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

2024-07-19

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精选5篇)

篇1: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

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

一、在门诊大厅导诊台设置预检分诊处并设有醒目标示。

二、预检分诊处设有体温计、口罩、消毒剂、发热病人登记本、手消毒剂等,并及时准确的做好各类登记工作。

三、预检分诊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接触发热病人后立即洗手与手消毒。

四、预检护士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烧患者给予测量体温,体温37.5℃以上的患者应询问有无乏力、肌肉疼痛、咽痛、出血征象等症状。

五、对于发热但无体征及接触史的病人根据《预检台发热病人转诊制度》进行转诊。

六、对于发热并伴有体征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有无接触史、曾到过疫区等,并予以立刻带上口罩协同病人按照规定路线导入发热门诊。

七、科室负责人通知医务科、传染病管理科,组织全院专家对疑似病人进行进一步确诊。若初步诊断为SARS、禽流感等重点监测传染病例,立即联系指定医院,做好转诊工作。

八、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篇2: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

为规范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本中心预检分诊工作由中心分管医疗副主任负责管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中心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工作和相关医务人员的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大厅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外出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将所有预诊发热病人的详细情况记录清楚,每日下班前与发热门诊医生做好核对,防止遗漏。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专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篇3: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

关键词: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管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发现的传染病至今已达40余种。2003年春夏中国局部地区爆发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SARS) , 经卫生部统计:全国24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共266个县市有病例报告, 总病例数5327例, 死亡349例。2009年3月在墨西哥暴发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 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 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世界各国为防控甲流投入了庞大地人力、物力、财力, 取得了防控的阶段性胜利。2010年年手足口病的高发病率及频繁出现了重症患儿死亡病例。旧的传染病未被消灭, 新的传染病反复肆虐, 这些地域性或国际性的疫情都说明了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人类如何应对新旧传染病的共同侵袭, 不断改进预防控制策略, 科学地实施防控是关键。

国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防治结合, 分类管理, 依靠科学, 依靠群众[1]。传染病的防治主要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开展。2004年12月16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2月28吴仪部长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予以发布并施行。该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这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项新措施。在实际工作中, 医务人员如何规范、有效地实施, 应作为诊疗护理规范的重要内容加强学习和落实。

1基本概念

1.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1.2预检是指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 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 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和筛查。

1.3分诊是指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 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 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方法及要求

2.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 标识明确, 相对独立, 通风良好, 流程合理, 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 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 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2.4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 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 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5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 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3讨论

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主要包括:

3.1用房设置不规范。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用房相对紧张, 且前期规划设置不合理, 导致后期改造的分诊点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一些单位分诊点与观察室混用、内部设置未达标、流程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

3.2人员兼职现象严重, 职责不清, 业务能力欠缺。基层医护人员一般都身兼数职, 虽然解决了人员短缺的压力, 但是由于承担的职责太多, 导致顾此失彼。而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特殊性, 要求该人员必须具备较强地业务能力。

3.3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导致日常管理缺位。制度执行不力、记录不全、消毒药品不及时补缺等情况多见。建议建立全员重视、业务培训、制度落实、流程改进、持续督查, 注意环节质量管理的综合管理考核机制[2]。

3.4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应付检查的思想, 忽视制度的重要性。传染病防治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预检分诊工作是发现、控制传染病的第一个环节, 加强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对于控制传染源, 阻止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5资金困难。规范地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需要配备医疗用房、设备、器械、必要的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 因此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基层传染病防治的经费, 使其建立起规范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树立起传染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广大农村、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及公共场所等区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其接触面广, 工作量大, 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应明确自身职责, 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业务知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和诊疗工作, 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有效遏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 努力做好科学防治。

参考文献

[1]医疗卫生人员法律必读[M].法律出版社, 2006, 9 (1) :118.

[2]吴贤芬.甲型H1N1流感的门诊预检分诊管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 2009, 8 (12) :1049-1050.

篇4: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篇5: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发热门诊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常规化验及x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3)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热病人,要给病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寄送{发热病人通知书》,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

(4)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卫生院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要求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预检分诊点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

(3)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4)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5)严格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卫生院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根据市卫生局要求确定,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医院预防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送预防保健科。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临床观察医院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病人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7)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往所驻地区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上一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5 毕业论文大纲(行政管理)ok下一篇:经营管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