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实践总结

2024-07-07

延安实践总结(共8篇)

篇1:延安实践总结

延安实践总结

・ 十多天的实践很快就结束,该是坐下来静静思索的时候了。这几日,梦里老回延安,老回谢校,醒来的时候就在感叹,谢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估计是再也忘不了的了。

正如我在去之前填的实践目的上写道,我去谢校,是要去寻找我失去的童心。多年来生活在水泥森林里,见到了许多见怪不怪的事情,好奇心悄悄离我而去,心灵就好象蒙上了一层灰,对什么都不在敏感,对什么也不在意,更不用说是惊讶了。没有发现和惊奇的生活是单调苦闷的。

谢校没有令我失望。地处延安,本身就有许多让我感到吃惊的风俗与习惯。大盆大盆的水煮羊肉让我大快朵颐;喷香喷香的小米饭使我忆苦思甜。老汉头上缠着白毛巾,村姑身上穿着红衣裳,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然而,和孩子们的相处真正教会了我什么叫做新奇,什么叫做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会拉着我,在雨后去看被雨水冲垮的红蚂蚁窝,然后慢慢地把洞口挖大,瞧瞧蚂蚁们慌乱的模样;一只天牛一样的大甲虫“唰”地一下子撞在了地上,头昏脑涨,半天没翻过身来,我们就一起用小棍子,帮它翻身,然后看着它鼓鼓翅膀,“嗡嗡”地飞走;小山羊“咩咩”叫,嘴角往上翘,有个孩子告诉我,它在笑呢,我一瞧,可不是,连胡子都乐得颤抖起来啦…… 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物体都有思想,有活力。新的视角带给了我新的认识,让我每天,从日出开始,都可以看到新的现象。我希望,我能一直这么新鲜下去。

去谢校也实现了我的另一个目标:认识我们校的一批牛人。作为一位完完全全的高考考生,我曾以为再学会其他才艺是天方夜谭。毕竟,在我以前的生活里,学习与体育占据了全部的生活。当时我想,“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两点要求我都做到了,我还有什么奢求呢。但到了大学之后,我才发觉自己的狭隘:文艺修养在大学生活中太重要了,缺乏了它们,大学生活就是不完整的。牛人们的生活与情调深深地感染了我,能和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真是不错。您现在阅览的是本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谢校的孩子们活泼、健康、自信,见到谢校老师们和我们大学生就很大方地问好,而且他们视野并不狭隘,会唱很多歌,懂得许多知识。我们谈论起来,都认为谢校的孩子们不会比城市里的孩子们差。而且,他们有着比城里小孩没有的优点,他们完全将这个学校当成了他们的家。在操场上吃过饭,他们会主动清扫地上的残菜剩饭;他们会积极地帮老师们和我们大学生洒水扫地倒垃圾;下大雨了,他们就会拿起铁锹,从山上铲下土,覆在自己的窑洞顶上。没有老师们的监督,他们做得就是那么自然。多好的孩子啊!

我仔细观察,发现谢校在以下几点做得不错:

1.・・ 以音乐作为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在延安支教的几天,发现几乎每堂课前的几分钟,孩子们都要唱歌,由文艺委员组织,来欢迎自己的老师。老师就站在门外,欣慰地欣赏孩子们的歌声。音乐能使最自闭的孩子都放开声来歌唱。同时,这对增进师生情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电视走进教室,开拓眼界。每天上午的某个时间,是专门给孩子们看新闻的。孩子们就通过那小格子,去看他们没见过的世界。有目的的引导,能使孩子们增长不少见识。

3.・・ 定期播放科普教育片,树立崇尚科学的思想。我曾在一堂课上听到电视里介绍直升飞机,孩子们则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

4.・・ 老师与孩子们同吃同住。这能给孩子们亲近的感觉。有自己的菜地果园,自己种菜自己吃,校长带头挑粪施肥,带动全校劳动;

5.・・ 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组织晚会,体育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让孩子们全面发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6.・・ 有军乐队与合唱队,让孩子们早日接触艺术;

7.・・ 大部分孩子住校,在大部分的日子里,学校就是他们的全部;

8.・・ 与大学生联谊。大学生能给孩子们带来新的思想,能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我小学一年级时没见过指南针,而他们却能在一年级的时候亲手摸摸它,用用它。您现在阅览的是本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当然以上几点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毕竟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我觉得像1-5项内容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可以实现(对于第二条,若没有电视也可以通过报刊阅览室或由老师朗读新闻实现)。真希望每个农村的孩子都能够受到有如谢校的良好教育,快快乐乐地成长。

篇2:延安实践总结

夏日炎炎,当三伏天在不停的炙烤着大地的时候,我们没有惧怕,因为我们要远离纷杂浮躁的城市,前往那革命先烈们曾经留下过辉煌足迹的红色圣地—延安。这就是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带着“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梦想”期望,我们一路去往那红色的心灵殿堂。

经过千里行程,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圣土。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每一处伟人们驻足过的旧址,每一样前辈们使用过的遗物,都让我们肃然生敬。英雄已逝,宝塔依旧,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过去,我们却仿佛还听见,在当年革命战场上的冲锋声和呐喊声。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我们像当年揣着抗日救国的赤子之心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们一样激情豪迈!

这次学习活动对于普通的社会青年来说可能意义不算十分深远,但是对于我们学生党员、尤其对于我们研究生党员来说,这次旅行便增添了几分厚重和反思,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时代的洗礼而越发光彩夺目。延安精神在当下仍然不渝地指导着我的各项工作,在改革开放3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延安精神更是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时代的新特点新形势下焕发青春。

延安,上有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三山鼎峙,下有延河、西田河二水带围,其崇山峻岭美妙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祖国各地的革命后人。毛泽东从1935年10月19日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23日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下,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期间,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陕北十三年,史称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开始于一个极其复杂艰难历史形势中。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时,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骤减至7000人。红

二、红四方面军仍然处于长征途中,除陕北革命根据地意外,南方各个根据地基本丧失。党在国统区的党组织被破坏殆尽,中国革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加快侵华脚步,改变了侵略的政策,由“蚕食”转变为“鲸吞”,妄图以东北为基础,以华北为跳板,一举占领全中国。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开始了艰辛的奋斗历程!

沿着先烈们走过的红色足迹,延安革命纪念馆前的毛主席雕像傲然挺立!王家坪、杨家岭上的礼堂庄严肃穆!抗大纪念馆中的红色校旗鲜艳浓烈!南泥湾里的麦田翻滚着金色的光芒!九龙泉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葬下了多少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英灵!枣园旁回荡的《为人民服务》之声又勾起了多少仁人志士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思!延安,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承载着我党立业的根基!这是一曲不朽的赞歌,寄托着世代人对革命拓荒者的无限追思!

革命圣地不再只有扑面的黄土,陕北人也不再是一幅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的模样,我们看到,延河大桥上,车流滚滚,延安大学里,学子莘莘,整个延安一片繁华胜景。

站在延河之滨,面对着眼前的一切,不自觉的便褪去了身上的浮华与轻薄,多了几分对过往的沉重与追忆。于我们而言,这不仅仅是欣赏陕北巍峨壮观的景色这么简单,早起之时,面对弥漫的山雾,心情变得十分复杂。回想我们的年轻与无知,脚下踏着革命圣地的土地,不去毅然决然的为民族而奋斗,有何颜面面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浴血疆场的革命先烈!他们在国难危亡之时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毅然为国捐躯,换句话说,是他们于危难之时托起了我们的祖国!同时也是他们将建设祖国的重任交给了我们!

当我们结束在延安的行程乘车离开时,一回头,好像看到宝塔山在笑 本次“红色之旅”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从思想、党性认识上的重大洗礼。在重温党的伟大历史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反观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我不能说出类拔萃者屈指可数,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碌碌无为者大有人在。各个大学的校园之内,安于现状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夜生活、疲于交友应付,不思进取,道德观价值观缺失,试问尔等尚知大学之真意?试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苦读”之信仰如今还有谁能够笃行?试问这样不完整的年轻一代能否承担起这先烈们赋予我们的使命与重任?种种的疑问我无力去寻找答案,因为现实来看我所能够得到的答案是痛彻心扉的,我只想说,这是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麻木的青年人信奉的不再是为国之大业努力奋斗,而是在思考如何能够踩在他人头上以优胜者的姿态高傲地俯视现实。利刃无情地摧残着有志青年们的棱角,能坚持崇高理想的高尚者们该如何能从异端的阴影中走出来?来到延安,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感受这种革命精神的洗礼,至少我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忏悔者,在圣地的感召之下我愿竭力洗去身心的浮华,使灵魂刻上中国革命继承者的烙印,从而得到救赎!

而今的年轻人,更有甚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仰迷失,不知学习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相信包括我在内,我们的队友们在来到延安之前,曾经或多或少找不到什么才是自己的信仰,甚至连信仰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踏上圣地延安的土地,一个印象十分深刻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这里的每一个革命遗迹旁边几乎都有一座小学抑或中学与之相依,革命气息的熏陶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批国家明天的栋梁之才,红色的烙印被镌刻在了每一个延安学生的心头。听着东方红长大的陕北孩子,内心一定比别人多了那么几分红色的革命情结。共产主义的革命信仰深深地根植在宝塔山上,流淌在延河水中。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延安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绝不是一幅静态的山水画,反而它更像一位挚友老者,在我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的监督、提醒。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奋斗历程,无不体现着延安精神的方方面面,而在实践中,延安精神又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延安精神在现实和未来的土壤中汲取新的养分,永葆其理论生机。而在新时代新条件下,作为延安精神的后人,如何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发扬光大则是历史赋予我们所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篇3: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体育实践论述

一、延安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是延安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在1938年公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宣布“要改变旧的教育制度、旧课程, 实行以抗战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38年12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的国防教育方针中指出:“为适应战时环境的需要, 中等以上学校实行军事训练, 小学应实行半军事化的组织, 使学生在必要时直接参加抗战。”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 延安地区各中小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了较大变化, 课程设置上突出体育课的重要性, 增加体育课的数量。教学内容上普遍开展军事体育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体育是边区中等学校的常设课程, 《陕甘宁边区暂行中学规程草案》规定:初级中学体育课每周2学时, 高级中学体育课每周1学时。早操、课间活动、课外活动都被当作学生日常体育活动。中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柔软体操、队列对形、整步、跑步、投掷等, 课外体育活动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 此外, 边区的中等学校还开设了军事训练课, 将课外进行的以自我活动和有实际意义的军事教育相结合,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与军事知识。

二、延安的群众体育实践活动

延安体育活动开展得最为活跃的是群众体育, 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组织领导下, 除了继续保持苏区俱乐部体制之外, 还建立了民众教育馆来加强对群众体育活动的领导。1939年8月边区教育厅颁布了《民众教育馆简则》, 1940年11月又颁布了《民众教育观组织规程》, 规定民众教育馆在体育方面职责为“办理公共体育卫生事宜, 如开辟并管理体育运动场, 组织各种球队、国术馆、其他体育团体, 动员群众举行清洁卫生运动等”。抗日延安的群体活动一年四季不断。

延安的群众体育运动, 是新型的新民主主义体育, 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使得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愈加的丰富多彩。无论是政府机关, 还是工厂乡村,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从来没有间断始过。他们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劈刀、投掷、越障碍、跑步、跳跃等活动, 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

三、延安的体育竞赛实践活动

在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上, 延安的运动竞赛活动也十分频繁。“当时的延安, 几乎每个星期天体育会都安排体育比赛, 这其中又以球类运动居多。而每逢‘三八’、‘五一’、‘五四’、‘八一’等节日, 都安排大型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既有球类、田径、游泳等现代竞技类, 又有赛马、跳绳、打花棍及拔河等传统类, 还包括有刺抢、防空演习、射击、劈刀、骑术等军事类。

最为著名的运动会, 莫过于“九一”扩大运动会。1942年9月1日至6日, 在延安青年运动场举行了抗战时期延安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九一”扩大运动会。除延安各地区的代表队外, 还有三边、绥德、米脂和晋西北等地的代表队参加, 运动员达1300多人。大会竞赛项目有:100米、1500米、10000米、跳高、跳远、铅球、篮球、排球、游泳、射击、投弹、爬山和超越障碍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召开, 在一定程度上检阅了解放区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大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体育运动的发展。

延安的体育竞赛活动围绕“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开展, 除常规性的体育赛事外, 每逢重要节日, 均举行大型运动会, 且比赛项目繁多。运动会的召开, 一方面以体育竞赛活动为平台向军民宣传动员抗日, 鼓舞斗志, 增强军民体质, 提高战斗力, 使体育为战争服务;同时又通过推广普及体育运动, 来提高运动水平, 丰富军民的文化生活, 推动体育竞赛逐步向着规范化方面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体育事业紧密地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相结合;延安的广大干部、战士、学生因陋就简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的开展, 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体育人才, 为新中国发展体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浩波:《抗战时期中国三大区域的体育发展探析》,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年。

[2]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

[3]郑健荣:《苏区军事化体育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7 (2) 。

[4]马海德:《忆延安时期的体育生活》, 《新体育》, 1980 (8) 。

篇4:用创作实践纪念“延安讲话”

这是日前黄准在上海文艺界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上讲的一段话。来自本市文学、戏剧、影视、音舞、美术、群文等各文艺领域的作家、艺术家代表,创作生产单位和经营管理部门的代表,本市宣传文化系统的有关领导,以及各区县宣传部和文化局的负责人约300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在会上指出,70年来,《讲话》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上海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座谈会上,黄准、奚美娟、宗福先、俞志清、杨扬等11位老中青文艺工作者代表结合各自创作实践,畅谈了自己的理解与体悟。

“今天重温《讲话》精神,联系当前实际,我认为一切的理论指导都应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这样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重燃生命之火。”回顾自身的艺术实践,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副主席奚美娟表示《讲话》中的那些精神,一直在引领、提醒着她。“前一阶段我参与演出《儿女情更长》,若不是演员们长期深入百姓生活,又在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作认真负责的艰苦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受到普遍好评的。在生活这条长路面前,我们文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也回忆起了当年“下生活”的情景:“九十年代,沪剧院创排《今日梦圆》,这是一出反映上海地铁建设者奉献精神的现代戏,为了‘接地气’,我们走进二十多米以下的隧道工地,与日夜奋战的工人们打成一片。经过许多这样的体验,演出时我才信心饱满,真情流露。是啊,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如何让观众信服呢?”

“努力了解并尽力表达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是我们作家的重要职责。”著名编剧宗福先严肃地说道。事实上,从30多年前创作话剧《于无声处》至今,宗福先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努力表达人民的愿望。对此,知名编剧王丽萍也很有同感,“对我们编剧来讲,重读70年前的讲话,时代意义非常大。我们深入生活不光光是下到基层去采访几天,而是长期地跟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地同呼吸。因为只有心里装着观众才能写好剧本,才可以表现这个社会的美好幸福生活。”

坚持不懈地为大众服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但是收获的果实也是丰硕的。“这几年来,我们赴工厂、农村、军营、学校等,每到一处,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我们和人民群众共同生活,体验甘苦,汲取了大量鲜活的创作素材。曲艺家们表示,这些深入生活的活动切实有效,他们尝到了甜头。”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微笑着谈道。

篇5:延安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扬帆,希望起航”活动体现了党和学校对新一代青年学生的的关怀,体现了对弘扬延安精神的高度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延安活动,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三年,孕育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组织寻访延安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又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一直引领党和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同时又在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更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

宝塔山、延河水,见证了成千上万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的历史足迹,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是全国人民魂牵梦绕的圣地。

我们一队同学登临宝塔山,参观革命旧址,建立革命友情,感受延安巨变,所到之处,都触发了我们对峥嵘岁月的记忆。通过活动,也展示了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革命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激发了我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动力。2010年7月13日14:30,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与西安石油大学的同学们在张思德纪念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和集体宣誓。

延安大学杨延虎教授在张思德同志纪念广场为我两校同学现场讲授了“张思德精神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介绍了张思德的英勇事迹和《为人民服务》讲话的由来,杨延虎教授指出《为人民服务》重要讲话发表60多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国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今天,我们重温《为人民服务》,追忆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灵魂再次得到升华,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大家在广场上进行了集体宣誓。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种实人、实事、实地、实景的环境中进行的现场教学,内容更加深刻、感受更加真切,使他们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坚定了理想信念,收获颇丰。下午四点,XX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被称为“延安时期的中南海”,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移住枣园,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实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走进枣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保存完好的窑洞旧址复原了党中央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工作环境。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一尘不染的地板、整洁的床铺,还原了革命领导人当年工作时的风貌。我校学生还参观了“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

晚上7:30,我校学生在延安大学报告厅聆听了《延安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高尚斌教授为我校同学昨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会,通过三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延安十三年,分别是:

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央产生核心、全党拥戴领袖的十三年;

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十三年;

三、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历史经验丰富、影响未来深远的十三年。

最后教授告诉我们,只要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善于把握历史的全部总和,善于在历史的联系中认识历史,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延安十三年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历史经验,溶化在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之中。同学们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党中央在延安的生活,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那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2010年7月14日,早上八点,我们到达宝塔山下,宝塔就在眼前,但还需要一段路程我们才能到下塔下。跟随者队旗,我们出发了,宽阔的石板路直通塔下,有人开着车上去,而我们要走上去。大家边走边玩,争相拍照,嬉闹、搞怪,笑声不断。我们还拍了一张经典的千手观音。

来到塔下,我们一起在党旗下宣誓,在塔前合影,然后大家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游的人四处观望,游的人绕塔一周跑,漂亮的导游小姐还给我们作了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塔的历史和“宝塔山”的由来。下一站是比宝塔所处位置更高的摘星楼,我们沿着修筑的上山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腿好酸,但还是有说有笑,并且,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大家都没忘记拍照,记录下我们的美好之旅。到了摘星楼,在那小憩之后,我们顺着大路往下走,向烽火台进发,烽火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延安城,我们还在爬上烽火台的楼梯上,拍了一张菱形的照片,因为两个楼梯连起来就是一个菱形,这是很有创意的一件事。游玩烽火台,我们的宝塔山之行就算结束了,我们是挥舞着队旗一路狂奔而下,并在宝塔山景区门口合影留念。

20世纪30年代后期,倭寇乱华,神州有陆沉之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中国虽历大难而有转旋之望!在中国西北从陕西省会西安通往陕北小城延安的崎岖道路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荒芜的黄土高原上,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的爱国青年,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南洋海外,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冲破重重阻拦,络绎不绝地奔向心中的圣地延安。来自南洋的华侨青年唱着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告别南洋》,踏歌而行,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你不见尸横长白山,血流在黑龙江?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炎黄子孙怎能隔岸观望?”“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当时,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目睹时隐时现地行进在蜿蜒山路上向延安进发的青年队伍时,由衷地赞叹道:“奇迹,奇迹,这简直就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

一个国家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延安是所有还有理想的中国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延安永远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梦想的中国人的革命圣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毛主席指引我党我军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的回溯革命之旅,缅怀历史、悼念先烈,从我党我军艰苦创业、星火燎原的历程中坚定了信念,汲取了力量和智慧。

70余年弹指一挥,今日的中国今非昔比、日益强大。昔日奔赴延安的爱国志士早已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一个崭新、强大的中国如旭日东升,巍巍屹立于世界东方。自此至今,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如今先辈们大多已含笑九泉。什么叫生生不已?什么叫薪火相传?今天我与当年热血青年一样朝气蓬勃、壮怀激烈。在迟到了70余年后,我终于踏上朝圣之路。

之前我从未到过延安,但从历史、地理中对陕北对延安早已熟悉的如同故乡。印象中的陕北有黄土高原、黄河、壶口、轩辕黄帝陵、信天游、延河、窑洞、杨家岭、枣园、秧歌、宝塔山,还有李继迁、范仲淹、李自成,当然还有关于“肤施”地名的美丽传说和无边河边飘来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作春闺梦里人”的悲凉诗句。这次来延安参观学习,心中有莫名的亲切和激动。咱也算“回延安”吧。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延安城、宝塔山、延河水、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中国革命在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在这里,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特征的延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匆匆而来,依依难舍,久久不愿离开延安,回望雄浑苍莽的黄土高原,我永远记住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馆中一块题为“边区的十个没有”的展版。上面写着: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当时人们向往延安?延安时期的党风是整出来的!党纪最严明的时期才能夺取全国胜利,世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将亡。

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取得全国的胜利,不是靠自己所拥有的实力,而是靠自己所树立的榜样,不是靠强大的武装,而是靠执着的理想。或许,这是延安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启示,或许,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精神的强大之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先烈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延安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然而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在中国大地上清除贪污腐败、洋奴买办和官僚主义的艰巨任务。贪污腐败、官僚盛行,正在把中国由强大国家变成肥大国家。此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延安的榜样,有必要重新焕发延安的精神,有必要重新高扬延安的理想。

篇6:延安红色之旅实践报告

一段路,一段旅程,一处风景,一段历史,时如飞逝,转眼间,我们的延安之旅已近于尾声,我们的延安之旅虽然为时不过几天,但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仿佛我们也曾跟随前辈们的脚步,走过那心酸的岁月,踏过那艰辛的人生,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感概革命,感恩前人,憧憬未来,奋斗现在。

2013年7月12号,我们一行怀揣内心的那份激动,那份按捺不住的喜悦,踏上前往延安的列车,一路上大家高谈阔论,朗朗笑声,对这次延安调研之旅充满期待,充满向往,充满信心,充满热情。

到了延安,那瓢泼而下的大雨,给这次红色延安之旅,又笼罩了一层沉重的氛围,仿佛是为我们此行奠定了严肃庄重的基调,淅淅沥沥的雨声,模糊了车窗的玻璃,也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不再嬉笑不再吵闹,声声入耳的雨声是此刻最动听的音符,奏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聆听,又似等待长辈们的循循善导,为我们讲述我们今日的安逸的不易,就这样我们渐渐亲近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延安。

延安之旅第一站便是红色革命之地王家坪旧址,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

天空依旧瓢泼着大雨,我们按计划撑伞而行,仔细观摩这里的每一分土地,每一寸草木,那些长在旧址房上的枯草和青草俨然成为这雨天的一道风景,那随风摇曳的身姿仿佛在展示他们的坚强,又似饱经风风霜的老人在诉说这今日幸福生生活的不易和劝导我辈势必要倍加珍惜,我望着那些因年久泛白泛黄的照片,仿佛时间静止般伫立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思索着,党八年奋战的不易与沧桑,眼角不知不觉景流下了那温热一丝咸意的泪水。是啊,那红色已经不再是红色,更因这革命前辈们的付出变得更加庄严,具有内涵,就这样一路走,小心翼翼,生怕遗漏了前人呆过的每一份土地,感受着每一丝红色的气息,雨浸湿了我们的衣裳,也荡涤了我们的心灵。红色革命之旅第二站便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是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篇7:延安社会实践报告参考

题目:

摘 要

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延安是政治军事之圣地;是教育文化之圣地;是思想精神之圣地;是革命人才之圣地。它记载了党在延安十三年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历史;它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延安精神。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圣地延安,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延安精神,在xxxxxx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将以“xxxxxxx”为主题,一路北上,探索党在延安的辉煌十三年历程。

党在延安十三年,是我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精心培育、发扬光大的十三年。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命运紧密相连,同党的存亡息息相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这个神秘的地域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它唱响中华大地,它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它将永远被子孙后代传承和发扬光大。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这厚厚的黄土地上,在这母亲黄河之畔,生长着一群华夏儿女,救国图存,挥臂呐喊„„”来到这片土地,一切好像就在眼前,历史似乎又重新演绎,令人心神激荡,热血沸腾。

昨天,已成为历史;今天,还将继续;明天,还待创造。宝塔山的光辉指引我们前行,延安的伟大精神为我们的前行护航。

关键词:延安 延安精神

目录

前言

1、实践背景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热潮不断涌起,暑期社会实践逐渐成为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的有效途径。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一直强调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胡锦涛同志就任总书记不久,就带领书记处的同志们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特别强调了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坚持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从发展过程来讲,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一名追求上进的青年,选择延安,选择延安精神,是对艰苦条件下革命先烈的追慕和敬仰,是对个人的灵魂的涤荡和精神的洗礼,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肩负起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人类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当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投身“三下乡”活动,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也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具体轮廓,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更好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进而创新自我。

2、实践意义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对我们思想的教育,精神的洗礼。革命的圣地——延安,新中国的摇篮,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在延安度过了十三年,而延安精神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之上,在抗日战争艰苦时期的延安的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这在当时是全国人群中刮起了延安风暴,而延安,就是风暴的中心。对于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来说,现在的生活水平、学习条件,与延安艰苦岁月截然不同,但是,延安精神是深入华夏人民心中,流淌在人民血液之中的,是超越时空的,这种精神源于人民,却超脱于人民,将伴随华夏人民生生不息。

通过对延安革命旧址的参观学习和听取延安精神专题讲座,我们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到了前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艰苦时期所抒写的奋斗史,进一步体会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作风的树立。因此,此次实践能够在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延安、体会延安精神,从而达到弘扬延安精神、发扬时代精神的目的。

此外,革命圣地——延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对推动延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蓬勃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3、出征仪式

x年x月x日,由xxxxxx组成的xxxx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xx等x位老师的带领下,即将奔赴延安开展为期x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图1)

x日早晨8:00,实践团队在xx广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出征仪式。领队x主持了本次出征仪式,xxx参加了此次出征仪式并预祝本次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xx作为带队老师代表发言,着重强调了实践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xx代表表达了我们团队成员对延安的向往,对延安精神的向往,并且郑重承诺我们每 一个实践成员一定会竭尽全力完成实践任务,接下来,大家进行了实践前的宣誓,字句顿挫有致,宣誓声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响彻校园。延安之行,团队的每一个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

1、宝塔山

宝塔山(图2),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 院、烽火台等古迹。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宝塔山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宝塔山的宝塔周围,松柏森森,浓重的历史厚重感迎面而来,而这些松柏正是由全国各省、市人民代表种植在宝塔脚下,这不正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团结,中国人民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么。宝塔山的宝塔下,有一群可爱的红领巾(图3),充当义务解说员,为游客解说宝塔山的辉煌历史,也给这宝塔山增添了几分活力。

亦有诗云:“几时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可见宝塔山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2、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遗址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名扬中外。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

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并且,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前——中央大礼堂,走进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然保持着66年前的风貌。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4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

旗帜下胜利前进!”

这里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图4)、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看到党的领导人在这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甚至指挥全国的重要战事,恍惚间似乎看到了领导人当年挑着煤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批阅文件,在战火中指挥战争。

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党领导人在1944年从杨家岭迁往枣园。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图5)、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革命遗址。

1943年至1947中央书记处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抗战胜利后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枣园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老一辈革命家铜像(图5),这些铜像启示我们应该时刻不忘党领导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毛泽东住所在延园东北的半山坡上,是一座幽静的独院,院内有一排面向西南的石窑洞,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 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28篇。此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敌后军民在战胜相持阶段后期的严重困难后,在对敌斗争中逐步取得主动。

1946年1月,毛泽东由枣园迁到王家坪。

王家坪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牡丹坪,后因一位王姓人家将多数地方买去,遂改名王家坪。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王家坪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领导各抗日根据地武装斗争和军事建设的军事领导机构,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

走进王家坪旧址大门迎面就是期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这就是曾举办过抗日战争胜利大会的军委大礼堂。

参观完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遗址,触摸着当年的桌椅,板凳,土墙,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生活场景,毛主席查阅文件,哗啦的翻页;周恩来防线,纺轮呜呜的转;警卫员送情报,出出进进;一切的一切似乎又回来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党领导人壮大了自己,指挥了全国的战事,党领导人公正廉洁、一心为民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情怀让我们无不敬佩,我们将延续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3、黄帝陵

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 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桥山因山形像桥,故以得名。山上古柏参天,山环水抱,景色宜人,曾有桥山黄陵八景之称: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雪、龙湾晓雾、凤岭春烟、汉武仙台、轩辕古庙。桥山,面积333公顷。6万株古柏参天遍野,长青 不凋。黄帝陵就在桥山之巅。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 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

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

4、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 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

冰瀑奇观,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通天,山飞海立,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春秋风采等都是黄河壶口瀑布的精彩看点,粗犷、深厚、庄严、豪放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千姿百态,壮观无比的壶口瀑布则是黄河的代表。在这里,古今诗人和音乐家们奏出了一曲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

黄河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站在壶口边缘,黄河之势令人心神激荡,热血沸腾,有仰天长啸,欲融入其中随之而去的冲动。

5、南泥湾

若把黄河比作粗犷豪放的北方汉子,那么南泥湾就是清秀灵动的北方姑娘。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大生产运动,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面对 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从此脍炙人口的名歌南泥湾诞生,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南泥湾 篇

1、八一敬老院

下午,我们来到八一敬老院慰问老红军,向老红军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为老红军表演我们团队精心准备的节目。老人们也不赖,给我们唱了一首《打靶归来》,旋律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

老人们依旧是一字排开,似乎还是当年战斗前进时的队形,整齐端正的坐在前方,他们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与我们讲解当年过草地的故事,描述大生产时候的趣事,讲述党领导人在延安优秀的生活作风。每当老人们讲到毛主席时,他们的声音变得高昂,微躬的身形努力的变得端正,以有这样的领导而感到非常自豪,讲到现在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当时的时候,老人的双手微微颤抖,激动不已。其中有位女红军,曾两次过草地,翻雪山,看着她那瘦弱的身形,任谁也不会想

到她竟然有如此的经历,正可谓巾帼英雄,她总是默默的在一边。老人们最喜欢讲的就是在延安谁见过毛主席,毛主席接见了谁,毛主席就是他们的信仰,党就是他们的一切。

快乐是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我们该离开的时候了,真想与老人们促膝长谈。一位老人走出寝室,拐杖放在一边,身体靠在墙上,颤巍巍的直起腰身,努力的挥动双手,她就是那为女红军。我们也挥动手臂,告别!

2、延安精神专题报告会

本次实践期间,我们团队有幸在延安大学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参加了延安精神专题报告会。

延安精神专题报告会,主要宣讲了延安的传奇,延安的魅力两大内容。主讲师结合历史图片,对党中央在延安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引领着我们重回当年,重新经历党中央的艰苦岁月,从长征之后,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始,到大生产运动,再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党中央的光辉历程历历 在目。她总结道:延安是政治军事之圣地;是教育文化之圣地;是思想精神之圣地;是革命人才之圣地。

教授条理清晰,口若悬河的讲解延安历史,对延安历史真是如数家珍,其语言生动活泼,字字珠玑。本次报告让我充分的了解到了延安的历史,学习了延安的精神,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是党中央的最高宗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最低做人标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勇于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勇于创新,乐于吃苦。

3、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建于1950年1 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主席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高瞻远瞩,一身浩然之气,存于宇内。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 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在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争简史”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800余幅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新市场蜡像”,生动真实的再现了当年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当铺,理发店,祖孙同乐,打铁铺„„ 还有,当年缴获的日寇所用先进武器,再回头看看当时革命红军用的武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可见革命成功的艰难到了何种程度。

4、参观延安校史馆及怀念路遥

延安大学校史馆浓缩了学校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孕育、发展、壮大与成熟的历史长廊。

延安大学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中国革命史、党史、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成为光明的所在和抗日胜利的希望。1941年至1942年,敌后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延安大学便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杰作。

校史馆序厅中的“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大型油画真实再现了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场景。在校史馆精英厅,我了解到,延安大学可谓是战争年代的“龙潭虎穴”,这里走出了千千万万威震敌胆的革命战士和文韬武略的将军!在和平年代,这里是风巢龙渊,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各条建设路线。

如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已形成延安大学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特色。至此,我们去祭拜了著名作家路遥先生

1、延安精神的科学含义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今天我 们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2、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

延安精神没有过时,也就是说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通过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延安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振奋民族精神,光大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

其一,延安精神的廉政建设效应。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党魂,它所形成的一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美国记者斯蒂尔访问延安后,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在延安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 ‘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是货真价实的”。“不到延安实在不能深触到中国问题的内脏,到了延安使我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深化了。”“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

在延安时代,那时政府的官员人民的勤务员。政府没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不良作风。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之所以“只见公仆不见官”,就在于在政治上我们是真正民主的,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而在近年来,由于放松了党的建设,加之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一些人由“社会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老爷,三心二意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个人,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毫不 利人,专门利己,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这些腐败现象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了,民主精神和公仆精神丧失了。毛泽东说“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搞不好,脱离群众,不艰苦奋斗,那么,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破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所以,对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延安精神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前廉政建设有着直接的现实效应。

其二,延安精神的经济建设效应。延安精神不是空头政治,发扬延安精神也不是喊空口号,延安精神也有其经济建设方面的直接效应。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就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经过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1989年9月视察延安时说:“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方针?还得靠发扬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可见,“艰苦奋斗”也是一条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其三,延安精神的精神文明建设效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任务非常迫切,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政治思想工作淡化了,革命传统教育不讲了。加之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旧的封建残余思想泛滥,许多解放后绝迹的东西,死灰复燃了。什么“共产主义渺茫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颇有市场。总之,在精神文明方面存在着种种丑恶现象,急需改变。

发扬延安精神首先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对全体人民进 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教育,从而解决人们的“信仰危机”、“信心不足”的问题。其次,发扬延安精神,就要重视道德建设,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克服和抵制“专已打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腐朽道德。最后,对全民族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反对铺张浪费、肆意挥霍、大手大脚的败家子作风。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和“过紧日子”的思想。同时要使全体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党在延安时期在这些诸多方面都有宝贵的经验。延安精神就是这些经验的升华。

总之,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近代、当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已经成为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定,抓紧在延安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个根本着眼点就是引导和促进党的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水乳交融,使我们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3、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来继承、发展 和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澄清某些误解和怀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发展的过程来讲,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之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延安精神本身即延安精神所具有的当代价值所决定的。

延安精神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它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延安精神以延安命名,但不局限于延安。它是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根据地、各解放区的革命精神的总汇。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形成之后不断引领党和人民前进,同时,又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在延安精神之后,又有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这些理论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就必须将延安精神同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延安精神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圣火。在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要兴旺发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要有一种精神力量,就要有自己的理论。一个没有自己理论和精神的政党,是站不住的。一个没有自己理论和精神的执政党,是无法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的。没有自己的理论和精神,就会做别人理论和精神的俘虏,成为别人的附庸。有了自己的理论和精神,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的一种自己的理论、自己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是最可贵的。因此,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 告中指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当前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任务,较之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摒弃了延安精神,没有了理想信念,不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脱离人民群众,一味追求个人享乐,还怎么谈得上党的先进性呢?作为执政党,要想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弘扬延安精神,是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和延安时期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要根据现在的‘实事’去求现在的‘是’。” 与时俱进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要求。把延安精神等同于“迷恋于过去”,“跟不上时代”,是“保守”、“僵化”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现在的情况同延安时期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现在我们的党处于执政的地位,是执政党了。很多党员也都掌握了或大或小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讲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究竟是执政为民还是以权谋私?就成为区分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分水岭。由于手中有了一点权力,只要稍为缺乏自觉性,脱离群众的毛病也容易产生。这就不仅提高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标准和要求,也增强了加强群众观念的紧迫性。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毫不放松地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2、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零二零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的伟大的历史任务和庄严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必定会遇到各种预料之中的和无法预见的困难、问题、风险、挫折。我们必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动力作支撑。今天我们倡导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决不是同对外开放相对立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外开放来加快发展自己,但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和立足点。对外开放中,必须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争取人们的共同富裕,不仅不矛盾,恰恰是完全统一的。艰苦奋斗,不是要叫人做苦行僧,而是提倡一种精神。从全社会来说,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味耽于逸乐,习于奢靡,怎么能够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招摇过市,横行无忌。战争的危险从来就没有消除过。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渗透,国内的有些人也从未放弃宣扬“全盘西化”的思想观念。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如果我们没有了伟大的精神动力,没有了靠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坚强意志,没有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我们就无法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我们就无法来保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十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今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情况下,是我们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支撑。

4、传承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时期延安精神的原生态主要是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延安时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结束了,但它的精神却没有过时,而是被继承和发扬了,形成了延安精神的次生形态,如: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还有好八连精神。延安精神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在各行各业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全面发展,新产生了以延安精神为主干的万紫千红的精神家园,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

在延安时代,我们不仅有毛泽东思想,而且有延安精神。在今天,我们不仅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应该创造新的时代精神。

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

5、总结

总之,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近代、当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已经成为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十二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定,抓紧在延安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个根本着眼点就是引导和促进党的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去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水乳交融,使我们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结束语

坐上返程汽车,结束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其间,xx不辞劳苦,忙前忙后,队员们严守纪律,听从xx的指挥,团队中调研组成员认真工作,高效完成了本次实践调研任务。战争的硝烟,延安的枪声,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伟大的延安精神将薪火相传,伴随人民永存,这座灯塔永远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别了延安,别了宝塔山,再见了,杨家岭„„

毛泽东与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精神积累,在延安时期培育与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形式。毛泽东同志是延安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他不仅科学地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内容,而且身体力行延安精神,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明确倡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1938年6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用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1939年5月,他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一文中说: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同志始终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他要求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如何确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呢?毛泽东同志认为只有面向实践、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才能找到新的起点,确立新的方向,增添新的力量。他号召延安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他两次把长子毛岸英送进“劳动大学”,与农民同吃住,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正是在延安这座革命的熔炉里,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教导下,许许多多的青年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成为中国革命的生力军。

2、牢固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论证了战争中的实事求是问题。1938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并要求共产党员做实事求是的模范。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了在党内形成实事求是的好风气,毛泽东同志还亲自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认为,党内的教条主 义不清除,就无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为此,毛泽东同志率先垂范,他一边利用一切机会搜集马列书籍,发奋攻读,一边又引导全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和现状,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无论走到哪里,都同人民群众密切交谈,了解实际情况,为科学决策收集了可靠依据。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延安整风的洗礼,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在思想理论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从事一切革命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为工农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又增加了两项“注意”,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利益观。延安时期,我们党又鲜明地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还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939年12月,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大家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技术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像白求恩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同志又鲜明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时刻关心人民疾苦,悉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尽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毛泽东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

4、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本色。他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遇到极大的经济困难时,毛泽东同志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其中359旅开垦南泥湾成为当时的模范。在他们的努力下,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在杨家岭的河边开出一块菜地,种上了辣椒、西红柿、土豆、白菜等,一有空余时间,就在地里锄草、施肥、浇水,年年获得丰硕的果实。毛泽东同志穿着缝有补钉的衣服,住在土窑洞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光辉形象,人民群众更加崇敬这位生活朴素的伟人。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和带动下,延安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基本实现了粮食、棉布等日用品的自给,战胜了困难。

篇8: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的历史实践

一、鲁艺的创建与历史

1938年1月, 为了纪念在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六周年, 延安创作了四幕大型话剧《血祭上海》并公演, 这次公演推动延安艺术界新阵地的建立, 也就成为鲁迅艺术学院成立的先声。1938年2月, 由毛泽东与周恩来亲自领衔, 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和周扬作为共同发起人, 发布了由艺术教育家沙可夫起草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 是为了培养抗战艺术工作干部, 便于向群众宣传革命, 并发动与组织群众的力量, 使得艺术这样武器在抗战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同期, 大批文艺工作者陆续投奔延安, 也为创办鲁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年4月10日, 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 设音乐、戏剧、美术、文学等四个系, 沙可夫同时兼任副院长和教务处处长, 全盘主持鲁艺的工作。1939年夏天, 为配合中共中央加强在华北敌后文化工作及文艺干部培养的决定, 鲁艺与陕北公学、工人学校、青训班合并, 组成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奔赴前方。同年底, 鲁艺留存延安的部分师生恢复鲁艺, 由吴玉章任院长, 周扬担任副院长。1940年后校名全称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3年春, 鲁艺并入延安大学, 成为延安大学文艺学院。1945年日本投降后, 11月鲁艺由周扬带队, 随延安大学一同迁往东北新解放区。1946年7月, 抵达佳木斯并于同年9月更名为东北大学文学院。在延安的七年半时间里, 毛泽东对鲁艺相当关心, 亲自写下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且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将鲁艺的教育方针定为: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 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毛泽东还指出, 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 是成为一个伟大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条件。而鲁艺在此期间, 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坚持办学。其中, 文学系共办学四届, 音乐、戏剧、美术系各办学五届, 培养了685名各类艺术人才。作家马烽、西戎、沙汀、何其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等革命文艺工作者都曾在鲁艺工作学习过。培养出了包括穆青、贺敬之、冯牧、罗工柳、李焕之、郑律成、刘炽、莫耶、王昆、成荫、李波、时乐蒙、于蓝、秦兆阳、黄钢、康濯在内的优秀文学家、艺术家。同时, 鲁艺还根据战时实际情况和地方的需要, 培养和训练了大批直接为抗战服务的文艺战士。极大的活跃了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 振奋激励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起到了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受到敌后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二、延安时期的鲁艺音乐教育

在抗战时期的大背景下, 鲁艺成立之初条件相当艰苦, 利用延安旧城北门外一处半山坡上的土窑洞, 由师生员工自己动手盖起简陋的平房, 并重新挖了两排除土窑洞, 将山下一处废弃了的文庙修整后作为教学活动的场所。图书馆本是高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然而鲁艺在建院初期只有大约三四千册图书, 借阅一本文学名著往往需要提前几个月在图书馆预约登记。为了缓解借阅困难, 学院的师生开始自发的动手抄书, 从抄录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 发展到抄录剧本和长篇小说。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 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 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非常艰难, 鲁艺也不例外。食物以小米饭土豆南瓜白菜为主, 基本上无副食无油荤;单衣每年一套, 棉衣三年一套;七八个人一孔窑洞, 睡火炕通铺。尽管物质条件艰苦异常, 鲁艺的师生却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奋发的进取精神。可供点灯的油不够, 大家就早睡早起, 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学习, 或是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到窑洞外借着月光看书。作为对场地器材要求极高的音乐学府, 鲁艺音乐系没有音乐厅、琴房、音乐教室、甚至仅有一架风琴, 少数几把小提琴及二胡等民族乐器。没有场地, 技能课就在窑洞中进行, 天气许可的时候, 就在室外的草地或山坡上练声、排合唱。缺乏教材, 由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过的教员自己带来教材。1939年10月, 印度援华医疗队将其从国内带来的一些音乐唱片、书籍和一台唱机赠送给鲁艺音乐系, 使音乐系的教学条件及教学参考资料有了极大的改善, 并由此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乐器极度匮乏, 师生就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出简陋的低音胡琴、大提琴、小提琴等乐器。直到1941年, 周恩来将一台别人赠送给自己的钢琴由重庆运往延安, 转赠给鲁艺音乐系, 音乐系的师生才开始用上钢琴。正是鲁艺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情调, 为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抗战文艺干部和工作者。学生们在这里如饥似渴、分秒必争地读书、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除了刻苦学习, 鲁艺音乐系的师生还先后组织了民歌研究会、音乐工作团、音乐研究室、合唱团、乐队、演剧团、歌咏队等, 分赴农村与街头, 学习群众的语言, 搜集记录音乐素材及民间小调, 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 对音乐作品创作的形式与内容、表演风格和特色等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时期, 鲁艺的音乐作品除了审美功能, 更多的是适应当时抗日救亡宣传的需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1939年, 根据著名诗人光未然的诗篇《黄河》, 冼星海连续写作六天, 抱病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旋律和强烈的情感, 构成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被公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1945年, 在周扬的倡导下, 鲁艺音乐系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 创作出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著名的歌剧《白毛女》, 并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 经久不衰。除此之外, 鲁艺音乐系还创作演出了《生产大合唱》、《农村曲》、《兄妹开荒》、《军民进行曲》、《夫妻识字》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可以说, 延安时期的鲁艺音乐系在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中, 走在了最前列, 成为显示人民抗战决心与力量的中流砥柱。

三、鲁艺音乐教育实践

鲁艺音乐教育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与其在抗战大背景下灵活的办学方式是分不开的。严峻的革命形势和迫切艰巨的任务, 使鲁艺音乐学院从开始就不能如同其他音乐学府一样按部就班的办学, 只能积极适应战时的需要, 运用灵活的学制, 采用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 尽快为前线培养输送艺术干部。就其学习来说, 因现实情况的不同采取的短期培训式学制, 第一、二届学员采取的是三三制学制, 即学员在六个月的学习时间里, 入学后先在学校学习三个月, 然后统一到前线实习, 之后再回校学习三个月毕业。第三届则开始四四制学制, 学员的学习时间为四至八个月, 分为初级和高级班。初级班学员学习四个月后实习, 然后选择留在前线或是返校进入高级班继续学习。这种学制便于学生边学习边熟悉抗战前线情况并为之出力, 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抗战环境和实际需要而制订的特殊学制, 也是鲁艺音乐系对快速培养抗战服务音乐人才进行的一种探索。抗日战争进入相对峙的阶段后, 鲁艺音乐系及时调整办学方法, 趋向于专门化和正规化, 开始了由普及向提高的发展探索阶段, 并以西方专业的音乐教学体制为基础, 对民族音乐教育进行强化。因此, 第四届学习期限最长, 最初定为三年, 后来由于整风运动, 事实上只学习了两年半。鲁艺于1943年被并入延安大学后, 音乐系的学习年限从三年变为两年, 由于提倡下乡运动, 学生校外实习的时间明显增多, 纷纷奔向部队与农村, 在广大军民中去接受锻炼开展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 在音乐创作上坚持由自主创作和民间艺术相结合。正是在这一时期, 创作出了一批类似《白毛女》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品。鲁艺音乐系这种灵活的办学模式, 在抗战时期为前线培养出大批的优秀音乐人, 创作出的音乐作品, 在受到广大军民热烈欢迎的同时, 也在服务于抗战这一时代主题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永昌.延安鲁艺开辟民族音乐之路[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 (6) .

上一篇:学校管理一体化下一篇:2011创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