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2024-07-09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通用15篇)

篇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笔算和口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在本单元的安排上是按进位加——退位减——加减混合——估算——应用园地这一顺序去安排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趋乐等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采用动画片——《百变马丁》的故事情节导入、情景创设、动手练习和游戏等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氛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理本单元学的内容。

1、进行谈话引入。

师:大家都看过《百变马丁》吧!(看过)

师:今天马丁来的我们班,他的小伙伴罗娜被抓进了数学荒岛,马丁想邀请我们班所有同学一起去营救罗娜。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但是想要救罗娜,必须通过考验。你们有信心吗?请看考验题:

2、考验题:将这些算式分类:22+46 36+18 68—42 95—27

36-24+18 36+35+15 89-15-17 可能学生有很多分类方法,直到学生将这些算式分为加法、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师:加法还可以怎么分?减法还可以怎么分?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笔算加法和减法都要注意:相同点:数位对齐,个位算起。不同点:进位加要注意:满十进一。退位减法注意:退一当十。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要注意:从左往右计算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那么你们会学以致用吗?咱们来进行分组比赛。看那一大组做得又对又快。一大组做加法,二大组做减法,三大组做连加,四大组做加减混合题。比赛开始。

6人上台板书。全班交流答案,如果对就用手势“V”来表示,如果错了用手势“X”来表示。

师:恭喜大家通过考验。来到数学荒岛。马丁:欢迎大家来到数学荒岛。

二、练习巩固

葛主任:嘿嘿,不管你带来多少帮手,只有闯过四关,才能救出罗娜。

师:孩子们,我们要凭我们的细心、聪明和勇敢闯过这四关,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准备好了吗?

1、闯关一:数学荒岛上的东西可真神奇,你们看树上挂满了像饮料一样的果子。大家一起来摘果子吧。8道口算题,每小组回答一个。师:我们既摘了果子又闯过了第一关。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马丁受伤啦,快去医院看看吧!

2、闯关二:数学医院改错

我们只有将这些竖式的毛病找出来并改正,才能治好马丁。再请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并说出正确的算式。点名然后回答。

①第一题,38+5=88(相同数位要对齐)②第二题:(49+44=83)(满十加一)③第三题:(81-49=42)(借一少一)这里通过设计出错题上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

3、闯过三:估一估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大家辛苦啦,马丁为了庆祝成功,特意去给大家挑选好吃的?瞧,选了全家桶(64元),披萨(29元)。罗克带了100元,你觉得钱够么?

出现①精确计算64+29=93(元)②100逐个减 100—64—29=7(元)③估算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种情况,一般用估算来帮助我们迅速的解决问题了。这样既方便有迅速。

4、闯关四:拯救罗娜

师:葛博士第一次买了45个蛋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买了16个。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提醒做题之前先看清条件)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问题1:第二次买了多少个蛋糕? 问题2:两次一共买了多少个蛋糕?

师:你们太棒了,终于将罗娜拯救出来了!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你们有什么收获。

篇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一)总复习

一、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总复习

二、复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2.理解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算理。通过对知识的查缺补漏,使学生经历反复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3.借助情境图,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设计 1.导入

同学们,最的两位数是什么?它的下一个数是多少?那我们这个学期学过哪些100的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复习)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交流成长档案

①梳理知识点,完善成长档案

汇总: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生汇报 例:10+20,30-20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学生汇报例:不进位25+2,25+20 进位28+5,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学生汇报 例:不退位35-2,35-20 退位36-8,小括号10-2-3,10-(2+3)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我们就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关: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57+2= 75+2= 57+20= 75+20=(先让同学们说一说哪些算式的2和7直接可以相加)提问:先独立完成,请同学汇报。第二关: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独立算57+9=? 交流方法。

加法我们已经闯关成功了,那么我们还敢不闯关呢? 第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先交流哪道算式的7直接减2。再独立完成,最后订正。第四关:退位减法

先让学生独立算57+9=? 交流方法。

同学们真的很帮,连退位减法都能胜利个通关了,接下来第五关就更难了。第五关:小括号

小结:13+7+54=像这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课堂练习2.100以内的加减法(1)46+8=

先算:()+()=()再算:()+()=()(2)83-7=

先算:()-()=()再算:()+()=()(3)7+58-40=

先算:()+()=()再算:()-()=()(4)7+(58-40)=

先算:()-()=()再算:()+()=()

4.课堂小结: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篇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一、明确复习目标

本单元的复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同学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并能准确、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二、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学习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全班进行交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学习小组的总结结果。具体可归纳整理如下。

不进位加:两位数加一位数(例34+3);一位数加两位数( 例6+42);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例32+21); 两位数加整十数 ( 例35+50)。

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例45+62);和的个位为零(例43+27);两位数加一位数 (例28+6)。

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例37-21);两位数减一位数(例36-4);差的个位为零 (例37-17);差的十位 (最高位 )为零(例35-31)。

退位减 :两位数减 两位数 (例41-26);整十数减 两位数( 例60-34); 两位数减一位数 ( 例42-7); 整十数减一位数 ( 例70-6)。

连加:例27+35+21。连减:例74-30-16。加减混合:68-24+29。带小括号的运算 :例73-(46+17)。

笔算100以内加减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三、复习课实施策略

在复习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复习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单元的复习。

1.创设有效 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有很大差别,教师要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要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设计的复习方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再配合归纳、总结已学的知识,进行计算题训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计算能力。

2.通过复习课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课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错的地方,出示有针对性的题目(是平时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计算结果错误的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所在并进行纠正。查漏补缺不单纯是找出错误进行改正,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现错的原因,针对错误类型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分析归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有三种:第一种是数位不对齐,原因是没按法则计算,对策:先把相同数位对齐,按法则步骤进行计算;第二种是进、退位错误,原因是计算中的重、难点没有掌握,对策:点上进、退位点,并记住加上进位1或减去退位1;第三种是看错加减符号,竖式抄错数字,忘记在横式上写得数等,原因是粗心大意,对策: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知识水平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抓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 括及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概括和总结已学过的知识, 从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狠抓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时一道计算题会有几种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计算规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及计算能力。

4.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巩固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设计练习题目,即基础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基础性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编出题目进行计算,采取小组共同研究、探讨编出各类计算题并进行计算。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板演汇报结果,然后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综合性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算式填空:在下列算式中的“ஐ”中填上合适的数:24+3=ஐ7;ஐ+31=37;32+24=5ஐ;25+40=ஐ5;43+62=ஐஐ5;43+17=6ஐ;27+6=ஐ3;37 -21 = ஐ6;36 - ஐ =32;27 -17 =1ஐ ;41 -26 = ஐ5;60 -32 = ஐ8;41-7=3ஐ;60-6=5ஐ。编题计算 :用23、24、25、26这四个数 (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应用问题解答:1妈妈今年43岁,女儿今年14岁,妈妈比女儿大多少岁? 2大鸡有43只,小鸡比大鸡多3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解答。

进行系统复习后,学生系统掌握了知识内容。通过查漏补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精心设计复习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教学要做到: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计算能力;通过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关键词:数学;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6-01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孩子难以学会学好。如果这个重难点不突破,对将来孩子的计算学习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立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新颖有趣适合学生个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计算方法。现根据已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希望能为各位家长辅导孩子提供方便,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加强对孩子的个别辅导,以弥补孩子在学校中学习的不足。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方法一:“凑十法”9 + 4=9+1+3=13

“凑十法”的主要特点是:看大数,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再加剩下的数。要熟练掌握这方法首先要把得数是10的加法记熟了,如:9+1=10,再次是要熟练把数分成两个数相加,如:4分成1和3。这方法的难点就在于要分清把小的数拆成几和几才有利于凑成十,如:4一定要分成1和3,因为9+1刚好等于10。凑十法的优点在于能多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数的拆法。缺点在于一时学生掌握难度大,要慢慢的训练。

方法二:“五五凑十”6 + 8 =5+5+1+3=14

“五五凑十法”的主要特点是:当两个数都大于且接近5时,把这两个数都拆成5+,如:6=5+1,8=5+3,6+7=5+1+5+3=5+5+1+3。要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主要是要熟练大于5的数分成5和几就行了。“五五凑十法”的优点在于比“凑十法更容”易掌握。缺点在于只局限于等于5和大于5的数的加法。

方法三:“多加减补”9 + 5 =10 + 5 -1 =14

“多加减补”的主要特点是:先把9看成10后与5相加,再把多加的1减掉。这是“多加减补”的方法,这里蕴涵假设的思想。也可以这样理解:8=10-2 ,用10-1来替换原式中的9,算式转换为10 -2+ 5,再调整运算顺序为10+5-1,这里蕴涵着替换的思想。这方法的优点:在于复习了得数是10的加法,从一年级就开始接处到假设法,替换法,加法运算顺序等。缺点在于和“凑十法”一样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

方法四:“记数添数法”把9记在心里,再接着数到6个数。

9+6=9+1+1+1+1+1+1=15

“记数添数法”的主要特点是:先把大数9记在心里,然后再添数1,边添数边数手指头,添到6为止。“记数添数法”的优点是:廷续了10以内的加法比手指头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掌握。缺點是:没有什么思考空间,单纯的机械计算。

教无定法,同样学也无定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计算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凑整化简”的思想,在做题时应结合每道题不同的特点来灵活选择。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最高,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从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入手,学生容易了解,如:1+2=3反过来就是3-1=2,3-2=1。又能够廷伸到以后二年级的乘法口诀求商法。这个方法的缺点在于:要求学生的思维要高,反应要快,有个别学生记性不好或反应能力差的,要掌握这方法不容易。

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学习来容易记住,简单又好理解,还能为以后多位数的退位减法设下伏笔。但这个方法的缺点:学习这方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的,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

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平十法”的优点在于:大多数学生容易掌握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研究学习。这方法的缺点:学生在用这个方法计算时容易养成扒手指的习惯。

方法四:“多减加补”13-9=13-10+1=4

“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1=10,再把13-10+1=4。这方法的优点在于:再次让学生复习凑十法。它的气点就是:只能局限于小位数的计算,以后计算多位数这方法行不通。有个别学生容易加补上的那数忘记加上了。

方法五:“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优点:这个方法比“多减加补”的方法更容易记,也比效不会出错。缺点:只能局限于小位数的计算,以后计算多位数这方法行不通。

篇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篇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四、教学难点: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

好吗?

生:(齐答)好!

师:1枝钢笔8元钱,1枝圆珠笔2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

生:10元钱。

师:1本书6元钱,1个笔记本4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

生:10元钱。

评析: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设计要合理。“带多少钱”与

“花多少钱”是不同的概念,课前教师准备一点儿零钱,游戏时让学生独立计

算买两样物品“花多少钱”。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再取买两样东西,请看大屏幕。(电脑

显示:书包36元,彩笔8元)

师:要把这两样东西都买回去,你大约得带多少钱?

生:我认为应带39元钱。

生:我认为应带44元钱。

师:那么我们应付给营业员多少钱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生:我认为应付给营业员44元钱。

师:你能把不能列一个算式?

生:36+8=44(师同时板书:36+8=44)

师:那么这个44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倾听,并对学习困难者给与指导,然后组织全

班讨论。)

生:我是用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计算的。个位:6+8=14,十

位:3+1=4,结果是44。

师:还有没有其它算法?

生:我是用竖式算的。(师请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生:我把36看成40,加上8等于48,然后再减去4就等于44。

师:把36看成40,这样多加了4,所以最后要在减去4。嗯,很好,请同

学们为他鼓掌。(生鼓掌)

师下面我们一起用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结果。

2.引导学生摆小棒,明白算理。

师:请同学们在左边摆36根小棒。边摆边说你是怎样计算36+8的,小组

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摆小棒,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全班讨论)

生:我先摆3个10,再摆1个6,然后再摆1个8,6+8=14,再加上3个

10,一共有14+30=44(根)

生:我在左边放30根,中间放6根,然后从右边的8根里拿出4根放在中

间的6根里,这样中间就有6+4=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根,一共是

30+10+4=44(根)。

师:我从左边的36根里拿出6根,然后从右边的8根里拿出4根,把它们

捆成一捆,然后把左边剩下的30根捆成3捆,这样一共有几捆?

生:4捆。

师:4捆加上剩下的4根一共是多少?

生:4捆零4根,是44根。

3.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

师: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先算几道题。(出示29+8,4+46,55+7,5+39)

(生一一解答)

师:我们从刚才这四道题中任选一题,列成竖式计算,行不行?算完的小

朋友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生列竖式计算,并相互交流算法)

师:大家一起看4+46=50这道题的竖式。原来十位上是4,怎们后来变成5

了?

生:个位上4+6=10,40+10=50。

生:个位上4+6=10,满十就应向十位进一,所以十位上变成5了。

师:答得非常好,这是因为个位上满十,需向十位进一。

评析:情境仍然是购物,但组织教学的形势却是一问一答,留给学生的空

间小,时间短。教师可以这样设问:“购买这两样物品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独

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教师参与

小组讨论。用摆小棒和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应是学生的自然选择,如果所有小

组中没有出现这两种重要方法,教师可在小组中适当指导,再让小组代表向全

班汇报,其他学生评价和改正。

4.联系实际,应用于生活。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不错,我决定在带你们去买些东西,这次老师还给你

们每人发30元钱。你们可以想一想,3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电脑出示:书包30元,玩具小汽车20元,望远镜15元,魔方10元,

电话机40元,小球5元,帽子5元,玩具小熊10元)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想买什么?记住每人只有30元钱。

(生在组内相互说,师巡视,倾听)

师:现在来听听大家都是怎么买的。(找一小组汇报)

生;我想买书包,书包刚好30元钱。

生:我想买小汽车,小汽车每辆20元,我还能剩下10元钱。

生:我想买望远镜和小汽车。

师:你花了多少钱?

生:望远镜15元,小汽车20元,一共是35元。

师:你只有30元钱,却想买35元的东西,怎么办?

生:那我只要望远镜,不要小汽车了。

师:老师想节约一点,要买两样东西,但还要花最少的钱,买那两样最合

适?

生:埋魔方和小球。

师:大家同意吗?这样只花15元钱,是不是花得最少?

生:我不同意,应该买小球和帽子,因为小球和帽子加在一起才10元钱。

师:对了,买小棒和帽子最省钱。当然实际购物时,首先要想的是需要什

么,然后才考虑应怎样节省。那么大家选来选去,怎么没选电话机呀?

生:应为电话机是40元,老师只给了30元钱,还差10元钱。

评析:这一购物环节应与前面有区别,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花30元钱

(可以更多一些钱)怎样选购自己喜爱或需要的物品,要求说出购买物品的名

称,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下(或找回)多少钱。这样更贴近生活实际。

三、深化练习,做教科书的做一做。

篇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1~84页。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掌握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问题。通过小棒图和计数器进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并上升到表象操作,直到符号操作。本单元既是对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复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操作,理解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算理。

3.借助情境图,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4.通过画图、列表等多种方式解决同数连加、连减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小棒、计数器。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六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又学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连线等)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注意什么?最难的是什么?

(3)你能讲一讲自己学的最好的内容吗?

2.以20+30、36+7、36-7、36+20、36-20为例,说一说并写一写口算的过程。

3.根据你所学的解决问题,编一道题并解决。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同学们,第六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

2.交流成长档案

①梳理知识点,完善成长档案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0+20,30-20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不进位25+2,25+20

进位28+5,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不退位35-2,35-20

退位36-8,

小括号10-2-3,10-(2+3)解决问题同数相加、同数相减

②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篇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本节教学是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系统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将来学习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重要基础。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学会估算, 初步养成估算习惯。学生需要达到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想

复习课不好上。一是学生不如平时授新课积极, 二是教师习惯了老调重弹, 三是题海战术压垮人, 学生做着累, 老师讲着更累,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复习离不开对旧知的温习, 离不开做题。那么, 如何让学生乐意温习, 快乐做题, 在温习与做题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使课堂活起来, 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 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 构建快乐学习情境, 创新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 我结合福娃与奥运的大背景, 依据小学生喜欢看《奥运福娃漫游记》这一动画片的心理特点, 我设计了一个“福娃漫游数学城”的学习情境, 分别设立了口算城、笔算城、估算城三座城堡, 每一座城堡里都有一个福娃带来的“奥运小知识”, 通过了解北京奥运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学习用口算、笔算、估算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方面把数学知识融入奥运信息中, 既引导学生了解奥运, 关心奥运, 又学会了用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 在生活中学习计算, 在计算中体验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本节教学时, 我把数学知识都融入在奥运信息中, 让学生从中提炼问题, 感受数学计算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进行估算复习时, 我设计了买篮球和排球的情景, 通过让学生估算解决,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用到估算, 处处有数学。

(三) 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教学中老师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 以奥运信息和奥运精神贯穿全课, 培养学生的奥运情感和奥运精神

本节课数学活动设计有几大亮点:以“福娃漫游数学城”引入新课, 以“奥运小知识”贯穿全课, 以“欣赏歌曲《站在世界领奖台》”结束本课。整节课渗透了一种奥林匹克精神, 渗透了一种“我为奥运加油”的情怀。

三、媒体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基于这一基本理念,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奇、富于幻想的特点, 我设计了“福娃漫游数学城”的第一张幻灯片, 而后又分别以“口算城”“笔算城”“估算城”三张童话城堡情境图片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每一座城堡里都有奇妙的数学知识等待着学生去挖掘。最后在一曲《站在世界领奖台》的歌声中快乐而又振奋地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我的课件没有转移注意力的声音, 没有喧宾夺主的动画, 但是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 有组织教学的层次感, 有教学内容的条理性, 真正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这一目标, 很好地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流程

课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本技能, 学会正确估算, 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意识, 渗透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技能, 达到熟练口算和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估算, 养成估算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以“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 我们和福娃一起漫游数学城”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

(1) 贝贝带来的奥运小知识。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三名国家金牌数如下:美国 (35枚) ;中国 (32枚) ;俄罗斯 (27枚)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能会有多个问题, 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解决)

(2) 口算城

引导学生通过口算尝试解答以下问题。

7000-3000=400+360=34+56=

82-48=97-43=52+16=

33-25=6000+2000=6000-2000=

800-350=90+60=150-70=

(3) 笔算城

(1) 奥运小知识

给学生提供以下知识:北京奥运村占地约80公顷, 背靠760公顷的森林绿地,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让坐得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

(2) 神笔算算算

410+250=760+440=160+580=

720-390=540-340=960-470=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以上试题,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并奖励优胜者。

(4) 估算城

(1) 奥运小知识

北京奥运会共有205个国家参加。大约 () 个国家, 金牌一共有303枚, 大约 () 枚。其中 () 是 () 的近似数, () 是 () 的近似数。

据新华社北京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10日说共有55支运动队的约1300名运动员目前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备战奥运会。上面这则信息哪些数字是准确数, 哪些是近似数?

(2) 我是估算小能手

398+703≈457-349≈1099-729≈691+202≈

写出估算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反思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9:税制的加法和减法

目前的经济形势有两大特征:

其一、实体经济出现比较大的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在一系列的叠加压力下生存环境恶劣,有声音认为,企业的税费负担重是其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二、地方政府财政的收支平衡出现比较大的缺口,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面前,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出现试探性的放松楼市调控的撞线动作,被认为实质上是在楼市调控面前失去土地收益的困局下,地方政府力保财政收入的无奈之举。

上述两特征比较尖锐地把税制推到矛盾体的前端:地方财政吃紧,要求目前的税制做减法,让地方财政在税收所得中占到比原先大的份额,打消其向土地财政靠拢的欲望。政府税收不断增收,企业吃紧,也要求做减法,减轻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微型企业负担,改善其经营环境,力保就业和内需的稳定。

上述实际是为地方企业在收入方面做加法,可能要求中央财政在税收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要做减法,这个减法怎么做,幅度如何拿捏,是不容易决断的。

在微观层面,对社会各群体而言,税收的加减法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

有境外学者曾经说:中国有一个怪现象,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也越快。虽然刺耳,但言之有据。

贫富差距过大,不但在中国,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已经造成社会心理失衡,在没有创建出颠覆性的思路之前,中外学界、政界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住了税制。

从理论上讲,税收的确有“调节初次分配”的能力,各国的税制千差万别,在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的功能上当无二致,但在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上却千差万别,联合国2008-2009年《世界城市状况报告》认为,香港的基尼系数为0.53,在世界上算是名列前茅,美国的基尼系数也不遑相让,资料显示2008年达到0.48。

西方国家遭遇金融风暴,发达国家政府债台高筑,社会怨气积聚,西方也想起了税制。西方近年来传达了一个信息:在中产阶级基础雄厚的发达国家,税制在改。对富人做加法,对中产阶级做减法。

2011年,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先锋,资本主义社会吹响了“向富人征税”的号角。奥巴马制定了一套“增税计划”,其中有一条“巴菲特规则”(可能源于巴菲特先生一再强调其个人所得的税率水平远低于其员工),规定年入100万美元(约600万人民币)以上家庭的税率必须高于中产阶级家庭。法国对年收入在五十万欧元(约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意大利对三十万欧元以上者开征百分之三的附加税。英国工党执政时就制定政策,对年收入为十五万欧元以上者税收最高税率百分之五十的所得税。今年,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海外可投资资产展开“追杀”,一旦被查实隐瞒,将课以高额罚款。

中国的税制相对西方而言,要稚嫩得多,就像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更多地借鉴先行者的画法,避免先行者的谬误。中国的中产阶级相对弱小,税制加减法针对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对富人做加法,对穷人做减法。

有人认为中国的富裕群体还“不够强壮”,不应该过分追求富裕群体对税收的贡献,还担忧由此带来的财富外流效应等等。而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富人在欧洲奢侈品商店的消费行为令当地人称奇。占中国人口基数一小部分的富裕群体,绝对数量相对其他国家人口而言很可观,他们的消费行为放大了中国的“富有”形象。

我国税制对穷人做的減法已经在做并且正继续增加力度惠及到中产阶级,但对富人做的加法似乎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这里面既有立法层面的羁绊,也有执行层面的困难。但应该看到:税制的负面效应必须在改革中纠正。

中国的税制相对西方而言,要稚嫩得多,就像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更多地借鉴先行者的画法,避免先行者的谬误。

篇1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篇1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主备人:颜政 辅备人:彭绍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14+50、38+27、36+19 减法: 82-40、41-

7、30-

16、59-46 方法二:

„„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2.复习100以内加法

(二)(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

(二)(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

(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复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

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计算,再连线。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篇1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标准》P13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说明

与义务教材相比,本单元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调整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

●义务教材(加、减法穿插编排):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

●实验教材(加、减法分开编排):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四、编排特点

本单元在编排上继续了前面数与计算中的一些特点,同时还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点: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P67

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72)

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例4,分别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义务教材在分析时,给出了条理比较清楚的分析思路(举黑兔、白兔的例子)。这样做不是不正确,但一写在教材里,容易让人误会,一些老师以为这样的思路,一定要让学生条理清晰、完整地叙述出来,结果搞得老师、学生苦不堪言。

●现在我们教材不出那样的分析思路,只给出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让学生观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观察得出;一种是直接列算式计算。

●目前以这个问题还存在不同意见,我们暂时编成这样,希望老师们能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五、教学建议

篇13:小数加法和减法

例如:4.75+3.4=?你会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我认为:计算这题,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4.75和3.4的小数点对齐了算,第二种方法是把4.75和3.4的末尾对齐了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算法正确呢?我觉的应该是第一种算法对,因为小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这样,各个数的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第二种方法不对,如果是末尾对齐,那五个百分之一加四个十分之一应是多少呢?好像不好表达出来。我自学了课本后,验证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还有没有其它的计算方法了呢?想了想,我觉得还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来计算。把4.75和3.4的小数点都去掉,直接改用成整数竖式计算(但一定是两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的位数要相同)。把4.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475,3.4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成了340,这样, 475+340=815,算完后再把81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8.15,即4.75+3.4=8.15,看,问题就解决了!

而小数的减法和小数的加法一样,例如:4.75—3.4=?同样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第一种是把小数点对齐计算;第二种是把小数点移动相同的几位后变成整数来计算,去掉4.75和3.4的小数点,变成:475—340=135,再移回得数的小数点之后,成了:4.75—3.4=1.35。

篇1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西师版第二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教学设计 设计者:重庆市江津区两岔小学校张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用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 圆片、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60+30=10+50=80-40=30+20=70-50=90-60=50-30=50+20= 2.提问 教师:60+30,70-50怎样算?选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一年级上期学习了同样多,下面请同学们先在第一排摆5个圆片,再在圆片下面摆与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的同时,请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并说一说自己对同样多的理解是,一个对着一个,刚好对完,上下的图形就同样多。 教师:如果在下排再摆一个三角形,圆和三角形还同样多吗? 学生:不同样多。 教师:这时候可以怎样说? 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比圆多或者圆比三角形少。 教师:当两种图形不一样多时,我们可以说多的图形比少的图形多,也可以说少的图形比多的图形少。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点评:在复习引入中,重点复习了同样多和多些、少些的概念,特别强调“一个对着一个”的比较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的复习,有助于推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 (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如果提: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教师就应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这样去分析。 教师:不管是求“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还是求“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都是求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所以这两个问题虽然提法不一样,实质是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比较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我们先从图上来看一看,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9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 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同样多的概念,你能把多的黄乒乓球分成两个部分,使它的`一部分与红乒乓球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红乒乓球多的黄乒乓球。 学生在书上分后,抽学生的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哪一部分是与红乒乓球同样多的部分,哪一部分是比红乒乓球多的部分。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图。 教师:现在明白怎样解决这种两个数量比较多少的问题了吗? 指导学生说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把多的数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少的数量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比少的数量多的部分。 教师:这种思路实际上就是采用了“抵消”的方法,用黄乒乓球“抵消”与红乒乓球同样多的部分,就是黄乒乓球比红乒乓球多的部分。这种“抵消”的思路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来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用减法表示。从40中减去30,就是表示在40中“抵消”30的意思。 教师: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从40里面“抵消”30。要求学生写出40-30。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班上有30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提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或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 教师: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30-20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这是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较人数相差多少,要这样想,把男同学的人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女同学人数同样多的20人,另一部分就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所以要用30-20。 教师: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点评: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探讨中,一是注意“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和“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这两个问题是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这样揭示问题的实质,沟通知识的联系,能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二是注意用乒乓球图来直观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把多的部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与较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较少的数多的部分,学生能在直观图上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部分,有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三是在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抵消”把学生获得的直观表象与计算过程联结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直观表象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学生的思考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请你用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59页上的题。 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60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教师:多的一本书的价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哪部分是和较少钱的那本书的价格相等?哪部分是比它多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61页练习七第4,5,6,7题。 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30= 30-20= 教学后记: 学生们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比加减一位数要容易理解些,还应该多加强训练

篇1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复习》教案

一、复习要点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知识点结构

(三)知识点考查分析

1、笔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侧重考查学生对对位(相同数位对齐)的理解。

2、笔算进位加法。

常见考查点有:(1)20以内进位加法(2)满十向十位进一;(3)优化计算顺序(从个位算起);(4)当个位相加得十;(5)算法的扩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4、笔算退位减法。

常见考查点有:(1)20以内退位减法(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3)当被减数个位为“0”;(4)当十位相减为“0”。

5、笔算连加练减和加减混合。

考查点:(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简便写法;(2)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6、加、减法估算。

考查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合理估算(购物、坐车等)

7、解决问题。

考查点:(1)基于加、减法意义的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二、复习方法

1、以错例为依托,逐个解决问题。练习、单元中的普遍错例,往往就是难点

问题或学生的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复习,一一过关。

2、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把问题抛出给学生讨论解决。到此复习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错误只是由于理解不够透彻或不够注意,通过讨论就能够得到解决,小组学习可方便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学困生身上。

3、每节课及时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小测反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到复习的成果,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激励。另一方面方便找出哪些人还存在问题,以便进一步解决。

三、注意点

1、笔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减(如课本P9做一做第一小题32+6,P13第2题3+84),要注意对齐个位。

错例:

2、笔算进位加法

(1)当个位相加得10,要在个位写0(如课本P14第6题第2小题)。

(2)得数为100的对位问题(如课本P14第6题65+35)。

错例:

3、笔算退位减法

(1)当被减数个位为0时,学生容易出错(如课本P19做一做第2题第2小题)。

错例:

(2)当十位相减为0时,“0”不写出来。www.xkb1.com

错例:

4、笔算连减时容易出现“简便”错误,如新课标第网

5、笔算加减混合算式,在书写竖式过程中弄错加、减运算,导致出错。

错例:

6、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没分清谁大谁小,如:

上一篇:以清明扫墓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质量监督汇报材料 (7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