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2024-08-03

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共9篇)

篇1: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遏制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发生,为认真落实学校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和学校安全,维护学校稳定,加强我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精神,参照县教育局《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机构

1学校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

2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治安维护、疏散引导、医疗救护、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二、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种类

学校重大火灾安全事故,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含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学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学校重大危险药品安全事故,学校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学校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学校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学校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学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学校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职责

1当遇到突发事件。开展重大安全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

2组织召开处理突发事故工作会议。

3检查督促各班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教学秩序等工作。

4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

5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6学校在事故发生后协调公安干警保护现场。维护事发现场的治安秩序。

7维护好救援秩序。

四、安全事故应急方案

(一)学生拥挤踩踏事故

1针对近段来部分省市连续发生的几次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各年级在近期要以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集中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

2学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分年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师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

3学校要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4发生事故。学校迅速组织教师指挥学生疏散,及时将事故信息逐级上报。

(二)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三)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

(四)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

2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迅速将情况上报。

3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封闭事故现场。

(六)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将申请书上报。

2若事故发生后。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向其发出警告。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

(九)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及时报警。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各级部门。

(十)其他安全事故。参照上述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教育、引导、疏散、处理,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本方案自发文公布之日起实施。

范文网

篇2: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了在发生紧急情况需要疏散时,有序、安全组织全校师生员工疏散,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二、组织机构:##中心小学突发事故应急小组

组长:

副组长兼总指挥:

成员:德育处成员

参与人员:全体师生员工

三、演练时间、地点、信号

时间: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下午校园活动课。地点:学校教学楼-----操场。信号:学校统一发信号,学校广播系统统一指挥。

四、基本要求

1、为了积极、有效地应对危急情况,临阵不乱,各班主任务必高度重视,事先作好演练动员工作,以确保应急演练安全、有序地进行。全体学生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参加活动。

2、疏散期间全体学生应做到镇定而有序,认真听取疏散老师的指点,保持镇定,并做出正确判断。下楼梯时服从统一指挥,尽量靠右行。到指定地点后马上按班级集中,班主任清点人数。

3、本次活动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任何人不得扭曲本次演练的意义,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广大学生要把本次演练作为学会在紧急时刻自救自护和掌握逃生技能的一次重要机会。

五、演练注意事项

1、校园发生突发事故紧急疏散时,在教室的教职员工是该班(楼层)的直接负责人,教育学生要冷静,稳定学生情绪,严禁高声喧哗、制造恐慌,有序组织学生从教室撤离,按学校规定的分流路径疏散,一楼人员就近在教室前后出口处离开教学楼,二楼以上的班级就近各分左右楼梯顺扶杆下楼。要求其他教职工在楼梯口旁指挥学生撤离。杜绝拥挤踩踏事故,直到学生撤离后才能随学生一起撤离。

2、学生撤离后,必须服从于学校和相关人员的统一指挥,迅速到操场集队站好,班主任迅速清点人数。

3、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指定人员照顾特殊学生。

六、应急疏散路线及人员安排:

【范文网】

1、警报响起,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迅速组织学生在走廊按出操要求集合,并按指定路线撤离。四(3)班、四(4)班、四(5)班同学从含蕊楼东面的楼梯下,经跑道到足球场。四(1)班、四(2)班同学从含蕊楼西面的楼梯下,经跑道到足球场。一(3)班、一(4)班、一(5)班同学从童乐楼的楼梯下,到西面的篮球场。二(2)班同学从童心楼西面的楼梯下,到西面的篮球场,二(3)班、二(4)班从童心楼东面的楼梯下,到西面的篮球场。

3、部分教师安排:张卫红在童心楼的楼梯转弯处监督,杨秋红在童乐楼的楼梯转弯处监督;袁建明在含蕊楼西面的楼梯转弯处监督,王银华在含蕊楼东面的楼梯转弯处监督;吕正飞在蕴杰楼西面的楼梯转弯处监督,袁伟娟在蕴杰楼中间的楼梯转弯处监督,周春卫在蕴杰楼东面的楼梯转弯处监督。徐鹏飞负责东面篮球场的秩序,何涛负责西面篮球场的秩序,张峰负责操场的秩序,重点负责引导学生有序撤离(在楼道严禁学生蹲下系鞋带等)避免踩踏事故。

七、演练程序

1、由学校总指挥统一指令(用广播、摇铃铃声等)

2、广播内容:老师们、同学们请注意:学校现在发生紧急情况,为确保师生迅速撤离到操场,请按指定路线有序撤离,请务必听从指挥,不要惊慌。

3、清查:负责楼层及教室的教职工对相关区域进行清查,班主任清点人数,年级主任汇总年级人数向总指挥报告。

篇3: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苯类物质有剧毒且难降解,苯、甲苯、多氯联苯等物质都有“三致”作用,污染发生后,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化学稳定性极强,在环境中有较长的存留时间,虽然多氯联苯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我国禁用,但目前年产量仍达到上万吨,该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在生物体中积累,最终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1988至2014年间,我国突发苯类污染事故达十余起,造成巨大影响。2001年韩国籍化学货轮在长江口水域附近与香港籍散货船剧烈碰撞,造成701吨苯乙烯泄露,浓烈的苯乙烯味弥漫在空气中,离事故现场远达30~50海里,也能感到呼吸困难恶心头疼。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硝基苯泄露,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导致5次爆炸事故,约有80吨硝基苯流入松花江,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1人重伤,松花江水质被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近七千万元,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苯类突发环境事故一般难以预测和避免,破坏力大,影响深远。按照影响程度分为四类,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因为流域突发性苯类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源位置的随机性,流域特征和造成污染的事故原因不相同,并且事故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因此,做好苯类事故应急处理是减小破坏的重中之重。在应对污染事故时,就需要针对不同的苯类污染物质以及各种条件进行污染特征分析以选择适宜的应急处理技术,高效有序的控制苯类事故的污染情况。

1 污染流域水量及扩散性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流域规模的划分,对于流量大于等于150m3/s水面宽广的河流,其流速快,扩散程度大,在应急处理时,采取有效回收措施难度颇大,因此应尽快控制泄漏源,应急监视泄漏苯类污染物,准确掌握水质变化动态。

若污染区域的流量在15~150m3/s之间,应立即划定警戒区域,禁止群众靠近和取水,在现场条件允许、回收设备较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将泄漏苯类回收。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点发生苯类泄露,丰水期的污染浓度远小于枯水期,因此在修有水库的流域内,应当加大水电站的放流量,尽快稀释污染物,在短时间内使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标准值以内。

若污染区域的流量小于15m3/s,常用的方法是机械回收法,但在某些环境条件的限制下,对回收工人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也可适当采用人工回收法,目前遥控设备回收法等新型回收法也慢慢被采用。

2 污染物性质及环境条件

2.1 密度

苯类物质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密度小于水的漂浮型污染物,例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及苯乙烯等物质。污染事故发生后,苯类物质漂浮在水面上,应根据水流流速、风场风速实际值,结合泄漏情况对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作正确评估。第一时间切断污染源,制止泄露,用围栏将漂浮在水面上的苯类物质围起来,控制污染物蔓延范围,用船只牵引,使其聚拢,减小污染面积,利于回收处理。消除苯乙烯时,可投放“索克罗”物质,这种吸附能力很强的植物粉剂能使苯乙烯聚成块状,便于收集处理。

对于氯苯和1,2-二氯苯等密度大于水的物质,考虑实施条件和应急处理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该类污染物处理大多依靠水体自身自净的能力。一旦事故发生在自然保护区和地表水水源地等重要水域中,应加大水流量稀释污染物浓度,利用公式计算放水量使得水体污染物浓度c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检出标准值。

对于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苯类晶体物质,如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及多氯联苯,在路面泄露时,保持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避免扬尘,可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2.2 挥发性及易燃性

苯、甲苯、苯乙烯和氯苯等都具有很强的挥发作用,会较快地挥发到空气中,且蒸气比重大的物质容易滞留,因此必须保持泄露地点通风良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若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至少300m。

按照规定,将闪点在20℃以下称为高度易燃性物质,在20~70℃之间称为中等易燃性物质,在70℃以上称为低易燃性物质。高度易燃性物质应隔离电开关及静电火花、禁止烟头残火,用泡沫和水泥等物质覆盖泄露的苯类物质,降低蒸气危害。中等易燃性物质,加热时容易着火,因此必须注意防止其蒸气滞留不散,应用淋雾状水稀释苯类物质的蒸气。低易燃性物质,高温加热时分解放出气体,若混入某些杂物,易产生爆沸,致使引起热溶液飞溅而着火。闪点高的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液温度很高,一般难于扑灭,应在泄露时做好应急预处理,降低污染造成的损失。

3 污染事故类型

苯类污染事故发生按原因可以分为生产泄露事故、交通运输事故、企业违规排放及自然灾害四类,按照污染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类。

生产泄露事故指在生产工厂或储存车间里发生的泄露,不管是工厂火灾引发爆炸的突发事件,还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是人为蓄意破坏造成的突发事件,都会对附近流域造成重大的环境影响。在较密闭的工厂中,应在第一时间切断泄漏源和火源,隔离疏散相关人员,采用冷却水喷淋法降低蒸气浓度,采用ABC干粉灭火器灭火。发生微孔泄露的管道、容器采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法堵漏。小量泄露采用疏导法转移至其他容器,大量外泄采用沙土水泥筑堤导流入围堤,并用泡沫覆盖。

交通运输事故分为流域或陆地交通事故,对于由运输苯罐车的罐体破损或罐车阀门故障导致苯类物质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阻止其蔓延,也可采取焚烧事故地点的底泥和土壤的方法。对于船舶碰撞船体受损导致苯类泄露,受损不严重时,船舶自航至河口卸货,若随时可能发生船体断裂或沉没,则采取合理完善的就地倒吸法过驳,同时规划好施救程序和撤退路线。

项目未履行环评手续和项目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违法行为造成的偷排或直排是屡见不鲜的。通常情况下,企业违规排放对流域水体造成污染的修复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在工厂排污口必须按照收纳水体的功能类别和污染物的分类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加大对违规排放的企业的综合管理和惩罚力度。

由于自然灾害管道破损或管道老化导致苯类泄露,通过地下径流流入流域,由于地下水流动缓慢,不易发现排查和难治理的特点,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污染源,也得十几年能恢复原有水质,因此预防工作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夏燕.突发性油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4.

[2]侯瑜.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的经济社会损失评估探讨[J].中国资产评估,2013,4.

[3]姜春明.功能性多孔炭材料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J].新型碳材料,2007,12.

篇4:突发污染事故环境应急监测的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应急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类的活动强度增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次数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市与广西省交界,近两年出现了几次跨省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如何加强我市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使环境应急监测能在事故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2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重要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环境应急处置系统正常运转。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判断突发事故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为环境应急处置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突发事故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为事故的评价和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2)确保企业员工和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危害范围,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避免人员和财产的更大损失。

(3)做好信息发布,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发布监测信息,避免突发事故后果被人为夸大,以致造成经济损失,造成紧张气氛,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3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为了给环境污染事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增强监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明环境污染原因、范围和程度,总结以往的应急监测经验,我站制定了《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预案明确了各科室人员职责,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进行分级响应,对现场采样、样品交接、分析测试、数据报送、后勤保障、质量管理、机动协调小组工作程序实施细则作了详细的说明。从以往应急监测来看,只有详细且可操作性高的预案,才能更好地让应急监测人员找到自己位置。预案还包含后期处置、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内容,并附有肇庆市交通路网及主要保护区分布情况、肇庆市主要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地、大型工业企业分布图和统计表以及肇庆市环境功能区划等内容。

3.1 确定应急保护目标及防护范围

根据突发性事故性质、事故危险源所处的区域(单元)物料的性质、事故污染物的特性来划定防护的范围,明确应急监测过程中的保护目标。

3.2 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及工作开展

3.2.1 采样点位布设

现场环境应急监测小组要根据突发性事故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发地风向、风速或污水、消防水排放流向、堵截情况等,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结合敏感点位置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以2013年7月賀江出现的铊污染事件为例,两广监测部门制定了联合监测方案,共布设了13个监测断面,主要布设在污染河段、饮用水源上游、交接断面、河流交汇处等,见图1。

3.2.2 监测项目的选择

依据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事故的性质(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装置及存储设施单元介质情况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项目。如无法确定污染源,应根据污染物形态、污染程度等逐一排查。如2014年3月在我市贺江封开段江面出现不明浮游物质,经过监测人员现场初步判断为藻类生物,确定监测项目为生物毒性和石油类。

3.2.3 监测时间和频次的确定

事故发生初期,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尽量加密监测频次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逐步减少监测频次,直到确认环境污染事故影响的结束,宣布应急响应行动的终止。对于跨区域的地表水联合监测方案,监测时间和频次最好一致,这样有利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分析。

3.2.4 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根据污染事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在未确定污染物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便携式分析仪器法来做定性或定量分析。对于联合监测方案分析方法应统一,特别是前处理方法,如悬浮物较高的水样,前处理方法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样不利于后期监测数据的分析。

3.2.5 开展应急监测分析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布点、项目、频次、监测方法后,应迅速开展监测分析工作。在事故应急监测过程中应:

(1)做好现场监测记录。按规范格式记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日期、样品类型、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测定结果、分析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签名等。

(2)如需送样到实验室分析,应了解周边的实验室条件及监测能力,尽快选择较近的实验室。市站人员做好技术指导和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工作,尽快开展项目分析。如超出我市监测能力范围,及时联系其它监测站或第三方检测机构,确保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收到准确的监测数据。

(3)做好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

3.2.6 应急监测数据分析和报送

篇5:应急演练方案突发事故篇

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燃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落实“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意识,保障国家、公民的财产、生命及社会的公共安全。

二、编制的目的

在发生燃气突发事件时,以便快速、积极、有序、有效地控制事态,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

三、编制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第10号令《城镇燃气安全规定》。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62号令《城镇燃气管理规定》。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四、工程基本概况

常德市常德大道改扩建工程西北起金丹路,东南止沅水二桥,道路全长14091。165m(龙港路~武陵大道的1852。022m除外),金丹路至龙港路段起止桩号为:K0+000~K2+640,武陵大道至沅水二桥段起

止桩号为:K4+492。022~K15+943。187,道路控制宽度70m,它既是常德市江北区的一条重要主干道,又是江北环城路的一段。

在常德大道K5+000~K14+910原有道路右侧均存在燃气管道,且燃气管道较多,位置错综复杂,目前仍然没有迁移。为创造施工条件,加快施工进度,根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意见,拟在燃气管道安全距离允许范围外开挖右侧雨污水管道,为预防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的事故发生,特编制本预案。

二工区燃气管线位于道路右侧,走向及埋设深度具有不规则性,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了一处支管,长度约1。5~2m,设置了阀门。

在雨污水管道沟槽开挖及道路交叉口施工时,应先调查清楚原有燃气等管线的位置、数量等,开挖前燃气公司来人交底,开挖过程中燃气公司要有专人到场监护避免施工对原有管线造成破坏,而引发事故发生。

五、危险源的识别

(一)各类燃气的基本特性

5。1。1。天然气

(1)主要成分为甲烷;

(2)热值约为35。53~37。62MJ/m;

(3)天然气的比重为0。56;(4)爆炸极限为5~15%。

5。1。2。空混气(液化石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1)主要成分为C3、C4;

(2)热值约为50。16MJ/m;

(3)空混气的比重为1。40;

(4)爆炸极限3。5~16。81%(体积比)。

以上参数是标准状态下的计算数据。

(二)事故成因分类

5。2。1。塌方;

5。2。2。泄漏:管道接口泄漏、管道本体泄漏、储气设备泄漏、管道其它设备泄漏、用气设备泄漏;

5。2。3。人员中毒或死亡;

5。2。4。火灾;

5。2。5。爆燃。

(三)事故成因分析

造成燃气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野蛮施工和超负荷载重车辆致使燃气管道松动、甚至断裂;

(2)野蛮拆除旧房屋或违章搭建损坏燃气管道。

(3)地下管线埋设与所提供的资料相差较大,引起破坏事故。

六、预防和应急措施

6。1。边坡塌方的应急措施:

发生塌方后,急救的原则是首先救出遇险者。其次在塌方的救援过程中,常常会“再次塌方”伤及救援人员,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1)对全身被埋者的急救方法

塌方时造成人整体被淹埋,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如不及时正确救治,可造成死亡。当了解清楚被埋人的位置后,在接近伤者时,

要防止抢救工具挖掘时的误伤,尽量用手刨挖。在救险时,要注意伤员附近的房架、断墙、砖瓦等情况,防止挖时倒塌。

(2)塌方后对受伤者的急救

对塌方受伤的急救方法如下:

①迅速救出伤员;

②救出现场时,搬动要细心,严禁拖拉伤员而加重伤情;

③清除口腔、鼻腔泥沙、痰液等杂物,对呼吸困难者或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大出血伤员须止血;骨折者就地固定后运送。颈椎骨折者搬运时需一人扶住伤员头部并稍加牵引,头部两侧放沙袋固定;④伤员清醒后喂少量盐开水;⑤送医院急救。

6。2。燃气泄漏的应急措施:

(1)燃气事故发生后,现场人(目击者、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和义务向供气企业及有关部门应急机构电话报告,燃气公司负责人电话:0736-7763117;安监部门电话:0736—7703280。

(2)接到事故报告后,在组织先期处置的同时,应迅速摸清情况,立即电话向市燃气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工作组及事发应急管理机构报告及同时报告市政府应急办公室、市安监部门及有关部门。燃气泄露的自救方法:

(1)发生燃气气体泄漏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把手帕、衣物等浸湿。

(2)当发生燃气泄漏时,不可恐慌,选择沿高处或低洼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

(3)当发生燃气泄漏时,要判断燃气源头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燃气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防止燃气随风飘散,更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当发生燃气泄漏时,假如事故现场有专人引导,应服从他们的引导和安排。

6。3。燃气泄漏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

(1)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焰,以防事态扩大;

(2)应当立即通知消防部门;

(3)火势得到控制后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灭火。

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

(1)在火场中浸湿的毛巾或者衣物,捂住自己的眼鼻,会让自己坚持的久一些,从而给消防员们更多的时间来救自己。

(2)先要冷静下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选择的逃生方法。

6。4应急物品

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应备好应急响应的所有物资,如:毛巾、清水、急救药品、灭火器等。

七、应急基本原则

7。1。如事故现场发生人员伤亡的,现场指挥应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协助就近送入医院抢救。

7。2。若现场事态仍有恶化的可能,现场指挥要积极组织人员,设备或物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或扩大,疏散或劝阻无

关人员离开或进入警戒区域。

7。3。指挥部如在抢修现场的,应设置在上风口,与作业点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

八、报警和处置程序

8。1。应立即向119、110报告事发基本情况和初步判断抢修等级。

8。2。应立即成立现场指挥组,采取可行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和升级。

8。3。现场负责人员接警后,做好记录,立即通知部门领导。同时,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报告事发情况。

8。4。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相关单位报告:事发情况、泄漏燃气浓度(含设备故障部位)、已采取的措施、需要协调配合的单位。根据等级确定抢修方案,分配工作任务。

九、后期处置

9。1。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2)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3)事故结论;

(4)各种必要的附件;

(5)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6)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

9。2。调查总结

(1)恢复正常之后,由抢修总指挥或项目经理牵头,召开抢修情况分

析会,写出相应的处理报告,如果因某个单位或个人因素造成抢修抢险的,应追究其赔偿。

(2)若上级及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处理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时,应如实提供证据并配合调查。

十、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组成及职责

常德大道燃气事故应急领导工作组

组长:董德强

副组长:钟岳山、彭继前

成员:王鹏升、吕斌、白金禄、吴金星、李永刚、郭中元、余大鹏

应急领导办公室电话:0736-7818570

燃气公司负责人联系电话:0736-7763117

应急领导工作组主要职责:

(1)指挥和协调燃气事故的处置。

(2)对相关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做出决策,下达指令,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单位报告。

(3)组织燃气重大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4)负责燃气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

十一、在燃气管道旁施工的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要求进行

施工。

(2)施工过程中禁止携带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3)当夜间施工时照明要充足。

(4)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旁站监督,发现异

常,及时上报。

(5)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沟槽开挖采用人工进行,同时应通知

燃气公司人员到场监督指导。

(6)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应得到现场监理、业主代表、燃气公

司代表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7)当雨污水管道与燃气管道相交叉时,应设置截面不小于

600mm_00mm的砖墩支撑,防止燃气管道断裂。

十二、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常德大道改扩建工程项目部制定并解释。

十三、预案的生效

篇6:校车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校车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学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乘车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按照上级的要求计划组织一次校车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8年1月19日下午三点。

三、活动地点:学校博荣广场

四、参加人员:学校安全保卫人员、校车车主、司机、照管人员

五、演练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玉成副组长:路 涛

组 员:宿传刚 李前前 屈 强 杨 鹏 马 帅

六、参演人员职责

1、总指挥:王玉成

2、现场指挥:路 涛

3、疏散组:宿传刚 职责:负责“起火校车”内学生的疏散,指挥学生向安全区域疏散,检查是否有人留在“起火校车”内;安置好疏散下来的人员,并安抚稳定其情绪并负责拍照。

4、后勤保障组:马 帅 职责:负责演练维持集合前后学生纪律。

七、活动内容:校车突发事故逃生演练。

八、活动安排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演练活动方案

2、安排演练车辆,提前进行初步演练。

(3)照管人员向学校校长报告:我是校车鲁JE6650的照管人员,校车在校门口发生自燃,41名学生已安全疏散,但是有2名学生受伤,请赶往事故现场。

8、学生集队。

9、主持人进行总结。

篇7: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重大突发灾害事故应急人员、设备

调配方案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为认真落实重大突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调配方案措施。

1、急救中心接诊(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电话后,要在3分钟内车辆待命出发,随时接受调动,一切为此让路。

2、院领导,特别是急诊救护组领导要身先士卒,带队出发,各相关科室救护人员要在15分钟内集结完成。

3、药房负责急救药品的准备工作,由有关人员查验登记后先使用,随后再考虑其他问题。

4、医疗器械,特别是抢救器材,如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吸痰器等仪器管理人员要听从调动,机器随人动;并要保证正常运行。

5、院内有关人员要做好病房、病床的准备工作,手术室要待命手术,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6、重大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车辆、人员、设备、药品调动权由主管院长全权负责。

7、需要上报的有关事件或问题要逐级按规定时限上报。

郸城县公疗医院

2005年2月1日

篇8: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要想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做出准确判断及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消除污染事故对环境和人群的潜在危害, 笔者认为,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求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预案。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工作原则、级别、类型与程序

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工作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处理突发污染事故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做到“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 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 提高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郑州市内加强对各种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 尤其是要加强对郑州市内的监控、省控重点源的监控, 实施常规化的监督管理。

(2) 坚持市站统一协调指挥的原则。

即, 以“统一领导、分类管理, 属地为主, 分级响应”为准则, 在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的统一领导下, 加强市站与各三级站及各三级站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提高协调指挥的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实行分类管理, 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的专业优势, 使采取的措施与实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 平战结合原则。

即, 坚持“平战结合, 专兼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物资、技术、工作方面的准备, 加强培训演练。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充分利用其现有的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 整合环境监测网络,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进行监测。

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级别。

郑州站及所属各三级监测站应根据属地原则,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各种污染事故进行分类限定, 并将分类限定条款上报市站, 获得许可后, 及时制定出针对各级污染事故的响应预案。污染事故按情况的大小可分为重大环境事故、较大环境事故、一般环境事故、轻度环境事故、非事故性环境污染事故等。

3. 事故类型。

可根据事故污染物的种类来确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大致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而涉及到郑州市的事故类型主要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及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三种。

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工作程序。

一是事故分析与报告。事故分析, 即依据事故现场的监测数据、造成事故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扩散趋势, 由专家评估小组评估出相应的事故分析情况。事故报告则是进行事故分析后向上级呈送的一种外在形式。

二是信息发布与上报。信息发布与上报, 指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及所辖各三级站针对本辖区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制定出报告制度, 并把该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市政府、市环保局及社会公众通报, 使决策机构及公众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污染信息及发展趋势。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检测组织结构设置

1. 指挥机构。

该机构即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人员应由具备一定应急监测协调能力的主管担任, 成员应由具备大气、水、辐射等各相关专业知识的资深技术专家担任。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指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 它不仅具有指挥协调的职责, 还具有专家咨询的职责。

2. 监测机构。

该机构即现场监测技术小组, 由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对大气、水、土壤的现场监测工作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及事态进展情况报告。基于此小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在确定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时, 应体现及时、迅速的特点。

3. 评估机构。

该机构由环境监测专家组成, 其职责是, 在应急监测后, 根据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 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 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监测人员的撤出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出建议, 并在技术上指导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的制订和各应急分队的应急监测。

4. 信息及后勤保障机构。

该机构主要接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警、传达、命令与指示等信息。该机构在接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后负责协调、联络各应急监测小组, 保障应急监测工作的后勤供应、信息传输及应急监测人员培训和演习的组织落实。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检测体系框架 (见图1)

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1. 应急监测方案制订的基本要求。

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物为已知污染物, 则可以立即根据该污染物的特点, 制订实施应急监测方案;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物为未知污染物, 则应根据事件发生单位的生产、贮存或运输情况及遭受危害的人群和生物的表象等信息, 判断该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或无机污染物, 从而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进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定性分析来确定该污染物。

2. 监测分析方法。

(1)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物与水环境污染物的应急监测都可利用现场大气便携检测仪器、现场检测管、检测试纸等仪器进行快速检测, 必要时也都可分别采集样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2) 放射性污染。针对放射性污染的特殊性, 由于目前各监测站无相关仪器设备, 也没有针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方法, 因此, 遇到此类污染应及时上报到当地政府, 由专业部门进行测试分析。

3. 点位布置与监测频次。

点位布置, 即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来确定污染物扩散的范围, 并在此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的一种监测方式。监测频次是应急监测的另一种手段, 是指在事件发生初期, 对事件发生地的监测能力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尽量多的原则进行监测, 并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地调整。可见, 监测频次与点位布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 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即, 根据监测结果, 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 预测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而进行的分析。并以报告的方式将以上信息上报应急监测领导小组, 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5. 监测保障。

(1) 防护安全保障。即, 应急监测人员根据突发事件污染物的特性而采取的适当安全防护措施。如, 对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 可采用呼吸道防护的方法, 主要装备有正压式氧气 (空气) 呼吸器、防毒防尘面具、滤毒设备及浸水的棉织物等;对不挥发的有毒有害液体, 可采用隔离服防护等;对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液体, 可采用全身防护等;对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 可采用阻燃服防护和防爆设备等。

(2) 信息保障。指挥机构与监测机构、监测机构与评估机构、指挥机构与评估机构之间良好的通讯联络, 是信息保障的前提条件。

五、应急监测终止评估

篇9: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方案

【关键词】农村环境监测;现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43-02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发性和危害性。由于事发突然、危害强度大,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直接后果。对社会安定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够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及时了解污染事故进展,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来化解环境污染和降低损失。因此,加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的应变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 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十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能力逐步提高。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同时,环境监测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总体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需要。为此,2008年为确保“十一五”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环境保护部编制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统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核与辐射、环境科研、环境信息与统计、环境宣教等各个领域。该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自身建设规划,为建立科学、国际一流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该规划确定的13项建设任务包括: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高核与辐射监管水平、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改善国家级环保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工作条件、整合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推进环境宣教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

今年4月刚刚发布《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并对明确环境监测发展方向,提升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意义重大。该规划从国家环境保护任务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出发,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目标,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统领,以科学监测为主题,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主线,坚持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确定了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监测评估、提升整体水平三项主要任务,实施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运行保障、人才队伍三大重点工程,基本实现“三个说清”和“市县能监测、省市能应急、国家能预警”的目标;明确了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和科研支撑五大保障措施。本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满足政府环境管理与基本公共服务需要。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形成了环境监测体系,具备了很强的监测能力。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的职能主要是监测所在辖区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配合相关的环境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的验收等。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建设中由于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上的欠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必将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尤其农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型缓慢,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新旧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且往往农民成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最严重的直接受害者。因此环境应急监测在农村建设污染事故中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最多只覆盖到县(县城镇),现有的农村环境监测统计极其缺乏,因此建立先进的农村建设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3 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农村环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国家食品与生态安全。随着我国各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新旧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使农村环境保护日益紧迫,并制约着农村的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农村建设中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除了采取建立事前污染责任保险金制度,推行“绿色保险”等综合策略外,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3.1 编写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预警制度包括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初步评估两个方面的内容。应对建设中的新城镇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出对环境构成主要危害的重点污染物。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确立一批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密切关注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预案。

3.2 组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确定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有机整体,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

3.3 建立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制度

建立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重点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结合环境质量的监视性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感觉灵敏、反应快速的预警监测机制,及时跟踪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加强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估,主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隐患,做好应急响应。

3.4 配备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设备

购置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仪器、现场监测设备、应急监测车、个人防护设备、其它辅助设备等。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

3.5 收集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信息

多方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的有关信息,汇总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资料。建立与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通信联系,整合本地区其它实验室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使其成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力量的一部分。

3.6 开展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演练

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队伍培训相关知识,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精心设计,高度仿真。演习应着重训练应急监测体系的反应速度,各部门单位的协同水平,对不同程度污染事故的处理方式,现场监测的实施能力,特别应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现场自我防护能力。

3.7 标记农村建设重点污染源,为应急处置供可靠依据和准确的处理方法

详细标记内容包括:污染源的分布,企业位置,危险物资储备地点,总图布置,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3.8 科学进行新城镇建设中污染事故的数据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和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向社会和各级政府发布换技能名污染事故预警,启动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迅速为现场的救援和疏散工作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突发性大气污染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工作的研究,以促进环境与经济和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刚,李国.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构想[J].治淮,2009年12期

上一篇: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思考下一篇:再别康桥创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