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困境与出路的实证研究

2024-09-05

基于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困境与出路的实证研究(精选4篇)

篇1:基于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困境与出路的实证研究

基于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困境与出路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新疆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教育的实施背景和现状,揭示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教育所面临的“招不满,下不去”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的观点,为民族地区美术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疆;美?g免费定向师范生;困境;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01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0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政策与困境

为缓解新疆地区农村、双语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自治区党委决定于2010年起在全疆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并制定相应办法,在疆内6所高校招收免费师范生。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面向农村学校。加强音、体、美等紧缺专业师资培养工作。从2012年起,针对音、体、美专业师资“招不上、下不去”问题,依托驻地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院校,培养专科、中师层次音、体、美专业双语师资。

自2007年国家制定免费师范生的相关政策以来,新疆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招不上,下不去”的问题也相继出现。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完善政策,并加强招生前政策的全面宣传力度,同时,更应完善和保障毕业生就业后的各项政策、制度。另一方面,相关高校对人校后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培育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教师职业能够充分理解和高度认同――教师职业认同,是其毕业后主动选择教师职业,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

二、对策

(一)政府层面――完善政策

1.政府应全面做好高考前的招生宣传工作,把好人口关

其一,建议政府应该在高考前加大宣传政策的力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做覆盖式宣传。并把免费定向师范生政策中的权利和义务向学生们重点加以讲解和分析,突出该项政策的深刻意义以及政策对师范生们自身发展的好处,从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祖国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其二,建议各高校在高考前采取测评加面试的方式招生,可建立“免费定向师范毕业生从教意愿综合测评体系”,测评后再面试,然后,将测评与面试成绩综合起来选拔从教意愿高的考生进人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行列,从而把好入口关。也可尝试在大一学期结束后,选拔有志于去农牧区任教的学生,给予免费定向的政策支持。

2.增加偏远农牧区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工资和津贴

目前,我国教师的工资制度还不成熟,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不利于激励教师到欠发达地区任教,更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建立专项教师津贴补贴机制,从而鼓励免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偏远农牧区工作。

3.制定政策,做好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职后教育工作,加强交流

多数新人职的青年教师,在不断的授课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充电”的地方。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免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教育部门及毕业院校应及时了解免费定向师范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加强交流,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组织他们参加教研活动,利用一定时间对其做有效的职后继续教育工作。

(二)高校层面――创新培养方式

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其从事教师职业最为持久的情感源动力,是一个人进入教师队伍时最为基本的心理准备。传统的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相似的观点本是学生在心理学课程中学习的概念。但是,实践证明,学生难以将此概念与自身专业进行有效的联系。“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倡导“跨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主张将教师职业认同的理念渗透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从入学到毕业。让“准教师”持续了解、认识、感知教师职业认同,体会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收获与尊重,从而热爱教师职业、认同教师职业。自愿选择并从事教师职业。

1.概念梳理

国内学者孙美红、钱琴珍认为:“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王传利、薄艳玲的观点认为:“职业认同”是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良性评价。“教师职业认同”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指的是一种“过程”,其二指的是一种“状态”。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同在职教师一样,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从过程上来说,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也是其教师角色不断学习并形成的过程;从状态上来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及价值观的程度和状态。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是指将教师职业认同的教育贯穿在师范生所有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培育师范生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教师职业认同。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始终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并且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教师职业认同。

2.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方式

(1)课程设置――设置“创新的、接地气的”美术教育类课程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课程设置及实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师范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着课时安排欠合理、课程面设置较窄等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更是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理论性过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相关高校在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合理设置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课程面,建立起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大学美术教育类课程。例如:可以开设类似于中小学美术教师“名师讲堂”的系列讲座课程。邀请当地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尤其是毕业于本土高校后,逐渐成长起来的优秀中小学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等美术教师,回母校为师弟师妹们做讲座。讲座的内容围绕“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工作体会。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的课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如何自己对这些内容做思想上的衔接?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份职业带给自己了些什么,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大学期间应该如何计划学习,自己的经验是什么”。让每一堂课都能带来新的正能量和感召力,尤其是在这些教师身上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散发出的教师职业认同。从而让“准教师”们在不断了解教师这份职业的基础上开始感受与体会这份教师职业认同。

(2)课程内容――在美术教学论课程内容中融入中小学教材与本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

长期以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论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等问题。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不但不感兴趣,而且时常会有抵触情绪。认为只要把画画好就是学好了美术教育专业。这使得他们的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更无从感知和建立美术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建议美术教育教学论教师通过将中小学教材融入教学论课程以及在美术教学论教材中融入本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方式,改变这些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论教材中的一个大标题或一个知识点,将中小学教材内容融入其中。

(3)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参加当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研活动

简笔画和三笔字是美术教师的重要教学基本功,是高师美术教育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据调查了解,许多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研活动每学期都在有效开展。内容涉及研究交流教学方法、讲课比赛、简笔画、三笔字等。在中小学开展相关教研活动的同时,如果能有所选择的让“准教师”们也参与其中,跟着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他教学的方法与经验,不但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法和途径变得灵活多样,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准教师”意识和教师职业认同的意识。

(4)教学比赛――举办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讲课比赛活动

为促进“准教师”们的实践能力,在实习前和实习后分别开展讲课比赛活动。让学生?w会实习前自己在讲台上的青涩和教育实习给自己带来的在讲台上的教学经验与自信。从而让学生认可、认同教师职业。

(5)教学实习――重视与改进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实习与支教工作

Smith和Goldron通过推论和理论分析的方式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认同形成之单独途径,教师职业认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培养和构建。因此,教学实习活动对于师范生教师渗透式职业认同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过程中,期望与角色具有明显的冲突性。换句话说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往往会在现实中遭遇打击。这种冲突性只有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得以解决,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职业认同的形成经常呈现一种斗争,新教师必须弄懂不断变化、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观点、期望和角色,因为这些观点、期望和角色是他们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因此,有必要保证和有效调整“准教师”的实习时间,从而让“准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体会角色转换,在感受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其教师职业认同。在实习时间上,建议每年都应该做适当安排,例如,大一实习一个月,大二实习两个月,大三则按照现有的半年支教正常进行。并还需定期培训、走访实习指导教师。同时结合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走基层,访生情”的活动。全方位提升美术免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与从教意愿。

三、结语

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招不上,下不去”的问题,单靠政府制定政策难以解决。高校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协同政府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创新培养方式中的“创新”点就在于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其目的则是有针对性地培育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政策的不断完善与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对解决新疆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招不上,下不去”的问题,可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从而使这项政策在缓解新疆农村教师师资队伍紧缺、提升农村教师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就“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而言,它不仅适应于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和非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

篇2:基于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困境与出路的实证研究

虽然每年免费师范生的报考都呈现出火爆的状态, 但也难掩入学后学生动力的缺失。问卷调查的结果说明了大部分的学生是出于对现实的种种考虑才做出了这个选择,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意识层面着手。对专业选择的过分功利化实际上就是对国家政策的不尊重, 学生与家长对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熟知程度令人失望, 过分看重权利, 忽视义务必将使政策宗旨偏离方向, 所以加强对高考学生的全面宣传十分必要。这不仅需要施政者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宣传, 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只有这样做, 才能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内涵、精神与核心价值根植到大众的观念中。

二、改革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模式, 增加自主招生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招收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招生模式, 但很明显这种招生模式很难筛选出志愿从教、热爱幼教事业、拥有专业技能基础的优秀学生。2008年,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试点第一次将自主招生环节纳入到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模式中, 通过面试和心理测试两个环节选拔优秀高考生, 这一举措不仅把好了“入口关”, 也为以后免费师范生的招收提供了参考。虽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招收只是省属规格, 但是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 增加自主招生环节, 特别是心理测试以及专业技能测试, 显得十分紧迫, 因为此举不仅能够选拔出适合专业要求的学生, 而且可以筛选出心理状况良好的学生, 从而降低未来发生“幼师虐童”事件的概率。

三、优化和改革传统艺术类课程, 切实提高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我国幼儿教育已经呈现出日趋高教化的状态, 整体师资在学历方面正在不断地提升, 但同时专业技能却在下降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幼教老师入学前专业基础过于薄弱。

此外,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理论方面, 这使其毕业后难以与具体工作衔接, 所以入学后的艺术技能培训、艺术课程的优化和改革就显得非常关键。一是, 加强隐形课程的建设, 尽可能多增加有益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机会。二是, 结合专业的特色与时代要求, 改革传统的教学也是关键。最重要的是整合艺术类课程, 突出学前教育的特色, 将专业课程中的教育、心理等理论知识纳入各项专业技能课程的范畴中,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教育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

四、适当调整政策倾向, 顺应免费师范生政策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第一, 政策和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应该随着时间和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免费师范生政策也一样, 虽谈不上嬗变, 但是适当地调整政策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大众的期望。学生对各项义务的认知存在差异就是体现, 最突出的便是针对考研的诸多局限, 所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放宽考研年限, 或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第二, 增加退出和二次选择机制。由于缺乏竞争和就业升学的压力, 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免费教育的顽疾, 退出机制的建立, 即强制一定比例的学生退出免费师范生的序列, 势必会增加免费师范生的竞争压力。对于不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给予他们二次选择的机会, 不仅会帮助他们迎来学习生涯的第二春, 也从另一个方面优化了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队伍。

参考文献

[1]姚云, 马龙, 李小红.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基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入学与毕业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02) .

[2]伊继东.省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定向就业免费教育的实践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06) .

[3]金海东, 蔺海沣.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建设: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10) .

篇3:基于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困境与出路的实证研究

【摘要】从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至今已有8年之久,各个学校顺应时代的变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虽然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具体方案各有不同,但是,目前各师范大学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和教育实习重心脱轨。只有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教学理论和实习的重心接轨,才能确实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需要的中小学教师,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研究如何真正做到师范生的理论教学和教育实习的接轨。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 教师教育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48-01

一、免费师范生在教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上的研究现状

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质量的提高,而其根源则是对教师的教育质量,只有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走向岗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国家提倡科教兴国,重视对师范生的培养,因此从2007年秋季开始,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规定其享有权益也负有义务,师范生的培养关乎我国基础教育的命运,在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尤其受到特别的关注。课程的选择与构建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离开了课程,教师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危害性可想而知。所以对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培养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意义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大量的数据显示,前人在关于高校教师理论教育研究上有重大突破。但是,针对免费师范生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尤其对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方面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上的研究研究更是寥寥,即培养免费师范生的院校对免费师范生在专业教学论的理论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关系的处理研究很少。由于六所师范大学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形式不同但是内容大致一样,所以在各学校的免费师范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笔者选择以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培养较好的西南大学为例,其中选取学校最为重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进行研究,使得此项研究具有代表性、普遍适用性。

二、免费师范生在教育理论教学中的困境

西南大学在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块,一是通识课程、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三是教育专业课程。虽然在课程中除此以外也有选修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 但份额配比在主体结构中极为有限,教师教育课程的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理论性课程,以大学授课教师的讲授为主; 二是实践性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为主。对于体现“教什么”的学科专业课比例较高, 而对于体现“如何教”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等教育类课程比例却偏低,尤其是实践机会较少。加之教育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三个板块之间缺乏统一整合, 各版块之间存在重复或是漏洞,致使免费师范生对课程的价值取向失衡,学生重视的只是学科专业课程,并且缺乏整体的、连贯的知识建构。这种不合理的结构, 特别是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过低, 大大削弱了教师的教育专业训练, 使职前教师教育特色不明显, 上岗后往往需要重新培訓,自我成长,不能适应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要求。当前的严重问题还在于学校在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性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实习所需要利用的知识技能相割裂,教育重点不对称,学习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的时间也完全割裂开来,造成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形成两张皮的现状。

三、免费师范生在教师理论教育培养上的出路

1.免费师范院校教学理论教学的教师结构调整

现在招收免费师范生的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理论老师主要是教学研究型的老师,他们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很少有正处在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学型老师,由于研究型老师在教学方面没有任何实战经历,这使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院校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从一开始就是纸上谈兵,即使能结合案例分析也比较缺乏新时期的案例,不能跟上当今学生的步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则首先需要调整免费师范院校进行专业教学理论教学的教师结构。必须加入当前在活跃在中小学教育最前线的学科老师作为新鲜血液,完善教师结构,或是让研究型教师走向教学一线,丰富实战经验。其次,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实习安排不止一次,并且在实习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理论指导,使免费师范生在教育实习阶段能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也能不断丰富理论素养,活学活用。

2.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理论教学的培养上需要转移教育重心

各大免费师范院校在免费师范生在培养的重心上往往在于培养“教什么”,而忽略了“怎么教”,以思想政治教学为例,学校开设的课程为政治学,文化学,哲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实作,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分析等,其中很大部分内容是培养免费师范生”教什么”而关于“怎么教”的部分则很少。在出于为数不多的教育理论课堂中,老师的教学内容则主要侧重于书本的知识,而不是来自当今中小学教育的第一资源。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的教学,老师则主要讲述现在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原则,而不会教会免费师范生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去运用这些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分析课中,老师主要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教材,在进行简单评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侧重点有只在于分析是什么,而并没有教会免费师范生如何真正的把握教材。如此这般,笔者认为,现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并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而更多应该利用真实可见的教学案例,以例促教,以例促学。所以教育理论教学的培养重心需要转移。

如何确立免费师范生的教育重心可能一直都是一个难题,但是笔者认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教学必须落实到教育实践,即结合教育实习进行,主要针对教育实习的真实环境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免费师范生就业打下基础。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需要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不能只注重教育理论的死板知识的教学,必须转移教育重心,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前线的资源,调整免费师范院校的教育理论教学的教师结构调整,充分将教育理论教学将教育实习相结合,做到知识上的接轨,促使免费师范生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 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J]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篇4:基于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困境与出路的实证研究

从培养学校、教育专家到教育行政官员的一片叫好之声中可知, 绝大多数人对此持肯定和褒扬态度, 但也有少数人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主要分歧就在于这一举措的出台与市场经济时代对于人才培养、使用的市场化配置要求是否相一致, 是否符合事业单位用人改革的方向, 是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统分统配”的回归甚至是一种倒退?有人认为, 这一举措的实施,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 是不是教育内部的一种自我“垄断”, 影响了其他非师范学生进入教育行业的机会, 并由此带来新的社会不公平, 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相违背?还有人认为, 目前小学教师本科化的浪潮已经风起云涌, 当地政府仍然推进专科层次的免费定向教育, 是否缺乏应有的前瞻性?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实际上, 教育举措是一项严肃的课题, 它需要争鸣与研究来推动。也正因为此, 由江苏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发起, 2009年5月下旬在江苏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召开了五年制师范定向生培养工作的研讨会, 会议的议题相当广泛, 涉及到招生、面试、培养规格、标准、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与会代表认为, 教师作为社会职业的一个分支, 因为其在塑造人的灵魂、增长人的智能方面的特殊性, 以及在整个国家昌盛、民族振兴、国民素质提高方面的基础性等, 其相对于其他社会职业有着不容置疑的战略性。所以各国政府对于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般都拥有体现行政意志的保护措施。国运兴衰, 教育先行, 历史和现实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雄辩证实, 已经成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市场经济时代在某些领域尤其需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甚至于经济的手段来干预、来推动, 只有这样, 才是比较成熟的市场资源配置。历史上一些随波逐流、放任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给人类文明的传承与繁衍带来教训。江苏省南通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权衡, 出台了这样的举措, 至少透射出一点信息, 那就是:基础教育师资补充的源头的确已经泛化且质量正在下降, 是到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的时候了。扬眉剑出鞘, 这一举措, 恰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远见卓识和坚强决心。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提出“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 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 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可谓空谷传响, 高屋建瓴。所以, 吸引鼓励优秀的人员报考师范, 是建筑在宏阔的教育事实背景和唯系民族振兴大义之上的。

但对于这样一件惠及子孙后代且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举措, 如何能够科学健康地发展, 并努力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 笔者以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传承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

自从1898年师范教育发轫, 在100多年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良好的师范教育传统。比如说十分重视师范性, 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教育实践等。这些都是新时期开办师范必须要始终坚持的。但也实事求是地讲, 现代师范相比较传统师范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要求, 比如对个体的特别关注, 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 注意学法的指导, 课外校外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开设, 甚至于教师专业基本功的内涵延宕等等。而且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价值多元的社会, 现代师范教育面对的是九零后的独生子女群体, 在教育对象、要求等方面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五年制师范必须超前研究基础教育, 要始终关注、研究国内外基础教育方面的前沿信息, 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成果并反哺或辐射基础教育。所以五年制师范免费定向生的培养既要根植于优秀的师范传统, 同时又必须创新开拓, 在传承与创新中开辟新路。

二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

五年制师范必须牢牢抓住师范性和学术性两大命题, 高扬师范性, 突出学术性。顾明远教授认为,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 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 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 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师范性是立校之本, 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标尺, 五年制师范积淀下来的师范传统和特色, 是优于其他院校甚至于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新的形势下, 应该予以保持和发扬。但师范院校的学术性偏弱也是颇受外界诟病的主要方面。从教师队伍层面来说, 教师教科研的传统往往是基于对教法或学法的研究, 而对学科本身的研究相较于其他高校来说显然比较逊色。从学生层面来说, 作为专科层次的学校,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是学术性推进中的应有之义。如果师范学校陷入重“术”轻“道”的泥潭, 只着意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缺乏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从育人方面来讲也是残缺的。五年制师范的培养目标既然是专科层次、体现专业化的教师, 无论是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师范与学术并重才是两全齐美、相得益彰之途。如果教师只能津津乐道于专业理论研究, 对“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不入其门, 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 固然不行;同样, 如果没有强力的学术支撑和专业润泽, 师范性就没有生命力, 教师素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势必缺乏续航能力。

三专业性与通用性之间的关系

五年制师范的培养目标是未来小学 (幼儿) 教师, 而小学 (幼儿) 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亲和的教育情意外, 在信息社会不断爆炸的今天, 丰富的知识面尤显重要, 应该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杂家”, 所以要特别重视五年制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些五年制高师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必修的内容, 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五年制师范免费定向培养工作研讨会上, 对五年制师范要不要分文、理或其他专业科目?诸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同志普遍认为, 五年制师范较细的专业分科对于打通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缺乏张力, 不大适合小学 (幼儿) 教育的综合化需要, 认为五年制师范课程的综合化应该成为学校课改的基本方向。这些都要求五年制师范学校必须强化学生的通识教育, 精选精授专业课程, 着力于学生丰厚教师素养的养成, 文理兼修, 智能均通, 形成比较宽广的专业口径, 以适应基础教育和学生健康全面综合发展的需要。

四自主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一项包容性很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活动, 所以教育运行也体现出开放的特质。同时, 教师教育是职业教育, 从根本上说是“来料加工”, 首先从源头与进口上, 也就是生源质量上要有保证, 而这些都离不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另外, 五年制定向生“定向”的特点, 学生的职业情意、专业发展情况如何, 其评判标准, 从某种程度上讲, 最有话语权的就是定向地区的基层学校或定向地区的小学 (幼儿) 的教育专家。基于这个意义, 一方面作为五年制师范学校必须密切追踪并领先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职业基本功训练方面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领先性, 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借力”, 召开经常性的小教、幼教专家座谈会, 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吸收和使用来自一线的新鲜教改信息和教改成果, 使定向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学校自觉把五年制师范定向生的培养与地区整个教师队伍的职后培训结合起来, 形成完整的、贯通的、校内校外互通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教师教育体系。当然五年制师范也必须密切与本科院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相互取长补短, 实现资源共享。

五规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

江苏南通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培养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三方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学业考核、服务期限、特殊情况处置等, 诸如“学生考核通过后,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其定向就业, 入编教师编制。学生必须服从安排, 定向服务年限不少于5年 (组织调动除外) ”等事项, 这些对五年制师范定向生的管理提供了较为可行的规范。但有些问题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说学生毕业时是否可以参加江苏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 升本之后协议中关于“落实就业”的承诺是否仍有后延性?再比如五年制师范生既然全部定向到乡村, 那么城市教师年轻化的途径只能是从农村“单向流动”, 还是另行招聘;如果从农村“单向流动”, 这样做的后果是否带来农村小学 (幼教) 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再有五年制师范定向生毕业时要“考核合格”, 这个考核的主导权是培养学校还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也颇有争议。所以在五年制免费定向师范管理上, 培养方、委培方甚至于包括学生本人仍要充分沟通, 不断完善, 如果各方都本着利于人才持续发展、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愿望, 形成一致的共同点并不困难。

师范免费定向培养是一项福泽千秋万代的朝阳工程, 它对于师资队伍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管五年制师范这种办学模式存在的时间长度如何, 但免费和定向培养本身的确符合了人才培养与造就的内在规律, 契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应该说作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教育大国来说, 其存在与发展具有厚实的背景和很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师职业的特点与教师专业化[R].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007, http://xsy.jstu.edu.cn/ArticleView.aspx?articleid=9955&Columnid=0116

上一篇: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审核备案书下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