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2024-07-25

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共8篇)

篇1: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论文摘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要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来自于基层,各项任务要落实到基层,成效也体现在基层。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最前沿,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论文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和谐校园文化;作用;途径

一、和谐校园文化

1.和谐校园文化内涵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以学校的价值观为核心,蕴涵着学校传统、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是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共同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既表现学校发展的文化进步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反映着校园文化在社会主导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核。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校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取向、浓厚的学术氛围、馨人的书香气息、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各要素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并发挥其导向、整合和稳定的功能,起到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进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影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校园文化基本是和谐的。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的自然环境得到美化,教学科研等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这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保证。但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从学生个体表现来看,许多行为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背离,目前一些学生在生活上奢侈攀比、行为上自由散漫、观念上自由放任,对不道德行为听之任之。一些学生视艰苦奋斗为寒酸、把浪费奢靡当做时尚;视勤学敬业为不懂情调、把作弊抄袭当机智。诚信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从平时的弄虚作假到考场抄袭作弊,从虚假信贷到毕业后拒不还贷。

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学生的个性张扬使一些学生对教师缺乏基本的尊重,而个别教师忙于自己的业务,对学生缺少关爱,除了教室短暂的相聚似乎形同陌路,这难以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不平等,教育者缺乏爱心以及教育者的“偏爱”导致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侵害着学生的心灵,打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科研、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因素,表现为重教学、轻科研或重科研、轻教学的不正常现象,在管理上存在着对行政管理某些方面的职责不清、服务意识不强,甚至不自觉地倒向学术行政化,或者片面强调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性,而轻视甚至抵制管理,不和谐的存在造成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管理环境,无法使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由于受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

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校园文化呈现出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宿舍文化、课桌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等这些非主流文化的传播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使许多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无序、道德失范与思想困惑的状态,成为校园主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高校党建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使校园文化充满和谐氛围、时代气息,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及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要积极发挥其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体现在对师生整体和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处在多元文化的冲突、碰撞、融合中。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要发挥好导向作用,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引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内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2.组织协调作用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政工团学等各部门的齐抓共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领导本单位的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共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职责,担负着引导师生、组织师生、团结师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从多角度、全方位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创建积极有序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指导、协调和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拓宽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增强大学生党建和“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

3.凝聚力量作用

凝聚力量首先是凝聚人心,人的因素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是实施凝聚力工程,基层党组织最贴近师生,通过其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唤醒主人翁意识、爱护学校、关心学校。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教代会、团代会的作用,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使广大师生心情舒畅,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认识,外化为广大师生的积极行动,转化为广大师生工作的动力,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表率示范作用

师生党员是联系和团结广大普通师生积极参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党员在教职工、青年学生以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发挥广大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组织广大师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职工、青年学生在和谐校园文化活动中施展才华、陶冶情操,进一步培养和谐精神和集体观念,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促进良好

校风学风的形成,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向高品质的健康方向发展。

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对策

1.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和谐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前进方向,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增强思想文化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眼于发展,才能消除非主流文化传播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才能在校园不同层次、不同认识水平的师生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追求。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队伍建设是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保障,是夯实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要重点关注核心队伍,即教职工党员、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学生思想直接引导者的辅导员、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开展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深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自身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同龄群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通过各种渠道创造更多的机制和平台使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更好地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向。

3.加强组织建设,搭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建设,使其呈现出集散型、扁平化、动态性的特点,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有效载体。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已有的教职工、学生党支部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设立在班级上,并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形成“多渠道、全覆盖”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积极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示范党支部”,使学生党支部服务学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把党的工作向学科团队、重点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领域拓展和覆盖、加大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年轻教师入党。以党校、团校、互联网、实践基地为依托,不断加强与支部组织相适应的平台建设,多层次多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通过党校、团校,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党建网,提供网络资源和网络互动平台,以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特色的方式,宣传党的知识和基本理论,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弘扬主流文化。

4.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使党员干部队伍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校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每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规划,各支部定期组织个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学习交流活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成立研究型学习小组,开展党建课题的研究,不断提升党员的科研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经常组织观看弘扬主旋律的影视资料,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帮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主流文化,坚决抵制各种不和谐的文化,增强党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积极依托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以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报告会以及良好的精品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浓厚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篇2: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高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高等学校而言,要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全面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而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一高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样应发挥重要作用.

作 者:蒋志斌 JIANG zhi-bin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2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社会  

篇3: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高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主要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协调发展, 包括学生、教职员工、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各种不同要素之间的协调有序。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团结友爱, 蓬勃向上, 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校园。

和谐校园主要表现为校园各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职员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能够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党的高等教育方针, 体现出育人为本的理念, 可以实现凝聚人心、优化资源、学术争鸣、创新育人的良好局面。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过程, 我们在学校建设中要善于发现、解决问题, 创新机制, 激发各种力量的创造力。高校女职工组织是学校党政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广大女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二、女教职工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内核, 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高校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尊重人, 创造有利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高校女教职工是高级知识分子, 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文化素质, 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 她们分别活跃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工作岗位上, 承担着繁重的任务,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是高校女教职工有着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性, 容易出现问题, 从而影响和谐校园的整体构建, 所以了解高校女教职工的特点, 解决女教职工的问题, 促进女教职工自身的和谐发展, 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高校女教职工具有事业和家庭兼顾的双重责任, 担负着沉重的压力, 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细节。虽然高校女教职工承担着和男性一样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 但是目前高校中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重男轻女”的偏见, 特别是在学校领导层, 女教职工比例非常低, 参政环境不利于女教职工的和谐发展。就女教职工而言,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又要面对家务上的诸多问题, 承担了比男性职工更多的压力, 繁琐复杂的家务常常耗去她们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同时她们又要面对工作, 特别是职称压力, 因为职称高低一方面代表着自身能力的高低, 另一方面也决定着收入水平的高低。高校女教职工是自信自立的新女性的代表, 在评职称和再学习上都不愿甘居人后, 所以女教职工不得不为了获得相应的学位和职称而不断拼搏, 选择读研、读博或是在职学习, 这些都使女教职工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业、事业和身体等诸多压力, 甚至承受着更重的被时代淘汰的危机感。高校女教职工既要成就事业, 又要搞好家庭, 但是目前高校对教职工的工作考核标准、成就评价标准是一种完全忽视家庭劳动价值的无性别的标准, 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的劳动不可以累加到女性的工作绩效上去, 这些都使女教职工承受更多的压力, 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

女教职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是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关注的问题。女性一生中要经历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 这些生理特性使女性更容易出现健康隐患。有相当数量的女教职工既要搞好自己的教学科研, 又要照顾家务琐事, 无暇顾及生活质量, 长年处于超负荷状态, 这些都直接对女教职工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导致近年来女性得慢性病、妇科病的比例不断上升。虽然女教职工是高级知识分子, 比其他女性更加自信自立, 但却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女性共有的敏感、依赖性强的心理特性。特别是在“男强女弱”的社会大环境下, 女教职工要想攀登事业的高峰, 需要付出高于男性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因而, 在男女共同竞争的事业发展中, 女教职工往往会自信心不足, 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以弱者身份出现, 缺乏独立性、勇气和斗志, 产生只求平安度日, 不冒风险的软弱思想。

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时代,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等陈旧思想意识依然没有彻底消除, 同时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国家还不能为女性的权益保障提供更充足的物质基础, 这些都使高校女教职工在进修培训、工作绩效评定、家庭分工, 以及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的实现上仍存有突出的问题。

三、高校女职工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女职工组织是学校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广大女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和谐校园建设中, 高校女职工组织在维护女教职工的正当权益, 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 支持女教职工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调动女教职工工作热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虽然高校的维权工作做得相对比较好, 但具体到每所高校, 在女教职工的权益维护上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 高校女职工组织肩负着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 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女职工组织通过深入到女教职工内部来了解她们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她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 为制定符合女教职工权益的政策和法规提供参考和依据。我国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劳动法》、《教师法》、《工会法》和新的《婚姻法》等法律文件, 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女教职工应该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种种权益。高校女职工组织应该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女教职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增强女教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女职工组织要鼓励女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 充分发挥她们的知情权、审议权、表决权和监督权等。特别是在岗位聘任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和校内津贴等方案的制定上, 女职工组织要严格把关, 禁止含有歧视女教职工, 不平等对待女教职工的方案出台, 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组织还要积极维护高校女教职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 为高校女教职工争取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以开阔她们的视野, 提高她们的专业能力。

女职工组织还要关注女教职工特殊权益的落实, 在女教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和保障。特别是在经期卫生费、产期生育费等特殊权益的维护上, 女教职工组织应该及时调查并反馈各种问题, 使女教职工的权益真正得到落实。

(二) 关心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女教职工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女职工组织更应该关心她们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谐美满是女教职工顺利工作、身心健康的前提条件, 学校女职工组织要引导女性树立现代家庭观念, 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促进家庭和睦。女教职工组织还要定期组织女职工体检, 并为她们办理重大妇科疾病保险, 做到无病早防, 有病早治。

女职工组织应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 活跃女教职工的身心。可以结合女教职工的自身特点, 定期开展一些创意新颖、情趣高雅、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如健美操、瑜珈、演讲、书画、卡拉OK等;也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特殊节日为女教职工送上鲜花和礼物, 组织形式多样的联欢会或茶话会, 开展主题讲座等;还可以组织女教职工春游秋游, 帮助她们开阔视野, 放松心情。

(三) 引导女教职工转变角色观念, 提升自身素质。

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 但是“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和阻碍了女教职工自身的发展和进取意识, 使男女两性之间出现了不平等、不和谐的音符。女职工组织应该加强现代性别意识的宣传, 转变女教职工的性别角色观念, 使她们摆脱“弱势性别”的心理定势, 引导女教职工在认识到两性生理、心理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在人格、地位和机会上的平等, 帮助她们发挥女性的专长, 提升自身素质, 实现全面发展。

女职工组织应该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才规律, 引导女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鼓励她们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克服自卑依附等消极观念, 从而发挥女性特有的作用。现时代, 高校有很多精英级的女教职工活跃在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岗位, 并且做出了很多傲人的成绩。女职工组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些巾帼英雄的先进事迹, 树立典型, 让师生员工承认并尊重她们的劳动和奉献, 使女教职工看到自身的力量, 增强攀登事业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四) 调动女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女教职工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半边天。女职工组织应加强对女教职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宣传, 提高她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她们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女职工组织应该鼓励女教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 使她们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宗旨在学校的教学、行政、后勤、管理等岗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今社会, 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为高校的知识女性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动力, 促使她们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充实、完善和提高。女职工组织要努力为女教职工争取并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以便增强她们的工作实力, 调动她们的工作热情。高校女职工组织可以组织女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优秀教案评比、教学成果展示等各类教学活动, 从而有助于激励女教职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勇于探索和创新, 在事业上争做教书育人的典范。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需要各种教育要素的协调发展。女教职工是高校人力资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力量。高校女职工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女教职工利益, 调动女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和谐校园,女教职工,高校女教职工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业姗.高校女教职工工作初探[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8, (4) .

[2]王爱云.高校女工委工作的新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3) .

[3]梁晓玲.高校女职工维权工作初探[J].高教论坛, 2006, (4) .

[4]林治华.构建和谐高校的几点思考[J].莆田学院学报, 2006, (8) .

篇4: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和谐校园

本文系2015年度天津职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学生工作专项课题(学生工作专项备案)《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途径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3202)。

D26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七大将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之一。校园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单元。高职院校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和推动力量。本文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就高职院校如何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谈一些想法。

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及和谐校园的内涵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领导和执政的根基,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处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与广大师生员工联系最为紧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切实落实者,上级党组织指示的具体实施者,是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和谐校园的特征可具体表现为:党政和谐、干群和谐、机制和谐、制度和谐、环境和谐、需求和谐、师生和谐等。

二、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责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因此,明确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引领思想的责任。高职院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汇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和谐有序对社会的和谐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各种资源认真做好思想认识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党组织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以宣传、沟通,使广大师生员工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和谐建设对学校及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出一个人人自觉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2.勇于实践的责任。在高职院校,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的基层组织在带领广大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走在最前列。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正确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得力的措施都有待于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积极领导,勇于实践。

3.监督保证的责任。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监督保证工作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在高职院校内部,政策的制订、制度的建立都涉及公平正义,落实政策、执行制度更涉及公平正义,这些都需要监督和保证。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建设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接受或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4.统筹协调的责任。和谐校园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一是要统筹协调好学校内部的和谐建设。调动学校各方积极性,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分工、有合作地完成学校和谐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要统筹协调好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外部环境的和谐建设。

三、如何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1.引领思想,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高职院校面临着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还相当尖锐和严重。作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思想引领意识,改进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 不断增强思想引领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发挥好自身在推进学校建设中的作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组织者。天津职业大学党委先后组织了20多次主题明确、准备充分、讨论热烈的集中学习,在学习中推进工作,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推进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

2.凝聚力量,发挥最大优势。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是实施凝聚力工程,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唤醒主人翁意识、爱护学校,关心学校,处处体现文明、和谐的景象。实施凝聚力工程的最终落脚点是学校的发展。天津职业大学党委努力抓好凝聚力工程,着重体现:①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步骤,明确发展方向,以科学的态度办学。这是凝聚力工程的凝聚“点”,是基础、前提;②以科学、公正、公平、公开、民主、高效、求实的管理来树立各职能部门的权威, 这是学校发展的保证;③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教职员工切身正当合理利益,结合学校发展逐步提高员工待遇使之同步协调,改善教师待遇,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注重教师身体素质,这是是否“凝聚”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使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和谐局面的形成。

3.樹立典型,促成良好学习环境。好的典型犹如一面镜子,能够照亮一片人。一是努力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树立和谐校园建设榜样。天津职业大学广泛开展党内党员评优、党务工作人员评优和基层党组织评优活动,编辑优秀事迹材料,广泛宣传,积极利用身边的优秀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岗位上的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来教育师生员工。二是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党组织建设工作,天津职业大学引进并优化“团学推优”的学生入党模式,通过发展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桥梁纽带作用,稳步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局面。三是在各级党组织中,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中积极开展主题创建活动,拓展和谐校园建设内容。天津职业大学广泛开展“党员文明监督岗”创建活动,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逐步形成校园和谐党员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共识。

4.规范制度,保障工作安定有序。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建设,努力形成利于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制、机制和环境,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天津职业大学党委和各基层党总支重点坚持以下四项制度。一是坚持落实民主集中制,按章执行党委制定的各项议事规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坚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基层教学单位党政共同负责制,明确人员分工及岗位自责, 做到在工作职能上分,在工作目标上合;在一般工作上分,在重大问题上合;在工作制度上分,在工作关系上合,形成了和谐一致的关系。三是坚持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既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又作为普通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自觉接受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监督,完善了民主评议机制。四是坚持落实干部监督制度, 坚持落实和完善重大情况通报、校务党务公开等监督措施, 落实广大师生的知情权、监督权,拓宽渠道,将权力运行置于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预防犯罪长效机制。

5.建设文化,创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学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辐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人际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天津职业大学总结多年来的办学经历,经过深入分析和反复研究,党委確定“有识、有容、有守、有为”为学校精神表述用语,确定“以人为本、崇德强能、创出特色、争当一流”为学校办学理念表述用语。务实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述用语的出台,实现了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提炼的突破,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加快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实现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6、激发活力,增进校园团结和睦。和谐校园既是充满活力的校园,也是团结和睦的校园。必须最大限度地树立榜样、激发活力,促进学校党政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巩固大团结。天津职业大学党委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橱窗、网络等媒体,形成“多位一体”的宣传格局,加强学校与师生员工的沟通,使人们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有较高的共识。在党委的领导下,团、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的喜爱,对师生员工思想观念和素质提高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社会特别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领思想、凝聚师生力量、树立先进典型、规范规章制度,努力高职院校的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

篇5: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华中科技大学祝道甫

内容提要: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规划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命题。高校工会提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高校工会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和谐校园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相继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行专题研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高校而言,必然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如何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能力建设,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贡献,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工会组织如何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性地审视社会发展这一新的命题,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

首先,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历来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所谓和谐,社会学的观点称为“秩序”或“均衡”,一方面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状态和效果。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不仅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注重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保持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胡锦涛同志在讲和谐内涵时,把“民主政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同样要把“民主政治”当作基础,不断增强民主办学意识,使校园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扬,法制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走出一条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的创新之路。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对谐社会具有独特的先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现代大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管理方式和服务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在校园管理事务的实践中,积累了协调校园内部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和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经验;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造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和谐环境,传承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担负着服务社会和反哺社会培养和谐人才的重任,对社会风气的养成,道德素质的培育,先进文化的创建,经济发展的贡献等等,展示了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独特的先导作用。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担当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突出了稳定的地位。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这一时期,往往多种矛盾集中凸现,构成了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问题。稳定意味着和谐,意味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意味着执政者与民众利益的良性互动,和谐是稳定的最高境界。高校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承担着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任务,高校的安全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能有效地结合校园内部思想活跃、诉求多维、民主意识强烈等特征,不断深化改革,健全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机制,创新校园管理观念,保持了高校的和谐稳定。由此可见,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担当了更的社会责任。

二、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给高校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工会组织与生俱来就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广大教职工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教职工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代表们在大会上提交提案,审议文件,直接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人事分配制度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达成共识,使广大教职工的意愿诉求通过教代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有效地推进了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而且保持了学校安全和谐的政治局面。

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化解矛盾的调节作用。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分配方式和劳动用工制度的不断调整,教职工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矛盾更显突出。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充分发挥发挥工会劳动争议委员会的调解作用,对教职工的各项申诉,从思想上重视,耐心听取,做到有调查、有落实、有结果、有回复,并通过有效的工作,力求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既维护了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又维护了学校的安定团结,把协调化解工作汇入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目标之中。

三是充分发挥工作宣传教育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和宣传、教育的过程,工会要结合学校实际,依据广大教职工的特点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坚持管理和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思路,指导教职工深刻理解“家和万事兴,人和则通政”的和谐哲理。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正面认识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整体目标不懈奋斗。

四是充分发挥工会活动载体的激励作用。科学地运用工会活动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文艺、竞赛、讲座、社团等多种活动。组织开展教学、科研、公民道德、教职工行为准则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为他们搭建思想、学术交流沟通平台,缓解压力,培养集体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地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氛围。

三、全面提高高校工会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高校工会组织同样面临着一个能力建设问题,要充分表达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工会干部的整体素必须进一步提高。要使高校工会工作内容的时代化,工作重心的热点化,工作方式的人本化,工作程序的建制化,着力造就一批有素质、有水平、有能力、有干劲、的工会队伍,不断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提高依法治会能力。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在新时期劳动关系的构架中,工会享有作为劳动者利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法定地位。构建和谐校园,给工会组织依法维权、依法治会提出了科学务实的指导思想。依法治会的基本内涵在于依法维护工会组织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建设管理工会工作,使工会工作能够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依法治会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决定的,只有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才能真正成为教职工群众的权益代表者和利益维护者,保障和谐校园的建设朝着预定的目标健康发展。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构建和谐校园,对加强工会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用风,不断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干部要结合广大教职工的现实思想,认真思考他们最为关心的住房、医疗、精神文化、公平竞争、民主政治等热点、难点问题,要找准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必须深入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广大教职工的愿望和呼声形成有价值、有份量,既符合学校实际,又符合教职工需求的调研报告,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使学校的整体目标与工会的工作目标完美统一,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高校是转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工会要结合高校人才集中的特点,充分运用工会组织活动载体的优势,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贴近教工,大力创新教职工文化、文体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职工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提高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能力。坚持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促进和谐关系,增强凝聚力最直接的工作。要把坚持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腔热情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有效措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促进工会送温暖工程进一步深入。

提高综合协调能力。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利益矛盾会不断涌现。工会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的高度,拓展维护稳定的新事业,创新维护稳定的新思路。认真研究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各种矛盾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把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当作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综合协调能力。

随着人们对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内容定会更加丰富,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必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巨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篇6: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及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阵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和谐校园建设应该着眼于稳定的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和而不同”, 以学生为主体,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为引导,以创新为追求,全面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内涵和目标

和谐一词最早源于《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通过道德影响百姓能使他们和平共处、团结合作,从而有效的把大家组织起来。对于校园和谐则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要使学校达到和谐的发展状态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达到事业的统筹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是“和而不同”,从宏观上讲:和是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同是指各个高校能发挥自身优势,拥有具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在时间性、地域性有所特征,尤其是民族高校更应该发挥自身民族区域和文化优势,在办学理念上有所特色、有所突破。从微观上看,和要求学校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达到团结合作,和谐共处,不同则要求顺应不同个体的发展特征,张扬个性,因材施教,健康竞争。大学是社会机体充满活力的因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和谐校园的建成有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现状与问题。

现代的高校不断适应国家提出的新理念,探索新思路,和谐校园建设不断加强,但是我们又发现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认识缺乏系统性。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认识上,从领导管理层到学生群体大多具有充分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明确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往往停留在表层。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把和谐校园建设单独列为必要的体系加以建设,而往往将其贯穿到其他活动当中,降低了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体系缺失。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完备的体系,从建设的筹划实践,到落实,再到评价反馈,最后完善。是一个有机的、相互协调的过程。但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缺乏这样一个完备的和谐校园建设和评价体系,尤其是评价体系,没有严格地明确评价主体、对象、标准等各方面要素,导致了单向度建设,忽视了群体的反映,影响了建设的效果。

(三)、病态校园文化影响和谐校园建设。其一人们热议的“90后”开始踏入校园,这些被认为价值观独特的学生,应该收到高校管理和教育者怎样的引导?传统的管理、教育主导地位是否应该有所转变?是应该反思和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价值理念、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很难适应新一代的心理特征,他们追求个性、不屈现实,导致传统的管理模式会与现代的价值理念发生冲突,高校的自由管理文化有失规范。其二在浮躁的气氛中,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开始浮现,学术腐败,作风问题等一些 所以在高校的同学间、师生间、教师间都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四)、不稳定的校园环境危害了和谐校园建设信。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兼容并蓄的场所,它既要有自己内部的运作机制,又在一定程度上有与社会活动和人员的交叉,那么确保整个校园安全关系到每个师生的切身利益。好的外在环境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建设的程度。当人们把焦点投射到中小学的校园安全时,大学校园的安全往往被忽略,最近在网上热炒的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是一个典型,在大学这个复杂的系统中,怎样确保学生的利益不受到损失,是构建安全校园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没有一个安全感的校园是焦虑和不稳定的,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值得大家反思。

三、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与策略。

(一)保证安全、民主的校园环境。安全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硬性保障,民主的校园环境则是软性条件。民主的校园环境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民主制度,包括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决策者应更加注重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尤其注重专家学者意见解决复杂问题;不断健全党委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责任制,完善决策程序,对重大问题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慎重决策,决策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揽大局、办大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民主管理上,要通过教代会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意识和意见表达的自主意识,不断满足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需求,夯实教师的基础性作用;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规律,正确引导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突出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在学习和生活中,尤其在关系学生利益、管理的决策上要充分发挥民主,培养竞争意识,杜绝暗箱操作。通过公正、公开的管理,使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加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建立健全和谐校园建设和评价体系。高度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把建立和谐校园当作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使其系统化、规范化,保证建设工程的长期性、有效性。以建立和谐校园为统领,深入落实到各项活动当中,做到事前有预警,事中有条理,事后有反馈。尤其是在事后的评价和反馈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并把结果反馈及时向决策层反馈,完善活动实施过程细节缺憾,确保活动的有效、顺利进行。

(三)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创建良好的人文体系。树立以人文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大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要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相信学生、鼓舞学生、依靠学生。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把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活,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形成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校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复杂交织的整体,人际间有矛盾、障碍则会影响和谐校园的整体构建。形成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处理领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后勤服务者等之间的关系,尤其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需要从几方面努力,一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复杂的社会环境深深的影响新的学生群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开放的广泛普及,自由化、拜金等错误思想的引导,使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摇摆不定,形成理想化、叛逆、自我、浮躁的特殊思想意识和性格,这需要在大学的教育环境中有所把持和引导,高校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交流,要教给他们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做到意志坚定、心胸阔达,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处理复杂事物。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在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群体的合力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些重大的课题需要一个团队的协调配合,协同攻关,尤其是学科建设上,没有一个团结的学术梯队则很难有所成就,甚至会“身败名裂”,高校要在组织上、管理上创新,打破影响创新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构建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三是加强德育。教师要有好的品德修养,要以大师姿态成就大学之大,要以好的品德影响学生,好的行动引导学生,好的成绩鼓舞学生。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尊重,现代大学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品德优先,高校通过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使学生塑造完美的个体和维护院校秩序。

篇7: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共青团组织,和谐校园

1 共青团组织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校共青团以学生的活动为依托, 不失时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文娱活动, 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人生阅历、健全人格上发挥团组织的巨大作用。当然, 团组织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 要渗透必要的团队精神, 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2 共青团组织对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优势性分析

2. 1 政治优势。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得力助手, 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党章明确指出 “共产主义青年团适当的助手和后备军”尤其是新时期团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月来也凸显, 使团组织政治性和先进性的色彩更加鲜明。和谐校园建设必然落在共青团的肩上。

2. 2 组织和变革优势。共青团遍及全国的组织网络是得天独厚的。机构非常健全和成熟, 在党政、社会舆论和财政的支持下, 具有极强的组织动员参与能力和极强的应变能力, 走在时代的前列, 不断换发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2. 3 文化信息优势, 青年文化工作的导向和活动阵地的建设。有力整合团内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华, 根据新时期青年的需求特点, 创造新颖活泼的活动形式和精神产品。

3 校园不和谐文化的具体表现

3. 1 育人环境不够和谐。环境的育人作用是不言而喻, 和谐向上的环境, 可以启迪智慧、催人奋进、陶冶情操。当前大学校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校园存在不文明现象, 师生关系疏远, 个别同学有不道德现象, 校园环境不够整洁、优美、宁静, 个别教师师德较差, 同学关系不和谐等。

3. 2 大学生本人行为不够和谐。和谐校园首先个人要和谐。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应包括身心的和谐发展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 但现在大学生的素质存在一些问题: 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团队协作意识差、诚信精神欠缺、爱国奉献精神较低, 厌学风较严重, 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3. 3 学校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够和谐。高等院校的管理应以学生为本, 要以培养人、教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 有些学校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不放手, 仍然进行家长式的管理, 立足于不出问题, 而不是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4 学生课外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全面性。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很有好处。学生普遍认为课余生活单调, 班团组织生活太少, 质量不高。

4 如何有效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 1 加强共青团新时期的理论研究, 培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学生干部队伍, 要将和谐校园研究纳入到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注重实践性, 充分借鉴和运用其他部门相关理论和研究手段, 去研究共青团在新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将研究成果以上党课、团课及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形式武装管理队伍的头脑,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4. 2 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社会化, 促进高校与社会的广泛交流, 借鉴和谐社会建设优秀的成果, 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依托和谐社会的建设, 从外界获得更广、更快、更多的信息为我所用, 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作为其中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 高校共青团工作不能只局限于高校内部。调动全社会的和谐力量和取得的成果, 将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果延伸到校外, 同时发挥高校对社会的辐射作用。

4. 3 共青团应以制度建设为保证, 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 发挥制度建设的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是化解冲突、消除矛盾的依据, 是判别是非的标准, 是协调关系的准则。共青团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就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比如优秀团干部、团员的评选和公示制度, 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团支部推优制度, 选拔团委学生会干部的选举制度等等。

4. 4 加强服务功能, 为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共青团的服务功能, 是指共青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全面关心青年的成长为出发点, 共青团要服务于青年, 为青年服务是广泛团结青年的前提, 首先, 从创建和谐团支部、和谐班级等入手, 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影响力。

4. 5 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增强活动的宣传和吸引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通过活泼有趣、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校共青团可以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目标, 以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为依托, 与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紧密相连, 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得到知识上的长进, 提高文化品位。

5 结束语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点滴进程中, 共青团均在组织发挥了“特色工作”的作用, 开展有效地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工作, 用来培养大学生各项技能、调动聪明智慧、养成崇高思想道德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作用, 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如期建成奠定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建国.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王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2011, (02) .

[3]朱朱, 李群芳.共青团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J].南方论刊.2010

篇8: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工会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一、和谐校园的含义

和谐校园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协调运转,不仅仅指学校模式,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共同形成的一股合力,在这里学校仅仅是作为一个桥梁,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各个部分的不断协作,使教育的各个要素在协调、全面、自由的氛围下不断发挥作用,形成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配置,从而实现良性的教育效应。总的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其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坚持科学思想的指导,经过邓小平和胡锦涛两代领导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必须坚持下去,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二、基层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一)维护高校职工权益。在工作中,校工会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的义务。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强化职能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维护工会会员的劳动权利、人身权利、经济权利和工作权利,同时也包含其他的政治权利及民主权利。

(二)劳调解动争议纠纷。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分配和人事制度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经转变后,一部分人的工作类别、身份、工资福利都相差很大,进而产生了教职工与校方的纠纷。比如一些学校任意辞退教师和工人,和教师擅自解约等,在此时基层的工会就可以从中斡旋,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自愿和民主协商原则,解决劳动争端,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中。

(三)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如果没有民主学校建设就会出现漏洞。作为高校的基层工会,代表着教职工的根本权益,承担着基层的民主建设。为此工会要积极定时开展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会员的主人翁地位,促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务必使校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推进高校的民主建设。

(四)推动工会对职工隊伍的建设作用。学校主要由学生和教职工组成,因此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教职工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是主体,近几年校园事件多发,社会对教职工的素质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开房门实在让人痛心,为此必须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修身正体,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同时青年教师队伍是将来高校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应该因地制宜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五)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比如科技、文艺、学术等可以有效的凝聚人心,创造轻松愉悦的校园学术气氛。工会作为基层的群众组织,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文化建设的一大主战场,潜移默化中把来自思想的熏陶波向每个人。

(六)救助困难职工。困难教职工是妨碍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因素,为此基层工会得发挥先锋作用,及时了解民情民意,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家庭,及时解决矛盾冲突,永享和谐硕果。

三、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培养基层工会积极性提高凝聚力。基层工会成员主要是教职工,管理干部也只是临时兼职,所以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每年定期对工会人员进行年度工作大评比,对那些表现突出和作出贡献的人进行物质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另外还要有意识的进行干部选拔,使能者居领导岗位,进而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兴趣和热情,一旦兴趣被调动起来那工作就容易展开了,务必在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上多做文章,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优化管理模式。

(二)开展有益身心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参与性。只有把工会当成一个家的人才会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看它是否对职工具有认可度,有没有公信力。开展有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活动,能使教职工的才能得以施展,才干得以增长,使他们在活动中培养集体和大局意识,坚持这样做对活跃校园,带动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三)用心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促进和谐与稳定。这里说的心可不仅单纯指热心,还有决心的意思。只有在工作中怀揣一颗为职工服务的真心才能得到人员的认可和赞赏。为此工会必须要把教职工的事,无论大小都放在心上,用心去解决,竭诚为人民服务。工会领导干部要把办事情做决策方面以职工的利益为前提,要明白权利来自于群众必须为群众服务,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工会的管理工作,启发思想了解民意,是每一个教职工具有主人公意识,为和谐校园建设献计献策。

(四)开展特色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在不偏离教学中心的基础上,高校作为和谐建设的对象要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抵住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评估的压力采取措施开展特色工作,增强学校与教职工的和谐互动,使教职工主动加强自身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建设创新型的课堂,让特色教育得以开展,让校园变成一个创新的源头。结语:众所周知建设和谐校园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必须努力建设,这是一项复杂工程,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它需要师生和各个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此基层工会要不断地发挥作用,努力抓好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的同时,激发教职工的主动参与性,配合政府部门搞好校园的和谐,使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是学校变成一个教职工的家园和学生的幸福天堂。

参考文献:

[1]孙星海,谢平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兵团工运,2007(9):8

[2]李少雄,初云宝 高校工会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探究[J]高教研究,2007(1):21-22

[3]舒建华 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群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06(3):178-179

上一篇:关于描写毕业的伤感散文下一篇:永远的诗为题的5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