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2024-07-25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通用10篇)

篇1: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让学生步调一致的机械似操练的教学方法,像“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吃不到”,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不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上必定是和谐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完全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教育形势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在学习中体验、创新、提高。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蹲下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多微笑、多表扬,表现出师爱的真情,克服过去学生惧怕体育老师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致发挥,从而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练习,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知识。”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形成“学会”到“学会学”的转变。例如传统的投掷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投掷练习,几次练习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练习,有的选择侧向的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同时注意合理的分组,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再一次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练习的伙伴,认为自由组合练习小组易形成“小帮派”,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是由于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在一起。他们一起练习、互相纠正,共同交流与总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合理多样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认知与练习的兴趣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创设去“池塘郊游”的教学情境。在音乐伴奏声中,小朋友们来到“郊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各种自己想到的跳跃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创设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体会并练习小青蛙跳的本领,情趣盎然,兴趣倍增。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在学习模仿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中,领悟并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通过情景教学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

小学生是极其好胜的,对于各类体育游戏比赛他们往往乐此不疲,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他们会异常地兴奋。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互动时空。

体育课堂教学期待着自主性教育,只有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与练,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序、有乐、有趣、有健康,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泉”。

篇2: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让学生步调一致的机械似操练的教学方法,像“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吃不到”,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不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上必定是和谐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完全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教育形势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在学习中体验、创新、提高。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蹲下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多微笑、多表扬,表现出师爱的真情,克服过去学生惧怕体育老师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致发挥,从而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练习,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知识。”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形成“学会”到“学会学”的转变。例如传统的投掷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投掷练习,几次练习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练习,有的选择侧向的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同时注意合理的分组,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再一次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练习的伙伴,认为自由组合练习小组易形成“小帮派”,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是由于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在一起。他们一起练习、互相纠正,共同交流与总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合理多样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认知与练习的兴趣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创设去“池塘郊游”的教学情境。在音乐伴奏声中,小朋友们来到“郊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各种自己想到的跳跃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创设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体会并练习小青蛙跳的本领,情趣盎然,兴趣倍增。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在学习模仿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中,领悟并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通过情景教学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

小学生是极其好胜的,对于各类体育游戏比赛他们往往乐此不疲,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他们会异常地兴奋。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互动时空。

篇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考虑的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内容;考虑运用哪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考虑教学步骤怎样设计更为合理;考虑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活动中各自的任务和相互的联系,并预设取得什么的教学效果。

1 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

体育的性质决定了与其它学科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体育学科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学生身体的亲自参与才能掌握知识技术,形成技能。所以,体育教学重点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学生的性格与体育特长,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尽量安排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有趣的健身体育,让学生在学习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淡化了技能的学习,所以那些高难的技术动作我们要创造性的进行改变,比如改变规则或者改变场地,甚至用其它的器材来代替。对技术动作上要降低动作要求,对接受能力的差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另外,可以对加一些有趣的游戏规则, 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享受游戏过程,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比如在高年级的跨越式跳高时,如果我们没有组织好,任由学生自己去练习,学生可能无次序去争抢跳高,弄得其他同学什么也做不成,但是学生的这种争先练习的精神是可取的,我们不防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改变教学方法,重新整队,不但不去批评学生,而且还要赞扬他们的这种学习的精神,组织他们比一比谁跳的不但高,更重要的是要跳得好看,但给运用好的同学打分,以让他们改进动作技术。这时,学生的动作规范了,练习有序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劲头上来了。

2 多“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要学生心中能产生问题,或者学生能跟着教师的问题思考去学习,那么,他们的自主性就有了。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的多设计几个问题,并且以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动脑,通过在不断的思考中来掌握知识与技术。比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跑的更快?自己试一试”,这时候,学生们尝试起来,甚至有两三个学生在比赛。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与尝试,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腿上要有力量,有的说腿要长,也有的说迈步要大,也有的说步伐要快等等。老师把学生的回答收集起来, 进行总结分类:要想跑得快就要步频高、步幅要大。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先是让学生尝试迈大幅的步,并不断练习,形成大步幅跑的习惯,之后再让学生在大步幅的基础上尝试加快步伐,这样步幅与步频提高了,跑的速度自然也快了。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就是以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的,他们能在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自己的学习,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并实践尝试,在不断的实践中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自然也掌握了学习知识,解决老师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有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自然提高。

值得老师们注意的是,体育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展示教学,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标准的,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把权力充分的放给学生,让学生敢问、敢想、敢说、敢做、敢论,学生的这些积极表现就是进入良好的自主学习状态的。体育教师们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不要把自己思考强加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学习的形成都是一个从分散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的相法讲给老师听,着重学生的学习思路,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3 运用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特别是理论知识与讲解动作概念时,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每次课上学生都是被动的听,没有兴趣可言,学生也不动脑就可以得到教师那里的答案,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很多可用的资源都被放置起来而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老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体育资源,把教学内容安排的丰富多彩,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教学提倡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很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多的改革,比如说,在教学方法上经常会采用如群体训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同学互相帮助法、师生共同学习法等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都有了学生的参与,突破了以往教师刻板讲授、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模式,这些方法都是学生乐于授受的,而且灵活,学习不受很多方面的限制,更为自由。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并不需要把正确答案直接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掌握要领、寻找答案,这种启发式学习模式这应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比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我曾经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先是让学生自由的尝试跳远,只要学生能跳起来并具有一定的远度就可以。然后教师找出几位不用教就自然跳的好的学生进行稍微的辅导,在以前的基础完善自己的动作,再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学生的动作,激励他们能不能向这些特殊的学生学习,并告诉全体学生这优秀学生的跳远的优点是动作好看、跳得远,接下来,让这些好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中进行指导其他学生的跳远,并示范给其他学生。这样,全体同学有了学习的榜样,在他们心里明白,并不是只有老师可以跳出好动作,他们的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跳得好、跳得远。

4 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技术

我们的体育教学通常不会让学生探究,认为体育学习不需要探究,实则不然,在体育学习同样也需要学生有探究性的学习。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也们有自己的方法、方案,在老师的监督下给以正确的指导,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都要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研究,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学生创新性学生的表现。比如:在学习排球的垫球学习时,有的学生老是垫歪,教师让他们找出原因,找原因可以通过观察,请求老师的指导,也可以多次性尝试,只要他们积极去做就给以表扬。当然,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监督,否则他们可能会走弯路而一节课也没有探究出问题来,也有的学生趁这个机会在偷懒,也可能他们的探究之路本来就不正确,这时候教师给他们以启示,引导他们走向更为科学、更为方便的路。探究是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老师们提出了教学上的更多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教师在体育课上,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课堂要有趣,吸引学生参与, 在参与中提高自主意识。

摘要: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表现较为活跃,体育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介绍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篇4: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热情;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87-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这样叙述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创设独立学习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并逐步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会,学得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增强学生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认真思考,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的自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营造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等因素,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长,容易走神。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就能够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特定的游戏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联系,从而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一些习题的完成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猴子摘桃子” 、“你追我赶” 、“拔河比赛”等多种有趣形式,使学生能用最高的积极性去完成,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拓展知识的生活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有利于保证学习兴趣,延长学习注意力,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个单元,可以联系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带钟表,在课堂上拨一拨;或回想平时的生活情景,说一说你几时在做什么事;根据情境图表演等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认识到学会了“时、分、秒”的知识就又多了一项本领:学会看时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这说明了,有了学生乐于学习的积极态度,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三、巧设问题情境,促进探索兴趣

学源于思。巧妙设置问题,留下一个悬念,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索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动机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一般说来,学习动机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越好;反之则不然。教师只要激发了学生好学的动机,传授知识也就容易多了。例如,在上课前或上课中,可以用一两句话、一幅情景图等来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在教学“月球旅行”这课前,老师说:“同学们,淘气和笑笑这个单元考了100分,智慧老爷爷为了奖励他们俩,决定带他们去“月球旅行”(出示课题)他们现在坐上了宇宙飞船准备出发了,咱们也一起去瞧瞧,好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因为他们都想看看月球是什么样的,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教学新课。有时也可以将抽象的问题放置在情境中,使学生不感到问题离自己很遥远,而是很有趣,解决它就是在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传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知识硬生生地塞给学生,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到学生的脑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去自主获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取得成功,并从中获得自豪感和自信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又如教学“圆的周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圆(有的圆是硬纸做的、有的圆是软布做的、有的圆直接画在一张纸上)和相应的材料(如直尺、彩带等),让学生分小组想办法测量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通过填表观察,探索出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能发现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再有,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一起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最后的课堂拓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训练:信封里装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请4人小组商量一下,怎样将那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在折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长方形的纸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折出的最大正方形边长又是多少,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中发现:用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原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还有这么微妙的关系!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善了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动手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篇5: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和加速获取知识的需要。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自做和自检练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即是使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清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指出:自主学习数学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打消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误解和疑虑,使学生明白道理,建立起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2、利用反馈信息,让学生“甜”中品出“甜”因,乐于“尝甜。

在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坚持正面诱导,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向上的心理。通过提问、做练习、对答案等知识反馈,使学生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他们渐渐地尝到“甜头“,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并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少年儿童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诱发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尽快学习好,非常渴望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如果教师及时传授给他们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保证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

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入手,分三个阶段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材的方法。

第一阶段是教师的领读阶段。教师边领读边讲解,重点讲解学生感到生疏的数学词语,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怎样找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怎样找重点、难点,怎样阅读例题,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教材的方法

篇6: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现结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以气氛死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甚至错误的认为,教师越严厉,课堂纪律才会好,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愉悦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是主持人、导演、教练、服务员等。而学生才是主人和上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途径。为此,在课改中,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道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根据课文中春、夏、秋、冬的描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于是,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有的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的采用自学的方式,还有的小组邀请我与他们共同学习,因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学习,因此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得也比较深入。在反馈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喜欢春天,有的同学说喜欢夏天……,并为了能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学生除了对课文优美语句的理解朗读外,还加上自己课外查找到的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我适机引出下文:小兴安岭除了四季都很美丽,它还是我国的森林宝库呢!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让学生在兴头上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欲望。这样,一堂本来要讲得口干舌燥的课,就因为让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竟上得这么轻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我的心理不由得沾沾自喜。

三、开展活动是主动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1、演一演。我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 “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故事,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

2、游一游。在教学作文课《春天的发现》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四、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创设良好氛围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

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

篇7: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季必胜

摘要: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的严峻形势下,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获取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提供学习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提供交流机会,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五)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提出问题、有效实施、体会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的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的严峻形势下,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获取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施的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如:在教学画笔工具时,教师介绍完“圆、椭圆”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画着圆或是椭圆,没有美感也没有确切的意义。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即创设多空间、多层次的情境,使之从视听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级别的感知活动,这些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如让学生先看五环旗、靶心图案。这些有次序的叠加圆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马上就有学生能画出光盘、水晕等图案。这些美丽的相对复杂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触发了学生的灵感;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再想想、再画画,于是,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娃娃的脸、车轮、钮扣、呼拉圈、钟表、圆盘、糖葫芦······等美丽

且有意义的图画。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提供学习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文本教材和电子教材有机结合,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实现个性化学习,超前性发展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可供学习的环境、资源以及相应的能力。学习资源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英特网中和教材有关的已有资源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大信息量,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拓展性地学习;三是利用局域网和教师自制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可采用个体式学习方法,也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四是利用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把学习成果与他人交流。如学生利用Powerpoint技术,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做成演示稿,和同学交流,共享资源,分享成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资源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和传统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到五会:

1.会听。信息技术课上,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发现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

2.会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编排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大多小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3.会想。思起于疑,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究精神。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交流语言准确、到位。

5.会做。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例如:利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电子贺卡制作,利用word进行作文、班报的编排。

(四)提供交流机会,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功,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电子小报的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自己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教师让他们进行成果展示,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感,也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积累并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的。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空间和时间。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体会和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中,要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8: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教学中,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探索新知, 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 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 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 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 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 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 学生积极主动, 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 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 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 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 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到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 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 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 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庥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 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师再作适当引导, 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2. 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 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 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 把它折出面积相等, 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 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 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 造成了悬念, 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 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 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 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 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 怎样想就怎样说, 说错了再重说, 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 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 锻炼学生去说。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 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集中注意力。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 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 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 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另外, 我认为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 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二, 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 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总之, “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 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 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 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篇9: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关键词:小学 体育 教学 培养 自主 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让学生步调一致的机械似操练的教学方法,像“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吃不到”,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不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完全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教育形势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在学习中体验、创新、提高。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蹲下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多微笑、多表扬,表现出师爱的真情,克服过去学生惧怕体育老师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致发挥,从而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练习,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知识。”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形成“学会”到“学会学”的转变。例如传统的投掷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投掷练习,几次练习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练习,有的选择侧向的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同时注意合理的分组,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再一次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练习的伙伴,认为自由组合练习小组易形成“小帮派”,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是由于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在一起。他们一起练习、互相纠正,共同交流与总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合理多样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认知与练习的兴趣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创设去“池塘郊游”的教学情境。在音乐伴奏声中,小朋友们来到“郊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各种自己想到的跳跃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创设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体会并练习小青蛙跳的本领,情趣盎然,兴趣倍增。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在学习模仿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中,领悟并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通过情景教学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

小学生是极其好胜的,对于各类体育游戏比赛他们往往乐此不疲,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他们会异常地兴奋。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互动时空。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舒心或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知难而进,不断求索,乐此不疲,自觉培养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成功的教师不是满足于教给学生一堆死知识,而是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始终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课。这样,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篇10: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丹竹小学:黄巧英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先让每个同学用一种喜爱的学具拼摆,然后小组合作拼摆,在个体不同摆法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接纳,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优势。整体拼摆活动伴随着说(用了多少个什么学具)、比(比哪个拼的图形多、美,哪一组合作好)、帮(组内相互激励帮助)等环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经历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学习的艰辛与乐趣。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会学“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预习习惯,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做做练习;第三种是看课本后能够自己作简单的总结,找出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2)、阅读与思考习惯, 阅读时,眼睛首先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图象的信息。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或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这样,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鼓励合作学习,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自如地发表意见。(4)复习习惯,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应从“教”的角度来唤醒学生“学”的意识,尤其是对于缺乏认知基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适当地加大教师指导所占的比重。学生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主动探究、学习。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四、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上一篇:工程建筑设计合同范本下一篇:一路一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