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新时代 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76分)

2024-07-08

行政诉讼新时代 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76分)(通用11篇)

篇1:行政诉讼新时代 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76分)

 1.《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面临着三少、三多和三难的困境,其中三难是指()。(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 B.立案难、上诉难、撤诉难 C.胜诉难、上诉难、执行难 D.立案难、判决难、撤诉难

2.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应当以()为前提。(单选题3分)A.行政案件的立案 B.行政案件的调查 C.行政诉讼的审理 D.行政决议的作出和送达

3.关于行政执法资格的相关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单选题3分)分:0分(B)

得分:3分 o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 A.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

B.一个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因为特殊的利害关系,需要回避相关的案件 C.禁止两人以上共同执法

D.行政人员应当回避却没有回避,不能构成行政行为违法的重要理由

4.关于新《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参加人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A.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 B.公民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 o o  C.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公民,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 D.参加诉讼的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法人或者机构

5.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行政诉讼法》于()开始实施。(单选题3分)3分

得分:o o o o o A.1990年10月1日 B.1994年10月1日 C.1995年10月1日 D.1999年10月1日

6.新《行政诉讼法》在立法目的上增加的内容是()。(单选题3分)分:3分

得o o o o  o o o o  o o A.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B.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解决行政争议 D.解决民事纠纷

7.新《行政诉讼法》中,以()代替了维持判决。(单选题3分)A.无效判决

B.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C.给付判决 D.确认违法判决

8.关于行政处罚的主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A.公民只能因自己的违法行为受到处罚

B.处罚主体应当是具有法律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

得分:3分 得分:3分 o C.在可能存在多个违法主体的情况下,每一当事人只对自己所从事的违法行为负责

o  o o o o  D.个人的违法行为,所在单位属于连带的行政处罚主体

9.行政诉讼案件由()审理。(单选题3分)A.法院民事庭 B.法院行政庭 C.法院刑事庭 D.专门法院

10.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负有更多举证责任的是()。(单选题3分)分

得分:

3得分:3分

o o o o  A.被告 B.原告 C.检察官 D.法官

11.《行政诉讼法》实施对行政法治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4分)得分:0分(ABC)

A.促进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成长 B.推动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 C.杜绝了政府的行政不作为现象 D.培育了行政法的职业群体

12.行政诉讼对监督行政的直接功能体现在()。(多选题4分)得分:0分(CD)

A.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o o o o  o o o B.法院向有关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C.法院通过个案裁判,为行政活动树立起法律的界碑,对行政决定产生了潜在的压力

o D.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也有助于增强行政机关领导对行政诉讼过程和结果的重视

 13.关于《行政诉讼法》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多选题4分)分(ABC)

得分:0o A.《行政诉讼法》是第一部以保障公民权利、监督行政职权为主要目标的立法

o o o  o o B.《行政诉讼法》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 C.《行政诉讼法》对依法行政形成倒逼机制 D.《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品质优良

14.行政委托需要的法律程序有()。(多选题4分)A.发给委托证书

B.委托机关应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行为的内容予以公告

得分:0分(BC)

o o  o o o C.说明和出示受委托实施行政行为的事实和依据 D.委托机关给予受委托机关相应的报酬

15.下列人员或组织中,具有原告资格的有()。(多选题4分)A.行政机关主管官员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得分:4分 o  o o o o  D.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

16.《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的主旨有()。(多选题4分)A.维护行政制度的权威性 B.保障行政诉讼渠道的畅通和平衡

C.保障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D.总结行政审判的经验,将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

17.《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行为的判断要素有()。(多选题4分)(BCD)

得分:0分

得分:0分(BC)

o o o o  o o o o  A.行政职权

B.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据 C.事实依据 D.程序及正当性

18.行政机关在处罚方式上的违法行为有()。(多选题4分)A.超越法定处理方式

B.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做出不当的裁决 C.行政不作为

D.执法机关根据情况在法定处理方式中选择适用的处理方式

19.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多选题4分)分

得分:

4得分:0分(AB)

o o A.行政诉讼成立,符合起诉条件、起诉期间等规定

B.该行政诉讼是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用、征收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做的裁决的行政诉讼 o o C.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一并解决民事争议

D.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之间具有相关性,都涉及某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 20.新《行政诉讼法》为畅通诉讼入口而做出的规定有()。(多选题4分)分:4分

得o o o o  A.明确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 B.明确可以口头起诉,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 C.强化受理程序约束 D.延长起诉期限

21.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相比之前的行政诉讼法缩小了受案范围。(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2.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事先规定,行政处罚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要求。(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3.十八大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为《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原则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 24.早在1914年的中华民国时期,就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行政诉讼法》于生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能推着笔走。(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5.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案件可以是民告官,也可以是官告官、官告民。(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6.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判断题3分)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7.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没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执法人员具有执法资格。(判断题3分)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8.行政不作为,通常指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应当作出行为却消极无为(判断题3分)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9.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

o o 

o o  o o  正确 错误

30.新《行政诉讼法》增加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判断题3分)分

得分:3o o 正确 错误

篇2:行政诉讼新时代 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76分)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行政诉讼法》于()开始实施。(3.0分)

A.1990年10月1日 B.1994年10月1日 C.1995年10月1日 D.1999年10月1日 我的答案:A √答对

2.《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面临着三少、三多和三难的困境,其中三难是指()。(3.0分)

A.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 B.立案难、上诉难、撤诉难 C.胜诉难、上诉难、执行难 D.立案难、判决难、撤诉难 我的答案:A √答对

3.新《行政诉讼法》中,以()代替了维持判决。(3.0分)

A.无效判决

B.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C.给付判决 D.确认违法判决 我的答案:B √答对

4.关于行政处罚的主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公民只能因自己的违法行为受到处罚 B.处罚主体应当是具有法律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

C.在可能存在多个违法主体的情况下,每一当事人只对自己所从事的违法行为负责 D.个人的违法行为,所在单位属于连带的行政处罚主体 我的答案:D √答对

5.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负有更多举证责任的是()。(3.0分)

A.被告 B.原告 C.检察官 D.法官

我的答案:A √答对

6.关于新《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参加人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 B.公民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 C.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公民,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 D.参加诉讼的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法人或者机构 我的答案:D √答对

7.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应当以()为前提。(3.0分)

A.行政案件的立案 B.行政案件的调查 C.行政诉讼的审理 D.行政决议的作出和送达 我的答案:D √答对

8.行政诉讼案件由()审理。(3.0分)A.法院民事庭 B.法院行政庭 C.法院刑事庭 D.专门法院 我的答案:B √答对

9.关于行政执法资格的相关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0分)

A.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

B.一个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因为特殊的利害关系,需要回避相关的案件 C.禁止两人以上共同执法

D.行政人员应当回避却没有回避,不能构成行政行为违法的重要理由 我的答案:B √答对

10.新《行政诉讼法》在立法目的上增加的内容是()。(3.0分)

A.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B.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解决行政争议 D.解决民事纠纷 我的答案:C √答对

二、多选题

1.《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行为的判断要素有()。(4.0分))

A.行政职权

B.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据 C.事实依据 D.程序及正当性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必须具备的条件有(4.0分))

A.行政诉讼成立,符合起诉条件、起诉期间等规定

B.该行政诉讼是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用、征收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做的裁决的行政诉讼 C.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一并解决民事争议

D.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之间具有相关性,都涉及某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行政机关在处罚方式上的违法行为有()。(4.0分))

A.超越法定处理方式

B.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做出不当的裁决 C.行政不作为

D.执法机关根据情况在法定处理方式中选择适用的处理方式 我的答案:ABC √答对

4.《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的主旨有()。(4.0分))

A.维护行政制度的权威性 B.保障行政诉讼渠道的畅通和平衡

C.保障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D.总结行政审判的经验,将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下列人员或组织中,具有原告资格的有()。(4.0分))

A.行政机关主管官员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D.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 我的答案:CD √答对

6.《行政诉讼法》实施对行政法治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0分))

A.促进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成长 B.推动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 C.杜绝了政府的行政不作为现象 D.培育了行政法的职业群体

我的答案:ABCD ×答错

正确答案:ABC

7.新《行政诉讼法》为畅通诉讼入口而做出的规定有()。(4.0分))

A.明确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 B.明确可以口头起诉,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 C.强化受理程序约束 D.延长起诉期限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行政诉讼对监督行政的直接功能体现在()。(4.0分))

A.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B.法院向有关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C.法院通过个案裁判,为行政活动树立起法律的界碑,对行政决定产生了潜在的压力

D.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也有助于增强行政机关领导对行政诉讼过程和结果的重视 我的答案:ABCD ×答错

正确答案:BCD

9.关于《行政诉讼法》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4.0分))A.《行政诉讼法》是第一部以保障公民权利、监督行政职权为主要目标的立法 B.《行政诉讼法》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 C.《行政诉讼法》对依法行政形成倒逼机制 D.《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品质优良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0.行政委托需要的法律程序有()。(4.0分))

A.发给委托证书

B.委托机关应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行为的内容予以公告 C.说明和出示受委托实施行政行为的事实和依据 D.委托机关给予受委托机关相应的报酬 我的答案:ABCD ×答错

正确答案:ABC

三、判断题

1.行政不作为,通常指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应当作出行为却消极无为(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2.新《行政诉讼法》增加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案件可以是民告官,也可以是官告官、官告民。(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事先规定,行政处罚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要求。(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5.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没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执法人员具有执法资格。(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6.十八大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为《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原则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7.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相比之前的行政诉讼法缩小了受案范围。(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8.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9.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10.早在1914年的中华民国时期,就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行政诉讼法》于生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能推着笔走。(3.0分)

篇3:网络时代对大众行政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大众行政,民主监督,交流互动,管理

引言

传统媒体从开始使用到用户突破5 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5年,而新生的因特网仅用了5年。这一高科技的普及,彻底瓦解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交流互动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曾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被网民称为“中国第一号网友”。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举动,是亲近人民、倾听民意的体现,称得上是一种公民政治,表明了民众都有平等的权力参与政治。同时,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网友的呼声被政府所听到、考虑到并采纳到行政管理中去。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较其他几大媒体来说能够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出社会上最真实的民意,因此在一些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领导干部使用因特网已经很普遍,但是如何利用网络,对各项工作进行正确的决策,却依然值得思考。

1 大众通过网络参与国家政策决策的意义

1.1 促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

不同于传统媒体习惯“报喜不报忧”的特性,网络所传播的信息更多的是原生态的内容,一些“刺耳”的声音常常涌现出来,对相关的社会人士产生压力。但是,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在社会信息愈加公开化、透明化的今天,一味地封锁信息和躲避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只会逐渐丧失群众的信任,效果适得其反。倘若及时公开信息,虚心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从而正确的引导舆论方向。如果缺少了正视问题的勇气,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公众在网络平台上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必将缺少人民的支持。

1.2 行政责任主体更加明确,使官员对上对下双向负责

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关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是一项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我国的问责现在更多的还是体内循环,就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这叫同体监督。这种单向体内的监督,容易导致官员在执政过程中对上负责不对民负责,或者在发现问题时向上瞒报。官员问责主体只限于他的上级官员,就很难对其进行制度化和普及。当我们把问责制度进一步的普及化、制度化、日常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问责的主体是谁。如果问责的主体是授予你权利的人民,应该是异体问责,就是有平行的监督机构。问责主体是民众、民意或者社会舆论监督的话,只要是官员伤害到公共利益,都可能引起针对此方面的举报、检举或者追究责任。只有形成健全的民众监督体制,扩大监督群体,把本体监督和异体监督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更多潜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所在。

孟德斯鸠说过,任何拥有权利的人都可能有滥用权利的倾向,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必须加强监督,而真正的监督就来自于民众。这里的异体监督包括媒体、舆论、民意的监督等,网络作为最迅速、直观、广泛的民意来源地,应当引导网络在异体监督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1.3 迅速客观地体现民意,为决策获取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由于网络传播与更新速度快,能够集广播报纸电视几大传媒的优点于一身,有更强的交互性,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实现双向和多向传播。而且传播者的身份更加自由,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所以增加了信息量。同时由于上网人群广泛分布在不同领域,网民的成分较为丰富,能够较客观的反应不同民众的意愿。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如何利用好网络获取民众信息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

1.4 促进政府决策更加科学

政府在进行各项政策决策时,首先要避免少数人甚至是一个人决策,避免盲目的“拍头脑决策”。只有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对政治问题的专断处置。其中,科学化是根本。科学化的意思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工作,按照科学的规律执政办事,不能凭主观意志对政治问题进行专断处置。要想做到决策科学化,就必须要重视决策民主化;只有实行决策民主化,才能保证决策科学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决策科学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也就是说,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再进行优化处理,这样才能达到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要走群众路线,就需要借助网络这一平民化、普遍化的平台,而网络也恰好可以展示群众真实的意见。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关于公共政策决策问题,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都离不开网络这个平台。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须把网络作为主要的宣传阵地,将其看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源泉。

1.5 还政于民,是人民参政的重要体现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其实,领导干部已经越来越重视在互联网络中传播的信息,不少领导干部还开通了微博,一些委员代表充分地征集网民意见,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等。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曾表示:“近5年来,我提交给全国人大的上百件议案和建议中,有相当多来自网友的建议和启发。”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政治”模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2 网络不良影响的防范和干预

政府的决策要实现科学化和民主化离不开网络的参与,但是政府必须能够引导网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目前网络在我国发展虽然迅速,但是网络的独特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1 互联网监管的难点

1)传播要素的不确定性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渠道众多,快速准确地查找和控制信息源并不容易,因此对网络上传播的不良信息的管理要比传统媒体困难得多。同时,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受限制,他们可以通过论坛等平台随意地传播信息,这也给网络有害信息的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些信息传播者甚至是专业的网络黑客,他们的计算机技能不低于管理部门和执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水平,因此在技术上或法律上都难以实现完全地控制。

2)国际化传播超越了司法管辖的范围

网络传播没有地域限制,也没有国家界限的划分,使得用户的操作极端分散,一种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往往会影响到其周围。然而在处理这些违法犯罪事件时,对于地点的管理又是非常清晰的。一个事件纠纷会牵扯到众多的地域法律,因此就算拥有违法者的基本信息或违法证据,也不能轻易地处决。只有先判断审理的地点、应用的法律规范,再协调好各国之间或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体系,才能将所辖范围内的违法者绳之以法。

3)文化传统存在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由于文化习俗和传统都多多少少的存在着差异,致使法律和道德所规范的内容也存在不同。比如有的国家文化较为开放,对于信息传播的尺度放的比较宽,而同样的信息内容到达其他国家后,就有可能被明令禁止,这一现象多见于文化信息领域。因此,在不同的标准之下,对有害信息和非法信息进行判定会造成信息发布者法律责任的不同。文化道德和法律因素所致的目标效果差异,将引起对相同信息内容的不同认定和处理。这些都会给网络信息内容的管制带来巨大挑战。

4)政策法律滞后

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与其相适应的法律往往是在该项技术熟练运用或引起广泛影响之后才会诞生,网络技术与相关政策法规出现的速度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管理机构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及网络传播问题诞生的速度,对于全新的网络领域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经验。法律的空白带给违法犯罪活动更多的可能,即使是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也难免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起来不够现实或难以实现。

2.2 应对措施

1)加强政府监管

我国政府采取监控的决心是坚定的,措施是严格的。由于互联网是新经济的标志,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发展相关硬件,积极成为“互联网大国”;然而对于作为言论自由新载体的互联网,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法规,且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规模化网络警察部队。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我国政府选择了社会稳定,这种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2)建立健全互联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法规去规范网络媒介是一种硬性的控制手段。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针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法律法规也才刚刚起步,总体上还不够完善,不能全面的保障言论者及信息传播受众的根本利益。目前,世界各国的网络法律法规还都停留在理论文本阶段,缺乏充分地实践和检验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而且立法囊括的范围还不够全面。立法毕竟只是形式上的问题,只能从外界角度出发对民众行为进行约束,而更大的难处在于执法时遇到的重重障碍。因此,对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过程的监控,对通过互联网发生的违法事实的调查、取证,与国际法律进行协调等都是执法部门的新课题。

3)加强网络道德规范

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显然是一种软性的控制手段,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控制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上的规范和预防,道德规范成为了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道德与法律的协调作用,就是将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调节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广大群众的行为,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道德规范通过舆论、习惯、信念发挥作用;法律通过警示和惩处发挥作用。网络作为现代人生存的第二空间,亟需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作为社会各界权益的保证。

应该指出的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与网络本身建立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网络倡导平等,蔑视霸权,讲求互助合作,追求公开公正,这一原则也为网络道德体系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技术管理

想要有效地应对网络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除了要加强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建立健全网络行业的法律法规外,还应从技术方面着手,根本性地预防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积极地倡导网络文明。由于有害信息传播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网络技术水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通过高新技术来实现。

政府作为互联网的发起者和管理者,既要合理地开放互联网,使之成为民众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获取信息的平台以及制定政策的民意依据,也要防范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政府对于互联网的利用,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机制,通过法律、道德等内外结合的方式,最终实现对因特网的有效管理,真正的建立一个无污染、无噪音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络集中整合社会信息的作用,为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健康、高效、有序的沟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

[4]王永生.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篇4:会展进入行政许可时代

展会备案制已经成为行业大势所趋,现行体制下如何备案、向谁备案目前尚不清晰。不过,由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公安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部门。从目前的情况看,公安部门对会展的监管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展开的,前述德州的案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据了解,该展览会举办地点周边道路狭窄,不具备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要求,最搞笑的是主办方原本只联系了百家参展商,但不请自来的参展商超过了原本邀请的参展商数量。会展中心周边道路挤满了人和电动车,现场十分混乱嘈杂,最终引起公安部门注意,出手整治。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活动组织者不仅要提前向公安机关报备,获得许可,而且不能擅自更改活动时间、地点和规模,而上述活动的规模明显已经改变。该条例作为目前公安机关管理展会活动的主要依据,也为目前展会备案提供了最清晰的主体和操作细则。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预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由活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预计参加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由活动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实施安全许可。值得玩味的是,该条例是国务院2007年正式发布实施的,现在才在会展行业大显神通反应了这样一种状况:随着展会审批制的消退,行业相关部门对展会的监管范围缩小的同时公共管理部门的监管功能正在凸显,彼消此长。

会展备案制之所以扑朔迷离,主要在于备案主体不明晰。之前,一些地方曾规定过,举办展销会需要在工商部门备案,但后来出于繁荣市场、简化办展程序的考虑而被取消。而十八大后政府简政放权,不断取消审批事项,展会审批松动了很多,对会展的监管主要落在了备案上,然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类别的展会仍然存在主管部门不同的问题,这也注定了展会备案管理的部门仍是多头的。会展部门、商务部门、公安部门、贸促机构、卫生部门等都可能是会展的备案机构,但是唯一拥有现场执法权的无疑是公安部门,所以,可以想象,未来展会现场管理的身影中,我们可能会更频繁地见到警察“蜀黍”的身影。而这也代表着,会展将逐渐从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走入行政许可的路上。

编辑部

篇5:行政诉讼新时代 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76分)

若羌县司法局第七十六期2012年7月12日 ———————————————————————————————————————————————————————————————————————————

若羌县司法局领导深入乡镇司法所开展调研

为促使我局中心工作及各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扎实有序推

进,2012年7月12日,县司法局局长热西提〃吾斯曼在县司法局副局长支宏生、基层办主任武新民陪同下,深入铁干里克司法所、若羌镇司法所对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当前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每到一处,热西提〃吾斯曼局长都与司法干警亲切慰问和座

谈,征求工作方面意见和建议;每到一处,热西提〃吾斯曼局长都详细地向干警询问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就遇到的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方案;每到一处,热西提〃吾斯曼局长都向所领导及干警了解对工作任务的知晓情况,并对司法所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热西提.吾斯曼局长指出:当前针对多发劳资纠纷等热点问

题,各司法所要尽快启动法律援助站相关工作,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重点,摸清企业用工底数、实行上门宣传《劳动法》、督

促签订劳务协议、规范用工管理,减少和遏制劳资纠纷多发势头。

热西提.吾斯曼局长强调:司法行政工作要以“六五”普法为

龙头,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为基本,法律服务为保障,工作规范为基础的工作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业务规范建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不同的区域、地点做好人民调解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加

大对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根据纠纷发生的种类不同及时调处,对那些陈旧疑难纠纷要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防止矛盾激化。二是要做好社区矫正帮解人员的工作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并走访了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随时了解和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三是要围绕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认真抓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等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为若羌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新农村服好务。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加强队伍管理,强化队伍素质等各方面切实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篇6:行政诉讼新时代 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76分)

A.中央的监察部门

B.国务院授权的省一级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2.相对行政处罚权行使机关是__。

A.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3.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开展情况良好,它的领域已从__逐步扩展到了文化市场、旅游、矿藏安全、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领域。

A.社会生产领域 B.行政管理领域 C.城市管理领域

4.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意义十分重大,从__上看,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也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的机构和体制改革。

A.立法 B.管理体制 C.执法情况

5.从1997年到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试点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城市共几个?

A.8200.00% B.7900.00% C.8300.00% 6.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_条最早在法律上确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制度。

A.14 B.16 C.17 7.2002年10月11日,国办发2002年几号文里面对这个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原则、具体内容和组织实施做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A.56 B.23 C.4 8.2007年11月18号《北京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规定,北京市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是几种?

A.7 B.14 C.10 9.以下哪一个不是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A.法定的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 C.中央管理部门

10.到哪一年底经过国务院批准的82个城市这些以外,还有190个市一级的政府,也就是设区的市的政府,还有就是804个县级政府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A.2002 B.2003 C.2005

二、多选(共 6 小题,总分: 20 分)1.执法行政队伍有哪些作用?

A.维护社会安定 B.促进经济发展 C.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 D.规范各政府行政秩序 2.行政机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A.各级政府的附属机关 B.执行法律的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D.中央赋予独立权利的自治部门

3.各级编制机构管理部门能决定以下哪些问题?

A.机构的设置 B.部门的职责权限 C.人员编制 D.执法的法律效果

4.大部分行政执法职能都是由区县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来负责,比如北京市有300多个行政处罚权,其中200多项是由___行使。

A.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小组 B.人民政府行政部门 C.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D.城市管理监察大队

5.综合行政执法的原则有哪些?

A.坚持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 B.坚持扩大执法领域 C.坚持分工明确、权责一致 D.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相统一

6.执法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不利于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同时降低行政执法的效能和水平。

A.多头执法 B.职责交叉 C.重复处罚 D.执法力量分散

三、判断(共 12 小题,总分: 40 分)1.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通常被称作行政主体,它们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不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正确 错误

2.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正确 错误

3.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正确 错误

4.公安交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处罚不属于城市管理领域集中行政处罚范围。

正确 错误 5.部分城市和区县政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以来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变多支执法队伍为一支执法队伍,整合了执法资源、降低了执法的成本、提高的执法的效率。

正确 错误

6.《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自然管理处罚法》均是规范某一个部门的行政法律规范。

正确 错误

7.综合行政执法则是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基础上对执法工作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不仅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时处罚等职能统一起来,进一步综合起来,而且据此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相应调整。

正确 错误

8.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要遵循合理行政的原则,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

正确 错误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7条: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正确 错误

10.行政处罚权必须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保证相对人的权利原则,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原则。

正确 错误 1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就是指的将若干行政机构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构统一行使,有关行政机构不再行使已经统一由一个行政机构行使的行政处罚权。

正确 错误

12.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相对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并且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篇7:依法行政理论部分辅导重点

1、什么是依法行政及我国推进依法行政的简要历程?

2、国务院《纲要》确定的依法行政的目标是什么?

3、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4、国务院《纲要》对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有哪些要求?

5、国务院《纲要》对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6、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做了哪些规定?

7、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做了哪些规定?

8、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对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篇8:信息时代下的高校行政秘书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内涵

1.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起源于美国信息图书检索机构, 最早是在1970年提出[1]。信息素养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使得问题能够得到正确的解答, 继而完善地利用好信息技能。信息素养的相关概念一经提出便被广泛使用, 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也就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对信息素养的概念界定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看法, 我国现阶段对于信息素养的问题研究比较晚, 但是随着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进一步研究继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相关专家认为时代下获取自己可用的信息, 继而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此研究领域内的文化思想[2]。

2. 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1) 信息意识; (2) 信息能力。从信息意识角度来看, 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对信息工作的基本性质, 对社会地位的认知程度, 信息意识能够让人们采取相关行动进行相关目标的达成。简而言之, 一个具有较高信息意识的高校行政秘书, 其思想能力比较开阔, 反之, 一个没有信息意识的高校行政秘书, 其思想能力比较狭窄。一旦对信息利用的开发度不够高, 与此同时不能够充分发挥出高校行政管理的相关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此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造成管理工作混乱,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可弥补的损失。从信息能力的角度来看, 信息能力是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高低需要参考获取信息人的综合素质能力高低, 简而言之, 高校行政秘书信息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起综合素质能力, 在工作过程中反应较为敏捷而又快速。在利用信息资源的前提下, 将高校行政秘书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让其能够准确履行相关职能, 发挥出信息的潜在作用。高校行政秘书的主要信息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处理能力; (2) 计算机操作能力; (3) 信息开发能力。

二、提高高校行政秘书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背景下, 信息素养的相关培养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措施, 培育人才是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也是选用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高校行政秘书不仅仅要面临着现代化教育的严峻考验, 还要面临着先天训练不足等问题。此时, 应该在信息素养方面下重功夫, 培养高校行政秘书的信息素养能力[3]。

1. 提高行政秘书的信息素养, 需要进行适当训练和教育。

信息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高校院校来进行, 作为一所高等教育学府, 高校行政秘书工作应该发挥其信息教育职能。高等院校是高等人才所聚集的地方, 与此同时也是传播创新思想以及创新技术的艺术殿堂;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较为雄厚, 诸多专家也对信息素养能力进行研究。从上述角度来看, 高等院校具备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 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其本身又是来为行政秘书工作者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掌握计算机的常用基础功能, 让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能够有充分的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一个连基本计算机的使用功能都不会的行政秘书, 又有何资格来提高其信息方面的素养能力。

2. 高校工作者需要确定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明确信息素养的具体培养目标, 一方面能够正确评价高校信息素养, 另外一方面还是信息素养的出发点。高校所制定的信息素养目标不仅仅能够引导培训对象按照相关目标进行追求, 还能够规范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内容。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 对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辨能够剔除不良信息, 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吸收能够进行有效组合; (2) 通过多种广泛途径来获取大量的信息; (3) 创造性地使用诸多信息; (4) 积极主动地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 创造良好的软件、硬件环境。

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软件、硬件环境, 高等教育学校应该进行统筹规划, 为米苏信息素养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器材, 逐步改善办公自动化条件。及时更新信息化的主要设备, 新技术往往随着新设备的生产儿进入到现阶段的信息社会, 一旦未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势必会落后于时代潮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培养高校行政秘书的信息素养能力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

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当下, 高校行政秘书作为领导的助手, 在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之外, 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相对于传统意义来说, 是一种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方式。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 分析高校行政秘书的主要信息素养内容, 并提出一点想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行政秘书

参考文献

[1]杨帆.提高高校行政秘书人员信息素质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8) :176-178.

[2]董光芹.信息办公自动化对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的影响[J].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 2010, 15 (2) :155-155, 112.

篇9:大数据时代的行政文化创新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行政文化创新;关系;不适应性;方向

一、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阿尔文·托夫勒将大数据形容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①。过去30年,互联网、社交网络、移动设备、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真正意义的出现,人类开始由信息化、知识化走向智能化社会。在《大数据时代》中,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定义大数据为“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模式。”②大数据出现之后便被迅速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领域开始了量化和数据化的革命,使大数据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

二、 大数据发展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强大动力

行政文化是指人们在行政生活中形成的并长期影响其行政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一系列观念、态度、信仰的总和③。行政文化创新是指根据社会实践和行政发展的需要,批判继承传统行政文化,创造新型行政文化,实现行政心理、行政观念和行政思想及时更新的过程。行政文化创新的动力来自于行政系统内外两个方面,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是其外部动力,行政组织结构、行政职能、运行机制等的变革是其内部动力,大数据同时作用于这两个方面,为行政文化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外部动力来说,对大数据的充分挖掘和使用,将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管理形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对于政治生活来说,大数据将极大地释放社会的民主诉求,让普通民众能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监督政治,也可以让政治家们通过大数据真正了解公民的需求偏好,做出更加科学的、均衡的决策。而且,大数据的发展将使社会网络化、扁平化和关联化,社会中的每个部分都将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巨大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来展开互动、实现权利,相互封闭的信息孤岛将被串联,等级化的组织结构将被打破,进而推动社会文化走向科学、民主和平等,更加具有协作精神和理性精神。

从内部动力来说,大数据时代呼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将改变行政文化生成、变化。首先是大数据思维的形成,大数据发展使政府由重经验到重数据,树立利用数据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意识,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用大数据再造政府流程,优化权力运行机制;其次是政府职能、机构、制度的变革,大数据要求政府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职能导向,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中心,利用大数据了解社会需求,提供更加精确的公共服务。在体系制度上,要求政府建立“一站式”的便民利民服务平台,改革工作制度,实现政府服务从“多对一”到“一对多”的转变。利用信息的快速传递,打破官僚体系层级节制、迟缓低效的状态,利用大数据快速了解问题、形成决策并迅速向社会做出回应;最后是行政技术的革新,大数据作为一项新的治理技术,为行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在行政决策、行政参与和行政监督等活动中都大有可为。

三、 当代行政文化与大数据时代的不适应性

目前,我国的行政文化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大量与大数据时代要求不符的文化内容。

1、封闭保守,暗箱操作。大数据时代要求政府整合自身及其他部门的信息,将自身建设成社会的信息中心,这必然要求政府自身的透明性,其所有非涉密信息都应上网并供调取、使用。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在观念上仍然是不愿公开、不想公开的,习惯于“关起门来办事”,很多信息只限于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阻碍了大数据的形成。很多部门不愿意明确办事标准、工作流程,行政过程不公开,以此掌握一定的操作空间,为寻租设租留有余地,容易导致一些人以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来判断大数据的价值,并因此抵制大数据的推广。

2、全能主义,行政集权。基于大数据的公共事务治理活动应由大数据网络中的各个部分共同完成,政府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要依据各部分的资源优势和治理优势将公共事务交由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来完成。受历史上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行政文化还停留在全能主义阶段,出于认知的限制或利益的考虑,很多政府部门并不愿意向社会和市场分权,事无巨细习,大包大揽,将审批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几乎所有的公共权力都集中在行政系统,政府承担了很多不该做也做不好的事务,职能过多又导致政府内部结构无法顺畅,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降低了公共治理的效率。

四、 大数据时代行政文化创新的方向

根据大数据的要求,当前的行政文化创新应该保持以下方向。

1、开放、合作的行政文化。大数据时代,政府必须将自身视为多元治理网络中的一部分,认识到自身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时刻与外界保持信息的交互,一方面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实现行政过程的公开透明,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将政府打造成社会的数据中心,满足各方对大数据的需求,另一方面开放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保证公民民主参与权利的充分实现。在行政系统内部,要清醒认识到各部分之间相互分割、缺乏沟通合作的危害,加快机构改革和政府信息统一平台的建设,实现政府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开放。在主观上,要打破一些行政人员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的观念,正确评价行政改革的重要意义,对新技术、新思想保持开放的态度。

2、服务、回应的行政文化。大数据时代迫切要求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是形成服务型、回应性的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是指公共行政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中心,强调政府的服务者角色,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微观的经济社会事务,而是集中精力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政府的职能范围内,尽量以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政府对社会和市场的行政干预。政府工作的合法性来自于公民的认同,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作用的范围都必须是在社会公众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确定的,不得将政府的意志强加于社会。

3、科学、理性的行政文化。大数据应用的实质是一种基于客观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决策的理性精神,力求以精确代替模糊、以科学代替主观经验。因此,想要将大数据技术用于政府管理,必须在广大行政人员中形成崇尚科学、理性行政的现代观念。一是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最高权威在于法律,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法律得到所有人的遵守,行政权力处于法律、规则、程序的严格限制之下,以保证行政管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是形成量化思维,将行政管理的投入、成本、产出、绩效等以数量的形式体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行政管理规律。(作者单位:湘潭市雨湖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刘歌宁,彭国甫,颜佳华.行政文化学[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1992.

[3]颜佳华,李熠煜.行政文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张兰廷.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与战略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4.

[5]倪考梦.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之道[J].决策咨询,2013(6):76-82.

[6]唐皇凤,陶建武.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J].探索与争鸣,2014,10:54-58.

[7]王岑.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府管理创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0):40-48.

[8]张倩.大数据在突发事件政府决策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3-79.

[9]杨光.大数据时代的西方公共管理变革[J].计算机与网络,2014(23):4-5.

注解:

①阿尔文·托夫勒[美].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②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篇10: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96分

 1.行政机关公务员挪用公款进行赌博的给予()处分。(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警告或记过处分 o B.查看或记大过处分 o C.查看或降级处分 o D.撤职或开除处分

 2.《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开始施行。(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2007年7月1日 o B.2007年4月22日 o C.2007年5月1日 o D.2007年6月1日

 3.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意义包括加强公务员制度的重要举措、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步伐 o B.加快中国基础建设的速度 o C.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 o D.加强改善人生活水平的步伐

 4.以下哪些情况不可以进行从轻处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挽回损失 o B.隐匿、销毁罪证 o C.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

o D.检举他人有效重大违法违纪行为

 5.《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以暴力贿赂等形式破坏选举事件,情节严重给予()处分。(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开除 o B.警告 o C.记过 o D.查看

 6.对于行政机关公务员包养情人的处罚给予最重的量刑有什么作用()。(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不是法律规定起不到作用 o B.弥补了法与道德之间的真空地带 o C.干预公务员的个人行为 o D.不能起到道德约束作用

 7.行政机关公务员包括政府组成人员、领导职务序列的其他人员和()。(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勤人员

o B.政府直属企业的员工 o C.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工作人员 o D.领导的私人秘书

 8.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种类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单选题3分)分

得分:3o A.降级、记过、记大过、警告、撤职、开除 o B.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o C.警告、记过、撤职、降级、记大过、开除 o D.警告、记过、降级、记大过、撤职、开除

 9.《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给予将给予()处分。(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开除或撤职 o B.降级或撤职 o C.降级或记过 o D.警告或记过

 10.进行数错并罚及处分期合并计算最多不超过多长时间()。(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62个月 o B.24个月 o C.48个月 o D.36个月  11.《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多选题4分)分

得分:4o A.规范老百姓的行为 o B.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

o C.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 o D.严肃行政机关纪律

 12.处分的四个要素是()。(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机关特定 o B.种类特定 o C.原因特定 o D.对象特定

 13.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适用范围包括()。(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行政机关退休的公务员 o B.新录用的公务员 o C.行政机关公务员

o D.提前离岗没办手续的公务员

 14.《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出台坚持了()。(多选题4分)分

得分:4o A.民主立法 o B.程序立法 o C.相关单位立法 o D.科学立法

 15.《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主要特点是()。(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将道德内容纳入处分条例范畴 o B.处分的程序体现了条例的规范性

o C.处分的撤销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o D.处分的程度忽略了人权主义

 16.公务员处分原则包括()。(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依法和公平公正原则 o B.人性化原则 o C.改过原则 o D.回避原则

 17.公务员参与盈利性活动的将给予处分,其主要危害包括()。(多选题得分:4分

o A.破坏公务员严肃性 o B.冲击企业正常发展秩序 o C.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待遇 o D.产生权钱交易

4分) 18.《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的开除意味着()。(多选题4分)4分

得分:o A.失去公务员身份 o B.失去公职

o C.失去重新录用为公务员的资格 o D.失去干部的身份

 19.《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精神实质是()。(多选题4分)分

得分:4o A.体现了严格管理与保障合法权益的统一 o B.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o C.体现了教育与惩处的统一 o D.体现了原则性和操作性的统一

 20.《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多选题4分)4分

得分:o A.规范了处分的设定权 o B.规定了处分的决定人

o C.规定了违法违纪行为和处分幅度 o D.明确了主要的原则

 21.《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没有对公务员的个人道德行为作出规范。(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 22.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政治纪律中:非法出境或违反规定滞留国外不归、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拘留资格或取得外国国籍这两条规定并不是新颁布条例中首次提出的。(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 23.行政机关公务员工作中失职或渎职是指:工作中不履行或是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在工作中玩忽职守,给国家或人民带来较大损失的行为。(判断题3分)3分

得分:o 正确 o 错误

 24.2007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5号国务院令,公布《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行政纪律惩戒的专门性法规。(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 25.《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 26.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概念,是指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条件,经过法定程序,依照法定权限,给予违反纪律规定公务员的行政性制裁措施。(判断题3分)3分

得分:o 正确 o 错误

 27.在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是指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 28.扣押、撤销举报信件情节严重的将给予开除处分。(判断题3分)分

得分:3o 正确 o 错误

 29.行政机关公务员包养情人不给予任何处分,属于个人行为。(判断题3分)分:3分

得o 正确 o 错误  30.《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调查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严禁采取暴力等非法形式。得分:3分

篇11:法律与行政学院分团委章程(新)

第一章:政法系分团委简介

第二章:总则

第三章:分团委委员

第四章:分团委组织制度

第五章:分团委工作制度

第六章:分团委学生干部管理条例

第七章:分团委学生干部、干事考核制度

第八章:分团委内部档案管理制度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政法系分团委简介

我系分团委是政法系党支部领导下的分团委机构,学生和党组织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学生和干部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分团委设团委书记、团委副书记、组织部、宣传部。我系分团委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代表和维护广大团员青年的根本利益为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且在系党支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日常的团务工作。分团委各部门努力协作,深入团总支、各班团支部了解共青团的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向,解决各支部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努力为同学开创一个可发展的空间。

第二章 总则

第一条 政治与法律系分团委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第二条分团委的工作指南: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为依据,以校团委、学院党委的工作为指导

第三条分团委的宗旨: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严于律已、服务大众

第四条分团委的意识:服务意识、贡献意识

第五条分团委的基本任务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各级学院团员青年。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三)加强学院广大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团员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挥团总支的先锋作用,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文化素质与政治思想觉悟。

(四)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关心学院广大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切实为同学服务,及时向上级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定期不定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五)积极参与和配合学院搞好团组织工作和学生会组织工作,致力于学生管理。

(六)带动全院学生活动,组织全院学生学习党、团思想,致力于把全院学生培养为有

理想有道德有学问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国家之栋梁,有用之才。

(七)要发扬团的优良传统和先锋作用,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法政学院团委建设为教育青年团员的坚强核心。

第三章 分团委委员

第一条 凡属本院学生团员,均可报名竞选成为委员。

第二条 加入团委的委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本团委的章程;

(二)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成绩良好,综合思想品行素质良好。

第四章 分团委组织制度

第一条分团委组织机构

现分团委现有团委书记一名,团委副书记一名;设有组织部、宣传部。法律与法律系分团委人员中,除分团委书记由老师担任外,其余包括分团委副书记以及各部门委员均通过自我推荐,系内面试,并政法系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分团委各成员必须思想上进,品行端正,富有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乐于为同学服务。自身学习优良,有一定的组织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分团委委员的主要职责

(一)分团委书记:由熟悉团组织工作的资深老师担任,主管团委全面工作,直接对学院团委和学院党委负责。

主要职责: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服从院党委、团委的领导。

2、经常了解全院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和解决有关的问题,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

3、指导和督促并检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负责考核各学生干部。

4、贯彻执行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5、定期向系领导、系团委学生处等有关组织汇报本团委的工作情况。

6、负责系团委计划内经费开支的审批。

(二)分团委副书记:由团员学生代表通过竟聘选举产生。直属于分团委书记管辖。主要职责:

1、根据上级团委的指示、决议和有关精神,配合院学生会等有关组织,针对本系分团委的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团员青年的特点,提出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和落实意见,并经常了解全系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和解决有关的问题,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

2、积极配合分团委书记开展团委的各项工作,监督各分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督促并检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

3、针对分管部门提出的各项建议与计划,提出方案交由系分团委书记审阅。

4、贯彻执行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5、定期向院领导、院团委学生处等有关组织汇报分团委的工作情况,搞好总结。

(四)组织部主要职责:

1、指导系各年级团总支工作,了解席分团委和各团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对团的活动、组织生活进行安排并提出计划和建议。

2、开展组织团组织各项活动,定期召开团组织的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

3、做好每年新生团员的教育活动,负责团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和团组织情况的统计,审批、接受新团员,办理超龄团员的离团手续;

4、负责全系团费的收缴、管理工作和团员档案的管理。

(五)宣传部主要职责:

1、及时宣传系分团委的各项决定与会议精神以及系活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个时期院党委、院团委的工作重点,提出分团委每宣传工作的计划。

2、对系内重大活动及时追踪报道,并加强与外系的联系。

3、定期召开各班团总支宣传委员会议,安排落实宣传工作。

4.、积极完成系内节日或活动的宣传布置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经常组织文学、书画、演讲、摄影等多种内容的比赛活动配合分团委其它各部门做好宣传工作。

(七)分团委副书记,各部部长及分团委委员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部门本职工作。

2、部门形象与系品牌建设。

3、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

4、与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

5、与系各班团支部之间以及与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

第六章分团委工作制度

第一条 开展活动流程

系分团委活动开展应遵循“计划——预算——确定方案——宣传——实施——总结”的流程。系分团委每学期前二周内应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团支书、各部长、团委委员分别提出设想,而后经系团委例会讨论形成该学期工作计划。系团委的每项工作在正式开展之前,各项目负责人必须拟订详细的策划书及详细的活动经费预算,在院团委例会上共同讨论、修改,交系团委书记审批。活动结束后,负责人应在当天做好该活动的小结,并向总负责人、团委书记,以及网站、宣传部门等发送稿件,做好宣传工作。

第二条 责任制

系分团委的工作基本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分工,按照项目的内容与系分团委成员的特长将工作项目进行适当的分配,并选择适当的成员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开展工作,总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且有权要求各部门进行配合。系分团委成员必须对各自的工作任务认真负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如果由于个人的疏忽,不慎导致的失误一律由个人承担。系分团委的计划及决策方案必须经系团委的主要成员(2/3)同意方可实施。

第三条 存档制:

系分团委的各种有关的资料均由办公室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存档,以便查阅或为下一届分团委提供参考及借鉴。

第四条 例会制:

系分团委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会议次数。各主要成员应随时保持联系,积极交换意见以保证信息的畅通。

第五条 任期及考核

系分团委的任期为一年,每年进行两次考核,考核时间在每学期的期末,考核结果予以存档。新一届的分团委成员一旦接受聘任必须提交一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在任期间必须认

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如在工作中有重大错误,可由系分团委集体讨论提前予以免职。

第六条考勤制度:

(一)接受到系分团委会议活动通知单、网上直接告知、手机短信或口头通知者,必须准时出席。

(二)召开会议前,分团委委员须自觉提前五分钟到场;凡请假者,必须在活动或会议前将请假条交到办公室主任处,经办公室主任签名批准后方可生效;假条将交办公室存档。

(三)请假超过一学期所召开会议和所组织活动总数三分之一者,取消评优资格。

(四)分团委干部无故缺席一次在会议上作公开检讨;两次未到取消评优资格。

(五)每次会议或活动后,办公室填写“考勤表”并存档。

第七条其他细则:

(一)各部负责人应明确本部门主要职责与性质,积极开展与本部门及学生会负责操作活动部门密切相关的活动。

(二)各部门有独立策划活动的权力,但必须协同学生会负责部门,做好书面活动计划交分团委书记或副书记审理,批准后交由学生会指定负责部门执行。计划书应包括活动目的、活动组织机构、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对象及范围、经费及来源等,策划者对活动负责。

(三)活动结束后,负责人应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上交书面反馈材料,以便存档。

(四)活动经费必须科学预算,不能透支,并且控制在一定金额范围内。

(五)活动期间,分团委各部门连同学生会负责部门应保持高度团结,紧密合作,活动部门请求帮助时,其他部门应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

(六)分团委各部门应与学生会各部门保持紧密,共同协商,共同协调,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七)各部副部长应积极工作,尽力协助部长做好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部长反映。部长与副部长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八)分团委委员会各成员应充分发挥“智囊团”的角色,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学生会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九)分团委各成员要具备敏锐性,应当和其他学院的职能部门建立横向的联系,了解其他学院活动的开展情况。

第七章分团委学生干部管理条例

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的学生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一支良好的学生骨干队伍,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真正体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原则,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更好的代表和维护同学们的权益,真正做到为同学排忧解难,做到暖人心、稳人心,在广大同学心中进一步树立团委的良好形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分团委学生干部纪律和要求

一、学生干部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品质修养

(一)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自觉遵守国家法令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和校纪校规,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率先垂范。

(三)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密切团结广大同学,要有进取精神。

(四)要虚心接受广大同学合理的工作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五)要有“服务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强烈意识,不允许学生干部有任何脱离和凌驾于广大同学之上的行为。

二、学生干部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一)要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

(二)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勇于承担团委工作,善于完成工作任务;

(三)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民主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

第二条分团委学生干部任聘管理原则

(一)学生干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公开公平的前提下,采取推荐、自荐、公开招聘等形式产生,并坚持“能者上,庸者让,不能者下”的任聘原则;

(二)部分干部可由分团委全会讨论,提出后选人名单。经系领导审批,聘请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同学担任;

第三条学生干部有下列情况者,可向分团委书记申请辞职,经批准即可离职:

1、能力不够,开展工作有困难;

2、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成绩明显下降的;

3、其它特殊原因。

第四条有下列之一者,应主动申请辞职,经分团委批准常务委员会有权罢免:

1、违反校规校纪或严重有损于学生会形象行为者;

2、严重失职,工作很被动或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者;

3、学习不认真,成绩在班级中排名居后者;

4、例会三次无故缺席者;

第九章附则

第一条本章程适应于法律与法律系分团委委员会。

第二条本章程的最终解释权归法律与法律系分团委委员会。于公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码钢琴教学下一篇:一年级叙事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