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创新意识

2024-09-03

年轻干部创新意识(精选6篇)

篇1:年轻干部创新意识

从无意识差错谈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原创: 组织人事部 常州经开区

机关里的年轻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进而成长、成才呢?最近在微博上看到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张建同志,结合多年的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让我反思了这10余年的工作经历,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一、机关常见无意识差错

1.“没有没有”

先说一个年轻干部容易犯的错误,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例如,如果领导就某文件征求意见,我们往往会顾虑到自己考虑不全面或者会不会说错等各方面的原因,选择一个最稳妥的回答方式,那就是“没有没有”.机关有机关的要求,如果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就不能说“没有没有”.在领导征求你的意见的时候,以为“没有没有”是谦恭的表现,恐怕是理解错了。如果确实没有意见,这时候你可以说“没有”,还需要说明一下,不是“没有没有”.一般情况下,有看法想法是正常的,而“没有没有”通常是表示不想说不敢说。除非你真的没有,如果你有看法的时候,即便领导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也要想些办法向领导表达出你的意见,这就叫主观能动性,就是给自己多创造一些条件,正面简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可能再加上自己深入思考的东西,看能不能给领导多一些东西,因为你总有一些想法是你的上级所没有的或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和共享何乐不为呢。重要的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2.事毕不回复

再说一个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的另一种情况,领导交代办一件小事,比如送一份材料,送完之后,经办人往往觉得这种小事办完就好了,不用再特别向领导汇报了,于是忽略了向领导反馈事情的完成情况,这个套用一个流行的词汇叫“管理环节不闭合”.机关里经常有一些应急的工作,如果你是受命外出执行公务,那么及时地汇报就特别重要。一方面要让领导和家里人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如果不及时汇报,就会让领导不放心甚或有靠不住的感觉。有人说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就是这1%没落实,结果就算没完成,甚至会影响和贻误了大事,不得不重视。那么这个度又怎么把握呢,客观的标准有一条,就是只要领导催问你,说明你就没有及时回复。即使领导没有追问,办事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回复。不回复的小事儿隐藏着却是靠不住的大问题。再比如,现在的微信和QQ等消息都很多,发不发是一回事,回不回又是另一回事,你可以不发,但对专门发给你的却不能不回,除非你故意不回,这是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基本品德。

3.拖拉误事

第三种情况也可以用一句流行语来概括,那就是“拖延症”,人人都有拖延症,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拖延症正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东西,一件事情,能完成的要尽快完成,不能完成的要第一时间向布置工作的领导说明不能完成的情况。但我们往往由于顾虑领导会不会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没能分配好工作时间等种种原因没有完成也没有说明,或者往往踩点完成各项工作。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孰轻孰重应该有一个权衡,有一个安排。领导交办的事,并不一定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比如突发的一些事件,比如家里的大事难事,还有急事都需要安排调整。但领导交办的事,不能不放在心上,虽然领导没有强调快办,那是需要你自己斟酌掂量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只要是领导交代的事,除了说明“不急”或“缓办”的事,其实都是需要立即就办的事。即使不是领导交办的事,是他人委托、同事间协作,也要尽快完成给予回复。更重要的是,通过办好他人交办的事,不拖拉延误,养成良好的办事习惯,树立良好的品格形象,这和是不是领导交办的没什么关系。

4.会前不到位

“会前不到位”,也是是机关里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经常参加一些上级或平级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协调会、座谈会为多。如果就在一个办公楼里,一般大家会提前10分钟到会议室,但有时还看不见会议主办方的人,我们就有一种受到冷落的感觉。有的只剩三五分钟了,才见到主办方匆忙到场,好像没什么准备似的,一些与会者应该知道的会议议程和参会人员情况也不专门提供,会议显得松松垮垮。这种情形下,参会人的情绪很受影响,所以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一般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是主办方的领导“掐着点”到会,还可以勉强被接受的话,那么承办会议的工作人员会前不到位,实在有点讲不过去。如果参会人员都是在同一个办公楼里,工作人员至少应该提前15分钟到场,因为有种种原因,外部门参会人员很可能提前10分钟、20分钟到会。如果有邀请外单位代表参会,只要使用了交通工具的,很可能就有提前半小时到场的,客到主不见,实在不礼貌,给参会者留下的,只是冷淡应付的印象,往重里说,就是不尊重参会者。如果只讲准时准点,不讲待人之道,恐怕只是捡了一些皮毛,丢掉了一些根本。丢掉的是一些什么东西呢,丢掉了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就是在待客方面的真诚、热情,宁可自己辛苦一点、稍微付出一些,尽地主之谊,尽主办方之情。况且早一些到会场,接待提前到达的客人,还可以加强沟通,尽可能发现和解决会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这是开好会、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机关工作大量的是办文办会办事,即所谓的“三办”,再加上一个“做人”.这“三办一做”做好了,机关工作也就做好了。

二、无意识差错的原因分析

1缺乏自信

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害怕表现,害怕言行不得体、不合规,反而影响在领导和众人心目中的形象,遇到事情畏手畏脚,不敢为人先。

2没有思考

因为缺乏思考,只求完成工作任务,没有自己的想法,害怕创新,不敢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没有思考更反映出平时的学习积累不够,没有积累,没有沉淀,更没有思考。

3惰性严重

因为机关的工作比较单调,大多数人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内容,未免产生得过且过、浑水摸鱼的想法。领导交办的事情一般掐着点完成,以求少打回票,缺乏积极向上的干劲。

4急功近利

“焦虑”是现在年轻干部的共有心态,普遍感觉对现状不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凡事不讲付出,只看回报。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内容,畏难情绪严重。

三、当前年轻干部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

1勤学习

年轻干部要保持不断的成长进步,必须真正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年轻干部虽然都是大学生,学历高、基础好、起点高,但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更新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学则愚,慢学则钝,尤其我们经发部门,涉及的条线多,业务多,只有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提升对事物的洞察力,对形势发展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2善思考

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加强思考,要勤思、常思、善思,学习知识可能不难做到,但是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思考很难,在被日常工作充斥的时间中认真思考更难。思考要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困惑,继而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多动手

这里讲多动手,不仅是指多动手写一些文章,做一些表格,完成一些公文和台帐,更指多参与一些单位中涉及的会议准备、活动组织、调研走访等工作,在多参与、多经办的情况下,日益扩展我们的眼界、延伸多维的触角,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难题就不慌不乱、心中有底。

4重沟通

重沟通有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不要怕和领导见面、交谈甚至争执,意见交流的过程,是教学相长、是非明辨的过程,是展现自己、表达自我的机会;

二是与周围部门的沟通,平时的工作交流可以不局限在本部门,抓住机会增进与其他部门及其他县区的沟通,变单线程的思维为广角度、多线程;

三是注重与企业和基层的沟通交流,走进企业、走近基层,倾听他们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思考和指导做好自身的工作。

作为年轻干部的一员,我也经常审视自身,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时当局者迷,看不清问题。现有机关前辈的金玉良言可以当镜子,审慎对照自身,仍有很多不足,仅以此文与大家共勉,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杜绝无意识差错,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力,真正在实际工作中成长、成才,为更好的经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年轻干部创新意识

今天这个年轻干部座谈会,是机关对年轻同志的关心。我工作已有大半年时间,对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总的来说,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尽量提高工作质效,将各项任务完成得更好更圆满。

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习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内在需要,每一次开展监督检查,首先要弄懂这项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之前从未接触过,如果贸然去开展工作,肯定会觉得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查办的效果也肯定不好,所以在开展之初,必须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各个行业运行的流程,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学习是提高个人素养、格局、胸怀的学习,我认为就是多读课外书籍,比如读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可以学习别人成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本人偏爱于历史、经济学方面的书,我个人觉得读这些书有助于开阔自己的心胸,做到闲庭信步,荣辱不惊。

二、牢固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必须靠全组人员通力配合。首先自己要起到带头作用,主动谋划,率先认领重点难点工作,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其次要充分相信组里的同志,工作安排下去后,每个人各司其职,除必要的审核把关外,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这样也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最后要营造和谐的氛围,也就是要做好团结工作,工作上一起谋划,工作之余,一起交心谈心,消除疑虑和隔阂,不要搞相互猜疑,互相指责,共同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

三、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意识

我们的工作很繁杂,既有查不完的信访件和问题线索,也有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如何理顺每一天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那就需要统筹协调的意识。首先要抓重点,只有突出了重点,才不至于乱打乱撞,才能做到主次分明。其次合理安排分工,只有将工作步骤化,条理化,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整体推进,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要谋划其他的工作,争取所有工作都能齐头并进。涵养脚踏实地作风,提高抓落实能力。

篇3:年轻教师应该树立的十种意识

一、职业道德意识

“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 经师”, 向学生传道, 自身就要有高尚的道德, 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 更强调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时刻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做一个作风正派严谨、敬业爱岗、率先垂范的“ 模范”。 新教师要认真学习《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十要求》《 教学常规》《 文明学校条件》 等, 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 从内心深处树立乐教奉献和热爱学生的思想,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初为人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两点。

二、谦虚好学意识

作为教师, 既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更要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 教师既是“ 经师”, 也是“ 学师”, 要教给学生“ 一杯水”, 自己不仅要有“ 一桶水”, 更要有源源不断的“ 活水”。 初涉教坛, 新教师不要妄自尊大, 认为自己学历高, 受过高等教育, 瞧不起这些基层的老师。 新教师要扑下身子, 认真向老教师学习, 向老教师“ 取经”, 学习老教师热爱教育、以身作则的师德, 更要学习他们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育人艺术、 教学技能和管理班级的经验, 在工作中做到“ 勤问”“ 勤教”“ 勤学”“ 勤思”“ 勤探讨”。

三、主人翁意识

新教师从优美典雅的“ 象牙塔”中刚走出来, 步入中小学学校, 身份、环境发生了变化, 面对这巨大的反差, 一时可能难以接受和适应。新教师要尽快调整心态, 努力熟悉新的工作, 熟悉新的生活, 适应新的环境, 要树立主人翁意识, 视自己为学校中的一员, 尽快融入学校中, 参与到各项工作中。

四、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学科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新教师要有强烈的团结合作思想, 与同事能打成一片, 能融洽和谐地融入群体中。 在教学方面加强同同事的合作、交流、沟通, 学人之长, 在生活中做到温良恭俭让, 以和为贵, 使自己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一员。

五、科研意识

当教师既要教书育人, 更要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师。新教师学历高, 知识渊博, 精力旺盛, 在工作中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 教学型“ 的教师, 做一个“ 教书匠”, 要有选择了这一行, 就要干出一番事业的“ 野心”。 参加工作初始, 就要树立做科研型教师的意识, 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研究的事业来经营, 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称职的教师, 早日成长为骨干教师, 早日步入名师行列。

六、服务意识

树立服务意识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 而服务并非是施舍与恩惠, 而是以每个学生个体为服务对象, 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这样做并不是让教师放下“ 师道尊严”, 而是要求教师能够主动蹲下身子面向学生。

七、大局意识

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团结和谐, 共同追求。 这不仅需要学校管理者的规划与智慧, 更需要每一个学校个体识大体, 顾全局, 讲大度, 事事以学校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在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协调统一下思考解决。 因为每一项制度的制定都不会是全员受益的, 个别因素导致某些教师的不理解、有看法, 可以与管理者协调解决, 求大同, 存小异, 要在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上达成共识。

八、特色意识

特色即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它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或形式, 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 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纵观当今的名师们, 其实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 如, 于永正老师“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贾志敏的特色素描作文教学, 薛法根的幽默教学特色等。年轻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要结合自身的特点, 长期积累, 找准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 最终会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

九、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要经常保持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应该是各行业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的意识。 年轻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 因为经验、学识、能力等原因, 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而有些问题往往从脑海中一闪即过, 树立问题意识, 可以让教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 通过集体备课、教育科研、教育资料等手段钻研并解决问题。 这对于年轻教师掌握教学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反思意识

“ 反思”既指不断地反复思考, 又指不断地从反面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中寻找继续提高的可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指出,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反思, 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 因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其次, 教师要反思教学行为。 从成功的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 从失败的教学中反思原因、研究对策。 最后, 教师应该反思自己与名师的差距, 以名师为目标, 向其学习, 通过名师的成功经验反思自身的不足, 以得到更快的进步。

年轻教师走出校门进入课堂, 满怀着对教师的憧憬,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牢固树立以上十种意识, 可以让年轻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少走弯路, 尽快成为一名有自身特色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篇4:年轻干部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农村;信息素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干部群众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农村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培养、引导农村干部群众逐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农村干部群众信息素养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目前的信息能力很低(约6.17分),仅为美国的8.6%、韩国的15.3%、巴西的40.2%,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等方面均为最低。

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农村仅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14%,农村互联网用户的比例与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国互联网用户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互联网主要为城市人群所服务。

当前中国农民的信息素养具体是怎样的呢?笔者于2007年7月对山东省17地市的部分县(市)、乡镇、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干部群众的信息技能与信息需求方面作了抽样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的电视机、固定电话的普及率较高,分别达96.3%和99.1%,但计算机的拥有量却是非常的低,目前仅达到0.1%左右。而会使用、操作计算机的人员仅有1.8%,经常上网浏览信息的仅有1%,所以信息化离农村还很遥远。他们获取信息、收集资料的途径以熟人或朋友的介绍居多,其次是通过电视而获取信息,主动上网获取信息的人很少。这也反应出经济能力对信息需求的制约。在调查中我们看出,越是较发达地区、经济收入越高者,对信息的需求量越大。

二、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健康地开展起来,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农业信息网站和信息中心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农业信息新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升级。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农业生产、科技以及管理和市场信息通过网络得到传播。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农业专家系统、模型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等得到开发和利用。

但是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方面存在问题:一是网站远离或者脱离农村,服务对象并不针对农村党员干部;二是服务特色不明显,针对性强的服务内容数量少,针对农村党员干部需要的服务内容非常少;三是服务定位不准,农民需要的有效供给不足;四是服务深度不够,服务增值量太小,信息的有效性低,信息的增值量太小。

当前农村干部的信息素养较低,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又不健全,造成农村信息服务不通畅。市场信息对于农业和农村的流通体系、服务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有不可限量的作用。因此,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信息素养的培养尤显重要。

三、农村干部群众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培养

1.建立高水平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农民信息素养教育是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

2.完善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三级信息服务组织机构,尤其在村设立信息服务点,配备信息员负责信息的传递、交流、服务等工作。完善涉农网络服务功能,提高涉农网络信息服务的增值性,开发信息资源,拓展信息资源增值深度。

3.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形式,为农民提供更舒适、更便捷及时的信息服务,涉农服务全面考虑接受者的实际条件,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

4.建立面向新农村建设不同主体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首先,利用覆盖全国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搭建农村网络教育平台,开展农村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和接受运用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政府的引导与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机构以及农业院校的优势,开展针对农村科技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培训,使农村科技人员切实掌握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合法获取、筛选、组合、优化、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创造科研新成果。第三,通过基层党校和农业信息机构,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信息素质教育。第四,加强信息应用和服务力度,强化农村群众的信息意识,培养和扩大农村干部群众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佚名.信息化与三农问题研究. 2005-08-16.http://www.eagri.com.cn/show.aspx?id=661

&cid=8.

[2] 夏正智.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2006-05-17.http://www.xxagri.gov.cn/asp/

篇5:年轻干部创新意识

创造性开展工作,就是常人看来似乎是不可能、无法实现的工作,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冒一般人不敢承担失败责任的危险,通过非同一般的工作方法或突破墨守成规的一些工作思路,最终经过辛勤的付出获得成功的思想行为。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知识经济,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的领导干部。但创新型领导干部应该在务实苦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思路,扎根于一线,勤于思考,不拘泥于常规,才能创造性打开工作新局面。一是实干是达成工作目标的前提。“无谋不行,无行不达”。工作落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行动,是责任。所有的工作,都是从具体的实践出发,落脚点要归结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见成效。同时,领导干部要干好工作,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指导工作就会乏力,就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创新来自于实践。创新是突破阻碍工作落实的各种不利因素,而更好的落实工作,推动工作。当今高速发展的世界上,在继承的基础上落实,在落实的基础上创新,已经成为领导者开展决策和执行的一大显著特征。胡锦涛将“发展是硬道理”与民生问题有机结合,丰富了“发展”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在具体的落实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代同步,与人民要求紧密相联,不进行实践,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就不知道什么应该抛弃,什么应该克服,什么应该继

承,什么应该发扬光大。

三是在实干中推动工作创新。工作不创新只能是满足于现状,只能是停滞不前,就会落伍,就会淘汰,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实践,在工作中摸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认识、提高本领,推动创新发展。首先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创新并不仅仅意味着破旧立新,也并非只有改革编制体制、调整政策法规才算是创新。要坚持以现有条件为创新的基础,以本职岗位为创新的平台,着力抓好那些本级、本单位、本部门、本人可以做、能做好的事情,在“实”字上做文章,在“干”字上下功夫,一扫光想不干、光说不练的空谈之风,代之以苦干实干精神,在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完成本职任务上下真功夫、细功夫、实功夫,在苦干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在实干中开拓创新、成就事业。

其次,要注重积累。丰富的经验不一定就能创新,但没有丰富的经验是绝对不能创新。

再次要注重总结。一项工作或一个阶段工作做完后,要回过头总结一下,看看哪些做得好,想想是怎么干的,有什么经验;哪件事出了纰漏,分析一下什么原因,有什么教训,今后再做这样的工作应该怎么办。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干一件事情、有一次提高,完成一次任务、增长一份本领。

最后要注重转化。善于对实践成果进行理性升华,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路,把零散的做法归纳成系统的经验,特别是对那些能够体现发展趋势和大局、符合本单位、本岗位实际的成果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特点规律,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四是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开展创新型工作。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常规工作,或者说大家都在干,而且都是经过前人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事件,这是分内的事情,或者说是最基本的事情,这是不足以被人称道的。而往往被人称道和自己感到自豪就是那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成就。对于实际工作的开展,不是不能套用老思路,凭着老经验,而是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多角度去考虑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去组合现有的条件,开拓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途径。

任何一名领导干部,要想使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能够做出成绩,必须实干加创新,实干才能出成果,实干才能创新,失去实干这块基石谈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没有创新,也不会做出超常的成就。

加强党性锻炼 建设务实创新型基层干部队伍

2013.01.25 10:13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任庆虎

字号:【 大 中 小 】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鲁苏交界处,属沂蒙山革命老区。作为省际边界县,由于建县较晚,工业发展起步晚,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临沭县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幸福临沭”这个总目标,突出增收、民生、环境建设三大任务,强化考核、作风、党的建设三大保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续稳定,在革命老区县中位次不断前移,成为鲁南地区发展较快的县区之一。在实践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要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善学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敬业精神,具有驾驭全局、领导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力。

(一)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做到科学决策。学习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现在改革发展稳定中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每一名基层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知水平,提出新思路,研究新举措,推动新发展。要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我们要注重学习哲学、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专家学者作报告,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外地的发展理念、发展经验,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夯实理论功底,提高驾驭发展的能力。对一些复杂问题,特别是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时,我们要坚持到第一线去,经常深入企业、农村和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正确判断和科学把握,为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开创新局面打下基础。要结合开展的“五不五比”主题实践活动,不比自身比标杆,不比平常比特色,敢于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事情,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趟出一条推动临沭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要围绕县委实施的支撑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 “十百千”计划(即基础设施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企改造升级等十大支撑工程,每年实施百个重点项目,把高端装备制造、化肥化工、新兴产业打造成总产值过千亿的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培植,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在推进“转调创”上下功夫,以优质增量来扩大总量、优化存量,以投资结构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做精做特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做优做活服务业,加快推进幸福临沭建设。

(二)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做到干事创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面对各地竟相发展的态势,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理念,殚精竭虑,奋发有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只要是定下来的事情,带头抓紧实施,说干就干、干就干好;部署了的工作,亲自督促检查,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善于用制度创新来破解各种难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比如,在项目建设方面,我们打破分工界限,实行重点项目指挥部负责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提出了实施“大县城”带动战略,以城区路网和北城新区建设拉开城市框架,以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改善民生,以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提高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城林相拥、山水相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新城。在干部考核方面,更加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坚持把德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首要标准。我们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成立了县绩效考核办,配备了绩效考核员,加强对重大项目、财政增收、民生事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的督促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制,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对外合作、加大技改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扩总量、增效益。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有效途径,做好招商选资工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结合县委部署开展的以“组织联-乡情联、深入摸实情-深入送温暖、真正理清思路-真正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深双真”主题实践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让干部“接地气”。要把城镇化作为引领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坚持中心城区建设与镇村建设并重,一手抓老城区特别是城中村改造,一手抓新城区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在镇村建设上,要以建设“美丽镇村、幸福家园”为目标,大力实施产镇、产村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两区同建”(即农村居住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工作,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要把服务业作为“转、调、创”的重点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和保护性开发,深度挖掘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景观文化,做足做活红色、绿色、古色的文化旅游结合文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把遵纪守法作为基本要求,做到廉洁勤政。“公生明,廉生威。”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两个务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能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私利,决不能拿党的原则去做交易,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增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和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出台的“五个一律”、“十不”的要求,令行禁止,勤俭节约。要管好身边的人,注重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廉政教育,通过上党课、开展谈心活动,引导每一名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深入开展 “作风改进年”活动,在去年县委实施的“四个不准”、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费开支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明察暗访、监督检查力度,引领各级争做“为民、惟公、争先、清廉”的表率,以作风的转变带动各级狠抓落实,加快发展。要探索实施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对部门党政正职、重要岗位实行“重岗公推”、“二次推荐”,进一步形成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的良好运行机制,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进各级领导班子,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年轻干部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障。组织部门作为主管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责无旁贷,必须立足发展、放眼长远,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为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搭建平台,把年轻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干部。一要做学习型的干部。学习型干部首先要学习,有些同志总是把学习的不够挂在嘴上,而实际行动当中忽略了学习,我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假如说我们的干部还是像过去那样经验主义,老生常谈,那么早晚我们党的执政要出问题。我们做学习型干部,不仅仅是坐在课堂中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在现实当中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也很多。所以我们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这应当成为我们一生当中的一种能力。大家要给自己制定系统的学习打算,我们平时工作学习中难免临时抱佛脚,用到什么学习什么,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现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量很大,我们都把它学会也不太可能,我们要树立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系统的学习,让我们的思维成为完整的体系。通过参加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工作的态度,一种工作的责任,一种精神的追求。

二要做务实型干部。什么叫务实,大家要有客观的清醒的断定。社会上议论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客观地、辩证地看待。群众考核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上级考核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不是靠嘴说的,是要看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的东西,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看这些工程有没有让群众受益,有没有脱离我们地域发展的实际,有没有超出地域所承受的能力范围和财力范围。我们呼伦贝尔需要建设和实施的东西很多,我们不能碌碌无为,要实实在在地做事。怎么做到务实:一要讲实话;二要察实情;三要出实招;四要见实效。

三要做创新型干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突破。社会在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马克思曾说过:“前人没做过的事越来越多”对于我们来说没做过的没看到过的事恐怕比他那时还要多,新的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去处理,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别人没看到过的,没做到过的,可能方法还不尽完善但你做到了,我认为那也是一种创新。所谓的创新,我想更多的人不具备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拿来主义,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要是学都学不会的话,那很可能就是能力有问题。所以这种创新也包含善于学习,善于取长补短,善于总结,他山之石能攻玉。创新要具有科学性,盲目的创新会引起混乱,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创新尤其慎重。

做一个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发展型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王东福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在青春大讲堂中学习,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通过青春大讲堂的学习,首先要全面领会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的精神实质,其次是要结合自身实际,要把高层次的讲课与学习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解放思想,用发展的脚步、创新的思路、实干的精神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对个人而言,通过青春大讲堂的学习,要看个人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得到提高,社会化脚步有没有前进,对国内外的形式有没有了解,对我国的国情是否有全新的认识,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有没有自己的观点,本职工作是否得到促进。

在大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时期,作为我们当代青年人,必须要掌握先进文化,了解我国国情,时刻用知识武装头脑,今年团市委首次提出组建青春大讲堂学习班,作为我本人认为具体实现了: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效益”,开创了“三个突破”,创造了“四个之最”。一个中心,时刻以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两个效益,一是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有很多的领导干部都在打听,都想参加青春大讲堂活动。二是聘请国家各界学者的亲身授课,收到了先进文化的传播。三个突破,一是本地授课,异地请教有新突破。二是团委清水衙门,高额聘请名教有新突破。三是自主办学与学校联谊有新突破。四个之最,一是聘请名人名家堪称全省团委之最。二是社会反响堪称之最。三是实际效果堪称之最。四是办班宗旨堪称之最。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工作者,通过青春大讲堂的学习,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基层实际状况,把所学知识与当前的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融和力和组织力。着力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着力提高我们科学管理、综合协调、优质服务的能力,着力提高我们的服务于党的建设的能力,服务于广大群众的能力。对个人而言,这些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人要达一定的境界,除了本身具有的天赋外,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与实践。学习是能力之基。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其能够胜任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主观条件,是一个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高度统一。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作为一名青年干部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中心的本领。通过学习我们要学会用全面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联系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人看事,用客观的、公正的、辨证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强有力的推动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学习,我们要提高自身辨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工作中既要敬业又要精业,要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熟练自如,融汇贯通;对本职能独当一面,驾驭轻松,做一个“实干型”干部。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农村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想使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作为干部既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素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是一切工作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要在求真务实中开拓创新、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在拓宽思路中推行举措、在把握规律中增强预见,做一个“务实型”、“创新型”的干部。

四、要提高自身修养,进一步提升个人岗位形象。修养是一个干部道德风范、知识素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达到完美境界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对精神品位的高尚追求,是一种感知真善美,感悟健康、高雅、文明生活的情趣。作为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整个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党员的形象。通过青春大讲堂的学习要学会用正确的、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改造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格,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人、去管理人、去影响人,从而强有力的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做一个“发展型”的干部。

篇6:年轻干部创新意识

——省委党校中青班培训模式的做法及体会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011年春以来,湖北省委着眼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战略需要,按照‚统筹遴选、强化培训、跟踪管理、择优任用、梯次接续、系统推进‛的总体思路,启动事关湖北跨越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产生积极影响。省委党校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广泛吸收采用近年来全国各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最新成果,以战略性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以工程化理念谋划选拔培养工作,以集成式创新对学员的选培管用等各环节进行大胆改革,以‚精品班‛的标准,举全校之力,圆满完成连续5期、12个类别、培训中青班学员996名的省级工程集中培训任务,‚选拔+培训+使用‛三位一体的中青班模式,成为该校继享誉全国的学员管理品牌之后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突破常格的创新之举

(一)竞争性选拔,择优式遴选

坚持标准、优化流程,严把中青班人选‚入口关‛。重视年龄和任职条件,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按照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集中考试、组织考察、确定对象等流程,多渠道、宽视野、高标准、严要求、择优式选拔培养对象。

一是坚持德才标准。德之不厚,行将不远。中青班培训对象选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把人选德的考核放在首要位臵,实行专项测评。德的考核从理想信念、政治

纪律、宗旨观念、大局意识、坚持原则、工作作风、党风党纪、个人品行等8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中青班入围人选德的量化总和评分在60分以下的,实行刚性淘汰、一票否决。同时,注重人选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拓宽选人视野。坚持放开视野选人,突破壁垒择优,实现培训对象选拔的类别身份、职级、性别比例、党派、地域分布‚五个突破‛。突破类别身份,不仅选拔党政机关干部,还广泛选拔高等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培训,部分子工程还将中央在汉单位也纳入其中。突破职级,参加培训对象以处级干部为主体,也注重选拔一批特别优秀的科级干部,适当安排部分厅级干部和县(市、区)党政正职参加培训。突破性别比例,注重人选性别结构,在每类子工程培训班中,均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突破党派,专门设立党外干部类子工程,将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纳入进来。突破地域分布,不仅选拔省内干部,还从湖北对口支援的西藏山南、新疆博州、兵团农五师选派10多名干部参加少数民族干部类子工程培训。

三是完善选拔方式。综合比较中青班入围人选的专业背景、职业履历、工作业绩和能力素质,实现‚考学‛向‚考能‛、‚考绩‛的转变,杜绝‚考试型干部‛。在选拔笔试时坚持分类命题、各有侧重,考试内容由书本趋向实践,注重从选拔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基层一线的工作实际来寻找案例素材,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和题量,充分体现干什么、考什么。不以考试代替考察,组织考察组到干部所在单位进行深入考察,征求干部工作圈、生活圈、服务对象的意见,全面了解掌握干部日常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采取履历分析、集体面谈、专项调查等方式,分析干部与培养方向的匹配度,避免善考不善干的‚考试专业户‛占了先,真正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

四是体现基层导向。明确要求人选对象应具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省直单位培养对象必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入围培养人选,在兼顾市州、省直平衡的同时,适当倾斜基层一线。据统计,省一级996名中青班培养对象中,市县干部所占比例近60%。

五是注重群众公认。中青班培养对象选拔坚持‚一轻三不轻‛,即年龄轻但资历不轻、能力不轻、贡献不轻。选拔过程中,注重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扩大社会监督面,对培养对象考察人选实行干部基本情况、思想和工作小结‚两公示‛,开展民主测评优秀率、思想和工作小结满意率、民主推荐赞成率‚三率‛比较。对民主测评总体评价优秀率、个别谈话推荐得票率低于60%的,一律不作为培养对象人选。

通过严格程序遴选出的中青班学员具有来源广,涵盖我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年龄轻,全部都是70后80后;学历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50%以上;后劲足等鲜明特点,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选拔和储备了一大批生力军。

(二)集成性培训,立体式考察

针对培养对象的群体特点、专业类别和工程目标,对集中培训阶段的活动设计、课程安排、管理架构进行全新流程再造,创造性地实行了三个‚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对培养对象进行为期80天的集中培训。

一是培训架构上坚持‚培训+测试+考察‛三位一体。培训突出开放性、高端性、集成式。整合全国优质高端培训资源服务于中青班培训工作,每期培训邀请3-4家培训机构参与,外请课程比例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1.5+1‛教学法、互动式经验交流等教学形式,增加小组交流研讨比重,针对发展难题症结编写、剖析案例,模拟现场实景,有效增进了课堂互动交流;每期中青班组织学员分组开展为期7-10天 3 的实地调研,让学员在调研中对比寻找差距、在分析原因中感受到压力,推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测试突出高密度、多维度。每期培训安排10—12次专业测试。运用多种新的考试测评方法,对学员各方面能力素质进行了测评。先后委托、邀请中组部考试测评中心、省内外权威机构与专家,协助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能力素质测试、领导能力测评、理论素养测试、心理素质测评、文件筐行政能力素质测试、360度评估等多个测评项目,有针对性地测试学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检测学员心理特征、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同时,培训还安排了PPT个性化展示、基本理论和特色单元的闭卷测试、党性分析汇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全校学员论坛、与省领导座谈即席发言等系列考试测评活动,要求学员脱稿发言,有力提升了学员展示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驾驭能力。面对这种高密度的考试,学员戏称‚都快被‘考’糊了‛,但普遍感觉真能‚磨砺人、提升人‛。

考察突出零距离、面对面。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及相关部门按照干部考察组的标准和要求选派干部担任培训班组织员,建立培训管理台账,寓干部考察于培训过程之中。组织员完整记载学员表现情况,全面考察学员的理论功底、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性格品行。开展履历和业绩评价、领导综合素质能力测试和专题调研等系列专项测试,并对学员的心理素质、体能状况和影响力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培训结业时,对学员逐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结果和分析评价报告,提出培养和使用建议。学员全部食宿在校,早晨出操,白天上课,晚上研讨,睡前点名。一参与中青班学员管理的组织员讲:‚我们就像一个‘史官’,4

学员的每一次出操、每一次发言、每一次考试,我们都要记录在案。‛

二是培训内容上坚持‚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提升‛三位一体。每期中青班设臵10个左右的教学模块,90—100个教学专题。课程设臵上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性教育摆在首要位臵,把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培训全过程,注重从源头上解决年轻干部理想信念、精神状态、核心价值观等根本性问题;把提高年轻干部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能力作为突出任务,帮助年轻干部准确把握政策,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加强年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按照‚1+11‛类子工程,分别相应开设党务、宣传文化、农业农村、社会管理、工商经贸、财税金融、城乡规划、教育管理等特色单元教学板块,请业内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授。同时,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培训采取分段式培训模式,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学习考察、专题调研等,把课堂延伸至改革开放的前沿、红色革命老区和省内重要的开发区、试验区甚至拆迁现场,使中青班培训的‚运行线‛始终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线‛展开,培训的‚路线图‛始终契合年轻干部的‚关注图‛推进,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大内容辅之实践课程,共同构成了年轻干部必备的知识训练和能力提升体系。这样的课程设计,学员普遍感到‚解渴‛、‚管用‛。

三是培训管理上坚持‚全程跟踪+严格考核+民主管理‛三位一体。培训管理坚持‚严‛字当头,实行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跟班考察组全程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严格执行《学员党风廉政建设‚七项制度‛‚十个工作环节‛‚六不承诺‛实施细则》,建立学风建设‚三查‛工作机制,通过部门联动抽查、领导暗访督查、定期座谈自查,到课堂、入食堂、进寝室进行暗访,真实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查找根源,加强对学风建设的指导和督办。跟班考察组为每名学员建立培训台账,实行学员违规告知、退回制度,学员在校发生违规行为,由省纪委党风室以函告的形式告知学员所在地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记入个人廉政档案,若严重违纪将被直接退回。为提升学员自我管理能力和民主管理意识,激发班级内在活力,探索实行全体班委会成员竞争性选拔,并且实行任期制,培训中途改选一次,70%以上的学员参与了竞争。在班委会主持下,形成‚忠诚担当、激情卓越‛的终身团队核心价值观。班委会在确保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学员开展拓展训练、党性分析、演讲比赛、艺术鉴赏、联欢晚会等系列文体活动,使学员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选择性任用,跟踪式管理

省委组织部专门制定《关于加强‚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养对象跟踪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多路向提出后续培养管理措施。在‚重在培养,同样使用‛的总体原则之下,体现了为用而育、择优使用、积极使用的理念。

一是立足岗位练兵,在实践中培养。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充分运用集中培训的考核测评成果,准确了解和正确把握每个培养对象的发展潜力、业务特长、个性特点和主要不足,逐人制订培养锻炼计划。采取选派任职、挂职、交流、轮岗等方式对培训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和实践历练。安排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对培养对象进行传帮带。为加强培养对象的实践锻炼,明确每年安排干部挂职必须以成长工程培养对象为主体,优先选派培养对象援藏、援疆。建立和推行培养对象服务基层制度,采取扶贫、建立联系点等形式,组织培养对象 6

深入实际,服务基层。通过遴选等方式,加大培养对象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力度。

二是大胆破格提拔,在择优中使用。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对培养对象坚持‚重点培养、同样使用‛原则,各地结合换届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目标,运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成果,努力排除思想上、舆论上、惯性上的干扰和阻力,努力腾出更大的调整空间,大胆使用、积极使用,选派培养对象到关键岗位任职。随着换届工作的结束,一大批70后、80后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第一期省级党政综合类的80名学员中70人得到提拔重用,其中27人担任了市、县党政正职。1975年出生的傅振邦同志从随州市长岗位上调任十七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76年出生的张桂华同志担任团省委书记。

三是强化跟踪管理,在动态中调整。对确定的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及时纳入各级后备干部队伍,由各级党委进行长期跟踪、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建立健全培养锻炼、实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退的机制,保持一池活水。逐人建立培养管理台账,详实记录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年度考核测评、工作业绩、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奖励处分以及其他重要情况。结合日常管理、年度考核、集中考察等工作,加强对培养对象的组织考核,动态掌握培养对象德才现实表现,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等关键时刻和对待个人利益的表现情况,在干部选拔任用时一并进行分析。注重观察其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见识见解;观察对群众的感情,看品质情怀;观察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境界格局;观察处理复杂矛盾的过程和结果,看能力担当。实行滚动管理,对不胜任或不适合继续作为培养对象的,及时进行调整。

凝神聚气的善政之功

中青班80天的高强度培训,党校作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党性锻炼的大熔炉、能力素质提升的大平台作用得到较好地发挥,学员普遍感到收获颇丰,为进一步凝神聚气、提能善政打下坚实基础。学员总结:‚自身学力、心力、能力、体力得到提升,智商、‘党商’、情商、行商得到提高,享受了知识的盛宴,升级了理论与知识;经历了成长的‘加油’,升级了素质与能力;接受了灵魂的洗礼,升级了党性与人民性;保持了青春的延续,升级了团队与体能。‛专家评价:‚创造性地落实中央有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

一是提升了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中青班集中培训坚持以政治培训和党性锤炼为核心,加强对学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武装,夯实了理论根基,锤炼了‚笃信、忠诚、勇气‛的政治品质,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了建设‚五个湖北‛的责任感、使命感。学员深刻认识到,政治素质是年轻干部第一素质,党性修养是第一修养,是立身之本、成长之基和正气之源,直接关乎年轻干部能否立得住、行得稳、走得长。学员一致表示,面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必须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党性修养,自觉摒弃‚四风‛,不为杂音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风险所惧,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真正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是选拔和储备了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成长工程的实施和中青班的举办,开阔了选人用人视野,拓宽了选贤纳贤渠道,为一大批年纪较轻、知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各级组织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将这批干部列

为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和管理,达到‚发现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的目的。全省市县乡换届后,年轻干部在各级党政班子中的比例大幅提升,班子结构得到优化,班子活力得到增强。据统计,换届后全省13个市州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7.95岁。其中,70后有20人,平均每个市州领导班子有3位43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40岁以下占30.6%,每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都配备了2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乡镇党政班子中35岁以下的占到38.3%。

三是激活了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成长工程科学的目标、扎实的举措、公平的取向、透明的过程,以强大的综合效应冲击、消除了社会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惯性认识、质疑和观望,形成了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认识上更自觉、观念上更开放、视野上更开阔、标准上更客观、要求上更严格的良好氛围。工程规划12个类别,涵盖近百个部门和多个层级,县以上直接入围对象2.4万人,全省参与选拔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是全省类别最全、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次干部人才选拔活动,社会影响深远、反响强烈。始终坚持从事业需要出发,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崇尚实干、注重实绩‛、‚重视基层、关心一线‛、‚扩大民主、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在全省干部队伍中产生了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各地普遍反映,通过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和举办中青班,扫除了暮气,焕发了朝气,既给干部队伍带来了压力,更增添了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干部队伍中呈现出主动学习比素质、扎实工作比业绩、深入基层比作风的良好风貌。

四是汇聚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全省年轻干部奋发向上、激情创业、大有作为的‚黄金十年‛。作为湖

北未来发展最具活力和后劲的‚关键少数‛,大家经过80天的淬火,进一步凝神聚气,明确了责任担当,增添了承接地气、扎根沃土的自觉,汇聚了实现中国梦的‚湖北力量‛。学员一致表示,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将所学、所得反哺实践,完成从配角到主角、从参与者到引领者、从个体‚小我‛到全局‚大我‛的转变,为实现中国梦的湖北篇贡献青春的正能量。

系统推进的长远之策

一是必须自觉把加强年轻干部培训工作作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性工程来认识。中央要求,党校教育要自觉‚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适应党的干部教育和理论武装的要求,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要求,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湖北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必须自觉围绕大局、走进大局、服务大局,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为我省培养选拔大批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实现中国梦的湖北篇储备正能量。必须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的历史特点下的‚好干部‛标准,制定完善相应激励政策,从制度机制层面形成长效机制,使年轻干部的成长由机遇偶然成为机制必然,在年轻干部中形成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良好风尚,促使人才辈出。

二是必须自觉把办好中青班作为正学风、转作风的载体性工程来部署。中青班培训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严管理。必须自觉贯彻落实党校姓‚党‛原则,把从严治校作为党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方针,努力使党校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必须巩固和扩大中青班学员管理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比如

建立班委会学员日常行为记录、跟班考察组全天候学员台账、专项纪律要求不定期检查等制度,狠抓学风和作风建设,以此推动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提升和保持党校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保证党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实践载体,找准年轻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促使年轻干部正学风、转作风、做标杆,引领党风好转。

三是必须自觉把办好中青班作为建设省级一流学府的创新性工程来谋划。‚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是一项全面创新的系统工程,中青班培训模式是一次集成创新,必将为建设一流省级学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为学校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党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学员管理等各项改革,切实转变培训理念,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为推进省级一流学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中青班培训集成创新向流程再造转变,充分考虑学员成人特点,适当调整课程活动安排,留给学员消化吸收时间。

四是必须自觉把办好中青班作为提升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引领性工程来落实。历史正在把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推向更加重要的位臵。必须认真总结中青班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深入研究党校办学规律和青年干部成长规律,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和坚持下去,建构和完善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培养培训年轻干部工作,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努力使年轻干部培训工作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突出统筹性;必须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青干特点、湖北特色的中青年干部培训教育品牌,注重放大中青班的辐射效应和引领功能,加强成果向市州县培训机构延伸,以此带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再上新台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年轻干部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培养年轻干部06-13

年轻干部感悟06-26

年轻干部发现06-26

年轻干部原因07-20

优秀年轻干部08-18

在全县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05-28

年轻干部要范文05-20

年轻干部笔试范文05-30

年轻干部感悟范文05-30

年轻后备干部范文05-30

上一篇:妇联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_任务下一篇:关于遵守时间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