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24-07-06

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通用8篇)

篇1: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瓦发(2012)21号

中共劳山乡委员会

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瓦子街”、“法治瓦子街”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三、工作目标

一是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漏管、脱管,减少或杜绝重新犯罪;

二是规范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三是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和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作为考核、鉴定与奖惩的依据;四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和自控能力,提高矫正质量。

四、工作措施

1.在完成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矫正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对矫正对象按犯罪性质、矫正期限及刑罚的不同,分别进行谈话了解,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矫正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根据各个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矫正方案,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记录区分。进一步完善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坚持电子台帐与纸质台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区矫正台帐要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 方便,按照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规范完善相关资料并录入移动信息平台。对每个解矫对象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防止超期解矫现象发生。对解除矫正的矫正对象档案做到资料真实有效、归档材料齐全、装订顺序正确。

3.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规定,在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时给予不同的引导,根据个人身体、工作状况,分别安排社区公益劳动,参加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另外,特别是对于个别不服从管教的,依法予以严惩。

4.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协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在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5.坚持“矫正为本”的原则,规范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按规定组织矫正对象开展警示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劳动、技能培训等专项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从解决矫正对象实际困难入手,制定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依法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服法;

6.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使社区矫正工作者达到“六清”:矫正 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

7.坚持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操作维护,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高效运作、安全稳定,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办事效率和科技含量,强化对重点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强化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治。

8.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帮教力量。落实社会矫正对象与志愿者1:2的比例组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9.按上级部门要求配足社区矫正志愿者,使社区矫正工作向专业化迈进,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10.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

11.积极树立矫正对象转化改造典型。对矫正对象在矫正监管期间助人为乐、有重大贡献等突出表现的,可以作为矫正对象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激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同时,对在矫正期间不服从管理,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矫正制度的矫正对象,根据每月、每季计分考评结果予以一定的惩处,达到警示矫正对象的目的。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社区矫正报到制度,矫正对象在收到生效法律文书7日内到司法所报到,办理各项矫正手续,填写《社区矫正保证书》。二是工作例会制度,镇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和矫正对象思想动态,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三是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要求矫正对象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每月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四是考核奖惩制度,每月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情况、公益劳动表现和遵章守纪情况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评分。五是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司法所建立规范的矫正工作档案,对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社区矫正的有关资料进行统一保管,严格按照“四书” “五表” “一录”的规定格式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单独立卷。

13.广泛搜集各方面信息资料,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社区服刑人员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篇2: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资社矫办发〔2012〕1号

关于印发《2012年资溪县社区矫正工作要

点》的通知

各成员单位、各司法所:

现将《2012年资溪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2012年资溪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12年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要以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以降低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强化工作保障,规范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

一、强化示范引领,推进规范化建设

1、规范档案管理。规范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水平,各基层司法所要依照《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矫正工作台帐和社区服刑人员个人档案,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规范交付矫正。积极探索审前社会调查的有效模式,对被告人、罪犯是否适用社区矫正进行社区影响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对新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严格核对法律文书、核实人员身份,及时组织社区矫正宣告、确立社区矫正小组、签订帮教协议。

3、规范监督管理。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落实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稳控工作。严格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计分考核和奖惩制度。对于未按时报到或者脱离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组织查找。探索“禁止令”执行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保障法律严肃性。

4、规范教育帮扶。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等情况,制定社区矫正个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活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服务并按规定落实社区服务时间。积极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低保、落实责任田、提供技能培训。按照有协

议、有管理规定、有活动方式和内容、有登记台账、有责任人的“五有”标准,推进“社区服务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建设。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监管质量

5、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和工作方法,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加强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在领导、协调、管理、监督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法水平。

6、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管手段,利用网络、手机、移动传媒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矫正数据库与GPS定位系统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全省连通、信息共享的动态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7、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区矫正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体系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中的重要作用。

8、切实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多渠道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风险意识;加强宣传,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加强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志愿者素质结构,提高社会化帮教水平。

9、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规范省级社区矫正补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篇3: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1. 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 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1) 调整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 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完善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2) 理清兽医工作职责, 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 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 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与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 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 加强政策引导, 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3) 强化政策研究, 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 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 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 做出贡献。

(4) 结合实际, 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 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 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 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 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 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 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2. 强化措施, 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 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

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 加强日常补免, 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严格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 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 保证疫情信息及时、报告准确。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 做好疫情形势研判, 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 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 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2) 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 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3) 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对布病的防控力度, 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的上升态势。积极争取政策, 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 分区防治, 分类指导;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2010-2015年) 》, 对包虫病重点省份, 要开展疫情调查, 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 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血吸虫病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 巩固防治成果, 严防疫情反弹;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3. 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 提高兽药质量

(1) 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 (GSP) , 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 强化抽检结果利用, 实施检打联动, 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 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 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 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 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 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2) 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 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 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的清理和发布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 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4. 加大执法力度, 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1)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 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 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 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 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 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 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的培训。

(2) 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 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保障用药安全。

(3) 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 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 建立专家队伍, 开展技术培训。

(4) 积极推进动物标志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志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 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 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发布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 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5) 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 就是要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 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 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就是要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 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 推进动物诊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5. 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 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1)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 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 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标准化运行。

(2) 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 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 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的资源优势, 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的合力。

6. 加强兽医科技工作, 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 加快兽医科技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加强兽用生物制品应用技术研究, 完善产业化品种结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配套技术。加强中兽医和中兽药研究, 发挥中兽医和中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各级兽医机构和人才队伍, 抓好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探索针对各类养殖场所的疫病综合控制措施, 促进风险关键点控制技术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应用。

7.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能力

篇4: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一、社区检察部门开展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职能定位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从公安机关调整为社区矫正机构,使街镇司法所成为最主要的社区矫正执法力量。同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些都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总结我国传统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融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也需要对社区矫正监督机制作相应调整和完善,通过派驻社区检察室承担此项职能,有利于检察机关弥补对基层司法所监督的空白,发挥检察室贴近一线的平台优势,在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强化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

目前本市各社区检察室均配1-2名社区矫正监督专职干部负责管辖司法所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各区县院社区检察科由专人负责全区县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汇总和分析,市检察院社区处设专职岗位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已形成市、区县、街镇三级社区检察部门对应社区矫正机构的分层监督模式。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上高检院李如林副检察长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检察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机构建设”,从全国来看,上海的社区矫正监督,从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监督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鲜明的工作特色,已初步实现了高检院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派驻基层检察室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接联动机制”、建立“承担社区矫正检察任务的专门机构”的工作要求。

二、社区检察部门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模式和工作做法

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检察室43个,已实现对全市17个区县218个街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全覆盖。总体来看,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已从2012年的6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8500人左右,同时随着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的推行,预计我市监外服刑人数仍将持续高位运行,这对本市社区矫正及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一)对外搭建监督配合平台

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市院社区检察部门注重与市社区矫正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矫正监督协作机制,会签双方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支持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制发工作意见,固定检察监督方式方法,促进社区矫正监督的规范有效。同时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与同级社区矫正部门已普遍建立起联席会议、情况通报、联组学习等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工作互通联系,深化监督工作。

二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多层次开展底数核对。依托社区矫正对象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全市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社区矫正对象底数和交付执行情况,通过多层次底数核对,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脱漏管。目前,各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日常巡检工作,对街镇司法所进行常态监督,及时核对进入和终止社区矫正的人数;社区检察科与区县司法局于每月25日核对在册社区矫正人数,及时排查和纠正脱漏管;市院社区处和本市法院、监狱、公安机关与市矫正办形成每季度核对全市各类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机制,通过对判、交、送、接、管各环节数据的综合比对,发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推进实时动态监督。信息化动态监督是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全市各区县已成立或试运行的社区矫正中心,社区检察部门已接入区域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数据浏览终端,提高了对社区矫正底数核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市院社区处与市矫正办正结合各自业务软件的研发和升级,探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区矫正数据共享系统,以实现对全市社区矫正执法情况的动态掌握和同步监督。

(二)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

一是逐人建档开展日常巡检。社区检察室对管辖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制度,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一线现场检察、文书审查、约见谈话、台账核查等工作,检察日常监管和矫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措施与结果记入检察档案,实现对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在开展日常巡检的同时,突出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的刑罚执行监督,2014年初,市院社区处通过对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机构风险分级等情况的分析,并经过在部分区县的比例测算,下发了《关于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刑罚执行加强监督的通知》,明确将:1.被社区矫正机构纳入一级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2.经常居住地不在列管地的监外执行对象;3.涉毒罪犯(依照《刑法》第六章第七节定罪量刑的罪犯);4. 因同一性质犯罪行为被处两次以上(含两次)刑罚的监外执行对象等四类对象列为社区矫正重控对象,在日常巡检中要求逐人参加列管宣告、约见谈话,强化检察措施,并重点检察其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矫正档案及奖惩情况,及时预防和纠正监外执行对象漏管脱管,控制重新犯罪率。

二是常见多发问题重点检察。重点检察主要是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判执交接、列管宣告、外出请假、教育劳动、期满解除等重要环节中的常见多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检察监督,重点查明社区矫正的衔接、监管、检察监督等各环节上存在的衔接疏漏、监管不严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如在判执交接环节,针对日常检察中发现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列管地核实不准确、执行文书送达不规范而导致延期宣告多发的问题,加强与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底数核对和文书核查工作。如静安区院与区司法局、区法院会签了《关于社区矫正判执交接工作的若干规定》,通过建立被告人保证和承诺责任制度、明确区司法局指定列管的期限、探索核实列管地听证会制度等方法,解决因司法行政机关对法院确定的列管地有异议而互相推诿不予列管的问题,自文件会签以来,区域内再未发生过因居住地争议引发的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又如在宣告纳管环节,针对部分地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矫正宣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等问题,黄浦、徐汇社区检察部门重点关注此类情形,统计民警参与率,向分局法制办进行通报,并针对公安机关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意识上、警力安排上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且把专项检察后公安机关采纳意见、整改情况作为日常重点监督事项。通过检察,黄浦、徐汇两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宣告前向民警预通知制度,徐汇更是将通知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平台,即将宣告时间预先输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由系统自动向列管地派出所民警手机发送通知短信。目前,两区均做到社区矫正宣告执行地民警全参与,保障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nlc202309051827

三是突出问题专项检察。围绕社区矫正活动及监督工作重点及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察,力求通过专项检察反映并解决影响社区矫正规范运行的一类问题。2011年以来在全市层面,已开展“监外执行对象脱漏管”专项检察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矫正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察,通过深入查找脱漏管症结,排查监管矫正措施不到位而形成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隐患,提出了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强化被告人承诺保证义务、提升矫治针对性等建议,并促进建立全市社区矫正信息联动平台。同时,各区县院结合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针对执法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检察。2013年,全市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共开展“交付执行衔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列管宣告程序规范性”等主题的专项检察12个,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社区矫正执行的规范性。2014-2015年,市院社区处连续两年与上海市社区矫正部门共同部署,针对当前暂予监外执行在法规规定的合理性、统一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有所欠缺,且容易受到法外因素干扰,暴露出很多执法难点的问题,由两家单位共同制文,联合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察判执交接、监内监外衔接的交付执行和收监执行环节。检查发现暂予监外执行存在执行标准不一、特殊对象(流浪人员、精神病人、艾滋病人、未成年子女唯一监护人等)暂予监外执行管理及收监困难、暂予监外执行对象重新犯罪收监难等问题,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将根据问题的典型性和严重性,按照个别问题口头纠正、严重问题发文纠正、一类问题汇总通报的形式,跟踪检察纠正情况,并注重在更高层面推动一类问题的协调和解决。

三、关于我市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的设想与思考

社区检察室通过下沉工作平台、充实监督力量、深化监督措施,改变了传统社区矫正监督主要依靠对数据、查文书的模式,使刑事诉讼末端监督得以强化。但同时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推动社区矫正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和社会科学治理。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应对新形势对社区矫正监督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时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检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针对行刑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可能带来的社区矫正对象增多的趋势,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检察核对为主动推进制度完善,实现在观念和监督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经过试点试行已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社区矫正法》已经列入立法规划,进一步全面推开社区矫正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的工作机遇,在市级层面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上海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在自身建设方面,针对上海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中心建设、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国领先的状况,需要检察机关在相应机构设置上给予进一步的适应和匹配,健全三级对应的监督模式,实现在监督方法上的进一步对接和深入;同时针对我市社区矫正机构在队伍结构上的充实和制度建设上的需求,也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人员能力和相关配套建设,全方位补强监督力量上的欠缺与不足。

二是深入开展监督,切实提升一类问题监督水平和成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试点,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各地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工作发展较快。但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难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工作中予以关注和推进解决。一方面立足职能,注重一类问题的提炼剖析。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执行主体变更后相应职权承接不清,基层司法所执法力量不足,相关单位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预防和减少脱漏管、个案纠正就能解决,更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发挥深入基层、专门化监督的职能优势,及时发现并剖析一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善用载体,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如针对实时定位监控缺乏制度规范、我市暂予监外执行监管标准不统一、社区矫正执行中止的条件及做法不一致等问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托社区矫正联席会议、监外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等平台,运用情况通报、监督白皮书等载体推进一类问题的解决,在市级层面促进相关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监督广度与深度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经验方法的积累和总结,为本市及全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及制度构建提供案例和参考。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区矫正的监管水平和技术含量。现代的社会管理方式和司法理念,都致力于通过创新且相对合理的制度尝试,寻求一种更有效率和更有益于适应社会的社会化行刑方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社区矫正执行及监督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及监管方式,提高社区矫正及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推动社区矫正管理科技化。实时定位监控作为一项创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意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深化刑罚执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相较于部分省市(如浙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定位监控高达70%的覆盖率,我市在此项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顾虑,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做法。结合今年人大代表关于实时定位监控措施的书面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实时定位监控工作力度,通过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计分管理制度,制订多层次的奖惩规则等方式,加强对实时定位监控使用中违规行为的界定和管理,弥补当前实时定位监控适用及奖惩措施上的制度空白,使之成为社区矫正执行中可用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推进社区矫正数据共享信息化。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不仅是其刑事判决、执行变更的依据,也是其在社区服刑考察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对其的奖惩手段及制订个性化的帮教措施,但随着执法主体的转变,对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前科劣迹、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信息,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沟通不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打破沟通壁垒。建议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积极推进本市公、检、法、司监外执行工作数据平台建设,形成社区矫正的大数据管理和大格局监管,在根本上解决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顺的问题,增强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曦、金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篇5: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重庆市XX区铜鼓乡人民政府

乡级各部门:

现将《2012年铜鼓乡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司法行政 社区矫正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重庆市XX区司法局

重庆市XX区铜鼓乡人民政府司法局 2012年2月28日印

关于印发《2012年铜鼓乡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2年,我乡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平安XX”的要求,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创新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的手段和方法,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我乡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提高矫正质量,不发生脱、漏管现象,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

——规范工作模式,继续深化“13589”模式,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品牌,力争社区矫正整体工作迈进全国先进行列。

——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启动GPS定位信息管控系统,充分运用技防手段,提高依法矫正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职能,积极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创新开展拟适用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和社区影响评估,提高社会调查和评估的质量。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刑法》修正案

(八)、《重庆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暂行办法》(渝高法发„2011‟243号)等规定,组建3-5人的社会调查员队伍,抓好协调配合,高质量反馈调查和评估结果。二是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制度。深化“13589”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统一法律文书、管理台账和常用簿册,规范工作程序、流程和标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技防能力。认真核实各种基础信息,司法所要按时报送社区矫正数据、信息和统计表,规范信息管控系统。四是创新衔接机制,实现无 2012年铜鼓乡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

缝对接。在坚持“两个要素”(法律文书齐全、人员在位)的基础上,市内交付接收的要认真落实监外执行罪犯刑罚执行流程卡制度,加大人员、法律文书同步交付接收力度,从源头上防止脱、漏管的发生。加强信息通报制度,抓好人员查找、刑事奖惩等环节的协调配合。

二、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一是健全完善综合评估机制。建立社区服刑人员评估体系,从认罪悔罪、法律意识、道德素养、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实施个案矫正、一人一策。入矫时即进行管理风险评估,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每季度进行一次等级评估,解矫前一个月做好综合鉴定评估。二是实施分类管理。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心理测试、犯罪类型等情况,将社区服刑人员划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类,分别实施不同的管控措施。对被适用禁止令的社区服刑人员,要一律纳入严管类进行管理。三是加强流动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家庭定期走访长效机制,随时掌握了解本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的流动现状,摸清活动规律,制订管控措施。司法所要坚持外出请销假和登记备案制度,严禁无假外出。对请假外出的社区服刑人员,坚持日常管控与动态管控相结合,每半月或一月内至少电话向司法所工作人员汇报一次,每季度向司法所寄送思想总结一份,每半月或一月内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电话抽查一次。四是坚持“五个一”日常管控措施。将日记载、周报到、月劳动、月学习、季总结“五个一”常态化。对社区服刑人员日记载情况每月核查两次以上;周报到要注明报到方式,电话报到的应登记来电号码;月劳动、月学习要形式多样,载体丰富,讲求实效;季总结应由本人书写,真实可靠。在实际执行中,应当根据分类管理的情况,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五是加强重点管理。确定阶段性的重点人头,采取“多

—3—

位一体”、“多帮一”等措施,落实矫正小组、帮教成员的责任,打好攻坚战。加强重大节日、重点时段的隐患排查,实行包干划片、责任到人,防止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事件。要制订突发事件预案,抓好日常演练,确保有备无患。六是抓好GPS手机定位信息管控。充分运用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定位管控。司法所要认真落实好GPS定位管控对象。

三、加强教育矫正,提高矫正质量

一是继续强化主题教育。各司法所要认真修订教案,充实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政策前途等八个主题教育的内容,(注意收集教育活动的照片资料整理)年终纳入目标考核。二是认真落实“六五”普法教育内容。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普法的重点对象,在“法律八进”活动中,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治文化教育等专题教育。三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心理访谈、心理辅导等活动,教育社区服刑人员培养健康心理和人格。运用心理测试、咨询和评估等手段,查找心理问题症结,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及时化解心理危机。对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社区服刑人员,要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矫治。四是抓好分类教育和分阶段教育。根据犯罪类型、矫正种类、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分类,同时对照矫正周期,合理划分入矫教育、常规教育、解矫教育阶段,确定教育重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五是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课堂化教育与社会帮教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多种渠道的教育。司法所紧密结合社区、村居实际,建立社会服务基地,开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的社会服务活动。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帮困扶助

一是做好政策帮扶。民政、社保、工商等部门落实好社区服

—4—

刑人员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经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领取救济金的,要及时完善有关手续;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抓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政策提前用于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后,纳入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体系,落实后续帮教措施,实现“无缝对接”。二是做好就学就业指导。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要尽量解决重新就学问题,保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对暂时无业可就、无岗可上、无一技之长的社区服刑人员,要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并积极协调公共服务机构和相关企业,吸纳社区服刑人员上岗就业。积极提供便利措施,鼓励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三是结合“四万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助活动。开展各种临时救助活动,帮助特别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渡过生活难关。积极组织帮扶小组成员、公益组织、社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以帮扶基金协会、帮扶基地为纽带,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组织献爱心、送温馨活动,把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关心送到社区服刑人员的心坎上。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参加专业知识或技能培训班,重点加强刑法修正案

(八)、刑事诉讼法、禁止令规定等内容的学习。二是重视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对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并适时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调整更新,充实工作力量。三是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六、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基本的人头经费和办公经费。二是科学规划,在规范化、模范司法所创建活动中,适时加大社区矫正投入,改善社区矫正工作的硬件条件,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篇6: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各村(居)、镇级各部门:

现将《XX镇2013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江县XX镇人民政府

2013年4月27日

XX镇2013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13 年全镇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继续落实《德阳市推进和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德委办„2011‟36 号)文件精神,以“规范刑罚执行”为主线,扎实推进服务群众“八件实事”,狠抓衔接,精细管理,突出帮扶,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切实提高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

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一)建立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矫正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社区矫正警察岗位职责》、《心理矫治制度》、《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办法》、《社区矫正警察日常考核办法》等长效机制,做到社区矫正刑事执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加强作风建设。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小组的管理力度,杜绝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不力,对罪犯管控不到位,私放罪犯外出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推进两个结合。全面完成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逐步推进社区矫正警察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相结合和社区矫正专门机关与相关团体、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促进社区矫正队伍规范、有序发展。

(四)开展业务培训。社区矫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矫正警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能力和刑事执法水平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各社区矫正小组要积极参加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二、细化部门职责,力促齐抓共管

(一)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同人民法院的协作,一是抓好同法院之间的衔接,实行罪犯报到“回执”制度。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为罪犯开具《报到回执》,法院要限令罪犯在限定期限内将《报到回执》送回法院。二是对符合撤销缓刑和撤销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法院建议,法院应当依法撤销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三是符合减刑条件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上报材料到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

(二)公安机关:要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的配合,一是对社区矫正机构移交的涉及社区矫正人员的治安案件应及时做出处理;二是公安机关要积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脱管社区矫正对象的追查;三是积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两撤一收”人员的抓捕、押解等工作。

(三)卫生行政机关:要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室”,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四)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大对有生产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扶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五保”,对有临时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

人员要及时提供临时生活救济,特别是对“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要及时帮扶,有效地防止他们因生活困难而重新危害社会。

(五)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制度,将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社区矫正设备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动态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按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核定社区矫正经费制度,保障社区矫正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六)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社区矫正,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和改造。

三、加强管控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GPS 定位监管。社区矫正警察中队要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要求实施监管教育,力促定位监管配置率达 98%以上。

(二)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实地检查。社区矫正警察中队对社区矫正人员要进行实地检查,要经常核查 GPS 定位手机的配带使用情况,防止社区矫正人员和定位监管手机“人机分离”造成脱管现象发生。

(三)开展脱管社区服刑罪犯的追查专项治理活动。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社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脱管、私自外出的社区服刑罪犯的监管力度,要积极动员辖区干部群众积

极协助公安、司法开展脱管社区服刑罪犯的追查专项治理活动,确保社区服刑罪犯管控率达 100%。

四、落实帮扶措施,提升矫正实效

(一)落实社会救济。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期排查,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或有临时生活困难和有其他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要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帮扶,并将落实情况上报镇司法所。

(二)开展心理矫治。针对社区矫正人员情绪易波动,有偏激、固执、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痛苦、悲伤、自卑、自责等情况,各村(居)、有关部门要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开展调查评估,把好矫正关口

(一)坚持“客观真实、系统全面、稳定连续、方法科学”的原则,搞好社会调查风险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罪犯(被告人),科学得出风险评估结论。

(二)社会调查必须由 2 人以上进行(其中一名为具有公务员身份的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在 10 日内完成社会调查风险评估。

(三)社会调查风险评估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不得徇私舞弊,不得索贿受贿。

(四)罪犯(被告人)居所地的公安派出所、村(居)委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社会调查风险评估。公安派

出所应当依法履行在社会调查风险评估中签署对社区矫正人员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意见的职责。

六、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保障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区矫正工作实行党政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各村(居)要做到社区矫正组织体系健全,社区矫正人员工作台账完善,管控率达 100%。

(二)建立保障机制。各村(居)、各相关部门要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确保经费到位。

篇7: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2011年抚州市社区矫正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司法局、金巢经济开发区司法局:

现将《2011年抚州市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2011年抚州市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2011年,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以提高矫正质量为重点,按照“队伍整齐、执法规范、管理严格、教育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特色突出”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保障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抚州赶超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突出“组织领导”

1、按照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和《抚州市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2、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全面试行社区矫正提供组织领导保障。

3、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把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制度。

4、不断完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运行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各部门关系,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研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二、社区矫正教育方法突出“探索创新”

5、积极探索审前调查制度。总结广昌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审前调查经验,在审前调查启动的时间、被告人类型、调查方法、判决后的跟踪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成熟做法后,在全市范围内适时推广。

6、加大心理矫正探索力度,加强心理矫正在日常教育改造中的运用,依托高等院校、医院培养心理矫正骨干力量,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

7、探索建立矫正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加强检查与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社区矫正教育载体突出“基地建设”

8、加强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基地”建设。要积极与监狱协商,建立“矫正对象教育基地”,组织矫正对象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并建立长效机制。促使矫正对象珍惜社区服刑方式,服从司法所、派出所、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9、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基地”建设。各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将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作为考核指标,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参加义务劳动。

10、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为提高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各地要加强协调,依托“安置帮教基地”,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培训,尽量使他们掌握1至2门生存技能,增强他们就业竞争能力。

四、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执行突出“规范科学”

11、按照分类科学、因人施矫、动态管理的原则,全面实行分类管理、分等级管理、分阶段教育和个性化矫正。

12、社区矫正机构要与审判、监狱、公安等部门紧密衔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和法律文书送达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做好社区矫正的基础性工作。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系制度,做好建档和材料的传递工作。对未衔接的社区服刑人员由公安派出所继续查找,将矫正对象及档案材料陆续交本辖区社区矫正机构。在社区服刑人员交接中,坚持“见人见档”,做到“人档齐全”。

13、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社区服刑人员报道、外出请假审批、考核奖惩等日常管理制度。

14、进一步强化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规范所有工作档案和工作台帐。

15、积极应用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系统,将矫正服刑人员从接收登记、矫正执行、考核考评、解除矫正各工作环节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模块,以信息化应用促进管理规范化。

16、切实加强对矫正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将组织对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质量进行督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将邀请市人大代表开展一次视察。

五、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突出“素质提升”

17、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县级司法局社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和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管帮教小组。

18、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利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培育一支由司法行政部门领导、管理、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工作任务的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19、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和公正廉洁执法教育。按照“分级培训、分层管理、分岗实施”的原则,抓好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专职社工、和志愿者“三支队伍”的培训工作。适时组织对社区矫正工作者进行心理矫治、社会学、教育学等专题培训,也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社区矫正工作者或社区矫正志愿者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业务素质水平。

六、社区矫正工作推进突出“示范引领”

20、以“队伍整齐、执法规范、管理严密、教育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明显”为基本要求,抓好2-3个示范点建设,积极探索研究创新能力,适时召开现场会,突出示范点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我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新形象,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发展。

七、社区矫正工作宣传突出“典型带动”

21、进一步总结回顾去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收集整理成功有效的教育矫正个案,总结社区矫正工作先进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发现社区矫正工作在创新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的成效以及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弘扬正气,不断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影响。

22、大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报道,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社区矫正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题词: 2011 社区矫正 工作要点 通知 报: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抚州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4月25日印发

篇8:关于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点

一、印发“十二五”期间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征求各地区行业设备管理协会意见, 邀请设备管理专家研讨, 报王金祥会长审批, 提交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 印发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十二五”期间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二、努力推进设备管理法规和规章建设工作

1.继续修订《设备管理条例》工作, 加强研究力量, 并举办践行《设备管理条例》发布二十五周年研讨会。

2.组织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工作若干意见》。

3.组织修订1991年原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局发布《闲置设备调剂利用管理办法》。

三、拓展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

1.按行业建立、推广、宣传全国设备维修示范企业。

2.联合举办首届全国设备维修研讨会。

3.建设设备维修实训中心。

四、努力开展全国设备管理表彰活动

1.计划第二季度,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表彰大会。

2.出版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简介汇编和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汇编。

3.完善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的设备管理评价体系, 开展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现场星级管理工作。

4.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现场经验交流会。

5.筹备开展第十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表彰活动。

五、开拓教育与培训工作新领域

1.试点建立设备管理教育实训中心。

2.联合有关大学研讨, 探索合作创建设备管理学院。

3.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行业设备管理师、设备点检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并编辑、出版《现代工业设备管理学》等系列培训教材。

4.适应设备管理形势发展需要, 开展设备管理课题研究。

六、不断探索设备工程服务新领域

1.继续做好全国质量信誉有保障供应商库和全国先进适用机电产品库的建设工作。

2.继续健全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及中国设备工程专家网。

3.分行业、分专业建设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开展特种设备专家库的建设, 编撰《中国特种设备专家指南》, 逐步开展其他行业和专业的专家库建设。

4.4月, 出版《中国设备管理年鉴》 (2011版) 。

5.筹备建立中国设备管理评价体系。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3月, 组织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工作者代表参加在德国科隆举办的2012年二手机械设备、机械系统以及技术贸易国际展览会。

2.4月, 做好中日先进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大会暨展览会的筹备工作。

八、进一步发挥设备管理宣传导向作用

1.《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应充分发挥协会会刊喉舌作用, 坚持“四位一体” (刊、网、活动、展览) 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专家视点”、“专题策划”两大栏目;继续夯实杂志品牌“企业增效设备在行动”系列活动。逐步实现刊网互动, 积极扩大对外合作。

2.加强协会门户网站的管理工作, 及时更新报导内容, 更好为会员单位服务。

3.继续办好协会内部刊物《设备管理工作简讯》。

九、举办庆祝协会成立30周年活动

1.召开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

2.编辑、出版《中国设备管理协会30周年历届表彰单位回顾》。

3.编辑、出版《中国设备管理30年图志》。

十、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和会员服务工作

1.组织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修改章程报告、修改会费标准报告, 选举第五届理事会理事。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和领导成员, 决定各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

2.通过提高服务质量, 吸收更多企事业单位成为协会会员单位。

十一、积极支持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开展工作

加强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的管理, 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举办年度工作会议, 充分发挥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1.工程机械维修委员会参加第20届国际 (北京) 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 在宁波召开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

2.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委员会下半年召开第十届全国寿命周期费用技术学术会议。

3.电力设备管理分会开展电力企业设备备品配件联合储备调剂和设备信用管理工作。

4.鼓励发展产业基地, 探索建立产品制造示范企业, 适度发展工程技术中心。

上一篇:2016班组建设方案下一篇:初中家长寄语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