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梦的英语演讲稿

2024-06-01

有关中国梦的英语演讲稿(精选6篇)

篇1:有关中国梦的英语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他的梦想成就了他。中国梦是中国要有梦要敢做梦。因为有梦就有创新,有梦才有未来。中国梦,不平凡的梦。梦想与我同在。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牢狱之中,发奋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著名史册《史记》,这是他的梦想。从皇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再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不管有多大困难,中国人都会坚强地走下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于世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就是我的梦,梦想与我同在。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伟大的‘导弹之父’钱学森,虽然身处国外,但那颗热爱祖国的心一直留在中国,他被软禁在国外,仍不放弃。他有着与祖国相同的梦。我清楚地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前线直接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梦,叫中国梦,梦想与我们同在。”是的,那就是我们的梦,与我们同在的梦想。一份信仰,一份思念,一份奋斗,到处都弥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是在异国他乡,心同样牵挂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中国的梦,游子的梦,我的梦,梦想与我同在。

潮起潮落,抬头望望天,云儿在荡,低头望望海,鱼儿在游。我坐在沙滩上,看着浩瀚的大海,心里想着正在展翅翱翔的中国。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心中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衣袖里,勉励自己,坚强的生活,为祖国而荣耀,铭记中国梦。中国梦,与我同在。

我梦想成为一名运动员,走向赛场赛出出我的梦。只要努力梦想有一天站在国家赛场上,为国争光。我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用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奋起,更加强大。中国梦将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我还要写出中国的梦,不平凡的梦,我的梦想与中国的梦想同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我的梦。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必须努力的学习,刻苦的训练,才能让梦想成真。中国梦,我的梦,不平凡的梦,梦想与我同在.

篇2:有关中国梦的英语演讲稿

一个落地苹果诠释出牛顿的梦想,一只钨丝灯泡折射出爱迪生的梦想,一枚威力无比的原子弹铸就钱学森的梦想。自强与世界之上是美丽中国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给自己一个梦想,让生命远航。

敢想真做方可实现梦想。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仅拥有傲人的头脑和天生的管理天赋,同样也拥有一段难以忘记的过去,读大学时的比尔盖茨对电脑软件的研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没读完大学就开始研究电脑软件,可当时的资料少之又少,电脑软件的开发更是将许多人送上了“绝路”。可比尔盖茨却没有放弃,他一直期待自己研发出一种方便快捷的电脑软件,为此,他病倒了一周,可是刚刚出院他又回到了电脑前实现梦想,并且在哈佛二年级坚决退学,终于,比尔盖茨凭借着对梦想的坚持和自身的努力,方便快捷的微软问世了,比尔盖茨也成为了电脑软件界的巅峰。

实现梦想就要无视资料的多少和前路的艰辛,敢想真做方能实现梦想。

坚定信念造就梦想。前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是一个面相丑陋说话结巴的人,当别人都在准备竞选总理的时候,他也一刻不停的忙着,有人对他说:“像你这样长相丑陋说话有障碍的人根本没戏。”他却不以为然,竞选大会来临之际,他知道自己说话结巴,所以他用更有说服力的手语代替了过多的言语,博得选民们的一致好评。果然,他当上了总理,有人问他“你是靠什么获得成功的”。克雷蒂安说,我一直坚守一个梦想,那就是带领加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为此,我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为了不让我的口吃影响演讲,我常常在口中含着小石子说话,所以,我成功了。此话一出,那些看不起这位丑陋总理的人纷纷被折服了。

实现梦想就要不畏外界的刺激和自身的不足,坚守信念便可造就。

正视挫折完成梦想。“心若在,梦就在”字字句句,真真切切,道出了人生哲理。有一位知名歌手,成功的背后却又有数不清的心酸,他就是李玉刚。刚毕业的他一时也找不到工作,但是他却酷爱音乐,想去音乐学院却被拒之门外,挫折并没有打败他,他走上了反串的道路,拜名师,学发音,学化妆,一切的一切只为自己的音乐梦。可是,第一次登台演出的他却被观众用酒瓶砸下了台。可是这也没有让他放弃,终于,他找到了机会,一个人在台上引亢高歌,赢得了他一生的第一次掌声,从此一炮而红,多次出国巡演。

篇3:有关中国梦的英语演讲稿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1]全面建设的蓬勃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创新思维的提倡推广、科学发展的主导为先, 这些都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2013年8月底9月初, 教育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心发布消息称, 对2013年12月开始的四六级考试做出题型方面的重大改革与调整。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加大翻译题型的考察力度, 即考试增设最后一道大题汉译英, 将一段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约200字的中文文章译成英文, 分值占考试总分的15%。此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 发生于中国改革发展攻坚阶段的“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之中, 这表明,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相应的教学改革必须与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走向相一致。多年以来, 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向标, 深刻影响并始终指引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与发展。因此, 此次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必将导致大学英语教学重心的转向, 也吹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号角。

基于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改革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应做出如下调整。

首先, 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思路导向应从单一的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的传授逐步向英美文化的输入与讲解转变。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 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2]根据上述指导文件的精神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教授语言交流技巧, 更担负着拓展学生知识面, 使其透过语言了解世界,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重担。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课堂较多的时间都被英语词汇的讲解、语法的分析、句型的训练所占据。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代代大学生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应用水平、自学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词汇、语法、句型、等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完全可以在教师的规约下以课外预习和网络学习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英语课堂上, 再仅仅以这些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们不断增长的学习英语的诉求。在中国的语境中, 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与困难, 是由于英语背景知识的匮乏而导致的理解偏差或误读误用。因此, 声形并茂的英语国家人文社会背景介绍与深层次的英美文化分析讲解理应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

其次, 大学英语课还要将讲授英美文化与比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西学为表、中西比照、立足自身的英语学习理念。毫无疑问, 英语教学及其改革的主旨要义是让学生掌握英语作为一门言语交际的工具, 了解英语世界的风土人情, 以使各专业的中国学生具备与世界各国精英交流的能力, 从而取长补短, 丰富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和水平的提高, 以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交流的过程中, 基于对西方人文历史知识背景与生活习俗的了解, 中国学生应能使用英语讲述自我故事, 以自身经历作为交流的主体内容, 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侧耳倾听或随声附和。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讲授西方文化的同时, 能够举一反三, 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中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知识储备, 从而帮助学生奠定中西方平等交流对话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交流中使中国学生避免言语流利而观点缺失导致的人云亦云, 才能最终达到西学中用的语言教学与实践目的。

最后,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环节应从以教师主讲的单一传授模式, 逐步向以学生为主导的多说多练模式发展。早在2004年1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就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2007年9月, 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再次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4]在这两个文件中, 主导内容都着重强调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要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多说多练, 老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演, 教师应帮助学生模拟演练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国际交流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较为迅捷高效地进入社会实践角色, 并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交往、国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英语服务我国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英美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是在“十二五”深化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如同中国社会其他领域正在深化推进的改革尝试, 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作为英语世界最典型的两个代表国家, 英国和美国高校的英语课程教学成为我们最具价值的参考比照对象。笔者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赴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留学一年, 2013年暑期参与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培训项目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学。留英访美的经历, 使笔者有机会直接深入英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第一线, 体验感受英美本土教师教授英语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面对面访谈英美本土教师和各国留学生, 从中提炼总结出有益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华和营养, 从而为在摸索中前行的改革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操作范本。

(一) 英国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启示

英国教师与中国教师在英语听说教学方面最大的区别在于所处的语境不同;学生的直接经验迥异——即英国教师所面对的目标学生群体已经处在纯英语的语言环境中, 很多在课堂上讨论的话题, 是留学生们一来到英国就已经面对, 或者每天正在经历着的日常琐事, 如问路、讨论饮食习惯、谈论英国的天气、风景名胜、最近看的电影电视等等。而这些直接经验对于处在中文语境中, 从未出过国门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是比较遥远的。

上述区别在客观上导致了中英教师在课程导入、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度等方面存在了巨大的差异。例如, “Christmas Plan and New Year Resolution (圣诞计划与新年打算) ”这个口语话题, 既是英国大学听说课上必练的话题, 也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中国老师的课程导入侧重以知识背景介绍为主, 目的在于让中国学生了解西方的重要节日, 并可以用英语介绍以及与外国人交流, 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比较流畅地谈论圣诞节以及说说自己新年的计划打算等。英国老师的导入更为明确地指向谈论这个话题所需要的恰当时态、词汇句式, 以及地道的纯英式表达等;教学目标便是使学生运用纯正的英式表达, 以及正确的时态 (过去、将来、现在等) 谈论以往的经历以及未来的打算;教学效果自然表现为同学之间运用较纯正的英式表达交流以前圣诞节的过往经历, 以及憧憬未来圣诞节的计划与打算。通过这个案例, 对比中英教学环节中的差异可以发现, 中国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语境, 使学生首先知道怎么用英语去表达什么是圣诞节, 为什么过圣诞节以及怎么过圣诞节。但是, 当中国学生真正来到英语语境中时会发现, 他们曾经花了很大气力去表达的圣诞节相关知识, 在这儿根本用不上。为什么?因为, 在英语语境中, 没有必要也没有人问:“你知道圣诞节是什么吗?”“为什么要过圣诞节?”。因此, 反思我们的听说课, 可以说我们练了太多的“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 而“做了什么 (过去时) ”与“如何去做 (将来时) ”这样的问题, 因为离所处的生活较远而被忽视。

吸取英国英语听说课的操作经验, 建议我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遵循如下的环节展开教学:课前知识背景铺垫—学生主导的课上讨论与活动—效果评价与复习拓展等环节。

课前知识背景铺垫又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 背景材料阅读。困扰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关键问题之一即背景知识的缺乏。因此, 添加课外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是提高英语听说课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前提储备。其次, 开放式问题思考。开放式问题是课前准备的主要引导性材料, 通过设计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问题, 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 大大提高他们上课参与的热情使之对英语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具体到圣诞节这个话题可以预设如下问题, “Why do western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What do they usually do during Christmas?”“What are often chosen as Christmas presents?”此外, 推荐相关影视作品与网络资源供学生课下观赏以使他们对这个话题有更直观的印象和概念。

进入课堂环节, 尽量减少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是什么、为什么”对话模式。转换为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辅之以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并及时提醒学生表达中的时态运用和句型结构的规范性。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由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 互相提问类似“What did you do last Christmas? (过去时) ”“What’s your new year resolution? (将来时) ”易出现在英语语境中的问题, 同时注意彼此之间的互动, 并及时指出所犯的错误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反馈评价以及拓展巩固所学知识也是听说课必不可少的环节。配合先进的网络计算机设备, 老师可以随时跟踪学生的英语对话、跟读等进度情况, 并及时点评同学在听说训练中的得与失, 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此外, 猜单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周期测试等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上三个环节的合力连贯运转, 最终能够促成学生在中国课堂上创造出生动的英语语言环境, 以实现英语听说的“去中国化”。

(二) 美国大学文化讲解与写作训练结合的启示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与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 倡导个性独立, 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鼓励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上述种种文化特征, 充分体现在其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我所体验参与的密歇根州立大学英语语言培训课为例, 每班学生人数都不超过20人, 但是学生分别来自日本、韩国、中国、泰国、安哥拉、巴西、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十几个不同的国家。这就使任课教师面临多重挑战,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授课任务, 又要照顾到不同文化背景学生英语学习的多元需求。在笔者所参与的诸多课堂活动中, 有一堂基于各国文化介绍与写作的课使人印象最深, 同时也对于民族大学的公共外语教学极具启发性。

美国教师本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以下3个环节。

1. 作业检查与点评环节

为了配合本次课的文化话题写作, 任课教师专门布置了如下作业:

Go to a search engine on the internet.Find information about four examples of art, architecture, music, literature, or technological or scientific discoveries from any time period in your culture.Use the information to complete the chart below.

What is it?When was it built, written, discovered, etc.?How or why is it important to your culture?

老师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通过搜索网络, 或是查阅资料, 找到自己本国文化发展史中关于艺术、建筑、音乐、文学、科技发明等信息, 然后回答如“是什么”“何时出现、被建、被书写、被发明”“为什么对本国重要”等问题。

相比之下, 中国老师较少布置类似这样的作业, 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挑战性。风险性在于,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千奇百怪, 超出老师的知识范围或驾驭能力;亦或是学生如果没有完成, 造成冷场, 课堂陷入窘境。挑战性在于, 学生的答案另老师无法判断正误好坏, 直接挑战了教师的课堂权威。相反, 美国教师似乎并不在乎课堂权威遭到挑战, 让各国留学生尽情地用不尽标准的英文, 描述自己国家的文化现象。当许多来自中东或是非洲国家的同学说出的文化景观, 令老师一头雾水时, 老师直接将讲台、黑板交给同学们, 让他们上前边写边讲。这样, 在作业的检查和点评环节就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主动性, 并为下一个环节的引入与实施做好充分的铺垫。

2. 新知识的讲解与课堂活动的展开

在这个环节中, 老师首先根据同学们在表述自己国家的文化现象时遇到的问题, 如词汇量不足、句型语法错误、时态问题等展开针对性的讲解, 这就为下一步的分组讨论和随堂写作练习打下了基础。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 老师有意识的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 这样就更有利于不同观点的交流争论和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 同时避免了同一个国家的同学使用本国语交谈。

What kinds of things make up a culture?For example, art, architecture, and literature help to define a culture.But what other things are important to a culture?Work in a small group, and brainstorm a list of things that help to define a culture.Then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group to decide what your group thinks are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hat define a culture.List them from 1 to 5, with 1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You and your group members might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s opinions.Practice disagreeing politely.

分组讨论的题目大体要求是“文化有什么构成?艺术、建筑、文学……其他对文化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有什么?在小组中讨论出构成文化的五个重要元素, 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小组成员之间委婉地对他人的意见提出异议。”这个小组讨论环节, 其实既帮助同学们锻炼了口语表达, 又在讨论的过程中, 帮助同学们理清了思路, 梳理出了一个大体的写作提纲, 使下一步的写作训练环节易于展开。

3. 写作习练

有了前两个课堂环节的酝酿, 进入写作习练这个主题环节就变得水到渠成。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 学生在写作课上的作文从初稿到最终定稿都至少需要经过三个回合的修改。初稿基本围绕着各小组的讨论展开写作, 老师并未对同学们的写作提出过多的限制, 使得同学们有较大发挥空间, 按照所学知识写出有个性特点有创造力的文章。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差异, 导致写出的文章长短不一, 内容风格也会迥异, 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 老师对于初稿的修改反馈意见, 就会对学生的二稿写作产生极大影响。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初稿写作情况, 基于写作要求, 对不同的文章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帮助学生在初稿的基础上修改。有了老师的针对性指导, 学生二稿的写作自然会如虎添翼、渐入佳境, 在原有的基础更上层楼。老师对学生二稿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词汇、句法、语句连贯等文章细部小节的地方, 从而帮助他们雕琢出更凝练更完美的终稿。

(三) 英美高校英语课程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经验

上述英美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 以口头交际为基础, 书面交流为目的, 最终达到输出有效信息, 从而促进不同知识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的目的。这与中国大学正推行的英语教学改革主体精神相一致, 因此极具参照意义。具体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更是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民族院校的公共外语教学借鉴。例如:民族类院校的学生来源与构成极其多样化, 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的学生汇聚于此。如果以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为题目进行口语表达或是短文写作, 理应照此引导, 使学生各抒己见地讨论并书写出极具个性差异及民族多元文化兼容的文章来。老师们应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 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或进行资料搜索, 大胆地用英文表达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对文化的不同见解。各民族学生应该是用英语言说本民族文化、历史、现实生活的代言人, 而英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和语言保障的服务人员。还有, 课上学生在讨论时被分成若干个小组, 而且每次的分组成员并不固定, 以确保每位学生在不同成员构成的语境中都有机会发言交流并获取不断更新的信息和观点。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对话指导协调者游走于不同小组之间, 参与、引导、协调、指正各个小组的讨论。因此, 这样的形式最大程度确保了每位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此外, 还想指出的是英美高校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其实各个地方的人都带着自己的口音在说英语, 但是大家并没有因为自己有口音而感觉害羞或难以启齿。反而, 英美本土教师在帮助学生正音的同时, 极力鼓励大家去听懂别人带有口音的英语, 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能听懂各国英语也是英语听力提高的一种表现。这一点对于民族类院校的公共英语课教学也极具启示——对于来自祖国各地、各民族学生的英语发音, 在指导帮助的同时更要包容鼓励, 以使每个人都敢于在英语课上大胆说话, 并努力去听去理解别人的英语表达。此外, 英美高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精细程度值得学习和参照。每篇作文从初稿到二稿再到终稿, 都要经历至少两到三轮的修改, 从宏观修改文章结构大框架到文章具体词汇、句法、衔接等细节修改, 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与老师对其作文的修改与指导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能尽可能做到对学生作文的修改精益求精, 也必将促进民族院校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与少数民族学生中国梦的实现

2007年,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5]任课教师理应担负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更应担负起传播文化正能量, 为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的重任。2012年,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的结合点, 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世界不同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是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6]上述两个重要文件,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高等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大学英语这门课程, 明确了实践操作的价值意义与未来长远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 也向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老师, 不仅仅是一个英语语言的教授者, 更担负着传播优秀异域文明, 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架起世界异质多元文化交流桥梁的重担。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中国大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应与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步调一致, 应该“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7]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当前中国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把中国梦的实现作为终极奋斗目标的时候, 民族类高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与实施当然也应该围绕少数民族学生中国梦的实现展开。

民族院校学生的构成具有民族属性多元、生源地多样等显著特征, 以笔者在中央民族大学所教的三个本科生英语教学班为例, 三个英语教学班共计142名学生分别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15个不同省份, 隶属于土家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彝族等28个不同的少数民族。英语课堂教学中, 往往是多民族同学共融于同一个英语班级之中,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与表达形式。英语教师如果可以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话题引导并建构大学英语课堂, 更易吸引各民族学生积极参与, 引起他们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集中体现为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英语知识, 输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内容的英文的能力。简而言之, 即学用洋人的话, 讲述/书写自己的故事, 还得让洋人听得懂, 看得明白。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用所学英语知识讲述/书写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 例如, 家乡风土人情、生活点滴小事、校园文化生活、国家时事动态等;二是能够运用英语较熟练、连贯地表达和探讨本专业相关学术问题, 为未来的专业发展与继续深造打下一个牢固而实用的基础。在国际交流中要想真正激发西方人的交流兴趣, 还是要回归自我, 讲述自己的故事。虽然是用英语交流, 但内容却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 这样才能与外国人进行持久的信息对等的交流。

结合民族类院校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共存的状况, 教师应该引导各民族学生仿照课文范例, 用英文口头表达或撰写文章, 介绍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 描绘各自民族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更应该结合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生源特点, 学习吸取英美大学英语教学的先进教学经验, 以兼容并收的心态, 海纳百川的态度, 充分尊重并引导各民族莘莘学子通过英语学习成为传承民族文化, 传播中国文明的语言主宰者。此外, 还可以吸取英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直接经验, 将类似英美历史文化、电影教学、英文诗歌赏析等课程引入民族院校正在推广试行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中来, 使民族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后续英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世界, 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 并在未来的国际多元文化交流与交往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助力少数民族学生圆梦

基于深化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 借鉴英美高校英语教学的可参照范例, 结合民族类院校的具体办学特点, 笔者认为, 民族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以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中国梦的实现为终极目的, 围绕各民族的多元民族特色以及学生不同的专业特色展开。在当前攻坚阶段的关键历史时期, 作为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 中国梦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在帮助各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语言, 通过英语考试的同时, 更要注意为他们输入适合我国国情的、积极进步的西方文化知识与价值理念;引导学生说出或是写出外国人能够理解与接受的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专业信息。这样才能为各专业学生们的进一步发展打好英语语言基础, 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英语世界的理性理解和对西方文化价值的正确评判。

依据教育部最新的教学要求, 参考既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 在近几年间, 中央民族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做出了增设选修类后续英语课程的有益尝试。在这一系列尝试中, 广大公共英语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 调研听取学生英语学习的切实需求, 本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用入学分级考试的方法, 进行大学英语分级分层教学。在加强语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 更侧重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注重口头和书面实际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体现大学英语“工具性、人文性、专业性”三位一体的特点。具体而言, 英语课程分为技能类 (听/说/读/写/译) , 包括跨文化交际视听说、英汉/汉英翻译、四六级听力专项辅导、初中级视听说教程、高级英语阅读、英语口语、四六级应试辅导等;知识类 (文学/文化) , 包括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教程、英语电影赏析、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中国各民族文化赏析等。

在“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 大学英语教师, 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 丰富完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使各民族学生真正受益, 并使英语成为各民族学生研修专业知识, 表达展现本民族特色风貌, 以最终实现梦想的助力工具。

注释

1[1][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Z].教技[2012]4号.

2[2][4][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

篇4:有关中国梦的英语演讲稿

【关键词】中国文化 高中英语教师用书 文化教学

一、教师用书的涵义及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传播的重要性

教师用书是与教科书配套、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书籍。根据Alan Cunningsworth在《如何选择教材》(2008)一书中所阐述的,教师用书是一套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本好的教师用书在提供充分使用教材的指导原则、每一单元的详细教学计划以及参考答案等方面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用书的功能以综合为好。教师用书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以便理解课文的情境。

2003年正式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文化意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在七级的文化意识目标描述出了解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了解英国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以及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学生读西方的文本,接触西方意识,只学会表达西方的文化内涵,而对自身的文化不甚了解,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失衡导致了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认识。教师用书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材料,更应该为教师提供中国文化抑或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

二、教师用书的分析

人教版高中教师教学用书每个单元包含五个组成部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建议、补充参考资料、学生用书教学指导、练习册教学指导。中国文化内容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化内容是补充参考资料部分和学生用书教学指导部分。下表是对其中国文化内容的分析:

以下是对人教版高中教师教学用书中中国文化内容分布的分析

第一册 Unit 3 The Lancang River

Unit 4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Unit 5 Sun Zhongshan(Sun Yat-sen)

第二册 Unit 1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Unit 4 The Milu

第三册 Unit 1 The Chinese festivals

第四册 Unit 1 Song Qingling, Lin Qiaozhi

Unit 5 China Folk Cultural Village

第五册 未涉及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师教学用书五册一共包含了二十五个单元。从表中可以看出二十五个单元中仅有八个单元提及中国文化。第一册的中国文化内容包括介绍澜沧江、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孙中山先生。第二册的中国文化内容是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和麋鹿。第三册的中国文化内容有中国的节日,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第四册中主要体现在Unit 1 中对宋庆龄和林巧稚以及中国民俗文化村的介绍。最后,第五册中并未有涉及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解释。显而易见,提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只有八个单元,只占篇幅的一小部分。

第四册Unit4 中补充参考资料中背景知识提到了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介绍了许多国家,如日本、墨西哥、赞比亚、越南、韩国等等国家的手势语特点,但是却未提及中国手势语或中外手势语进行对比。

三、有效利用教师用书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1.以教师用书为指导适当增加本土文化的输入,开发本土课程资源。通过对教师用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的设置分析,可以看出此高中英语教师用书提供的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国文化知识只涉及皮毛,并未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丰富文化教学资源,开拓教与学的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把教材内容与本土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补充背景材料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可作为课外阅读的辅助材料,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知识作为英文文本给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阅读与赏析。

2.教学时辩证地看待并利用教师用书里面的中西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讲述中西文化内容时,教师不应该如填鸭似的灌输方式去讲授中西文化知识,而应该带领学生辩证去思考文化的差异,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教授一门语言,让学生掌握这门语言的文化对于学习与交流非常重要。这种文化的了解不仅能使学生在交流上具备一定优势,还有助于打开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

3.从教材编写的角度,针对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去完善,应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原则。教材进行研究的学者必须以新的角度去看待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不可一味地只用传统的框架分析新的教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研究需要新的想法、新的视野,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教育,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文化的发展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更利于学生对基于经验的学习的促进。英语教师用书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材研究者的视角必须跟随着世界的这种发展而不断进步更新。

参考文献:

[1]李晓丹.《剑桥国际英语教程》教材教师用书浅析[M].科技信息,2009.

篇5:有关实现中国梦的演讲稿

“梦想”多麽诱人的字眼!世界因梦想而精彩有趣,祖国因梦想而美丽富饶,我们因梦想而努力奋斗。梦想是生命的起始线,是祖国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梦想,它是美好的,是甜蜜的,是快乐的。它是我们的美好想象,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它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只要你精心栽培,就会开出一朵迷人的、芬芳扑鼻的奇葩!

人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我长大了想做一名服装设计师。每天,在城市的街道上、在繁华的市场中、在热闹的集市里,都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衣服,现在的人们是多么聪明、具有想象力,能制造出这么多样式别一、五颜六色的衣服啊!每次,妈妈带着我去购买漂亮的衣服时,我都会很高兴!我会观察着这些衣服的结构,有时,我也会随着这些漂亮的裙子舞动起来,这真是太吸引人了!

我也挺喜欢画画的,有时画个画,都会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经常我会画一些美丽的图案贴在墙上,以作展览。我想,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设计出不同的美丽衣服,在上面用上不同的美丽图案,人人都能穿上我做的衣服,那该有多好啊!所以,我就该去努力努力!去造福人类,造福中国!

我是祖国的花朵,也是万花中的一朵,为了成为万花中的最美,我会努力实现梦想。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大好山河,更爱祖国的人民。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所以我要去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质量,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提升生命价值。长大后,我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去帮助那些穷人。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安康,我会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让世界不会再有贫困的人,我相信祖国将来一定会变的越来越富饶、美丽!

在上亿的人民中,谁都与自己伟大的梦想。一个梦想、两个梦想、......千万个梦想,组合起来就是一份巨大的动力!会随着我们前进努力!我会去努力改变自己,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就要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而努力!为了国家而奋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道路是为我们敞开的,我要鼓起勇气,向前走去!

篇6:有关青春励志中国梦的演讲稿

大家好!

在这里,我想郑重的告诉所有中华人民:我们的祖国在腾飞!

当我们凝望着染满祖国战魂鲜血的五星红旗时,当奥运的圣火在鸟巢上方熊熊燃起时,当历史的车轮把中国迎入世界之巅时,我们心里同时爆发出响彻天宇声音:祖国,我爱您!

我的祖国,我在悠久岁月中认识你。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成了帝国主义者倾销鸦片的场所,成了帝国主义瓜分的赌场。是一个又一个中华儿女,在祖**亲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发出了一声声震惊世界的怒吼,抒写了一首首悲壮的诗歌。为了挽救沉沦的中华民族,他们求索奋斗、浴血疆场、马革尸还……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烈火;圆明园残留的历史结晶;红军战士攀雪山、过草原、气吞山河的壮举;狼牙山五壮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豪气,让东方雄狮从此站起来!母亲呀,你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悲痛与辛酸。数十年的期盼,数十年的煎熬,无数同胞的奋斗,最终换来了天安门城楼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看到了气势雄伟的三峡大坝,看到了奥运健儿手中那金光闪闪的奖牌,看到了伟大的东方巨龙承载着亿人的憧憬与热血飞向远方!

我的祖国,我在不尽魅力中爱上你。祖国,是这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土地;祖国,是这片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的土地;祖国,是这片孕育我,伴我成长的土地!她时时刻刻都荡漾在我内心深处。

她凝集了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长的人类工程建筑——长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我们中国着名的万里长城,气势雄伟,蜿蜒盘旋在高高的顶端,不愧是世界之最!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需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请永远记住:我们的祖国在腾飞!

上一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下一篇: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