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空碛无边》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4-07-27

《酒泉子·空碛无边》阅读答案及赏析(共4篇)

篇1:《酒泉子·空碛无边》阅读答案及赏析

《酒泉子·空碛无边》阅读答案及赏析

酒泉子

(唐)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②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①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②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着绮罗缝制的衣服,即征夫的妻子。

⑴“空碛无边”二句:茫茫沙漠无边无际,阳关古道远在万里之外。空碛:沙漠;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玉门关南面,和玉门关同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⑵“马萧萧”三句:用愁云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萧萧:马嘶声;去去:一程又一程向远处走去;陇:泛指甘肃一带,是古西北边防要地。

⑶“香貂”一句:战袍旧了,只有戎衣裹体。香貂:贵重的貂皮(指征袍);戎衣:军衣。

⑷胡霜:指边地的霜。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⑸绮罗: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指征人的妻子。

⑹魂梦隔:连梦魂也被万水千山所阻隔。

(1)“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说明。

(2)这首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表现什么感情?请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用拟人化的愁云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2)词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香貂旧制戎衣窄”的征夫,一个是“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思妇(征夫的妻子)。词中对征夫、思妇的描写,透露着他们对久戍边关而遥无归期的苦闷心情。

评析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1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首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一幅万里长征图。但“空碛”“无边”“万里”也暗示征夫“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心情。

B. 本词上片的后三句,用征夫的所闻、所见、所感来描写边塞行军情景和征途上的悲凉气氛,进一步烘托征夫的悲凉心情。

C. 本词下片的“香貂旧制戎衣窄”是说征夫还穿着用貂皮制作的过季袍子征战,戎衣也显得瘦窄,说明战争时间很长了。

D. 本词下片的`“胡霜千里白”句为景语,映衬出征人由于裘敝衣窄难以御寒而引起的怀乡思亲之感,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14. 借景物描写表现一种特定的生活场景,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B.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C.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

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5. 有人评价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最后三句深得《诗经·魏风·陟岵》言情法之妙,即“将两地相思之情,见于笔端”。请结合《诗经·魏风·陟岵》,具体谈谈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7分)

诗经·魏风·陟岵①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②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③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①陟(zhì):登上。岵(hù):有草木的山。②上:即“尚“,希望。旃:犹“之”,语气助词。③屺(qǐ):无草木的山。

参考答案

13.(3分)C

14.(3分)D

15.(6分) 答案示例:诗人通过描写征人想象妻子在家“登高楼”“空倥立”思念自己的情景,曲折表达出浓浓的怀乡思亲之感。引进思妇,扩大了全词的意境。同样,《陟岵》中也写征人行役之感,但不是直接写征人怎样思念父母兄弟,而是写征人想像父母兄弟如何呼告自己,怎样思念自己,这样的表达更显示出征人思亲之情的真挚深切,正是别人道而胜于自己道。学生答案言之有理有据,即可斟情可分。

篇2:《酒泉子·空碛无边》阅读答案及赏析

《酒泉子·买得杏花》是唐代诗评家司空图的词作。此词感时伤世,借花抒怀,由种花、赏花、惜花,写得祝告东风,乞驻春光护花,寄寓了忧国之思。全词写得画意诗情,耐人寻味。

酒泉子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②,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③。

①坼(chè):裂开。

②旋:俄顷之间。

③从容:舒缓,不急进。[2]

(1)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诗句,这首词上片中的哪一句与其表达技巧相同?请简析。(4分)

(2)赏析下片三个“旋”字的妙处。(4分)

答案:

(1)十载归来方始坼。(2分)都使用了移情(答“拟人”亦可得分)手法,作者赋予杏花以灵性,说它好像等候自己,现在专为其开放,由此表现诗人对杏花的喜爱之情。(2分)

(2)三个“旋”字,突出“花开花落花空”之快,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2分)这里既有惜时之感,又有人生迟暮之叹。(2分)

创作背景

这首《酒泉子》词作于公元881年(唐僖宗广明二年)春。上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奔蜀。司空图扈驾不及,只好避居故乡河中(今陕西永济)。其时司空图入世之心未泯,突然遭此大变故,感到十分愕然,产生很多感慨。

赏析

上片叙事写景。首两句叙栽种杏花的经过。接着两句,一是说杏花在园中的位置适中,使人感到它在主人的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二是说盛开的杏花喷红溢艳,令人感到赏心悦目。上片四句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作者对杏花的态度,但爱杏之心已不言而喻了。

篇3:阅读教学中语言赏析的误区及建议

散乱无章,缺少重点。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要求学生从文中找语句并作赏析,然后学生满课文地寻找相关语句点评批注。在接下来的交流讨论时,学生甲阐述了自己对某句话的赏析,但实际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不允许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在语句赏析上,所以不管学生甲的赏析是否到位,其他学生多数是点头附和。语言赏析没有重点,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仅会降低课堂语言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不利于语言素养的提高。

指向单一,角度狭窄。语言赏析的角度很多,如字词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情感色彩、表达手法等。 为了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些教师常会要求学生:“朗读全文,将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找出来, 并说说好的理由。”由于学生小学时多从修辞入手分析语言,于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修辞句的关注上,而对一些文字朴实简洁或矛盾却意蕴深长的句子视而不见。角度单一的语言赏析,只会流于语言形式,无法深入全面地理解语言背后的内容,难以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独到。

文体杂糅 ,生搬硬套。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议论文语言言简意赅,新闻报道语言简洁准确,因而不是所有的文体都需要分析语言。对于诗歌、散文而言,它们常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抒发感悟,只有仔细咀嚼才能体会。但对于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 它侧重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若特意去分析语言就显得不伦不类。不顾文体特点的语言赏析,将会使学生很难依据语言的特点辨别文体,同时让学生误以为好文章就是由优美语句组成的,直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为了文章出彩而刻意堆砌大量辞藻,而忽视语句之间的联系。

这些误区使得语言赏析流于肤浅,实际教学效果低下,难以落实新课标要求,有失语文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笔者认为应在阅读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指向性。语言赏析主要集中在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不同文体不同文章语言赏析的侧重点必定不同。 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更侧重于分析形式、内容,议论文、实用文等更侧重于作用。分析内容,则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意识,学会由浅入深地理解语句的多层含义。分析作用, 则要引导学生整体分析语句在文中作用,或者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对文本内容、主旨的理解上。有了指向性,教师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赏析, 从而提高对文本的理解。

整体性。为避免学生“撒网”式的语言赏析,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范围 (某些段落) 内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在分析讨论时就能有的放矢,紧紧围绕某一内容做深入理解,其他学生的赏析是否有误也更能辨别,这有利于改变之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弊端。同时对于整体性的强调,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白语句之间必须要有某种联系,要紧扣某一内容展开。有了整体性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运用的逻辑性,而且也会提高学生写作时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

深度性。中学阶段,教师对语言赏析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而应向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层面深入,逐步培养鉴赏评价的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赏析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探寻这种语言形式 (如词语、修辞、句式、 结构等) 为何能够表现出特定语言意义的原因,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深层理解。如莫怀戚 《散步》 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煎熬,最终度过严冬的不易与艰难,又写出了“我” 对母亲度过冬天的宽慰与欣喜。然而 “熬”字为何能表现出这些内容呢? “熬”字的本义是“把蔬菜等加水并放在文火上煮”,因为是文火,所以煮的时间比较长,这正和冬天的漫长相似;蔬菜在锅里忍受小火的长时间熬煮,而母亲就在漫漫严冬长时间忍受着双重痛苦。学生借助熬字的本义,脑海中就会产生对母亲遭遇的形象化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对语言运用产生兴趣,进而去学习语言的使用规则与技巧。

篇4:《酒泉子·空碛无边》阅读答案及赏析

意象信息、情感信息和审美信息是赏析中学英语阅读文本的三个重要维度。

一、意象信息及其赏析策略

1.意象信息的内涵

意象(imagery)是作品中凝结作者情感的主观倾向。意象信息即作者所写的“景”、所咏的“物”。意象信息中的星辰河流、风花雪月等自然风物以及人物烟云、人生际遇、时事嬗变等人生印痕最集中、最深刻地展示了人类人文习俗、文化传统等的多个侧面多种元素。阅读主体需要通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和“视界融合、潜入文本”的表达,虚实结合,化浅显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赋予“景、物”深意,留下无尽回味。

2.意象信息的赏析策略

通过教师的言语呈现意象信息,或引导学生意象思维的延展,同时利用语意和思潮的丰富多彩与起落变化,绘出文本的意境,使意象得以生动显现,是赏析文本的重要策略之一。

(1)通晓常规意象

敏锐的感悟力能使常规意象得以“心灵还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有助于创造特定的氛围/情绪。如dark clouds和gloomy seashores表现着bleak imagery;flitting butterflies and clear weather暗示着an atmosphere of lightheartedness。再如,The country,covered with cherry tree flowers,looks as though it is covered with pink snow.(NSEFC Module3 Unit1)教师可基于“花开富贵”的常规意象,通过绘声绘色的言语,引导学生从flowers和snow展开联想,细致刻画,自然产生“樱花盛开,粉雪遍野”的意境,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自然和艺术境界的佳妙。

(2)关注陌生意象

对虽常规但少接触的陌生意象,教师要结合阅读语言进行必要的言语引导。如,Typhoon(Module 2A Unit10)中对巨浪和海水的描写:...saw a white tower of water,so high that he couldnt believe his eyes,advancing towards them. /With a tearing crash,tons of water fell upon the deck...对风暴的描写:The hurricane,with its power to sink ships and to destroy strong walls, had found this little ship in its path.大部分学生因没身临其境,对巨浪和风暴难以有切入体肤、直入血脉的体会。教师唯有用形象、传神的言语描述三者的情态意蕴,把Typhoon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地演绎出来,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切地表现出作者惊恐害怕、不知所措的心情。

(3)理解特殊意象

体悟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理解特殊意象必不可少。赏析:However,the lakes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setting sun and looked wonderful. /At one point we were so high that we found ourselves cycling through clouds.(Module1 Unit 3)夕阳本是温婉悲凉的代名词,但赏析中,时而轻松活泼、时而深沉庄重的教师言语却把作者在西藏的所见所感生动“意象”于眼前:夕阳西下,湖面如镜;单车孤影,行走云端。恰当的言语加上语调的流转跌宕让读者恍如身临,使藏乡的美丽画面跃然眼前,把学生带入梦境西藏的艺术氛围中。

二、情感信息及其赏析策略

1.情感信息的内涵

情感(emotion)是语言符号中蕴含的作者情绪体验。自“为情造文”,到“情动而辞发”,再到“披文以入情”,即“立意明象、立象尽意”。情感不仅蕴含于文本的语言形式(词语、句式等)中,更通过言语形式(语流、语调等)表现。

2.情感信息的赏析策略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情感赏析是以教师基于文本的认知和情感启迪,运用个性言语为学生构建抽象心绪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或是邂逅情怀、生活艰难,或是独白惆怅等。情感赏析策略的关键是教师通过特有的情感“号召”,如诵读的饱含情感、点化的巧妙天成等,渲染浓烈异域风情,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情感涟漪,形成情感的“奏鸣器”。

(1)用比生情

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之一,能有效提高和丰富文学的情感表现。Appreciating Literature(Advance with English Module 8):We walked,hand in hand.../As the morning mist had risen long ago when.../so the evening mist was rising now,and in the clear moonlight I saw no shadow of another separation from her. The morning mist和the evening mist象征黑暗过去,美好到来,预示着爱情破镜重圆。赏析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语阐释love和mist的意蕴,在evening和morning的对比中,带领学生体验爱情重获的喜悦,使心灵震撼的情感表现得更确切、更犀利,从而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2)拟境促情

虚拟出来的“现场”能成为道德情感熏陶的有效平台。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Module 1 Unit 4)全文仅三段,故事真实且感性:城的不复存在,人的貌似平静,海的宁静与旧金山的凄凉。文章首句和末句更是宕开一步,用两个never塑造出一个苦难的场景:肆虐的灾难和无声抗争的人们。赏析中,教师基于自己的言语,以想象等方式,虚拟出与现场相似的悲剧氛围;以凝重、深情的语气,描摹复现灾难的沉重,使学生如亲历灾后现场。无法亲临但虚拟出来的“现场”使学生时而屏神静听,时而义愤填膺,凸显了遭遇灾难时人们内心深处真善美的迸发,催燃出炽烈的感情。

(3)以情升情

蕴含于文本语言中的情思首先需要教师“悟化”,再通过教师言语提升为学生的情感。A Sad Love Story(Module3 Unit 1):He had looked forward to meeting her all day,and now he was alone with his roses and chocolates,like a fool./He would drown his sadness in coffee.手捧鲜花独自守候,望穿秋水咖啡浇愁。此情此景,教师不能仅拘泥于自身对roses、coffee和fool的情感悟化,只有用言语点化源于三者的更深层次的“意味深长”,方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三、审美信息的内涵和赏析策略

1.审美信息的内涵

审美(aesthetics)是对文本信息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艺术定型。生动描述、鲜明议论、周密推理以及各种逻辑形式、修辞手法的妙用等诸多审美信息在中学英语教材阅读文本中不乏出现。但是,由于言语的艺术性、间接性,也造就了语言的“象外之象”、“题外之旨”和“言外之意”,如果审视不当,审美阙如在所难免。

2.审美信息的赏析策略

准确措辞、精妙修辞、含蓄表达的英语语言以及西方人特有的幽默感都足以唤起我们对美的感受。阅读赏析中不仅要从音韵美、简约美、整饬美以及朦胧美等方面强化审美意识,而且对语言的意蕴层要进行深度赏析。学生要在教师言语引导下将“隐喻”之所隐、“隐喻”之所喻转化为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最终使阅读的审美内涵得到美的表述和品味。

(1)感美于意中

意境中的美感跨越时空,久而弥醇。The Lake of Heaven(Module6 Unit 5):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visit the lake of heaven with your loved one,dont forget to drop a coin into the clear blue water to guarantee your love will be as deep and lasting as the lake itself.教师“抒写胸臆”的言语对时空意境的描绘,创构出“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美景:天池旁,你与爱人相互依偎,喃喃私语,温馨浪漫;碧波荡漾中,一枚硬币激起涟漪层层,爱如湖水深远绵长。深厚的文化内涵、温馨之意蕴和美丽传说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2)品美于境中

特定的语言环境,细细地品味语言美,会令师生叹为观止。Old Tom the Killer Whale(Module7 Unit 3):an enormous animal throwing himself out of the water and crashing down again./Old Tom swimming by the boat,showing us the way./circling backto the boat,leading us to the hunt again./the killers started racing...在教师言语的“波澜”中,一系列展示Old Tom迅速、紧凑动作的非谓语动词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能感受到Old Tom的灵巧、机智和可爱以及Old Tom和捕鲸者明快、亲切的感情,而且一幅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浪涌的无际大海中遨游着一头盎然生机、势不可挡的虎鲸。

(3)醉美于景中

美景是直观的感受、思想的洗礼,更是诗意的想象、情感的陶醉。A New Dimension of Life(Module7 Unit 3):all the vivid colours surrounding me - purples, reds,oranges, yellows, blues and greens.The corals were fantastic-they were shaped like fans, plates, brains, lace, mushrooms. /the yellow and green parrotfish was hanging upside down,and sucking tiny plants off the coral with its hard bird-like mouth;a yellow-spotted red sea-slug was sliding by a blue sea-star;a large wise-looking turtle was passing...此文本语言生动、清新,给人以美的震撼。在海底斑斓色彩的衬托下,珊瑚的千姿百态被赋予鲜活的美景,hanging、sucking、sliding、passing更让海底生物的憨态美“慢放”于眼前,the yellow and green parrotfish、a yellow-spotted red sea-slug、a large wise-looking turtle则给昏暗的海底增添了“耀眼”色彩,让人感到死寂中的生机和野性的生命力。充满审美情趣、审美悟性、审美创造力的教师言语让美丽的海底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梦幻深邃的海洋,五彩缤纷的珊瑚丛,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慢游……师生共沉醉在这逸趣横生、和谐静谧的美景中。

参考文献

[1] 区培民.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2] 林恩玲.高中英语教学中美的渗透.教育导刊,2008(9).

[3] 麦琪.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欣赏.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9).

[4] 全祥贵.百年反思:语文育人功能检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7194380100.

上一篇:梁家河学习体会下一篇:绿色护拦的自述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