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汇报

2024-07-09

国有林场改革汇报(精选8篇)

篇1:国有林场改革汇报

武宁县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武宁县林业系统有3个国有林场(武宁县国营林场、武宁县生态林场、武宁县安乐林林场)和1个国有苗圃(武宁县桐林苗圃),参加本次林场改革的总人数为2247人(其中职工安臵的1302人、退休的787人、遗属抚恤的158人),截止2014年4月底止,职工安臵1287人,占应安臵的98%,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抚恤安臵154人,占应安臵的97%。

全县国有森林经营面积38.8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35.5万亩,占经营面积的92%。同时还有一处面积2万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我县国有林资产约在2.5亿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我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是在2003年全系统企业改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

1、改革(制)的截止时间不变。

按照2003年《武宁县林业局企业改制方案》的规定即原定改革(制)时间截止定为2003年12月31日不变,凡因企业改制资金不足而推延兑付安臵费的,截止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止,逾期不办理手续的企业不予支付利息。

12、原定的安臵标准不变

因企业改制从开始至今已近10年时间,少数未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的人员要求提高原定改制标准。我们坚持从稳定大局出发,确保不“翻烧饼”,认定维持原定标准延续推进。

3、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将国有土地全部进县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统一组织拍卖,先后政府从土地拍卖金中注入企业改革(制)资金2200余万元;二是对2003年前企业欠社保的各项资金本金挂账(1200余万元)、利息缓交、滞纳金全免;三是化解债务。帮与相关银行协调由“江西长城资产公司”一次性按本、息总额的20%-30%清结。

4、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采用住房臵换。职工原住公房统一组织人员估价出售原住户,以冲抵企业应付员工安臵资金(约抵400余万元);二是返聘缴交风险押金。对改后上岗人员不仅缓付安臵金,还要收取(股长以上人员1.5万元,其他1万元)上岗押金;三是收集单位其他资金。

三、完善和推进

启动林场改革后又新增了职工安臵237人、为职工解决两保186人、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32人,组建完成三个

公益型林场,安排返聘员工185人。

四、成效与建议

1、确保了大局稳定,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工作细致,企业改制与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员工的赞同,做到了“零上访”。

2、确保了“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国有林森林资源有了一定的增长,企业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职工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更加完善。

3、给林业发展带来生机,不仅减人减支减员,资源管理和服务更加到位,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4、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实现企业与银行债务的完全剥离;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实现经营管理科学,森林资源优质高效,永续利用的现代林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职工权益,彻底化解债务,提高职工技能。

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篇2:国有林场改革汇报

(2010年10月14日)

近年来,随着中央9号文件的出台和省、市有关配套政策的支撑,国有林场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按照省、市的安排,现将我场所属国有林场改革及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庆阳市合水林业总场所辖林区地处子午岭中段的合水县境内,总经营面积320.7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08.06万亩,非林业用地12.72万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85.32万亩,灌木林地43.18万亩,疏林地16.95万亩,未成造林地18.28万亩,宜林地44.24万亩。活立木蓄积59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23%。林区内自然保护区面积149.8万亩,其中:核心区47.5万亩,缓冲区30.7万亩,实验区71.6万亩。总场下辖北川、蒿咀铺、连家砭、太白、平定川、拓儿塬、大山门7个国有林场,林场下设53个森林资源管护站,4所职工医院(所)。全场总人口3801人,职工1614人,其中:在职职工820人,离退休职工794人。

总场、林场均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总场机关由市财政全额供给,基层林场原为差额单位,自2009年1月起从体制上理顺为全额供给,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全场应参加社会保险职工1614人,实际参加1614人。其中:参加医疗保险1614人;参加养老保险386人(劳动合同制工人),全民所有制职工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820人。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分别为20%、6%、2%,个人缴费比例为8%、2%、1%。工伤、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均为0.5%,个人不缴费。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各类保险费的资金来源为天保财政专项和市级财政补助。

二、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林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场坚持加快发展抓项目、促进增收抓产业、资源管护抓执法、造林绿化抓质量、体制创新抓改革、根本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思路,主抓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四大林业工程,主攻种苗花卉、森林旅游、种养加采三大主导产业,林场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林场经费由差额供给转为全额供给,从根本上保障了职工工资。2008年7月31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子午岭的管理和发展问题,决定从2009年1月起将子午岭国有林场的退休人员和遗属供养人员统一纳入财政全额供给,在职人员供给形式从体制上理顺为财政全额供给,经费拨付办法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年由市林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向各林场下达增收计划,年终根据林场当年收入情况,确定缺口资金拨付比例。这一重大决策,解决了广大林业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问题,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国有林场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的鼓舞了务

林人的斗志,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将原代管的两个木材检查站业务及工作人员交由市林业局直接管理,理顺了隶属关系,便于开展林业执法检查。

(二)林区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减轻了林场负担。2008年7月,市政府作出决定,将子午岭林区职工子弟学校移交地方管理,涉及我场3所学校(含校舍及资产),58名教职员工,230名在校学生,同年11月,完成了整体移交工作。学校移交地方管理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林场办社会的负担,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林业生产,搞好生态建设。

(三)对森林进行区划界定,实行分类经营。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对全场森林资源进行了区划,界定国家公益林258.13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198.1万亩,生态公益林60.03万亩,森林生态效益得到补偿,从根本上实现了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的转变,促进了生态公益林的良性发展。

(四)创新经营机制,全力推动国有林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近年来,随着天保、退耕、公益林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的相继实施,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促进发展上求突破,努力推动国有林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在人员管理上,实行定岗定员,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在职人员承担一定量的经济创收任务,每月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保留基金,实行责任制考核,年底根据创收任务完成情况兑

现,调动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森林资源管护上,将全场森林资源划分成135个管护责任区,落实管护人员480名,建立总场、林场、资源管护站、管护承包人四级管理体制,实行承包管护。先后制定完善了合水林业总场《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等17项管护制度,摘录编印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林业行政处罚依据标准》和《林业行政执法基础与法律法规制度选编》。在营林生产上,转变营林观念,走出林冠,面向荒山,多树种配置,主要营造以油松、沙棘、侧柏、文冠果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造管并举。在林业产业发展上,整合现有土地资源,着力发展苗木产业,目前已建成固定绿化苗木繁育基地1800亩,其中喷灌苗圃基地1040亩,以培育容器苗和定植绿化大苗为主,年均育苗面积在4000亩以上,创收100万元左右。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加中药材、黄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发展舍饲养殖业,鼓励职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林下放养生态鸡、猪;挖掘资源优势,开发出 “茸血酒”、“参茸酒”等特色产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钓鱼休闲和观光度假森林旅游业,为职工增收开辟门路。在财务管理上,制定印发了《合水林业总场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报账审批、重大财务集体决策、财务审批双重制约、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按编制林场支出预算计划,严格按预算审批林场各项开支。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全场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良好 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场共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41.14万亩(工程造林20.52万亩,封山育林20.62万亩),荒山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二是森林资源保护明显加强。通过完善管护制度,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考勤考核,实行承包管护等举措,辖区内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和林政案件。森林覆盖率比2000年提高了2.6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净增75万立方米。三是林业产业开发初见成效。以苗木产业为主,以种植、养殖、林副产品加工、森林旅游、劳务为辅助的林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林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四是林区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总场机关和林场相继建成了综合业务办公楼,建筑总面积12853.15平方米,集资新建职工住宅楼一幢7500㎡,改造职工危房49652.47㎡。添置办公设备401台(件),林区水、电、路、通讯等条件不断改善。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场所属国有林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一)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条件艰苦。林场的交通、水利、用电、通信等基础建设均未列入政府规划,相当一部分输电线路老化,隐患增加,电费成倍增长,林场无力更新。目前,全场有3个林场不通油路,2个林场不通固定电话,7个林场、25个资源管护站吃水有困难,31个森林资源管护站不通公路,49个资源管护

站不通电话,15个资源管护站不通电。建议国家和地方将国有林场的公路、供水、用电、通讯、电视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增加资金投入,统一组织实施,让林场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二)医疗卫生条件差,职工看病就医难。长期以来,林区职工医院(所)为林区职工群众防病治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行业管理的局限,未纳入全市医疗卫生改革总体规划,享受不到必要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有限,医疗设备滞后,技术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职工群众的医疗需求。建议将林区职工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医院同等对待,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促使他们更好的服务林区,服务职工。

(三)职工子女受教育程度低,就业十分艰难。林区职工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林区,受条件限制,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参与社会就业竞争力不强,只能在家帮助父母种地,靠父母养活,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低,造成职工家庭更加贫困,职工子女婚嫁也成了“老大难”问题,同时也给林区造成了一些不稳定因素。林场自1996年以来连续13年没有招工,1998年以来没有录干,致使林场职工子女无处就业。建议省、市出台优惠政策,降等适度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

(四)一次性安置人员生活非常困难。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根据上级安排,我们对422名职工进行了一次性安置。这些职工安置后,由于年龄、技能等原因,没有再就业,仍然生活在

篇3:国有林场改革汇报

国有林场是我国森林资源发展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仓区目前共有坪头、凤阁岭、潘家湾、八里庄、冯家河五个国有林场, 经营总面积149.95 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145.69 万亩, 有林地面积113.02万亩, 森林蓄积量441.68 万立方米, 分别占陈仓区林地总面积、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54.5%、59.4%、67.5%。共有林业职工355人, 其中在职221 人, 离退休134 人。1986 年以前, 全区国有林场全部为事业性质的造林林场, 86 年后, 由于事改企, 国有林场被确定为以营林为主造林为辅, 自收自支的差额事业单位。

2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林场职工逐步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近年来国有林场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据调查目前林场停薪留职人员占林场在职职工的15%。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林场职工工资收入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日益增大。实际在岗职工领到的就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中基础性部分, 奖励性部分根本无从谈起。

2.2 管理体制不顺, 国有林场被地方政府边缘化

国有林场建场初期, 均被确定为造林林场, 属事业单位, 基建经费、人员经费均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86 年改制后, 国有林场通过林木采伐销售收入, 维持林场生产经营及职工待遇保障。天保工程实施后, 国有林场失去了自营收入, 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森林资源管护费及公益林建设资金开展造林和资源管护工作。职工工资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2.3 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僵化, 林场发展缺乏活力

2.3.1 国有林地经营权未放开

目前, 集体林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已全部落实了林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有效调动了山区林农的积极性, 处处呈现出一片造林、护林的可喜景象, 而国有林场仍然遵循旧的国有林场管理办法, 将林地经营权牢牢控制在国有林场, 职工没有发展林业产业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

2.3.2 利益分配采取平均主义

由于国有林场在职工工资、五险方面资金不足, 便实行工资预算、“五险”补助采取平均主义。国家核定的我区享受五险补助人数为208 人, 实际人数为208 人, 多出34 人, 这34 人在天保二期不享受中央财政拨付的人均6226 元/年的五险补助经费。

2.3.3 奖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为国有林场在招商引资、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缺乏有效直接的奖励办法。

2.3.4 国有林场基层管理松懈

近年来, 基层管护站似乎仅仅维持在“留好人看好门”的状态, 导致日常的巡山护林、林区防火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3.5 国有林场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林业行业工作条件差、待遇低, 对林业大中专院校学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同时林场内部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所以国有林场严重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和各方面能力都具备的大学生人才。

2.4 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小

近年, 虽然通过有关部门的争取, 国有林场职工五险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 缴纳逐步走上了规范化, 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住房公积金均无力缴纳;国有林场职工大多为“一头沉”家庭, 许多家庭收入依靠职工工资收入, 家庭无法纳入当地低保, 家属就业困难;因工资连续上调和资金短缺, 国有林场普遍在一期拖欠职工工资, 全区累计504 万元, 这成为了国有林场沉重的负担。

3 陈仓区国有林场改革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 并结合陈仓区实际, 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3.1 争取地方政府对改革工作的大力支持

通过及时向地方政府领导反映国有林场实际困难, 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3.2 加强投资争取和资金监管力度

在天保二期实施过程中争取将中央投资设置为动态投资, 在各类投资中重点加强人员管护经费及五险补助经费投入力度, 确保各项涉及林场职工利益的资金足额、准时、快速地拨付至国有林场, 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区财政、审计、林业进行定期进行督查, 确保专款专用。

3.3 结合国有林场改革, 理顺国有林场的体制问题

国有林场改革主体思路为将国有林场按照生态区位及区划界定情况实行分类经营。即将属于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国家和地方级公益林比例高的国有林场划分为公益型林场, 转变为由财政供养的全额事业单位。对生态区位一般, 国家和地方级公益林比例低, 而商品林面积较大的国有林场划分为经营型林场, 实行财政差额补贴。

3.4 整合国有林场, 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 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我区的4 个国有林场进行全面整合, 可以将国有凤阁岭林场与坪头林场进行整合, 将国有冯家河林场与国有八里庄林场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资源整体优化, 有利于资源管理和项目、资金分配。

3.5 加强内部管理, 努力营造创业干事的好氛围

一是要建立健全用人制度, 形成干部职工能上能下机制, 实行全员聘任制, 将管护及公益林建设任务分解承包到职工或管护站进行完成, 逐步形成贡献和创造价值与待遇挂钩的利益分配体系。二是要制定出台各类奖励办法, 与人力资源部门协调, 积极吸引高学历、知识全面的大学生进入林场工作, 全面提升国有林场职工文化水平, 努力改变职工知识层次结构。三是要加强财务管理, 开源节流。对于天保二期未享受中央财政五险补助人员, 可通过协调地方财政予以解决。四是依据改革方案对国有林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特殊岗位人员进行定编, 争取财政供养, 其余人员则一律由国家通过森林抚育、森管护等社会化购买劳务方式予以解决就业。

3.6 完善国有林场职工保障体系, 解决林场职工后顾之忧

对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拖欠问题要及时向上反映, 积极与地方财政协调争取补助, 通过职工拿一点, 单位挤一点, 上级补助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对于国有林场职工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 要与当地民政部门协调, 纳入当地低保;对于林场“一头沉”家庭, 职工家属的就业可采取以下形式解决。一是可以组织成立国有林场专业造林绿化施工队, 对外承揽绿化工程, 解决部分职工家属就业;二是发展森林旅游, 开办农家乐安置部分职工家属;三是成立国有林场育苗合作社, 安置一部分职工家属。四是由地方财政对一期拖欠职工工资进行补助发放, 切实保障绝大多数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工资收入。

3.7 转变森林资源管护形式, 提高资源管护质量

篇4:微生态·国有林场改革

幸福朴实的村里人:国家对国有林场改革是对的,现在有的国有林场职工没有工资,家属也没有口粮田,吃没的吃,花没有花的,太苦了,农民还有土地呢,还能吃上饭呢,我们希望早日林业改革。

顽石:我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转产的林业工人,只要勤奋,会被社会接纳的。

河南微债通:期待尽快改革到位!更希望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尽可能减少阵痛!

沂水林业:国有林场改革要严守保生态保民生的底线。

米兰九爷09: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林业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青山绿水已成为湖南最宝贵的财富。

lg844210399:我们家就是林场的,父母在林场干了一辈子,真的是特别辛苦,母亲身体不好,退休现在工资不到一千,父亲在职,工资一千出头,能想象吗?

漆小帝:国有江西会昌林场实施改革两年来,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林业得到发展,林业职工得到实惠,实现改革三赢。将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前置条件,将林改效益最大化,实现改制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共同提升,达到山林增绿百姓受益效果。接地气生态为重,正能量民生为本。三赢!

山东林业:山东公益林场分类经营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林场职工的生产条件,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至2014年底,全省155处国有林场,有76处成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占林场总数的49%。

微言环保:广东省现有国有林场217个,大多分布在西江、北江、东江等江河、山脉和沿海地区,是岭南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国有林场改革,目前,已有81个国有林场转型为森林公园,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的公益功能。

海城林业微博:早在几年前,国家就选择江西、黑龙江等省,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从国家林业局跟踪督导的情况看,试点省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职工的年收入由改革前的2.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3.4万元。

篇5:××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2007-02-18 09:44:28

××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一、××林场基本情况

××县××林场始建于年,经营总面积亩,有林地面积亩,其中防护林、特用林面积亩。林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人,离退休人员人,为县林业局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林场是在涝洼、积水的重盐碱地上建立起来的,建场之初,通过反复试验、筛选,探索出了盐碱地造林的有效方法,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大面积白榆林、刺槐林,并在基因收集、良种选育、试验繁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年至今,连续获得项林业科技成果,受到上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场圃管理体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大胆借签外地经验,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拓宽领域”的路子,形成了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管理,以产计酬目标经营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林业系统先进单位,××年被评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和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林为主,科学经营,确保林木资源的稳定增长。年××林场被原国家林业部和山东省林业厅确定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承担白榆、刺槐、毛白杨等树种的基因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繁殖、试验、示范等任务。从年到年,共汇集榆属优良种源个,优良单株个,优良类型个,计个材料;汇集刺槐优良单株个,优良类型个,计个材料。经过两期工程建设,建成白榆、刺槐基因汇集区、白榆种子园、母树林、子代

测定林、采穗圃、毛白杨品种对比试验林、柳树优良品种对比试验林、杂交杨优良品系对比试验林、白榆优良品种示范林等多种试验示范林。其中白榆基因库、白榆种子园、白榆母树林属国家级重点试验林。近几年又先后争取到“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育苗基地”、“全国林木良种基地”“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选择课题”试验基地等项目。目前,××林场以白榆基因库等为主的各种特用林已发展到亩,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占有林地面积的,形成了以特用林地为主体的生态型林场,在良种选育、试验、示范以及开展国内、国际间良种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刚果、赞比亚、日本等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林联的林木良种专家学者多次来场参观、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生产的苗木、种子、穗条等良种材料供应到国内多个省、市,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沿黄防护林工程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的国家、省、市下达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有项研究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为了增强林场自身发展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为我县的林木良种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近几年来,林场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部省联建良种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良种商品苗生产,使良种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了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用材绿化树种及花卉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先后引进了经济林树种中华寿桃、凯特杏、金太阳杏、水晶梨、蒙阴红石榴、沾化冬枣、磨盘柿子等;引进杨树⒎⒏杂交杨、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雄性毛白杨、窄冠毛白杨、杨等多个优良无性系;园林绿化树种引进了雪松、冬青、蜀桧、女贞、洒金柏、花柏、国槐、法桐、白腊、金丝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垂榆、大叶青榆、马褂木等,优质良种达到多个,适宜育苗的亩土地全部育

上了苗,在圃苗木达到余万株,年出圃各种苗木万株,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左右,生产苗木在我县淮防林工程、黄淮海综合农业开发、绿色通道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及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落实生产责任制,提高干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林场作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我们一方面带领林场干部职工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引导他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林场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不断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打破干部职工的界限,实行生产岗位责任制。在生产上采取三定、六统一的办法,即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统一打药、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核定用工。在销售过程中,由集体把关起苗,统一推销苗木,实行全方位服务。并对育苗地实行了生产承包经营,按照生产实际,对每个人的承包经营地块用

工多少进行核算,分阶段定出指标,完不成任务或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罚款,在经济上把场圃效益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由于任务明确,考核具体,绩效挂钩直接,大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四)改革耕作制度,促进林场快速发展。为加快林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革现有的管林制度,实行了林棉间作,以耕代抚,将林间空地全部实行承包,种植棉花,这样即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的中间环节,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同时节约了开支,增加了收入,为树木早期丰产创出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受到上级和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下步工作打算

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林业的形势下,我场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苗木生产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为宗旨,以优化林木良种繁育条

件、建立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为目的,以科技为保障,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有计划、有重点地试验和推广良种,培育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努力提高林木种苗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林业科技成果贡献率,建立起集选、引、育、繁、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基地。”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林场发展。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继续抓好试验示范林的建设。作为部省联建的林木良种基地,承担的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将是长期的,我们将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按照上级下达的试验项目,坚持做到试验设计规划合理,调查数据准确,内业资料规范,确保选育树种、品种的先进性,保证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严格实施好良种基地建设项目。为适应苗木良种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林场良种的繁育能力,我们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省计委以鲁计投资号文已批准实施。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加强领导和监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确保基地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加快良种繁育,提高林场的科技示范作用。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将依托现有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加快林木的引进、选育、繁殖和推

广,建立起集用材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经济林树种以及花卉品种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为全县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篇6:国有林场改革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5日透露,继2008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重大改革又出新举,国有林场改革2011年将在部分省启动试点,“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开。

贾治邦是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据介绍,目前我国共有国有林场4507处,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经营面积9.3亿亩,其中森林面积6.7亿亩,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亿亩,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和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23%和26%,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和重要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由于多种原因,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不仅使林场发展陷入困境,林区民生问题突出,而且严重影响国家生态建设大局。贾治邦说,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国有林场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改革思路基本形成。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从深化改革、根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入手。国有林场改革矛盾多、涉及面广,各地要先行先试,创新经营机制,重点解决好职工养老、医疗、就业等问题,分离国有林场办社会职能。

据介绍,过去5年,我国林业重大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全面推开以来,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任务,解决林权纠纷80余万起,确权集体林地22.36亿亩,占总面积的81.69%。6825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3亿农民直接受益。配套改革正深入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193个县展开。

贾治邦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1年要全力打好明晰产权攻坚战,确保年底全面完成集体林地确权任务,2012年全面完成林权证发放任务。

资料图片:郁郁葱葱的洪田村毛竹林(2007年7月1日摄)。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从1998年起,率先在省内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村9019亩商品林按人口平均分山到户,在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交给农民,走出了一条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全国林业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

这是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的。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家具、木地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干鲜果品和花卉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十五”期末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900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1.27亿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富民产业,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

林业十大主导产业是: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

“这十大主导产业,涵盖了林业一二三产业,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是农民增收的希望和出路所在。要通过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全国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用材林基地县、油茶县和林业产业集群等,真正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贡献。”贾治邦说。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未来5年,我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这是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表示,力争到201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

这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范围覆盖全国主要的生态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内容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构成了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着力建设好这十大生态屏障,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战略重点。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防范和减轻风沙、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为重点,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贾治邦说。贾治邦指出,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是“十二五”时期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举措。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林业紧紧围绕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框架。

全国人大代表刘志新谈国有林场改革

全国两会临近,我开始打电话联系河北有关林业方面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想知道他们有什么好的提案、议案带上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新的一份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提案让记者最感兴趣。

作为林业行业的老兵,刘志新在任何场合都从不掩饰他对林业的深厚感情。

“我一毕业就接触国有林场。我们的国有林场多少年来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但在实际管理中却是非企非事,体制机制不顺,自身发展遇到许多困难,债务负担沉重,职工生活没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林场水、电、路、讯四不通,发展举步维艰。这与新时期国家生态建设形势极不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形成强烈反差,国有林场被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今年就是想好好呼吁这件事。”

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财政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几代职工5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国有林场已发展到4507处,现有职工总人数66万人,经营总面积

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2亿亩,森林面积6.7亿亩,森林蓄积量23.4亿立方米,是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科技兴林的中坚力量,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发挥着重大作用。

刘志新在提案中列举了国有林场今天陷入危困局面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在地理位置上,先天不足。大多数国有林场,都处在高山远山、交通不便、偏僻荒凉或省、市(地、州)、县交界地段,远离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场的发展。建场之初,只抓生产,不重视生活设施建设,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木材产量不断攀升,居住条件、交通状况却没有随之改善;改革开放后,国家支持的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网络通信、电网改造、电视工程等相关优惠政策,国有林场都享受不到。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的鞭长莫及,使林场成了国家政策“阳光照耀不到的盲区”。二是在单位定性上,出现错位。国有林场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林业特别是生态林业完全是社会公益性质。但是,一直以来,国家把以造林经营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定性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列编制、不给事业费,职工也不享受国家事业单位的劳保福利待遇,林场的生产管理费用,也要由林场自己创收解决。

三是在资源产权上,主体不明。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法定为国家所有,实行省、市(地、州)、县三级政府分管,由林场管护和经营利用,生产的木材由计划部门统一调拨,所获利润上缴政府主管部门。但森林资源的产权主体一直不明确,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乃至林场都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国家,有权管理和处置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因此,不断出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被划拨、撤并、占用、甚至破坏等事件,使国有森林资源遭受重大损失。对于这些行为和现象,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由于不是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的法定出资人代表,无权干预;林场是当地政府隶属的单位,更是无能为力。国有林场资源产权管理混乱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

四是在角色转换上,准备不足。在国家林业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新形势下,林场的经营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各地对林场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在角色转换上,林场和各级政府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表现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天然林的限伐、禁伐靠行政命令很容易就实现了,达到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但禁伐后,林场的配套产业如何发展、富余人员如何分流、资源资产如何管理、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如何减轻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林场和各级政府都没有认真思考,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林场如何实现转型,转型后内部的“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如何改革,还没有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程,林场今后的路到底怎样走?大家茫然!

五是在财政投入上,严重不足。国有林场建设初期,实行以省为主,中央、省、市(地、州)、县分级管理的办法,林场的生产建设投资和管理费用,主要由中央和省两级承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后,原由中央掌握的国有林场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切块下放,改为省、市、县财政管理,逐步形成了现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随着森林分类经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场的绝大部分森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木材生产收入几乎为零,由于国有林场多数处在老少边穷地区,当地财政也无力为林场投入。林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职工工资无来源的“三无”状态,使林场处于无力发展的境地,且呈现日益萎缩的趋势。此外,国有林场是最基层的组织机构,除承担着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等基本任务外,很多林场还设有公安、卫生、学校等社会职能单位,林区管理具有部分行政事务职能,使林场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刘志新说,国家将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他想就这一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是将国有林场明确为国家事业单位性质,职工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待遇。资金来源以国家和省级财政为主,市、县配套为辅。在此项制度落实之前,可将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年100元/亩,并以此为基数视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调整,以解燃眉之急。

二是完善相关政策,国有林场林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包括人畜饮水、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危旧改房造等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建设,造林绿化、森林经营等所需费用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预算。国家要支持国有林场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度假、康复、文化创意等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篇7: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全文)

一、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分类推进改革的要求,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生存的资本和根基,关系生态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生态外交大局。要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坚守生态红线发挥骨干作用。

——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立足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林场稳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因养林而养人”为方向,根据各地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探索不同类型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

——坚持分类指导、省级负责。中央对各地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省级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负总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通过大力造林、科学营林、严格保护等多措并举,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森林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森林质量显著提升。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创新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多渠道加大对林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

——管理体制全面创新。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林场管理新体制,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功能定位相适应,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组织方式,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的,继续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基本不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推进转企改制,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目前已经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原则上保持企业性质不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公益林管护,或者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转型为公益性企业,确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属性。

(二)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规模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对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强化对编制使用的监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三)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优强林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通过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的运营效率。加强资产负债的清理认定和核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加快分离各类国有林场的办社会职能,逐步将林场所办学校、医疗机构等移交属地管理。积极探索林场所办医疗机构的转型或改制。根据当地实际,逐步理顺国有林场与代管乡镇、村的关系。

(四)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划分为公益林的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公益林核定等级分别安排管护资金。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益林管护,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五)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森林经营制度、湿地保护制度、自然保护区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监管事项、对社会全局利益影响的程度等因素由国家、省、市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监管,对林地性质变更、采伐限额等强化多级联动监管,充分调动各级监管机构的积极性。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严禁林地转为非林地。建立制度化的监测考核体制,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国家和地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量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生产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各级政府对所管理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等,应当与国有林场明确收益分配方式;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启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工程,合理确定国有林场森林商业性采伐量。加快研究制定国有林场管理法律制度措施和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探索建立国家公园。

(六)健全职工转移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安置: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部分职工转岗就业。将全部富余职工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畴,平稳过渡、合理衔接,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三、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生态建设需要,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建设。各级政府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建设计划,按照支出责任和财务隶属关系,在现有专项资金渠道内,加大对林场供电、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国有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加快国有林场电网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生态移民,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搬迁到小城镇,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经城市政府批准,依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允许国有林场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并依法依规办理土地供应和登记手续。

(二)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支持。中央财政安排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分离林场办社会职能问题。省级财政要安排资金,统筹解决国有林场改革成本问题。具备条件的支农惠农政策可适用于国有林场。将国有贫困林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林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强对国有林场的金融支持。对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平等协商和商业化原则积极进行化解。对于正常类金融债务,到期后依法予以偿还;对于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发放的、国有林场因营造公益林产生的不良债务,由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化解政策;其他不良金融债务,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偿还的,经审核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贷款展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核销。严格审核不良债务,防止借改革逃废金融机构债务。开发适合国有林场特点的信贷产品,充分利用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拓宽国有林场融资渠道。

(四)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参照支持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发展相关政策,引进国有林场发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适当放宽艰苦地区国有林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适当提高国有林场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改善人员结构。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林场职工培训力度,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任务

(一)加强总体指导。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化解债务、职工住房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根据不同区域国有林场实际,切实做好分类指导和服务,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评估方案实施情况。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国务院。

篇8: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思考

福建省的省属国有林场共有106个, 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木材出材量少的防护型林场和贫困林场, 如: 三明市郊国有林场属出材量少的生态公益型林场, 建宁国有林场属贫困林场。第二类为承担高校教学研基地任务的教学林场, 如: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和三明莘口教学林场等。第三类是产材量较大, 木材经营收入较多, 财务状况较好的林场, 如: 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等。目前有人提出了以下林场改革思路: 将出材量少的防护型林场、教学林场及贫困林场定位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将资源条件较好、木材销售收入较多的林场改为企业单位, 从木材销售收入中弥补林场生产经营所需的经费。但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省属国有林场的调研后认为,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省属国有林场都应定位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一、将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预算管理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 确保林场实现长期快速稳定发展

我国国有林场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而福建省省属国有林场目前实行“省办、市管、县监督”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 国有林场的资产处置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核批准, 林场生产经营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监督指导, 对保护林场国有资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这种“事不事、企不企、工不工、农不农”的模式下, 大多数林场属财政差额拨补的事业单位, 省财政只能核拨给林场少量的林业事业经费, 财政资金对国有林场林业事业的投入不足, 国有林场主要靠生产和销售木材收入维持造林和森林管护工作, 林场的事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这种模式与林场所承担的建设任务不相称, 造成了国有林场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将国有林场确定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 财政部门按林场事业发展需要将财政资金充分投入到国有林场, 确保了林场发展事业的资金需求, 使国有林场轻装上阵, 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将促使国有林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现有模式下, 由于林场资产管理权与业务管理权分别归属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国有林场管理局, 事业编制、人事、工资均归属市编办和市林业局, 财权与人事权分开, 导致省国有林场管理局在林场的管理上存在诸多困难。国有林场改革后, 一级财政预算对应一级管理部门的管理, 管理体制将会得到理顺。由于财政资金的全额投入, 国有林场资产、资金管理也将会更加规范和有效。

二、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预算管理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2014年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全国森林面积2. 08亿hm2, 森林覆盖率21. 63% 。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 /3,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4。从数据上看, 我国属森林资源较缺乏的国家, 保护森林资源刻不容缓。我国目前共有国有林场4855家, 经营管理的林地面积0. 58亿hm2, 其中省属国有林场仅占10% , 经营面积0. 058亿hm2, 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 79% 。由于省属国有林场属事业单位, 财政差额预算资金投入后, 财政部门及省市主管部门对其资金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督管理, 促使其经营管理比较规范, 森林资源保护较好,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用显著。经过长期的发展, 省属国有林场已成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完善、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区域, 成为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产地。资源条件较好的国有林场还承担着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任务等各种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如: 三明地区资源条件好的林场近几年承担着大量的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任务, 大田桃源国有林场2012年承建2. 5万亩, 大田梅林国有林场2012年承建1. 5万亩、2013年承建0. 4万亩, 尤溪国有林场2012年承建1. 77万亩, 将乐国有林场2013年承建3. 09万亩。这些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 越来越突显国有林场在国土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继续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土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就必须有着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单纯依靠林场木材销售收入, 就算资源较好的林场也仅能满足其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求, 所以有必要将国有林场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三、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预算管理有利于林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省属国有林场是林业科研的排头兵, 承担了许多重要的林业科研任务, 扮演着林业科技推广者的角色, 为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科研需投入大量资金, 没有全面财政预算支持, 国有林场无法筹措到足够的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林业科研和林业推广工作无法长期有效推进。如: 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南平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和顺昌洋口国有林场、三明尤溪国有林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及将乐国有林场等都承担着优质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种业创新及其他林业科技攻关任务, 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和将乐国有林场均承担着林业高校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基地任务等。这些科研项目耗资巨大, 没有财政资金的支撑, 林场根本没有财力投入这么大量的科研资金。

四、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财政预算, 财政支出负担压力较小

1. 木材出材量少的林场、教学林场和贫困林场应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这类林场由于经济收入少, 财务收支无法通过木材销售收入实现平衡, 若无财政资金的支持, 根本无法维持林场正常生产经营和森林管护工作。所以只有将编制内人员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解决好职工的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问题, 让林场没有后顾之忧后, 林场才能将精力全部投入到造林和森林管护上,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国有林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保护功能, 深入抓好林业科研任务。目前, 省国有林场管理局将省财政核拨给国有林场的林业事业费大多调剂给了这一类型的林场, 将其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后, 所需增加的经费预算不多, 财政支出压力不是太大。

2. 木材销售收入较多的国有林场也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将此类林场纳入生态公益型林场, 由于木材销售收入足以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和造林、森林管护的资金需求, 实行收支两条线后, 不会给财政支出造成压力, 而财政资金的投入却可以避免林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过度砍伐林木和缩减营林投资, 有利于林场规范资金管理和将工作重心用于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 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造福世人。现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近五年的经济收入和财务收支情况等方面的经济数据为例, 分析将此类林场纳入全面财政预算管理是否会给财政造成较大负担。

将乐国有林场现有经营面积7173. 40 hm2, 有林地面积6072 hm2, 2013年底森林蓄积量达110. 86万m3。按十二五森林经营方案, 2011年至2015年期间该场可产销木材总量为13. 43万m3, 年均可产销木材数量为26 854. 8 m3。而该场在“十二五”期间年采伐木材数量控制在26 800 m3以下, 可以实现伐区轮伐, 永续利用。

单位: m3、万元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像将乐国有林场这样资源条件较好的林场, 按照中长期森林经营方案合理安排木材生产伐区, 是能够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和从木材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的。

单位: 万元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有经营利润的前提下, 资源条件较好的国有林场能够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如果将这类林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 不会加大财政支出压力, 还会因财政资金的投入, 确保了林场人员经费和必要的管理费用的投入, 促进林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注重资金管理实效, 稳定营林生产和森林管护支出, 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防止林场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大量采伐好的林子和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营林投入, 造成重采伐轻造林和管护的不良状况出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曾说过, 正在深入推进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将有四大目标, 其中最核心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加强生态林建设和保护,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统筹改革试点其他三个重要目标: 一是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改变林场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二是增强林场的自我发展活力; 三是建立既保证林场发展、又使财政负担处于合理水平的林场管理机制, 形成政府投入可持续、林业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的新局面。将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正符合上述改革目标。

摘要:分析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福建省省属国有林场现状调研, 提出对省属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上一篇:关于创业励志的人生名言下一篇:测量工作学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