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教学计划

2024-07-08

校本课教学计划(通用12篇)

篇1:校本课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反思本学期的校本课程从这一周开始步入正轨了。教学以后,我还没有在机房里上过课,还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所以我很紧张,也很激动。

周三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由于初次上信息技术课程,所以不知该怎么去上,也不知道机房里是什么情况。提前学校里就把机房的钥匙交给我了。预备铃还没有响,我就拿着资料到机房等候学生的到来。由于初次上课,在选学生的时候也不知道具体在哪个机房上课,所以,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没有到齐,等了一会儿,终于所有的学生都到齐了。

我发现,在机房里上课没有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仪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并且可以给学生演示,虽然很方便,但是用惯了多媒体的我还真有点不习惯,不过我相信随着不断地上课,我会用得越来越顺手的。

这是第一次上课,不过已经到了第三周,所以我打算把预定的前三周的课都给学生讲完,其实内容也并不多,但是对于初次学习Powerpoint的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我就放慢了讲解的语速,尽量走到学生中间去讲,在讲到很抽象的东西的时候,我就用教师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时不时地会加一句“大家能看明白吗?”等到所有学生都明白了以后,我才继续讲解新的内容。

对于这种需要动手操作的知识,只考老师的讲解时不可以的,这也是学生需要在机房上课的原因,学生需要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练习。这种基础知识的练习,不需要学生有什么创作,而是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就可以。我能够看出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练习,不懂的地方还能积极的去问,看到他们这样,虽然教学起来有点累,但是我却很开心。第一次上课,让我对自己的教学环境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样的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根据环境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计划,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越做越好。

篇2:校本课教学计划

(1)校本课程中由于探究活动多,时间长,学生学习兴趣浓,往往造成拖堂。

(2)小组合作时,存在着少数人活动,多数人旁边或各人做个人的。缺乏有效地研讨交流,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对活动丧失了兴趣。

(3)评价机制过于单调,很难测出学生活动的效应。

解决问题的对策

1、第一问题解决的方法

教师活动前后可加强对学生任务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活动目标,引导学生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讨论的过程中适时引导,让学生做精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探究活动。

2、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小组活动前建立一些基本的规则。明确责任,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的机制。小组合作要有探究的意识,不是为了玩而开展校本教学。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讨论的焦点,实际操作的情况。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鼓励。

3、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3:校本课教学计划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包括认识心理健康、认识自我、健康人格塑造、学会学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调适、恋爱与性心理和热爱生命等8个单元,共16学时。课程由“理论教学认同、课后实践强化”两个环节组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时不足,内容不能深入展开

任课教师普遍感觉课时严重不足,每个单元2学时只能涉及皮毛,内容不能深入展开,而且因时间限制还导致师生互动时间不足,学生面临“道理我懂,但我做不到”的尴尬局面。

(二)合班授课,心理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不能充分开展,增加了过程化考核难度

一般以2个班级为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普遍达80人以上,多的甚至超过100人,导致心理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不能充分开展,而心理健康最应注重学生内在的心理体验和感悟,所以合班授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因为人数太多,教师过程化考核工作量大,增加了过程化考核难度。

(三)课程资源建设需大幅度加强

经过集体备课、多次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尽管课程网站已初步建起来,但教学视频、经典教学案例等资源需要大幅度收集,课程网站内容显得单薄,有待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有待合理评估。

二、校本慕课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为保证翻转课堂顺利实施,课程首先必须在慕课平台建设好课程网站,特别是教学视频、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体验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设计等四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校本慕课前期准备

1. 微视频设计

慕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碎片化,一般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5~15分钟的微视频。视频内容要幽默、有活力和有吸引力,有学生参与的生生和师生互动的视频学生非常喜欢看,所以视频呈现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呈现案例、演绎情景或参与讨论。同时,通过在微视频中插入测试题可以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2. 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1)要考虑如何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够给遇到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所以,需要设计好与视频配套的测试题和作业,让学生能通过课程网站进行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师能通过网站统计功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具有补充性的扩展资料,让学生根据需求进行分层学习或分层考核。

(3)虚拟学习环境与实体学习环境相结合,共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空间;慕课网站支持校园网内和校园网外登陆,学校机房或图书馆最好能定时定点开放,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各种移动学习平台,如手机或i Pad等。

(4)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并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 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主要是在课堂活动中和生活实践中,课堂要能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成为深化学习的场所。所以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通过网络学习效果检查、心理体验活动内化、讨论分享、完成作业等多种形式的组合顺利实现知识内化,又要通过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引领和监督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把重复行为内化为行为习惯。

4. 课后实践设计要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因为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所以课后实践活动设计最好能层层递进,要有时间上的延续,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内容及习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行为跟踪,在小组合作和监督下,身体力行,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 翻转课堂流程设计

遵循“知、情、意、行”的学习规律,采用基于全程信息化的知、情、意、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即依托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自主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完成传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情”即在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意”即在情境活动中提升意愿、增强意志,在情和意的课堂教学环节,广泛应用手机APP、微视频、智慧教室等信息技术,有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行为意志力,完成传统教学中课后的知识领悟与应用;“行”即在课后生活中通过微信进行30天实践行为跟踪,在团队合作和监督下,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教学过程由“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体验活动内化、课后实践行为强化”三个环节组成,详见下图。

(1)课前网络自主学习环节:一般完成三类学习任务。任务一,学生通过PC或移动终端观看教学微视频以获取理论知识;任务二,完成心理测评以评估自身相关状况;任务三,完成单元测试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根据课程网站统计数据可以很容易掌握学生观看视频进度、心理测评结果、测试成绩、学生学习难点、分享讨论热点等情况。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疑难讨论、收获分享等实现朋辈互助学习和师生交互学习等功能。

(2)课堂体验活动内化环节:通过创设合作情景进行浸润式心理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把知识内化为情感和意志。一般由网络学习效果检测、心理体验活动、分享讨论和师生总结反馈等环节组成。依托手机APP、智慧教室等信息技术使分享讨论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同时也促进朋辈互助学习,而且学习效果也得到直观呈现,为多元化过程考核提供保障。

(3)课后实践行为强化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多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把“改善旧关系、认识新朋友、参加新活动、增加新感悟”等方面的行为、结果和感悟通过图片或视频发布到班级微信群,进行持续可视化行为跟踪,把新的有效模式强化为行为习惯;同时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愉悦的体验中,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内在幸福感。

2. 过程化考核办法

根据学习环节把线上与线下考核有效结合,采用开放式的多元化过程考核。线上考核分别由观看视频、课前测试、分享讨论、课后作业等组成,由课程网站自动完成。线下考核分别由课堂表现、课后实践效果等组成,由教师和学习小组完成。

三、结束语

基于校本慕课的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从理论讲解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习惯养成,明显改变了以往“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到”的尴尬局面。期末问卷调查中也显示,在融入团队、促进同学相互了解、改善关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幸福感提升等方面有明显效果的学生超过75.6%。同时,校本慕课还可依托高校MOOC联盟、资源共享课等平台,成为大学园区的通识课,为教学资源共享、跨校选课、学分共享及为社会服务等提供了基础保障。值得对此课程的建设再做深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篇4:校本课教学计划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课程改革;语文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对高中语文的新需求,应该调整好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华、探寻适合个性发展方向的平台。为此,改变原有的只由国家设置课程、决定课程内容的状况,转而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开设了对联鉴赏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分别体验到了教与学的快乐。

一、在独特的地域资源中取材是校本课开发的基石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能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风土民情,又能表达人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或蕴含生活哲理,或囊括地方史话,或寄情寓意,或修身进德。宁夏中卫市山川秀美,钟灵毓秀。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西北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浑然一体,古老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穆斯林风情相互融合。中卫地处祖国西北,古代曾为边陲要塞,山川雄秀,经漫长岁月的孕育洗礼,留下众多令人神往和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中卫大地上名联迭出,有其肥沃的土壤。自古及今文人墨客留墨甚多,布衣百姓撰联不少。灿烂的中卫地方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文化变革之际,中卫的许多文化资源亟待整理、保护和发展,浓缩中卫文化精华的对联也是如此。在校本课教学中,我收集精选了唐代至今的一部分乡土名联,把家乡的文化名人及人文景观融合在对联之中,学生在掌握对联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保护文化遗产和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是校本课开发的特色

在语文教学中增大课堂容量,引导课外阅读,诱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扩大知识面,而对联就是一种“开胃药”,能引发他们的“食欲”,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和舞台。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中卫市的天都山石窟群始凿于宋夏时期,全山共有石窟六座,大小殿宇十三座,眺目望去挑檐飞脊、雕梁画栋、庙貌辉煌、山岩峻秀、殿宇参差、古洞幽深。该窟群集佛、道、儒三家于一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楹佳联俯身可拾,苦于编者囿于校园,足不出户,加之手头资料奇缺,在“中卫名刹古寺对联”中没有选进关于天都山石窟的对联,实在令人遗憾不止。因为有了这种遗憾,也为同学们的探究精神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后来,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一些天都山石窟群的对联,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在成书时,我又在每章后面加进了一些探究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

古洞仰观北拥山,洪涛俯瞰水东流;

倚遍危栏情未已,淡烟衰草夕阳中。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卫市中宁县石空西北双龙山的南麓。双龙山古代称为石空山。这里背山面水,风景秀丽,可以说是青山绿水,非常清秀。明代杨郁有的这首诗即是对这里自然风貌的礼赞,如果将一、二句的词序稍作调整,它又是两副绝好的对联。想想看,应如何调整?

又如:

南京的瞻园中有副对联,下联的句序以及其中两句的结构现已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校本课开发的目的

现在,高考和语文教学都在改革,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对联知识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要求。

在教学中,或引用他人的成联,激发学生兴趣;或由学生自由撰写,激扬文字,点评课文,点化感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导入新课时我用对联做导语,如用“江山欲固去逆鳞善听忠谏,社稷图强推赤胆巧进良言”导入《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冬蛰庵中,夏穗卿研读春秋传;东华门外,南汉宸欣赏北西厢”导入《烛之武退秦师》,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导入《勾践灭吴》,用“木轮金砺利学子省己行正德馨,青胜蓝冰寒水君子博学知明识广”和“登高见远假舆马以致千里君子日日学则终成大业,顺风闻彰借舟楫而绝江河吾辈时时思即日臻妙境”导入《劝学》等,为学生听课创设了活跃的氛围。学生则运用对联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形象的概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学生就仿撰了以下几副对联:

琵琶一曲弹出满腹心酸,

长句一首歌尽一世沧桑。

一弹一作道愁闷,

此声此语感人心。

琵琶女琵琶行琵琶弦上琵琶语,

青衫客青衫人青衫司马青衫湿。

有些语文老师还将家乡的地名串联成对联,在校本课推广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如:

往日南山台七条沟八路岔九道荒梁十里黄沙千年干涸不毛地,

今朝花果园两个乡三万人四面盛景五方绿洲百代妖娆艳阳天。

甘塘一碗泉东园种菜西园结果镇罗柔远胜金地,

红泉三眼井城关盖楼城郊建宅宣和永康常乐天。

篇5:排球校本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排球运动水平,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特组建“排球兴趣小组”,结合我校对排球队训练的要求,坚持每周一次科学训练,保证时间、效果的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二、活动目标与方向:

1、依托我校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排球兴趣爱。并根据我校实际,以“普及排球运动”,使之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特色之一。

2、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每周一节排球活动课列入课表。

3、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学生体质。

4、掌握排球的相关技术,初步了解排球竞赛规则和组织竞赛方法,培养部分学生能担任竞赛裁判工作。积极组织校内、校际间切磋与交流。

5、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

三、训练时间及方案:

一)时间:每周下午:3:10—4:30

二)方案:第一阶段: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为主。从2010年9月——12月。内容:

1、基本技术:对墙垫球、对墙传球、发球、扣球、传球等练习。

2、身体素质训练:250米慢跑,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多级立定跳、单足跳,30米快跑、三米线移动,摸高等,为提高球技提供保证。

三)训练方法:每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训练。在训练结束时进行总结。每次训练时都点名,以确保训练人员、时间、训练的质量。为后阶段战术训练作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阶段:以战术为主。内容:

1、基本技术的综合练习:发垫组合练习、传垫组合练习、学习拦网技术、学习接发球站位,介绍轮转。

2、基本战术训练:教学比赛、介绍一般战术。

3、心理素质训练

训练注意事项:

1、必须准时参加。

2、服从教练的安排与指挥。

3、训练结束必须总结,根据队员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

篇6:小学厨艺课校本课程计划

一、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一个社会的繁荣昌盛是以丰衣足食为前提的,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精美绝伦,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变高;学生由于见多识广,因而对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例,他们作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基本不做家务;有些学生由于传统原因,母亲在家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在家也很少参与家务。由于没有生活实践与体验,出现诸如煮熟的鸡蛋不知剥皮吃;管麦子叫韭菜;不会洗衣做饭;不会待人接物等等问题。而对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孩子,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居多,他们还欠缺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乏关爱,如果能够学会烹饪,对于他们而言,起码解决了填饱肚子问题,利于养成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基于这些问题,我校提出了将烹饪校本课程纳入了学生的一个培养目标,特别把“会生活”作为一个特色目标来培养,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对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正是这个目标,学校为学生设立了烹饪课作为校本特色课程,以期更全面落实“四会五能”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留守及单亲学生会生活、会欣赏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2.通过教学,掌握科学烹饪、平衡膳食及营养的合理搭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通过教学,掌握科学烹饪的基本技能,学会制作家乡特色菜、制作家常菜等。

4.通过教学,让学生们不但能制作出可口的饭菜,而且能做到色、香、味、意、形、养。

三、课时、教学形式和地点:

面向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开课;每周1节课;分为七个小组,每组平均10名同学,饮食文化欣赏课与烹饪操作课轮流进行,地点在生活体验乐园和教室。

四、教学内容: 饮食文化欣赏课学习烹饪的基本技能,烹饪操作课学习制作家乡特色菜、制作家常菜。

五、学生评价方式:

每节课考勤,对学生作品品评打分,期末给于学生等级评定。

六、课程拓展和成果展示:

1、邀请部分家长和老师走进课堂;

2、学期末组织一次烹饪课图片展示;

3、与语文组老师携手举办一次烹饪课体验征文活动。七.建议和期望:

1、建议学校将烹饪课教学活动花絮进行宣传,扩大课程影响力,为打造特色课程品牌奠定基础;

2、建议在更多合适的年级开展此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

3、建议邀请家长和老师参与课堂,既可以增进家校联系,又可以联络师生感情,还可以增加课程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4、期待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5、期待各相关工作环节协调顺畅。

八、要点说明:

篇7:校本课(纸工)教学工作总结

海浪中心小学

李春波

赵 倩

纸工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反应出了一些不足,现做总结如下。

本学期根据实际情况,纸工班教学内容以纸陶教学为主,纸工课程需要具备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在学生的纸工活动中,需要我们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这种创造学习正是学生不断探索,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纸工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才能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创造性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学生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使创造性思维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实际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他们完全靠自己创造出一些东西更令其满足,而这些成果能成为他们游戏、学习、生活中的玩具、道具、学具、用具等,会进一步激发其动手制作的热情,学生在一次次动手制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制作中的问题,使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活动和成绩回顾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很多针对纸工的各级各类比赛如:我们利用班级“巧手苑”每学期更换一次,展示学生的纸工作品,每一次的学生的作品展示都会迎来学生及家长的欢呼和赞叹。学生自豪地指点作品的表情及家长的满意的笑脸使我们深深地陶醉。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的表现更为明显。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纸工小组今年还于“六一”参加了环翠区艺术展演活动,活动中学生把学到的制作纸陶的技能和方法充分展示出来。赢得了与会的领导、同行、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校本课程还在探索中进行,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纸工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活动,推进实验进程第纵深发展。

篇8:校本教研设计思路之“同课同构”

一、“同课同构”的思路

校本教研, 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笔者所带的学员中有两位与笔者同在高三年级, 另一位在高二年级, 三位老师各有优点,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时, 虽然笔者已经就各种课型模式教会他们设计和操作方法,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问题不少。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两位教师的年龄相仿、学历相同、专业知识水平相近, 教学的对象、内容基本一样, 但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另外个体设计导学案会给大家带来额外的负担。因为笔者之前已经超前设计制作和使用了导学案, 于是在学员亲自尝试导学案设计和实施之后, 基于高三教学时间有限的现状以及要尽快找出学员间的教学差距加以解决的目的, 笔者果断采取“同课同构”的方法进行资源共享以达成共同协作、整体提升的目标。

所谓“同课同构”就是整个备课组就共同的课题进行讨论, 共同设计统一的教案、统一的导学案、统一的多媒体课件, 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语言素养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进行上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让老师们通过集体直面矛盾, 引发自我反思, 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进一步确定自己奋进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教学水平以优促良, 共同努力上好学科团队的“品牌”课。

二、“同课同构”的实施

1. 集体备课

我们所采用的“同课同构”是在高三同一备课组内进行的。笔者根据自己已经设计好的不同课型的导学案与学员们共同讨论推敲加以修改并统一打印出来, 然后指导大家共同备好课, 基本做到对同一教学内容, 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导学案、相同的课件, 甚至是相同的板书进行执教,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所有学员同时参与分工制作导学案、教案和课件。整个过程全员参与, 成果共同分享, 所以备课在“同课同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2. 个人上课

虽然之前的备课我们力求一切相同, 但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 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同样的设计, 同样的教学手段, 在不同教师的演绎下, 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 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再加上合理的设计, 使得“同课同构”的课堂教学更具个人魅力。而这个过程更能让所有参与者既是实施者也是观察者, 学会很多东西, 有更快的提升。

对于教师而言, 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延续, 尤其在校本教研中反思更加重要, 因为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许多教学实际问题, 同时为下一步教研指明方向。所有参与教研的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在个人反思后, 经集体讨论我们发现, 同样的设计, 不同的课堂, 年轻教师容易被教案和导学案牵引, 而老教师则能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因此, 在教研之后, 深入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师生课堂表现, 反思“同”字背后反映的差异, 留下值得教师去细细品味的“资源”。教师可以从中看到差异背后体现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功夫”, 并从中领悟教学的真谛。

三、“同课同构”的优势

1. 有效对比, 取长补短

“同课异构”是基于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的备课和导学案设计, 但由于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语言、不同的评价手段, 便产生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同课同构”对不同教师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就容易明白: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课堂上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尤其对年轻教师来说, 有模仿、有实践、有学习, 这是一个最快的提升方式。所有教师都有各自的成功之处, 如果能坐在一起分析研究, 教师就能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 将各自的优点整合到一堂课中, 形成更优化的教学模式, 将这一模式扩大范围推广, 有利于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这就实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另外, 因为整合了备课组教师的优点, 所以既能全面备好同一课内容 (包括课件、教案、导学案) , 又能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和优化教学设计, 这样的过程使新教师受益匪浅, 老教师也能受新教师的启发, 改变一些陈旧观念, 做到取长补短, 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教师在业务上自觉调适教学。

2. 资源整合, 共同提升

一直以来, 我们传统的集体备课容易流于形式, 基本上是由一人主讲, 大家匆匆忙忙听, 留下印象的却不多, 能够提供的借鉴和帮助很有限度, 之后的教学依旧各行其是。如果是公开课组织大家评课研讨, 教师虽然听了课, 但因为不是主讲教师, 研究的程度较浅, 而未能触及课题的深处也无法涉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家都说些“无关痛痒的面子话”。而在“同课同构”中, 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题”的教学与研究, 大家既是研究者, 也是被研究者, 都会认为上好这堂课跟自己有直接的关系, 从而努力备课, 积极思索, 竭尽所能找出与其他教师备课时的不同点, 来突出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

篇9:开发校本课

关键词:开发校本课 ;收获; 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鼓励地方、学校自主开发课程。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历史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有益的补充,它的运行可以进一步增强历史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扩大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目前在各地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最多的就是开发乡土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 “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 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而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我校历史组开发的校本课程“话说贵州——贵州乡土历史文化”就是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今后建设家乡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我承担了其中“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这一部分的课程开发与教学任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感觉收获颇丰。

收获之一:营造开心课堂,让学生“松”而不“懈”。

我校的校本课都是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然而经过了一周的紧张学习,很多同学往往会把这个时间当成放松的好机会,此时都会显得异常倦怠懒散。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懈怠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我们的校本课学习呢?我的办法是——营造开心课堂,让学生“松”而不“懈”。

上课铃响了,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们才陆陆续续懒懒散散地进入教室,有的无精打采,有的则嬉戏打闹。为了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我特别准备了“开心听”—— 一首我们共同熟悉的《贵州恋歌》,这也算是本课的“主题歌”。逐渐地,大部分同学开始跟随音乐轻声哼唱起来,目光也被屏幕上一幅幅展现贵州各地风情的或熟悉或陌生的画面所吸引。直至歌曲放完,大家仿佛还意犹未尽地沉浸其中,只不过教室里的气氛已不再浮躁嘈杂,大家都安静下来等待上课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安排了一系列的“开心抢答”,内容涉及贵州少数民族的分布、自治地方、服饰、艺术、节日、习俗等等。例如:以下分别是哪些民族的服饰?

喝苗家“拦路酒”有什么讲究或规矩?在西江苗寨最隆重盛大的節日是什么?布依族最富盛名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什么?梭嘎长角苗女孩的头饰有多重?侗族大歌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岜沙人最崇拜自然界的什么?岜沙男子的火枪射程有多远……等等。学生分组抢答竞猜,以赢取“开心大礼包”。整个课堂氛围开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过程显得“松”而不“懈”。

收获之二:师生共同享受校本课带来的快乐。

当组上确定了校本课开发的主题及各位老师负责的专题后,我首先思考的问题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虽然丰富,但也十分庞杂,该选取哪些具体内容进入课程呢?我想,校本课要想吸引学生,就应该首先选取那些连老师自己都能被深深吸引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到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换句话说,我希望能做到课程的内容既要有吸引力,教学的过程又要精彩,使师生共同享受校本课带来的快乐。

在明确这一目标后,我开始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构思教学过程,经过多次的方案设计与调整后,最终决定以“贵州民族风情之旅”的方式来呈现。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同学是有过旅游经历的(并且有的还去过我课堂中提到的地方),至少,大家都很乐意在课堂上模拟这种愉快的体验。

我设计的“旅程”包含五站:雷山西江苗寨、镇宁布依族石头寨、六枝梭嘎苗寨、黎平肇兴侗寨和从江岜沙苗寨。我扮演着导游的角色,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着同学们身临其境地领略我们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当然其间也不忘出点儿小小的难题考考大家,就如同真实生活中导游常常卖卖关子、吊吊游客的胃口一样。例如:大家知道侗寨鼓楼的由来有哪些奇妙的传说吗?贵州蜡染甲天下,哪里的蜡染甲贵州呢?岜沙“帮哟生”是什么意思?……每走一站,还要重点推介当地少数民族最具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并让大家欣赏相关视频,如苗族锦鸡舞、布依八音坐唱、侗族大歌《蝉之歌》及展现岜沙风情的群舞《岜沙帮哟生》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多重感官刺激下动口动脑,热烈讨论甚至争论,享受着校本课带来的收获与快乐;而此时的我,已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更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分享快乐的体验者。

当然,除了收获以外,在校本课的实践探索中,也有不少困惑。

困惑之一:“镜中花”——我们的校本课开发更多的还停留在理论探究层面,由于多方面原因,课程实施方案中必要的研讨、调查、考察活动没能如期完成或根本上难以完成,一些理论上成熟的思路到了实践往往成为“镜中花”。

困惑之二:“一头热”——校本课的实施多半是教师热学生冷,教师认真对待、精心准备,而学生未必领情、敷衍了事,难以形成总体的良好氛围。

困惑之三:“值不值”、“走过场”——广大师生对校本课开发中的时间安排、精力投入与最终的成效产生质疑,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到底校本课“值不值”、是不是“走过场”的疑问对课程开发组成员的工作信心和热情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困难,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探索的步伐。我想,我们可以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看成是互动的、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索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完全由教师当主角,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寻觅和感悟历史,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比如先动员一部分历史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同学,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师生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将成果以专题报告、图片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最终实现教师“教中研,研中教”、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创造与表现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广大师生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

参考文献:

[1]《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 杨龙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2]《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 周仁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

[3]《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张学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1期

[4]《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滕星 民族出版社 2013年

[5]《研究性学习选题与校本课程结合初探》吕准能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综合》2008年第4期

篇10:小学三年级校本课工作计划

2010-2011学三年级上学期

任课教师: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巩固和完善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深入学习、介绍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3、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大多对于一些名字生疏的节日具有一些模糊概念。所以,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应该加深学生的节日文化的内涵上的理解。

三、学习内容:

1、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和节日的由来。

2、背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并能够理解诗词内涵。

3、结合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渗透节日文化,培养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备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上课模式。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3、充分利用图片、范画、及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篇11:校本课的礼仪教育实施计划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已成为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中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校园文明礼仪是为维系校园正常秩序而要求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良好的礼仪,有利提高自身的修养,改善人际关系,净化校园风气。我的文明礼仪从校园做起,校园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一、营造校园文化,宣传礼仪

学校在九、十两个月份依托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和校园绿茵广播、校报、校园网络等宣传媒体,通过资料汇编、标语、讲座、开展网络大讨论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宣传。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典故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人文内涵,通过加强对传统“礼仪”知识的认知和认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通过挖掘身边体现公民道德文明的小事,在校园中营造一种“重道德、讲文明”的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学习礼仪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抓住课堂教育主渠道,加强礼仪培训和教育,使礼仪学习进课堂、进头脑,形成“人人都学礼仪”的格局,从而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知晓率。

三、课外实践活动,践行礼仪

紧紧围绕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在“行、习、赏、唱、礼”等方面开展了解人文传统,学习民族优秀文化,培养良好礼仪和传统美德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扬民族精神,建汽车新城”的青少年民族文化学习培训工程,形成“生生习技艺,校校有项目”的格局,在培养学生习得传承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艺术技能的同时,强调对学生“礼”的熏陶,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四、具体活动安排1、9月5日举行学校“行校园礼仪,展自我风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宣布〈“行校园礼仪,展自我风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向全校学生发出“遵守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倡议,推动各年段、各班级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全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先锋。

2、每周各班通过礼仪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并制定班级礼仪规范。

3、各班出版一期“行校园礼仪,展自我风采”专刊黑板报,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4、10月份“校园广播”播放《中小学生礼仪规范》

5、11月份进行以<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今天我们以什么为荣》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6、12月份邀请市礼仪专家来校为全体教师作“教师礼仪与师德风采”的讲座。

7、12月份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礼仪知识竞赛。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根本,以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基本任务,以“行校园礼仪,展自我风采”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通过抓住课堂主渠道,发挥教师表率作用,普及校园、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文明礼仪知识,增强全体学生的“讲文明,重礼仪”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推进公信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塑造和展现文明向上的师生形象奠定基础。

校本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成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教育形势下十分恰当适宜的教育举措,从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正是坚实的迈出了校本开发第一步且集思广益潜心研究,创新实施,追求实效,被阳泉市城区首批命名为校本开发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这门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这门课程的时效性有举不胜举的事例可以证明,有许多学生正是在心理教育的正确疏导下茁壮成长,学以成才的。责任给我们力量,荣誉给我们鼓励,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方法,我们一定会积累经验,研究探讨,让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教育的技能本领,让心理健康教育从这门课程入门,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心理健康,品学兼优,个性彰显,全面发展。

具体实施计划:

1、对学生就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做心理调查,集中分析共性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安排解决。

2、通过画五指图和班级互动活动协助学生客观、积极地认识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形象。

3、利用小品表演、名人故事等协助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态度和交往能力。

4、利用情境设计、心理训练协助学生发展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篇12:小学校本课《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关心父母、爱亲敬长。

2、和父母多接触,更好地沟通,学会沟通的方法。

3、发展讨论学习的饿技能,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老师:《我的好妈妈》磁带。

学生:水彩笔、小美术本、白纸。

三、教学过程。

1、老师讲家的重要性。

(1)引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中。家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有家,我们才有吃有穿,才能健康成长;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它,关心它。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家,就会像三毛,像东大街上的乞讨儿流浪街头,风餐露宿!

2、调查学生对自己的家了解的情况。

(1)提问:同学们,你热爱自己的家吗?了解自己的家吗?(2)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的情况。

(家里都有谁;他们有哪些兴趣;他们的年龄、性格特点、生肖;其中,你最喜欢家的谁;你和家里人的感情如何?)

过渡:看来大家都很熟悉、了解自己的家,都很爱自己的家。那么,我们该怎样热爱自己的家,关心自己的家呢?

3、学生讨论如何热爱自己的家,关心自己的家呢?

(1)尊敬大人,听大人的话,不和父母顶嘴,上学放学回家要主动和家长打招呼。

(2)有问题要向家长请教,与他们多沟通、多谈心。(3)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过节要记得为他们庆贺、祝福。(如母亲节、爸爸的生日„„等)

(5)吃饭时要帮家长添菜。

4、判断:

(1)吃饭时,小明一个人先吃。

(错)(2)爸爸回来了,小红帮爸爸拿拖鞋。(对)(3)小龙为下楼玩,和妈妈大喊大叫。(错)(4)小月帮爷爷捶背。

(对)

5、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6、布置作业:

上一篇:学校禁毒领导小组下一篇:写给医护人员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