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法暑假实践报告

2024-07-22

关于司法暑假实践报告(通用9篇)

篇1:关于司法暑假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

姓名:张明洋

专业:交通运输

学校:蚌埠学院

学号:50904021008

这个暑假我选择去司法局当一名普法人员,宣传法律知识,让群众知道法律以至于更好的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因为我认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不仅要学法懂法护法守法更应该宣传法律,让生活中更多的人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让他们更愿意去学习法律宣传法律,形成一个全民都自觉懂法遵守法律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当遇见违法行为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予以制止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从而使得社会风气越来越和谐,减少社会的违法行为状况,而且在进行法律知识宣传的同时我也能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完善自己的法律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合法公民。虽然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带给我的影响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走上社会的大课堂.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短短的一个多月一转眼就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着甘甜,生活是那么美好。在暑假期间,我们不仅在市区进行宣传,而且还到农村进行宣传法律知识,我们通过发传单有奖竞猜的方式让广大的群众都投入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大军中,我们选择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段(为了不制造拥挤我们选择的地点都较为广大),在汽车站火车站我们不仅宣传大家在火车上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且还宣发阜阳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让他们对阜阳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在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免费提供一个遮阳篷,让那些等车的人有一个更好的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休息的同时大家互相讨论关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关于法律的小故事,让人民更好的了解法律,我还到农村进行宣传教育,记得在那的十几天里每天都有好多人咨询,我们还那举行有奖竞猜通过提问法律问题,让大家回答提高广大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为他们在生活中避免和法律相对抗,以至于和法律相抵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暑假实践期间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请教老师关于法律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整个实践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更加深了对于生活法律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亲自实践进行宣传法律活动,是我对法律有个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理论和实践了结合,更加准确的掌握了法律知识的内涵。这次实习经验并不是能够可以通过学校书本知识就可以掌握到的。在实践中,我领会到了专业业知识与实际实践应用上的差别。当前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完善,每天都会有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各种政府文件数不胜数,因此只有每一天,每一刻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脚步,寻求新的成就。

篇2:关于司法暑假实践报告

2012年3月28日,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法学09级与10级全体法学学子,在学院领导与老师的带领下,分批次对湖南省武陵监狱的监狱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学习,这是学院领导慎重研究之后的重要决定,其意义在于两点:一是通过司法实践调研活动,激发同学们对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学会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联系起来;二是通过对监狱的参观,让同学们对我国监狱现状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争取为以后的监狱改革工作建言献策。

本人参加的的是第二批次的学习考察,在李进平老师以及监狱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是参观了监狱内的宿舍区与劳动改造区,然后参加由武陵监狱监狱长的所做的一个活动报告。感受很深,以下就个人感受与相关建议汇报如下:

思考之

一、我国监狱在罪犯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绩?

(一)在罪犯人身权利方面

第一,高度重视对罪犯生命、人身安全的保障。据统计,我国罪犯的死亡率,只相当于我国社会人口死亡率的50.85%,其中非正常死亡只占死亡罪犯总数的17.66%。据相关调查显示,不仅罪犯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在罪犯自杀、其他罪犯行凶致死、民警违纪致死等方面,更是呈大幅下降态势。武陵监狱监狱长在座谈会上也和我们分享了武陵监狱在保障罪犯人身权利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与经验。第二,正常生活的权利得到基本保证。据罪犯调查资料反映出,他(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对监狱提供的饮食、饮水、居住、被服以及零用钱方面的供应或服务感到较为满意,不满意的人数不足10%,只有饮水的一项不满意程度较高,达到了18.4%。

第三,罪犯的人格受到尊重和保护。调查显示,有92.1%的监狱民警回答说在最近半年里本监狱基本没有发生过民警刁难或歧视侮辱罪犯人格的事情,只有6.6%的民警回答说在最近半年里发生了此类事件1~2起。

第四,在罪犯劳动以及劳动保障权利方面,监狱基本保障了罪犯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安全与健康、拥有必要劳动条件、承受适当劳动强度等方面的权利。

第五,在罪犯奖惩合法性与合理性方面,当被问及监狱民警有无向罪犯或罪犯家属索要时,罪犯回答“有”的占比15.4%,回答“无”的占比84.5%。以上数据表明,就其总体状况来看,我国罪犯的人权是得到切实保障的。监狱在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新人的之一根本问题上,其责履行是较到位的,基本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思考之

二、我国监狱在罪犯人权保障方面存在有哪些主要问题? 第一,劳动改造理论上存在缺陷,致使罪犯超时、超强度、高危险性作业成为当然。

第二,罪犯的部分非主体权利被忽视,罪犯人权保障方面存在值得关注的软肋。

第三,部分监狱执法人员在罪犯考核、行刑等问题上缺乏实质上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第四,现行法律与司法实践中队罪犯的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等方面的操作程序上,公允性和透明度欠缺。

第五,在其他罪犯特别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注入未成年犯、女性罪犯、少数民族罪犯、艾滋病罪犯、外籍罪犯等。无论从立法还是从执法的角度上看,迄今仍未制定出系统、详细的法律法规。

思考之

三、我国监狱在罪犯人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监狱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上存在缺陷。相关法律之间没有实现对接,出现了监狱对罪犯人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性缺口。从全局上看,我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组织较晚,再加上我国对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时间不长,以《监狱法》为标志的罪犯人权保障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迄今只有10多年时间,整个罪犯人权法率保障体系至今仍处在探索和初创阶段,这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吻合。上述历史的和时代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出操作层面上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监狱民警对罪犯人权保障观念淡薄。监狱司法活动主客体强弱碰撞必然产生偏离吕泽主题的问题。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欠发达的经济状况,造成监狱物质保障严重滞后,并由此带来监狱内部管理安排上的种种弊端。

第四,监督机制和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监狱法》等先关法律规定了罪犯的基本权利,这在行刑实践中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却形成了实际的盲点,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罪犯的人权保障缺乏监督,甚至被遗忘。

第五,罪犯自身维权意识较弱。在守旧的强势监管面前,不少罪犯虽然明知自己享有某些权力,但是仍然不愿意去触动维权那根弦,表现出对维护自身权力信心的缺乏。

思考之

四、解决监狱人权保障问题的对策。

第一,大力加强对罪犯人权保障方面的研究、学习与宣传,着力改变行刑观念,切实增强罪犯的维权意识。把国际人权公约的相关内容和监狱法等相关法规作为学习内容,分别组织监狱民警和服刑人员学习。

第二,将涉及罪犯权利的各项制度逐条落实到实处。执法无小事,监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强化罪犯权利保障意识。

第三,改革监狱管理体制,完善监狱监督机制。要切实解决目前监狱中包括罪犯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其捷径依然在于从改革监狱管理体制、完善监狱监督机制入手。

注:武陵监狱的前身是 “五厂一矿一所”(即原常德改进机械厂、改进修配厂、改进印刷厂、改进织布厂、改进综合加工厂、改进石膏矿、省少管所)合并组建的澧县盐井农场。湖南省武陵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属正处级单位,主要对受到国家刑罚处罚、被判处1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4、《罪犯与改造研究》

2004.6

篇3:关于司法暑假实践报告

近年来,大同市浑源县人民法院审理的多起抢劫、抢夺、强奸等刑事案件,被害人均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在学校附近抢劫住校生的学费、生活费;父母带孩子外出时遇到劫匪,劫匪会以伤害儿童为要挟要其父母主动交出财物;潜入学校宿舍盗窃学生财物;猥亵、强奸未成年人。此类案件中,被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后,未成年人往往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很难走出阴影,甚至会导致未成年人自杀,年龄越低受到的伤害越大。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尽管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依法判处罪犯,却常常未及时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健康予以关注。究其原因:

1. 在司法实践中未能与未成年被害人及时沟通,且在案件执行阶段保护乏力。

因刑事案件的执行无需被害人申请,而是由刑事审判庭直接送达立案庭立案,所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往往无实质的知情权与参与权,造成虽然打击了犯罪却未向被害人弘扬正义。

2. 教育缺失。

家长和学校一味追求分数,疏忽了对孩子基本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有些孩子不懂得自我保护,在受到侵害时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3.个别媒体为搏人眼球,报道一些断章取义的内容,肆意透露未成年被害人个人信息及家庭情况,使得有些未成年被害人承受着来自外界舆论的压力,无法走出心理阴影。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工作中,应认真研究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构建社会、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力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工作。

1.甄别案情,实施法律救助。在案件审理阶段,主审人应该主动与未成年被害人、家长、老师取得联系,了解被害人心理状况,对当事人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同时,及时通知被害人案件审理进度及情况,告知被害人相关权利及权利行使的方式,让被害人及监护人不仅参与到案件当中,更要让其感受到拥有裁决影响力,从而做到真正的化解矛盾,走出心理阴影。

2. 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树立正确导向。

发挥好学校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建设。如在网络、农村、社区、学校进行相关法律、安全防卫、辨识能力的宣传,引导儿童建立基本安全防范意识。

3.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建立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

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在报道时应注意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及家属的真实信息,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4. 家庭应该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

但有些家长在未成年被害人受到侵害后,反而责怪打骂孩子。社会应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孩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社会、学校应以包容之心对待未成年被害人,使未成年被害人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5. 依法治理互联网,坚决打击利用互联网、现代通信工具等传播不良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司法机关可以设置“危机干预”制度,由主审人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主动了解未成年被害人,必要时配合监护人、老师进行疏导和教育工作,帮助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心理阴影,并定期询问监护人、老师未成年被害人的康复情况。

篇4:关于结果加重犯司法实践简析

张某与王某(女)应各自朋友之约于某大排档喝酒,二人酒兴颇高喝至深夜,此时大排档只剩张、王二人。张某趁王某喝醉之际遂起淫念,将其强奸。数日后王某自觉羞愧难当自杀身亡。

二、通过中国大陆刑法分析

根据案情,该案原判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认为张某的强奸行为造成被害人王某自杀属于“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张某的行为和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使存在因果关系,张某也对加重结果缺乏主观罪过性。下面笔者就本案是否能以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阐述个人见解。

首先,行为人张某具有构成结果加重犯要件的先行行为,并且确实造成了危害后果,关键是该先行行为是否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也不能忽略案件中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因素。结果加重犯构成的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对加重的结果至少要求行为人存在“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主观心态。那么,行为人如果对某种行为的加重结果有过失,首先必须有对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的认识的主观基础,即若要对一个行为归责则基本犯罪行为必须对引起加重后果具有高度的内在危险性。这里就要用到危险性说中描述的基本犯罪行为发生加重结果的盖然性大小决定该犯罪类型是否能规定为结果加重犯的理论,盖然性大则该犯罪视为结果加重犯。本案中,强奸行为致使被害人自杀若认定为其具有高度的盖然性是不妥当的。

再者,本案中存在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客观上看似与张某的强奸行为有关,但强奸行为并未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要对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进行分析,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在强奸致人死亡中的“死亡”究竟应该如何认定。我国司法实务界大多支持条件说的观点,如在强奸致人死亡的认定上,大多判例都认为其范围应当包括因抢救无效死亡、因求助导致死亡、造成怀孕感染而死亡或者分娩难产死亡等多种情况。而学术界却普遍支持相当因果说的观点,认为强奸致人死亡仅包括强奸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当场死亡或因治疗无效而死亡的情况,其他可能出现的被害妇女死亡的情况由于与强奸实行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不能作为强奸罪的加重结果。本案中王某选择自杀身亡是在强奸行为事发后数日,此时强奸的实行行为已经结束。在此情况下,王某因羞愧、屈辱等自由原因选择了自杀的行为,客观上使得因果关系中断,即强奸行为与死亡的加重结果没有刑法上的“相当地引起”这样一种相当因果关系。

最后,加重结果的因果关系也应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即犯罪实行行为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作为原因的实行行为,必须具有引起危害结果发生的实在可能性。作为原因的危害行为,必须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只有当这种实在可能性已经合乎规律地引起了该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确认该结果与该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主要包括事前的必然因果关系和事后的偶然因果关系,所谓偶然因果关系是指可能导致加重结果的偶然因素在行为人实施基本行为时并不存在,在基本行为并不包含着产生加重结果必然性的前提下,由于偶然因素的出现、使得偶然因素导致加重结果的产生。正如本案中被害人因被强奸屈辱选择自杀导致其死亡便是事后偶然因果关系的体现,而此种事后的偶然因果关系笔者认为是不能成为行为人对加重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的。因为基本行为所引起的因果关系链条已经中断。

关于因果关系中断,刑事司法机关在判断刑法因果关系时,经常发现在一个危害行为引起某一危害结果的过程中,介入了第三个因素的情况。这种因素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他人的行为,还可能是被害人自己的行为。由于这种因素的介入,导致原来因果联系的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时,能否认为前一危害行为仍是最后危害结果产生的原因,介入因素的存在能否中断前行为与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成为各国学者争相讨论的问题。在刑法学界主张“条件说”的学者中,曾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中断”理论,认为介入因素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中断原来的因果关系。

如果对这些观点加以归纳,可以看出,“中断说”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中断问题的。一是从中断的因素是否能为人们所预见角度。凡是介入因素事先难为人们所预见时,就可能中断因果关系;如果介入因素能为人们所预见,就不能中断因果关系。1971年英国上诉法院法官史蒂芬斯在审理一起强奸案(被害人为躲避强奸,而从被告驾驶的汽车上跳下,导致身体受伤的案件)时,对于这种在行为与结果之间介入被害人行为的情况,能否中断因果关系,曾发表过如下意见:如果危害后果是“被告所言所行的当然后果,也即这种结果可以作为其所言所行的后果而予以合理的事先预见”时,被告就应对此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即这种介入不能中断因果关系;但是,“如果被害人的行为是如此的‘愚笨’或者如此地不可期待,以致不但侵害者无法实际预见,而且任何正常人都无法预见时,那只能從非常遥远和不真实的感觉上说此结果是侵害者造成的结果,实际上它是由于被害方实施的而为他人无法正常预见的自愿行为所造成,因而就中断了侵害与危害或者伤害之间的因果链条”。[1]这种作法从寻找刑事责任承担者这一刑事司法最终目标来看,是比较实用和可取的。因此,加重结果不是基本行为的自然延伸或高度盖然性结果的话,则该因果关系链条就不能成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案件原判决认定行为人张某为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欠妥当,刑罚的裁量脱离了行为人的主客观之间的统一,违背了我国刑法在定罪量刑上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四、简要评析

中国大陆刑法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结果加重犯的理解,在刑法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类推适用。需结合结果加重犯构成要件充分考虑先行行为,行为人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从而确立最正确合理的法定刑。

参考文献:

[1](英)迈里斯·柯里蒙那著.《刑法》(英文版),麦克米兰教育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47页

作者简介:

篇5:关于暑假兼职的实践报告

关于暑假服务行业兼职的实践报告

大二的暑期对我们而言是十分珍贵的,介于大三之后,暑假可能有的专业实习和大四后暑假不再的现实面前,大二这个暑假更应该充实度过,让其具意义又值得回忆。

作为一个的成年人,虽然这二十年的大部分时光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可是却总有一份紧迫感,自己需要在社会上的锻炼。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真正独自一人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除此以外,也有着一份责任感,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为家长分担些生活的重担。所以,在这个珍贵的暑假里,我并未如以往一般急冲冲奔回家,而是选择了留在成都做暑假兼职,锻炼自己。

在寻找兼职之前,搜索的各种信息里经过筛选,我决定重点找服务性的兼职。服务性行业作为社会的第三产业,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平日里,我们接触到的工作者中,多数也为服务行业的基层工作人员。在许多时间里,服务人员给我们的假期的前期,通过门户网站,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一个甜品店兼职。在店里上的培训课,说的第一点就是顾客进门“欢迎光临”,顾客出门“谢谢光临,请慢走”。甜品店就像个小家,这个小家里有一对甜蜜的夫妇为客人在后厨用心做着各式甜品点心,而我就需要接待来访友人。我要想客人介绍店里的各式饮品小点,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那款甜点;需要招待客人落座,尽量满足他们黑的需求,要让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培训时间不长,但是也让我印象深刻。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时刻需要保持热情,工作需腿勤,手勤,眼勤,心勤。要主动地工作,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能带给他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是乐在其中的。

在这之前,我从未真正了解过服务行业到底情况会是怎样,当身处其中时,才发觉个中辛苦。作为餐饮业的服务员,时刻保持从业者的素养。因为店中人手不够,我一人需要为客人负责落座,点单,上甜点,收拾餐桌。必须手脚利落。在擦拭消毒前的小勺这件如此小的环节上,我也学到了些许。原本我在擦勺子时,是从大把小勺中,一把一把拿起、擦干、放下,再拿起另一只重复流程。这样一来时间便浪费了。流程里小环节的拖沓影响了自己的其他工作。在一番试验后,我发觉可以讲数十支勺子整齐置于擦布中心,另一手裹着布快速擦干小勺,并就着推力将小勺推入篮中。掌握了一种即能干净清理餐具有能节约时间的方式。这样就将原需半个小时的工作缩略到十分钟左右。工作里不单要按部就班,更要有创新意识,敢做些许变动,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为了更好的介绍产品,必须记住餐单上近百款甜点,他们之间的相同与特色都需牢记,要掌握各款甜点的特性,合适的人群和季节,充分了解其原料及其制作过程。当独自一人在前厅招待顾客时,自己需面对的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你需要应对各种可能的问题。想要从容的应对,除了经验,更重要的是自己用心去了解工作的各项细节末梢,下气力记住每项小事。也许就是自己本不以为意的小点就会难住自己。虽然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但是工作前自己尽力去做的准备,就是在降低这些问题发生得概率。

甜品店之后,我应聘到一所课外辅导学校做兼职家长接待员。时间仓促,我在岗接触到资料后,只有一个中午时间大致了解各项问题,便走上了工作岗位。幸有亲切的老师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在我头绪混乱时指明问题的重点。在短暂的适应后,我一边在工作中巩固自己的相关知识,一边通过观察同事的处理方式,慢慢完善自己对相关知识原来的漏洞。在这段期间,印象里有件最深的事。工作的第一天,一名家长因为慕名从外地赶过来成都,想到我们的辅导学校为其孩子了解更加谢的信息。因是外地人,他在电话中询问从桐梓林前往学校的路该如何走。当时我就懵了。因为我本就不是成都人,也是第一天到工作的这个区,对交通并不了解。这时,在我一旁的熊老师看到我的情况,眼神示意我淡定,微笑的安慰了我后,便将电话转接了过去,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事情不大,但是深深体会到在工作时,解决问题是自己的本职,他人的帮助并非义务。他们停下自己的工作,为你解决问题,是很值得自己感激的。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尽力为别人排忧解难。在这件事上,我也明白了其实在做一份工作,工作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局限于其框画好的范围。自己需要为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自己需要做的就不只是目光短浅的只看眼前,而是要统观大局。对如何前往学校这个问题,虽然不在工作要求范围内。可是解决了它,就能让客户更无后顾之忧,能让客户体会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这难道不是更好地完成自己工作的一个关键吗?

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更多参与的是服务类的实践活动。服务类行业做为第三产业,其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服务类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暑假里短暂德实践中,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第三产业的最基层的劳动者的辛苦,也收获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服务行业的最辛苦的付出者,需要非常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当独自一人,面对另一名对自己而言完全陌生的人,面对未知的可能出现的各种装况,自己能做的就是事先做好完备的准备工作。需要充分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也要尽己所能,多了解与所从事的工作有相关联系的信息知识。也许就是这些自己有准备的知识能为工作中出现小坎坷时,给自己一块基石更好的跨过这道坎。

为期近一个月的兼职,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生活的不易。在这个服务行业为主的假期兼职里,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人无等级之分,但是素质确有参差不齐,自己说话时要注意措辞,力争用完善的服务去满足客户的要求,不出差错。在承受种种困难的磨练时,同时也是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时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在工作生活中,不肯能永远一帆风顺着。在这样的兼职体验里,好比将自己提前放逐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将自己磨练出一份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韧劲!

实践更让我明白每一份工作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一个认真工作着的人都是可爱的。每一个行业都有专攻之人,总有出彩之处。永远不要试着去忽视,小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工作中,更需虚心向学。在工作中,总会发觉自己的不足。所谓取长补短更是在工作里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不仅要认真做好本职,也要时刻观察他人,洗去别人优秀的经验,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无论是什么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真诚对人,热诚待人,不要求别人有所回报,只要求自己问心无愧,只要自己是真诚的,我们的心就会是殷实的。暑假结束,接下来的学习依旧继续。自己比以前明白,只有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自己所长,才能很快找到自己社会中的位置。在学校时 应多关注社会中的情况,多关注时事政治,更多些对自己专业产业的发展变更。我们也要多利用课余实践进行社会锻炼。当真正到了迈出校门的那一刻,能手握自己的简历胸有成竹向暨有的目标走去。

篇6:关于暑假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实践目的:培养自己的爱心,与老人交流感情,学会与人沟通

意义:1.让我懂得了劳动来之不易,奉献是劳动的最高境界。2.理解、平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溶剂。3.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4.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5.面对以后的工作,现在所学的专业,要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不断改进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放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现将此次敬老院的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去敬老院的主要内容是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剪草坪,最多的是给他们聊聊天,从和他们的聊天中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多数是因为家里儿女不管才不得已来敬老院度余生,也有的是与子女、儿媳吵架,生活在一起很委屈,还有的是采集老人,还有的老人根本没有子女,孤身一人,生活过得很累。我的到来虽然不能带给老人特别的感情,有的也只是卑微的帮助。聊到很开心的事,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才是我此次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和他们内心深处,也许少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亲情之间的温暖,他们需要的也是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在老人口中他大多数都是“五保户”,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即使在敬老院也不需要花费自己的一分钱,国家反而会支助更多的钱让他们有生活基本费度过余生。听着老人们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拥护,我从心中也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开心。大的道理不用说,也是一名学生,受到资助才得以在学校继续认真学习。而且国家财政投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农村这一方面。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才是国家政策实施好的最好见证。从这次暑假敬老院之行我有太多的体会:

一、劳动来之不易,而它的最高境界是奉献。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的人是最幸福的。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必须要奉献社会。要在不断的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坚实的理想信念,以正确价值观作为引导,要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参加此次我得到更多的是感动,此次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为他们做很多事只是单纯地聊天,而他们却是很热情,我头一次受到这么多老人的欢迎,我并没有提很多营养品去看他们,反而我回来的时候他们却硬要塞吃的东西给我,我反倒不好意思了。看着他们送我出门,向我挥手告别,那时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感觉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其实小小的幸福就来源于一次善意地帮助别人。

二、理解和平等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溶剂。

这些老人虽说个个年纪大,头发也花白了,身体也不行了,做事也迟钝了,但是对他们的平等,甚至应该是更好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孤单和对死亡的恐惧。我对他们的谈话也故意尽量少提到“儿女、家、死”等字眼,我对他们的理解换来的是他们对我的喜欢,他们刚开始对我都不爱讲话,我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时间一场,他们反倒什么事情都愿意给我讲,他们那时的童年,他们那时的上学,他们那时像我这么小的年龄的时候怎样!嘿嘿!听着他们那时的趣事反倒更开心,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么简单,以理解和平等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更会以朋友的身份给你更大的帮助和快乐!

三、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对认识有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具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以前对敬老院的概念仅仅停留在有老人在里面居住,通过这次更深层次的接触,才知道这里面的每一位老人都有内心深处难以讲出的辛酸历史。我也才知道现在的社会和现在的家庭中的子女他们的想法,还有社会所存

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它们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也许我应该更加问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以及自己对父母以后应该怎样„„

四、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

中华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孝”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的首位。一个人如果孝道不能遵守,他将难以具备其他的美德的。孝道之人,无论他处于多平凡的职位,也许他拥有更多的财富,都将得到人们的称赞。反之,得到的是道德的批判。人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孝敬父母也是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孝敬,孝在前,敬在后。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唤醒那些不孝的子女,他们狠心将父母撵出家,让他们衣食不安,无处生存,有的甚至沿街乞讨,子女反而在家吃喝,不顾父母,父母昔日对他们的恩情现在已化为灰烬,有的只是道德丧失和良心泯灭。这种类似的例子在农村特别多,特别是与儿媳生活在一起闹矛盾,只是公公婆婆离家出走的例子甚多,留给他们的是道德批判和社会舆论!

五、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的指导意义。

以后自己面对的不仅是别人,更多的是社会,我应该正确对待工作上的自身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做到最好,做一名好老师,好女儿,好公民!虽然现在参加的实践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敬老院,但是它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如果我以后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的话,我以后参加工作,进入社会,面对的更多的是压力和竞争,面对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小孩、家长、学校领导等。那我现在不仅要学好英语这个专业,还要面向学习儿童心理教育与发展等有关小学儿童方面的书,了解他们的心理,从而尽早地发现他们的问题,指导他们,开导他们。课堂上不仅要与小孩互相沟通,让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也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活跃、开心的课堂。课后多与小孩进行交流。游戏、奖惩、沟通共同使用才是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法宝,从而让他们喜欢学习,而不是害怕,厌倦学习。小孩与家长、领导的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家长放心!同时多与家长联系,老师与家长多沟通经验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我应该不断在实习和总结其他老师的经验上不断提升自己,提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此次活动的实践了解,让我懂得了很多,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有许多指导作用,但是我也想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老人们更好地度过余生。我觉得敬老院所存在的问题有:1.敬老院环境设施有待改善,特别是老人的休闲活动场所太狭窄,可增加球类以及网络等设施;2.管理人员应以身作责,管理和照顾老人,及时关注老人的健康;3.餐饮卫生质量应大力提升,合理膳食,让老人们放心吃,身体健康;4.特别是床备设施,有病的老人应有特别照顾,有警报器什么的;5.街道、楼道不应太滑,晚上灯应该保障通畅;6.老人们也可自行组织娱乐活动„„建议:1.国家财政投出应该更加关注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让他们有最基本的生活费;2.社会以及慈善机构以及县级以上的医院人员可以自觉组织下乡,给老人们免费地看病以及慰问表演„3.发挥其舆论作用,对那些孝顺以及帮助老人的事迹进行表扬和奖励,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三好家庭评比”,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可以通过电视台采访或者报纸、宣传栏加以批评;4.对那些行为比较严重的子女,可以鼓励老人们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其正当权益,追究子女的法律责任;

5.党干部以及当代大学生应起带头作用,宣传其孝顺的意义,鼓励村民实践,或者村上看有关电影以及征文奖励„6.学校老师应大力教育孩子孝顺,从小养成孝顺的品质,影响父母和感染他人,或者用熟悉的先进事迹教育孩子,让他们有深刻的印象。7.“三月学雷锋活动”“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的重视,去敬老院、伟人的故居瞻仰„

篇7:关于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以__社区为例,每年都要开展相关的义务服务(志愿服务),包括帮助孤寡老人、失业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治安巡逻等,居委会在市、区、街道统一部署下组织志愿安保人员协助公安机关对相应路段的秩序进行维护。在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也发现和了解到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也是所有基层单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部分志愿服务的开展是形式化、运动式的,活动服务开展期间响应度不高。缺少长期性、基础性的志愿服务;

二、从事志愿服务人员比例相对较少,承接性不高;

三、从事志愿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四、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不足,对志愿服务有着较大的误解,部分群众认直观误解为志愿服务就是“扫大街”等活动,部分人士不珍惜志愿服务。

篇8:关于司法暑假实践报告

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惩治犯罪的影响

(一) 1996年刑事诉讼法环境下的犯罪惩治情况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是在1979年颁布, 1996年第一次修正, 其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当时法律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法律审批程序较为简化, 对于侦查方式和手段的限制也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侦查部门侦查案件的效率, 但是却也造成了某些程序缺陷。

1996年的刑诉法在一些程序上也存在缺失, 如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常常会出现腐败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死亡后, 其犯罪所得巨额财产长期无法追缴的情况。这种情况时常出现,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刑事法律制度规定, 犯罪违法所得的财产追缴需要通过刑事诉讼制度来实现, 可是我国之前却没有关于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死亡后财产如何追缴的规定, 导致大量的违法财产无法追缴, 犯罪人逃匿后可以挥霍“不义之财”, 这样的法律程序缺失会影响公众对法律的信赖度, 无法实现程序和实体的真正公正。

程序的缺陷会造成权力的腐败, 而权力的腐败与民本相悖, 与民生相悖, 与和谐社会相悖, 与核心价值体系相悖。 (1) 权力的腐败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极大, 可能降低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 破坏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合法性基础, 排斥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公平和正义原则, 影响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冲击政府的合乎规范的正常运行过程, 降低政府行政效率, 减少大众对于政府、权威和法律的信念, 分解社会有机的整合。 (2)

(二)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惩治犯罪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法律理论多年来的研究, 和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实践发展, 我国于2012年新修改的刑诉法在与国际社会尊重和人权的整体法律发展趋势相接轨的情况下, 又通过赋予检察机关以一定程度的技术侦查权、完善某些侦查程序等措施来加强检查机关惩治犯罪的能力。

1. 充分运用技术侦查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 犯罪方式、手段也日益多样化, 尤其是职务犯罪更是高科技化、高智能化, 为了应对多种犯罪, 新刑诉法赋予了检察机关以技术侦查权。在调查取证时要充分运用技术侦查权, 尽可能多的调取到各种类型的证据, 削弱侦查人员对于口供的依赖, 积极的获取更多的物证、书证, 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条。但收集证据时, 要严格遵守技术侦查权力运用的法定程序, 保障证据的合法性和证明力, 防止出现非法证据排除情况。技术侦查手段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助于收集证据, 又可能在实际应用时造成公民隐私的泄露, 所以应对其进行相关司法解释, 将笼统的规定予以细化。

2. 对强制措施的完善

新刑诉法在强制措施上增加了许多新的规定, 如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禁止令”, 限制其进入特定的场所、与特定的人接触、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这有利于办案机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对惩治犯罪有显著帮助;新刑诉法还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证件、驾照证件交给执行机关保存, 这有效的防止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 使案件能有及时有效的侦破。新刑诉法在强制措施上的种种新规定完善了刑事法律程序, 有效的填补了法律漏洞, 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脱、毁灭罪证、干扰证人作证的情况发生。

3. 对证据制度的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以电子数据形式出现的证据越来越多, 新刑诉法增加了辨认笔录、电子数据等新的证据形式, 这有利于刑事诉讼法律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有助于适应新形势下惩罚犯罪的新要求。

4. 增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常常会出现腐败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死亡后, 其犯罪所得巨额财产长期无法追缴的情况。2012年新刑诉法针对这个问题, 专门增加了一个章节, 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 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 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保障人权的影响

(一) 1996年刑事诉讼环境的保障人权情况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 重在与国际接轨, 当时的刑事司法理念是“惩罚犯罪, 保护人民”, “保护人民”是目的, 而“惩罚犯罪”是该时期实现刑事司法目的的主要手段。

(二)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保障人权的影响

我国新刑诉法的修改, 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加到第二条中, 真正贯彻和落实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 开启了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新篇章,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对被追诉人的权利保护措施

新刑诉法在许多方面都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如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辩护制度, 允许律师的提前介入刑诉程序, 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采取强制措施后要通知家属等。这些措施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公权力”, 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实施, 切实的提升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体地位, 将控辩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 通过强调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来表明在我国, 并不是单一的只追求实体公正, 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所追求的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在法治、文明道路上的一次新尝试。

2. 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是刑事审判不可或缺的重点。新刑诉法在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上, 防止了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的发生;对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 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证人作证补偿制度等制度的确立,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证人出庭难的问题。

三、总结

从整体上看, 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在原刑诉法修改的基础上, 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与国际人权保障的法律整体趋势逐步接轨。虽然我国现今的刑事司法领域还不够完善, 但有显著发展的期待可能性。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还会迎来新的改革, 惩罚犯罪的能力还会提升, 保障人权的范围也会完善, 我国的刑事司法价值会在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中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金国.权力腐败的法理透析[J].法学杂志, 2012 (2) .

[2]王沪宁.腐败与反腐败[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3.

[3]野俊杰, 刘委.刑事诉讼法对反贪侦查的影响及解决途径研究[J].法学研究, 2013.2.

[4]赵靖.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应对[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10.

[5]陈光中.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最大亮点:“尊重和保障人权”[J].立法前沿, 2012 (2) .

篇9:关于司法暑假实践报告

关键词:欺诈例外原则;信用证;实质性欺诈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46-02

1 我国关于欺诈例外原则的立法

我国各级法院已经有不少涉及信用证欺诈问题的判例,但是一直没有形成权威性的规范体系,目前关于信用证交易欺诈及欺诈例外的立法过于苍白,有待补充此方面的立法或制订相关的专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5条对信用证诈骗有所规定,因是针对刑事犯罪而作用有限,其他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的规定不是过于抽象,就是不具有直接针对性。

最高人民法院在1989年《全國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涉及到了信用证欺诈问题。该《纪要》充分肯定了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要求法院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冻结中国银行所开信用证下贷款,又规定了人民银行可以冻结证下款项的几项要件。虽说《纪要》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欺诈例外,表明了我国司法界对该原则的态度,是当时我国应对信用证欺诈的主要法律依据。但《纪要》存在的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例如,缺乏如何认定信用证欺诈的具体规定、在适用对象上仅限于中国银行而没有将有资格开办外汇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纳入其中。这些缺陷在我国加入WT0后更加制约了我国信用证业务的开展。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1月14日发布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在第八条明确规定了构成信用证欺诈的四种情形:①受益人伪造单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②受益人恶意不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货物无价值;③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④其他进行信用证欺诈的情形。当然,信用证欺诈例外也是有排除情况的,即使是认定了信用证欺诈存在,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因此为了提高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的门槛,防止司法不当干预阻碍信用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该《规定》在第十条对排除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情形进行了规定。

该《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指导处理信用证欺诈案件的作用,通过列举的方式指明信用证欺诈的具体情况和标准,既有利于维护信用证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也有利于打击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不法行为。然而,《规定》未列出具体信用证欺诈的认定标准和欺诈的其他情形。同时,作为司法解释其效力在立法体系中较低,这与我国贸易大国和近年来信用证使用越来越频繁的现状不符。

2 我国关于欺诈例外原则的司法实践

我国有关信用证项下欺诈问题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国际惯例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不适当、不正确的现象,需提高法官素质,对此种现象加以纠正。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善意第三方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厦门海事法院在1996年12月21日审结的“中包进出口有限公司诉千金一国际有限公司欺诈案”就是一例。原告厦门象屿保税区中包物资进出口有限公司与被告香港千斤一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总价值225万美元、7500吨热轧卷板的分批装运合同。中包公司依约于同年7月1日开出180天远期不可撤销信用证。被告千斤一公司在议付期内向议付行交付了全套单据。原告中包公司于1996年7月18日向开证行福建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承兑并取得可全套单据,该行于7月25日对外承兑。千斤一公司取得承兑汇票后转让给英国伦敦的一家公司。等到提单载明的海轮到达目的港福州马尾港后,原告持上述提单前往提货,但该轮并无提单上载明的货物,原告中包公司发现被告提供的提单是虚假的,故起诉至厦门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认定千斤一公司与船方涌威公司对原告的蓄意欺诈,并撤销开证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但是法院作出判决时,很明显无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千斤一公司取得承兑汇票已经转让给了英国伦敦的一家公司。该法院没有考虑到信用证下汇票的持有人的存在,更没有考虑该承兑汇票的持票人的正当性问题。他们在一相情愿要保护国内开证申请人利益时,轻易并且未经审判就剥夺了信用证下汇票的善意持有人的巨额财产以及上诉权利。

(2)缺乏界定信用证欺诈的统一标准,法院随意性大。国内法院有关信用证欺诈的判例往往疏忽了信用证欺诈例外的适用是直接与信用证的根本原则——独立抽象性原则相冲突的基本逻辑,因此在适用欺诈例外时,通常容易从一般民事欺诈的原理来理解,而没有严格控制适用的条件,尤其是对何谓信用证欺诈的理解缺乏较为一致的、符合国际上通行做法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一些法院在认定信用证欺诈成立时,并没有要求申请人提供充足的证据,也没有分析适用欺诈例外的绝对必要性,甚至将一般的有关质量或数量上的纠纷与信用证欺诈等同对待。还有的基于保护地方企业利益,放松欺诈成立的条件,不惜以法院和国内银行的声誉为赌注颁发禁付令。这势必导致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滥用。国内法院已有的涉及“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裁决,很少就“欺诈”的标准问题进行分析,也缺乏英美国家的“实质性欺诈”与“一般欺诈”的区分。

(3)忽视开证行的抗辩权。从国内近年来裁决信用证欺诈成立并冻结或撤销信用证项下付款义务的各判例来看,大多有一个通病——在程序上没有顾及有关信用证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没有把信用证的开证行追加为诉讼当事人(被告或者第三人)。如有一案例,原告为买方,境外的卖方和议付行被列为共同被告,但是开证行却没有列入被告或者第三人的地位上。可是,裁决撤销信用证项下付款义务直接影响涉及了开证行的权利与义务。从表面看来,信用证付款义务的撤销并没有直接赋予开证行以义务,但实质上使开证行对外索偿的权利被撤销了。开证行没有列入诉讼主体之列,很显然被剥夺了抗辨权。又如,1998年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信用证冻结案中,中国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在已经对议付行承兑,议付行也已经做了贴现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强行将信用证冻结。后经过努力和说服,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信用证解冻。但是随后,南京市公安局又以存在信用证诈骗犯罪嫌疑,将信用强行冻结。在我国,财产保全程序只是作为开证申请人起诉受益人在基础合同项下诉讼的一个次要的和附带的程序,开证行只有“协助”法院执行的义务,却不能享有诉讼当中的权利,这对其是极为不公的。

3 完善我国欺诈例外立法的建议

本文认为,应充分借鉴英美等国家成熟有效的经验,健全完善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方面的立法,制订立法层次较高的法律,出台有关信用证的专门法。虽然法律传统与各国国情不同,不宜照搬照抄,但是在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上,如禁令颁布的条件(我国称为“冻结”)、欺诈的认定标准上等等,适当参照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是有利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法律结果的统一以及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的。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完善信用证欺诈及欺诈例外原则方面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建议:

(1)引入“实质性欺诈”这一概念。虽说《规定》在第八条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信用证欺诈的情形,但由于信用证欺诈现象的复杂和多样,不可能完全将其列举穷尽,因此,《规定》第八条第四款以概括式进行规定在立法技术上是合理的,但由于我国法官水平参差不齐,对国际惯例和国内司法解释会作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法官针对类似的案件甚至有可能作出不同的认定。针对概括规定会出现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本文建议在第四款規定中引入“实质性欺诈”这一概念,用以判断是否存在信用证欺诈。实际上,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实质性欺诈”概念的出现。最高人民法院在“韩国新湖商社诉四川省欧亚经贸总公司等信用证欺诈纠纷管辖权异议案”的裁决中已经提出了“实质性欺诈”的概念,这对司法上限定信用证欺诈的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2)建立禁令制度。禁令制度由英美国家的衡平法发展而来。这一制度是根据欺诈使一切无效的原则和衡平法的公平原则给予禁令救济。我国法官没有国际上常用禁令的签发权,所以针对开证申请人接触到单据的时间较短,而难以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欺诈存在并须通过法院审查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英美法中的“禁令”制度,即法院可在申请人有表面证据的情况下发布临时扣押令,然后再对证据进行实质性审查,进入颁发初步禁令的听证时期,通过实质性审查最终决定是否颁发永久性禁令。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申请人或原告的利益,减少这一制度本身的缺陷带来的问题。当然,此时应要求禁令申请人提供充分的担保,以避免其滥用这种权利。

(3)提高举证责任和举证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院经常冻结我国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不仅影响了银行的信誉,也影响了法院的形象。避免法院滥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除明确信用证欺诈的认定外,还必须让信用证司法救济的申请人承担更大的举证责任。由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仅为解决信用证欺诈的事后补救手段而并非事先预防措施,因此不能成为有效防御信用证欺诈的手段。通过加大申请人的举证责任,提醒当事人,选择信誉良好的贸易合作者也是预防风险的有效举措。另一方面,加大申请人的举证责任有利于防止法官把合同纠纷列入信用证欺诈范围之内,防止法官滥用欺诈例外原则。

(4)保护善意第三方的合法利益,保证信用证有关各方抗辩权利的充分行使。法院在颁布冻结或止付的命令之前,应根据信用证的不同种类和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应该发出这样的命令,主要是应考虑承兑汇票的付款最终性问题,对于已承兑并经贴现或转让的汇票,或议付行、保兑行已付款的信用证,法院不应裁定止付信用证,以此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此外,法院也应认识到,其发出的止付命令也与开证行和正当持票人的利益相关,因而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把他们追加进来,司法诉讼中应有他们的参与,保证他们的抗辩权利的行使,使其有足够的抗辩机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以此体现真正的司法公平。

参考文献

[1]金赛波,李健.信用证法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金赛波著.中国信用证和贸易融资法律:案例和资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上一篇:600字说明文下一篇:公益活动心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