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调研提纲

2024-07-24

乡村发展调研提纲(精选6篇)

篇1:乡村发展调研提纲

乡(镇)、村党组织换届工作调研提纲

1、乡(镇)、村干部面对换届的思想状况如何?

自中央、省市、县关于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乡将各级组织方案和相关领导讲话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和传达。并通过宣传厨窗、广播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全乡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够对这次换届选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理解,都能够以大局为重,换届之后能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个别党员在换届过程中,拉帮结伴、恶意串通,干扰和破坏正常的换届。

2、往次乡(镇)、村换届过程中出现或发现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未解决的有何建议?

以往的乡党委换届工作都能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完成。

但是在个别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中,曾经出现过党员大会产生支委成员后,在支委成员无法产生党支部书记,支委成员选举支部书记无法达到半数发上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会及时组织支委成员召开会议,做政治思想工作,从中选出公道正派党组织书记。对于个别村党组织换届条件不成熟的,我们采取推迟换届或者下派优秀乡干部到村挂职的办法来解决。

3、以往选举乡(镇)党代表的选举单位党代表名额及比例的分配是否存在问题,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党代表的选举条件和标准,以及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是怎么把握的?

在以往代表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比例占50%、妇女代表比例占15%、45岁上中表年代表比例占52%、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代表比例占27%、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比例占30%。

4、这次乡(镇)换届准备如何划分选举党代表的选举单位?是否都能顺利选举产生党代表?可能出现非法和非组织活动的村有哪些?如何解决?

党代表选举工作都能够顺利产生。可能出现非法和非组织活动的村有四家子、好力宝。这对两个村的情况,如果保持原支委班子稳定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实现平衡过度。在解决办法上,一是推迟选举时间,待时机成熟再进行选举;二是选派优秀机关干部、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三是党委委员兼任党组织书记。

5、这次乡(镇)换届能否保证乡(镇)党代表中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总体比例达到55%?

在乡(镇)党代表选举工作中,代表结成比例分配到各村

党支部后,都能按照要求选举产生党代表。在党代表中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总体比例达到55%的要求完全能够实现。

6、如果这次换届确定你乡镇为直接选举单位,把握程度有多大?

如果将我乡确定为直接选举单位,我们有能力完成,把握程度大约有80%—90%。

7、各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如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稳定的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较为稳定;村“两委”班子之间、成员之间不稳定的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党员思想涣散、团结意识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弱。

8、村党组织换届全面推行“两推一选”有什么困难,能否保证40%以上村的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选举?

就我乡而言,如果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难度较大。如果选择条件成熟、原支部班子稳定、群众威信高的村党组织还是可以推行“两推一选”选举办法。40%的比例还是能够达到的。目前就最具备条件的村是***村。

9、目前你乡(镇)哪些村存在不稳定因素,后进村、“两委”班子不和谐村有没有?是哪些村?支部书记号召力不强的村有哪些?成功换届选举难度较大和可能延期换届的村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目前,个别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人心涣散、分帮分派现象严重,形成了两股或几股势力,从中破坏,干扰正常的换届选举,这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两委”班子不和谐村为四家子村。后进村为***和四家子两个村。

10、目前你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有哪些,换届后支部书记能够连任的预计有哪些?

目前我乡“一肩挑”的村有5个,分别是***、***、***、***、***。

换届后支部书记选能够连任预计有***、***、***、3个村。

11、乡(镇)党委对村级班子有什么调整意见?

敖林西伯村与永发村需要调整村党支部书记。

12、如何有效预防宗族势力干预、拉票贿选等干扰选举正常进行的行为?

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乡党委要加强领导,统一实施,采取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村,合理分配机关干部力量,下乡驻村负责指导、协调、把关、监督整个换届选举环节,确保做到环

节不漏、程序不减。同时要建立预防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加大打击力度,设置举报监督电话,形成人人参与监督机制,发现宗族势力干预、拉票贿选,一经查实,追究相关人员负责,决不估息牵就。

篇2:乡村发展调研提纲

2、2012年度项目建设进展和使用情况。

3、器材采购方式及配备和使用情况。

4、辅导员队伍建设途径、方式、数量和项目运转经费使用情况。

5、制度类别及档案建立情况。

6、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各地在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

8、如何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整合农村未成年人教育队伍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行业部门服务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篇3:乡村发展调研提纲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县乡村发展协会简介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截止到2009年底,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有7.1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线以下指人均收入不足1196元)。县城中的金融机构以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为主,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是居民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

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贵州关岭扶贫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机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乡村发展协会(以下简称乡村发展协会)以扶贫为宗旨,面向城乡低收入的劳动者(农村人均年收入不足650元,城市人均月收入不足250元),特别是妇女提供无须物质抵押和资金担保的扶贫到户小额信贷资金,并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无偿服务。一般来说,贷款资金低于5000元,年度名义利率为8%,实际利率为12%,贷款期限为12个月,整贷零还。目前贷款覆盖4个乡镇28个行政村,由贷款农户成立小组、中心,采用五户联保制度。

二、乡村发展协会与孟加拉乡村银行(GB)小额信贷发展的比较

乡村发展协会与GB就其创设目的和贷款运作而言有很大的相似性,GB的运行及经验教训对乡村发展协会以及类似的NGO小额信贷机构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通过比较相似的两者之间的差异,更能反映出在我国推广小额信贷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发展协会与GB小额信贷模式的比较

乡村发展协会与GB的小额信贷模式在以下基本要素上存在着共同点:

1、借款人机构相同

乡村发展协会与GB的组织系统都包含借款人机构,并分为3级,即会员中心-小组-会员。会员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再形成会员中心。在贷款时,会员皆按照2-2-1的顺序获得贷款,小组长作为最后一个借款者。

2、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相似

乡村发展协会会员初次借款不得超过1000元,以后每年按500元递增,最多不超过5000元,且必须是借款还清方可再借贷。GB第一期的贷款额也一般较小,每户50-70美元,第二期的借款额可增加,但每户贷款最终不得超过250美元。乡村发展协会贷款年度名义利率为8%,实际利率为12%,GB对于创收性贷款一般以12%的年利率借得,以20%的年利率发放给会员,而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年利率仅为15%-16%(韩俊等,2009)。GB的贷款利率也高于商业银行利率,但幅度比乡村发展协会更大。两者的贷款期限一般都是12个月。

3、强制性储蓄规定

乡村发展协会会员借款时必须每周向小组缴纳至少1-2元存款,按活期存款计息,存款满一年后,若借款本息还清,借款农户可取回本息;以此引导贫困农户养成储蓄习惯。此外,协会的每笔贷款预扣5%作为小组和中心基金,存入银行,按活期计息,以备发生信贷风险。这部分存款的一半作为小组基金,使用权归小组集体,由小组长保管;存款的另一半,作为中心基金,使用权归中心,由中心主任负责保管。

GB规定了每个成员每星期要缴纳1塔卡作为小组基金存入联合账户,10年后第一次归还,从那以后每3年归还一次。每一户还要按规定交5-15塔卡的乡村中心风险基金。如有个别借款农户无法还贷,则由风险基金偿付其贷款。

4、信贷资金管理与偿还方式相同

每个小组与其乡村中心其他小组每星期要开会一次,乡村银行的职员将在每星期的乡村中心会议上收发贷款。会员还款时以中心为单位,每周必须还2%,年底连利息一并还清,来年再借。

尽管在上述几个方面乡村发展协会与GB极其相似,但相比GB取得的成就,协会的影响力明显不足。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比较GB与协会基本要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差异。

(1)创设背景

GB起源于1974年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主持开展的一个实验性非政府社会发展项目“乡村银行项目”,其目的是验证穷人在得到合适的金融信贷与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自营职业(Muhammad Yunus,1998)。

我国小额信贷的引进是与我国扶贫的要求相适应的,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利用国外资金进行民间、半官方的项目试点,乡村发展协会即是90年代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援助的扶贫项目,旨在扶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和摸索扶贫到户新途径。

(2)目标群体及效果

GB强调以穷人中的最穷者为目标群体(Muhammad Yunus,1998),明确规定只有土地少于0.5hm2或全部财产折合成现金达不到1hm2土地价值的人才有资格成为GB的贷款对象,并将妇女选定为主要贷款对象。这种自动瞄准机制使小额贷款直接瞄准贫困农户,截至2009年7月,GB共为794万人提供贷款,其中97%为女性。其服务覆盖孟加拉全国64个县中的60个,达8万多个乡村。

乡村发展协会初期借鉴GB的目标群体,但由于最贫困农民的还贷率较低,最终为实现扶贫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乡村发展协会面向城乡低收入、具备劳动能力和一定生产技能的贫困户提供贷款,且以妇女作为扶持重点。截至2009年12月,乡村发展协会共发放贷款892.20万元,扶持贫困农户4395户,扶持贫困人口1.718万人次,覆盖4个乡镇28个行政村。

(3)机构组织形式与政府支持

GB项目运作后,随着其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项目机构于1983年根据政府特别法案被注册为银行。其组织系统不仅包括借款人机构,还拥有完善的4级自身组织机构,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至今GB得到的政府支持主要有:资金支持,以4%-5%的利率提供贷款,累计超过50亿达卡,按照当前汇率核算,相当于4.5亿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外汇牌价,当前人民币兑换孟加拉塔卡汇率为11.0965);法律支持,允许GB以非政府组织形式从事金融活动;政策支持,对GB提供免税的优惠政策(韩红,2010)。

乡村发展协会作为UNDP援助关岭扶贫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机构,要接受其外部管理层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业务主管单位扶贫办和上级管理单位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其性质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乡村发展协会得到的政府支持主要有:资金支持,包括UNDP提供的循环小额信贷基金和省扶贫配套资金,到2009年12月止,持有扶贫贷款104万元;行政支持,外部管理层进行管理与指导,县委、县政府提供机构和项目所需要的办公场所。

(二)在中国推广小额信贷面临的困难

我们可以从上述比较中找出导致在中国小额扶贫信贷的影响力及扶贫效果不足的原因:

1、法律地位尴尬

乡村发展协会乃至类似涉农NGO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是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由于现行法律并没有赋予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合法身份,另外我国法律法规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也没有对NGO小额信贷机构作出具体的说明。这就造成了我国NGO小额信贷机构法律地位尴尬、法律与政策支持不足问题。

2、农户信贷风险控制难

结合目前小额信贷在发展中国家的运行,协会以及其他小额信贷机构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控制农户借贷风险的问题。农村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农户无法及时还款,而造成农户还贷失信的原因集中在其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协会的风险无法最大程度分散,典型的证明就是协会不得不将信贷目标群体由“赤贫”即核心贫困农户转向中下收入农户。

3、无补偿下的自身风险控制体系建设薄弱

与其他小额信贷机构一样,乡村发展协会的信用风险控制成为重大难题,尤其是在作为无风险补偿的项目支持机构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除了要面对农户的信用风险外,协会还要面对其他需要消化的风险,例如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干预、竞争者的冲击等等。长此以往,不利于乡村发展协会扩大自身规模,发挥信贷的规模效应,也不利于对工作人员以及信用农户进行正向激励。

4、乡村发展协会的信贷制度相对比较宽松

除了借款人机构外,GB还拥有完善的4级自身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管理小额信贷款项的发放与回收,降低GB总行的风险;而乡村发展协会虽有众多管理部门指导,但大部分风险都靠转嫁给借款人机构,自身承担了更多的信用风险。此外,虽然乡村发展协会与GB的小额信贷都有强制性储蓄与小组中心基金的规定,但相对于GB“每个成员每星期要缴纳1塔卡作为小组基金存入联合账户,10年后第一次归还,从那以后每3年归还一次”的规定,乡村发展协会在农户还清本息后即归还储蓄,且无此项储蓄的支配权与使用权,无法起到较强的约束作用及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

三、结论

首先,NGO小额扶贫信贷机构能够辅助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有利于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尽管与国际上运行成熟的小额信贷机构相比,贵州省关岭自治县乡村发展协会仍具有成长的余地,但其运作的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UNDP扶贫模式,得到贷款的贫困农户通过自己的精心运作,大多数都改善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从1998年到2009年12月止,协会免费培训农户人数达1.45万人次,其中妇女占60%,提高妇女在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民族居住地区,协会对贫困农户的资金支持弥补了一部分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无法获得贷款的缺陷,通过联保制度与社区工作队员的工作,协会更加注重培养农户的信用意识,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上相得益彰。

其次,在中国,NGO小额信贷机构推广信贷扶贫,提供有偿小额信贷服务需要政府的支持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和农户信用体系的建设除了信贷机构加强管理与农户信用意识提高外,也离不开相关的政府、政策支持。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离不开其正规金融机构运行的身份,在中国,为促使NGO小额信贷机构服务更多贫困农户,必须给予其从事金融或至少是信贷业务的资格;或者提供政策支持,令其可以辅助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在我国贫困地区开展小额有偿信贷扶贫活动。相关监管机构也应发挥所长,从更大程度和力度上给予资金、技术等支持。

第三,联保小组制度与信贷工作人员的责任可以协助农民的信用意识构建与农村金融工作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通过调研分析,本文认为联保小组形式的小额扶贫信贷能够较好地约束贷款农户还款,这主要源于社区工作队员与农户的近距离监督与指导。协会与GB的实践都证明必须加强小额信贷机构组织内部的管理和信贷体制的设计。此外,农民的信用意识会随着贷款次数增多、信贷正向激励而不断提升,必须继续加强对农民信贷的正向激励。

总之,以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为主体、以协会等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有偿扶贫到户小额信贷为辅助的农户信用联保制度,能够替代财产抵押,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当地信息和社会资本、有效控制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风险、支持农村信用体系和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6.

[2]韩红.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及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3.

[3]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380-382.

[4]Wahid,Abu N.M.,Hsu,Maxwell K.,Jun2000,The Grameen Bank of Bangladesh:History,Procedures,Effects and Challenges,Asian Affairs,Vol.31Issue2,p160.

篇4:“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59-02

0

一、罗家坪村基本情况

罗家坪村位于株洲市攸县网岭镇东北部,由原罗家坪村、杨家洲、慈头岭村合并而来,全村共有44个村民小组,1111户人家,总人口4368人,土地总面积4422亩。近几年来,罗家坪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先后获得“县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全国绿化小康村”、“省级卫生村”、“市五个好村党支部”、“基础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是湖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以水稻制种、规模养殖为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2015年,全村实现总收入500多万元,村民年创收超200万元,村民们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

二、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主要成效

网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镇实际,正在努力建设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罗家坪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本次调查中,35.80%的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成效是基本满意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各占被调查村民的19.75%、16.67%。由此可见,罗家坪村大部分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持肯定态度。村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举措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因地制宜,注重科学规划

罗家坪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广东等省开的士)。乡村经济发展以劳务输出和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落后,乡村经济发展受制约。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网岭镇抓住了攸县煤炭资源豐富这一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完善交通网络,提高煤炭产量和运输能力,发展了经济,罗家坪村主动融入网岭镇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罗家坪村又抓住了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优势经济基础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业,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

2.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提高村民发展意识

罗家坪村各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狠抓工作落实,指导村民活动,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建设有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青少年爱国训练基地等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群众每家每户都形成一个接待点,提供吃住游一条龙服务,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帮助村民组织腰鼓队、舞蹈队,丰富农闲生活。资扩建敬老院、卫生院,完善医疗体系,涵盖了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3.创新发展思路、变资源为财路

在农业方面,不忘以农为本,改良农田,推广种植良种水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收创收;在工业方面,网岭镇利用资源优势和政府打造攸县副中心的政策支持发展第二产业,兴办工厂,建设了网岭镇循环经济园,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罗家坪村在网岭镇工业发展中首当其冲,获得了发展契机。同时,充分利用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资源,罗家坪村形成了包含住宿接待、美食游玩、农村娱乐等独具特色的农家乐。

4.着力开展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在村内,积极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情况,团结一心向前发展。投举办评选活动,评选出“五好家庭”、“道德模范”代表,扩大典型影响,提高榜样效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向优秀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村外,利用网络、报纸宣传罗家坪村美丽风景及建设成就,吸引大众前来旅游观光。

三、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株洲市从2014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罗家坪村在短短的2年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然,建设时间短,问题也不少。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罗家坪村50%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存在不足,63.03%的村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到位,61.15%的村民认为饮用水不达标。总的来说,罗家坪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供给不足

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其它项目继续建设和完善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到底由政府来埋单还是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如果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资金又从哪里来?等等的问题还很多。“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了市、区政府给予部分引导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网岭镇、罗家坪村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2.村民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尤其在文化活动方面,多集中在节日,不具有普遍性,次数少,且村民参与热情低。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少数村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

3.村内政务公开和规划发展有待完善

部分村民对村内村务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同,褒贬不一。不少村民对村内事物有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与村官们互相监督。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由于承接如陶瓷、能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且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污染重。旅游业,村办特色太少,没有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只是周边游客在周末的闲暇度假,周一到周五景区基本上属于关闭状态,宣传力度弱。

4.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发展中期煤矿开采过度,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和部分庄稼已不可食用),罗家坪村承接第二产业转移也将加剧这一系列问题。村内垃圾露天焚烧,大气也遭到污染,主公路附近居民受灰尘影响严重。

四、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村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就罗家坪村来说,合理利用该地的煤矿和风景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并完善基础设施,发掘村内各项资源,形成了带有罗家坪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如罗家坪村的农家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改善和村庄道路等环境资源改善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稳步落实发展阶段计划。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企业和个人集资融资。二是激发全村活力。可通过村民大会,全体村民参政议政,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三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资金,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親属捐赠,支援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民自主管理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长效实施好道德模范学习评选,树立模范形象,鼓励像榜样学习,提高道德素养。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等途径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形象。

5.重视生态,保护环境

其中43.79%的村民认为对“美丽乡村”的理解是改造村庄环境,可见一个村庄发展的首要就是当地的环境,村民对于环境也很看重。罗家坪村因为当地矿业工厂过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应该要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企业污染排放,关停整改重污染企业。大力净化水资源,改良土壤,兴建沼气池,使用绿色能源。要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体系,不仅仅只是改善当地的外表环境,而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篇5:加快服务业发展调研讲话提纲

研讨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是我市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市”新跨越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天的专题研讨会,主要目的就是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探索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使之与整个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刚才,大家结合分管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结合一段时间来的调研和思考,我再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要突出三个结合,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无论从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效益水平考虑,从满足一、二产业和城乡人民巨大的服务需求考虑,还是从节能降耗、生态环境考虑,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都是极为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基础比较扎实,潜力巨大,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措施保障也都基本明确,但还要紧紧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从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我市实施的重大发展举措、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结合起来,进一步充实完善。

1、要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实施“五项攻坚”结合起来。实现“五项攻坚”各项目标任务需要服务业的支撑。2010年我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3各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个百分点,但仍分别低于GDP增速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个和=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比重进一步下降,发展滞后局面直接影响了“五项攻坚”各项目标的实现。按照“五项攻坚”的任务要求,下半年GDP需要完成=亿元,增速达到=%,比上半年快出=个百分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城乡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激活增长潜力,强力推进服务业七大板块快速发展,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年必保实现=亿元,增长=%。

2、要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与推进长吉一体化结合起来。长吉一体化战略在加速各类资源要素向长吉区域聚集的同时,长春和吉林间竞争与合作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而服务业的合作又是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更是区域产业一体化的黏合剂。从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看,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总体水平较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也不高,特别是与省会长春相比,无论是在总量上、质量效益上、发展水平上都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的对外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影响了投资环境,影响了我们要素汇聚的力度。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和机遇意识,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差别化错位发展,吸引长春及周边地区消费和各类生产要素向我市汇集,更多争取省里资源向我市倾斜。

3、要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与抢抓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政策机遇结合起来。

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近期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十二五”期间,在部分城市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我市经过艰苦努力,最终成为首批八个示范城市之一。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围绕集约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持现代物流以及金融、科技、咨询、信息、服务外包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试点示范城市,中央财政除了现有的支持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先向示范城市倾斜外,还将对符合条件并列入实施方案的项目按现有政策给予支持;对列入实施方案但现有政策没有覆盖的项目,中央财政还将根据项目投资、地方投入和节能减排效果等情况给予综合奖励。服务业占G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就可以下降一个百分点,我市必须要牢牢抓住机遇,依托我市特色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高效低耗、拉动产业、扩大就业、带动消费等优势,使之尽快成为全市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关联性产业。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要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服务业涉及领域广,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比较多,既有体制方面的障碍,也有发展理念、要素投入等方面的约束,要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充分挖掘各行业潜力,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内部结构、总体水平尽快提升,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

1、要着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一是突出抓好服务业聚集区建设。要根据“北工、中商、南居”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做大做强现有服务业聚集区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重点要将南部新城建成产业布局鲜明、配套设施完善、集居住、商贸、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以房地产开发为引擎,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比邻北部工业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生产资料及生活消费品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长吉城际铁路开通和铁路换乘中心、雾凇客运站投入运营为契机,发展车站经济,带动交通、物流、购物、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要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和融合发展。服务业要主动向一二产业渗透服务,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实行企业主辅分离,变内部服务为外部化。通过大力提升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物流等生产型服务的支撑和配套水平,加快推动工业集约发展;通过技术研发、产中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的支持,快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工程总包、服务外包等新的服务业态发展,提高产业经营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三是扩大消费和流通规模。要推进商贸活市,大力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组织商家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开展节日促销活动;搭设“雪花啤酒节”、“雾凇冰雪节”、“开江鱼美食节”等展会平台拉动消费;积极实施延时消费、活跃夜晚经济扩大消费;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双向流通网络;积极培育旅游、健身、信息、文化、娱乐、家庭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健康发展。

2、要着力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项目是基础,投入是关键,必须把重点项目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牢固基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内外资金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的机制,认真研究国家、省政策,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申报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及服务业项目贷款。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现代服务业,帮助企业破解资金瓶颈,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强化重点项目责任推进机制。从规划包装、前期工作到建设施工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和监控,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重点推进50个服务业重点大项目建设,全年服务业投资要达到360亿元以上。扶持发展前景好、带动功能强、就业含量大、效益高的大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意邦智控数据处理中心等一批高端服务领域重点项目,财富广场等一批生活性服务领域重点项目,朱雀山旅游开发等一批消费性服务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世贸商业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年内投入运营。三是要加强项目谋划设计。建立服务业项目库,按照建设一批、改造升级一批、规划包装一批、招商引进一批动态管理、滚动实施,服务业七大板块及重点产业都要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列出时间表,确保服务业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3、要着力强化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由于资金投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我市服务业企业总体上还存在着小、散、弱的现象,全市共服务类企业=家,限额以上的企业仅有=家,占=%,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仅有=家,占=%。一是要积极实施服务业“百强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是要把“限上”企业培育这项工作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跃升的重点,围绕开展骨干企业晋档升级活动,着力促进一批限额以下商贸企业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保证年内新增限上企业=户以上。

三是对铁合金、碳素、化纤、镍业等30户重点外贸企业逐一调研分析,以申报扶持项目、开拓国际市场、向上争取资金等为重点,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和外贸进出口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加大出口基地培育力度,重点规划建设好冶金、化工、电子、纺织、农副产品、机械等六个省级外贸出口基地。

四是加快推进建成项目尽快投入运营。针对近年来服务业建成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国贸酒店、童话酒店、统泰物流汽配城等十个建设项目,确保年内要投入运营;

4、着力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虽然我市近年来服务业招商引资取得快速进步,但品牌效应较强的企业仍然不多,特别是引进物流和商务服务业的大中型企业寥寥无几。因此,要拿出工业招商的劲头,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总体水平。

一是注重引进有品牌的重大产业项目。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重点区域,利用东博会、广交会等经贸交流平台,主动对接央企、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重点跟踪、引进国内外管理经验丰富、经营理念先进、资金实力雄厚大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发展环境,降低准入条件,为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积蓄丰富有力的发展后劲。筹划选择一批服务业大项目,积极举办多层次、多主题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活动,优先支持高端服务业项目和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

二是,注重引进新型业态和先进技术。吸引国内外金融、房地产、旅游、商贸、餐饮、物流、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咨询管理中介服务企业和机构,壮大服务业规模实力,提升经营理念,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尤其加大对印刷、艺术品、影视、电子等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外来产业与本地产业的融合,促进区域性产业大发展;

三是注重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多渠道大力引进国内外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方面的高层次服务业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创造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紧紧抓住机遇,大力促进服务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着力提高服务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把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向新阶段。

5、着力提高服务业科技创新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等高校,利用长春高校、科研机构及人才资源,推进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升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加快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支持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行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要强化保障措施,切实加快推进速度

1、强化责任推动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业市场的政策引导和管理作用,根据发展第三产业的责任分工,实行“主管副市长牵头、部门分工负责、统筹调度管理”的运行机制,进一步细化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责任,细化落实计划目标和工作任务,完善调度促进机制,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要协调好各政府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围绕政策争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金筹集、部门沟通等重要事项,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四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发挥信息导向作用。重点通报第三产业增加值及超计划幅度、税收进度及超计划幅度、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报送情况,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2、落实各项激励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的各项政策,按照“非禁即入,放活发展”的原则,从市场准入、税费征收和价格、土地等方面加强对第三产业的鼓励扶持。尽快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总部经济、餐饮业、娱乐业、零售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在土地、税收、资金扶持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同时,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政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11项政策措施

3、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现代服务业具有多行业、多业态、多模式的产业特点,也具有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趋势。根据服务业各个行业的发展特点,建立健全各个行业的监管制度,规范服务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搞“一刀切”,实行分类指导。二是要制定并完善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完善、规范各行业的市场准入。要继续严格执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建设制度,严肃查处在服务业发展上一些部门和人员吃拿卡要、刁难勒索的歪风邪气与违法违纪现象。要进一步清理整顿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能够取消或废止的要坚决取消或废止,暂时不能取消和废止的,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对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要规范服务市场秩序,走标准化、法制化道路,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服务业健康稳定发展。三是要做好相关行业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组织工作,鼓励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发挥其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等方面的作用。要积极支持建立各类服务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沟通政企关系方面的作用,有效加强对服务业的引导和协调,为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行业环境。

篇6:乡村发展调研提纲

(调研提纲)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设施为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方法,具有高度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达农业。宜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只有走现代农业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解决我市目前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市农业生产现状及问题

㈠结构调整速度快,但产业效应未放大

调研我市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找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科学方法分析各产业发挥的效益情况,并说明还有多大的潜力等等。

㈡科技推广有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在简短总结近几年农技推广成效的前提下,找准我市农业科技入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对称的突出症结。

㈢产业化经营起步早,但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

分析我市现有25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现状,产值与利润构成以及带动农户的能力方面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㈣农村经济组织不少,但服务功能比较单一

调研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种组织形态、服务方

1式、内容、效果,解剖存在的主要问题。

㈤各类培训常年展开,但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

了解全市培训农民的方式、内容及效果,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找出其症结之所在。

㈥市场农业观念逐步增强,但始终跳不出传统农业的怪圈。

调研领导及基层相关人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状况,找出并分析传统观念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㈦基础设施建设迅猛,但零星发展,缺乏整体推进 了解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公路、水库、良田、渠道等)慨况,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一年来存在的投入、规划方面的问题,分析各自为阵,不能塑造宜都农村整体形象的弊端。

二、发展宜都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㈠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把握“两个趋势”的判断,站在统筹城乡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要让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

㈡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我市近几年花大气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农田,但总体上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设施装备档次不高,旱

涝保收农田仅占六、七成。要围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更多投入倾斜“三农”,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以设施武装农业。同时,结合一些项目的实施,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

㈢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要针对我市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率低的现状,把科技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㈣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着力增强我市农业主体的创造力。在主体的企业化、农民的组织化、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上下功夫,全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各类经营大户,全面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㈤用坚强的执法手段保障农业

要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积极引导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推进财务公开,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三、加快宜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㈠突出质量品牌,做强主导产业

围绕我市柑、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如何做强,提

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具体工作如何开展,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目标,怎样发挥现代产业的功能等等。

㈡立足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

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1、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怎样把科技入户工程落到实处?如何建立以技术员指导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3、如何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

4、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

㈢提供政策保障,健全投入机制

1、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如何建立?

2、农业支持补贴制度怎么健全?

3、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发展农业保险等)。

4、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

㈣强化社会服务,全面放活人才

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放活人才,如何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出具体方案,包括人才怎样放活、服务组织的多种形式、服务的内容等等。

㈤完善市场流通,发展物流产业

1、根据宜都实际,采取什么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

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

2、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怎样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3、怎样加强大宗农产品的调控管理?

4、如何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㈥做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

如何围绕龙头企业做精,提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的具体方案,包括怎样构建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问题。

㈦坚持体制创新,深化农村改革

1、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有利于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上一篇:事业单位面试自我介绍技巧下一篇: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