孝道文化,成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文化营养和健康基因。

当代启迪

孝道效应不仅辉煌了历史,而且影响今天,照亮未来;不仅对人生、家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企业,对社会有重大影响。许多开明、智慧的企业家注重践行孝道文化,发挥孝道效应,将孝道纳入企业管理、选聘人才、修炼员工的重要内容。

孝道成为招聘人才的条件。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一家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道德之元的孝道在一个人的品德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对员工的孝道、孝行考察是明智之举。

不少企业把孝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兰州晚报》曾刊登甘肃省一家民营企业的招聘广告,其中的内容是“高薪诚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名,4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相当于本科学历的自学成才者。品行端正,孝敬父母……”广告中“孝敬父母”的条件引发了社会的争论,我们暂且不论争论的结果如何,但社会在呼唤人们弘扬孝道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希望员工懂外语、懂电脑,而且希望员工有孝心,有责任感。孝心和责任感将是员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成为企业管理的内容。企业大都由人、财、物、产、供、销、信息、企划等要素构成。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共识。许多企业家突破西方管理理论,适应中国国情,拓展管理空间,发掘亲情资源,将孝道纳入企业管理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净雅餐饮集团是一家由山东农村走向全国的连锁企业。张永舵总裁认为:一个人只有懂感恩,知孝顺,才会懂得去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同样,只有懂得关心别人的员工,才懂得关心企业,继而用爱心回馈社会。净雅集团从2007年开始,为未婚单身员工建立了孝心卡。每月从这些员工的工资中拿出一定的数额存到为父母办的另一张卡里,由企业将卡邮寄给他们的父母。目的是弘扬孝道文化,培养员工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意识。

孝道成为人脉圈子的半径。商场人士大都奉行“人脉即财脉”的理念。如何提高人脉质量呢?其根本在一个‘孝’字。一般来说,我们的人脉由核心人脉圈、家族人脉圈、公司人脉圈、客户人脉圈、朋友同学人脉圈等几个圈构成。其中核心人脉圈是生我之父母和我生之子女。其他人脉圈,都是以此为半径所画之圆,半径长则人脉圈大,人脉圈子大,则财源茂盛。如果核心人脉圈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篇9:被误读的“孝道”

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虽然已近而立之年,却不婚、不育、不立业。他们住家里、吃家里,薪水用来满足自己吃喝玩乐,到了适婚年龄还不愿独立门户,成为中国都市里的“单身寄生族”。

虽然很多社会学家都在提出批评,但解决这个问题,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而且,单身寄生族本人,并不觉得这是件坏事,他们有自己的理由。甚至很多父母对此也持支持态度。“父母在,不远游”变成饿他们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特别是现在家里子女较少,许多家庭人口单薄,相较于过去大家庭动辄三女四子,成年后部分子女必须搬出去,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如果搬出去了,年迈的父母将由谁来照料呢?很多父母也并不认为非得搬出去才叫独立,他们也希望子女住在身边。

另外,很多年轻人在前辈身上看到了种种婚姻的不和谐,以及婚姻围墙带给他们的诸多无奈。同时,现实生活的压力让他们觉得力不从心。他们已经习惯了收获(从父母身上),不习惯付出,一旦结婚,到底是谁付出谁收获,又怎么能说得清楚?还不如一个人。

如果注意观察,单身寄生族的好吃懒做,没有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是家庭的教育观念造就的。

这部分单身寄生族连自己都尚未能独立生活,又何来能力为父母“敬孝”呢?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大多数人的理解是:父母健在,子女不可远游。子女守侯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之孝道,使年迈的相关歌曲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其实人们总是看到前部分,却忽略了后面的那句“游必有方。”

孔子的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是若要去游历就一定要有方向、去处,并且告诉父母你的去向、出去。好让父母安心;二是出去游历一定有目标、有目的、有意思。在父母的心中儿女有成就最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只是“游必有方。” 的人们当你们有收获之时不要忘记家里的父母。常回家看看,这也是孝。

{无条件顺从的 “孝道”后果堪忧}

一天一个电话,终于把儿子催回北京

“当时找工作,我很想和同学一起去广州那边的船厂锻炼两年,可我妈非把我拉回来。现在回来了,没干半年我就辞职了。”

赵凯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2008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某高校。半个月前,因为单位休息10天上一天班,基本上处于半停业状态,他辞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我学的是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专业在北京本来工作就不好找,当初要不是家里催得紧,我是不会回来的。”

面对儿子的埋怨,张女士觉得自己有些委屈,“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上大学这几年我就总惦记,尤其到冬天,就怕冻坏了,所以好不容易毕业就希望他能留在自己身边。”

像张女士这样干涉孩子选择工作地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张瑞前年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选择了烟台一家银行,专业对口,再加上那家银行发展潜力大,他对自己的未来雄心勃勃。没想到,跟父亲一说就业意愿,父亲急了:“不行!一定得考事业单位。”还搬出了古训“父母在,不远游”来劝说,孝顺的张瑞没拗得过爸爸,参加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小学录取,成了一名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稳定,一年两个大假,但小张始终闷闷不乐。看着大学同学在金融界大展拳脚,小张觉得当老师不太适合自己。

现在,让他们担忧的是,“奉养父母,是做儿女的天职,是起码要做到的。但现在的状况是,没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有时负担自己都是问题,面对父母其实内疚多过抱怨。”

《诗经》有一篇名叫《小弁》的诗歌,相传乃周平王所作,亦传是周平王的师傅为他而作。周幽王先娶申后,生下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立为太子。但随后,幽王却又宠爱褒姒,于是,废掉申后,新立褒姒为后,还将宜臼逐于宫外,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小弁》一诗隐晦地埋怨了周幽王。这被后世儒家,如齐之高子,看作是以子怨父,属于小人之诗。然而,孟子却力排众议地指出:“《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在孟子看来,父亲有大过而不怨,是不能被视为孝敬的,而简直就是不孝。

篇10:感悟孝道

——汉阴县实验小学“道德讲堂”示范展示活动

4月18日,“汉阴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训会”在汉阴中学召开,来自市、县以及各乡镇精神文明创建的分管领导出席会议。汉阴县实验小学的“道德讲堂”,作为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示范展示。

篇11:感悟孝道初中作文

诗经,相对于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确实充满了理想的乌托邦色彩,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两者的理想之处就在于对‘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描述。那是一个温情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是慈眉善目,所有的物都是天然无公害,甚至连空气都好闻上很多,脉脉流动的事大爱的力量。居于其中,幼小的孩童与年迈的长者自然受到信心呵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个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的今日,孩童成了学习的机器,老人竟成了免费的保姆与财源,赤裸裸的不是爱,是利益纠纷。或许这样说有些偏激,但却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顽疾。究其病灶,罪不在社会管理,只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只是再强大的社会管理也无法扭转的巨大的细微的力量。

怎么才能让社会驶会回正轨呢?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然,我开始想一些人一样开始干着急,坐不安寝不寐,甚至嘴角都起了泡。然而看着一群自得其乐的人,心里还是暗暗叹气,却也忽然明白过来,只要做好自己,不也就够了吗?等到长到父母这个年岁,不要忘了将爱与关怀给予他们,就像他们现在给予我一样。但我深知,这绝不是一次等价交换,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远远多于、深于我们所能回报的,毋庸置疑。但我们仍要尽力去做。

篇12:感悟孝道讲话稿

一、孝,需要学习;

二、孝,从我做起,从感恩做起;

三、祝大家有个最美的孝子、孝女。

各位尊敬的家长,晚上好!

今晚,我受赖老师的嘱托来到这个讲台,与大家分享孝道。其实由于自己“孝”的功底并不深厚,平时工作又比较忙,“敬老爱幼”方面就深感做得不够,所以站在这个五尺讲台上我是发抖的,是深感不安的,因为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微不足道,既没有什么先进经验也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而相信我们在座的一定有孝心满满,让我敬佩不已的,比我更优秀、更伟大的家长!等一会,我准备尽我所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孝道”的看法。日后还请各位家长多多提醒说得不对的和帮助我尽力做好“孝”!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所以孝是百行之首。

孝是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为没有孝,就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就没有安定和谐的社会。我们看孝字的写法,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顺序、礼节,也可以看着是以子女继承老人,儿女背老父母。同时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先要有“老”做好表率,“子”也紧跟着做才成“孝”?看来“孝”字本身就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孝的真意。那么,什么是孝呢?我的理解更多的是宽容,是爱、是关 心、是体贴,孝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的!

孔子老人家曾经说过:“孝,德之本也”。所以孝敬父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高尚的人。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如果没有父母的抚养和教育,我们怎能从一棵幼苗茁壮成为参天大树呢?作为子女,应予以回报。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作为人又怎能不孝呢?对父母都不孝顺,又有何德可言?无德之人怎能担当社会重任呢?

古今孝子佳话连篇,赤子情深山高水长。古有孟宗寒冬哭竹、黄香替父温席、今有陈毅为母洗脚、田世国为母捐肾,11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里面的孝心少年,幸运的父母收获着幸福的慰藉。现在,我们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们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含辛茹苦的养育着他们,担心学习任务重,营养跟不上,今天煮这个,明天炖那个。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的儿女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呢?现在大家都知道流传甚广的一条短信,儿子发给父亲的,就两个字:爸,钱!好多读大学的孩子,除了找父母要钱的时候会发短信或打电话外,其它时间绝想不到父母。这样的漠视父母,读了大学又有什么用呢?针对这种现象,北大2012年自主招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孝顺的子女不招。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举措。其实,大家是否有这让的感觉:儿女对我们的孝我们更多的并不是要他们刻意为我们做什么。孝就在的一言一行中。孝是放学归来,孩子在门口的甜甜的“妈妈”“爸爸”声里,孝是孩子为父母盛饭的举动里,一杯热茶、一声问 候,无不是情的涌动,孝的流露,爱的延续。我们的父母也大概和我们所想的一样吧。

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每当提着重重的东西时,儿子就主动过来帮我分担,特别是儿子为我打开大门时,一声甜甜的“妈妈”声和麻溜地抢过我手上的包或菜放进房间和厨房时让我感动不少,在我生病时会给我递水和药。时而不时他还为我、为奶奶按摩„„前两天,他发烧生病了,他会想怎样不要传染我们!

而我的父母、我的家公家婆,在接到我告知冷空气将来了,要注意穿衣保暖、出面要小心的电话,心里会暖好一阵子。孝道在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之中,常回家看看,为父母解决一下生活用品的缺失,心头焦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父母感觉是欣慰无限„„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会老;做儿女、做父母的,都愿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与你呢?因此从教育后辈而言,我认为我们还是先从自己做起,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树立孝顺的榜样,让我们的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履行孝道。

当然,这只是孝的内含,还有它的外延。清朝从立国起,规定从上到下所有官员,有三本必读的书,其中之一就是《孝经》。《孝经》中告诉我们怎样才算孝呢?不仅仅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广之孝于天下,爱天下人才为大孝。你孝敬父母长辈,这是小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视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真如孔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才算大孝。一 个孝敬父母的人,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真正不忘本。“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古孝门出忠臣”古代以孝治天下,是有道理的,时代年轮转到了二十一世纪,孝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勤政爱民管理天下呢?

让我们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和师长吧,我相信我们的儿女也会在我们孝敬的行为中和我们共同成长为孝子、孝女的,这样,我们就能迎来一个人和、家兴、甚至国家昌盛的美好明天。

篇13:浅议传统孝道与当今孝道教育

一、传统孝道充满人文关怀

从传统孝道的起源来看, 它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的爱,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尽管后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 把孝道作为一个工具来利用, 但在孝道的推行中, 还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和人情的存在。基本做到了如《史记》所言:“形势虽强, 要之以仁义为本”[1]这种以仁爱为基础的孝道精神。我们从孝的基本内容“养”与“敬”来分析, 传统孝道认为供养只是孝道的低层内容, 敬爱才是孝道的核心所在。先圣孔子也持这一观点, 诚如“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2]他认为尽孝做不到敬的话, 那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传统孝道追求博爱、广仁, 认为孝道不仅针对自己父母, 还要泛爱。诚如孔子所说:“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3]孟子继续发扬了孔子孝道的博爱思想, 将孝道从家庭推广到社会, 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的著名观点, 进一步强化了孝道的博爱精神。

不过, 传统孝道在最初的传承过程中也是有原则、讲条件的, 出现愚忠愚孝情况是后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专制主义而强加于孝道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先秦时期的孝道文化中得以反映。孔子提倡孝道, 但其也反对一味的愚孝。《孝经》中记载了孔子回答曾子“子从父之令, 可谓孝乎”时, 说:“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5]这段回答充分表明了孔子反对愚忠愚孝的做法, 他认为如果不分是非, 一味地唯父母言语行动是从, 是没有孝道而言的。

二、实施孝道教育的几点思考

1. 实施孝道教育的宏观策略

首先是要加强政府的引导, 营造浓厚的孝道教育氛围。传统孝道的推行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虽然孝道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某些糟粕, 但其精华和内核是没有改变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在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汲取我国传统孝道中依人情而立、充满博爱思想、倡导聪孝、忠孝结合等思想精华。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推动孝道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为全国性的孝道教育营造浓厚的氛围。

其次是要加强法制建设, 使孝道教育有法可依。孝道教育必然会涉及到敬老问题, 那么有关老人权益的法律就要跟得上。这样就可以把法律的强制性与子女的自愿性结合起来, 使老年人的权益得到有力的保障, 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公民的孝道素养。我国于199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这是新中国在保护老人权益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但在保证孝道实施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 这还是我们今后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就是要着力构建全民参与体系, 增强孝道教育的长效性。孝道教育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是一项代代相传的过程。我们要重视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学校主导力量、媒介的宣传作用和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样, 才能形成孝道教育的合力, 增强孝道教育的长效性。

2. 实施孝道教育的具体途径

第一要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 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 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 在孩子的成长中承担着早期道德教育的责任, 一个家庭的道德教育成功与否, 决定着孩子今后的道德素养, 孝道教育也不例外。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父母在孝道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孝道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是坚持及早施教原则。孔子云:“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俗谚曰:“教妇初来, 教儿婴孩。”[6]都揭示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二是父母以身示范。父母在家庭中对长辈尊敬, 这能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 有利于孝道的自然形成。

第二要发挥学校在孝道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随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决定了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要在校园中度过。学校也必然要发挥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教材上, 我们要选择一些经典的孝道典籍, 让孩子们领略传统孝道的魅力;在教法上, 要做到知行合一, 不仅要强调理论上的说教和灌输, 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孝道实践活动, 达到孝道知识与身体力行的统一。

第三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媒体的宣传和榜样的示范也是进行孝道教育的良好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作用, 进行孝道教育宣传, 多创作一些像《暖春》、《樱桃》等反映孝道文化的影视剧, 进行熏染教育。多举办像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的《让生命充满爱》大型校园演讲活动, 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父母的艰辛和孝敬老人的重要性。社区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爱老评比活动, 在交流敬老经验的同时, 让人们了解孝道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也是充满意义的活动。国家可以多举办一些例如“感动中国”、“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在树立榜样的同时, 引起社会更多人士关注孝道和敬老活动。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七) [M].中华书局, 1972:803

[2]古敏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论语·为政) [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11

[3]古敏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论语·学而) [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3

[4]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编.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 2005:13

[5]李捷译著.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 (孝敬·谏诤) [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4:75

篇14:中华孝道-孝的力量

翻开《孝经》第一章,叫《开宗明义》,《开宗明义》是汉朝人写的。第一句话6个字,“仲尼居,曾子侍”。孔子这一天在家里很清闲地待着,没什么事。他的弟子曾子在一旁侍奉他。大家想一想,这是一幅图画,这个图画跟我们一般想像的和接触的教学不太一样。我们接触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而儒家是完全在生活中讲解人生的哲理。儒生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教学特点。这时,孔子说了一句话:“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孔子说,历史上有贤德修养的帝王,他们“有至德要道”,就是有非常重要的大道,有高尚的品德,这个品德传出来,能使天下民心归顺。百姓生活安定、和睦、美满,上下无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虽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但是没有人表示不满,没有人去抱怨。孔子说,这样的一个至德要道,重要的真理是什么?你知道吗?曾子一听,老师问自己,一下站起来,说明刚才曾子是侍坐。侍坐是儒家的规矩,弟子侍奉老师是有特殊规矩的,不是很随意很懒散的。曾子跟老师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说自己不是很聪明,我怎么知道老师你谈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呢?这句话也不完全是谦虚,当然作为弟子应当谦虚,说话要有礼貌,对曾子而言,他不完全是谦虚,孔子给他的评价叫“参也鲁”,说他平时反应不是那么太快,他说,请老师讲,这也是礼。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说孝是各种道德的根本,教化就是从孝道开始展开的。孔子要滔滔不绝往下讲,一看曾子还站着。孔子说,“复坐,吾语汝”,你坐下,不要这么拘谨,我给你讲。这又是礼。

从孔子和曾参这一对师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参对孔子非常尊敬。曾参的做法符合儒家对“礼”的规定,而正是在“礼”的基础上,《孝经》才显得鲜活生动,深入人心。那么,在这样一个师生交流的课堂上,孔子要把《孝经》传给曾参,他会从哪里开始讲起呢?

孔子讲,我讲的这个东西,你要知道,是最重要的,你要仔细听我讲。孔子接下去就讲,孝道有修养,从哪儿开始?从自己的身体开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的皮肤、头发、身体,都是父母给你的,你不要让它出现破损,不要让它被伤害,这是孝道的开始。

这句话,我们得解释一下,曾子曾经被父亲打得昏迷不醒。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对症下药,专门说他的?恐怕不是,孔子是针对所有人讲的,你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我要把它保护好。但不这样简单,道理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命固然是父母给的,父母的生命是谁给的呢?我们往上追寻,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一代一代人往上追,无数代的追下去,我们会追到哪儿呢?会追到我们族之初,族产生之源。还能再往上追吗?可以,再追就追到浩瀚的宇宙了。是因为有了宇宙才有了人类,有了人类才有我们这个族,有了我们这个族历代列祖列宗才有我们自己。追到浩瀚的宇宙,宇宙给我们什么印象?宇宙是伟大的,宇宙让人敬畏,那么,落实到我们个人,我们渺小的身体也并不渺小,它反映了宇宙的力量。宇宙的力量如此伟大,你可以去伤害它,随随便便对待它吗?不可以。儒家讲的是这个道理。

曾子听了这个道理,非常触动。孔子接着又谈这个问题,一个人是不可以毁伤身体的,你如果毁伤了,就是对宇宙精神的伤害。后来,这个道理通过曾子在历史上传开了。这个道理对我们中国人的生命、生活影响都非常大。我们中国人历史上有一个传统,就是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有一句俗话叫“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危险的建筑物,我们不能站在下面,站在下面会有生命危险。

在《孝经》中,孔子说,一个讲孝道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不毁伤身体,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孝道的开始。《孝经》中谈的这个观点,甚至影响了封建社会中一个王朝的法律制定,而这又和一个小女孩的非凡勇气和孝心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汉朝初年,汉文帝当政。有一个小官叫淳于意,这个人书生气很浓,不善于跟上下级搞关系,他觉得自己在官场做不了,但自己有一技之长,有点医术,就靠行医来谋生吧。可是行医谋生也不很顺利,有一次,他给一个大商人的夫人看病,病没治好,死了。大商人便把他告了,让他负法律责任。淳于意被抓了起来,法官判决淳于意有罪,要把他押到首都执行刑法:肉刑。何谓肉刑?就是残害人的身体。比如砍脚、砍鼻子。 淳于意垂头丧气,心情非常地悲凉,他跟自己的几个孩子告别,他有5个孩子,都是女儿。淳于意抱怨说,我这么多孩子都是女孩,关键时刻没有顶用的。他最小的女儿缇萦说,我可以帮助父亲。淳于意直摇头。可是这个女孩非常执着,别看年纪小,淳于意到首都,这个女孩就一直跟他到长安。到长安之后,女孩托人写了一个状子,并把状子递到了皇宫。状子是这么写的,我父亲触犯了国家的刑律,按法应该给他施以肉刑。但是,皇帝,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肢体残缺了,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个人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都很困难。你能不能对我的父亲宽大一点,不要给他施肉刑,我可以无偿地为国家做一切事情,卖到宫里当奴婢都可以。这个状子打动了汉文帝,汉文帝是一个孝子,对母亲薄太后非常孝顺,薄太后曾经有病,汉文帝衣不解带地服侍母亲,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汉文帝又特别认同《孝经》的内容,所以,看到缇萦这个状子,他决定把国家的肉刑废除掉。这段故事成了千古佳话。(图2、3)

《孝经》中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么,一个认同孝道的人,他去实践《孝经》中所讲的内容的时候,会不会带来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把保全自己放在第一位,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保命要紧,把求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呢?

不是这样。儒家讲了,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是应当挺身而出的。《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关键的时候你要为正义敢于牺牲。

不仅孔子有这个意思,连曾子都有,曾子听了孔子这番话,曾子在其他的场合说:“战阵无勇,非孝也”。真要两军作战的时候,一个孝子要表现出英勇异常,这样的品质才可以。不是说为了孝顺,最后临阵脱逃,保全自己。

比如,汉朝的时候,军队相当能作战,战斗力非常强。著名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带着军队远征大漠。甚至汉朝的失败英雄李陵,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武之气,也是让我们非常触动的。李陵的爷爷是鼎鼎有名的大将军李广,他的父亲也是军人,据说他父亲去世之后他才出生,他是个遗腹子,但是将门之后,天生的禀赋,他对军事方面又非常喜爱和投入。李陵射箭相当精准,他做过射箭教练,所以他带的兵都是精兵。将门之后,一门心思想报效国家,这一年,机会来了。汉武帝执政的时候,大将军李广利带兵北伐匈奴。当时,安排李陵搞运输保障,运辎重,粮草。运粮草都在后方,他觉得这个工作没有什么挑战性,李陵找到汉武帝请求上前线,他的一番说辞,最后打动了汉武帝,汉武帝说可以,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骑兵,你要去就带步兵。于是,李陵带了五千步兵北上。他们遭到对方三万骑兵的包围。李陵的五千步兵训练有素,战车在外边围成一圈,这些人构筑好工事,潜伏在战车后面,匈奴骑兵一接近,弩箭齐发,当时就射杀了五千多个匈奴兵。匈奴一看,这股汉军原来是非常英勇善战的,怎么办?于是发动员令,把周围的匈奴骑兵全都聚来,一共聚了八万骑兵,对阵五千汉军的步兵。这场仗打得昏天黑地,汉军非常骁勇,每次冲锋下来都杀死对方几千人。据说有一天,汉军射出去的箭就有50万支。(图4、5、6)

后来,匈奴已经僵持得有些吃力了,准备撤退。这个时候,一个戏剧化的场面出现了,李陵队伍里出了个叛徒,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跑到匈奴那边说,你们接着围,汉军的箭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匈奴一听,加紧进攻。李陵让大家从四面八方突围,已经不行了。李陵带人往外冲没冲出去,最后李陵仰天长叹,我手中现在只要再有几十支箭就能杀出去。这些步卒拼着自己的力量往外突围,最后回到汉朝400多人,其他的全军覆没。

这个故事,在说什么呢?就是汉军强大的战斗力,他面对多自己十几倍的敌人敢于从容作战。汉朝人是最注重孝道的,汉朝的读书人,包括军人没有不背《孝经》的,军队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所以有人讲,孝道会让人很懦弱,完全是无稽之谈,李陵所带领的这五千勇士是最好的证明。李陵以五千步兵抗拒匈奴八万骑兵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现象,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遵守孝道的人,他虽然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但这和他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有英勇的气质并不矛盾。那么,是否只有在战争年代,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遵守孝道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而在平时就会变得懦弱了呢?也不是。

我们再举个例子,孔融。很多人都知道孔融,融4岁,能让梨。4岁能让梨,这个孩子就不简单。对这个问题,我特意问了一些幼教专家,问了一些孩子的家长,孩子能不能把自己的好东西让给别人?家长说,有两种情况可以让:一种,这个东西我们家有的得是,孩子就会让,还有一种,跟孩子说,还有更好的,这不算最好的,孩子会把它让出来。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别人,很难。人有一种本能,小孩子也有。孔融4岁时能把梨让给自己的兄弟,挺了不起。这个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禀赋。我们今天讲的不是这个,是讲孝道在他身上表现的力量,让梨按照传统文化来说是“悌”,是对兄弟的感情。

对于孝呢?他也有表现。孔融16岁时,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把客人迎进来,经过交谈,发现这个客人是朝廷追捕的钦犯,这个人叫张柬,他得罪了宦官、朝廷,亡命天涯,希望孔融家能收留 他。但张柬不是要找孔融,而是找他的哥哥孔包,可是不巧,这一天他哥哥不在家。张柬很为难,我在这个家藏起来合不合适呢?如果待下来,给这家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这个10几岁的孩子能承担吗?他想走。这时孔融说,虽然我哥哥不在家,这件事情我可以做主,你是天下大名鼎鼎的义士,我很敬重 你,在我们家住下来,没关系。张柬在孔融诚恳的挽留下住了下来。后来,张柬怕住时间太久走漏风声,便离开了他家。但风声还是走漏了,朝廷得知孔家窝藏钦犯,要追究这件事情,孔融的哥哥跟朝廷的人说,在家里我是长兄,张柬是来投奔我的,这个事情我来承担。孔融说,张柬来的时候,我哥哥不在家,这个事情应该由我来承担,是我留的他,跟我哥哥没有关系。办案人员犹豫不决,到底抓你们谁呢?这时,孔融的妈妈出来说,这两个孩子是我教育出来的,应当我来承担罪责,把我抓去好了。这叫什么?这叫一门争死。谁顶这个罪名谁是死罪。这个事情震动了社会,震动了朝廷,最后,朝廷把孔融的哥哥孔包杀了。争死,表现了这家人的亲情,这家人的凝聚力,这家人血浓于水的感情。

孔融性格刚正不阿,小的时候懂得谦让,但他内心不是没有原则。后来,冒着天大的风险收留张柬。孔融长大后,到曹操手下做事。曹操不喜欢这个刚正不阿的人,最后居然找了孔融不孝顺这么个借口,把孔融杀了。

孔融有两个孩子,告别时,孔融说,希望你们两个能够保全。小男孩就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鸟巢如果被打翻,里面的鸟蛋都会碎。果然,曹操派人来抓两个孩子,抓的时候两个孩子正在游戏,小妹妹对哥哥说,如果咱们死了之后能见到爸爸,那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两个孩子带着对父亲的思慕,走上了人生最后的路程。

孔融一家人是讲究孝道的,这家人有没有力量?相当有力量。让梨的孔融跟就义的孔融是一个人。所以,我们不能说孝道仅仅就是一个人只为了保护自己,很懦弱,不是这样,它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在里边。孝道可以让一个人很有力量,他可以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舍生取义,也可以为了亲情而一门争死。但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对长辈尽孝,但他对自己却很不重视,在遭受挫折的时候,甚至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算不算是有违孝道?这种事情古今都有。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孔子的看法,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一个人一生,不见得都一帆风顺,有时候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有的人会自残,有的人会自杀。按照我们传统的社会要求来说,这是不合适的,这是损害了我们神圣的生命。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会使这些人这样做呢?孔夫子对这种事情也有分析。孔夫子说,是人一时的糊涂,这个糊涂,表现为人的一种强迫性的心理。原话叫“一朝之愤,忘其身,以及其亲,非过以”。就是一下子冲动起来,把自己生命的宝贵性全都忘了,把自己的父母双亲,对自己那么好的亲属们全都忘了,这是最糊涂的一件事。尽管有些人自残,伤害自己的身体,都有自己的原因。但这个时候,应当再坚强一点,生命是尊贵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挫折一时想不开,走这条路。孔子的教导,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中国人有珍惜自己生命的传统。

一个人从生下来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再到社会上去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最终他要完成自己的人格。孔子讲,这是什么?这是一个人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才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儒家关注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文人墨客也关注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陶渊明,他有一首诗写得很好,他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怎样一个状态呢?他怎样来认识生命的呢?他说,纵浪大话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他的意思是整个宇宙、生命、起伏、生灭,这些现象就像波浪一样,浪起来了,又落下去了,我们这个渺小的生命,是宇宙的一分子,在宇宙的这种浪潮起伏中表现着、存在着。在这样一个状态中,我们谈不到多么高兴,也谈不到多么畏惧,我们应当以平常心来对待,叫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需尽,什么事情有开端,有结果,这样看待生命是很豁达的。生命就是有生有灭的,你得有一个豁达的态度来对待它。陶渊明很豁达,他说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有些人在这方面考虑得不清楚,想不开,愁肠满结,很压抑,情绪不好,这有问题,没有必要。宋代有一位大儒,叫张载,他有一番话说得很经典,存无顺事,他说,活着的时候,我就努力积极地去做事,去为社会服务。末无宁也,他说,如果我这个生命不存在了,那么我就处在一种安宁的状态中。给人一种很豁达,很踏实的感觉。(图7)

上一篇:喜欢你的笑容的句子下一篇:舞蹈鉴赏课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