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2024-07-09

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通用14篇)

篇1: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汇报

霓裳羽衣窈窕影,彩衣织就红罗裙。轻舞飞扬飘天际,梨园经典润桥馨。

为贯彻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提出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活动,落实青山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鼓励广大青少年参与校园戏曲学习,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经典文化沁润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文化概念,抵制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我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梨园传承润桥韵、学唱经典添桥馨”系列活动,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我校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让梨园之根扎得更深,让梨园之花开得更艳。

此项活动一开始,学校就召开行政会,统一认识。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桥梁,打造校园桥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大家充分认识到: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丰富我校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更坚实、更丰满。

为此,学校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时注重两个结合: 1.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校园文化彰显相结合; 2.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体艺2+1活动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四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求真、唯美、乐善、好学”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学生社团与社区剧团挂钩”、“学生活动与社区活动结合”等模式,通过学生社团外活动、观剧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戏剧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

在实施中,注重发挥戏曲学习的桥梁作用:

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

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

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

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

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

早在2017年春季,我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戏曲操学习和戏曲学唱活动,让戏曲走进了孩子身边。

学校领导和区教育局体卫艺站领导沟通,邀请武汉市汉剧院专业演员到学校进行“戏普”活动。

戏曲的美,戏曲的韵在桥小孩子们的心中悄悄埋下了种子。学校根据安排,趁热打铁,开展学习戏曲操。校长王晓星率先垂范,利用下班时间带领教师们跟着视频学习戏曲操,让戏曲操变成增强素养和强身健体的必备技能。并亲自上阵,每天大课间教学生做。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兰花指、亮相等做得有模有样。上学期末,学校举行了戏曲操比赛活动,评选了:梨园新唱桥少年、戏曲新韵桥少年。全校学生学戏曲操兴趣盎然,得到了家长的欢迎、支持和配合。我校承办了2017年 “青山区首届中小学生戏曲操”比赛活动。我校将此次活动的承办当成是一次进行戏曲知识普及活动、一次戏曲节目展演活动,活动的组织得到区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师生的高度评价,我校戏曲操队获得一等奖。

在武汉市“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中,我校师生兴趣高涨,在全校掀起了学戏、唱戏、做戏的高潮。但是,毕竟我校学生基础差,学生少,在展演中存在挑选演员范围窄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校长王晓星又是亲自披挂上阵,她自己找专家学唱京戏,练身段。周六周日组织年轻教师一起学习戏曲动作,从云手到台步,从翻掌到亮相,一个个动作学习、一个个动作纠正,在学习过程中,小老师们感叹,戏曲真美。

师生们合力演绎《梨花颂》,梨园一曲诉真情。

下面以一组镜头展示梨园魅力、师生热情。

1.王校长,你的头饰真美,我想摸一摸;(许可馨 王晓星)

2.老师,你真好看,我想亲亲你;(许可馨 王晓星)

3.老师,这个动作是这样吗?(秦芳、李洁等指导学生)

我感觉自己穿越了(老师单人照)

5.我的扮相不错吧(杨航、秦芳、潘虹合照)

6.我们是梨园小花(孩子们合影)

我们的梨花颂,我们的梨园情。(全体合影)

2017.11

篇2: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为贯彻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提出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活动,落实青山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鼓励广大青少年参与校园戏曲学习,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经典文化沁润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文化概念,抵制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特制定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活动时间:2016.9-2018.7 活动主题:学唱梨园添桥韵、传承经典润桥馨 活动思路:

1.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校园文化彰显相结合。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桥梁,打造校园桥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2.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体艺2+1活动相结合。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求真、唯美、乐善、好学”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学生社团与社区剧团挂钩”、“学生活动与社区活动结合”等模式,通过学生社团外活动、观剧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戏剧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活动措施:

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实施步骤:

1.组织宣传阶段: 2016年9月—2016年10月

责任单位:教导处

组织教师学习文件,学校就召开行政会,统一认识。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家充分认识到: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丰富我校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更坚实、更丰满。2.活动启动阶段

2016年10月-2017年1月

责任单位:教导处

政教处

A将戏曲进校园活动首先植根于课堂,将戏曲兴趣激发和基本知识普及设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B组织讲座普及戏曲知识。3.活动实施阶段

2017年2月-2017年12月

利用体艺2+1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戏曲素养,将与其它经典传承活动结合。4.活动总结阶段 2018年2月-5月

A各班级、各社团将活动成果进一步打磨,形成成品,进社区、进家庭进行展示、推广。

B制作活动展板,进一步推动活动开展。5.活动表彰阶段 2018年6月

对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社团和个人进行表彰,评选梨园新唱桥少年、戏曲新韵桥少年等。

桥头小学

篇3: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然而来自国内外的恶俗文化垃圾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当代大学生既要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学会接受新的东西, 又要发扬本民族本国家优秀的文化传统, 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谈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必名在其列。她是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 已经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她是最具中国特色和中国做派的, 最为中华民族儿女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戏曲艺术走进校园, 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戏曲, 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她的特点是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 即“无声不歌, 无动不舞”, 她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众多艺术形式聚合在一起, 在共性中体现个性。中国戏曲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 使其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其独特的艺术光辉。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

(一)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她融汇了各个艺术门类, 比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 还表现在她精湛的表演艺术上。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 便是戏曲综合性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这四种表演技法相互衔接, 相互交叉, 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 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 体现出和谐之美, 充满节奏感。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 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所以说,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 所谓“三四步行遍天下, 七八人百万雄兵”、“眨眼间数年光阴, 寸柱香千秋万代”。其次是在演员对某些具体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 比如开门关窗, 行船跑马, 穿针引线等, 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征。这是一种美的创造, 她极大地解放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 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这种程式性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 而且被重复使用。比如戏曲表演中的上马、登船、爬楼等, 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 也都有一定的程式。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二、戏曲艺术在江苏大学的现状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 用优秀的戏曲艺术来熏陶当代大学生是弘扬传统文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周锐同学曾代表江苏大学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 凭一出《甘露寺》荣获全国青年组一等奖。2013年起, 江苏大学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戏曲鉴赏》, 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课《中华才艺》、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都引入了戏曲教学, 其中文法学院的“品位国粹传承文脉”戏曲赏析活动作为优秀案例, 收入2012年《江苏大学基层团支部活力创意汇》一书。江大附属小学也和大学生举办过以戏曲体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4月, 为推动国粹艺术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大学生艺术团兰韵戏曲社正式成立。“兰韵”得名于百戏之祖昆曲的象征“幽兰”, 戏曲社以“唱响青春, 传承国粹”为宗旨 , 目前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为主要剧种。作为《戏曲鉴赏》课的第二课堂, 兰韵戏曲社自成立一年多来, 积极参与学校的重要活动:参加了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代表团来访、先进材料国际会议接待演出、亚洲杰出青年论坛中国文化体验等活动。策划了“醉美端阳戏话白蛇”端午国粹展演、“情暖金秋文艺惠民——大学生艺术团送戏进社区”、“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之旅——京剧魅力”等活动, 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4月, 学校举办了首场师生戏曲专场晚会。以上演出被中新社、新华日报、新民晚报 (美国版) 、七彩戏剧频道、江苏城市频道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戏曲社还与省内兄弟高校的戏曲社团也保持了密切联系, 并在新浪开通了官方微博。

兰韵戏曲社正处于起步阶段, 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缺乏专业演员指导, 招新时许多同学的不感兴趣, 由于专业分散, 集体排练时人员不易集中等问题。因此, 在传播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方面, 戏曲社仍然任重道远。

三、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传统文化的普及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报告中强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 也是在文化领域践行中国梦, 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一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 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 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 不仅色彩绚丽夺目, 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 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 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 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在图案设计方面, 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一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 夜断阴”, 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 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 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

此外, 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 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 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 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二) 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戏曲演出中, 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 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一——虚拟性。在此举两个例子。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以桨代船”的身段, 演员都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 四人步调一致, 相互配合, 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是水, 这是“空间”的虚拟。另一例子便是“时间”的虚拟:京剧《三岔口》:明明台上灯火通明, 两位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使观众觉得的确是在黑暗中一般, 生动逼真。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 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 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 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 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三) 增进大学生的文学修养, 陶冶情操

青年学生不喜欢戏曲的首要原因, 就是感觉其唱腔拖拉, 唱词艰涩。如今, 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已经没有耐心静下来欣赏一场戏曲演出。如果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 那么就会发现, 戏曲里面也有优美的唱词和动听的旋律。

在京剧《野猪林·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大雪飘扑人面, 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底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诛尽奸贼庙堂宽, 壮怀得舒展, 贼头祭龙泉……”

这段唱词表达的是林冲惨遭发配时的忧愤之情, 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里面有对仗句, 有排比句, 有萧瑟凄凉的环境描写, 有愁苦烦闷的思亲之情。这些优美的唱词不仅对演员的表演起着衬托作用, 而且对大学生文学内涵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此外, 戏曲当中也有很多动听的曲牌和特有的唱腔, 在当下这种文本阅读严重弱化的互联网时代, 它们在带给观众听觉享受的同时, 也在潜移默化地陶冶观众的性情。

(四) 宣扬传统美德, 教化观众

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数以千计, 里面也包含了数不清的优秀传统美德。

有的剧目教人为善。比如京剧《赵氏孤儿》, 里面有心狠手辣的奸臣屠岸贾, 也有心地善良、舍子取义的程婴和公孙杵臼, 两厢对比, 在讲述一段历史的同时, 也宣扬了与人为善的主旨。

有的剧目教人为忠。比如杨家将的故事, 京剧、越剧、扬剧等多数剧种都有剧目体现, 《四郎探母》、《百岁挂帅》、《穆桂英挂帅》等均是常演剧目。杨家三代人前赴后继忠心报国的英雄事迹和优良家风感人至深, 这种爱国精神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教育着千千万万的国人。

有的剧目教人为孝。京剧《清风亭》最具代表性:义子发达后抛弃养父养母, 惊怒天庭, 最终雷劈逆子。虽然有因果色彩, 却朴素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恪守孝道的观念, 观众也从台上的故事中, 能寻找到感情的共鸣, 这便是戏曲高台教化的功能。

戏曲中所宣扬的优秀传统美德远远不止这些。这些传统美德教人为善、为忠、为孝、为义, 并没有过时, 恰好是和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 值得青年学生去继承和发扬。

四、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方法、途径

2013年6月3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视察江苏大学时, 他提议学校可成立国学、音乐、戏曲、书法等社团, 在锻炼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1戏曲艺术进校园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 学校和青年学生应当本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努力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

(一) 努力推进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开设戏曲教学, 使戏曲进入大学校园, 让大学生关注戏曲, 体验戏曲, 从而使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是加速戏曲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戏曲鉴赏》开设至今, 有300多名学生先后选修。学生选课数量相对于全校几万名学生而言仍然不够。据《戏曲鉴赏》选修课主讲老师介绍, 我校《戏曲鉴赏》课每周只有一次课共三个课时, 一学期也只有短短十周左右上课时间。综合分析看, 安排如此少的课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 我校了解戏曲、懂得戏曲、研究戏曲的老师不是很多。其次, 工科学生喜爱戏曲的也很少, 多数理工类学院的学生更喜欢的是街舞等现代元素。

针对我校戏曲选修课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推动戏曲走进校园, 首先要对学校的戏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 一来可以增加戏曲教师的数量, 二来对戏曲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同时, 戏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可以以“以演代学”的形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走上讲台, 穿上戏曲服装体验戏曲, 这样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帮助。另外, 主动选修戏曲课的同学, 在平时也需要向周围的朋友多多宣传戏曲, 这样让更多的同学能够知道戏曲, 了解戏曲, 最终喜爱戏曲, 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 开展学生戏曲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创设的组织, 是吸引共同爱好者的乐园。实践证明, 通过学生艺术社团开展校园戏曲活动是一个极好的路子。兰韵戏曲社是我校《戏曲鉴赏》课的第二课堂。今年4月, 同学们将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搬上了舞台, 在专业演员指导下, 排演了越剧《甄嬛·君臣游园》选段, 受到了师生的热烈关注2。

然而, 这些大都是以演员演、观众看为主, 笔者认为, 戏曲社还可以在平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戏曲艺术活动, 比如“戏曲知识竞赛”、“京剧脸谱绘画大赛”等等, 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热爱戏曲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同时, 海外留学生也是学校一个特殊群体, 戏曲社也可以将他们作为宣传中国戏曲的重要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戏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戏曲在校园里的知名度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 戏曲院团也应主动走进校园

戏曲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不仅需要青年学生的努力, 校外的戏曲演员、戏曲剧团同样应该加入到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队伍中来, 利用便利条件与高校展开合作。

学校可以请一些戏曲名人来校做讲座或演出。六年来, 学校曾邀请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王斌、原上海京剧院院长黎中城、原央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等名家来校讲座。苏州评弹团两次来江大进行精品折子戏演出。今年5月5日, 梅花奖得主、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徐秀芳在南京师范大学为学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 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3。苏州大学每学期都会邀请京、昆、越、扬、锡剧等剧种的著名演员来校进行授课表演, 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看戏热情4。

这是一个微博、微信广泛覆盖的时代, 高校、院团有官方微博, 师生、演员都可以有私人微博。突破地域限制, 利用先进通讯技术来传播国粹不失为一条新路。上海静安越剧团与江苏大学的合作正是从微博沟通开始的。今年4月, 江苏大学师生戏曲晚会得到了静安越剧团的大力支持, 正是戏曲院团与高校共同为传承民族文化而进行的良好合作。该团团长助理、优秀青年演员吴悦全程担任了晚会策划和艺术指导, 并代表该团向我校赠送了花篮。他指导我校戏曲社的越剧《十八相送》参加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戏剧类) , 荣获二等奖。

如今, 戏曲观众群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因此, 戏曲艺术的传承首先要争取年轻观众, 只有这样才能使戏曲焕发生机与活力。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开展正兴之时, 各戏曲剧团也应以此为契机, 到高校进行专场演出, 以此拉近戏曲与学生的距离, 打消学生对于戏曲的某些简单的误解和偏见。

结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5。文化是民族的根, 精神是民族的魂, 传统是民族的本。历史和现实表明, 要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 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推动其走进校园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学生既要认识到戏曲艺术进校园的现实意义, 也要努力扩大其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 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如果戏曲艺术有了青年学生这样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那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瑰宝必然会走出日趋衰落的危机。

摘要:戏曲艺术进校园, 已经成为了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立足于江苏大学校园内戏曲艺术的现状, 探究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创造想象力、增进大学生文学修养、弘扬传统美德, 教化观众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并提出了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几点具体措施:努力推进课堂教学;开展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戏曲院团主动与高校开展合作等。

关键词:戏曲进高校,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琪.王晓坤.黄帅杰.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J].时代文学, 2009年10月15日.

[2]秦方方.中国戏曲脸谱设计的审美价值[J].戏剧文学, 2008年第10期.

[3]冯磊.中国戏曲的德育功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张春娟.地方戏曲如何走进校园——以秦腔为例[J].当代戏剧.2013年1月15日.

[5]朱栋霖.“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戏曲评弹鉴赏与大学生文化养成.艺术百家.2013年1月15日.

篇4: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通过学生对戏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发展;了解家乡所在区域自然与地理的概况;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艺术与民俗;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当代社会与生活;通过舞台艺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校戏曲文化课程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设的一门整合了区域文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型、综合性课程。戏曲文化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它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价值关联的文化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对家乡文化的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课程目标并非局限在某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如戏曲《卖水》《风雪配》等。另一方面,它是对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人物、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进行高度整合而产生的课程,兼具了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如戏曲《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收姜维》《天仙配》等。

戏曲文化课程是“活动型”课程,是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与经验。一方面,课程是以引导学生获得体验,形成经验,获得人文滋养为主要目标,而非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如两夹弦《三拉房》、豫剧《挎红》等。另一方面,这些内容选择主要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优良的表演方式,如《苏三起解》《对花枪》等。

学校领导对弘扬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上,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特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戏曲演唱,音乐教师进行教、练指导。在音乐教学中讲到民歌时,我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戏曲,开展“学唱戏曲”的活动;体育教学中我们把韵律操作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中国传统运动、戏曲基本动作引入体育课中;美术教学中加入脸谱的绘画等。在校园的文化廊下、墙壁文化等,学生都能看到戏曲的倩影,同时也能经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切磋,互相指导动作。他们把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动作彼此表演,看看动作中还有什么不到位的,讨论一下该如何改正才能做得最好。这样就避免了把校本课程孤立于学科教学之外,真正达到了综合实践的目的。在强调学科整合的今天,我们认为只有融合了校本化内容,才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的开发,才有利于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还不定期聘请两夹弦剧团的专家老师来校给予专门指导,请他们纠正唱腔、表演的步法和手法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唱词力争优美隽永,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唱腔唱词力求迷人、亲切,清新的话语体系,让校园戏曲面貌更加焕然一新。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自己所教的班级、小组为整体进行戏曲教学。把最新的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并及时总结。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和县市电视节目,并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励,我编排的戏曲《爱心家园》荣获全国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我执教的《看大戏》荣获菏泽市电化教学二等奖,同时被评为菏泽市教学能手;我主持的菏泽市教学研究课题“地方戏《两夹弦》”获得成功结题。我还为我校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六·一”艺术节,我排演的戏曲《说唱脸谱》《卖水》、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越剧《收姜维》、曲剧《风雪配》、大平调《三传令》、枣梆《蝴蝶杯》、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拷红》《朝阳沟》《洼洼地里好庄稼》、两夹弦《三拉房》《王宝钏》《爱心家园》等都搬上了舞台。活跃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戏曲教学的设计尽量以唱为主要呈现方式,注重实践性。强调与身边文化的密切联系,将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社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参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讨论、探究、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戏曲文化课程的建构不应仅停留在“乡土气息”上,力求彰显戏曲的文化品位,弘扬文化精神。把戏曲文化教学呈现得美一点,再美一点,既有美的内容,也有优美的形式。我认为,只有美的,才会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现实与超越的统一;美,才符合戏曲文化课程的意韵;美,才能让孩子们更愿意触摸历史,亲近家乡,自觉地接受地方文化的滋养;美,才会使学习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邓琪瑛.关于“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探索[J].创新, 2009(10).

篇5: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一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戏曲,这近半年的时间我收获很大:从观看大量视频到模仿学习唱段到最后节目表演,整个过程不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从中学到了许多,得到了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作品欣赏、观看视频、发声练习、模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戏曲教学中,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的方法来教唱,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表演上,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边唱边表演,不但学会了演唱,还进一步感觉到了学习戏曲的乐趣。这一学期我和孩子们模唱了《唱脸谱》、《女驸马》、《卖水》、《打猪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经典唱段,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今后,还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对戏曲才能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将认真的学习、探索,再接再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篇二

xxxxx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戏剧曲艺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戏剧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现对我校这学期来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民族特色

1、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也是创建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这学期的努力,戏剧曲艺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特色教育品牌。

2、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凡是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很多戏曲文化精髓随着岁月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化或遗忘,学校必须要紧紧抓住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整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唤起全民意识,为此,在这学期的工作中,我校组织教师根据实际,结合校领导的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3、增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友谊,为学校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一中心,把学校工作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与老百姓最关心的子女教育相结合,在访查,深挖的同时,不忘本职工作,把深挖资源与家访结合起来,收集老百姓对学校工作的各项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既收集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又帮助了老百姓,更难得的是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名誉,为更好地开展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创造了条件,大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挖掘,传承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为我校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既节省了时间,又拓宽了空间。

4、拓宽了视野,调动了学生,改善了条件。

在开展此项活动的过程中,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同时,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适时调整工作计划,成立了资料收集整理组,这个小组的建立,为了解、研究我校民族文化特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依据,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捷径,通过广大教师的收集,整理与编排,提高了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时间紧,阶段性任务强。

开展此项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教师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师都是兼职的,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老百姓时间紧、能够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作为老百姓与教师,作息时间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没有多少时间来配合学校开展此项工作。

篇三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县戏曲振兴发展,完成戏曲进校园,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根据xx县“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对戏剧曲艺文化的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如下:

(一)配合县壮剧团,加大宣传民族文化力度。20xx年5月27日,xx县壮剧团到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演出。拉开了我校戏曲进校园的帷幕。

(二)制定好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7月5日领导班子召开讨论关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会议。7月12日制定xx一小“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民族特色,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假期在文博楼每层楼的走廊上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贴上北路壮剧文化,瑶族铜鼓舞及高山汉族山歌等民族文化。楼道文化就是在楼道醒目地方悬挂xx的乡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惜怜时间,努力学习,立志报效家乡和祖国的雄心斗志。

(三)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xx年7――9月

学校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开展调研,对已有的办学宗旨、办学精神、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等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学校的主要问题点和发展点,科学定位确立美丽校园建设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紧,阶段性任务强。开展此项工作,图音教师大多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还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对壮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校的xxx等四位同学曾代表xx县到北京参加“壮家有戏

xx有情-xx壮剧艺术与壮族马骨胡音乐展示会”演出,孩子们表演的行当获得了一致好评。随着马骨胡声响起,生、旦、武、丑等四大壮剧行当轮番上台,步伐、表情、唱腔根据行当角色或诙谐幽默,或泼辣滑舌,或威武志气,或乖巧温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和笑声。壮剧文化的传承从孩子抓起俨然已成为民族文化艺术复兴的新常态。去年到北京参加“壮家有戏xx有情--xx壮族马骨胡与北路壮剧音乐展示会”演出的六年级学生罗舒尹说道:“从一开始接触壮剧我就对它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在学习排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兴趣,其实它的每每一出戏的背后都蕴含一个故事,而且我越来越被这些故事吸引,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壮剧将其发扬光大。”

(五)下一步的打算。

1、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2、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

篇6: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中国戏曲文化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用当今流行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整体结构。戏剧曲艺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戏剧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也是创建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这学期的努力,戏剧曲艺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特色教育品牌。

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今后,还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对戏曲才能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将认真的学习、探索,再接再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在戏曲教学中,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的方法来教唱,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表演上,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边唱边表演,不但学会了演唱,还进一步感觉到了学习戏曲的乐趣。这一学期我和孩子们模唱了《唱脸谱》、《女驸马》、《卖水》、《打猪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经典唱段,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开展此项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教师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师都是兼职的,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调整作息时间,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加大校本教材的重新编排力度,开展民族音乐的编辑。根据地方特色,安排调整课时计划。保证我校民族文化凸显本土特色。保证我校教育为地方发展融为一体。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作品欣赏、观看视频、发声练习、模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篇7: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遵义市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于6月进入重点实施阶段,通过稳步推进,力争于今年底在大中专校园、中小学校全覆盖,让戏曲艺术滋养校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遵义市将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的,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工作方案,该市相关部门将精选一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适合学生欣赏和易于学唱的戏曲经典曲目、名家唱段等制作音像资料,供学校在大课间主题班会以及课余时间播放。并把优秀传统戏曲剧目进行数字电影拷贝制作,把优质戏剧教育资源输送到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小学。

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和新闻单位,要结合实际开设校园戏曲栏目,传播戏曲知识和资讯,制作戏曲进校园节目,推荐校园戏曲明星。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组织戏曲节目巡演,编创传递正能量的戏曲节目到大中小学演出。遵义市文联、市文广新局组织曲艺家协会、文化馆编创戏曲节目到各大中小学演出,市演艺集团要组织戏曲节目结合“三下乡”活动深入学校演出,把优秀戏曲送进学校,确保每年每校观看一场戏曲。

此外,还将组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爱好者、戏曲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鼓励聘请戏曲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戏曲工作者、优秀戏曲票友担任戏曲辅导员,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传授戏曲艺术精粹。

为了让戏曲艺术扎根校园,遵义市各级各类学校将根据所在地区戏曲剧种现状、学生兴趣爱好专长以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剧演出,建立不同类型的学生戏曲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推动学生戏曲兴趣的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全市校园戏曲文艺调演活动,不断推出戏曲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创建一批戏曲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篇8: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

20xx年5月17日上午共二节观摩课,分别是朱倩倩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国粹——京剧》和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首先,听了第一节课《我们的国粹——京剧》,我感觉朱倩倩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课,由于对戏曲的认识很少,教师通过一些视频资料,让孩子更直观的去了解认识京剧,加上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尤其是在让孩子模仿“小猫叫”的腔调来进行京剧念白的处理上更是点睛之处,很形象的就让孩子学会了具有“京味”的京剧唱腔。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二节课是由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赵阳老师很巧妙的用说书的方式,把《三国演义》的故事导入进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赵老师巧妙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一步的让学生引进教学中去,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实话,一说戏曲,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却是真正的“羞愧难当”,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戏曲,更别说唱戏了。我总是认为,现在的学生们有太多的新鲜事物在影响着他们,像这种“老掉牙”的“古董”学生会喜欢吗?能接受吗?但是,通过赵阳老师的这堂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看法,而且还激发了我学习戏曲的兴趣,顿时我也变成了一名“学生”,跟着赵老师一句一句学唱......

第三节是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韩老师结合《我们的国粹——京剧》、《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新学堂歌《游子吟》这三节课例,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三个问题:

1、是什么?

2、教什么?

3、怎样教?

韩老师就这三个问题结合音乐新课标从情感、体验、感知和表现这四大领域进行认真细致的阐述,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授戏曲课时要备好课,不要太关注一些音乐符号,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还有就是一些概念的准确性,一些指导学生的具体方法其实就是教师经验的传递,并毫无保留的和全区的音乐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下午就是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河南坠子《小猫钓鱼》的戏曲观摩课,会场上座无虚席,韩老师的精彩讲解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有许多县区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课堂上,韩老师以她那亲切风趣的语言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教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教授本节课教学难点时,结合简板的演奏,很轻松的就解决了问题。到歌曲的结束句“甩腔”的教学时,结合歌词,幽默风趣的比喻更是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该怎么演唱“鱼”字,韩老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能力无不彰显出中原名师的名师风范。她井然有序的课堂组织,精心巧妙的课堂构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最后,平顶山文化艺术中心的崔凯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以《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为主题的讲座。崔主任从诗经、楚辞、乐府歌辞、唐诗、宋词、元散曲和传统戏曲这几个方面向大家一一阐述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崔主任详细的讲解了唐宋元明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崔主任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篇9: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2017.5

1、领导高度重视。

新学期开始成立了以王升旗校长为组长的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组,对戏曲进校园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2、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执教水平。

本学年,先后两次安排刘玉洁、王艳艳两位音乐教师到戏曲培训机构学习豫剧等戏曲知识,加强对音乐老师的戏曲知识培训。

3、进行网上戏曲名家授艺活动。

每月双周周五下午第四节组织教师在会议室,进行网上收看戏曲名家讲座,全面提升教师戏曲素养。

4、推广戏曲知识,立足课堂。

为传承中华戏曲国粹,本学年,我校特别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戏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平时的音乐课上,我校音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戏曲作品欣赏、观看戏曲视频、练习戏曲发声、模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知识。

5、搭建戏曲展示平台。

篇10:长堰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简讯

今天,黄陂区楚剧团“千校千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我校圆满结束,我校全体师生有幸品尝了一顿丰盛的优秀传统文化大餐。

活动在我校多功能室举行。首先,由区楚剧团的老师,对楚剧的起源、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作了一番介绍;然后,同学们欣赏了《斩驸马》等楚剧名段;接下来,精彩的武术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最后,楚剧团的大哥哥们和同学们的互动,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孩子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举行。

黄陂区王家河街长堰小学

篇11:新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大全

新中镇新中小学 2018年6月

新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巩义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戏曲进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戏曲,感受地方戏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大力弘扬豫剧这门艺术,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

2、学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观察、模仿、合作、调查等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新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张树军 副组长:李文艳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要点:

1、让孩子们欣赏豫剧、曲剧等著名的唱段,通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集体活动与小组辅导相结合,召集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戏剧社团。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节目汇演形式检验学习、活动成果。

四、实施内容

1、选定学唱内容。结合实际,精心选择戏曲清单上的推荐曲目,内容主要为折子戏、儿童剧、课本剧。要充分利用大课间、主题班会等时段通过学校广播集中播放,进行欣赏学唱。

2、培训指导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派音乐教师参加教体局组织的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邀请戏曲专业演员、退休戏曲工作者和戏曲爱好者定期到我校开展戏曲辅导,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掌握戏曲传授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方法。

3、列入课程计划。把戏曲课目纳入课程,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逐步培养戏曲学习兴趣。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戏曲知识课程。

4、观看戏曲演出。组织学生免费观看一场戏曲展演。逐步做到每个学期观看一场戏曲演出。

5、展示教学成果。开辟教学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戏曲橱窗展、摄影专题展、知识竞赛、脸谱绘画比赛、送戏进校园等活动形式,分阶段组织、实施、呈现“戏曲进校园”的成果。

四、主要措施

1、兴趣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紧扣戏曲教学特点,注重实践体验与兴趣培养。

2、充分展示。要通过每年的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等各种形式创设戏曲学唱大舞台,引导学生观看戏曲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宣传戏曲剧目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搭建戏曲学习实践的平台,推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篇12: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夜幕被织上天空,转眼间,漆黑一片。再看向院方,灯光像飞向黑暗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越来越昏暗,整个城市像笼罩在这种别样的梦幻中。可此时此刻的天际,仿佛在漫无边境地扩展,好像在探索着,似乎又充满了恐惧。

天上没有明月,没有繁星。我在想,我是多么幸运,看见了它那样落魄的一面。那抹着的无边无际的乌黑里,像是有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注视着世间的某一个角落。它怎么了?静谧中,我即在思索这个问题,又在享受这从未有过的寂静。

坐在窗边的我,一声不吭,默默地和他对视。他是怕寂寞吗?怕孤单吗?真傻!他不知道,孤单表示了逃避。有时候,你总是选择倾听,不然,就是远离这个本该热闹非凡的地方。你应该学会接受,接受这个人所生活的地方。你也应该让人了解你。而不是整天以一种高傲的态度俯视众人。像早晨那样活泼。算了,还是做好这样独一无二的你吧!不,不……我也矛盾了。我在想些什么?反正这夜的寂寞是无人能懂的。谁也说不出,他是不是在自我的一种心态去面对黑夜。这总归是属于他的。

天边全是碎云,也终于揭开了面纱,他也要和我们一起迎接早晨。东边,似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云霞。早晨,像一个含羞的小姑娘,望着身下的大地。

她和夜不同,截然不同。

篇13: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夏季,最令孩子们开心的莫过于暑假了。他们背上书包,返回家中。等待他们的,是父母的慰问和开了空调的房间。撕开冰激淋的包装纸,走进房间,扑面而来的,是空调释放出的冷气。坐在房间里,吃着冰激淋,吹着空调,可以不去管窗外知了的鸣叫和一股股热浪,可以不去管身边成堆的作业,惬意的玩着电脑。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享受。暑假,也意味着课外班的降临。记得小时候,假期总是玩的疯疯癫癫的,永远不知道那天是星期几或几号,作业也留到最后几天狂补。而现在可没以前那么悠闲自在了。因为要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每天星期几甚至几号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知道我究竟是为这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说道课外班,就不得不提到作业。关于作业,特别是放长假的作业都特别多。更何况我还有诸多课外班的作业——奥数、外教、钢琴……但是呢,我这个人又特别讨厌作业。所以每次放假作业总是一拖再拖,迟迟不肯写,一直疯玩,等到最后一天才开始狂补。虽然每次都想早点完成作业,可是次次都没能如愿。唉,没办法,毕竟玩是我们孩子的天性啊……哪怕每次总是后悔。暑假,一天天过去了,夏,也伴着蝉鸣声与或开心或烦恼的回忆,悄声无息地离开了……

篇14:桥头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为大力弘扬采茶剧这门国粹艺术,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戏曲、感受戏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我校贯彻落实钦北区教育局文件精神,认真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校“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学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观察、模仿、合作、调查等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领导小组。组 长:林志 副组长:彭定发

成 员:彭明安、胡循健、胡洪、梁业彩、卜艳琼及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要点:

1、本下学期进行戏曲的培养及表演为主。

2、集体活动与小组辅导相结合。

3、通过节目汇演形式检验学习、活动成果。

四、活动准备:

1、派出2名教师到镇级培训“戏曲广播体操”,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注重对教师的培训,逐步克服师资困难,摆脱外因的影响)。

2、列入课程计划。把戏曲课目纳入课程,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逐步培养戏曲学习兴趣。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戏曲知识课程。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地方戏曲的基本知识(以学生自己搜集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4、借助网络和光盘进行学习。

五、活动设想:

1、了解本地地方戏曲,特别是具有本地特色的戏曲基础知识。通过观看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2、走出去,请进来,采访地方曲艺艺人,接受思想和艺术教育。

3、宣传地方曲艺剧目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4、在学习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进行创作和提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排练节目,以舞台会演检验成果。

上一篇: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下一篇:感受历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